花边饺子里的爱教案

合集下载

《花边饺子里的爱》教案设计

《花边饺子里的爱》教案设计

《花边饺子里的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习饺子制作的基本技巧和花边饺子的制作方法;(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掌握包饺子的方法;(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家庭亲情,感受父母的爱;(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家庭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饺子制作的基本技巧;2. 花边饺子的制作方法;3. 家庭亲情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饺子制作的基本技巧,花边饺子的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花边饺子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饺子制作材料、录制家长制作花边饺子的视频。

2. 学生准备:饺子制作材料、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家长制作花边饺子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花边饺子的特点;(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花边饺子制作方法。

2. 探究与实践:(1)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花边饺子的制作方法;(2)教师演示花边饺子的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花边饺子的制作;(2)各组展示成果,分享制作心得。

4. 情感体验:(1)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饺子,感受家庭的温暖;(2)学生分享与家人一起包饺子的美好时光。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谈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体会。

6.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尝试与家人一起包花边饺子;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发挥情况。

2. 结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花边饺子质量,以及学生在心得体会上对家庭亲情的体会。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家庭美食节”活动,让学生邀请家人一起制作美食,增进亲子关系;2. 组织学生参观餐馆,了解饺子的商业化制作过程,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饺子制作技巧和花边饺子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家庭亲情的体会;2.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亲子关系的改善情况。

14、花边饺子里的爱教案.doc

14、花边饺子里的爱教案.doc

14、《花边饺子里的爱》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止确书写12个生字。

理解“拮据、破天荒、花招、威风凛凛、大吉大利、头头是道”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感悟“我”与母亲之间真挚的爱,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感悟“我”与母亲之间真挚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题质疑1、板书:爱看到这个熟悉的字眼,你最先想到的是谁?的确,母爱是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2、出示“爱”的繁体字。

通过繁体字的爱,你领会爱的含义吗?爱耍用心感悟,爱更要用心表达。

所以我们常用“心”来表示爱。

板书爱心3、我国著名作家肖复兴说过: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肖复兴的名篇:《花边饺子里的爱》。

看看作者和他的母亲是怎样“用心”来表达爱的。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1)花边饺子是什么样子的?(2)为什么花边饺子里有爱?花边饺子里有什么样的爱?(3)花边饺子里的爱,母子的“用心”休现在哪儿?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认识多音字:看火中的“看” (kdn)、和面中的“和” (hud)、系上围裙屮的“系”①)。

2、完成阅读检测,交流阅读成果:(1)把花边饺子的样子打上横线。

(2课文按顺序写的,围绕“花边饺子里的爱”写了件事情:小时候;长大后,。

(3)把中心句打上波浪线,它在文中起的作用是:三、提问质疑,研读课文每个同学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不许重复,看谁的问题与老师的不谋而合?预设:1、全文分几部分?(谁来帮忙?)2、过渡句有什么作用?(你想叫谁来回答呢?)3、我们该怎样对待父母?(有点意思,每个同学都该好好思考。

)4、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母子俩是在“用心”表达爱?(师生所见略同,这正是老师要提的问题。

)[通过学生认真思考,自己提问,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巧妙引出课文的重难点。

《花边饺子里的爱》教案设计

《花边饺子里的爱》教案设计

《花边饺子里的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词,能正确书写“饺子、花边、馅儿”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会用“花边饺子”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亲人的关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体会课文中母爱的伟大;(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3)尝试创作自己的“花边饺子”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美好,学会珍惜家人;(2)懂得在生活中传递爱与温暖;(3)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中华美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难点:(1)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2)创作自己的“花边饺子”故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激发阅读兴趣。

2. 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 朗读课文:(1)让学生分层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大意。

4. 体会母爱:(1)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感人之处;(2)教师通过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如何表达对亲人的爱;3. 尝试创作一个关于“花边饺子”的故事,可以是亲情、友情或其他主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朗读时的情感表现;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4. 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花边饺子”故事的创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美食故事或习俗,进行分享;2.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校讲解饺子制作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3. 组织一次“花边饺子”比赛,鼓励学生创新,看谁的作品最具创意。

《花边饺子里的爱》教案

《花边饺子里的爱》教案

《花边饺子里的爱》教学设计彭婆小学欧阳银娜14 花边饺子里的爱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并通过查字典学习词语,培养自学能力。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浓浓母爱和作者的孝心。

3.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教学重难点:1.感悟浓浓母爱和作者的孝心。

2.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爱吃饺子吗?都吃过什么馅的饺子?什么形状?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看花边饺子是如何包的?去体会一下花边饺子里的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收获。

那么,预习了这篇课文你有那些收获?读了这篇课文,你积累了哪些新词?过渡:我发现大家很会学习,通过预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内容,积累了一些新词。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停下来多读几遍,一会儿把你认为你读的最好的句子或段落给大家展示一下。

2.指名读,生评价。

过渡:同学们,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就是说读书要带着问题去读。

三、快速浏览课文,完成检测。

1.出示检测题,小组讨论交流。

(1)、把描写花边饺子样子的句子用“()”括起来。

(2)、课文围绕“花边饺子里的爱”写了几件事?(3、用“====”画出文中的中心句,想一想它在文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馈。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四、品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哪些句子或段落深深的打动了你?用“——”画出来,认真体会一下,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2.交流反馈。

3.出示两句话:①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花边儿,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②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儿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

问题:“花招”指什么?妈妈为孩子做的花边饺子和我为妈妈做的花边饺子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过渡:小小的花边饺,浸满浓浓真情,它是爱的象征,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浓浓的爱吧,齐读最后一句。

《花边饺子里的爱》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花边饺子里的爱》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花边饺子里的爱》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并通过查字典学习词语,培养自学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浓浓的母爱和作者的孝心。

3.读懂课文,唤起自己关爱母亲的感情,可在熟读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加以感悟理解。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浓浓的母爱和作者的孝心。

2.读懂课文,唤起自己关爱母亲的感情,可在熟读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加以感悟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自学能力。

2.引导朗读,感悟浓浓的母爱和作者的孝心。

3.读懂课文,唤起自己关爱母亲的感情,可在熟读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加以感悟理解。

教具准备:作者资料;相关语句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题目)同学们,今天大家一起来学习《花边饺子里的爱》。

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2.学生质疑:(1)花边饺子是什么?(2)为什么以“花边饺子里的爱”作题目?(3)花边饺子如何体现爱?体现的是什么样的爱?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学生字词,结合工具书自主学习,同学间交流学习。

3.理解本课的词语。

拮据:指缺少钱,境况窘迫。

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

雷打不动: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威风凛凛:使人敬畏的声势和气派。

本文指妈妈很威风、使人敬畏的样子。

4.想一想,课文围绕“花边饺子里的爱”写了哪几件事。

写了三件事情:(1)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如同过节一样。

妈妈把肉馅儿包进花边饺子让“我们”吃,她和爸爸吃素馅儿的。

(2)家境好转后,妈妈依然爱吃饺子,每当包饺子时,她便很兴奋。

(3)“我”为了讨老母亲的欢心包花边饺子。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1.妈妈为什么要包花边饺子?出示: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儿,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花边饺子里的爱 》教学教案

《花边饺子里的爱 》教学教案

《花边饺子里的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花边饺子里的爱》的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学习制作花边饺子的基本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

学生感受亲情和家庭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表达爱意。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花边饺子里的爱》的阅读与理解。

2. 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

3. 制作花边饺子的动手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学习制作花边饺子的基本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表达。

2. 阅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花边饺子里的爱》。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生词和重点句子学习:教师解释生词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用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练习使用生词和重点句子进行对话。

4. 口语表达: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家庭和亲情的看法。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用所学知识表演课文内容。

5. 动手实践:教师示范制作花边饺子的基本技巧。

学生动手实践,学习制作花边饺子。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制作花边饺子的经验。

学生反思自己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和表达。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动手实践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资源:课文《花边饺子里的爱》,生词和重点句子列表,制作花边饺子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实践。

《花边饺子里的爱》教案设计

《花边饺子里的爱》教案设计

《花边饺子里的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包饺子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通过制作花边饺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分析不同花边饺子的制作方法。

(2)通过实践,掌握包饺子技巧。

(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花边饺子的制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美食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感受家庭亲情,学会关爱他人。

(3)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包饺子技巧。

(2)学会制作不同花边饺子。

(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学难点:(1)花边饺子的制作方法。

(2)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提前学习并掌握包饺子技巧。

(2)准备花边饺子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设计教学过程和作业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了解饺子文化。

(2)准备包饺子所需的基本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讲述饺子寓意团圆、亲情的故事,引发学生对饺子的兴趣。

(2)展示不同花边饺子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包饺子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学生观看示范视频,加深理解。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花边饺子的制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品展示:(1)各小组展示制作的花边饺子。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尝试独立包饺子,并将过程和成果分享给家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操作技能的评价:观察学生在制作花边饺子过程中的技巧运用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2. 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评估学生在花边饺子制作中的创意表现,鼓励独特的设计和装饰。

3. 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分享内容和感悟文章,了解他们对家庭亲情和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技能掌握和情感体验等方面。

2024年小学语文公开课《花边饺子里的爱》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公开课《花边饺子里的爱》教案

《花边饺子里的爱》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饺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2)学会通过描述事物的细节,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2)懂得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传承家庭文化。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饺子里的爱。

3. 学会通过描述事物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1. 饺子文化的历史背景。

2. 文中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饺子文化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饺子,引入课题。

(2)简介饺子文化,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示范。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4. 深入理解课文(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感受饺子里的爱。

(3)学生讨论如何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传承家庭文化。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家人,发现他们的爱和付出,写在日记中。

(3)了解家人的喜好,为他们制作一份爱心餐点。

六、教学反思在这一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他们通过朗读来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我也引导学生从细节中去体会饺子里的爱,让他们认识到家人之间的关爱和付出。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我让学生观察家人,发现他们的爱和付出,并写在日记中,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会家人的爱,培养他们关爱家人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课文,找出自己喜爱的词语抄写下来
回忆,讲自己的感受。
由课题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体会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间真情




(可附页)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找出并摘抄自己喜爱的语句。
3、小练笔:写一写自己和母亲之间发生的一个故事。
课题
14花边饺子里的爱
课时
1课时
二次备课
年级
六年级
学校
备课人






这是本册书第三单元课文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花边饺子里的爱》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妈妈的花边饺子给了他难忘的记忆,成年后,给妈妈过生日时,他也包了一个带糖馅儿的花边饺子,讨得年迈的母亲的快乐与开心。文章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的孝顺、敬爱母亲之情。选编本篇课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情母子之间诚挚的爱,教育学生尊敬、热爱父母、长辈,以此落实本单元“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训练项目。
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
指导
本篇课文,通过几件小事,表现了母子之间诚挚的爱。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将读、思、议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体会母子是花边饺子的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搜集肖复兴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14花边饺子里的爱
妈妈儿子
包花边饺子包花边饺子
儿子难忘 妈妈开心









检查人: 年 月 日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理解“头头是道、破天荒、麻利、大吉大利”等词语,注意多音字“和”“据”的读音。
3、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母子之间真挚的爱。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母子之间真挚的爱。
教学难点:感悟母子之间真挚的爱。
教具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朗读带、小黑板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自己喜爱的词语抄写下来
2.在实际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感受吗讲讲你自己的故事。
学生读课题
由课题提问
学生依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指名认读会认字并组词
学生回答问题
两件事:第一件妈妈为什么要包花边饺子
第二件“我”为什么要包花边饺子
学生分小组学习
交流评价
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课文围绕“花边饺子里的爱”写了哪几件事?
二、检查自学
1、7个会认字
饺 拮 凛 馅 荤 晰 筷
2、课文围绕“花边饺子里的爱”写了哪几件事?
一、出示问题
1.妈妈为什么要包花边饺子?
2.“我”为什么要包花边饺子?
3.课文为什么用“花边饺子里的爱”做题目?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
二、汇报交流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
二.自由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巩固练习
出示课题,可进行如下谈话:
同学们,今天大家一起来学习《花边饺子里的爱》,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