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生产方法及技术进展
乙炔生产工艺流程概述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本项目采用“电石入水法”生产溶解乙炔,其主要原料为电石和水。
(1)电石破碎人工将电石库内的大块电石破碎成50-200mm的电石。
(2)乙炔发生将破碎好的电石人工运至发生器间,通过电动葫芦将电石提升至3.5米平台上,采取电石入水的方式进行生产操作。
电石和水在乙炔发生器内进行水解反应,生成乙炔气和氢氧化钙(熟石灰)并释放出热量。
粗乙炔气体由发生器顶部逸出,经喷淋预冷器及正、反水封进入乙炔气柜中。
电石渣浆流入渣浆槽,发生器的反应过程如下:主反应:CaC2+2H2O→Ca(OH)2+C2H2+130kJ/mol副反应:CaO+ H2O→Ca(OH)2 +63.6kJ/molCaS+ 2H2O→Ca(OH)2 +H2SCa3P2+ 6H2O→3Ca(OH)2 +2PH3Ca3N2+ 6H2O→3Ca(OH)2 +2NH3Ca3Si+ 4H2O→2Ca(OH)2 +SiH4Ca3As2+ 6H2O→3Ca(OH)2 +2AsH3(3)乙炔净化、中和、气水分离从气柜中出来的乙炔气经过一清塔、二清塔,然后进入中和塔。
因电石中含有少量的硫、磷,所以粗乙炔气体中含有少量的H2S、PH3,须在装瓶之前进入清净塔加以净化。
在清净塔与含有效氯0.085~0.12%的次氯酸钠溶液直接接触反应,以脱除粗乙炔气中的磷、硫杂质。
由清净塔顶排出气体进入中和塔与塔顶喷入的10~15%液碱中和反应后,经气水分离器除去气相中水分,使纯度98.0%以上的精乙炔气送压缩系统。
工艺反应式如下:4NaClO+H2S→H2SO4+4NaCl4NaClO+PH3→H3PO4+4NaCl反应生产的酸,再用10~15%的碱液中和,其反应式为:2NaOH+ H2SO4→Na2SO4+2H2O3NaOH+ H3PO4→Na3PO4+3H2O2NaOH+ CO2→Na2CO3+H2O(4)压缩、油水分离、干燥净化的乙炔气经低压水封进入压缩机,本工段选用2Z-1.5/25型乙炔压缩机,采用分子筛高压干燥装置。
乙炔生产乙烯工艺流程

乙炔生产乙烯工艺流程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被广泛用于塑料、橡胶、纺织、合成纤维等众多领域。
乙烯可以通过乙炔生产工艺得到。
乙炔与水可以反应生成乙烯和氢气,这个反应被称为乙炔加氢反应。
乙炔生产乙烯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制备乙炔和乙炔加氢两个步骤。
首先,制备乙炔的步骤。
乙炔的制备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酸碱中和法、电弧法和蒸煮法。
酸碱中和法是最主要的制备乙炔的方法之一。
该法主要是将石灰石和焦炭等原料在电石炉中进行高温煅烧得到电石,然后将电石与水进行反应生成乙炔:CaC2 + 2H2O → C2H2↑ + Ca(OH)2此反应是放热反应,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速度,以保证乙炔的产率和纯度。
接下来,乙炔加氢反应的步骤。
乙炔加氢反应主要是将乙炔与过量的水进行加氢反应,生成乙烯和氢气:C2H2 + H2 → C2H4此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一般情况下,乙炔加氢反应是在高压下进行,反应温度在250°C至400°C之间。
乙炔生产乙烯的工艺流程还需要考虑工艺装置和操作条件的设计。
传统的乙炔生产工艺中,使用的主要是电石法。
电石法的工艺装置包括电石炉、水箱、气体分离装置、净化装置等。
电石炉是乙炔生产的核心设备,主要由炉体、出石器、出炉气体分配系统等组成。
石灰石和焦炭等原料进入炉体后,在高温下发生热分解反应,生成电石。
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和氢气,然后通过气体分配系统进行分离、净化等处理,最终将乙炔纯度提高到90%以上。
然而,传统的乙炔生产工艺存在一些问题,如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发展了多种新的乙炔生产工艺,如煤基乙炔、生物质乙炔等。
煤基乙炔是利用煤作为原料,经过高温热解和气化等处理,将煤中的碳转化为乙炔的工艺。
这种方法具有原料丰富、能耗低等优点,但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克服煤的灰化和积碳等问题。
生物质乙炔是利用生物质作为原料,经过生物质热解和裂解等处理,将生物质中的碳转化为乙炔的工艺。
乙炔生产过程中关键技术分析

乙炔生产过程中关键技术分析摘要:乙炔具有显著的工业用途,业内往往将乙炔称作为风煤或是电石气,主要用于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而且在乙醛、醋酸、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物质的制造生产中,也离不开对乙炔的应用,所以社会生产中对乙炔的需求量比较大,目前,我国的乙炔制备生产技术发展有了较大进展,但是受乙炔生产过程自身特点的影响,乙炔生产中的安全控制具有一定难度,基于此,笔者重点开展乙炔生产关键技术的分析研究,并探索乙炔生产管理措施,希望对相关企业有所助益。
关键词:乙炔生产;关键技术;技术要点引言众所周知,乙炔的应用领域较为广泛,所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乙炔的助力,现如今我国的乙炔制备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是由于乙炔生产是一个工序繁杂的过程,而且具体生产作业中需要控制的化学反应也非常复杂,安全控制难度也相应的比较大,若是做不到对硫、磷元素的高效去除,将会大大提高爆炸事故的发生概率,不仅会制约乙炔生产的高效开展,也会对乙炔生产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从而给生产企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很有必要重点加强乙炔生产关键技术和生产管理措施研究。
1乙炔生产中重点技术应用(1)发生器加料流程传统的发生器加料是通过皮带将破碎后的电石输送至小加料斗,然后再输送至完成氮气置换后的加料储存区域,一旦下加料斗的电石空仓后,就可以进行加料操作。
而经过改变后的加料方式是通过在发生器两边设置两条皮带传送设备,但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两条皮带只有一条正常运行,另一条作为备用加料装置。
这种加料方式导致了加料流程无法将加料储存空间的电石一次加完,这导致贮斗中往往存在一定的空间浪费,当下一次氮气置换时,乙炔出现了排空现象,不仅导致了乙炔的浪费,同时增加了电石的消耗量。
在进行技术改造时,主要目标是实现小加料斗的加料数量尽可能多,降低料斗在进行氮气置换时的富余空间,降低乙炔排入大气的数量,减少浪费现象。
通过停机检修的机会所开展的设备位移改造,基本解决了系统加料缺陷。
乙炔装置生产工艺及原理

乙炔制作生产工艺及原理
四、乙炔装置生产工艺流程
电石经粗破碎后,输送到细破,使电石 粒度控制 在25-50mm的合格电石,由90度大倾角皮带机送 入料仓,间歇放入称重料斗,由16度皮带机输送 至发生加料楼顶,落入两条可逆皮带,再加入小 加料储斗, 通过上加料斗进入下加料贮斗,在电 机振动给料机的控制下,以合适的速度向发生器 内加入电石,在搅拌的过程中,耙齿除去电石表 面反应生成的Ca(OH)2使电石的水解反应充分进行, 反应生成的热量和大部分渣浆由过量水通过溢流 管带走,固体物质通过六层耙齿的运动逐步积累 在发生器锥底,由大排渣间歇排出。
乙炔制作生产工艺及原理
15
清净所需的NaClO溶液由配制系统提供,经配制 合格的NaClO溶液由NaClO泵打至NaClO高位槽, 依靠位差自流而下,然后通过2#清净泵送到2#清 净塔,一部分通过2#清净泵进行内部循环,另一 部分通过2#清净泵送至1#清净塔,同样一部分进 行内部循环,另一部分则由发生器补水泵废送至 冷却塔经过 喷头与一次水共同冷却乙炔气,冷却 塔产生的废NaClO溶液通过塔底的溢流管进入废 NaClO贮槽,一部分由发生器补水泵送往污水处 理,另一部分送往喷淋塔。冷却塔加水则由一次 水系统直接提供。中和塔的碱液由稀碱中间槽提 供10%-15%的碱液。
10
生产原理如下: 在发生器中,电石和水接触生成乙炔气 体,其反应式为: CaC2+2H2O→Ca(OH)2+C2H2+130kJ/mo l 由于工业电石含有不少杂质,在发生器 水相中也同时进行一些副反应,产生相应 的PH3 、H2S、NH3等杂质气体,其反应方 程式如下: CaO+H2O →Ca(OH)2 CaS+H2O →Ca(OH)2+H2S CaP2+H2O →Ca(OH)2+2PH3
乙炔的生产工艺

目录摘要-----------------------------------------------------------------11.前言---------------------------------------------------------------22.原料及产品---------------------------------------------------------3 2.1乙炔--------------------------------------------------------------3 2.2碳化钙------------------------------------------------------------4 2.3次氯酸钠----------------------------------------------------------52.4氢氧化钠----------------------------------------------------------73.生产设备-----------------------------------------------------------8 3.1发生器------------------------------------------------------------8 3.2正逆水封---------------------------------------------------------11 3.3冷却塔-----------------------------------------------------------11 3.4泵机-------------------------------------------------------------12 3.4.1水环泵---------------------------------------------------------12 3.4.2离心泵---------------------------------------------------------14 3.5气柜-------------------------------------------------------------14 3.6清净塔-----------------------------------------------------------143.7中和塔-----------------------------------------------------------154.生产工艺及流程-----------------------------------------------------16 4.1加料系统---------------------------------------------------------16 4.2发生系统---------------------------------------------------------184.3清净系统---------------------------------------------------------205.电石渣的处理-------------------------------------------------------236.开停车操作---------------------------------------------------------247.纯度测定-----------------------------------------------------------257.1乙炔纯度的测定---------------------------------------------------258.展望--------------------------------------------------------------269.参考文献----------------------------------------------------------2710.致谢-------------------------------------------------------------28乙炔的生产工艺摘要:目前,生产乙炔的方法有多种,如电石法、甲烷裂解法、烃类裂解法等。
乙炔的生产乙炔的生产

体、液体发生化学反应。
第二章 乙炔的生产
三、乙炔的物理性质
乙炔的分子式是CH≡CH,化学式是C2H2,乙炔分子量 为26.04,乙炔的熔点(118.656kPa)-84℃,沸点-80.8℃。
乙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2.3%~72.3%。 在室温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极易燃烧的气体。纯乙炔是 无臭的,但工业用乙炔由于含有硫化氢(H2S)、磷化氢 (PH3)等杂质,而有一股大蒜的气味。 乙炔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丙酮等有机溶剂。 火焰温度3150℃,纯乙炔在空气中燃烧2100 ℃左右, 在氧气中燃烧可达3600℃。
氯化
三氯乙烯
溶剂
四氯乙烯 乙炔碳黑
氢氧化钙Ca(OH)2
第二章 乙炔的生产
三、乙炔对人体的危害
1.健康危害表现 2.安全防护 3.急救与预防措施 四、乙炔的贮存与运输
乙炔气体的安全贮存和运输,目前只有溶解乙炔的 方法。
第二章 乙炔的生产
第三节 乙炔电石法生产工艺
一、干法乙炔生产工艺原理
二、干法乙炔生产工艺
第二章 乙炔的生产
四、电石的质量标准 电石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乙炔气体的产量与质量,目前
电石产品执行GB10665—2004标准。
五、工业电石的组成 工业电石中碳化钙含量常为65%~90%,其余为杂质。 大致组成如下:碳化钙(CaC2) 氧化钙(CaO) 二氧化硅(SiO2) 氧化铁和氧化铝(Fe2O3+Al2O3) 氧化镁(MgO) 碳(C)
醋酸乙烯
聚氯乙烯(PVC) 醋酸
聚氯乙烯醇(PVA)加丁醛 PVB
电石 乙炔
加甲醛
合成纤维\涂料\粘合剂
乙炔生产工艺的改进与优化

乙炔生产工艺的改进与优化2、新疆圣雄电石有限公司,新疆吐鲁番 838000摘要乙炔生产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作业,如果生产系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使用不合理,就会发生各种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目前生产乙炔的工艺有很多,我国主要采用电石法生产乙炔。
介绍了乙炔生产工艺的分类,并对乙炔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优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乙炔;生产技术;改进与优化引言虽然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与全球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从长远来看,我国不断创新和研究技术方法,以实现更有效的资源利用。
乙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发生事故的概率很高,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操作都有很大的风险。
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防止发生事故,有必要加强乙炔生产系统改造的讨论。
1 乙炔生产面临的危险乙炔生产是一项复杂的操作,实际生产操作对安全和技术要求很高。
针对乙炔生产现状,乙炔生产经营面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如果在应用过程中发电机供料斗发生乙炔泄漏爆炸事故,危害极大。
造成事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乙炔泄漏、料斗与储料斗碰撞产生火花、乙炔中磷化氢含量超标。
(2)造成这些乙炔泄漏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员工的能力和工作态度,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工作不到位。
(3)配置罐爆炸事故主要原因是乙炔压力清洗,清洗过程中离心泵跳脱,次氯酸钠中间储罐液位由于操作人员疏忽,使乙炔进入集散罐,引起爆炸。
根据原料的不同,乙炔生产工艺可分为电石法和碳氢裂化法。
在国外,电石生产乙炔由于污染严重,已被废除。
而在我国,此法是乙炔生产的主要工艺。
电石法生产乙炔的工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是生产电石,二是电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乙炔。
根据去除反应热的方法不同,电石工艺可分为干法和湿法。
湿法利用水来减少反应产生的热量。
换句话说,就是在水中加入电石。
其优点是生产的乙炔相对纯净,操作简单。
缺点是乙炔易溶于水,导致大量浪费。
因为产生的乙炔携带大量的水,所以必须脱水。
乙炔生产工艺介绍

碱液中NaOH含量直接影响中和效果,正常生产中NaOH浓度应为5~15%。浓度过高浪费NaOH,浓度过低则中和效果不彻底,碱的使用周期短,换碱次数增多,同时使操作加重负担。配碱时,氢氧化钠含量应大于10~15%。分析碱液含Na2CO3大于8%(冬天大于5%)立即更换。以免Na2CO3结晶堵塞管道
乙炔
又名电石气,为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分子式:C2H2,分子量:26.04。熔点-81.8℃(119kpa),沸点:-83.8℃。相对密度(水=1)0.62,相对密度(空气=1):0.91。本品易燃,闪点:<-50℃,引燃温度:305℃,最小点火能:0.02mJ。与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2.1~80.0%(体积%)。爆炸下限:2.1%,爆炸上限:80.0%。本品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
清净工艺指标
有效氯含量:0.065~0.12%,PH值:7~8
乙炔纯度:≥98.5%,不含S、P(硝酸银试纸不变色)
中和塔碱液:NaOH:10~15%Na2CO3:夏季≤8%,冬季≤5%
冷却塔出口温度:≤40℃
各塔液面:液面计的1/2~2/3
废次钠贮槽液面:液面计的1/2~2/3
稀次钠高位槽液面:保持溢流
乙炔生产工艺介绍乙炔生产工艺介绍一岗位任务破碎岗位任务乙炔发生清净岗位任务压滤岗位任务二工作原理电石破碎乙炔发生清净配制渣浆压滤三操作要点破碎岗位发生岗位清净岗位压滤岗位将采购进的原料电石经过破碎机破碎生产出粒度合格的电石经皮带机运送到料仓供乙炔发生岗位使用本岗位采用湿式发生喷淋冷却次钠清净碱液中和的方法生产出合格的乙炔气供氯乙烯转化工序使用压滤岗位将经过沉降的渣浆一部分送电厂脱硫
发生器压力控制:
压力控制在3~15K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炔生产方法及技术进展高建兵(四川维尼纶厂化工技术开发中心,重庆 401254)
摘要:介绍了乙炔的生产方法和技术进展,列举了各种生产方法的特点。结合方法特点及我国实际情况,建议在我国应以天然气部分氧化法和煤等离子体法生产乙炔为主要;根据技术的成熟性,我国目前应首先考虑选用天然气部分氧化法生产乙炔。关键词:乙炔;生产;天然气;部分氧化法中图分类号:TQ221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219(2005)01263204
收稿日期:2004208225;作者简介:高建兵(19732),男,硕士,
主要从事天然气部分氧化法生产乙炔的技术工作,电邮wjb2gao@1261com,电话023268974581。
0 引言20世纪50年代以前,乙炔化学工业曾在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自上世纪60
年代以来,由于石油烃类裂解得到大量的廉价乙烯、丙烯和以乙烯、丙烯为原料的各种合成方法的开发,
在许多有机合成领域,乙炔已逐步被乙烯和丙烯所取代。一些过去从乙炔出发制造的大宗产品如氯乙烯、醋酸乙烯、丙烯氰等都已经转向以乙烯、丙烯为原料,乙炔的需求量逐渐下降。但是,由于要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资源优势,或者由于有机合成工艺的要求,乙炔的生产(特别是在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仍然得到重视。乙炔的生产方法比较多,主要有电石乙炔法、烃类裂解法、由煤直接制取乙炔法等。
1 烃类裂解法[1]
从烃类裂解生产乙炔,在工业上首先是用天然气制乙炔;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了用石油烃类裂解联产乙炔、乙烯的方法。因为由烃类裂解制取乙炔是一个强吸热反应,
并且生成的乙炔在高温下极易发生分解和聚合,所以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供给大量的反应热。通常采用的供热方式有在气体中放电、高温固体表面辐射供热和原料烃部分燃烧,因此将裂解方法分为电裂
解法、蓄热炉裂解法和氧化裂解法,其中氧化裂解法又分为完全燃烧法和部分氧化裂解法。因为烃类裂解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乙炔在800℃以上可以分解为碳和氢,在600~650℃容易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芳烃,所以为了避免裂解气在高温下的停留时间过长而发生乙炔的分解和聚合,应使高温裂解气在反应后急速冷却至500℃以下。工业上通常采用的急冷方式有水急冷法和油急冷法。111 电裂解烃类制取乙炔电裂解烃类制取乙炔又分为电弧法、等离子体法、DuPont改良电弧法和液态烃的液下电裂解法等。11111 电弧法电弧法是利用电弧所产生的高能量的原理使烃类裂解来生产乙炔。此法的原理是,当气体中插入电极并加上高压电时,电极间的气体分子即被电离,
电离的气体具有导电性,进而因存在电流便使气体受热电离,致使气体电阻急剧下降。此时,如回路电阻小,气体进一步电离而使气体电阻减小后,电流可维持在回路电阻和气体特性所决定的某一电流值上,即发生电弧放电。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休斯(Hüels)化学厂就开始电弧放电裂解甲烷制乙炔的研究,并随之开发了用于天然气转化的Hüels工艺。电弧法生产乙炔的设备主要为电弧炉,德国Hüels化学厂的电弧炉具有代表性。该炉功率为8000kW,电压7000V,电流1150A,功率因数为0175,弧长为1m,电弧用直流电产生。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采用该方法的最
36第1期高建兵:乙炔生产方法及技术进展 大生产能力已达12×104t/a;并且裂解原料烃从甲烷、乙烷到原油都可以。因为气体中的电弧呈明显的层状结构,所以裂解反应不是在同一温度下进行。反应的平均温度约1600℃,而电弧柱内的中心温度约为1800℃。如进行甲烷电弧裂解时,从放电区出来的裂解气直接用水淬冷至150~200℃,则甲烷转化为乙炔的产率可以达到40%~50%。该法的特点是能使用从甲烷、乙烷到原油的各种烃类作原料,未反应的和副产烃可以全部使用,开停车灵活、方便,但电耗非常高,超过10kWh/kg,电极寿命短,阴极约800h,阳极(壁厚10~20mm)约150h,所以必须两个炉子切换运行。11112 等离子体法[224]等离子体是大量带电粒子组成的非凝聚系统,是物质的第4态,其基本组成为:带负电粒子(如电子)、带正电粒子(如离子)和中性粒子。热等离子体可以起到高温热源和化学活性粒子源的双重作用,因为等离子态的各种物质微粒具有极强的化学活性,所以可以在无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速反应进程,并提供吸热过程所需的能量,因此可以高效率、低能耗地实现烃类的裂解。等离子体法裂解烃类制取乙炔的过程为:首先使H2、Ar、He或水蒸气在电弧作用下形成等离子体,然后往等离子体中加入烃类(一般为气态加入),在等离子体作用下进行裂解。热等离子体温度比一般电弧法高,可以达到4000~5000K;在等离子体中烃的转化率也比较高,甲烷的转化率由一般的45%提高到85%~90%,转化为乙炔的转化率由约40%提高到76%左右。如以氢等离子体制乙炔,主要是利用氢气在4000~5000K时,由于氢分子的离解热在高温下显著地增大:H2 H・+H・-429106kJ,因此能够快速传递大量热能,使烃类得到很好的裂解。日本在氢稀释甲烷热等离子体裂解制取乙炔的研究中,乙炔收率达73%。美国INEL实验室开发了一种新工艺,采用气动骤冷技术使裂解气在2ms内骤冷,乙炔产率达90%以上;德国ISP公司下属一公司在德国马尔建成了一套3×104t/a的天然气等离子体制乙炔的工业化装置。国内,中科院成都有机所曾在探索原油裂解制乙炔、乙烯扩大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150kWh级裂解天然气制乙炔的研究,甲烷转化率为8319%,乙炔收率为6716%,吨乙炔天然气消耗约2294m3,电10500kWh[5]。四川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制乙炔项目的研究,目前正在建中试装置。该法的电耗特别高,达到10kWh/kg,所以只有在电力资源比较充足的地区才具有竞争力。11113 DuPont改良电弧法[1]美国DuPont公司的改良电弧法采用同轴型电弧发生装置,用电磁铁产生旋转磁场,使电弧在阴极内以7000r/s的速度旋转,而使电弧稳定,使甲烷转化为乙炔的产率提高,乙炔占裂解气组成的16%~18%(体积分数)。
1963年DuPont公司利用该技术建设了一套218×104t/a乙炔装置,之后没有新的发展。11114 液态烃的液下电裂解法用电弧裂解烃类不仅可以裂解气化了的液态烃,而且可以采用液下浸没电弧来直接裂解液态烃制取乙炔。由于电弧在液下裂解液态烃时,裂解气在电弧燃烧区的停留时间很短,产生的乙炔还来不及分解,所以此法所得裂解气中的乙炔含量很高,能达到40%。但此法未见建立工业化装置的报道。112 烃类热裂解制取乙炔烃类热裂解制取乙炔的方法又称为蓄热炉裂解法(Wulff法)。该法是以碳二以上的轻质烃类为原料,在空气燃烧蓄热炉中,原料与蒸汽混合进行反应生产乙炔和乙烯,蓄热与反应在两个蓄热炉中切换进行,该工艺不需专门的制氧设备。其原理是:先用燃料燃烧直接加热蓄热炉中的耐火材料,使燃烧产生的热蓄积在热容较大的耐火材料中。当耐火材料升高到一定温度后,则停止燃烧蓄热,然后通入原料烃,原料烃在高温耐火材料提供的高温条件和热量下进行裂解。待耐火材料降至一定温度后,则停止进料,再切换通入燃料和空气进行蓄热。以液体丙烷为原料的裂解气中乙炔和乙烯的体积组成分别为1010%和318%。该法的特点是:热利用率高(至70%),不需要纯氧,不用耐热钢材,原料灵活性大,可以选用气态烃或液态烃,产品中乙炔和乙烯的比例可以按要求进行调节;但此法炉内结焦比较多,消除困难。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Wulff公司就发表了蓄
46 天然气化工2005年第30卷热炉裂解制乙炔的专利。后与Lummus公司合作于1949~1952年在美国洛杉矶附近建了一套120t/a乙炔的试验装置,以后又扩建到500t/a。之后美国UCC公司等用此法建立了一系列的装置,联产乙炔和乙烯。113 烃类氧化裂解制乙炔烃类氧化裂解制乙炔的方法,是向反应原料烃中通入氧气,使其中的部分原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作为其余部分原料烃裂解生成乙炔的热源。根据加入氧气量的多少和燃烧方式的不同,分为部分氧化法和完全燃烧法。11311 部分氧化裂解法[6]部分氧化法是由天然气与氧气作用而得。该法是利用燃烧和裂解在乙炔炉的同一空间和同一时间内进行的,这主要是基于烃类氧化反应的速度远比烃类裂解反应的速度快,因而可以使氧化燃烧与热裂解的过程在同一空间内完成。氧化裂解过程的主要反应是氧化反应、裂解反应和水煤气反应,此外还有乙炔的分解反应和聚合反应等。其主要反应式如下:目标反应(裂解反应):2CH4 C2H2+3H2+38110kJ氧化反应:CH4+O2 CO+H2O+H2-27810kJ水煤气反应:CO+H2O CO2+H2-41198kJ乙炔分解反应:C2H2 2C+H2+227kJ总反应式为:45CH4+30125O2 8C2H2+315CO2+2515CO+54H2+28H2O1945年BASF公司首先在德国实现了甲烷部分氧化制乙炔的工业化,称为BASF法或Sachsse法,其单炉生产能力为7000t/a;意大利Montecatini公司在其基础上开发了加压部分氧化法;为了防止烧嘴板下部表面结炭,美国Monsanto公司开发了旋焰烧嘴,在乙炔炉烧嘴的主流道中加入漩涡器,使气体产生旋转,燃烧时形成旋转火焰,同时可以增大燃烧的强度;比利时SBA公司先后开发了SBA2I型、SBA2II型乙炔炉,和美国Kellogg公司合作开发了SBA2Kellogg乙炔炉;前苏联国家氮气工业和有机合成产品科学研究设计院(ГИАП)开发了一种称为БСП2ГИАП型旋焰乙炔炉的部分氧化法,其单炉生产能力达到1×104t/a;国内,重庆天然气化工研究院也开发了1×104t/a的旋焰乙炔炉,采用轻油淬冷,不但使裂解气迅速降温,而且还可以联产乙烯。1978年,我国四川维尼纶厂引进BASF传统乙炔生产装置,生产3×104t/a乙炔,并联产10×104t/a甲醇,成为国内最大的乙炔生产厂家。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分别于1993年扩建一个列,2003
年扩建一套乙炔装置,使年生产能力达到6175×104t/a。2003年BASF公司采用改进的部分氧化法(improvedpartialoxidationtechnology)
在美国路易
斯安那州的Geismar新建了一套10×104t/a的乙炔生产装置,采用丁烷作原料,产品乙炔全部用于生产1,42丁二醇。11312 完全燃烧裂解法(HTP)完全燃烧法是将燃烧过程和裂解过程分开进行,即先在一个空间进行完全燃烧,将燃烧热送至另一空间作为裂解热源。如德国赫斯特法,采用纯氧与燃料按化学计算量进行燃烧,产生特别高的燃烧气的温度(一般达2200℃),用于裂解烃类生产乙炔。若将完全燃烧的火焰浸没在液态原料中,使液态烃裂解为乙炔,则称为浸没火焰裂解法。如BASF浸没火焰炉,以液态烃为原料,用纯氧与烃形成火焰产生高温,经部分氧化裂解生产乙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