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规定
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范本

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范本一、操作规定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和资质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设备;2、操作前必须核对设备之前的状态,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进行操作;3、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手册中的规定进行操作,严禁超负荷或违规操作;4、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穿戴防护设备,确保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5、操作结束后,必须将设备恢复到安全状态,清理现场,并按要求进行设备的停机检查。
二、设备保养规定1、根据设备保养手册和保养计划,及时进行设备保养;2、设备保养期间,需要关闭设备电源、气源等,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3、设备保养前必须先切断设备的电源,并贴上“禁止启动”标志,确保人身安全;4、设备保养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使用指定的保养工具和润滑剂;5、保养完毕后,必须清理设备表面和周围的杂物,并及时扔掉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三、设备维修规定1、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立即停止运行,并向上级主管报告;2、设备维修前必须将设备电源切断,并贴上“禁止使用”标志,确保人身安全;3、设备维修必须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严禁非专业人员私自进行维修;4、维修人员必须按照维修手册的规定进行维修,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5、维修完毕后,必须测试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四、设备维护与保养记录1、设备操作记录:操作人员每天必须记录设备的工作时间、运行状态、设备温度等;2、设备保养记录:保养人员必须记录设备保养的日期、内容、材料等;3、设备维修记录:维修人员必须记录设备维修的日期、故障原因、维修措施等;4、设备巡检记录:巡检人员必须记录设备巡检的日期、发现的问题、处理情况等;5、设备故障记录:运行人员必须记录设备故障的发生时间、现象、处理措施等。
五、设备事故处理规定1、设备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2、事故责任人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并组织人员进行事故处理;3、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注意人身安全,严禁采取擅自行动的行为;4、事故处理完毕后,必须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管理规定

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管理规定1. 引言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进行规范管理是必要的。
本规定旨在规范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生产安全和效率。
2. 设备使用管理2.1 设备使用要求1.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操作,禁止擅自改变设备设置和参数。
2.设备使用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确认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使用。
3.对于有特殊使用要求的设备,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人员方可操作。
2.2 设备使用流程1.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设备预热和自检,确认设备各部分功能正常。
2.在设备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并注意设备运行状态。
3.若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或故障,应及时停止使用并报告维修部门进行处理。
2.3 设备使用注意事项1.禁止将设备用于超出其设计和规格范围的操作。
2.对于易燃、易爆等特殊材料的加工或使用,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定。
3.设备使用完毕后,必须及时断电并进行清洁,确保设备处于干燥和清洁的状态。
3.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3.1 日常保养1.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保养手册进行日常保养工作,包括清洁、润滑、调整等。
2.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维修部门。
3.对设备的关键部件和系统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2 定期保养1.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要求,制定定期保养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2.定期更换设备的易损件和耗材,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调试,保证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3.3 维修管理1.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上报维修部门进行处理。
2.维修过程中,必须按照维修规程进行操作,维修完成后进行测试和确认。
3.4 设备报废处理当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或经济效益不再符合要求时,需要进行设备报废。
1.设备报废前,必须进行设备的清理、归档和备份等工作。
2.对于涉及环境保护的设备,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设备检查维护保养制度(4篇)

设备检查维护保养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设备的长期使用和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设备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
第三条所有参与设备检查、维护和保养的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四条设备检查、维护和保养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
第五条设备检查、维护和保养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根据设备的特点、生产需求以及相关要求确定。
第六条设备检查、维护和保养的责任主体包括设备管理部门、班组、设备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七条设备检查、维护和保养应当建立相应的档案,记录设备的检查、维护和保养情况。
第二章设备检查第八条设备检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设备的外观检查,包括设备的表面有无锈蚀、损坏等情况;(二)设备的电气检查,包括电线是否有损坏、接线是否稳固等;(三)设备的润滑检查,包括设备的润滑点是否正常、润滑油是否充足等;(四)设备的传动部件检查,包括皮带、链条、轴承等是否松动、磨损等;(五)设备的控制系统检查,包括开关、按钮等是否正常工作。
第九条设备检查应当定期进行,具体的检查间隔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要求确定。
第十条设备检查需要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拆卸设备。
第十一条发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或需要维修的情况,应当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以确保安全。
第三章设备维护第十二条设备维护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设备的清洁保养,包括设备表面、内部的清洁工作;(二)设备的润滑维护,包括润滑剂的更换、润滑点的润滑等;(三)设备的传动部件的维护,包括轴承的润滑、链条的加油等;(四)设备的检修工作,包括设备的部分或全部拆卸维修。
第十三条设备维护应当按照设备的维护手册和相关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更换设备零部件。
第十四条设备维护工作要定期进行,具体的维护周期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要求确定。
第十五条设备维护需要停机时,应当向设备操作人员提前通知,并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精选13篇)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精选13篇)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精选13篇)在现实社会中,各种制度频频出现,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
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精选1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1第1章总则第1条为了规范各设施、设备管理,确保设备操作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适用于对公司所辖物业范围内的配电系统设备、空调系统设备、给排水设备、消防设备等进行管理。
第2章设备的采购管理第3条本公司工程管理部应协助开发商、承建商选择各机电设备、给排水设备和消防设备。
第4条工程管理部需每年对设备供应商进行一次评价并做好记录。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供应商,不予续签合同。
第5条当发生严重投诉或事故时,物业公司须组织人员对设备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核。
第3章设备的分类管理第6条根据设备对业户服务的重要性,本公司将其分为Ⅰ、Ⅱ、Ⅲ三级(风机类、泵类、机组类均含相应的电机、电气控制柜)。
第7条Ⅰ级设备包括电梯、发电机、生活水泵、消防泵、喷淋泵、稳压泵、低压配电柜、火灾中央报警控制柜、消防联动柜、冷水机组、BA中央管理计算机等。
第8条Ⅱ级设备包括正压风机、空气处理器、冷却塔、公用天线系统、对讲报警系统、防盗监视系统、气体自动灭火设施、高压开关柜、变压器、交通道闸、车场自动收费装置、泳池水处理装置、DDC现场控制器等。
第9条Ⅲ级设备为除Ⅰ、Ⅱ级以外的所有设备,包括区域火灾报警控制箱、小型控制箱(配电箱)、排风机、风机盘管、集中抄表装置、维修机具以及办公室、食堂、清洁、保安通信设备等。
第10条本公司所有物业设备采用计划预修制与状态维修、事后维修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第11条对于符合磨损规律的Ⅰ、Ⅱ级设备(电梯、水泵、正压风机、电动机、柴油发电机、冷水机组、道闸等),定期进行小修、中修和大修。
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检维修制度(3篇)

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检维修制度一、设备使用制度1.设备使用责任(1)设备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设备使用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2)各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和使用,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3)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并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设备的保管人员应负责设备的保养、维护和办理设备的测量、检验等手续,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5)设备的领用、归还、移交等工作由设备保管人员和使用人员共同完成,并填写相应的领用单或移交单。
2.设备使用原则(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操作证书后方可操作设备,未经培训和操作证书的人员严禁擅自操作设备。
(2)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原理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设备。
(3)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严禁违反操作规程和程序进行设备的操作。
(4)设备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时必须佩戴相关的个人防护用品,确保人身安全。
(5)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上报设备部门,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排查和维修。
3.设备使用流程(1)设备领用:新购设备领用时,设备保管人员与使用人员进行设备领用手续,填写相应的领用单,并按照规定将设备搬移到指定位置。
(2)设备操作:使用人员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设备,保证设备的正确使用,并且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3)设备归还:设备使用完毕后,使用人员将设备归还给设备保管人员,并填写相应的归还单,设备保管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清点。
(4)设备移交:设备移交时,设备保管人员和使用人员共同填写移交单,并进行相应的移交手续,确保设备的安全移交和使用。
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1.设备保养责任(1)设备保养责任由设备部门负责,设备部门根据设备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维护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2)设备保管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
(3)设备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时,应注意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检查。
设备维护保养制度(5篇)

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它的寿命长短,生产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的情况。
因此,只有精心维护和保养,才能使设备达到它应有的寿命,发挥其最大的生产力,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正确的使用设备。
设备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它的性能和使用说明,并经培训后方可操作,操作员负有管好、用好、维护好的直接责任,并要做到“三懂四会”。
二、认真检查设备。
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通过听、看、摸等措施监察设备运行情况和安全条件的可靠性,并做好运行记录。
三、用心维护保养设备。
对本岗位的操作设备,要严格执行维护保养制度,特别是搞好设备润滑定时、定点、定位、定量、定期清洗换油,安全条件定期检验。
四、对设备和岗位环境要认真清扫做好卫生和文明生产,达到无油垢、无积尘、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防腐保温完整完好。
五、认真填写设备运行记录,缺陷记录,事故记录及操作日记,做好交接班手续。
设备维护保养制度(2)是为了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运行效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维护保养计划:制定维护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任务、频次和责任人,确保设备按时进行维护保养。
2. 维护保养记录:建立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详细记录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包括维护保养日期、内容、耗材使用情况等,便于及时了解设备状况。
3. 维护保养标准:制定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和操作规程,明确各项维护保养工作的要求和操作步骤,确保维护保养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
4. 保养材料管理:建立保养材料的库存管理制度,确保保养材料的及时供应和合理使用,避免设备因缺乏关键配件而导致故障。
5. 故障排除和维修:规定设备故障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和维修流程,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时限,确保设备故障及时排除。
6. 设备巡检:制定设备巡检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 定期保养:制定设备定期保养制度,按照设备使用情况和设备生产周期,进行定期保养,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4篇)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是组织或机构为有效使用和维护设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的概述:1. 设备使用规定:- 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要求;- 设备使用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设备使用的安全操作程序;- 设备使用的时间限制;- 特殊设备或特殊情况下的额外要求。
2. 设备维护规定:- 设备维护计划的制定;- 设备维护的频率和程序;- 设备维护记录的保存;- 特殊设备或特殊情况下的额外要求。
3. 设备故障和修复:- 设备故障的报告和记录;- 设备故障修复的程序;- 设备维修和更换部件的流程;- 设备修复后的测试和验收要求。
4. 设备清洁和保养:- 设备清洁的频率和程序;- 设备保养的频率和程序;- 使用的清洁剂和保养工具的要求;- 设备清洁和保养记录的保存。
5. 设备安全和防护:- 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设备使用者的个人防护装备要求;- 设备运输和存放的安全要求;- 设备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
6. 设备退役和报废:- 设备退役的程序和要求;- 设备报废的程序和要求;- 设备报废前的处理和记录。
这些规定和程序可以根据具体的设备类型、所在环境和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并规范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过程。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2)是指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以下是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的一些内容:1. 设备的使用- 使用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 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进行调整或修改设备参数。
- 使用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时间进行设备的启停操作。
- 设备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
2. 设备的维护- 设备的维护工作应由专门的维护人员负责,定期进行例行检查和维护保养。
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规定

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规定一、设备使用规定:操作工人对设备要做到“三好”、“四会”、“四项要求”:1、“三好”的内容:1。
1、管好:自觉遵守定人定机制度,凭操作证使用设备,不乱用别人的设备,管好工具、附件,不丢失损坏,放置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好用,线路、管道完整.1.2、用好:设备不带病运转,不超负荷使用,不大机小用、精机粗用。
遵守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
细心爱护设备,防止事故发生.1。
3、修好:按计划检修时间,停机修理,积极配合维修工,参加设备的二级保养工作和大、中修理后完工验收试车工作.2、“四会”的内容:2.1、会使用:熟悉设备结构,掌握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操作方法,懂得加工工艺,正确使用设备。
2.2、会保养:正确地按润滑图表规定加油、换油,保持油路畅通,油线、油毡、滤油器清洁,认真清扫,保持设备内外清洁,无油垢、无脏物、漆见本色铁见光。
按规定进行一级保养工作.2.3、会检查:了解设备精度标准,会检查与加工工艺有关的精度检验项目,并能进行适当调整。
会检查安全防护和保险装置。
2。
4、会排除故障:能通过不正常的声音、温度和运转情况,发现设备的异常状况,并能判断异常状况的部位和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排除故障。
发生事故,参加分析,明确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做出预防措施.3、设备使用四项要求:3。
1、清洁:设备内外整洁,各滑动面、丝杠、齿条、齿轮箱、油孔等处无油污,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气,设备周围的切屑、杂物、脏物要清扫干净;3。
2、整齐:工具、附件、工件(产品) 要放置整齐,管道、线路要有条理;3.3、润滑良好: 按时加油或换油,不断油,无干摩现象,油压正常,油标明亮,油路畅通,油质符合要求,油枪、油杯、油毡清洁;3.4、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超负荷使用设备,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二、设备维护保养规定设备的维护保养:是指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和精度检查,以及设备润滑维护、冷却系统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MYH.03/BA.ZD-05.05-2013(C) 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规定CB 董会平郭艳宝张培杰2012.8.16A 刘宏波许凯荣张培杰2011.6.14版次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批准日期编制部门机械动力部文件会签表序号职能部门签署日期1 年月日2 年月日3 年月日4 年月日5 年月日6 年月日目录1 目的 (4)2 适用范围 (4)3 编制依据 (4)4 组织与职责 (4)5 管理要求 (5)6 制度执行与检查 (8)7 相关文件 (8)8 记录 (8)9 其他 (9)1 目的为了加强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明确设备设备管理责任,特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本规定规定了设备管理人员、运行人员、检修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本规定适用于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的监督和管理。
3 编制依据3.1 SHS01001-2004《石油化工设备完好标准》3.2中油化生〔2009〕191号附件3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设备综合管理办法4 组织与职责4.1 机械动力部4.1.1 认真贯彻煤制油化工公司有关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规定和要求,根据公司设备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单位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规定。
4.1.2 对影响重点装置正常生产的重大设备隐患和故障,必须及时上报煤制油化工公司生产管理部。
对关系全局的设备故障应组织力量进行会诊,并制订监护措施,做好检修的准备工作。
4.1.3 负责对各中心设备使用及维护保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1.4 督促、检查各中心及时整改设备缺陷,确保设备完好率。
4.2 各生产中心及机电仪中心4.2.1 认真执行煤制油化工公司有关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规定和要求及公司相关规定,根据中心设备的具体情况,制定本中心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细则;4.2.2 建立健全设备操作、使用、维护规程和岗位责任制;4.2.3 负责所辖设备的正确使用、妥善保管和精心维护保养,保证设备保持完好和有效利用。
4.2.4 负责建立健全所管辖区域的设备台帐,并按静止设备及传动设备分类建档,每年定期更新台帐。
5 管理要求5.1 设备使用和维护5.1.1 根据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实行设备分级管理。
可视管理情况按关键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进行设备分级。
5.1.2 设备使用中心是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第一责任单位,全面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5.1.3 设备操作人员是设备运行和日常维护保养的责任人,应熟知本岗位的设备使用维护、安全操作规程等相关管理规定,能熟练、正确使用好设备。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具有培训资质的单位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5.1.4 操作人员对本岗位设备必须做到“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5.1.5 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各项操作参数应符合设备要求,启动前认真准备,起动中反复检查,运行中搞好调整,停车后妥善处理。
做到“四不准超”,即不准超温、不准超压、不准超速、不准超负荷。
5.1.6 认真执行巡回检查规定,定时按巡回检查路线对所有设备进行仔细检查,认真填写巡检记录,操作记录及交接班记录。
5.1.7 实行专机、专区负责制,做到每台设备、每条管线、每个阀门、每块仪表都有人负责。
5.1.8 做好设备防冻、防凝、保温、防腐、堵漏等工作。
5.1.9 严格执行MYH.03/BA.ZD-05.21-2012(B)《机泵定期切换管理规定》和MYH.03/BA.ZD-05.39-2012(B)《联锁定期试验管理规定》,各中心根据工艺条件和设备运行情况,编制本中心设备定期切换周期表,按时切换并做好切换记录,在设备运行记录中记录设备切换情况。
5.1.10 对备用机泵要定期盘车,做好记录,并做到“四防”,即防潮、防冻、防尘、防腐蚀。
5.1.11未经机械动力部批准不得任意将配套设备拆开使用。
外厂租(借)用设备应报机械动力部批准。
闲置设备要按规定办理退库手续,对本岗封存、闲置设备应指定专人定期做好防冻、清洁和防腐等维护保养工作。
5.1.12 保持本岗位的设备(包括附属电机)、管道、仪表盘、油漆、保温完整、地面清洁,达到无油污、无积灰、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加强动静密封点管理,消除跑、冒、滴、漏,降低泄漏率,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文明生产。
5.1.13 对关键设备的维护保养执行MYH.03/BA.ZD-05.12-2012(B)《关键设备特护管理规定》。
5.1.14 严格执行MYH.03/BA.ZD-05.13-2013(C)《设备润滑管理规定》,设备润滑必须做到“五定”和“三级过滤”。
5.1.15 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有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
在紧急情况下,应按有关规程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上报和通知有关岗位;不弄清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
已处理和未处理的缺陷,必须记录在运行记录上,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5.1.16 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进行设备的状态监测。
对监测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发现不正常情况及时处理。
5.1.17 设备使用单位应加强设备故障和事故处理,制订主要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5.1.18 设备、管道、支吊架、厂房、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基础按地域要保持完整,定期检查测定,并采取防潮、防冻、防尘、防腐蚀措施,做好检查记录。
设备、管道上的仪表和安全附件要齐全、好用,并按时定期检查、校验。
5.1.19 检修人员对所辖区内的机械、电气和仪表设备负有保证维修质量的责任,做到定时上岗,严格执行MYH.03/BA.ZD-05.18-2012(B)《设备巡回检查规定》,主动向操作人员了解运行情况,发现设备缺陷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缺陷要及时汇报、记录,并结合计划检修予以消除。
5.1.20 设备使用单位应做好传动设备关键振动点的监测工作,中心应根据设备特点按《传动设备关键振动点监测统计表》表格内容要求,确定振动监测位置、监测周期、监测标准、监测责任人。
责任人根据要求定期进行振动监测,并做好《传动设备关键振动点监测记录表》。
5.1.21 设备使用单位要做好主要设备运行情况记录,主要设备的“运行”、“停运”、“备用”情况要及时记录,每月进行汇总。
《主要设备运行情况记录表》的填写要求如下:(1)《主要设备运行情况记录表》每天由中班12:00根据当天的实际情况填写。
(2)运行的设备填“√”,备用的填“○”,不备用的填“×”。
(3)短时间运行或试车的设备不做运行对待。
(4)气化炉填写运行情况,如当天开A炉,在R1201A行相应位置填“√”(运行),若倒为B炉,则B炉下也填“√”,停车的炉子不填。
(5)烧嘴填写使用情况,如R1201A用X1202-5,在X1202-5行的相应位置填“A”,若换为X1202-2,则在X1202-2行也填“A”;清洗过的烧嘴下填“○”(备用);没清洗的填“×”(不备用);外送检修的烧嘴不填运行状况。
5.1.21设备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检查设备状况,定时上岗向运行人员了解设备运行情况,查看操作记录、交接班记录和设备缺陷记录。
督促检查设备维护保养情况,提出处理意见或要求。
5.2 设备检修5.2.1 设备检修执行相应的检修规程,保证检修质量,保证设备本质安全。
5.2.2发现跑、冒、滴、漏要及时处理,泄漏点处理有困难的可逐级上报,并挂漏点牌,中心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挂牌的漏点组织处理,及时做好《设备缺陷记录表》。
5.2.3凡不停车可以处理的设备隐患和缺陷,要及时处理,一般故障抢修不过夜,暂时不能处理的隐患和缺陷,岗位操作人员要详细做好观察监视工作,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监护运行。
5.2.4 若出现不能停车又必须处理的漏点时,生产中心及时联系机电仪中心机修专业实施带压堵漏作业,由生产中心办理一类检修作业票,进行带压堵漏各项安全风险评价,工作票由机械动力部专责工程师审核签字后,交由机电仪中心机修专业实施。
机械动力部及生产中心均做好《带压堵漏台帐》。
5.3 止回阀管理5.3.1 各中心建立止回阀台账,并设立单台止回阀档案,要求其检修及维护保养记录及时上档。
5.3.2 各中心制定止回阀的修理计划,有计划地安排止回阀的检查修理。
重要位置的止回阀,要定期检查阀门内件的磨损或冲刷腐蚀情况,针对不同结构的止回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修复。
各中心根据阀门运行实际情况,每个大修周期均应安排重要位置止回阀的检查修理。
5.3.3 止回阀检修完毕后,应确保密封面完好,阀芯启闭自如。
对于运行中存在严重隐患的阀门,制定应急措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以备择机或系统检修时更换。
6 制度执行与检查6.1 机械动力部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评价,并纳入生产中心设备管理的考核。
6.2 机械动力部不定期对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情况全面检查,未按本规定执行,对机组设备巡检、维护、检修不到位,未及时发现设备缺陷或发现问题不及时汇报、未及时处理,造成设备损坏,根据《设备管理考核细则》进行考核,造成生产或设备事故的,按《MYH.03/BA.ZD-02.03-2012(B)事故管理规定》相关规定进行考核。
6.3 机械动力部对公司设备管理、维护、检修、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每年进行一次总结表彰、奖励。
7 相关文件MYH.03/BA.ZD-05.11-2012(B)《包机管理规定》MYH.03/BA.ZD-05.12-2012(B)《关键设备特护管理规定》MYH.03/BA.ZD-05.21-2012(B)《机泵定期切换管理规定》MYH.03/BA.ZD-05.39-2012(B)《联锁定期试验管理规定》MYH.03/BA.ZD-05.18-2012(B)《设备巡回检查规定》MYH.03/BA.ZD-05.13-2012(B)《设备润滑管理规定》MYH.03/BA.ZD-05.10-2012(B)《技术档案管理规定》8 记录MYH.03/BA.ZD.JL-05.05(01)设备缺陷、渗漏记录表MYH.03/BA.ZD.JL-05.05(02)带压堵漏台帐MYH.03/BA.ZD.JL-05.05(03)止回阀台帐MYH.03/BA.ZD.JL-05.05(04)设备无渗漏及润滑漏点管理“五定”表MYH.03/BA.ZD.JL-05.05(05)设备缺陷、隐患管理“五定”表MYH.03/BA.ZD.JL-05.05(06)静止设备检查表MYH.03/BA.ZD.JL-05.05(07)设备一览表MYH.03/BA.ZD.JL-05.05(08)传动设备台帐MYH.03/BA.ZD.JL-05.05(9)静止设备台帐MYH.03/BA.ZD.JL-05.05(10)传动设备关键振动点监测统计表MYH.03/BA.ZD.JL-05.05(11)传动设备关键振动点监测记录表MYH.03/BA.ZD.JL-05.05(12) 中心主要设备运行情况记录表9 其他本规定为第二版修订,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同时旧版规定自行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