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词“吗”的用法及其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呢,吧,啊,吗”的研究201404...

学位论文学生姓名:丁乂宇专业:对外汉语学号:导师姓名:陈克禄二〇一四年四月摘要以往关于对外汉语语气词“呢、吧、吗、啊”的分析研究存在过于概括和过于繁杂两种倾向。
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整理了“呢、吧、吗、啊”的意义、用法以及偏误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材编排建议和教学研究建议。
希望对对外汉语语气词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气词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呢,吧,啊,吗”的研究一、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语言是一门学科的同时更是一种交际工具,我们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留学生提高使用汉语交际的能力。
不同于世界上大多数的其他语言,汉语中的虚词特别多,这是因为汉语既缺乏形态标志和曲折变化,同时也没有豁着形式。
因此,虚词便成为现代汉语中十分具有重要性的表达手段。
[1]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通常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越高的虚词,就越是难以讲清楚它的用法和意义,有时甚至因为给学生们讲得不准确而带来误导,从而引发新的错误。
如今,对外汉语的虚词教学己经逐步地从语法教学中单独被列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这体现了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对外汉汉语语气词教学的重大进步。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留学生虽然在讲汉语时字正腔圆,但是我们听起来依然觉得不地道、生硬。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地使用语气词。
由此可见,对外汉语语气词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对外汉语中语气词的教学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语感,同时还会使他们的口音听起来更地道。
1.2 研究范围和任务1.2.1研究范围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气词有六个,它们分别为:了、的、呢、吗、啊、吧。
在本文中,我们将选择“呢”“吧”“吗”“吗”这四个使用频率最高,用法与意义相对较为广泛和复杂,而且具有一定相似性的语气词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呢”“吧”“吗”“啊”这四个语气词的分析研究,来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及教学实践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如何正确使用语气词和感叹词

如何正确使用语气词和感叹词语气词和感叹词是我们日常交流和写作中经常使用的表达方式。
它们可以增添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情色彩,使得我们的语言更具感染力和表达力。
然而,正确使用语气词和感叹词却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语气词和感叹词,以帮助读者提高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魅力。
一、语气词的正确使用1. 了解语气词的基本分类语气词按照情感色彩的不同可以分为积极语气词和消极语气词。
积极语气词如“真的、太好了、非常棒、绝对等”,通常用于强调肯定和赞美的情感。
消极语气词如“不、没、太差、太糟糕等”,则用于表达否定或者批评的情感。
2. 具体情境中恰当运用语气词语气词的使用要根据具体情境进行恰当调整。
在正式场合和学术写作中,我们通常会减少语气词的使用,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而在日常交流和故事叙述中,适度增加语气词则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立场。
3. 注意语气词与实际情感的一致性在使用语气词时,应当注意语气词所表达的情感与实际情感的一致性。
避免过度使用积极词语,造成情感夸张和不真实的效果,也要谨慎使用消极词语,避免过分贬低或抹杀事物的价值。
二、感叹词的正确使用1. 了解感叹词的种类和用法感叹词按照所表示情感的不同可以分为惊讶、喜悦、赞叹、疑问等。
常见的感叹词有“哇、太棒了、好神奇、为什么、真的吗等。
”根据所处的场景和表达的情感选择适当的感叹词,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注意感叹词的位置和语气感叹词通常位于句首或句中,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和突出的语气。
在口语交流和日常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感叹词来增添语句的语气和表达的感受。
3. 注意感叹词的适用范围感叹词通常用于感叹事物的特殊性、突出性和不可思议性,而不应该滥用或过分夸张。
在正式的文章和学术写作中,应当减少感叹词的使用,保持客观和严谨的态度。
综上所述,正确使用语气词和感叹词可以使得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表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然而,在使用语气词和感叹词时,我们要注意适当调整使用的频率和强度,以使表达更具准确性和可信度。
语气的表达与语气词的使用

语气的表达与语气词的使用语气是指人们在语言交流中表达态度、情感和观点的方式。
在汉语中,语气的表达主要依靠语气词。
语气词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通过使用特定的词语来增强语言表达的强度和感情色彩。
本文将探讨语气的表达与语气词的使用。
一、语气的表达语气的表达对于有效的交流至关重要。
它能够准确传达说话者的态度和情感,帮助听话者准确理解信息的含义。
1. 肯定语气肯定语气用于表达说话者的肯定、认同等积极的态度。
例如:“一定”、“当然”、“确实”等词语可以用来增强肯定语气。
例句:他的观点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我当然支持你的决定。
2. 否定语气否定语气用于表达说话者的否定、拒绝等消极的态度。
例如:“不”、“没”、“无”等词语可以用来增强否定语气。
例句:这件事情我不同意。
他没说过这样的话。
3. 疑问语气疑问语气用于表达说话者的疑问、不确定等态度。
例如:“吗”、“怎么样”、“难道”等词语可以用来增强疑问语气。
例句:你真的愿意帮我吗?这件事情怎么样才能解决?4. 命令语气命令语气用于表达说话者的命令、要求等强势的态度。
例如:“必须”、“一定要”、“不准”等词语可以用来增强命令语气。
例句:你必须按时完成任务。
我不准你迟到。
二、语气词的使用语气词是一种常用的语言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丰富生动、情感更加鲜明。
正确使用语气词可以有效传达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
1. 程度副词程度副词可以用来增加语气的强调程度,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非常”、“极其”、“特别”等词语可以加强语气的程度。
例句:她非常喜欢这份工作。
这个问题特别棘手。
2. 感叹词感叹词用于表达说话者对某种情感的强烈体验,加强语气的感情色彩。
例如:“太好了”、“好棒啊”、“太可怕了”等词语可以用来增强感叹语气。
例句:你的成绩好棒啊!这个好可怕!3. 强调词强调词用于突出某一信息的重要性或特殊性,加强语气的得意和自信。
例如:“正是”、“确实”、“毫无疑问”等词语可以用来增强强调语气。
句末语气助词“吗、吧、呢”的语义研究共3篇

句末语气助词“吗、吧、呢”的语义研究共3篇句末语气助词“吗、吧、呢”的语义研究1语气助词是语言中的一种常见语气标志符号,常见的语气助词有“吗、吧、呢”等。
这些语气助词承载着言语表达的主体态度,起到限定和强调句子的作用,更好地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和语调。
本文将结合语音、语法和语义三个层面对“吗、吧、呢”这三个语气助词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吗”的语义研究“吗”是一个疑问词,用于构建一般疑问句,其语气助词的作用就是要求对方给予回答的肯定或否定。
其语义特点表现为:1.疑问性:通过添加“吗”助词,使得语句的意义从陈述性变为疑问性。
例如:“你是学生。
”与“你是学生吗?”相比较,后者表达了发问者的质疑态度,意为询问是否是学生。
2.可选性:以“吗”助词结尾的疑问句可以作为一般疑问句使用;但同时,“吗”助词可以省略,转化为陈述句或祈使句。
例如:“你想去吃饭吗?”或“你想去吃饭”或“去吃饭吧”。
二、“吧”的语义研究“吧”是一种语气助词,用于表示说话者所说的话是一种推测或建议,或者是这种情况的自我肯定或明确提醒的一种语气助词。
其语义特点表现为:1.推测性:以“吧”结尾的句子通常表达说话者的推测态度,表示自己虽然不确定,但猜测出来的事情可能性非常大,用于消除语言中的不确定性。
例如:“他今天应该会来上课吧。
”表示说话人并不确定对方是否会来上课,但推测有很大可能性。
2.建议性:以“吧”结尾的句子可以表示说话者对对方的建议和期望,使文章更加礼貌。
例如:“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吧!”表示说话人对对方的建议和邀请。
三、“呢”的语义研究“呢”是一个语气助词,用于构建一种特殊类型的疑问句。
其语义特点表现为:1.反问性:以“呢”结尾的疑问句通常在陈述句后添加,用于发问者与答话者共同确认。
例如:“你的手机呢?”使用于在发现对方手机不在时询问手机的位置,共同确认手机的位置。
2.追问性:以“呢”结尾的疑问句通常在陈述句后添加,用于发问者向答话者追问。
句末语气助词“吗、吧、呢”的语义研究

句末语气助词“吗、吧、呢”的语义研究语气助词是汉语中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能够表达说话者的情感、态度和意图。
其中,句末语气助词“吗、吧、呢”是常见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对这三个助词的语义进行研究,探讨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语气助词“吗”。
它通常用于问句句末,表示疑问或征求对方的意见。
例如,“你去过北京吗?”这句话就是用“吗”来表示询问对方是否去过北京。
此外,语气助词“吗”还可以用于陈述句句末,表示说话者的疑虑、怀疑或期望对方的肯定回答。
比如,“你不会迟到了吧?”这句话是表示说话者担心对方是否会迟到。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语气助词“吧”。
它通常用于陈述句句末,表示说话者的猜测、推测或期望得到对方的肯定。
例如,“天气很热,我们去游泳吧。
”这句话是表示说话者希望对方同意去游泳的建议。
此外,语气助词“吧”还可以用于祈使句句末,表示说话者的请求、劝说或命令。
比如,“快点吧!”这句话是表示说话者希望对方快点做某事。
最后,我们来研究语气助词“呢”。
它通常用于疑问句句末,表示询问对方的情况、看法或建议。
例如,“你喜欢什么颜色呢?”这句话是表示说话者想了解对方喜欢的颜色。
此外,语气助词“呢”还可以用于陈述句句末,表示说话者的疑问、反问或强调。
比如,“你怎么还没走呢?”这句话是表示说话者对对方还未离开感到疑惑。
总的来说,句末语气助词“吗、吧、呢”在汉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表达说话者的态度、情感和意图。
在不同语境中,它们具有不同的语义功能。
对于学习汉语的人来说,理解和正确运用这些语气助词,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加深与他人的交流。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这些语气助词的语义,以提高汉语的运用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呢”“吧”“吗”的

2. 通过角色扮演和互动 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在 实际场景中理解和运用 “吗”,如:“这个手 机是你的吗?”来加强 学生对“吗”的理解。
3.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比 中文和母语语气的差异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 文的语气词,并适当解 释文化背景。
对外汉语教学中
06 语气词“呢”“ 吧”“吗”的教
学建议与展望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呢 ”“吧”“吗”的教学研究
2023-11-05
目录
• 引言 • 对外汉语教学概述 • 语气词“呢”“吧”“吗”在对
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语气词“呢”“吧”“吗”的教
学策略与方法
目录
• 教学案例分析 •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呢”“
吧”“吗”的教学建议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对比分析
对比英语等西方语言中的问句和陈述句的语气词, 帮助学生理解“吗”在汉语中的用法。
阅读理解
提供包含“吗”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理解其 在文章中的用法和意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05 教学案例分析
“呢”的教学案例
01
02
总结词:对外汉语教学 中,语气词“呢”常常 被用来表达疑问或询问 信息。
详细描述
。
挑战与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着教材、师 资、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挑战 ,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 材,加强师资培训和跨文化交
际能力的培养。
语气词“呢”“
03 吧”“吗”在对 外汉语教学中的
应用
“呢”的应用
常见用法
语气词“呢”常用于句末,表示对事情的强调或确认。
教学建议
在初级阶段,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手势等直观手段帮助 学生理解“呢”的用法。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可以逐 渐过渡到用语言解释其用法。
关于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

关于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现代汉语中,疑问语气词是用来表达疑问、请求确认或引起对话的一类词语。
这些词语通常出现在句末或句中,以表示说话者的疑问、不确定或礼貌请求等语气。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现代汉语疑问语气词:
吗 (ma):最常见的疑问语气词之一,通常用于将陈述句变为一般疑问句,表达疑问或请求确认。
例如:“你喜欢这个吗?”、“今天天气好吗?”、“他去了吗?”
呢 (ne):用于提问对方与自己相互了解的情况,也可用于提醒或加强语气。
例如:“你在哪儿呢?”、“我说的话你听见了吗?”
吧 (ba):常用于陈述句结尾,表示说话者的猜测、建议、请求确认或提出议论。
例如:“这个好吃吧?”、“我们去吧!”、“你明天可以来吧。
”
哦 (o):表示接受对方的陈述,或用于对话中的回应。
例如:“哦,原来是这样。
”、“哦,我懂了。
”
啊 (a):常用于感叹句或表示对话中的一种回应。
例如:“哇,好厉害啊!”、“你在做什么啊?”、“啊,我忘了。
”
啦 (la):多用于口语中,表示语气的轻松、随意或愉快。
例如:“快走啦!”、“你别生气啦。
”
这些疑问语气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用法和含义,能够丰富句子的表达方式,使得交流更加生动、灵活。
针对初、中级留学生句末语气词吗呢吧的用法研究及教学建议

2023《针对初、中级留学生句末语气词吗呢吧的用法研究及教学建议》CATALOGUE 目录•研究背景与目的•针对初、中级留学生句末语气词吗呢吧的用法研究•初、中级留学生句末语气词的教学现状及问题•教学建议与解决方案•实证研究与效果评估•研究结论与展望01研究背景与目的汉语的语气词在表达情感、态度和语气上具有独特作用,这与许多其他语言存在显著差异。
初、中级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往往面临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语气词的挑战。
教学需求现有的针对初级和中级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往往缺乏对语气词用法的详细解释和实践机会,导致学生难以掌握。
因此,对句末语气词进行深入研究及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对于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与文化差异研究背景VS探讨句末语气词在汉语口语中的常见用法通过实际调查和语料分析,研究句末语气词在汉语日常口语中的实际运用情况,总结其常见的使用模式和语境。
研究目的分析留学生在使用句末语气词时遇到的困难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留学生在使用句末语气词时的常见错误和困惑,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建议基于上述研究,提出针对初、中级留学生的句末语气词教学方法和建议,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汉语的语气词。
02针对初、中级留学生句末语气词吗呢吧的用法研究吗的用法研究总结词疑问语气词详细描述在汉语中,“吗”主要用于疑问句,表示询问或要求对方确认或证实某事或某情况的真实性。
在口语中,它也可以用于陈述句,表示轻松、随意的语气。
用法示例你吃饭了吗?/ 今天天气很好,对吧?呢的用法研究总结词强调语气词详细描述“呢”在汉语中通常用于句末,以强调说话者对某事或某情况的重视或关注。
它也可以用于疑问句,但通常不用于陈述句。
用法示例你为什么还不去睡觉呢?/ 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呢?总结词推测或建议语气词详细描述“吧”在汉语中常用于推测或建议的语境中,表达说话者对某事或某情况的推测或建议。
它也可以用于祈使句,表达请求或命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气词“吗”的用法及其教学策略
作者:毛丽
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6期
和西方语言相比,语气词是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汉语独特魅力的体现。
语气词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口语里使用非常普遍,在日常交际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听外国人讲中文,虽然也能明白对方要表达的意思,却总觉得洋腔怪调、不够地道,除了声调、语法等因素的干扰外,其原因之一也在于很多汉语学习者不会正确使用语气词。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留学生们对语气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对准确使用语气词的渴望流露于表。
这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对外汉语语气词教学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对语气词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各个阶段的学习难点和重点也不一样。
因此,笔者认为,语气词教学应当分阶段、有针对性、有区分性地来进行。
在教学方法方面,尝试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围绕特定的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遵循在“做中学”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表达、沟通、讨论、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
本文将以“吗”为例,阐释语气词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
疑问语气词“吗”的用法
“吗”是疑问句最常用的语气词,主要用于疑问句中的是非问。
什么是是非问呢?把陈述句的语调转换成疑问语调,或者再加上疑问语气词“吗”,就变成了是非问。
是非问可以用表示肯定(如:好)或否定(如:不是)的词语来回答。
例如:
等会儿去逛街(吗)? ; ; ;他(真的)是上海人(吗)?
这一类的句子往往可以加入“的确”、“真的”之类的副词。
但在日常口语里,为加强语气,人们说话时经常会“无疑而问”,即反问,例如:
小丽不是和小芳关系很好吗?
你知道我是个排球迷,有排球比赛我能错过吗?
在这样的反问句里,“吗”常与“不是、还不、还、没、能(不)、岂、不就是、难道、莫非”等词语连用。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不是……吗”,这一反问语气非常强烈的搭配使用很普遍,几乎随处可见。
还有一类问句经常在陈述句后,附上一个是非问或正反问,张斌称之为“附加问[]”。
这类问句目的在于征求对方意见,或是希望对方予以证实。
例如:
张老师,听说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是吗?
北方人过春节时,常常吃饺子,对吗?
这就等于把车“送”给小偷,不是吗?
总结上文,“吗”是典型的疑问语气词,主要用于是非问句,有时采用反问和附加问的方式出现。
此处不再赘述。
语气词“吗(嘛)”的语气意义
“嘛”是“吗”的变体,但“嘛”用于陈述句、祈使句,能表达丰富的语气意义,如:不满或责备、撒娇或任性、轻松或淡然、赞许、劝慰或鼓励、总结或说明等。
例如:
你在做什么嘛,这点事情都办不好。
不去就不去,在这儿拖拖拉拉的干什么嘛!
我不要呆在家里,我就想出去玩嘛!
原来中国菜做起来也不太难嘛。
不就一顿饭嘛,我来请就是了。
保罗的筷子用得挺不错嘛。
你就硬着头皮试一试嘛,没准儿一吃就上瘾呢。
年轻人嘛,谁不是这样过来的?时间长了自然会有经验。
那是,有压力才有动力嘛。
“吗”和“嘛”二者的区别很明显,“嘛”不表示疑问语气,只能用于陈述句或祈使句,语调是平直的;“吗”常用于疑问句句末,语调是上扬的。
“嘛”可以做句中语气词,而“吗”则不能。
以上是对语气词“吗”的用法和语法意义的简单总结,现在我们来谈谈“吗”在实际课堂上的教学。
我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带着任务主动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一边归纳总结学习、一边完成练习的方式理解语气词的用法规律。
“吗”用于是非问的教学
一、读下面的句子,两人一组讨论一下这些句子怎么回答。
1.请问,你们两位都是日本人吗?
2.我们可以从这条路去动物园吗?
3.他们都工作吗?
4.我们有厨房吗?
5.你吃过中式早餐吗?
6.那里买东西方便吗?
7.男士的洗手间也在这一层吗?
8.请问您找到喜欢的衣服了吗?
9.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是吗?
10.北方人过春节时,常常吃饺子,对吗?
(学生先读,然后讨论。
如果学生单看汉语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请学生两人一组,尝试用英语一人问一人答。
用英语回答时会得到答案:Yes/No,规律就比较明显了。
)
二、请问上面的句子有什么共同之处?(请学生回答后再展示)
1.都用“吗”提问;
2.都可以用Yes/No回答;
※附加问题:上面句子里用英语回答的Yes/No在汉语里该怎么说?(请学生说)
答案:是/不是;可以/不可以;好/不好;对/不对;有/没有;
吃过/没吃过;方便/不方便;在/不在;找到/没找到。
三、小结:请总结一下“吗”的用法。
(让学生总结后补充)
1.用于问问题;
2.这些问题可以用“是/不是;可以/不可以;好/不好;对/不对;有/没有;吃过/没吃过;方便/不方便;在/不在;找到/没找到”等回答。
“吗”在反问句式里的教学
一、读下面的句子,找出两组中相类似的两个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1.你不是很想认识赵文华老师吗?
2.有排球比赛我能不看吗?
3.那个女孩子不就是长得漂亮点儿吗?
4.这么晚了,小王还没回家吗?
5.那件事我跟他说了的,难道他忘了吗?
A.你还在做作业吗?
B.他不是刚回家吗?怎么又不在了。
C.爸爸叫我走,我能不走吗?
D.北京的冬天难道不冷吗?
E.他不就是唱歌好听点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二、请总结一下“吗”在反问句里常用的搭配。
(不是……吗;能(不)……吗;不就是……吗;还……吗;难道……吗)
三、两人一组,用上面的搭配互相提问。
“嘛”和“吗”的基本区别的教学
一、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嘛”和“吗”有什么区别?
1.那是,有压力才有动力嘛。
2.你就硬着头皮试一试嘛。
3.你这样做就对了嘛,大家都高兴。
4.没关系,年轻人嘛,不学不聪明!
5.你在做什么嘛,这点事情都办不好。
6.不去就不去,在这儿拖拖拉拉的干什么嘛!
7.我不要呆在家里,我就想出去玩嘛!
8.原来中国菜做起来也不太难嘛。
9.不就一顿饭嘛,我来请就是了。
10.保罗的筷子用得挺不错嘛。
二、请总结一下“吗”和“嘛”的不同。
1.“吗”用来提问。
2.“嘛”用在陈述句里,表达的意思(语气)比较多。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虽然语气词出现最多的是在口语里,本文也是以语气词的口语课教学为出发点,但笔者认为语气词的口语教学没有理由要局限于口头练习而非笔头练习。
相反,作者认为大量的笔头练习是语气词口语教学必须走的途径,一来练习习题都是口语里经常用的句子,二来书面的练习比口头练习会给学习者留下更深的记忆,三来学生可以保存这些练习及其笔记以便复习和查阅。
再说,如此大量的例句只有通过老师的搜集和整理才能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将其拷贝下来作针对性的复习和补漏。
参考文献:
[1]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82
[3]张斌,《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陈晨,《发展汉语初级汉语口语(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5]陈晨,《发展汉语初级汉语口语(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6]周小兵,《阶梯汉语——中级口语(1、2、3、4册)》,华语教学出版社,2006
[7]刘元满、任雪梅、金舒华,《高级汉语口语(1、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