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全国考试试题及答案CRTC-TK-13-02教学文稿
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对者用“√”表示,错者用“×”表示)1.精益中强调的价值,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定义的。
( ×)2.六西格玛管理的成功在于项目团队对统计技术的掌握,与最高管理层的参与无关。
( ×)3.方针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替代计划职能。
( ×)4.组织文化可以通过职工的着装、标志、行为模式、组织的规范等完全反映出来。
( ×)5.5S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安全。
(×)6.头脑风暴的过程强调自由平等,不必过分在意领导的意见。
( √)7.全面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8.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建立的管理工作系统。
(√)9.精益生产的两大支柱是JIT和TPM。
(√)1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ISO 9001一样,都是符合性评价标准。
(×)11、控制过程就是把波动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超出范围就要设法减少波动并及时报告,迟到的报告就有可能引起损失。
( √)12.正常波动是由系统原因引起的,异常波动是由随机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
(×)13.当控制图上出现异常点时,就表示有不合格品发生。
(×)14.六西格玛项目追求的是一种理念,并不要求在某一特定时间期限内获得显著的回报。
(×)15.运用控制图有利于及时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16全面生产维护的两大基础管理系统是5S管理和目视管理。
(√)17.直方图的平均值与规范的中心重合,说明此组数据的分布非常理想。
( ×)18.防错法只有人人树立预防差错的意识,并共同参与缺陷预防才是关键。
( √)19.排列图是按重要程度或出现频次排序显示各个原因变量的作用,从而识别改进机会的一种工具。
(√)20.质量波动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控制住影响过程(工序)质量的六个因素。
2013年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全国统考试卷及标准答案

CRTC —TK —13 —02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全国统考试卷、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对者用“V”表示,不对者用“X”表示)1 •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是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逻辑的过程。
()2 •顾客是指组织外接受服务和使用产品的个人或团体。
()3 •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可称之为“管理的系统方法”。
()4 •由于质量特性被认为是变换的结果,因此我们所得到的或确定的质量特性实质上只是相对于顾客需要的一种代用特性。
这种变换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顾客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
()5•计量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6 •质量文化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其中制度文化层是指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行为和组织行为。
()7•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建立的管理工作系统。
()8 •全面生产维护的两大基础管理系统是5S管理和目视管理。
()9 •平顶型直方图表示质量数据变化小,因此生产过程是稳定的。
()10. 5S活动不只局限于摆放物品、打扫卫生,而是实施现场管理和改进的基础。
()11. “我操作,你维修”的分工概念,是全面生产维护的一个基本原则。
()12 •排列图是按重要程度或出现频次排序显示各个原因变量的作用,从而识别改进机会的一种工具。
()13. 散布图相关性规律的运用范围不能随意扩大到观测值数据范围以外。
()14. 运用因果图分析是质量部门的职责,必须由专家把原因逐级展开。
()15 •当控制图上出现异常点时,就表示有不合格品发生。
()、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 •质量是指一组 _______________ 满足__________ 的程度。
2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来;从管结果转变为管_______________ 。
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对者用“√”表示,错者用“×”表示)1.精益中强调的价值,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定义的。
( ×)2.六西格玛管理的成功在于项目团队对统计技术的掌握,与最高管理层的参与无关。
( ×)3.方针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替代计划职能。
( ×)4.组织文化可以通过职工的着装、标志、行为模式、组织的规范等完全反映出来。
( ×)5.5S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安全。
(×)6.头脑风暴的过程强调自由平等,不必过分在意领导的意见。
( √)7.全面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8.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建立的管理工作系统。
(√)9.精益生产的两大支柱是JIT和TPM。
(√)1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ISO 9001一样,都是符合性评价标准。
(×)11、控制过程就是把波动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超出范围就要设法减少波动并及时报告,迟到的报告就有可能引起损失。
( √)12.正常波动是由系统原因引起的,异常波动是由随机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
(×)13.当控制图上出现异常点时,就表示有不合格品发生。
(×)14.六西格玛项目追求的是一种理念,并不要求在某一特定时间期限内获得显著的回报。
(×)15.运用控制图有利于及时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16全面生产维护的两大基础管理系统是5S管理和目视管理。
(√)17.直方图的平均值与规范的中心重合,说明此组数据的分布非常理想。
( ×)18.防错法只有人人树立预防差错的意识,并共同参与缺陷预防才是关键。
( √)19.排列图是按重要程度或出现频次排序显示各个原因变量的作用,从而识别改进机会的一种工具。
(√)20.质量波动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控制住影响过程(工序)质量的六个因素。
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试卷及答案

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试卷及答案一、判断题(每题 1 分,共15 分)(对者用“√”表示,不对者用“×”表示)1 .顾客是指组织外接受服务和使用产品的个人或团体。
()2 .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是一个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逻辑的过程。
()3 .教育和惩罚相结合,是现场管理中最有效的防错方式。
()4 .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可称之为“管理的系统方法”。
()5 .质量改进应是全员参与、全组织和全过程开展的活动。
()6 .质量方针应与组织总方针相一致并为制定质量目标提供框架。
()7 .对于一个企业所存在的质量问题,一般都可以经过质量教育培训,通过弥补员工的质量知识和技能不足的方法来解决。
()8 .现场型QC 小组的课题以解决技术关键问题为目的。
( )9 .六西格玛DMAIC 流程中定义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把顾客与企业的要求分解转化为可执行的六西格玛项目。
()10 .5S 活动不只局限于摆放物品、打扫卫生,而是实施现场管理和改进的基础。
( )11 .“我操作,你维修”的分工概念,是全面生产维护的一个基本原则。
()12 .平顶型直方图表示质量数据变化小,因此生产过程是稳定的。
()13 .散布图相关性规律的运用范围不能随意扩大到观测值数据范围以外。
()14 .运用因果图分析是质量部门的职责,必须由专家把原因逐级展开。
()15 .当控制图上出现异常点时,就表示有不合格品发生。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 分)1 .质量是指一组满足的程度。
2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 上来;从管结果转变为管。
3 .过程是一组将转化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
4 .质量文化主要由、制度文化层和三个层次构成。
5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针对组织的评价。
6 .质量改进可分为“ 改进”和“ 改进”两大类型。
CRTC-TK-13-02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全国统考试卷(答案)

CRTC-TK-13-02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全国统考试卷答案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 10 √11 ╳ 12 √ 13 √ 14 ╳ 15 ╳二、填空题1.固有特性要求 2.事前预防因素3.输入输出活动 4.物质文化层精神文化层5.机法测 6.突破性渐进性7.最高管理者质量宗旨 8.定义改进控制9.质量检验全面质量管理 10.分布中心接近11.避免批评互相融合三、选择题1.答:问题解决型QC小组活动的10个步骤是:①选择课题②现状调查③设定目标④分析原因⑤确定要因⑥制定对策⑦按对策实施⑧检查效果⑨制定巩固措施⑩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2. 答:5S活动的内容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
其含义是,整理是指区分清理,明确区分要用的和不用的,把不用的物品清除出现场;整顿是指定置标识,研究物品的取用方法,合理安排所需物品的摆放位置,并根据需要恰当标识,防止误用省时省力;清扫是指点检维护,做到现场没有垃圾、灰尘和污垢,查找并消除造成脏污的源头,对设备、工具等作业器具进行清洁养护;清洁是指维持效果,通过建章立制使现场始终保持整洁有序的状态;素养是指约束习惯,通过外在和内在约束,提高素养,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标准化作业的好习惯。
五、计算分析题1.解:T =6克 M =2001克ε=∣M -X ∣=∣2001-2001.3∣=0.3(克) C PK =19.063.02662=⨯⨯-=-s T ε2. 答:车身质量问题排列图如下所示。
汽车车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调和油漆问题,占全部问题的80%。
12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全国统考试卷答案(答案)

CRTC-TK-12-01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全国统考试卷答案一、填空题:1.产品过程特性 2.质量策划质量改进3.输入输出活动4.领导顾客与市场过程管理经营结果过程结果5. PDCA循环 6.机法测7.培训需求培训计划8.自主性群众性民主性科学性9.分布中心接近10.5S活动目视管理八大支柱职务性重复小组活动11.避免批评互相融合 12.计量计数13.关注过程依据数据决策14.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二、选择题三、简答题1.答: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包括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和经营结果等七大类目的要求。
2.答:QC小组活动遵循PDCA循环,其基本步骤是:①找出所存在的问题;②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③确定主要原因;④制定对策措施;⑤实施制定的对策;⑥检查确认活动的效果;⑦制定巩固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⑧提出遗留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3.①产品数量超过顾客的要求,或生产出未有订单的产品。
②等待:作业的过程有空档,在等待下一个作业。
③运输:包括移动、放置、整理等不增加产品附加价值的运输等。
④额外作业:作业的浪费分为两种,一种是质量标准过高造成的浪费,另一种是额外的作业过程造成的浪费。
⑤多余动作:人员、产品或设备的不能为流程增加任何价值的动作。
⑥ 返工返修:任何不合格品的产生和修复都是额外的时间和成本支出,造成浪费,精益管理强调“零缺陷”,控制不合格品产生的源头。
⑦库存:过多库存或在制品。
存货增加成本却不一定带来价值,同时,库存掩盖了质量问题(如返工、缺陷)、人力或生产计划问题、过长的交货期及供应问题等诸多管理问题。
四、 计算分析题1.答:连线:均值 表示一组数据中心趋向的特征值 标准差众数表示一组数据离散趋向的特征值 极差 中位数2. 解:T =6克 M =2001克ε=∣M -X ∣=∣2001-2001.3∣=0.3(克) C PK =19.063.02662=⨯⨯-=-s T ε3. 答:车身质量问题排列图如下所示。
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试卷及答案

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试卷及答案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试卷及答案一、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对者用“√”表示,不对者用“×”表示)1 .顾客是指组织外接受服务和使用产品的个人或团体。
()2 .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是一个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逻辑的过程。
()3 .教育和惩罚相结合,是现场管理中最有效的防错方式。
()4 .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可称之为“管理的系统方法”。
()5 .质量改进应是全员参与、全组织和全过程开展的活动。
()6 .质量方针应与组织总方针相一致并为制定质量目标提供框架。
()7 .对于一个企业所存在的质量问题,一般都可以经过质量教育培训,通过弥补员工的质量知识和技能不足的方法来解决。
()8 .现场型 QC 小组的课题以解决技术关键问题为目的。
( )9 .六西格玛 DMAIC 流程中定义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把顾客与企业的要求分解转化为可执行的六西格玛项目。
()10 . 5S 活动不只局限于摆放物品、打扫卫生,而是实施现场管理和改进的基础。
( )11 .“我操作,你维修”的分工概念,是全面生产维护的一个基本原则。
()12 .平顶型直方图表示质量数据变化小,因此生产过程是稳定的。
()13 .散布图相关性规律的运用范围不能随意扩大到观测值数据范围以外。
()14 .运用因果图分析是质量部门的职责,必须由专家把原因逐级展开。
()15 .当控制图上出现异常点时,就表示有不合格品发生。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1 .质量是指一组满足的程度。
2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上来;从管结果转变为管。
3 .过程是一组将转化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
4 .质量文化主要由、制度文化层和三个层次构成。
5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针对组织的评价。
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doc

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对者用“√”表示,错者用“×”表示)1.精益中强调的价值,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定义的。
( ×)2.六西格玛管理的成功在于项目团队对统计技术的掌握,与最高管理层的参与无关。
( ×)3.方针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替代计划职能。
( ×)4.组织文化可以通过职工的着装、标志、行为模式、组织的规范等完全反映出来。
( ×)5.5S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安全。
(×)6.头脑风暴的过程强调自由平等,不必过分在意领导的意见。
( √)7.全面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8.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建立的管理工作系统。
(√)9.精益生产的两大支柱是JIT和TPM。
(√)1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ISO 9001一样,都是符合性评价标准。
(×)11、控制过程就是把波动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超出范围就要设法减少波动并及时报告,迟到的报告就有可能引起损失。
( √)12.正常波动是由系统原因引起的,异常波动是由随机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
(×)13.当控制图上出现异常点时,就表示有不合格品发生。
(×)14.六西格玛项目追求的是一种理念,并不要求在某一特定时间期限内获得显著的回报。
(×)15.运用控制图有利于及时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16全面生产维护的两大基础管理系统是5S管理和目视管理。
(√)17.直方图的平均值与规范的中心重合,说明此组数据的分布非常理想。
( ×)18.防错法只有人人树立预防差错的意识,并共同参与缺陷预防才是关键。
( √)19.排列图是按重要程度或出现频次排序显示各个原因变量的作用,从而识别改进机会的一种工具。
(√)20.质量波动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控制住影响过程(工序)质量的六个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TC-TK-13-02
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普及教育全国统考试卷单位:考场:姓名: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对者用“√”表示,不对者用“×”表示)
1.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是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逻辑的过程。
(√)2.顾客是指组织外接受服务和使用产品的个人或团体。
(╳)3.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可称之为“管理的系统方法”。
(╳)4.由于质量特性被认为是变换的结果,因此我们所得到的或确定的质量特性实质上只是相对于顾客需要的一种代用特性。
这种变换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顾客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
(√)5.计量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6.质量文化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其中制度文化层是指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行为和组织行为。
(√)7.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建立的管理工作系统。
(√)8.全面生产维护的两大基础管理系统是5S管理和目视管理。
(√)9.平顶型直方图表示质量数据变化小,因此生产过程是稳定的。
(╳)10.5S活动不只局限于摆放物品、打扫卫生,而是实施现场管理和改进的基础。
( √ ) 11.“我操作,你维修”的分工概念,是全面生产维护的一个基本原则。
(╳)12.排列图是按重要程度或出现频次排序显示各个原因变量的作用,从而识别改进机会的一种工具。
(√)13.散布图相关性规律的运用范围不能随意扩大到观测值数据范围以外。
(√)14.运用因果图分析是质量部门的职责,必须由专家把原因逐级展开。
(╳)15.当控制图上出现异常点时,就表示有不合格品发生。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
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
3.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4.质量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三个层次构成。
5.导致质量特性波动的因素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人、机、料、法、测、环6个方面,简称为5M1E。
6.质量改进可分为“突破性改进”和“渐进性改进”两大类型。
7.ISO 9000:2005标准中对质量方针的定义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8.在六西格玛管理的方法论中,用于过程改进的DMAIC指的是定义、测量、分析、和改进、控制这5个步骤。
9.一般可以将现代质量管理分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0.直方图中,平均值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布中心位置,它与规范中心越接近越好。
11.应用头脑风暴法时,通常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有:自由畅想、避免批评、多多益善、互相融合。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那些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一旦不足就会引起强烈不满的质量特性是(B )。
A魅力特性B必须特性C固有特性D赋予特性2.“适用性”质量的观点是由( C )提出来的。
A戴明B费根堡姆C朱兰D休哈特
3.使命是指一个组织的总的功能,说明组织存在的理由或价值,回答(D )的问题。
A 组织的计划B完成计划的措施
C完成计划的时间D组织要实现什么
4.计量的(A )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A 准确性
B 一致性
C 溯源性
D 法制性
5.(B)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A 质量改进B质量控制C质量策划D质量保证
6.通过检测出现的差错的放错方式,不包括(B)。
A后续检测B抽检C预防性检测D自我检测7.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中提出(C ),就是体现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
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的思想。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B领导作用C全员参与D过程方法8.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的成本和费用方面的特征是(D )。
A性能B寿命C可靠性D经济性
9.QC小组以稳定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目的所确定的活动课题是(C )。
A 攻关型课题B创新型课题C现场型课题D管理型课题
10.显示产品质量波动分布状态可采用(D )。
A流程图B排列图C因果图D直方图
11.以下关于过程能力指数C p或C p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D )。
A 一经确定,不会改变
B 过程能力指数越高,过程不合格率越高
C 在过程调整后应重新确定
D 过程能力指数越高,过程不合格率越低
12.反映设备损失情况的综合性指标是设备综合效率。
即(C )。
A 设备综合效率=设计速度/实际速度×100%
B 设备综合效率=(生产产品数×设计速度)/时间×100%
C 设备综合效率=时间利用率×设备功能开动×合格品率
D 设备综合效率=(负荷时间-停机时间)/负荷时间×100%
13.GB/T 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有助于(BCD)。
A取得认证 B 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自我评价的准则
C 组织获得长期的市场成功
D 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
14.控制图的主要用途是( C )。
A评价工序的质量特性B显示质量波动分布的状态
C及时反映和区分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D发现不合格
15.头脑风暴法的应用步骤可分为( ACD )三个阶段。
A 准备阶段
B 调查阶段
C 创造性思维阶段
D 整理阶段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问题解决型QC小组活动的10个步骤。
答:问题解决型QC小组活动的10个步骤是:①选择课题②现状调查③设定目标④分析原因⑤确定要因⑥制定对策⑦按对策实施⑧检查效果⑨制定巩固措施⑩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2. 简要5S 活动的内容和含义。
答:5S 活动的内容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
其含义是,整理是指区分清理,明确区分要用的和不用的,把不用的物品清除出现场;整顿是指定置标识,研究物品的取用方法,合理安排所需物品的摆放位置,并根据需要恰当标识,防止误用省时省力;清扫是指点检维护,做到现场没有垃圾、灰尘和污垢,查找并消除造成脏污的源头,对设备、工具等作业器具进行清洁养护;清洁是指维持效果,通过建章立制使现场始终保持整洁有序的状态;素养是指约束习惯,通过外在和内在约束,提高素养,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标准化作业的好习惯。
五、计算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某包装食品袋装过程,要求为422000+-克,实测均值为2001.3克,测定值标准偏差S =
0.9克,求:C PK 。
解:T =6克 M =2001克
ε=∣M -X ∣=∣2001-2001.3∣=0.3(克)
C PK =19
.063.02662=⨯⨯-=-s T ε 2. 汽车厂对某一批产品车身质量问题调查结果如下:油漆120个,防锈问题17个,空调
280个,座椅50个,其他33个,请绘制排列图并指出影响汽车车身质量的主要问题。
答:车身质量问题排列图如下所示。
汽车车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调和油漆问题,占全部问题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