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桩与等长桩的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地基处理中长短桩的应用计算

地基处理中长短桩的应用计算

分析, 揭 示长短桩联合 工作机理, 不同的 长短桩的数量 、 桩 长和布桩位置等方面对 长短桩的设计进行 了优化和分析. 验证 和评 价长短桩 方案
的合 理 性 和 安 全 性 , 对 此新 型结 构 的 设 计 提 供 理 论 支持 。使 长短 桩 复 合 地 基 的 地基 处理 理 论 进 一 步 完 善 。 关键词 : 长短 桩 ; 地基承载力; 沉 降
1 应用机 理
S = S 1 + S 2 + S 3 V 。 I 【 £ l # ’ ( Z i  ̄ i - Z i _ 1 。 一 t 。 - I -
t ~ 暑 i
= m 1 + B 1 m2 + B 2 ( 1 - m l — m 2 )
^ p l B-
p 2
( 1 )
固区A 、 B 土的
高系 数, 亏 1 =
, 亏 : :
, f k 、 f 。 k 3
I s k l s k 式中m。 、 m 厂—分另 0 是长桩 、短桩的面积置涣率; R R — 别是 分别为长短桩复合地基和长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为桩间他地基承载 长、 短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 A A —— 分别为长、 短桩的横截面面 为基础底面处附加压力; a i 、 a ¨分别为基础底面计算点至 积; b-—— 为复合地基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 B ——为短桩 的强度发 力特征值 , 层土、 第i - 1 层土底面范围内的评价附加应力系数; z 。 、 z 。 一 , 分别为基础 挥系数 B =k l ; B 2 ——为桩间土的强度发挥系数 B : =k 。短桩单 第 i 层、 第i - 1 层土底面的距离。 如果长短桩桩 殴 置存隔垫层, 在 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来确定 ,也可以由规范给出的经验公 底面至第 i 计算沉降量时要考虑褥垫层的压缩量日 。 式方法计算。该方法实质是参照等长桩复合地基 的承载力计算 怯 。 4结论 2 2分步计算法。 参照等长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的方 汁算长短桩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 地基处理的方法也 日 益多元化。不管是设计还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将短桩与桩问土组成的复合地基视为长桩复合地基 是施工, 都要考虑地基承载力、 变形等诸多因素。根据土质的特点 , 采用不 的‘ ‘ 桩 J 司土” , 通过两次复 寸 算 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同的桩长和材料 , 既能复合工程的要求 , 又可以大幅度减小成本。随着长 第一步: 计算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短桩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可用 短桩理沦的完善, 其应用也必然得到更大的推广。 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 参考 文献 f 1 ] g忻声, 龚晓南, 张先明. 长短桩复合地基有 限元分析及设计计算方法探 1 讨I J l 建筑结构学报 , 2 0 0 3 , 2 4 ( 4 ) : 9 1 - 9 6 . 式中 厂 _ _ —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单位 k ; 2 J 马骥 , 张东刚, 张震等. 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 J I 岩土工程技术 , 2 0 0 1 , £ 『 _ _ —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单位 k A厂—每根短桩分担的面 I ( 2 ) . : 8 6 - 9 1 . 积, 单位 m ; 3 ] 龚晓 南. 复合地 基设计 和施工指 南呻 北京 : 人 民交通 出版 社 , 2 0 0 3 . A 。 广— 珑明 面面积, 单位 m ;a—— 桩问土强度提高系数 ; 『 『 4 ] 张玉成. C M 长短桩复合基础的设计及应用 建筑技术2 0 0 7 3 8 1 7 o _ B ——桩间土强度发挥度, 对一般工程 B = 0 . 9 1 . 0 , 对重要工程或对变形

长短桩桩基础与其它类型基础的比较分析

长短桩桩基础与其它类型基础的比较分析

长短桩桩基础与其它类型基础的比较分析摘要:长短桩组合桩是近年来出现的基础形式,在国内外的桩夜基站研究领域还没有较为科学系统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

而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的沉降控制原理不仅充分考虑到长桩控制的能力,还综合考虑浅层持力层的承载力,有效减少了长桩的使用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

本文针对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工作形状以及工程设计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研究,为其安全推广和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长短桩桩基础;其它类型基础;比较分析1前言在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于高层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多。

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桩筏基础能够稳定控制沉降并且能够保证承载力的可靠性,所以在建筑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其设计过程中,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长短桩组合桩基础应运而生,其在整体沉降变形、桩身轴力、桩身侧摩阻力、土中附加应力场、土体位移场以及荷载分担等方面有明显优势,有助于建筑施工减少投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2长短桩组合桩基础工作性状分析2.1长短桩组合桩基础设计思想我们知道,两层或多层可作为桩端持力层出现在地基上的情况,在大部分工程设计过程中能够遇到。

因其浅层持力层的埋深较浅,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在实际工程设计与分析中经常会遇到其浅层持力层承载能力良好且埋深不大。

如果上部负载较小,可以利用浅层持力层的短桩基础满足所需的变形需要以及承载要求,但是,当上不负载较大,短桩基础仅能满足承载力的需要,不能保证变心的需要,这是,我们需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浅层持力层承载性能来配合沉降计算要求,桩数由下式确定:n=(F+G)/P其中,F是作用干承台顶面的竖向荷载;G是承台和承台上覆土重;P是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这就造成长桩的大量投入,增加成本且加大施工难度。

传统的设计思想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桩基础沉降控制设计思想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

该设计方法考虑桩与承台共同承担外荷载,综合考虑沉降计算要求,确定桩数,科学有效的控制了基础沉降,并且降低了桩数消耗,规避了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分析

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分析

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针对高层建筑行业各界人士产生了更高层次的的需求。

高层建筑物工程中,桩筏基础的应用概率逐年升高。

桩筏基础有强大的的沉降控制作用和提供可靠的承载力的功能,且对各种施工环境游刃有余。

然而在桩筏基础的设计与应用中会出现长短不一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字:长短桩组合桩基础;基础类型;长短桩复合基地;前言:目前,我国工程界已经对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设计思路提起了高度的关注,并逐步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究。

复合地基、桩基础、和桩筏基础的优化分析逐渐加深了深度和宽度。

由于包含有长短桩的桩基础或复合地基在控制基础沉降和节省投资方面体现出极大地优势,成为研究热点。

1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分类由于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土层分布的不均匀性,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采用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情况,综合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由于桩端持力层的起伏导致的桩长短的不一;(2)由于变刚度调平的需要而布置的长短不一的桩;(3)由于选用两层持力层而导致的桩的长短不一(4)其他由于施工等原因而导致的桩的长短不一。

其中(1)、(4)属于被动使用长短桩,(2)、(3)属于主动使用长短桩。

由于以上事例的普遍性,长短桩经常主动或者被动的出现在工程中,我们重点讨论的是由于地基土中存在两层或多层土层可作为桩端持力层而采用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情况。

2长短桩组合桩基础适用条件针对地基土中存在多层图层为桩端持力的情况,首先考虑考虑选择支承于较浅层持力层的较短桩基础,当上部结构载荷较小时,选取可以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的浅层持力层端庄基础。

但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时采用短桩基础往往会出现承载力满足要求而沉降量过大的情况,尤其当浅层持力层有软下卧层时,这种现象更为显著。

此时通常的做法是加大桩长,采用完全坐落于深层持力层上的全长桩基础方案,全长桩基础既可以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又能控制基础的变形在许可的范围内。

常用桩基础经济对比分析

常用桩基础经济对比分析

常用桩基础经济对比分析桩基础对比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各类建筑拔地而起,基础部分往往在整个建筑物投资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对于确保安全,节约投资,降低造价等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勘察报告、结构类型、荷载情况等进行仔细分析,选择一个最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

下面主要对桩基础设计进行比较分析。

一、桩基础的类型近年来由于建筑施工能力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桩基础在建筑结构领域被广泛采用,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桩基础的类型不断增多,目前本地区常用的桩型为:高强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灌注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夯沉管灌注桩(即夯扩桩),以及上述各种桩型的改进,如扩底,注浆等。

二、桩基础的功能及适用条件1、桩基础的功能桩基础的主要功能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至地下较深的密实或低压缩性的土层中,以满足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

桩基础也可用来承受上拔力、水平力,或承受垂直、水平、上拔荷载的共同作用以及机器产生的振动和动力作用等。

2、适用条件桩基础的适用条件主要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以及施工条件等而定。

一般来说,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选用桩基础方案(基础设计应优先考虑浅基础方案):(1)基础持力层较深,不适合做浅基础。

(2)高、重建筑物下的浅层地基土承载力与变形不能满足要求时。

(3)地基软弱,而采用地基加固措施在技术上不可行或经济上不合理时,或地基土性特殊,如液化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季节性冻土等特殊土时。

(4)除了存在较大的垂直荷载外,还有较大的偏心荷载、水平荷载、动力荷载及周期性荷载作用时。

(5)上部结构对基础的不均匀沉降相当敏感,或建筑物受相邻建筑或大面积地面荷载的影响时。

(6)对精密或大型的设备基础需要减少基础振幅,减弱基础振动对结构的影响,或应控制基础沉降和沉降速率时。

(7)地下水位很高,采用其它基础形式施工困难,或位于水中的构筑物基础,如桥梁、码头、采油钻井平台等。

长短桩与等长桩的对比分析

长短桩与等长桩的对比分析

的持 力层 . 而采用全长桩基础设计 。 这样不仅浪 费了浅部持力层的承栽力 , 而且加大 了工程资金 的投入 。 采用长短桩基础 则能很
好 的 解 决 这 些 问题 本 文将 比较 长短 桩 与 等 长桩 , 对桩 与 地基 土之 间 的相 互作 用进 行 研 究。
【 关键词 】 长短桩 ; 等长桩 ; 有 限元
d e ma n d o f t h e 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 a n d t h e s e t t l e me n t . Th i s i s n o t o n l y a wa s t e o f t h e 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 o f s h a l l o w b e a r i n g s t r a t u m,b u t a l s o i n c r e a s i n g t h e c a p i t a l i n v e s t me n t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 T h e u s i n g o f t h e l o n g — s h o t p i l e f o u n d a t i o n c a n 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s ・
虽然 全长桩能够满足沉降 的要求 . 时候 由于其所 需的材 料费 、 人工 费、 施工费较多 , 浅部的持力层没有很好 的利用上
形 式 的基 础采用 同样 的桩体 材料 . 同样 的筏板 材料 , 同样 参
数的土体以及 一样 的 D me k e r - P r a g e r 土体本 构模型 。三个基
实为可惜 。 所 以在此采用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长短桩组合桩

道路工程软基处理中长短桩的应用

道路工程软基处理中长短桩的应用

道路工程软基处理中长短桩的应用一、引言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地质情况相当复杂,且软土分布面积较广泛,因此给我国道路工程建设造成极大阻碍。

可见,道路工程建设过程,必须加强对软基变性规律的研究,同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办法。

长短桩复合地基作为道路工程软基处理过程的常用手段,对保证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意义重大。

与此同时,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应用也能实现道路工程施工成本的降低。

由此可见,对长短桩复合地基应用方面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浅析道路工程软基处理过程对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应用,以改善我国道路工程的整体施工现状。

二、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设计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是指长/短桩桩型的选择、长桩桩长/径/距及短桩桩长/径/距的确定及垫层的设计。

研究表明,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效用呈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应尽量采取优化设计思路的方法,由此实现最终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步骤为:选择长/短桩桩型→确定长/短桩桩长→确定长/短桩桩数→垫层设计。

长/短桩桩型的选择过程,长桩尽量选用钢筋混凝土桩、低强度混凝土桩或预应力管桩,而短桩尽量选用散体材料桩或柔性桩,但具体选用何种桩型应视地质条件或土层性质而定。

长/短桩桩长应视土层的分布情况而定,即短桩必须穿过浅层最软弱的土层,而长桩桩长的确定必须综合考虑到软弱土层的厚度及土层的沉降量。

长/短桩桩数的确定步骤为:假定出短桩的数量→计算出短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出长桩的置换率→确定长桩的具体布置→验算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量。

同理,长桩的数量亦可根据上述步骤确定。

垫层的设计要求应该视长桩桩端及地基的土层性质而定。

三、案例分析某高速公路全长153.752km。

该工程整体路基宽25.5m,分幅路基宽13.25m,行车速度设计为80km/h。

该工程路面铺设沥青混凝土,桥涵荷载设计为公路-1级。

据调查资料显示,该工程穿越地带属侵蚀-溶蚀型中低山地貌,且分布着凝冻、伏旱、倒春寒等灾害天气。

桩基工程中的短桩的验算浅析

桩基工程中的短桩的验算浅析

桩基工程中的短桩的验算浅析发表时间:2018-06-19T17:15:08.5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作者:宋志虹[导读] 摘要:人们习惯认识是把有效桩长3m<L<6m且L/D >3的桩叫做短桩,它来自于一个概念,同一土层(试验室土物理参数完全相同),当以该土层为桩端持力层时,深度越深时,桩端持力层取的特征值越高;当允许桩的竖向变形较大时,桩端持力层取的特征值也可以高些。

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31摘要:人们习惯认识是把有效桩长3m<L<6m且L/D >3的桩叫做短桩,它来自于一个概念,同一土层(试验室土物理参数完全相同),当以该土层为桩端持力层时,深度越深时,桩端持力层取的特征值越高;当允许桩的竖向变形较大时,桩端持力层取的特征值也可以高些。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部分桩基的桩长小于6米,设计对小于6米的桩进行复核,具体复核结论及处理方法如下所述。

1.项目概况项目地点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

生产厂房一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高度为22.60m,地上3~5层,无地下室。

平面尺寸181.11m×37.16m,由防震缝分成3个结构单元。

±0.00室内地面标高相当于测量绝对标高37.150(1985国家高程系),室内外高差0.20m。

当地基本风压为55kN/m2(5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特征周期值为0.35S.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Ⅱ级)。

桩基设计等级乙级。

2.基础方案确定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场地中风化凝灰岩<5-3>层顶高程为16.26~30.77m,层顶埋深为6.00~21.00m(高差15m),场地范围内未发现影响建筑物稳定性的活动性断裂,无岩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

从场地条件,各岩土层的空间分布状态、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建筑物的荷载来看,生产厂房一桩基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800mm,桩端嵌入中风化岩桩不得少于0.50m。

长短桩复合地基

长短桩复合地基

10
11 12 总计
18
18 18
0
2 4
3
3 3 36
3
3 3 36
3+1
3 3 42
3
3
表2-3 14d无侧限抗压强度
序 号 1 2 3 4 5 6 7
*
14d抗压强度(MPa) 第1组 0.24 0.23 0.33 0.24 0.33 0.179 0.27 第2组 0.16 0.24 0.27 0.16 0.3 0.185 0.23 第3组 0.22 0.24 0.24 0.35 0.26 0.176 0.37
76
3.15 0.61 1.22 0.55 0.46 0.94 1.15
2.4室内试验和现场检测数据对比分析
室内试验的变异系数比现场检测数据的变异系数小,即室内
试验的影响因素比现场小,对分析数据有一定的优越性,但 不能模拟现场的复杂情况。
万环西路4标段现场检测试验数据大于室内试验数据较多,
平均值 (MPa) 0.21 0.24 0.28 0.25 0.30 0.18 0.29
均方差
0.06 0.01 0.06 0.13 0.05 0.01 0.10
变异系数
0.28 0.03 0.23 0.54 0.17 0.04 0.35
8
9 10 11 12
0.32
0.28 0.38 0.28 0.28
表2-1 粉喷搅拌法和浆液搅拌法比较
方法 比较内容 水份 初期强度 搅拌均匀程 度 计量 外掺剂 成桩质量 粉喷搅拌法 (干法) 浆液搅拌法 (湿法)
粉喷法在软土中能吸收较多的 浆喷法从浆液中带进较多的水分 水分有利于地基土密度的提高, 对地基加固不利 对含水量较高的粘土特别适用 粉喷法初期强度较高,对加快 浆喷法初期强度较低 填筑路堤较有利 粉喷法以粉体直接在土中进行 浆喷法以浆液注入土中容易搅拌 搅拌不易搅拌均匀 均匀 粉喷法涉及气固两相流量,计 喷浆法的液态计量容易控制 量粉值不够精确 粉喷法在大量施工中难以加入 浆喷法可较容易加入各种添加剂、 添加剂、外加剂等 外加剂 浆喷搅拌比较均匀,打到深部时 粉喷法成桩的上下部不易均匀, 挤压泵能自动调整压力,在一般 质量难以保持一致 情况下都能注浆液到软土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短桩与等长桩的对比分析
作者:余烨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3年第04期
【摘要】当在设计桩基础时碰到了含有多层可作为持力层的地基土时,为满足承载力和沉降要求,通常会考虑承载力较深的持力层,而采用全长桩基础设计,这样不仅浪费了浅部持力层的承载力,而且加大了工程资金的投入。

采用长短桩基础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比较长短桩与等长桩,对桩与地基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长短桩;等长桩;有限元
长短桩基础就是一种新型的桩基础,与常规的设计方案对比,这种长短桩基础的长桩和短桩端分别设置于不同的持力土层中,从而能更充分地利用不同土层的承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本文将在上部结构荷载、筏板面积与厚度、地基土层条件相同情况下,对长短桩基础与全长桩、全短桩基础的沉降和受力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说明长短桩基础的应用优势。

1 模型参数的选取
本文将采用ANSYS有限元模拟方式进行模拟,对全短桩基础、全长桩基础以及长短桩基础分别进行模拟,对三种形式的基础采用同样的桩体材料,同样的筏板材料,同样参数的土体以及一样的Drucker-Prager土体本构模型。

三个基础模型的四周施加垂直于面的约束,底部采取固定全约束(All DOF)。

对筏板进行荷载施加,所施加的荷载值都统一设为10000千牛。

然后进行计算,得出数据结果。

2 不同桩基础模型对比分析的内容
对全短桩基础、全长桩基础和长短桩基础在竖直荷载作用下,三种不同类型的桩基础的最大、最小沉降、差异沉、平均沉降进行分析。

对于沉降分析,选取筏板表面上的节点作为桩基础的总体沉降比较合适,因为筏板表面的沉降量的多少就是上部结构建筑物的实际沉降量,这些点最具代表性。

3 等长桩、长短桩基础沉降比较分析
三种桩基础所分析沉降基础的范围:
①在水平方向上:-8米≤X≤8米,-8米≤Y≤8米;
②竖直方向上:0米≤Z≤50米。

经过计算得出结果,全短桩基础沉降量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数据可知全短桩基础的沉降不满足沉降控制的设计要求。

当作用于浅层持力层的全短桩基础不能够满足沉降量的要求的时候,人们一般会采用全长桩基础设计,将长桩作用于更深层的持力层。

全长桩基础沉降量值如表2所示。

虽然全长桩能够满足沉降的要求,时候由于其所需的材料费、人工费、施工费较多,浅部的持力层没有很好的利用上实为可惜。

所以在此采用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长短桩组合桩基础设计方法,该方法充分的利用了持力层,很好的调节了地基土体的沉降,让筏板更均匀的沉降,并且大大节约了材料、人工等费用。

经过计算得出结果,长短桩基础沉降量如表3所示。

经过ansys有限元模拟计算,全短桩基础、全长桩基础和长短桩基础的沉降量如表4所示。

长短桩基础平均沉降量对比
根据数据显示采用的全短桩基础的模式沉降量太大,以致发生了严重的变形,而全长桩基础和长短桩基础的沉降量较小并且相近。

因此短桩基础模式的设计不满足沉降量的要求,而长短桩基础和全长桩基础则满足此要求。

但是由于全长桩基础的所需要的建筑材料量远大于长短桩基础,其施工难度也大于长短桩基础。

综上所述,在考虑沉降量的方面上,相比等长桩来说,长短桩基础不失为一种优化的设计模式。

4 等长桩、长短桩基础桩土轴力比较分析
对全长桩基础和长短桩基础、全短桩基础和长短桩基础同样位置桩的轴力进行对比和分析。

对于全长桩基础和长短桩基础,选取坐标点(2m,6m)的长桩,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黑色圆点表示短桩,圆圈表示长桩,下同。

全长桩基础与长短桩基础所选长桩的桩身轴力沿土体深度的分布曲线,如图3所示。

对于全短桩基础和长短桩基础,选取坐标点(4m,2m)的短桩,如图4和图5所示。

全短桩基础与长短桩基础所选短桩的桩身轴力沿土体深度的分布曲线,如图6所示。

从桩身的轴力分布图中可以看到,相对于全短桩基础而言,长短桩基础的长桩将一部分荷载传递到深层的持力层中,其大大减少了短桩的桩顶反力。

相对于全长桩基础而言,长短桩基础由于搭配了短桩,使得长桩在有短桩存在的土体深度范围内其自身的轴力变化不大,而且在短桩以下的土体深度范围长短桩基础的轴力和全长桩基础的轴力大小也相差不大。

从图3中可以看出,长短桩基础中的长桩所承受的荷载要比全长桩基础中的小一些,这其中短桩在长短桩基础中起到了分担总体荷载的效果,很好地利用到了浅层持力层的资源。

在此,明显可以看出在遇到多层持力层情况下的地基土时,用桩量更少的长短桩基础方案明显要优于全长桩,使得长短桩基础中的长桩承载力更小些,提高了承载安全。

在此对三种不同的桩基础进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拟分析,主要是从沉降量和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将所得的结果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显而易见,从基础的承载能力、基础的变形沉降量、桩身的轴力等综合进行比较,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相对于全长桩和全短桩而言是一种更加有效的设计方式。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工作性状,接下来对长短桩组合桩基础中桩与桩之间的影响系数作进一步分析,以及桩土相互作用进行更细深入的分析。

5 等长桩、长短桩基础建筑材料用量对比
三种不同形式的桩基础,分别使用了不同量的建筑材料,对此将对它们进行一个大概的工程造价对比。

单对桩体材料用量作比较,不考虑地基土桩孔开挖,以及土方的运输等其他的工程费用。

对于三种不同的桩基础形式作工程话费的大概估算,都以所用建筑材料的体积来进行预算,短桩截面积0.25平方米,桩长20米,长桩截面积0.4225平方米,桩长50米。

情况如表5所示。

从表中的数据中可以知道,采用长短桩组合桩基础比采用全长桩基础更节约工程材料,全短桩基础虽然用料更节省,但是沉降量过大。

6 小结
对比分析后得出全短桩基础沉降量相比长短桩基础要大很多,全长桩基础虽然在承载力和沉降量和长短桩基础的差不多,但是在建筑材料用量方面,全长桩基础却没有长短桩基础的有优势。

【参考文献】
[1]王伟,杨敏,王红雨.竖向受荷长短桩基础的侧端阻力分析方法[J].工程力学,2006(11).
[2]王伟,杨敏,等.竖向受荷长短桩基础的位移分析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5(11).
[3]刘彦博,宁贵霞,谢志勇.长短组合桩基础的竖向承载性能探析[J].太原科技,2009(2).
[4]刘金砺.桩土变形计算模型和变刚度调平设计[J].岩土工程学报,2000,22(2).
[责任编辑:周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