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绪论
机械基础绪论

绪论习题一填空题1、机器是执行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与信息。
2、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3、一般机器是由部分、部分和装置三部分组成。
4、零件是机器的单元体,构件是机构中的单元体。
5、运动副是两构件直接接触组成的连接。
6、按两构件的接触形式的不同,运动副可分为和。
7、低副是指两构件以接触的运动副,高副是指两构件以________接触的运动副。
8、按两构件的相对运动形式,低副分为、。
9、齿轮的啮合属于副。
二判断题1、传动的终端是机器的工作部分。
()2、构件是加工制造的单元,零件是运动的单元。
()3、高副是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所以承受载荷时单位面积压力较小。
()4、火车轮子与导轨组成转动副。
()5、键与滑移齿轮组成移动副。
()6、齿轮机构中啮合的齿轮组成高副。
()7、高副比低副的承载能力大。
()8、机床的主轴是机器的工作部分。
()9、机械传动是最基本的传动方式。
()三选择题1、我们把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构件的组合称为()。
A.机器B.机构C.机械D.机床2、机床的主轴是机器的()。
A.动力部分B.工作部分C.传动部分D.自动控制部分3、下列运动副中属于高副的是()。
A.螺旋副接触B.带与带轮接触C.活塞与汽缸壁接触D.凸轮接触4、下列运动副中属于低副的是()。
A.齿轮啮合接触B. 凸轮接触C. 螺旋副接触D.滚动轮接触5、下列机器中属于工作机的是()。
A.铣床B.电动机C.空气压缩机D.内燃机6、()是一种最基本的传动方式,应用最普遍。
A.机械传动B.液压传动C.气动传动D.电气传动7、内燃机中的活塞与气缸壁组成()。
A.转动副B.移动副C.螺旋副D.高副四简答题1 运动副中高副和低副如何区分?2 各举一例运动副分别属于移动副、转动副?3 机器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
《机械基础绪论》课件

复合材料
1 2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
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具有轻 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
碳纤维增强金属(CFRP)
由碳纤维和金属复合而成,具有高强度、高刚性 、轻质等特点。
3
陶瓷基复合材料(CMC)
由陶瓷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具有高 强度、高耐磨性、耐高温等特点。
04
非金属材料
陶瓷材料
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常用于制造密封件 、刀具等。
高分子材料
如塑料、橡胶等,具有轻质、高弹性、绝缘性好等特点,常用于制 造减震件、密封件等。
复合材料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具有各组成材料的优点,如玻璃纤维增 强塑料、碳纤维增强金属等,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
焊接技术
总结词
通过熔融两个或多个金属接头,然后冷却固化,以将金 属连接在一起的技术。
详细描述
焊接技术是一种通过熔融两个或多个金属接头,然后冷 却固化,将金属连接在一起的技术。焊接过程中,需要 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接头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通过填充 材料或焊接电流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焊接技术具有连接 强度高、密封性好等优点,但也有一些缺点,如容易产 生焊接缺陷和应力集中。
06
机械工程与环境保护
机械制造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机械制造过程中产生 的废气、废水、废渣 等污染物对环境的影 响。
机械制造过程中对自 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 破坏问题。
机械制造过程中能源 消耗和能源浪费问题 。
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
绿色设计
采用环保材料,减少材料消耗,优化产品设计, 降低能耗和排放。
清洁生产
05
机械设计方法
传统设计方法
机械基础绪论

绪论一、机器1.定义:能用来代替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
2.机器的类型及应用举例(见表)。
3.机器的组成(见表)。
二、机构的概念和机构与机器的区别1.机构的概念: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
2.机构与机器的区别(见表)。
三、机械的概念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四、构件与零件的区别和联系(见表)五、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间的关系六、运动副1.定义:两构件保持直接接触且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
2.运动副的类型、应用及特点(见表)。
注:运动副分为低副和高副是按构件间的接触形式不同来分的。
若按运动范围则可分为空间运动副和平面运动副。
例1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轴属于机器的________部分。
( )A.原动 B.传动 C.工作 D.自动控制【思路分析】原动部分是动力源,提供动力的部分。
工作部分是完成机器预定的动作的部分。
传动部分是将原动部分的运动和动力传给工作部分的中间环节。
自动控制部分应用在自动化机器中。
本题答案: C例2机器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在自动化机器中还可以有第四部分,即__________。
【思路分析】机器是由动力部分、工作部分、传动部分、自动控制部分组成,原动部分是动力源,提供动力的部分。
工作部分是完成机器预定的动作的部分。
传动部分是将原动部分的运动和动力传给工作部分的中间环节。
自动控制部分应用在自动化机器中。
本题答案:动力部分工作部分传动部分自动控制部分例3机器的主要功用是利用__________做功或__________的转换;机构的主要功用在于__________或__________运动形式。
【思路分析】机器与机构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无区别,但机器的主要功用是做功或实现能量转换,而机构的主要功用在于传递或转变运动的形式。
本题答案:机械能实现能量传递转变例4 __________是机器的最小运动单元。
机械基础绪论课件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
功能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
机械设计应满足预定的功能要求,保证机 器或装置在特定的使用条件下能够正常工 作。
机械设计应保证机器或装置在正常工作条 件下具有足够的可靠性,防止因故障而影 响生产或造成安全事故。
经济性原则
环保性原则
机械设计应考虑制造成本、运行成本等因 素,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机械在工业中的应用
总结词
机械在工业中应用广泛,涉及能源、交通、制造、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对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机械在工业中应用广泛,如内燃机、发电机组、电动机等能源机械,汽车、火车、船舶等交通工具,机床、生产 线等制造机械,飞机、火箭等航空航天机械。这些机械在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生产效 率、降低成本、改善生活质量等。
自动化技术
随着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现代机械工程实现了高度自动 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现代机械工程的重要 发展方向,通过引入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
智能化和柔性化。
新材料、新能源
现代机械工程在新材料、新能源 等领域也不断探索和应用,如碳 纤维复合材料、太阳能等新能源 的应用,为机械工程的发展提供
机械基础绪论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机械概述 • 机械工程发展史 • 机械设计基础 • 机械制造基础 • 机械制图基础 • 机械基础实验
01 机械概述
机械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机械是利用物理定律和原理实现能量转换、传递和利用的装 置。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机械分为多种类型。
详细描述
机械是利用物理定律和原理,如力学、热力学、电磁学等, 实现能量转换、传递和利用的装置。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如用途、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等,可以将机械分为多种类型 ,如传动机械、流体机械、加工机械等。
机械基础教案绪论

机械基础教案绪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基础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2. 掌握机械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机械概述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机械的发展历程和趋势2. 机械设计设计原则和方法机械零件的选材和加工3. 机械制造制造过程和方法数控技术和智能制造4. 机械使用与维护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机械的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5. 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探讨机械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
2. 演示法:展示机械设备的工作过程和操作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机械设计的优化和创新。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相关章节的教学课件。
3. 设备:展示机械设备的实物或模型。
4. 工具:准备实践操作所需的工具和器材。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机械知识的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应用能力。
六、机械零件与传动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与功能掌握常见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轴承、齿轮、弹簧、联轴器等传动机构:齿轮传动、链传动、皮带传动、液压传动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结构、功能和传动原理演示法:展示传动机构的实际运行效果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零件与传动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设备:展示机械零件和传动机构的实物或模型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机械零件和传动的掌握程度七、机械强度与材料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强度的重要性掌握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特点和应用2. 教学内容机械强度:失效模式、强度计算、安全系数等工程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工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强度与材料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设备:展示工程材料的实物或模型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机械强度和材料知识的能力八、机械动力学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的方法能够运用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动力学基本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机械系统动力学:运动方程、速度与加速度分析、受力分析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动力学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机械系统中的动力学问题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动力学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设备:演示机械动力学现象的实验器材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动力学知识的能力九、机械控制工程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方法能够应用控制理论解决机械工程问题2. 教学内容控制基本概念:开环控制、闭环控制、稳定性等控制系统设计:PID控制、状态空间分析、频域分析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模拟仿真:利用软件进行机械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控制工程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软件:准备控制系统仿真分析所需的软件工具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控制工程知识的能力十、机械系统设计与应用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全过程掌握机械系统分析与优化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2. 教学内容设计流程: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试验与验证等分析与优化:结构分析、强度分析、动态分析、节能优化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分析方法案例教学:分析典型机械系统设计案例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系统设计与应用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案例:准备典型的机械系统设计案例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机械系统设计知识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机械概述补充说明:机械概述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的分类和特点,了解机械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机械基础_绪论 电子课件

控制部分: 控制机器中动力部分、执行部
分和传动部分协调工作。
轿车的五个组成部分
支撑及辅助部分: 用来安装和支撑其余组成部分。
0.2.1 机器
2. 机器的类型
根据用途不同,机器可分为动力机器、加工机器、运输机器和信息机器。
类型 动力机器
加工机器 运输机器 信息机器
机器的类型及应用
用途 实现其他能量与机械能之 间的转换 用来改变加工对象的尺寸、 形状、性质和状态 用来运输人员或物品
蒸汽机械:
指南车
诸葛连弩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蒸汽火车
蒸汽轮船
0.1 机械概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内燃机的出现促 进了交通工具的发展与革新。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20世纪中期,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逐步兴起,机电 一体化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在机械工业中得到应用。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0.2 机器与机构
0.2.1 机器
机器是人们根据使用要求而设计制造的一种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它可以 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从而代替或减轻人类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1 机器属于人为的实体组合体。
2 各运动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 机器能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利用机械能做功或进行能量 机械概述 0.2 机器与机构 0.3 构件与零件 0.4 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及任务 0.5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0.1 机械概述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程度不仅是一个国家综 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而且是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古代机械:
机械基础【完整版】

• 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
• 3)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 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 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6 ·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6 回
1.1 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 1.1.3 课程的基本要求 • 通过《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对构件进行受力
1.机器的组成 由小轿车可以得出一般机器组成:
(1)动力部分:将非机械能转换为机械能并为机器提 供动力。最常见的动力源是发动机、电动机。
(2)传动部分:将原动机提供的机械能以动力或运动 的形式传递给工作部分。传动部分的形式多种多样,例 如齿轮传动、带传动等。
(3)工作部分:完成机器预定功能,如小轿车的行驶 和控制装置、车床的刀架、飞机的客仓等。
• 杆件在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问题 • 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应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连接件的剪切与挤压,圆轴扭转,直梁弯曲等 • 选择工程材料 • 键连接、销、螺纹等连接 • 常用的机构、传动 • 轴、滑动轴承、滚动轴承等 • 机械润滑、密封、环保与安全防护等
·4 ·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4 回
1.1 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上页 下页 2返4 回
2.2 力矩、力偶、力的平移
• 2.2.3 力偶和力偶矩 • 1.力偶及其力偶矩 • 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共线的平行力所组成的
力系称为力偶。力偶对物体作用效果用力偶矩来度量, 力偶矩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与力偶臂的乘积,即
MO (F, F) MO (F ) MO (F) F d
·5 ·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5 回
1.1 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机械基础》完整课件一(绪论)

上一页
下一页
知识链接(二)
一、机器和机构
1、机器的组成
2、机器的类型 上一页
下一页
知识链接(三)
3、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它是用来传
递运动和力的构件系统。 (1)由许多构件组成 (2)只用来传递运动和力
上一页
下一页
知识链接(四)
素材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素材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机器:人们根据使用要求而设计的一种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
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从而代替或减轻人类的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各类机器都有着共同的特征
(1)机器是由许多构件组成的 (2)各运动实体(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实现能量转换,代替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
上一页
下一页
知识链接(一)
(3)运动副的应用特点
低副特点:
单位面积压力较小,较耐用,传力性能好 摩擦损失大,效率低 不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高副特点: 单位面积压力较大,两构件接触处容易磨损 制造和维修困难 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上一页
下一页
知识链接(十)
(4)低副机构与高副机构 低副机构——机构中所有运动副均为低副的机构。 高副机构——机构中至少有一个运动副是高副的机构。
机 器 与 机 构 的 区 别
上一页
下一页
知识链接(五)
二、零件与构件 零件——加工制造的单元体。 构件——运动的单元体。
上一页
下一页
知识链接(六)
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之间的关系
零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动副:是指两构件只能绕某一轴线作相对转动的运动副。
应用举例:曲柄与连杆间的连接
移动副:是指两构件只能作相对直线移动的运动副。
应用举例:拖板在导轨上移动
螺旋副:是指两构件只能沿轴线作相对螺旋运动的运动副。
应用举例:车床丝杆与螺母
(2)高副;是指两构件以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复习引入
内容新授
学生巩固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机器的三个特征?机器与机构有什么区别?
2、机器、机构、构件、零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分别举一实例说明四个概念。
绪论(二)
三、运动副:
1、概念:两构件直接接触且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2、运动副元素:构件上参与接触的点、线、面
3、分类:(根据两构件接触形式的不同分)
2、机构:
区别:机器主要是做功或实现能量转换,而机构主要是传递或转变运动的形式
3、机器的组成:
二、构件和零件:
1、构件
2、零件
区别:构件是运动的单元,零件是加工制造的单元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新课引入
内容新授
学生巩固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简单介绍我国机械的发展及其有关典型应用
绪论(一)
一、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课题序号
2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新授
授课章节
名称
绪论(二)
使用教具
挂图、模型
教学目的
1、掌握运动Biblioteka 的概念2、熟悉运动副的类型、应用
3、了解运动副的特点
4、了解机械传动的分类
教学重点
运动副类型的判别及运动副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运动副类型的判别及运动副的特点
更新、补
充、删减
内容
无
课外作业
P10
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可以例举的生活实例较多,学生易于掌握。
1、运动副的概念、分类及低副和高副各自的特点
2、能辨别机构中的各类运动副
P10
较困难。
5、低副机构和高副机构
低副机构:机构中所有运动副均为低副的机构
高副机构:机构中至少有一个运动副是高副的机构
四、机械传动的分类
1、按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方式分:
摩擦传动 啮合传动
2、按运动副构件的接触方式分:
直接接触传动 中间绕性件传动
1、运动副中的高副和低副是如何区分的?各有何特点?
2、试举例说明低副和高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机器的组成
(1)动力部分
(2)工作部分
(3)传动装置
5、构件
(1)固定构件
(2)运动构件
6、零件构件与零件区别:构件是运动的单元,零件是加工制造的单元
1、本课程的任务、性质和内容
2、机械基础知识
3、习题册
主要讲述了机械的基本知识,应该掌握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概念及区别。
课后习题
教案(首页)
执笔:李玉梅审核:邵旭芝批准:姜燕篪
教学难点
机器与机构、构件与零件的区别与联系
更新、补
充、删减
内容
无
课外作业
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概念较多,内容枯燥,课堂效果不活跃,但是以生活实例说明机器等几个概念,学生接受起来也不困难。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绪论(一)
一、机器与机构:
1、机器:(1)机器的特征:
(2)机器的概念;
(3)机器的分类:分为发动机与工作机
1、本课程的性质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以及技术革命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2、本课程的任务
(1)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
(2)联系生活,专业工种中的具体实例。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见的高副接触形式:齿轮的啮合、凸轮与从动杆的接触、车轮与钢轨的接触
4、特点:(低副与高副的区别)
低副:优点 因是面接触,所以容易制造和维修,承
载能力大;
缺点 低副属滑动摩擦,摩擦损失和大,效率低,
且不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高副:优点 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缺点 因是点、线接触,单位面积压力较高,所
以接触处易磨损,寿命短,制造和维修也
教案(首页)
执笔:李玉梅审核:邵旭芝批准:姜燕篪
课题序号
1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新授
授课章节
名称
绪论(一)
使用教具
挂图、模型
教学目的
1、理解机器与机构、构件与零件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概念
3、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
4、了解我国的机械发展及其典型应用事例
教学重点
机器与机构、构件与零件的区别与联系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绪论(二)
三、运动副
1、概念:
2、分类:低副----两构件以面接触的运动副
高副----两构件以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3、特点:
4、机构:低副机构----机构中所有运动副均为低副的机构
高副机构----机构中至少有一个运动副是高副的机构
四、机械传动的分类: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常用的机械传动
(2)常用机构
(3)轴系零件
(4)液压传动
二、基础概述
1、机器: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2、机器共同特征
(1)任何机器由许多构件组合而成
(2)能实现能量的转换
3、机构:机构是用来传提运动和动力的构件系统
机器与机构区别:
(1)机器主要是作功和能量转换
(2)机构主要功用在于传递或转变运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