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黑龙江省大庆市湖滨学校杨宝珠《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黑龙江省大庆市湖滨学校杨宝珠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十课的第一框。

第十课的课题是《选择希望人生》,而本框的学习任务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明确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

当前,部分学生确立的理想不切实际,不能很好地以理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导,不能通过正确的途径来实现理想等,对青少年影响非常大。

因此,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对于他们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想的含义;理想的作用;实现理想的途径。

能力目标:理解理想的重要性;能找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和途径。

难点: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四、教法1活动教学法 2情境探究法 3分组教学法。

五、学法指导1、合作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2、情境探究法:通过感知情境并探究从情境中生成的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预习任务各小组按课前印发的导学案中的要求搜集喜欢的格言、警句、故事等资料,预习完成本小组的探究任务。

第一小组:理想的含义第二小组:理想的作用第三小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第四小组:实现理想的途径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故事:周迅树立理想的故事提问:这个故事说明理想对人生有什么意义?揭题:理想非常重要,必须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又应该怎样实现它呢?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二)学习新课第一板块:畅谈理想首先由第一小组代表上台汇报:理想的含义小组代表做小记者,进行焦点访谈“我的理想”。

《正确面对理想与现实》 教学设计

《正确面对理想与现实》 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与
值观目标:
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理想的规划和理想的实现。
教学难点
树立理想的重要性;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1)3月12日植树节的好处(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展示教学目标,并让学生齐读,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体验。从而明确学习的主要任务。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体验伟人、名人的理想
教师展示岳飞、乔丹、周恩来、安徒生等伟人、名人的理想
学生体会理解感悟,自己也应该有理想。
为学生说出自己的理想做铺垫,防止学生难以龋齿,不好意思表达自己的理想。
明确理想的含义
组织学生设计理想名片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有序,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活动环环相扣,让学生层层更深一步了解知识。
不足之处:语言的过渡,和学生活动的组织上应更完善一些。
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后并思考:卓君的梦想是如何实现的?并谈谈卓君实现梦想的做法,对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何启示。
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直观的得出实现理想的途径:1、制定科学合理的人生规划;
2、对自己的具体理想进行适当调整;
3、脚踏实地、全力以赴、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想
让学生结合自身和社会实际(如:身体素质不好还想在中考体育考试中考高分)分析自己同伴实现理想的可能性
联系:
让学生体会理想源于现实,通过自己的努力理想有可能转化为现实(引导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案(精选3篇)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案(精选3篇)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案(精选3篇)《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篇1[对应的课标内容]“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部分:“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想的含义;理想的作用;实现理想的途径。

能力目标:理解理想的重要性;能找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和途径。

难点: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让学生绘制一棵理想树的纸、笔、剪刀和彩纸。

[板书设计]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一、给未来插上翅膀1、什么是理想2、理想的作用二、通向理想之路1、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存在差距2、实现理想的途经(1)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2)根据实际情况,对理想进行调整(3)通向理想之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材料: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有一次跟日本学生在上课时一起看了一场电影。

电影中有一段是一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捕获,要枪毙了,而在旁边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这时所有的日本学生都欢呼起来,在鲁迅听来,这一声格外的刺耳。

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的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他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但他看了影片以后,学医的想法有了改变。

他说:“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强健,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张璐瑶教学设计

张璐瑶教学设计

第十课选择希望的人生第一框《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张璐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基本表述理想的含义,能说出理想对人生的作用。

2、能阐述实现理想的途径。

能力目标:能找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第一目“给未来插上翅膀”2、难点:第二目“通向理想之路”,即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并缩短这些差距。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在之前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我们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这些是属于全国人民的,那大家有没有自己的理想呢?它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作用?究竟应该如何跨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种种鸿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导出课题及框题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一框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一)给未来插上翅膀活动一:诗歌朗诵《理想》理想,多么诱人的字眼!人生不能没有理想。

在大家谈自己的理想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古今中外几位名人的理想吧!活动二:理想大家谈岳飞的理想是精忠报国,周恩来的理想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安徒生的理想是成为“童话大王”,乔丹的理想是成为篮球明星,而他们也确实都做到了。

你的理想又是什么呢?请画出你的理想树(可从学业、事业、家庭、休闲、自我成长等角度)学生发言教师总结1.每个人都有自己方方面面的理想那究竟什么是理想呢?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说理想是一个奋斗目标,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对未来的一种盼望。

2.理想的含义明白了什么是理想后,我们来看看,人生为什么需要理想,理想到底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作用呢?3.理想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活动三:自主阅读阅读课本126页的材料,回答问题教师归纳:理想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激励我们超越自己。

明确了理想的作用后,我们来看看通向理想的道路有哪些曲折?我们该如何实现理想?(二)通向理想之路阅读课本127页的三则故事,这些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1..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存在差距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距?——三则故事概括为自身与外部两大原因。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案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案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现实;•掌握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方法和态度;•分析和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教学重点•理解理想与现实的概念;•掌握对待理想与现实的正确方法和态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情景教学:通过真实或虚构的情景让学生体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彼此对待理想与现实的不同看法。

教学准备•白板和黑板笔•教师准备案例或情景教学材料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理想”的定义:“理想是对于美好或完美的事物或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让学生思考并交流什么是理想,并举例说明。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理想”和“现实”两个词,并以隐喻的方式进行解释:•理想: 坐在高山上俯瞰大地,看到的是远方的美景,充满着无限的想象和憧憬;•现实: 脚踏实地,走在大地上,感受到的是真实的存在,面对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通过这个隐喻,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理想和现实的不同。

第三步: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个关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该案例中的理想是什么?现实是什么?2.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点和冲突是什么?3.你认为该案例中的理想是否可以实现?为什么?第四步: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方法和态度(2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方法和态度,并写在黑板上。

例如:•理性面对:要根据实际情况,理性地分析和评估自己的理想和实际能力;•动态调整:要灵活调整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积极进取:要勇于追求理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积极改变现实;•接纳现实:要学会接纳并适应现实,不抱怨和逃避;•持之以恒:要坚持努力,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不止步于现实。

第五步: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有关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出自己的看法。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竞晖学校余璐一.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开始对自己的未来作出较明确的设想,但不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面临社会的竞争压力,一些学生出现长时间的心理疲惫,文化的多元性导致了价值观的迷茫,他们有时感到无所适从。

部分学生升学无望,感到前途渺茫,自暴自弃,对未来缺乏信心,缺乏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

因此对即将毕业的九年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认识理想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白有了正确的理想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会努力去拼搏,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

因此理想的教育对于成长中的即将毕业初中生来讲更有现实意义。

二.教材分析1.本节课“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第十课第一框的内容,本课的内容设计是帮助学生解决人生发展阶段中一个重要问题——实现个人理想的问题,体现了对学生未来的关注,因而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中重要地位。

2.本框分两部分,第一,“给未来插上翅膀”。

教材首先创设了大量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说画理想树,并指出理想的含义、作用,为后面学习的内容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通向理想之路。

”教材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分析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要实现自己它的理想,必须要对人生作出规划,并在适当时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鼓励学生为实现自身理想坚持不懈,不断提高自己。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理想的重要作用,实现理想的途径。

2.能力目标:理解理想的重要性;能找到自己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性,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全力以赴地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想的重要作用2.难点:理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材料“如此差异”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doc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doc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想的含义;理想的重要作用;实现理想的途径。

2、能力目标理解理想的重要性,能找到自己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掌握实现理想的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

【教学重点】掌握实现理想的重要作用、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教学方法】谈话法、活动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一:播放歌曲:蜗牛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这首周杰伦的旧作《蜗牛》2005年入选上海市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

这首励志歌曲给我们传递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呢?学生回答〔略〕。

这首歌告诉我们:只要有理想,一步一步地努力,为理想而奋斗,就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

同学们已经长大,即将踏入社会独立飞翔。

为了拥有美好的明天,今天让我们一起先来畅谈理想。

【新课教学】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板书〕第一环节:给未来插上翅膀〔板书〕1、理想的含义和内容活动:梦想舞台——飞翔的翅膀〔活动步骤:请部分同学谈谈自己的理想。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

何为理想?理想是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从同学们刚刚谈到的这些理想来看,表现在我们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家庭生活甚至社会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希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教学设计上课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讲“神秘的宝箱”这个故事,得出“明确的目的和奋斗的目标”的结论。

从而引向今天的课题:即要有人生的长远目标-----理想。

环节二:引出今天课题,《明确理想,实现自我》。

环节三:出示学习目标:一,了解理想的含义及树立理想的重要性。

二,认识到应如何树立并实现理想。

环节四:让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的理想是什么?即理想的含义。

通过提问/补充,最终得出理想的含义。

环节五:为加强对理想的认识,搞小活动活动“猜猜他是谁?”用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从四个故事当中,得出四个名人都是谁的正确答案。

从而得出结论:他们都是有理想的人,理想能够让人成功。

环节六:为让学生深刻理解理想并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出示哈佛大学“关于同样情况一群人的有无人生目标的社会发展调查”。

对于:1 没有目标2 目标模糊3 清晰短期目标4 清晰长期目标四类人群进行分析:他们处于社会的哪个阶层,是什么样的生活的状态?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生活在社会阶层的顶尖人士是目标清晰长期的。

小结一下:理想对每个人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引出下一个环节。

环节七:出示”理想的作用“。

给学生讲解。

1. 理想总是指向未来,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

2. 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理想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

小结:理想虽然重要。

但理想和现实总有差距。

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出下一个环节。

环节八:为让学生们学会树立理想,调整理想。

通过三个事例得出的启示。

事例一:让孩子读故事,然后思考并举手回答。

山田本一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理想需要立足现实,树立起自己人生中的一个个奋斗目标。

事例二:通过漫画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事例三:说明虽然虽然兴趣爱好很重要现实和理想却有差距。

实现理想,我们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理想,缩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想的含义;理想的重要作用;实现理想的途径
2.能力目标
理解理想的重要性;能找到自己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二、教学重点难点:考前紧张与考试焦虑
三级课程整合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设计:
1.绘制自己的理想树:
1)让学生回顾自己小时候的理想。

2)请学生谈谈自己现在的理想。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理想接龙”,每个人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理想并相互交流。

3)指导学生画出自己的理想树。

教师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棵树,留下足够的空间填写学业、事业、家庭、休闲、自我成长方面的目标,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提醒学生保留这棵理想树,在本框最后一个活动中将会继续使用。

2、“小张报考研究生”
1)指导学生阅读小张的故事。

2)引导学生思考后面的三个问题,在全班进行探讨和交流。

3)在全班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
内在的激励,缺少前进的动力;有了理想,人生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在新的希望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3、“他们的理想能够实现吗”
1)呈现三个情境。

2)分小组探讨后面的问题,每个人充分发表意见。

3)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总结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

4、“从老师到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1)呈现故事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对后面问题的认识。

3)教师进行总结:要实现理想,就要把长远目标与具体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知道自己现在该做什么,明确现在做的事情对实现长远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5、“杨振宁的故事”
1)指导学生阅读杨振宁的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杨振宁为什么要中途放弃做实验论文的初衷?
②如果他不放弃自己的初衷,结果可能会怎样?
③这则故事对你的启示有哪些?
3)在全班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理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不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盲目蛮干,而要掌握一定策略,特别是要善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具体理想作出适当的调整。

6、“给理想树添枝加叶”
1)课前通知学生将前面画的理想树带来,并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好绿色、黄色和红色彩纸。

2)告诉学生绿色代表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黄色代表自己正在努力充实的能力;红色代表自己目前缺乏,还需要培养或学习的能力。

将彩色纸剪成树叶的形状,提醒学生用树叶的大小来表示各项能力的需要程度。

3)将树叶贴在理想树相应的位置上,并思考理想实现的可能性以及今后的打算。

4)在全班进行交流,请一些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理想树,教师予以鼓励,并提醒学生保留自己的理想树,让自己和这棵树一起共同成长。

5)办一期壁报,让学生将自己的理想树展示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