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飘》名著的读后感
《飘》读后感(15篇)

《飘》读后感(15篇)《飘》读后感1偶然在书店看到了《飘》这本书,被名字所吸引,便买了下来。
于是我便初识了思嘉。
下载文档我对思嘉的印象开始并不好,甚至觉得她实在不像一本小说里女主应该有的样子。
她自私,虚荣,心机跟我印象里的“好女孩”完全沾不上边。
她的美,是她骄傲的资本,也是她的利刃。
她就像一朵看似美丽却有着致命剧毒的花儿一样,在世间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散发着迷惑人心的香气,让无数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我一直认为这样的女人是可怖的,却是后来才发现这是她身处乱世的保护色。
尖刺下是她那颗依旧鲜活而跳动的心脏,有少女应该有的东西:善良,单纯,爱。
也有不同于别的女子的勇敢,坚韧。
南北战争时,为了对心上人的一句承诺而在处境已经很危险的时候,没有抛弃媚兰——她心上人的妻子,一个她曾经瞧不起的长相普通、身材瘦小、性格温顺、毫无个性的女人。
在她要分娩的时候,在发现原本信誓旦旦地说会接生的黑奴,只不过是说谎之后。
她抛弃了一个大小姐本应该的娇贵,放弃了对媚兰的讨厌,嫉妒,仇恨。
果断地替她接生,在孤立无援的昏暗房间里,她在我的心里也有了不同的一面。
还有之后面对军官们的.淡定,从容,大胆。
和不顾所有人目光,从丈夫手里接过工厂,而成为那个年代“不应该存在”的女商人时的自信,坚强。
不得不承认,她敢做的,是很多女孩子想都不曾想,也做不到的。
她何尝不算是个女英雄?不同于木兰,替父从军;不同于穆桂英为了家族国家。
也许在好多人看来她是比不上她们的。
但是我觉得她作为一个普通女子,一本小说女主,她的的确确是要让人刮目相看的。
她为了自己而活,一切都顺从自己的本心。
在那个闭塞的年代,勇敢打破种种约束与偏见为自己而活。
《飘》也叫《乱世佳人》,《乱世佳人》这个名字更直观地总结了这本书的内容。
乱世之中烽烟动荡,人心惶惶,黑与白在那个年代都变得不容分辨。
她是尘埃中走出的佳人,美丽,高傲,勇敢并心存善良。
我承认我最后被这样一个“奇女子”所打动,对于思嘉这样一个女子,你可以说不喜欢,却不能不对她感到佩服。
《飘》阅读感想

《飘》阅读感想
《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女子斯嘉丽·奥哈拉的坚韧生活和爱情故事。
阅读这部小说,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 坚韧不拔的精神:斯嘉丽·奥哈拉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格的女性形象。
她在战争中失去了家园,亲人和朋友,但她并没有被困境击垮,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努力重建家园,最终成为了一位成功的商人。
她的坚韧不拔精神令人敬佩。
2. 爱情的无奈与现实:《飘》中的爱情故事让人感慨万分。
斯嘉丽一直钟爱着艾希礼,但艾希礼却爱上了她的朋友梅兰妮。
而斯嘉丽在失去艾希礼后,又嫁给了瑞德·巴特勒。
然而,瑞德并不是她真正爱的人,她始终无法忘记艾希礼。
这种无法圆满的爱情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和现实的无奈。
3. 对历史的反思:《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摧残和影响。
小说中的人物在战争中失去了家园,亲人和朋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反思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4. 人性的复杂与多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各异。
有
善良的梅兰妮,有狡猾的瑞德,有坚强的斯嘉丽等等。
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都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飘》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与无奈,还让我们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世界名著《飘》读后感读书笔记(5篇)

世界名著《飘》读后感读书笔记(5篇)世界名著《飘》读后感读书笔记(精选篇1)《飘》这本书,在小学时已经读过了,当时只是看到了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纠葛,起起落落的心情,让人沉浸在其中,时隔许久,再次翻阅,别有一番风味。
这本书一经出版便立刻成为畅销书,更使他流芳百世的是根据本小说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一举获得10项奥斯卡大奖。
甚至有许多人首先是从电影《乱世佳人》开始,然后才注意到小说原著。
本书作者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南北战争时期南方社会为背景,讲述了斯嘉丽的三次婚姻,谱写了一部壮美动人的爱情史诗。
她首先完成的是小说的最后一章,然后返回来写前面的章节,但她始终没有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写,而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佐治亚州种植园的农场主女儿斯嘉丽为了夺回自己的心上人卫希礼,不惜嫁给一个自己根本不爱的男人—查理。
婚后一周,查理参军,不到两个月,就在军中病故。
斯嘉丽就这样当了寡妇。
1864年,亚特兰大市被北军包围,在被战火摧毁的家园中,斯嘉丽为了给家人筹钱,不惜勾引亲妹妹的未婚夫甘弗兰,同他结了婚。
不料甘弗兰在一次动乱中身亡,于是斯嘉丽又一次成为了寡妇。
此时,白瑞德向斯嘉丽求婚,两人虽然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但斯嘉丽心中仍念念不忘卫希礼。
她的三次婚姻没有一次出于真心,她把爱情和婚姻作为交易。
经历重重困难后,她才明白卫希礼的软弱无能,倒是白瑞德才是自己值得去爱的人。
可是当她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白瑞德已经离她而去。
但她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白瑞德找回来。
她对她所爱过的两个男人哪一个都不了解,因此到头来两个都失掉了。
现在她才恍惚认识到,假如她当初了解艾希礼,她是绝不会爱他的:而假如她了解了瑞德,她就无论如何不会失掉他了。
于是她陷入了绝望的迷惘之中,不知这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一个人是她真正了解的。
年仅28岁的她依旧美丽动人,但早已看透世态炎凉的她早已不是战争爆发前那个骄纵的大小姐了。
战争爆发前,她不过是个富家小姐,战争爆发后,她一点点的失去了家庭、财富,她独自一人承受着失去亲人的伤痛,她没有钱没有粮食,北军还不时地来洗劫这个城市。
《飘》读后感

《飘》是一部由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小说,讲述了在美国南北战争和重建时期,一个名叫斯嘉丽的南方女性的生活和成长。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社会背景,吸引了无数读者。
读完《飘》,我被它所展现的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所震撼,同时也对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和命运有了深刻的感悟。
斯嘉丽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角色,她美丽、聪明、坚强,但同时也自私、虚荣、无情。
她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展现出了女性的力量和韧性,她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执着让我印象深刻。
斯嘉丽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个女性在极端困境中的生存挣扎,也让我对女性的地位和角色有了更深的思考。
小说中的南北战争背景为斯嘉丽的命运增添了许多戏剧性和悲剧性。
战争不仅改变了她的生活,也塑造了她的性格。
斯嘉丽在战争中失去了家人、财富和爱人,但她从未放弃希望,始终坚持着。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感到钦佩,也让我明白了生活的不易和坚持的重要性。
同时,《飘》也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问题,如奴隶制度、性别歧视等。
这些问题在今天的社会中虽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一定的影子。
这让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学习,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公平。
《飘》读后感

《飘》读后感《飘》读后感精选1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飘》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飘》读后感1站在女性的角度上,我无疑是欣赏瑞德.巴特勒的。
这便要对玛格丽特.米歇尔献上一份敬意,在她出色的文笔下,瑞德这个用文字构筑的血肉之躯,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以至于整个故事我的情感都随着这个人物大起大落。
拜读完《飘》之后,对于瑞德,我也延伸出了一些其它的看法。
越是跟随瑞德走到结局,心里越有种空洞真实的痛感,细细碎碎的不知缘由。
我一边任由放任情绪下坠,一边审视沉淀在字行以外的其他东西。
终于,我的脑海里蹦出两个干瘪的词语,“真实”和“风度”。
虽然两个词语不足以将我汹涌的情感表述一二,但足以给这胀痛的大脑开一个宣泄的出口。
“矛盾”大概是最能概括瑞德的词语。
他善于体面的追求女人,偏偏在面前思嘉放低身段。
他虽自私粗鲁,却对媚兰这个他认为伟大的女性以礼相待。
在现实这个冷酷的词语面前,瑞德表现出了更加冷漠的态度。
外界对他辱骂有之,斥责有之,他却依旧孤傲的活着,活的比谁都好。
就像是一个天平,一边是善的极端,一边是恶的极端。
他站在中间的平衡点上,用无所谓的态度向世人表态:我不愿意经受的事情便不会去经受。
我恍然:我之所以不讨厌他对事物毫不掩饰的轻蔑,是因为这原本就无可厚非。
他强大又不堪一击,将人性的复杂演绎的淋漓尽致。
或许矛盾,但足够真实,但能够坦然表现出来,才不失为可爱之处。
“风度”是我欣赏他的又一方面。
他钟情于思嘉,怀着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爱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在爱她。
他耐心地对待她的任性,他也明白他爱的女人有多残酷有多贪心。
即使一直被辜负,也从未计较过这场感情里的得失。
直到他对她的爱消磨殆尽,感情和精力都枯竭的时候,思嘉才回心转意。
很讽刺,也很令人心疼。
但《飘》给我们了一个干脆利落的结局,不爱了,便潇洒放手。
即使这一路走来他承担了所有的痛苦和遗憾,所有的付出也未曾得到回报。
《飘》读后感

《飘》读后感
《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 年出版的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斯嘉丽在战争和社会变革中的生活故事,以及她与白瑞德之间的爱情纠葛。
在阅读《飘》之后,我被小说中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历史背景所吸引。
米切尔通过斯嘉丽的视角,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以及社会阶层的变化。
斯嘉丽是一个极具魅力和才智的女性,她在困境中展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适应能力。
她的成长历程充满了挫折和痛苦,但她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
白瑞德则是一个复杂而有魅力的角色,他与斯嘉丽之间的情感纠葛是小说的一大亮点。
他们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波折和挑战,让人为之动容。
除了人物形象之外,小说中对美国南北战争的描绘也十分生动。
作者通过对战争场景和社会动荡的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们生活的破坏。
总的来说,《飘》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现了战争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更探讨了人性、爱情和成长等永恒的主题。
这部小说让我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
《飘》读后感300字(4篇)

《飘》读后感300字(精选4篇)《飘》读后感300字(精选4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防止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精心的《飘》读后感300字(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7月下旬的一天又有人深夜敲门,是亨利。
如今的雨伞和手提包都已经丧失。
他来访的时间很短暂,因为只有4个小时的假。
到了7月末,传来了不受欢送的消息。
北军重新掉头直指琼新博罗,思嘉心急如焚。
她等消息等了整整三天,后来他又得到杰拉尔得的信,这才放心下来。
但思佳看到信中的最后一句话,不觉良心受到谴责。
那天晚上她坐在走廊上,把杰德尔拉的信揣在怀里。
自己不时可以触摸它,使她觉得塔拉和埃伦靠的更近一些。
8月即将过去,大炮的轰击突然停顿,城市顿时安静下来,然而这个平静实在令人惊骇。
秋天悄悄来到这个城市,尘土弥漫,热浪滚滚,压得那些焦灼疲惫的人们,几乎快要窒息。
南方传来的消息,紧张得全市人民都惊慌起来。
思嘉已经一个星期没有收到塔拉的信,捎信息的兵是给胡德将军送急件的。
她告诉思嘉,北佬没见过塔拉。
思嘉的情绪更加不稳定。
加上塔拉一星期没有回信。
从哨兵嘴里听到他没见过塔拉。
思嘉紧张极了!或许正是因为《飘》的真实,我才会喜欢上,喜欢上斯嘉丽的英勇、责任感以及无所畏惧的精神。
也像基督徒崇拜耶稣一样,崇拜瑞特对斯嘉丽的爱,是如此宽容得象可以可以包容她的一切。
于爱情,记忆最深化的就是斯嘉丽在与瑞特深谈后,喃喃自语的那句话:假设我理解阿希礼的话,就永远不会爱上他;假设我理解瑞特的话,就不会让他想要分开。
这句话是对的,就像我们本身一样,无论旁观者多明了,自己却终是无法一直做到理解事实真相,毕竟都是感情用事的。
于生活,我最喜欢的是在整本小说的末尾段,斯嘉丽的内心活动:明天,我一定能想出什么方法来留住他,毕竟,明天是另外一天了。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对现实的懦弱,可是我觉得却是种乐观的心态。
亚特兰大陷落后,她所表现出的坚强是值得人们钦佩的,她挑起了一般人承受不起的重担。
《飘》读后感名著书评

《飘》读后感名著书评1《飘》是美国作家马格丽泰。
密西尔所著,作者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写乱世中佳人的命运,写飘然而逝的美国南方文化。
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也深受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作者成功刻画了一个个真实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让人难以忘怀。
小说中的主人公郝思嘉总是追求着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她对于一切好奇的都想知道都想得到。
对卫希礼的追求对卫希礼的爱就属这种情况。
在希礼身上有着一种思嘉思佳所不了解的东西,这种神秘性引起了她的好奇心,也就足以使她的对他的爱更加深切。
希礼喜欢制造种种颜色鲜明的梦让自己在梦的世界里活动,他不愿回到现实中来,对人生冷眼相待,不乐观也不悲观,在现实中感到不耐烦的时候,便耸耸肩向他的音乐、书本里去躲避。
现实中的希礼是懦弱的无能的,就像瑞德说的,卫希礼是个君子,只是生在了一个和他格格不入的时代。
他还是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生活,即使他在战前就已经意识到了这场战争将夺取他赖以生存庄严与辉煌的生活,可他却不曾试图改变它。
既无力于改变,那就选择逃避,于是他选择媚兰作为他和旧时代联系最后的精神依托,直到随着媚兰而去才崩溃于瞬间.所以对希礼,与其指责不如同情。
思嘉眼中希礼有一道神秘的光圈围绕着,为此思嘉必须得到他。
思嘉的厌恶分明,立场坚定,只要让她明白了或者要做的事,她可以不择手段的去争取,作者在向我们毫无保留的展现她的贪婪、自私、虚荣。
以及她的暴躁与率真,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去对她的这些与生俱来的本性说三道四,让人觉得可悲的是思嘉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仅仅是光环是梦幻。
当思嘉认清他时,认清她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仅仅是虚幻是光环时,她却失去了瑞德的爱!可惜的还是思嘉,因为她的简单率真,为此付出了她此生最高昂的代价!瑞德是个复杂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却仍和旧时代格格不入,他有锐利的眼睛,可以在乱世找到自己的处身之道,他对国家有热情,即使他明知必败无疑,却仍在最后关头入了军。
他爱思嘉,但他更了解思嘉,所以他从不说,只是通过行动表达,他勇敢、执着,他能那么深地爱着思嘉十几年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飘》是一本伟大的小说”,这句话从小到大不知道听多少身边的人跟我说过了。
其实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我初中的時候,那時候读书,也无非是看个热闹,必然也体会不到一本书的味道在哪。
時隔多年,我又重新读起这本,感悟良多,我相信在以后的每一年,反复的去读这本书,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初中的時候读《飘》,觉得梅兰简直是女人中的极品,以那時候的观念来看,梅兰就是我以后最想成为的一种女人,尽自己的努力最大限度的对整个世界温柔,善良,活得成熟,知书达理,懂事,完美无暇。
同時在小说里,她有一个真心相待的爱人,按部就班,互相陪伴共渡一生,对于很多女人来说,这也算是人生的一种完美了吧。
但是小说总不免片面,过于完美的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当然不存在,一个越成熟懂事的女孩子,心里越是苦累。
或许由于作者的偏爱,小说从来没有剖析过她的阴暗面,但是想要当梅兰,可是相当不易的。
若说千年修得巴得勒,那女人想要修得梅兰,想必要有亿年了。
首先你要忍受的是世界的恶意,你要学会一个人接纳一切,陌陌忍受一切苦难,然后把它们化作一颗糖,送给别人;然后,你要抛弃自己的很大一部分,从小我,变到无私,時時刻刻为别人设身处地的着想,爱他人;其次,你要有一颗平静如水的内心,不卑不亢。
单说做到第一点的女孩子又有多少呢?从小到大,我们有无数的受伤的可能,感情上,生活上,事业上,多少人能保持一个人不吭一声的消化掉所有的恶意,然后以一颗勇敢的心微笑的面对未来呢。
身边太多的人,都是在感情中受伤以后黑化,无所谓的活着,养备胎,伤害别人。
这样来讲,斯嘉丽的影子在生活中反而常见一些。
整本小说我没有绝对喜欢的人物形象,因为小说里的人物难免极致化,但是要说让我觉得最鲜活的,那一定是斯嘉丽了。
看完书,我最大的想法就是,斯嘉丽一定和我一样是狮子座吧,哈哈。
这几天读着读着,我总觉得,自己跟她真的很像,或者说,她是我的升级版。
冲动,自我,任性,坚韧,好强,自由,自信,虚荣。
这样说来也很奇怪,一个从初中开始就羡慕梅兰的女孩,怎么越活越像斯嘉丽了呢?事业上人们对我的评价总是,精明,聪明,总是能把事情做到极致,但是在爱情上,我和她一样奋不顾身,我和她一样永远在乎自己得不到的,看不透的。
我喜欢一个人,就会直接的,大胆的告诉他,我会勾引他,吸引他,然后睡了他。
同样的,我和她有一样悲惨的命运,就是永远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就算得到再多人的青睐,也还是得不到“艾希礼”的心。
可是我这样的女生,甚至有時候连我自己都觉得不知道我的自信从何而来,但是总是莫名的充满对明天的信心。
在之前遇到一个“男神”,我喜欢他,他失恋了,我安慰他,陪伴他,我追求他,直接大胆,他也不拒绝,就这样很久,我们在一起了,在一起以后很久,突然有一天,我才明白,他从来没有爱过我,他爱的不过是我身上他前任的影子,而我没有办法为了他去变成另外一个人。
在和他相处的过程中,我才开始懂得,所谓心目中“男神”,不过是穿了一层华丽的衣服,当然这衣服也是我自己的虚构,然后给他硬是套在了身上,于是我就看不清他真实的模样,其实我爱的一直是他的衣服,而不是他这个人。
有一次做愛过后,我们躺在床上聊天,他说我是个自我的人,我没有办法否认。
可是爱情里面的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呢,归根结底,在恋爱中,我们爱的还是爱情中的自己。
時隔十年,再读《飘》,已经不是阳阳曾经借给我的那本译文。
那本翻译得很不错,可他說我在漫长的阅读中把书给弄脏了,便心痛的把书放家里给珍藏起来了。
现在再读,出版社虽然不同,但我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我的心境已然是不同了,我已经想不起那个没日没夜的高中暑假,我是怎么把《飘》当枕边书看完的了。
只记得,那年,我喜欢斯佳丽,喜欢瑞德,阿什利,但并没认真注意梅兰妮。
我想不起来艾伦,想不起来战争。
但是如果我的脑海里没有美国的南北战争,我喜欢的那些人物是如何美丽起来的呢?那天,我是在日光底下,感受着温煦和风,读到艾伦即将辞世,在火光如白昼的夜里只喊出的是曾经那位少年時候的心爱的男人的名字的時候,我眼泪却突然不止。
想起她行为的端庄和内心的隐秘,便是突然一阵心痛,我从前怎么就没有注意过这种救赎自我型的女性生命。
如今读来,《飘》对女性描写让人着迷之处是相当宏伟的,当然这跟時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战争,便不会有这些性格鲜明的女子。
这并非說只有特别惹人注目的斯佳丽如此,当然,年轻的時候阅读,怎么会不爱这么一位美丽,聪明,活泼,勇敢,自我,独立,坚强,尖锐,热情又自私虚荣的女子呢,她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地吸引着观众的眼球,而且她是在战争中成长进步的新時代女性。
我们喜欢斯佳丽,大概是因为我们在她身上能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的影子。
可是我当年怎么就没有注意到伟大光辉的`梅兰妮呢?是不是因为她的性格太过完美,甚至觉得完美得容易破碎,我才觉得那是梦幻的人物,没有留意呢?而我们多数人是不敢说自己能像梅兰妮一样信任,善良,坚韧,智慧,柔美和可爱的。
可是,故事如果没有梅兰妮,斯佳丽也不会那么真实和鲜艳照人的,我如今看来,却觉得梅兰妮更是值得被人所爱的,她根本就是被作者本人溺爱的一个形象,恕我大胆揣测作者是由衷佩服和喜爱这样的一位女子的,所以才不忍心让她继续在故事中生存下去,才会让她在实现了自我的爱中去到永恒。
书中对两位女子的描写虽用了不同的方法,但南方人骨子里那种坚强,勇敢,自我是相同的。
梅兰妮的美更在于她一生都在实现了自己,她本来就是拥有美好内心的女子。
人们总是不敢去爱一个伟大的女人,因为她是一个女神,所以不敢用爱,不敢也不能被玷污。
甚至在梅兰妮将要去世的時候,斯嘉丽突然觉得那关着的门里躺着的好像是她母亲,是她第二次在告别这个世界。
在瑞德眼里仿佛不是一个女人的死亡,而是一起伟人传记的结束。
如此一位女子,我在今時重读,才恍然大悟。
从前斯佳丽让我羡慕的是,她有一位真实理解爱她的男人,现在看来更让我着迷的是,她身边有一位像梅兰妮一样坚信和爱她的挚友。
温暖和柔美的女人,在任何時候都是美丽的,是经得起岁月打磨的。
時代的造就,像斯佳丽这样个性鲜明的女子现在也越多,但是有着如梅兰妮般尽显女性的信任聪慧,善良柔和的本性的女子却依然太少,这大概是我觉得最可贵的地方,也是在梅兰妮即将离开人世,她与斯佳丽对话那一段,我看着车窗外,不忍再看,我喉咙哽咽,内心热浪翻滚的真实原因。
是觉得似乎要丧失美好却无能为力的感觉。
有時候,時光会让你去欣赏一些原来自己并不在乎的事物,你也会因此发现生命和自我的关系,这些都是岁月给予人类珍贵的礼物。
時间过去,感悟变迁,而内心更加丰沛,因此由衷欣喜自己能作为一位女子,许我在岁月里成长。
大学時期看的电影印象已经模糊。
花了三个星期看完了这本巨著,全然是新的旅程新的探索和新的感触。
说实话,战争初期的故事我是不怎么喜欢的。
我和思嘉一样对战争没有多少敏感性,也不怎么关心。
前面一部分却恰恰是战争贯穿了所有的聊天和所有的场景。
我也不喜欢思嘉,她貌美可是她任性——为了赌气嫁给一个自己根本不爱的人,她自私自利——不惜连自己妹妹的情人也抢,她叛逆——她妈妈教给她的东西她从来不作为她自己的价值判断,她爸爸的忠告她从不认真考虑;她狂热——她爱一个已经跟她明明白白说了不爱她的人,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自己为什么爱他;她很笨—除了跳舞参加宴会吸引男人,没有任何别的精神寄托……她并不比任何的别的城里的女孩子更加具有鲜明的个性。
可是当北方佬占领亚特兰大,当她得知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妈妈可能生病的時候,她可以冒着一切生命危险不顾一切要回到她的农场的家去。
当她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已经被北方佬蹂躏的农场時,她唯一爱过的女人妈妈已经去世,她的爸爸已经疯了。
就在当晚,她360度转变,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成熟起来,挑起了全家的重担。
亲自去找食物,亲自种棉花摘棉花,指挥一整个老弱病残而且非常不团结的家庭,还要面临北方佬軍隊的骚扰,面临源源不断来投靠的南方溃军。
她严厉、严谨、粗暴,充分发挥了一个管理者的才能。
当她的柔荑玉手起满老茧、她的纤纤玉足起满血泡,她再也没有漂亮衣服可穿的時候,她勇敢、坚强,成为整个家庭坚强的后盾。
甚至当她得知农场将有可能因交不起高额税金而不得不被拍卖的時候,她使出全身力气,不惜再次利用卑鄙手段去诱惑瑞德,失败后又转而抢走妹妹苏伦的情人嫁给了弗兰克。
这个转折以后,思嘉不再是那个上流社会的娇娇女了,她的性格丰满起来,她的形象立体起来,她的行为虽然一如既往的现实可是她有自己牺牲和奋斗的更高的目标了。
当然也因为有了她害怕的饥饿,她拼命抓住她能抓住的——赚钱。
思嘉是为了生存可以迅速适应社会让自己留存下来的人。
从此以后,钱是第一位的。
当爸爸去世后,她再次回到塔拉农场,意味着她人生的第二转折又要来了,艾希礼第一次让她清楚了他因为自己的正直和上流社会人所具有的高尚,所以即使再爱思嘉也会保留对妻子的忠诚并因此严词拒绝了思嘉的私奔表白。
但是让思嘉发现他的确对她有爱以后,她的心里更加热烈地爱着他。
甚至让媚兰帮助说服艾希礼去她的木场工作,把艾希礼系在自己的裤腰带上。
艾希礼软弱无能,只能适应和平年代,時時刻刻逃避现实。
但是正因为如此也给思嘉带来心里更多的奢想。
和瑞德结婚后,经历短暂的快乐后,思嘉开始重新燃起对艾希礼的狂热,为他而拒绝和瑞德同房,在媚兰准备艾希礼的生日宴会前被艾希礼的妹妹在木厂抓住他们搂抱在一起,可是除了媚兰和瑞德支持她并为她在公众面前营造舆论外,艾希礼却躲在背后。
直到媚兰去世将艾希礼托付给她的時候,她看到了艾希礼的软弱无能和逃避现实。
她说,她人情了自己一直爱的是自己的幻想,而艾希礼是一个洗干净用银盆装好送给她也不要的不值得爱的人。
她终于在一路莽撞和盲目追求中明白了自己的内心需求,可是瑞德却走了。
全书对思嘉的性格分析得很饱满,可是看完以后不禁怅然:爱情是什么?思嘉对艾希礼的狂热犹如是人生的初恋吧。
总有那么个人他不一定帅不一定完美甚至已经结了婚了,但是你就是爱他。
听到他的声音就激动,看到他的眉眼就开心,闻到他的气息就激动……哪怕他明确说过了他不爱你。
这样的一个人也许是现实中的,也许是虚构的,但是他满足你所有的期望却又得不到。
我们也许感慨思嘉爱了一个错误的人却又失去了一个正确的人。
但是在思嘉两次嫁人的時候,瑞德对她的感情其实又何尝不是思嘉对艾希礼的那种感情呢?再说瑞德,他高大魁梧帅气成熟又有钱还懂女孩子心理也非常懂得社交技巧,历经女人无数,可是他爱思嘉。
或许是因为她比思嘉大接近20岁,已经经历过无数事情才会显得如此专情吧。
瑞德是成熟的,他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也懂得分辨什么是表面的伪善和内心的真实,他明白在一个乱世该怎么生存是最有利的,而且他一眼就能看清楚人家内心里想什么。
所以他一眼就看出他和思嘉是一样的人。
但是他为了一直处于把控的地位,思嘉永远都只有被他嘲弄的份儿。
他不能对她说爱她,因为如果一旦说了,思嘉就会利用他的爱来操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