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差异性实证研究
关于老挝学生汉语声母和声调习得偏误分析

关于老挝学生汉语声母和声调习得偏误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老挝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会出现声母和声调的习得偏误,这些偏误可能影响他们的语音表达和交流能力。
由于老挝语与汉语在语音系统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老挝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了解老挝学生汉语声母和声调习得的偏误情况,有助于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指导,提高老挝学生的汉语发音水平。
通过对老挝学生在汉语声母和声调方面的习得偏误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语音系统中的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训练。
深入研究老挝学生在声母和声调方面的习得偏误也有助于揭示不同语言背景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可能面临的共性和特殊性问题,为跨文化语言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旨在分析老挝学生在汉语声母和声调习得过程中的偏误现象,探讨其原因及对策,为提高老挝学生汉语语音表达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老挝学生在学习汉语声母和声调过程中存在的习得偏误,揭示其习得困难的原因和规律。
通过对老挝学生汉语声母和声调的习得情况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汉语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通过发现老挝学生的语音习得偏误,我们也可以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语音系统,提高语言交际的效果。
本研究还旨在促进汉语教学与汉语教学研究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实证依据和经验借鉴。
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老挝学生汉语语音水平,促进老挝与中国之间的语言交流与文化交流。
2. 正文2.1 老挝学生汉语声母习得偏误分析老挝学生在学习汉语声母时容易出现的偏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辅音发音偏误:老挝学生通常会将汉语辅音发音与其母语辅音进行对比,导致在发音上出现偏误。
他们常常将汉语的清浊辅音区分不清,或是在发音时没有正确地区分汉语中的浊音和清音。
2. 声母拼音顺序偏误:由于老挝学生母语与汉语拼音系统的差异,他们在学习汉语声母时会出现一些拼音顺序上的错误,比如容易将'b'和'p'混淆,或者将'zh'和'z'发音混淆。
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研究

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研究汉语声调是汉语词汇中重要的语音特征之一,准确习得汉语声调对于留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汉语和母语之间的差异以及学习环境的影响,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常常存在偏误。
本文将就留学生在汉语声调习得过程中存在的偏误进行研究。
许多留学生对汉语声调的区分存在困难。
由于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同一音节的声调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意思。
留学生在语音习得过程中容易将声调和音节本身混淆,导致词的意思被改变。
汉语中的“ma”可以有四个不同的声调,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但留学生往往对这些声调的区分有困难,导致产生误解。
留学生在汉语声调的使用上常常存在过度强调或不足的问题。
由于留学生对于汉语声调的掌握程度不同,他们可能过于强调声调的作用,导致语音显得刻意或拖沓。
也有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时忽视了声调的重要性,导致意思的模糊或混淆。
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留学生对汉语声调运用的困难。
留学生的母语背景也会对汉语声调习得产生影响。
有些语言没有声调或声调的作用不如汉语明显,因此留学生在习得汉语声调时可能存在语音转换困难。
英语是一种重音语言,在英语中,重读的音节通常用更强的语气或音量来表达,而不是通过改变音调来区分意思。
这种语音习得的差异会对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造成困难。
学习环境也会对留学生的声调习得产生影响。
在某些环境下,留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机会接触到地道的汉语,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汉语的正确声调。
一些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没有对汉语声调进行足够的强调或重视,也可能加剧留学生在声调习得方面的偏误。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存在一些常见的偏误。
这些偏误主要体现在对声调的区分困难、声调使用上的不足或过度强调、与母语背景的影响以及学习环境的限制等方面。
为了帮助留学生准确习得汉语声调,我们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教学材料和指导,加强留学生对声调的区分和运用的训练,以及创造更有利于声调习得的学习环境等措施。
东干族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实验研究

2018年第3期(总第98期)海外华文教育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No.3 2018General Serial No.98东干族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实验研究谢梦雅杨吉春刘彬(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北京100081;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北京100871)摘要:本文以东干族留学生汉语单字调为声学实验对象,以Mun Speech lab为实验软件,采 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考察了东干族留学生汉语声调格局。
实验发现,东干族留学生的调域偏窄,调域偏误多于调型偏误。
据此,我们认为东干族留学生声调学习速度快,声调教学要在调型教学的基础上重视调域教学。
关键词:东干族;声调;偏误研究中图分类号:H19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221-9056(2018)03-0052-09DOI编码:10.14095/ki.oce.2018.03.006一、引W东干族是我国晚清时期陕甘地区的回民及其后裔,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
东干族的语言为东干语,它来源于我国近代汉语西北方言。
它是以我国近代汉 语西北方言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为主体,以甘肃话语音为标准音,融合和吸收了中亚地区多民族语 言成分,在语言要素上发生了一定变化所形成的一种汉语跨境语言(林涛,2011)。
正因为此,以东 干语为母语的东干族留学生对汉语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一方面,东干族留学生的母语 为声调语言,而不是无声调语言;另一方面,其母语保留了陕甘方言的特点,和汉语普通话有一定的 联系。
所以,我们认为东干族留学生的声调学习具有独特性。
关于东干语的研究,包含了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研究,如林涛(2012)、海峰(2007 )、刘俐李(2004),而对东干族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研究不够。
有鉴于此,本文拟研究以东干语为母语的留 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所表现出的各种特点。
每一种声调语言(或方言)都有一定的声调格局(即单字调系统),单字调的声调格局是对声调 的静态分析,是各种声调变化的基础形式,是考察各种声调变化的起始点(石锋,2012:5 )。
南亚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对策

南亚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对策由于受母语的负迁移、汉语特点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南亚留学生汉语语音容易出现各种偏误。
本文试从南亚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的特点和成因出发,寻找相关对策。
标签:南亚留学生汉语语音声母韵母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是否标准是交际活动能否顺利展开的前提之一。
掌握任何一种语言,语音都是基础,是贯穿始终并较难精确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知识和汉语普通话正确、流利的发音,为用口语进行交际打下基础”。
然而,汉语语音的掌握却并非易事,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自身的原因和汉语语音的特点,留学生会出现各种偏误,这些偏误如若不及时纠正,会直接影响留学生的汉语语音面貌,进而造成交际障碍。
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往往带有区域性的特点,来自南亚(主要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的留学生,他们在汉语语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偏误,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其汉语声调、声母、韵母的偏误也有自身的规律。
一、南亚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汉语是声调语言,所谓声调语言,是指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声调对于所有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而言,都是偏误频发且较难纠正的问题。
我们所说的“洋腔洋调”,大多也是缘于留学生声调发音的不到位。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南亚大部分国家留学生无论是其母语(乌尔都语、印地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等),还是官方语言之一的“英语”都属于和汉藏语系大相径庭的印欧语系,都不属于声调语言。
他们在接触汉语之前对声调是陌生的,对其没有任何感性或者理性的认识。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种偏误。
总的说来,他们的声调发音的问题在于:一是调域较窄:如阴平调往往只有33或44度,没到55度,去声也存在相同问题,本为51调,学生一般读成31或42调,严重的甚至会发成低平调。
二是音高曲线把握不到位,特别是升降调把握不到位。
将本为平调的阴平调读成升调或降调。
读阳平调时,受母语或英语等语言影响,不是读成升调,而是变成了降调。
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研究

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研究【摘要】这篇文章探讨了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的偏误研究。
首先概述了该领域的现状,接着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矫正方法。
随后通过实例案例分析,深入剖析了留学生在声调习得中常见的偏误。
综述了影响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的各种因素。
在展望了未来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研究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汉语声调,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增进与中国人的沟通与理解。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研究、现状、原因、矫正方法、实例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展望。
1. 引言1.1 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研究概述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研究旨在探讨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留学生普遍存在的声调发音错误问题。
汉语的声调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特征,能够改变词义,在交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不同语言的声调系统差异,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往往会出现声调习得偏误的情况。
对于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各种观点。
一方面,有学者认为这种习得偏误主要是受语言输入和输出不足的影响,也有学者认为这种偏误与语言认知机制有关。
通过对声调习得偏误现状、原因、矫正方法、实例案例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留学生在汉语声调习得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本文旨在通过对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研究的概述,为进一步探讨该问题提供一个全面的背景理解。
也希望能够引起相关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共同探讨这一重要问题,为提高留学生汉语学习效果和交流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
2. 正文2.1 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研究现状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是指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由于母语语音体系的影响,导致学习者在使用汉语声调时产生偏误的现象。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学习汉语,因此对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读音差异比较研究

D 金 蝉 脱 壳 :j 5 h n 5to5qa5 大 陆 音 ) i 5 t a3 u 5 e5 ( 湾 音 ) [ . i 5ta 3 5 i 1( n u o :j 5 hn 5to 5k 3 台 n 释
① ② ③
1 0 华侨大学学报 ( 2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O年第 1期
k 51Yu 5 o g 1h i 1 ( e n 1 d n 5 u5 台湾 音 ) ( 八 音 节词 ( 6) 1个 ) : “ 入 虎 穴 ,焉 得 虎 子 ” b 3 u 1 h 2 4 x e 5 ,y h 5 d 3 u 1 i 1 ( 陆 音 ):b 3 不 u 5 r5 u 1 u 3 a 5 e 5 h 2 4 z2 4 大 u5
原 因 ,台湾地 区汉语在词汇读音上与大陆具有 一定 的差异 。主要 以 《 两岸 现代汉 语 常用词典 》 为考察 对象 , ① 综合运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等方法 ,比较海峡两岸 现代汉语 词汇读音差 异的类 型,并对 其进行 深入分析和原 因探究 ,希望为留学生学习 、研究和使用汉语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海峡两岸 ;现代汉语词 汇;读音差异
中图 分 类 号 :H 3 16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06—19 (0 0 1 O 1 0 3 8 2 1 )0 一 l8— 9
两 峡 两 岸 ,一 衣 带 水 ; 同 宗 同 族 ,语 言 相 同 。汉 语 是 大 陆 和 台 湾 官 方 共 同 推 广 和 应 用 的 语
国开语言学概论大作业终考任务

国开语言学概论大作业终考任务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因此,深入了解和掌握语言学知识对于我们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实现自身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二、选题内容与研究方法本次国开语言学概论大作业终考任务,我选择了“汉字与拼音的对比研究”这一主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汉字与拼音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变迁2. 汉字与拼音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分析3. 汉字与拼音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对比研究4. 汉字与拼音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影响分析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汉字和拼音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变迁。
其次,通过对教育领域的调查研究,分析汉字和拼音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然后,通过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汉字和拼音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进行对比研究。
最后,结合前面的研究结果,分析汉字和拼音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1. 汉字与拼音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变迁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左右。
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个字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和构造。
而拼音则是一种注音文字系统,它使用拉丁字母来表示中文发音。
拼音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期,在20世纪50年代被正式推广使用。
2. 汉字与拼音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育领域中,汉字是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而拼音则通常作为学习汉语语言能力考试(HSK)的一部分。
在幼儿教育领域中,拼音往往被用来帮助幼儿学习汉字。
3. 汉字与拼音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对比研究在日常生活中,汉字和拼音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地铁站、公交车站等公共场所,通常会同时标注汉字和拼音,以方便外国游客或不懂中文的人士使用。
此外,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上也经常出现汉字和拼音并存的情况。
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研究

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研究引言一、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的困难1.1 声调系统的复杂性汉语的声调属于音韵系统的一部分,它以声调作为音素的一部分来区别词义。
普通话中的声调有四个基本声调(平、上、去、入)和一个轻声。
在不同的方言中,声调的数量和音高走势都有所不同。
对于非母语人士来说,掌握正确的声调并不容易。
1.2 语言转换对于英语等罗曼语系的语言母语者来说,许多声调的语言没有这样的音高系统,他们在习得汉语声调时可能会受到母语的干扰。
汉语的声调往往需要语音、声调和语调的综合处理,对于非母语人士来说,在语音和声调的统一处理方面,很容易产生偏误,影响到他们的汉语交际能力。
2.1 音高偏差音高偏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偏误类型,即学习者在发音时无法准确控制声调的音高,导致声调实际上变成了其他声调,从而影响词义的区分。
“妈妈”这个词,如果读成了“马马”,就会产生意思上的偏误。
2.2 声调模糊声调模糊是指学习者在发音时无法清晰地区分不同的声调,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词义。
“好”、“好”、“好”、“好”这四个词的声调分别为一声、二声、三声、四声,但是许多学习者往往会出现模糊的情况,导致语言表达的不准确。
2.3 语音运用不当有的学习者可能掌握了声调的音高和音调,但是在实际交际中,由于语音的运用不当,导致声调并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这也是一种偏误。
3.1 母语干扰许多学习者在习得汉语声调时受到了母语的干扰。
英语的音调和汉语有很大的差异,英语是属于重音式语言,重音位置不同会影响词义,而汉语是属于音调式语言,音调高低不同也会影响词义,这种差异容易造成英语母语者在汉语声调习得上的偏误。
3.2 学习环境学习者所处的环境对于声调的习得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学习者所处的环境中没有丰富的语言输入和良好的语音模仿机会,就很难习得清晰的声调。
许多留学生在国内学习,但是由于英语环境的存在,他们可能并没有接触到足够多的汉语语言环境,从而影响了声调的习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目标调查:
我们在开学后拼音教学期间,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对新生在学习部分汉语拼音后的认知状况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内容分以下几项:
1、按字母的顺序,让儿童认读“b、p、m……a、o、e……”等简单声、韵母,尽量往后读。
2、打乱的字母卡片(如a、o、e……ai、ei……等),让儿童迅速认读出其读音。
3、简单的拼读(如b-a、g-u……等)。
4、让小学生认读日常生活中用词。
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全班都能按顺序认读声、韵母
2、迅速认读出散乱的字母卡片不多。
3、能进行简单的拼读的半数。
4、能认读20个简单常见的带拼音的日常用字词的10来个;
二、对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当今一年级新生对汉语拼音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在教学工作中,有以下三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汉语拼音认知水平有差异。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家庭教育,促使儿童的认知有提前的趋势。
但是从被调查的全体学生看,发展不平衡,学生的水平有了明显的差异。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在受调查的儿童中,大多数上过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家庭幼儿班,没有接受正规教育,发音不准。
(2)与早期的家庭教育相关。
凡家长文化素质较高的家庭,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素质较高,反之较低。
(3)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性与差异性的规律。
2、汉语拼音认知结构发展不完善。
儿童在入学前虽然掌握一些汉语拼音知识,但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并不完善,知识、能力并没有得和谐同步的发展。
例如:某儿童口头上能按顺序背出声母表,但他并不能正确地认读出散乱的声母卡。
再如:某儿童能正确、熟练地认读出“电视”等字词,却不能正确地拼读出b-a等简单字母的拼读。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这些儿童的汉语拼音知识是从零散的学习中获得的,他们没有接受系统的汉语拼音知识训练,没有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只重视结果,重视表面。
这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视。
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汉语拼音知识笔试检测中,往往能得到高分,可是在口语测试中,往往成绩就不理想。
我们认为这种分化现象,与学生在低年级没有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很大关系。
低年级的汉语拼音知识(或者说题型题量)的容量并不多,不少学生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了字母的种类与书写,应付考试当然可以得高分。
但没有形成拼读的能力,考试分数的表面现象,掩盖了能力低下的实质,到了要实际进行拼读,或中年级普通话表达能力产生分化是必然的。
所以从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就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正音,教学他们拼音的正确方法。
如果教师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重视学生作业,考
试的分数这种表面现象,忽视了儿童拼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到中年级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
,我们提出。
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