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理课件ppt

地理课件ppt

气候的变化
气候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因 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大 气环流、海陆分布等,人为因素则包括温室 气体排放、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等。
气候的影响
气候对地理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 产生深远影响。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气候 事件的增加,如洪涝、干旱、风暴等,对人 类社会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06
地理学应用与未来发展
地理学在环境、资源、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
01
02
03
环境保护
地理学在环境保护领域有 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环境 监测、污染控制、生态修 复等方面。
资源管理
地理学在资源管理方面也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土 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 源等的管理和保护。
城市规划
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具有 重要的作用,如城市空间 布局、交通规划、公共设 施布局等方面。
要。
04
人文地理要素与现象
人口分布与迁移
总结词
$item1_c人口分布与迁移是人文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 容,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详细描述
人口分布与迁移是人文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受到 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与问题
要点一
总结词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 的城市问题。
区域比较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区域比较研究的方法
比较研究法是区域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不同地区地理要素的比较 ,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深入研究区域地理特征提供基础资料。
区域比较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 境,为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比较研究也有助于发现地理 学规律和特点结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秦岭淮河一条线 南方大米北方面
“南船北马”
我国的农业布局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图文探究
知能演练
第1步 课前预习 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 梳理教材
情景诱思
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 ,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 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手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特别提示】 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两
个方向进行分析:横向和纵向。长江三角洲和松嫩
平原地理环境及影响差异的对比为横向法,主要从静 态方面加以比较;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 环境的影响比较为纵向法,沿着历史发展过程,从动 态方面加以分析。
水田耕作业 为主,水产 业发达
玉米 旱地耕作业 春小麦 为主,兼有
大豆 畜牧业
地理环境 影 响 区域发展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太阳高度小,光照 降水少。
季节变化大,
北 弱。
屋顶坡度小,房 冬季寒冷。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檐窄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
墙体严实厚重, 建筑成本高
且楼间距大
区域 要素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商业贸易
水热条件 水源条件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耕地类型
农业地 域类型 交通条件 原料、燃料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良好
河网密布,水产业发达
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 花等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后工业化阶段
环境优美,气候适宜, 环境优美,气候适宜, 地理位置优越, 地理位置优越,许多 城市建立了高新技术 产业区, 产业区,经济活动活 跃。 北京中关村
后工业化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四季温差小 新技 术兴 起 生活资料和生产 资料的影响下降 环境质量的影响 上升 环境质量 优越的地 方出现高 新技术产 业区
工业社会
华北平原石油、煤、 华北平原石油、 铁矿资源丰富, 铁矿资源丰富,该地 区发展了石化、钢铁、 区发展了石化、钢铁、 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 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 由此发展了一批工业 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 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 东营、黄骅市、 东营、黄骅市、日照 市、石家庄
工业社会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二、 海洋和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 (1)古代: )古代: 人类活动特点:航海技术落后 海洋无法逾越, 航海技术落后, 人类活动特点 航海技术落后,海洋无法逾越,形成 以海洋为界的观念,人口、城市、文明集中在大陆 以海洋为界的观念,人口、城市、 内部。 内部。 海洋环境的地位: 海洋环境的地位:不被重视
美 国 硅 谷 日 本 九

温度、 温度、湿 度适中
空气清新
无污染或者 污染很小
德 国 南 部
提炼总结
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影响的阶段性 采集和狩猎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制约因素 动植物分布 自然地理条件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交通便利 优越的环境质量
课堂练习
影响 因素 结 果 具体表现 丰富的自然资 源与有利的自 然条件空间组 合紧密的地区 形成重要的工 业区 在矿产资 源丰富的 地区形成 工业基地 典型事例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共29张ppt)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共29张ppt)
①人口数量的增加
②技术水平低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2.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
思考:读图文材料分析归纳环境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因素)
材料2:美、日、中人均资源消费量柱状图
③人均资源的消耗量大
环境问题的产生
02
环境问题的危害
环境问题的产生
类型
受损
对服务功能的影响
供给服务功能
调节服务功能
文化服务功能
支撑服务功能
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请说明理由。
系统类型
物质和能量来源
流动方向
生物多样性
系统的稳定状态
自然系统
人类系统
太阳能
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
循环流动
单向流动
多样
单一
通过自我调节达到稳定状态
无调节能力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合作探究:对比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Reflection
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①人们收入达到一定水平;②技术达到一定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和处理废弃物能力提高;③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④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的完善等。
活动探究
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历史上,许多地区的发展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有学者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括这一过程。该曲线显示,环境质量在前期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恶化,但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后环境污染的程度会逐渐降低。2 环境“先污染、后治理”是不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1.自然系统运行机制
工业革命后
资源的消费和废弃物的排放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PPT演示文稿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PPT演示文稿
1~7 15 17 8~14 16
备课资料集萃
名师预测演练
1~7 15 17 8~14 16
3.下列关于a、b两地段其周围所在大地形区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a地区年降水量较大,但该地区仍然缺水 B.b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缺水较严重 C.a以南的大地形区发展农业应因地制宜,以立体农业为主 D.b以西的大地形区以鱼塘一台田方式治理低洼地 4.下列关于利用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输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黄河该河段含沙量大,大量泥沙易淤塞河道,宜采用河床 下输水 ②北上江水经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自流通过,无需提 水跨越黄河 ③有利于降低东线工程的运行成本 ④对技术 要求较高,施工难度较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备课资料集萃
1.M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貌特征及成因分别是( ) A.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流水沉积 B.地势较高,开阔平整;风力沉积 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流水侵蚀 D.地表崎岖,岩石裸露;风力侵蚀 【解析】 由图中可知,M区域为黄土高原,根据基础知识, 该地的地貌特征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成因是由于流水的 侵蚀作用。 【答案】 C 2.①处河段比②处河段( ) A.径流量大 B.含沙量大 C.落差小 D.冰期短 【解析】 由于①河段流经河套平原,人们引水灌溉,水量 减小,水流平缓但冰期较长;而②流经黄土高原地区,由于 有支流的汇入,流量大增,受黄土高原地形起伏大的影响, 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且含沙量大;纬度比①处低, 结冰期短。 【答案】 C
名师预测演练
1~7 15 17 8~14 16
【解析】 第7题,首先根据省区轮廓可知,甲、乙分别是我 国的山西省和台湾省,资源和劳动力丰富是山西省的优势。 第8题,产业转移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对地理环境产生负面影 响,排除④。

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依赖于一定的自 然环境而生存。而自然环境作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因素,无时无刻不对人类自身发展进程产生着影响。古巴比 伦和中国楼兰古城的兴衰就是证明。 教材P23 思考 提示 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人类生产活动形式的差异。本则 案例主要介绍了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农业生产活动方式发生 的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种植业和畜牧业并存、以 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并着重讲述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并 存与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分布区的

A.提供工业原料
B.提供生活水源
C.便利的交通运输
答案 解析
D.丰富的水产品
河网密布能为工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方法技巧 “纵横捭阖”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 进行: 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原和长江 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 和发展方向。 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 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 式如图所示:油、水力等能源资源,
等金属资源,煤道炭路、航道、港口等
状铁况矿。
交通
灌溉、 、三
、铜矿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22021/9/12Sunday, September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22021/9/122021/9/129/12/2021 2:55:37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22021/9/122021/9/12Sep-2112-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22021/9/122021/9/12Sunday, September 12, 2021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品课件 中图版必修3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品课件 中图版必修3

知能层级突破
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 知识精析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需要从两个方 向上进行:横向和纵向。 向上进行 : 横向和纵向 。 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 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 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 、 发展方向的影响 , 主要 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 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 三角洲地区, 三角洲地区 , 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 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下图。 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下图。
二、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采集和狩猎阶段 . (1)原因: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______于 原因:人类的衣、 原因 行极大地 依赖 于 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_____、地形、 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 气候 、地形、 动植物分布 的制约。 _____________的制约。 的制约 (2)人类活动分布:少数____________丰富的地区。 人类活动分布:少数 动植物资源 丰富的地区 丰富的地区。 人类活动分布
4.后工业化阶段 . (1)原因:_______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 原因: 新技术 兴起 兴起, 原因 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______,_________对社会 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 下降 , 环境质量 对社会 的影响上升。 的影响上升。 (2)高新技术产业分布:_________优越的地区。 高新技术产业分布: 环境质量 优越的地区 优越的地区。 高新技术产业分布
解析: 解答此题应通过经纬网和地物特征, 解析 : 解答此题应通过经纬网和地物特征 , 确定 甲图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甲图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 乙图为澳大利亚 的混合农业区, 二者特点各异。 其中甲图中的A、 的混合农业区 , 二者特点各异 。 其中甲图中的 、 C同为小麦区,纬度较高的 为春小麦区,纬度较 同为小麦区,纬度较高的A为春小麦区 为春小麦区, 同为小麦区 低的C为冬小麦区 。 乙图中的墨累 达令盆地位 低的 为冬小麦区。 乙图中的墨累—达令盆地位 为冬小麦区 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 缺水是墨累—达令盆 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 , 缺水是墨累 达令盆 地混合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性因素。 地混合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性因素 。 我国珠三角 地区的基塘生产是混合农业的一种新颖形式。 地区的基塘生产是混合农业的一种新颖形式。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ppt课件演示文稿(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ppt课件演示文稿(1)

【规律方法】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学习区域地理,首先要学会区 域定位,建立空间概念;第二,要善于抓住某个区域的区 域特征,如我国西北内陆的主要特征是“干旱”,青藏高 原是“高寒”;第三,能够对不同区域的区域差异进行对 比;第四,能针对具体区域特征、区域问题,提出区域可 持续发展的方向。
பைடு நூலகம்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向预测 1. 以区域图、统计表或文字 材料等为信息载体,考查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以热点区域为背景,对比 分析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与 人类活动的差异。 3. 选择典型地区,以图文信 息为载体,考查区域不同 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2. 案例:列表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地 地理位置 理 环 气候条件 境 差 异 土地条件 北纬30°附近,地处东部沿海地 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 1 000mm以上,水热充足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水田,较分 散,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贫乏 松嫩平原 北纬43°~48°,地处东北地 区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生 长期短 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集 中连片,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 有较丰富的石油 旱作业
区域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区域差异的比较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气候、 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也包括人类活动的 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 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2010年 4月17日冰岛火山喷发,喷发出的火山灰导致整个欧 洲北部的航空交通受阻,全球数百万乘客行程被延误。为更全面 了解冰岛的地理特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网上搜索到了下列 图文信息。阅读这些图文信息,分析探究如下问题。 材料一:冰岛渔业、水能和地热资源丰富,渔业是经济支柱。 当地可耕地面积1 000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畜牧业 占主要地位,大部分农业用地被用做饲料草场。积极发展温室生 产,西红柿、黄瓜产量可满足国内70%的消费。 材料二:冰岛人口只有32万,但人均GDP达5万多美元位列全 球第四,然而因盲目参与金融业的全球化经营扩张,冰岛外债高 达1 383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让冰岛难以应对,大致 相当于每名公民身负43.2万美元债务。前总理哈尔德坦言,本国 面临“国家破产”危机,他建议国民自行捕鱼来节省粮食开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PPT课件


人类 社会


不同的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有所不同
区域地理环境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是不断发展和 变化的。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而生存,所以区域地理 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人类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采集和狩猎阶段 ① 这一时期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B 高等院校密集
C 有大量廉价劳动 D 靠近高速公路和航空港
7、③所示国家在工业社会பைடு நூலகம்段成为世界重要工业区,主要不
是凭借( B)
A 优越的地理位置 B 丰富的自然资源
C 发达的海运
D 先进的科技
C 工业文明时期
D 信息社会
【随堂练习】
3、生活在人类社会后工业化阶段的人们,选择的理想居住地
是( B )
A 山清水秀,飞禽走兽成群结队 B 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风景秀丽 C 沃野千里,土壤深厚灌溉便利 D 交通便利,矿产丰富人口密集
4、下列关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 古文明时期,海洋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海洋深受人们重视 B 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是影响工业布局的唯 一条件 C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沿海经济的发展水平逐渐超过了内陆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 盆地。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 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
③ 这一时期人地关系是怎样的? 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工业社会阶段 ① 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哪些?
能源资源、矿产资源、交通状况等
② 世界上的传统工业区有哪些? 英国南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德国鲁尔区、日本 太平洋沿岸等工业区。
地形、气候、动植物分布
② 这一时期人类活动主要集中什么区域? 少数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③ 这一时期人地关系是怎样的? 人类依赖自然、崇拜自然
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农业社会阶段
①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哪些? 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产力
② 人类早期农业起源地区有哪些地区?这些地区 具有哪些相近的地理特征?
D 后工业化阶段,由于新技术的兴起,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
响不断下降
【随堂练习】
读下图,回答5~7题:
5、图中所示世界著名高新技术产业区对应正确的是( B)
A ①-美国硅谷
B ②-俄罗斯新西伯利亚
C ③-日本北九州 D ④-英国慕尼黑
6、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区布局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环境质量优越
③ 这一时期人地关系是怎样的? 人类企图征服自然,结果造成严重的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
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后工业社会阶段
① 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优越的环境、知识技术和人才、高速便捷 的交通
② 环境质量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有哪些?
优越的环境可以提高新技术产品的质量;优越的 环境可以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形 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 ③ 世界著名高新技术产业区有哪些? 美国硅谷、德国南部、日本九州等 ④ 这一时期人地关系是怎样的? 人类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海洋和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海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 海洋对人类活动的价值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海上交通、海洋资源(渔业、矿产、能源、 空间等) ② 在不同历史时期,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何差异?
航海技术落后阶段:障碍、疆界、海域不被重视。 航海技术发达阶段:交通通道、人口与城市向沿 海集中,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渐超过内陆原有经济 中心地区。 海洋开发技术进步阶段: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 为扩展,海洋权益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相关概念
二、海洋和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 岛屿对人类活动的价值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岛屿本身具有的自然资源、港口、旅游景观 资源、周围海域的归属权等 ② 在不同历史时期,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何差异?
工业化前:经济发展水平低;岛上居民、文化、 技术传入;旅游地。 工业化后:利用港口发展经济(如日本、英 国);利用海洋旅游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业;获 取专属经济区权益。
冲之鸟礁是位于日本南部、西太平洋海域、菲律宾海当中的一 组珊瑚环礁高约1米。日本政府为了防止“冲之鸟”的消失, 从1988年开始花费近500亿日元,以铁制设施及水泥等防护工 事将“冲之鸟”加固加高,并设置了气象观测装置,造成“岛” 被使用的景象,但是目前无人驻守。日本如此煞费苦心地保持 “冲之鸟”的存在,并坚持其为“岛屿”的用意非常明显。
【随堂练习】
1、有关区域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区域发展的基础是资源和环境
B 区域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 壤等五大要素
C 区域地理环境不包括工业区 D 环境不能容纳人类的废弃物
A
2、下面哪个阶段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具有决定
性( )
A 采集和狩猎阶段 B 农业文明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