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教版科学三下《自制小乐器》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5《自制小乐器》教案2翼教版

5 自制小乐器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1、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2、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STSE目标: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教学准备: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课时安排:2课时。
《自制小乐器》教案

《自制小乐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常见乐器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
2. 教授简单乐器演奏技巧,如打击、吹奏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制乐器并进行表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演奏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乐器的制作材料,如塑料瓶、纸杯、竹子等。
2. 准备音乐教材和教学视频。
3. 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乐器的认识和喜好。
2. 教授: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演奏技巧,示范演奏。
3. 实践: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教程,自行制作乐器。
4. 表演:学生自制乐器后,进行小组表演,展示自己的成果。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尝试制作一种新的乐器,并拍摄演奏视频。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制作乐器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评价学生在演奏中的表现,包括演奏技巧和音乐感受。
3. 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的音乐教师或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乐器的制作和演奏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或乐器制作工坊,深入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和历史。
3. 开展校园乐器比赛,鼓励学生将自己制作的乐器用于表演,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
2. 根据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 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家庭实践中的表现和遇到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收集有关乐器制作和演奏的视频、文章和教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
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自制小乐器》教案(5)

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自制小乐器》教案(5)第二单元声自制小乐器教学过程:(一)研究乐器1.探究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任老师今天都为大家准备了哪些乐器?(在暗箱内分别演奏)生(专注的倾听,一一辨认):沙槌,碰盅,木鱼,串铃……师:想不想亲自玩一玩?生(热切的):想!师:一会儿老师就把乐器发给大家,你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组同学一起玩。
不过,等会儿你一定要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老师发给每组一套小打击乐器。
有的学生自己玩,有的学生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一起分工、选曲、排练。
大约五分钟之后,老师拍手示意大家停下来。
)自评:教师的这一安排可谓“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在活动前教师提了一个“模糊而又明确”的要求;学生好像是在无目的地玩耍,其实内心都有强烈的发现欲望,要知道“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
(一组学生积极举手)生:我们组想给大家演奏《快乐的节日》。
师:太好了,掌声欢迎!(大家热烈鼓掌,四个人边唱边用自己手中的乐器伴奏)师:真了不起,刚刚组建的小乐队就演奏得这么棒!那么,除了好听的音乐,还有没有什么发现要和大家讲一讲?生:我发现使劲儿摇沙槌时它的声音就特别响,轻轻摇沙槌时它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小。
生:我也是,我发现使劲儿敲木鱼,你们听(演示),它发出的声音就特别大。
我轻轻的敲木鱼(演示),它发出的声音就小多了。
师(观察全班的表情):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发现?那你们认为声音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是不是用力的大小?(板书:力量大—?—声音大,力量小—?—声音小)自评: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不等于就要废弃板书。
板书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现代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授课需要重新拾起这一“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手段,因为它可以诱发学生的思维。
生:用的力气大,物体振动的厉害,声音就大。
我使劲儿敲木鱼的时候,手特别麻;轻轻的敲木鱼,手就感觉不太麻。
师:手感觉麻说明什么?生:咱们研究过“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他感到手麻就是因为敲木鱼的时候木鱼在振动。
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自制小乐器》教案

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自制小乐器》教案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自制小乐器》教案第二单元声自制小乐器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简易的乐器。
2.能使学生做一些简易的小乐器。
二、教学重点:制作小乐器三、教学难点:制作小乐器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向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乐器,说出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大小.高低不同。
体验乐器声音的优美,激发学生探究.制作小乐器的欲望。
(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1.制作乐器三步骤:(1)根据乐器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鼓的形状大小各异,但它们都由鼓体和鼓面两部分构成,鼓面都是圆形的并且有弹性)(2)根据乐器的构造进行制作,重点组装好发声部位的材料。
(如小鼓的鼓面一定要绷紧)(3)敲击小鼓,比较不同材料制成的鼓面发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演示.改进提高质量2.制定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要求:(1)2人一个小组(2)让乐器发出大小.高低不同的声音师引导:提示前面所学的有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认识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
(3)演奏作品,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交流让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做法,并作记录(P16)(4)自我评价或对其它组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A.用来制作乐器的材料B.乐器的外观和性能C.如果重新制作乐器,会有什么变化?D.如果可得到一件真乐器,它与你制作的相比,有什么不同?E.对自己制作的乐器的自我评价(三)小结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四)板书5.制作小乐器选择材料—构造—组装—演奏(好坏)(大小.形状)(快慢)=影响乐器发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五、教学反思经过实践,使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制作乐器的简单技能,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使用的材料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也不同,让学生知道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
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自制小乐器-冀人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自制小乐器-冀人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乐器和音乐
2.知道小乐器的种类和简单制作方法
3.学习并制作唧筒
二、教学内容
1.乐器和音乐的概念和作用
2.小乐器的种类和简单制作方法
3.唧筒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乐器和音乐的概念和作用
1.学生观察身边的乐器,感受不同的音乐和节奏。
2.引导学生发表对音乐的看法和观点,并简单介绍乐器和音乐的概念和作用。
2. 小乐器的种类和简单制作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小乐器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包括钢片琴、收音机、水杯等。
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选择一种小乐器并自行制作,并在课堂上演示使用。
3. 唧筒的制作方法
1.老师向学生介绍唧筒的制作方法和原理,让学生对唧筒有初步的了解。
2.按照教材上的制作步骤,让学生自行制作唧筒。
3.学生演示唧筒的使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制作、尝试和演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了乐器和音乐的概念,了解了小乐器的种类和简单制作方法。
同时,制作唧筒的过程让学生掌握了一种简单但实用的小乐器制作方法,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5自制小乐器》word教案(5)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授课实录第二单元声自制小乐器授课过程:〔一〕研究器1.研究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之的关系:同学猜一猜,任老今天都大家准了哪些器?〔在暗箱内分演奏〕生〔注的听,一一辨〕:沙槌,碰盅,木,串⋯⋯:想不想自玩一玩?生〔切的〕:想!:一会儿老就把器大家,你能够自己玩,也能够和小同学一起玩。
不,等会儿你必然要把自己的告大家,好?〔老每一套小打器。
有的学生自己玩,有的学生和小内的其他同学一起分工、曲、排。
大五分此后,老拍腕表示大家停下来。
〕自:教的一安排可“看似没心,有意〞:在活前教提了一个“模糊而又明确〞的要求;学生好似是在无目的地玩耍,其内心都有烈的欲望,要知道“学生是天生的学者〞。
〔一学生极手〕生:我想大家演奏?快的日? 。
:太好了,掌声迎!〔大家烈鼓掌,四个人唱用自己手中的器伴奏〕:真了不起,建的小就演奏得么棒!那么,除了好听的音,有没有什么要和大家一?生:我使儿沙槌它的声音就特响,沙槌它出的声音就比小。
生:我也是,我使儿敲木,你听〔演示〕,它出的声音就特大。
我的敲木〔演示〕,它出的声音就小多了。
〔察全班的表情〕:你是不是也有的?那你声音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是不是用力的大小?〔板:力量大—?—声音大,力量小—?—声音小〕自:倡议使用多媒体授课不等于就要弃板。
板在引学生思虑方面有其独到的越性,代教完好能够依照授需要重新拾起一“古老〞而又重要的授课手段, 因它能够学生的思。
生:用的力气大,物体振的害,声音就大。
我使儿敲木的候,手特麻;的敲木,手就感不太麻。
:手感麻明什么?生:咱研究“声音是由物体振生的〞,他感到手麻就是因敲木的候木在振。
〔老用希望的目光激励他下去〕“手特麻〞就明木振的害,“手不太麻〞明木振的不害。
:看来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的弱有关,〔板:力量大—振—声音大,力量小—振弱—声音小〕〔看到有位学生把手高高的起〕:你赞成?生:,赞成。
不我有的:敲木不一样的地方,它出的声音不一。
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自制小乐器说课稿

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自制小乐器说课稿
《自制小乐器》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自制小乐器》。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自制小乐器》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倾听声音》和《物体传声》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自己制作小乐器的实践活动巩固先前学到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
活动一,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训练为重点。
经过实践,使学生一方面掌握制作乐器的的简单技能;另一方面认识到,材料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也不同,让学生了解声音与材质有关。
活动二主要以学生自己活动为主,以能力培养为重点。
通过设计、制作、演奏乐器和交流、评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
当今。
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自制小乐器

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自制小乐器》教案(5)第二单元声自制小乐器教学过程:(一)研究乐器1.探究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任老师今天都为大家准备了哪些乐器?(在暗箱内分别演奏)生(专注的倾听,一一辨认):沙槌,碰盅,木鱼,串铃……师:想不想亲自玩一玩?生(热切的):想!师:一会儿老师就把乐器发给大家,你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组同学一起玩。
不过,等会儿你一定要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老师发给每组一套小打击乐器。
有的学生自己玩,有的学生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一起分工、选曲、排练。
大约五分钟之后,老师拍手示意大家停下来。
)自评:教师的这一安排可谓“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在活动前教师提了一个“模糊而又明确”的要求;学生好像是在无目的地玩耍,其实内心都有强烈的发现欲望,要知道“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
(一组学生积极举手)生:我们组想给大家演奏《快乐的节日》。
师:太好了,掌声欢迎!(大家热烈鼓掌,四个人边唱边用自己手中的乐器伴奏)师:真了不起,刚刚组建的小乐队就演奏得这么棒!那么,除了好听的音乐,还有没有什么发现要和大家讲一讲?生:我发现使劲儿摇沙槌时它的声音就特别响,轻轻摇沙槌时它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小。
生:我也是,我发现使劲儿敲木鱼,你们听(演示),它发出的声音就特别大。
我轻轻的敲木鱼(演示),它发出的声音就小多了。
师(观察全班的表情):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发现?那你们认为声音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是不是用力的大小?(板书:力量大—?—声音大,力量小—?—声音小)自评: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不等于就要废弃板书。
板书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现代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授课需要重新拾起这一“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手段,因为它可以诱发学生的思维。
生:用的力气大,物体振动的厉害,声音就大。
我使劲儿敲木鱼的时候,手特别麻;轻轻的敲木鱼,手就感觉不太麻。
师:手感觉xx说明什么?生:咱们研究过“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他感到手麻就是因为敲木鱼的时候木鱼在振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自制小乐器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三、教具学具:
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入
1、播放一段音乐,问:这是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奏出来的?(乐器)。
2、板书课题: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1)、什么是乐器?
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会弹奏吗?
(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
(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
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
(2)、制作方法:
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
②、试试
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
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弹性好的材料)
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牛皮纸
鼓面塑料布发出声音不同
气球薄膜
第2课时
(一)、引入
1、出示几种同学做的小乐器:盒做的琴弦,玻璃杯小乐器,瓶摇小乐器,排萧小乐器等。
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
2、板书课题: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2、指导学生运用配套材料制作排萧乐器。
(1)、排萧制作材料:
塑料固定架2只,饮料吸管4根,塑料堵塞8只。
(2)、制作方法:
①、把两个塑料固定架对插扣住。
②、把4根吸管分别按下列数据截成两段:125和36、110和43、95和58、88和73。
③、每段吸管的一端用堵塞堵住,并不能漏气,把8根及管开口向上,由长到短整齐排列插入固定架中,这样排萧就做好了。
(3)、使用方法:
用嘴分别在吸管开口旁向内吹气,看看能不能吹出1、2、3、4……7、i八
个不同的音阶,你能用排萧吹出简单的乐曲吗?
3、同学们讨论交流:
让乐器发出不出的声音的做法: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音?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4、组织学生对各组制作小乐器进行评价。
5、课堂小结。
(二)、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