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彭阳县发展特色农业优势与对策

彭阳县发展特色农业优势与对策

1 彭 阳县发展特色农业 的意义
彭阳县位 于宁夏南部 山区固原市六盘山脉东麓 , 是一个典型 的山区农业 县。近年来 , 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 , 民增 收十分艰 农 难, 以粮食为主的传统农业只 能保吃饭生存 , 不能促发展。 因此在
等。 目前 , 红河辣椒、 常沟西瓜 、 庄食 用茵等 品牌已打开市场 , 高 只
要科 学合 理的开发利用 , 能形成 品牌优势。 就
稳定传统农 业生产的基础上 , 必须加快产 业结 构调整步伐 , 选择
发展新型特色优势产业 ,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县域 经济发展的 关键在于突 出特 色 , 只有通 过综合判断和全面 比较 , 才能取 得资 源的最佳配置 。彭阳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具有丰富的光、 、 热 水、 土资源、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劳动力 , 只有依托 当地的优势 ,
24 特 色产 业初具 规模 .
20 0 7年彭阳县中北 部黄土 丘陵干旱山区种植地膜 玉米 13 .3 万公 顷、 马铃薯 17 .3万 公顷、 小杂粮 26 .7万公 顷 、 油料 11万 . 公顷。南部红茹河流域川道 区已初步形成 O3 .3万公顷设施瓜菜 和地膜冷凉蔬菜 生产基地 , 主要种植辣椒 、 西瓜 、 西红柿 、 食用茵
2 彭 阳县发展特色农业 的优势
2 1 区位优 势 -
彭 阳县远离工、 , 区 无工业污染 , 是全国生态建 设示范县 , 空
32 增加 投入 , . 制定扶持 政 策
发展 绿色无公害农产 品和特 色农业属 于公共财政和绿 箱政
策支持范围 , 方面应积极争取国家、 一 自治 区资 金 的扶 持 , 上 应 县 设 立 “ 色 无 公 害 农 产 品 ” 展 专 项 资 金 , 一 方 面 制定 “ 民 自 绿 发 另 农 筹为主 , 家 、 国 集体 多 渠 道 投 入 为 辅 ” 投入 政 策 , 发 改 委 争 取 的 县

县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县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业 。 特 色不 仅 是 方 向 , 且 是 生 命 力 , 有 特 色 就 会 失 去 市 场 竞 争 能 力 。 县 域 特 色 农 业 的 实 质 而 没 就 是 特 色农 产 品 。 特 色 农 产 品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才 会 有 竞 争 优 势 , 会 有 明显 的 经 济 效 益 。 才 所 谓 特 色农 产 品 是 指 在 传 统 农 业 发 展 过 程 中 ,由于 地 理 环 境 、 术 等 因 素 而 形 成 的 一 些 具 有 技 特 殊 形 态 和 品 质 的 农 产 品 。特 色农 产 品 由于本 身 的优 良品 质 和 特 殊 功 效 , 受 消 费 者 欢 迎 , 深 因 而 市 场 经 济 效 益 好 。如 山 西 省 的沁 州 黄 小 米 , 公 斤 一 般 价 格 为 l 每 0元 左 右 , 极 品 檀 山 黄 小 而
米 每 公 斤 卖 到 2 0元 以 上 。 又 如 河 南 省 卢 龙 县 , 对 甘 薯 资 源 丰 富 的 特 点 , 掘 民 间 工 艺 , 0 针 挖 生
产 的 系 列 精 制 薯 产 品 , 人 国 内外 的超 级 市 场 , 产 值 达 5 8亿 元 。 这 些 都 说 明 , 果 要 想 在 打 年 . 如
市 场 上 成 为 赢 家 , 必 须 打 好 特 色牌 , 展 特 色 经 济 , 产 特 色 产 品 , 特 色 占 领 市 场 。 就 发 生 以
收 稿 E 期 : 0 2—0 l 20 2—2 1
作 者 简 介 : 计 则 (9 4一) 女 。 西 壶 关 人 , 任 长 子 县 县 长 。 程 15 , 山 现
维普资讯
山 西 农 业 科 学 2 0 ,0 3 : 1 6 0 2 3 ( ) 9 ~9

地方政府支持县域经济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初探——以湖北省随州临近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例

地方政府支持县域经济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初探——以湖北省随州临近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例

展 壮大县域 经济 , 对解决中 国的“ 三农” 问题 ,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 战略 意义和现 实意 义重大。地方政府 在县域 经济发展 中发挥着重要的 引导和协调作 用。农业是 县域 经济的主体和 支柱 。 随州地 区依托 其地 理及资 源、 科技优 势, 大力发展 食用茵产 业, 出了一条“ 走 科技 兴 茵” 的特 色产业发展 道路 。研 究地 方政 府如何 支持 县域 经济特 色农业发展 , 索合理的发展模式 , 于以农业 为主 的欠发达县域 经济有着一定 探 对
() 5晋城模式 , 即以开发当地矿产资源而带动县域 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 中总结 出许多模式 , 中苏 经济发展的模式 。() 其 6 义乌模式 , 即以兴办专业市 南、 温州、 珠江模式最为典型 , 苏南模式是政府超 场来 带动县 域经 济发 展 的模 式 。 () 安模 式 , 7农 就
的借 鉴 意 义 。
关键词 : 地方政府 ; 县域 经济; 色农业; 用茵; 特 食 发展 模式
中图分 类号 :30 F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0 —19 (00 0 —0 1 —0 1 9 802 1) 1 09 5 0

改革开放 三 十年 , 国县 域 经 济发 展成 效 显 进步 的发 展 模 式 。 ( ) 州模 式 , 我 2温 即通 过 发 展 个
地方 政 府 支 持 县域 经 济特 色农 业发 展 模 式初 探
以湖北 省 随州 临近 地 区食 用 菌产 业发 展 为例
董 毅
( 汉科技 大学 武

文法 与经济 学院 , 北 武汉 406 ) 湖 305
要: 县域 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 基本 支柱和统筹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环 节, 发

农业发展论文关于农业发展论文于农业发展的论文: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农业发展论文关于农业发展论文于农业发展的论文: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农业发展论文关于农业发展论文于农业发展的论文: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摘要:榆中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也是兰州“高原夏菜”的主产区。

蔬菜生产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城乡居民消费的需求,而且使蔬菜成为榆中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今后应在蔬菜产业延伸上做文章,做大、做强、做高蔬菜产业。

作者在阐述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榆中县;无公害;蔬菜无公害蔬菜,是指各种有害物质残留量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蔬菜,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农药残留不超标,无公害蔬菜不含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其他农药残留不超过国家允许的最高残留限量;二是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三是“三废”及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不超标。

近年来,随着城乡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供应需求的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对所消费的蔬菜提出绿色无公害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单从蔬菜发展的总体情况看,目前蔬菜产品的供求矛盾已经从单一追求数量转变为质量的提高。

榆中县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健康、安全农业,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已成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农业整体素质、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和艰巨任务。

一、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榆中县海拔高,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土地面积宽阔,是蔬菜生长的理想环境,所产蔬菜营养物质积累丰富,外形美观,品质优良。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因势利导,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并积极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及产业开发。

2003年在榆中县和平镇建立了兰州市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并且从2004年开始突破了传统模式,在南部二阴地区建成了冷凉型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09年该县又被市政府列为兰州市四个重点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之一。

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以盐边县为例

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以盐边县为例

3“ 金三角 农业发展战略 的实施有利于盐边县 的资源优势
发 挥
面临 的 机遇 挑 战 ,提 出加 快 盐 边 县 现 代 农业 发展 的对 策建 议 。 : 关键词 ] 盐边 县
一Hale Waihona Puke 现 代 农业对 策建 议
20 0 4年在 攀 枝 花 召 开 的 云 、贵 、川 资 源 “ 金三 角 ”农 业发 展
文章 通 过 对 盐 边县 现 代 农业 发展 状 况 的 考 察 , 找 出其存 在 问题 和
况下 ,下放部分经济管理权限 .有利于增强发展的 自主权 增强
农业发展直接转移 更多的资金 ;使盐边 县可 以共享各类农业信息
资 源 和 更 快 捷 地 了解 先 进 国 家和 地 区农 业 发展 的经 验 。
业 中的优势产业 要重 点发展 ,而相对薄 弱的产 业则需要大 力扶 域 内水 资 源 丰 富 、 物 资 源 多 样 、 候 资 源 独 特 . 攀 西 地 区 “ 生 气 是 早
持 。从 20 年盐 边 县 农 业 各 产 业 产值 可 以看 出 , 、 、牧 渔 、 春 菜 ”等 特 色 农产 品优 势产 区 。云 、贵 、川 资 源 “ 三 角 ”农 业 06 农 林 I 金 农 林牧 渔 业 服 务 业 均有 一 定 的发 展 。在 盐 边 县 农业 各 产 业 中 ,种 发 展 战 略 为 盐 边县 充 分 发 挥 特 色 资源 优 势 和 发 展特 色 农 业 提供 了 植 业 和 畜 牧 业 在 农业 发 展 中 占有较 大 比重 , 分 别达 到 了 4 8 5 D % 极 大 的支 持 。
业中 畜牧业分布在全县的所有 乡镇 ,产值远远高于其他六大产 的基础 性工作来抓 。其次要 探索农业基础设 施经营管理 的新体

湖北大别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研究

湖北大别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研究

湖北大别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研究发展特色农业,是革命老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本文分析了湖北大别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区域优势,概括了当地发展特色农业的基本做法,指出了面临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标签:大别山区特色农业优势问题对策湖北大别山区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包括罗田、英山、麻城、红安、蕲春、大悟、孝昌七个县市,总面积约14571平方公里,现辖102个乡镇(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约286万人。

湖北大别山区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产业基础和条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主导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效特色农业。

一、湖北大别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区域优势1.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湖北大别山区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湿,雨量充沛。

复杂的地形和独特的气候特征,使大别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罗田县是闻名全国的“蚕茧之乡”、“茯苓之乡”、“甜柿之乡”。

板栗产量列全国第一,蚕茧年产量居湖北之冠。

英山县茶叶面积、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和“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

麻城县的龟山乡,三河镇为湖北省蚕桑第一乡,第一镇。

红安花生粒小、香脆、出油率高,誉满全国,产量居全省第一,是国家花生基地县。

蕲竹、蕲艾、蕲龟、蕲蛇历称“蕲春四宝”,《本草纲目》记载的药物中,蕲春出产700余种,其中不乏名贵品种。

乌桕树是大悟的县树,年产桕籽500万公斤,居全国县级产量之首。

孝昌县出产的太子米是全国五大优质米之一,其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银杏更是享誉全国。

2.优越的交通和区位优势。

湖北大别山区处于鄂豫皖赣结合部,东接安徽,北靠河南,南与江西九江和本省黄石、鄂州一江之隔,西与武汉和随州相邻。

区内依傍一条黄金水道(长江),紧邻武汉天河和江西九江两个机场,贯通三条铁路,飞架四座长江大桥,纵横六条高速公路,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

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以保定市特色农业发展为例

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以保定市特色农业发展为例

保定市县域特色农业发展 的现状 保 定是 传统 的农 业大 市 ,农业 资源 丰 富 ,农副 产 品品种 繁 多。全 市粮油等大宗农产 品播 种面积和总产均居 河北省第一 位 ,蔬菜播种 面积和总产居全省第三位 ,是全省乃 至全 国重要 的农副产 品供应 基地,全市现有 I 个 国家级 “ 1 特色 之乡 ”和示 范基地 ,l 个河北省农业特产之 乡,其 中具有代表 性特 色农业 7 有 :满城 的草莓 、阜平的大枣 、望都 的辣椒 、徐水 的西红柿 、 安国的药材等等 。 I满城草莓。草莓是满城县的主要经济作物 ,也是满城县重要 . 的支柱产业 ,18年,农业部确定满城县为 “ 96 全国优质革莓生产基 地县”,21年草莓优种化面积达68 00 .万亩、标准化栽培面积达65 . 万亩,年产草莓1.Y吨,农民仅卖草莓就能挣回54 36/ .亿元。 2 阜平大枣 。阜 平大枣 以其个大 、皮 薄、 肉厚 、富含维 生 . 素和多种营养成分深 受客 商青睐 ,被喻为天然保 健品 。2 0 年 08 该县的红枣 曾获 “ 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 奖”称号 。2 0 09 年其种植面积 已达6 . 万亩 ,枣树 已达2 3 万株 ,大枣 年产量 77 31 达2 6 . 亿斤 ,年收入近3 亿元 , 占全县总收入 的3% 5 ,全 县近2 3 / 行 政 村 的 1 万 农 民从 事 枣 业 生 产 。 3 3 望部 辣椒 。望都 有5 0 . 0 年的辣椒 种植历 史 ,是三 大 “ 辣 都 ”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大 的辣椒集散地 。2 0 年5 2 09 月1 日, 中央 电视 台七 套 《 农广 天地 》栏 目记 者对 其种 植技 术进 行采 访 ,拟将望都辣椒种 植技术 向全 国广 大椒农推广 。2 1 年该县 00 拥有辣椒加工企业 1 0 2 多家 ,年加工辣椒 1万 吨,从业人 员2 6 万 多人。全县辣椒企业年完成销售收入近3 亿元 ,辣椒种植面积常 年保持在5 万亩 ,辣椒种植 产值1 元左右 ,户均纯 收入 达4 0 亿 00 多元 ,产品远销 日本 、韩 国、新加坡等2 多个国家和地 区。 0 4 徐水 西红柿。徐水县是 著名 的 “ . 河北省西红柿之 乡 ”, 以其个大味好 畅销京津 。2 1 年全县西红柿种植面积达到9 5 00 . 万 亩 ,仅棚室西红柿 一项产量每年就达 到7 万吨 ,种 植农 民靠此 O

基于县域农业特色的农民创业发展探讨——以常德市为例

基于县域农业特色的农民创业发展探讨——以常德市为例
成 创 业 的 难 度 增 加 , 营 形 式 落后 , 数 农 民 创业 的 起 点 还 不 经 多
提 供 了 良好 的农 业 资 源 。
裹1 Ⅸ县名称 武陵区 鼎城 农业拈牌 常擅市各区县市农业特色分析统计 表 域农业特色 以城市为依托 ,形成了蔬菜、花卉等种植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展 。 全 国重 要 的商 品粮 、 、 、 和 鱼 的 生 产 基 地 , 各 区 县 是 棉 油 猪 但 市 在 农 业 发 展 中也 各 有 特 色 ( 表 1 , 为 区域 内 的 农 民创 业 见 )这
且 贷 款 利 息较 高 。因 此 , 民在创 业 时 , 难 享 受 到农 村 金 融机 农 很
由于 农 村 基础 设 施 建 设 的 滞 后 , 民难 于 获 取 识 别 创 业 机 农
够 高 , 限 于 家庭 小工 厂 、 局 小作 坊 、 餐馆 , 些 行 业 对 资 金 、 小 这 技 术 和 管 理 要 求 不 高 , 乏 发 展 潜 力 和后 劲 , 响 了 创业 的 可 持 缺 影
续发展。
粮 、油、猪产晕居全国百强县 .已初步形成了珍珠 、鳜鱼、黑 I羊,蜜柚等特色 I I
收 问 题 的 一 个 重 要 途 径 , 是 要 统 筹 就 业 , 励 农 民 自主 创 业 。 就 鼓 要 激 活农 民创 业 的 热情 , 升 农 民 创 业 的能 力 , 造 农 民 提 营 创业 的优 良环 境 。 应 深 刻 分析 农 民创 业 所 面 临 的 问题 , 则 目前 , 影 响 常 德 市 农 民 创业 的 主要 制 约 因素 有 :
分 析 常 德 市 县域 农 业发 展 特 色的 基 础 上 . 出影 响 区域 农 民创 业 发 展 的制 约 因素 , 出实施 农 民创 业 的 措施 , 点 从 指 提 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论文
1.芮城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1.1经济林发展优势明显
目前,芮城县已经形成了三条产业带的农业生产格局,第一条产业带为以粮食、苹果
为主的粮果经济林带,全县粮田的面积占到了总耕地面积的75%,达到了经济作物种植面
积的3倍,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和玉米;苹果作为芮城县最主要的经济林果,种植面积已
超过18万亩,产量也达到了约42万吨。

第二条为红枣、花椒、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干果带,芮城县的红枣鲜枣、大红袍花椒、核桃加工品一直为其特色名优产品,作为全国最大的大
红袍花椒生产基地,其中的风陵渡镇的花椒种植面积就超过了3万亩,收到达到4500万
以上。

第三条为以芦笋、大棚菜为主的新兴干果经济林带,芦笋产业和大棚菜产业作为芮
城县的新兴产业,发展最为迅速,市场潜力也较大,作为全市第二大芦笋生产基地,在2021年以后,芦笋的年产值就保持在了1亿元以上。

1.2设施、生态农业潜力较大
相对于传统农业,设施、生态农业的发展潜力是比较大的,近些年来芮城县基本已经
形成了“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政府多年来一直坚持给予农业生
产上以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支持,以促进优质、特色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如:丰润玉米笋、马蹄基地已经得到了近700万的政府投资;丰源药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也得到近百万的资
金支持等。

此外,在2021年芮城县就建立了25万亩的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并确立了8
种无公害农产品,设施蔬菜的种植面积也达到了1.2万亩。

绿色、无公害标准下生产的农
产品不仅社会需求量大,而且口碑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芮城农业经济的发展。

发展农
村经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休闲观光农业是一条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依托其优势特色农产品,芮城县已经建立起了多个苹果、鲜枣采摘园和芦笋、花椒观光示
范园,不但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同时也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芮城县农民的
纯收入已经达到7700元,超过了全山西省的平均水平的近500元。

1.3畜牧业发展稳定向前
芮城县的畜牧养殖业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生产体系,主要以生猪养殖为主,配合牛肉、羊肉、鸡肉等产业的共同发展。

截止到2021年,
全县的生猪存栏达到16万头,出栏达到27万头;羊存栏6万只,出栏7.3万只;鸡出栏
178万只,蛋鸡存栏49万只,肉类总产量约3万吨,禽蛋产量超过5000吨,尤其是2021
年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实施以来,已促进全县29万农民的人均年收入直接增加近700元。

2.芮城县特色农业发展对策
2.1转变对特色农业的认识
“自给自足”的`生产观念必须转变,现代、特色、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芮城县应
该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具体的认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合理调整农业生产
布局,以项目为依托,以基地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积极引导、支持、服务全县特色农业的发展。

2.2增加对特色农业的科技投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将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是农村稳定、农业高效、农民增收
的根本途径,芮城县现有的农技推广员人数较少,农民素质也普遍较低,所以很多先进的
技术与知识都无法及时的运用到特色农业生产的第一线。

2.3完善对特色农业的保障体系建设
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是当前芮城县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不可忽
视的问题,这需要政府、企业、协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首先政府应当建立严格的质量监
管体系,确保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符合安全、健康标准。

其次政府应鼓励农产品生产企
业逐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并不断完善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特色农产
品流通效率,保证从事特色农产品销售的超市、连锁店、专卖店以及新兴网店共同发展,
使得企业农户得到共赢局面。

最后政府还应该支持农业协会和农业合作社的建立,实现特
色农业产业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

2.4推进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特色农业只有形成产业化发展,才能从区域性的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产业竞争优势。

而形成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但是芮城县现有的苹果、药业、芦笋的加工企业无论
从规模和生产方式上都不具备作为龙头企业能力。

所以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
扶持各种形式并具有较高竞争力的企业,使它做大做强,最终发展为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
又可以通过不断延长产业链,实现与农户生产、零售商销售的直接对接,减少农业生产中
产生的风险,达到共赢的目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