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渗透探伤

合集下载

五大常规无损检测

五大常规无损检测

五大常规无损检测PT=渗透探伤MT=磁粉探伤UT=超声波探伤RT=射线探伤ET=涡流探伤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渗透探伤、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射线探伤、涡流探伤,1.射线探伤也就是X光拍片简称RT,2.超声波检查简称UT,射线探伤和超声波探伤一般适用于主甲板,外板,横舱壁,内底板,上下边柜斜板等对接的焊缝。

施工者对要求射线探伤的焊缝及热影响区域进行打磨处理,消除焊缝表面的凹凸不平对底片影像显示的影响,确保无油污、无油漆、无飞溅。

射线探伤有一定的杀伤性,船方及各施工部门在X光射线探伤时段、不得靠近X光射线探伤位置半径三十米范围的警示区域,防止射线伤害人员。

3.磁粉探伤又称MT或者MPT(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一般适用于对接焊缝,角焊缝,尾轴及锻钢件,铸钢等磁性材料的表面附近进行探伤的检测方法。

利用铁受磁石吸引的原理进行检查。

在进行磁粉探伤检测时,使被测物收到磁力的作用,将磁粉(磁性微型粉末)散布在其表面。

然后,缺陷的部分表面所泄漏出来泄露磁力会将磁粉吸住,形成图案。

指示图案比实际缺陷要大数十倍,因此很容易便能找出缺陷。

磁粉探伤检测一般按照前处理→磁化→喷淋磁粉→观察→后处理的步骤进行4.渗透探伤简称PT,着色一般适用于船体对接焊缝,角焊缝等,螺旋桨叶根部,锻钢件、铸钢件表面。

当机械零部件需磁粉探伤或着色探伤时,则要将被探物件表面的油污清洁干净并摆放整齐,如果焊缝做磁粉探伤或着色探伤时,则需将焊道清洁干净,要求无油污、无油漆、无飞溅。

5.涡流检测(ET)的英文名称是:Eddy Current Testing工业上无损检测的方法之一。

给一个线圈通入交流电,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的电流是不变的。

如果把线圈靠近被测工件,像船在水中那样,工件内会感应出涡流,受涡流影响,线圈电流会发生变化。

由于涡流的大小随工件内有没有缺陷而不同,所以线圈电流变化的大小能反映有无缺陷。

适用于导电材料..由于导体自身各种因素(如电导率,磁导率,形状,尺寸和缺陷等)的变化,会导致感应电流的变化,利用这种现象而判知导体性质,状态的检测方法叫做涡流检测方法.属于表面探伤法,适用于钢铁、有色金属、石墨等导电体工件,因为并不需要接触工件,所以检测速度很快,但设备昂贵。

无损检测--渗透探伤

无损检测--渗透探伤

渗透探伤§1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是指不管材料、机器、结构件的特点如何,为了能在不损伤、分离或破坏试验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知道有无缺陷和其状态或者是对象物的性质、状态、内部构造而进行的全部试验,是一种非破坏性试验。

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涡流探伤、应变测定等方法。

用哪一种方法,如何运用来进行非破坏性试验,根据非破坏试验的目的而不同,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最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去实施试验。

§2渗透探伤的目的及特点渗透探伤试验的目的是将试验体的表面开了口的细微的缺陷扩大之后将其找出来 , 其特点:1.可以检查金属和非金属零件或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

2.渗透探伤不受受检零件化学成分、结构、形状及大小的限制。

3.不适用于:a.检查表面是吸收性的零件或材料,例如粉末冶金零件;b.检查因外来因素造成开口被堵塞的缺陷,例如零件经喷丸或喷砂,则可能堵塞表面缺陷的“开口” 。

c.对于会因为试验使用的各种探伤材料而受腐蚀或有其它影响的材料也不能适用。

非破坏检查使用的试验方法有许多种,渗透探伤作为测试出表面有开口缺陷的试验方法来说是最好的。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手工操作较多,试验结果的可信赖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门实施试验的个人的技术实力,所以这也是对技术熟练程度与经验要求较多的试验方法。

§3 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零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液后,在毛细管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渗透,渗透液可以渗进表面开口缺陷中;经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和干燥后;再在零件表面施涂吸附介质——显象剂;同样,在毛细管作用下,显象剂将吸附缺陷中的渗透液,使渗透液回渗到显象剂中,并且在覆盖膜中扩大;在一定的光源下(黑光和白光),缺陷处之渗透液痕迹被显示(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1)毛细管现象所谓毛细管现象就是在水等液体中插入细玻璃管的话,就会出现液体在玻璃管中上升,管内液面与原液面之间会形成高度差的现象,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

渗透检测

渗透检测

渗透检测————————————————————————————————作者:————————————————————————————————日期:ﻩ渗透检测一、定义作用渗透检测(penetrant testing,缩写符号为PT),又称渗透探伤,是一种以毛细作用原理为基础的检查表面开口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是五种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中一种,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同其他无损检测方法一样,渗透检测也是以不损坏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为前提,运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理论为基础,对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和产品进行有效的检验,借以评价它们的完整性、连续性、及安全可靠性。

渗透检测是产品制造中实现质量控制、节约原材料、改进工艺、提供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也是设备维护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着色渗透检测在特种设备行业及机械行业里应用广泛。

特种设备行业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以及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机电设备。

荧光渗透检测在航空、航天、兵器、舰艇、原子能等国防工业领域中应用特别广泛。

二、适用范围及特点渗透检测可广泛应用于检测大部分的非吸收性物料的表面开口缺陷,如钢铁,有色金属,陶瓷及塑料等,对于形状复杂的缺陷也可一次性全面检测。

主要用于裂纹、白点、疏松、夹杂物等缺陷的检测无需额外设备,对应用于现场检测来说,常使用便携式的灌装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这三个部份,便于现场使用。

渗透检测的缺陷显示很直观,能大致确定缺陷的性质,检测灵敏度较高,但检测速度慢,因使用的检测剂为化学试剂,对人的健康和环境有较大的影响。

渗透检测特别适合野外现场检测,因其可以不用水电。

渗透检测虽然只能检测表面开口缺陷,但检测却不受工件几何形状和缺陷方向的影响,只需要进行一次检测就可以完成对缺陷的检测。

三、基本原理及步骤渗透检测是基于液体的毛细作用(或毛细现象)和固体染料在一定条件下的发光现象。

常规无损探伤之一:渗透探伤的原理与步骤

常规无损探伤之一:渗透探伤的原理与步骤

常规无损探伤之一:渗透探伤的原理与步骤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有:超声波探伤(UT)、射线探伤(RT)、磁粉探伤(MT)、渗透探伤(PT)、涡流探伤(ET)等。

渗透探伤原理:渗透探伤是将一种含有染料的着色或荧光的渗透剂涂覆在零件表面上,在毛细作用下,由于液体的润湿与毛细管作用使渗透剂渗入表面开口缺陷中去。

然后去除掉零件表面上多余的渗透剂,再在零件表面涂上一层薄层显像剂。

缺陷中的渗透剂在毛细作用下重新被吸附到零件表面上来而形成放大了的缺陷图象显示,在黑光灯(荧光检验法)或白光灯(着色检验法)下观察缺陷显示。

操作步骤:1、清洗:进行表面清理和预清洗,清除被检零件表面所有污染物。

2、渗透:渗透施加方法应根据零件大小、形状、数量和检查部位,来选择喷涂、刷涂、浇涂及浸涂等方法。

3、去除: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用清洗剂去除,除了特别难于去除的场合外,一般都用蘸有清洗剂的布和纸擦拭;不得往复擦拭,不得将被检件浸于清洗剂中或过量地使用清洗剂;在用水喷法清洗时,水管压力以0.21MPa为宜,水压不得大于0.34MPa,水温不超过43℃。

4、干燥:被捡物表面进行干燥。

5、显像:显像的过程是用显像剂将缺陷处的渗透液吸附至零件表面,产生清晰可见的缺陷图象。

6、检验探伤结束后,为了防止残留的显像剂腐蚀被检物表面或影响其使用,必要时应清除显像剂。

清除方法可用刷洗、喷气、喷水、用布或纸擦除等方法。

广东精美检测实验室,取得CMA认可资质,坚持“科学、严谨、快捷、公平”的理念,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无损探伤检测,认真完成每一次检测委托,出具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文章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还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

无损探伤渗透培训

无损探伤渗透培训
小,润湿性能提高。
润湿现象所反映的润湿性能综合反映了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接触 角两种物理性能指标。
2.4 毛细现象
2 毛细现象 (1)圆管中的毛细管现象
润湿液体在毛细管中呈凹面并且上升,不润湿液体在毛 细管中呈凸面并且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管现象。
毛细现象并不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毛细管,例如两平行 板间的夹缝,各种各样的棒、纤维、颗粒堆积物的空隙都 是特殊形式的毛细管。
张力产生的根本原因。
表面过剩自由能
表面过剩自由能是单位面积表面分子的自由能与单位面 积内部分子的自由能的差值。
表面张力系数是单位液体方面的过剩自由能,常称为表 面过剩自由能,它是将液体表面扩大(缩小)单位面积,表面张力 所作的功。
界面张力与界面能
正如液体的自由表面具有表面张力与表面能一样,液--液界面 与液--固界面等两相之间的界面也有类似的界面张力与界面能。
2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
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弯曲的液面会产生附加的压 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越大,弯曲液面的曲率半径越 小,则产生的附加压强越大。
任意形状的弯曲液面下P 的附( 1加压1 强) 的拉普拉斯公式:
R1 R2
3 毛细现象中的液面高度
毛细管在润湿液体中,由于润湿作用,靠近管壁的液面就会上
后,在毛细管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渗透,渗透液可以渗进表面
开口缺陷中;经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和干燥后;再在零件表 面施加显象剂;同样,在毛细管作用下,显象剂将吸引缺陷中的渗
透液,即渗透液回渗到显象剂中;在一定的光源下(黑光或白 光),缺陷处的渗透液痕迹被显示(黄绿色荧光或红色),从而探
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不同的液体,α 值是不同的。一般液体的α 值随温度上升而下

无损检测概论 第6章 渗透检测

无损检测概论 第6章 渗透检测
溶解度越高,则同样体积的溶剂中,含有的染料越多;在同样的照度下,染料 吸收的能量越多,则发射出来的荧光越强,就越易于发现缺陷。
着色(荧光)强度一般随渗透液浓度提高而变大,着色(荧光)强度越强越易 于发现细小缺陷 。
12
6.2渗透检测系统
渗透检测系统主要包括:渗透检测剂、 标准试片、检测光源、测量设备、辅助 器材等。渗透检测剂系统是渗透剂、清 洗剂和显像剂的总称。
表面张力
4
6.1渗透检测原理
根据接触角的大小,润湿分为四 个等级:
接触角θ小于90°时,我们称固 体被液体润湿
接触角θ大于90°时,我们称固 体不被液体润湿
抵触角等于0°时,固体被液体 完全润湿
接触角等于180°时,固体完全 不被液体润湿。
润湿作用
θ——接触角; G——气相; L——液相 ;S——固相 润湿现象
13
6.2渗透检测系统
渗透剂
按显示方式,渗透剂分为荧光渗透剂和着色渗透剂,荧光渗透剂的视觉敏感度更高,但是着色渗透剂不需 要黑光灯及暗室环境。
按去除方式,渗透剂分为: 水洗型渗透剂(A型):其中含有乳化剂,仅用水即可去除多余的渗透剂,亦称为自乳化型。 亲脂后乳化型渗透剂(B型):可与油基乳化剂结合而得以去除。 溶剂去除型渗透剂(C型):用专用清洗剂去除。 亲水后乳化型渗透剂(D型):可与亲水性乳化剂结合而得以去除。
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能吸附别的物质的物质称为吸附剂。吸附质可以是 气体或液体。
渗透检测中的吸附现象主要包括:
• 显像剂粉末将缺陷中的渗透剂吸附出来。吸附属于放热过程,因此,如果显像 剂中含有易挥发的溶剂,将促进吸附渗透剂,可提高显像灵敏度。
• 自乳化或后乳化渗透法,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渗透剂—水界面,降低了界面张力, 使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得以顺利清洗。

中国国标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中国国标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中国国标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GB/T 12604.3-90Terminology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Penetrant testing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渗透检测的一般概念、渗透检测设备、器件和材料、渗透检测方法中使用的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渗透检测。

供制订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及编写和翻译教材、图书、刊物等出版物时使用。

2 渗透检测的一般概念2.1 渗透探伤penetrant flaw detection通过施加渗透剂,用洗净剂除去多余部分,如有必要,施加显像剂以得到零件上开口于表面的某些缺陷的指示。

2.2 可见光visible light波长在400~700 nm范围内的电磁辐射。

2.3 紫外辐射ultraviolet radiation单色分量的波长小于可见光而大于约1 nm的辐射。

国际照明学委员会,将紫外辐射的频谱范围分类如下:UV-A:315~400 nmUV-B:280~315 nmUV-C:100~280 nm2.4 A类紫外辐射UV-A波长在315~400 nm范围内的电磁辐射。

同义词:(黑光black light)2.5 荧光fluorescence一种物质在吸收A类紫外辐射期间方可发射出的可见光。

2.6 英尺烛光footcandle表面上的照度,在一平方英尺面积上均匀分布一流明的光通量。

1 lm/ft2=10.8 lm/m2。

2.7 埃(Å)angstrom unit一种可用于表示电磁辐射波长的长度单位。

1 ?=0.1 nm。

2.8 荧光的猝灭quenching of fluorescence不是由于激发辐射的移开,而是由于强氧化剂或酸、或此两者的作用,或者由于温度或浓度的变化而导致的荧光熄灭。

2.9 污染物contaminant存在于试件表面上或是在检查材料中对液体渗透材料的性能起有害影响的任何外来物。

无损检测--渗透探伤

无损检测--渗透探伤

渗透探伤§1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是指不管材料、机器、结构件的特点如何,为了能在不损伤、分离或破坏试验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知道有无缺陷和其状态或者是对象物的性质、状态、内部构造而进行的全部试验,是一种非破坏性试验。

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涡流探伤、应变测定等方法。

用哪一种方法,如何运用来进行非破坏性试验,根据非破坏试验的目的而不同,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最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去实施试验。

§2 渗透探伤的目的及特点渗透探伤试验的目的是将试验体的表面开了口的细微的缺陷扩大之后将其找出来,其特点:1.可以检查金属和非金属零件或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

2.渗透探伤不受受检零件化学成分、结构、形状及大小的限制。

3.不适用于:a.检查表面是吸收性的零件或材料,例如粉末冶金零件;b.检查因外来因素造成开口被堵塞的缺陷,例如零件经喷丸或喷砂,则可能堵塞表面缺陷的“开口”。

c.对于会因为试验使用的各种探伤材料而受腐蚀或有其它影响的材料也不能适用。

非破坏检查使用的试验方法有许多种,渗透探伤作为测试出表面有开口缺陷的试验方法来说是最好的。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手工操作较多,试验结果的可信赖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门实施试验的个人的技术实力,所以这也是对技术熟练程度与经验要求较多的试验方法。

§3 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零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液后,在毛细管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渗透,渗透液可以渗进表面开口缺陷中;经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和干燥后;再在零件表面施涂吸附介质——显象剂;同样,在毛细管作用下,显象剂将吸附缺陷中的渗透液,使渗透液回渗到显象剂中,并且在覆盖膜中扩大;在一定的光源下(黑光和白光),缺陷处之渗透液痕迹被显示(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1)毛细管现象所谓毛细管现象就是在水等液体中插入细玻璃管的话,就会出现液体在玻璃管中上升,管内液面与原液面之间会形成高度差的现象,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透探伤§1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是指不管材料、机器、结构件的特点如何,为了能在不损伤、分离或破坏试验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知道有无缺陷和其状态或者是对象物的性质、状态、内部构造而进行的全部试验,是一种非破坏性试验。

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涡流探伤、应变测定等方法。

用哪一种方法,如何运用来进行非破坏性试验,根据非破坏试验的目的而不同,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最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去实施试验。

§2 渗透探伤的目的及特点渗透探伤试验的目的是将试验体的表面开了口的细微的缺陷扩大之后将其找出来,其特点:1.可以检查金属和非金属零件或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

2.渗透探伤不受受检零件化学成分、结构、形状及大小的限制。

3.不适用于:a.检查表面是吸收性的零件或材料,例如粉末冶金零件;b.检查因外来因素造成开口被堵塞的缺陷,例如零件经喷丸或喷砂,则可能堵塞表面缺陷的“开口”。

c.对于会因为试验使用的各种探伤材料而受腐蚀或有其它影响的材料也不能适用。

非破坏检查使用的试验方法有许多种,渗透探伤作为测试出表面有开口缺陷的试验方法来说是最好的。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手工操作较多,试验结果的可信赖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门实施试验的个人的技术实力,所以这也是对技术熟练程度与经验要求较多的试验方法。

§3 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零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液后,在毛细管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渗透,渗透液可以渗进表面开口缺陷中;经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和干燥后;再在零件表面施涂吸附介质——显象剂;同样,在毛细管作用下,显象剂将吸附缺陷中的渗透液,使渗透液回渗到显象剂中,并且在覆盖膜中扩大;在一定的光源下(黑光和白光),缺陷处之渗透液痕迹被显示(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1)毛细管现象所谓毛细管现象就是在水等液体中插入细玻璃管的话,就会出现液体在玻璃管中上升,管内液面与原液面之间会形成高度差的现象,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

例如,不管是何种材料,表面有缝隙时,将水滴到哪一部分,水就会很快地渗入进去的现象。

将水滴到布上,就会很快地渗进去并扩大成圆形的现象,都是毛细吸管现象。

间隙越小,液体的粘性越低,这种现象的速度越快。

2)清洗处理(又称除去处理)所谓清洗处理就是在渗透处理结束的时候,为了将试验体表面粘附的剩余渗透液除去而进行的处理。

在溶剂去除型渗透探伤试验的时候,必须从用抹布擦拭开始。

用这种方法将表面粘附的大部分渗透液除去,对于表面的凹坑与不平的地方粘附的难以除干净的渗透液,必须将清洗液喷到抹布上,更加细致地将其擦去。

必须注意的是,象这样的溶剂去除型渗透探伤试验的清洗处理中的残留渗透液的清除工作是用抹布擦去,而不是用清洗液去冲洗。

3)渗透处理所谓渗透处理就是使渗透液渗透到缺陷中去的处理,渗透液不渗透到缺陷中去的话就不成为渗透探伤试验。

因此在必要的位置,必须使用够量的渗透液并且为了使渗透液渗透到缺陷中去,必须确保足够的时间。

a. 根据渗透液所含染料成分分:荧光渗透探伤法、着色渗透探伤法、荧光着色渗透探伤法。

b. 根据渗透液去除方法分:水洗型、后乳化型、溶剂去除型c. 根据渗透探伤灵敏度级别分:很低级(1/2级)、低级(1级)、中级(2级)、高级(3级)、超高级(4级)4)显象处理显象是利用显象剂吸附从缺陷中回渗到受检零件表面的渗透液,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缺陷所示。

显象剂的功能:1. 吸附足量的从缺陷中回渗到零件表面的渗透液2.通过毛细作用将渗透液在零件表面横向扩展,使缺陷轮廓图形的显示扩大到足以用肉眼可见。

显象剂是一种颗粒非常细微的白色粉末,颗粒直径只是微米级,它可以形成许多直径很小并且很不规则的毛细管,渗透液能湿润白色粉末,因此,缺陷中渗透液容易在上述毛细管中上升,且在受检表面横向扩移,使缺陷的痕迹得到放大而显示出来。

显象剂涂附的膜厚一般要达到一定的厚度,显象剂涂了之后,由于显象剂中的挥发成分马上就会挥发掉,所以不需要另外进行干燥处理。

显象剂干燥之后形成白色的显象薄膜,这样渗透到缺陷中的渗透液马上就会被吸进显象剂薄膜而开始形成缺陷的形状。

荧光渗透探伤时,无缺陷区呈深紫兰色,唯有缺陷部分发出黄绿色光。

干式显象剂干粉显象剂(D)显象剂水悬浮湿式显象剂湿式显象剂(W)水溶性湿式显象剂溶剂悬浮湿式显象剂(S)5)检验所谓检验,就是为了判断与评价是否有缺陷或者是否与缺陷相似的形状而用眼睛扫视显象薄膜的行为。

如果认定是缺陷形状,首先要从其位置、形状与分布状态推测是哪一种缺陷,因为缺陷都是表面开口缺陷,所以一定要除去薄膜,使用放大镜等对缺陷的存在进行确认。

§4 渗透探伤剂系统渗透探伤剂系统指由渗透液、乳化剂、去除剂和显象剂所构成的组合系统。

由渗透液、乳化剂、去除剂和显象剂所构成的渗透探伤剂,必须采用同一厂家提供的、同族组的产品,不同族组的产品不能混用。

常用的渗透探伤剂组合系统有:VC—S、VC—W、VB—S、VB—W、VA—S、VA—W、FA—S、FA—W、FA—D、FB—S、FB—W、FB—D着色渗透探伤系统不适用于干粉显象剂和水溶解湿式显象剂,应采用非水基湿式显象剂。

宇航产品最终验收检验不得使用着色渗透法。

允许使用较高灵敏度等级的渗透剂代替低灵敏度等级,反之,是不允许的,除非经过批准。

§5 渗透探伤试验的基本操作渗透探伤试验的基本操作由表面准备和预清理、渗透处理、清洗处理(或是去除处理)、干燥处理、显象处理、检验处理6部分处理作业构成。

1.表面准备和预清理对于任何渗透探伤试验来说,将渗透液渗透到试验体表面开了口的缺陷中的处理都是最重要的操作。

但是,尽管缺陷表面有开口,由于缺陷中垃圾、油脂类塞在里面,渗透液就不可能充分渗透到缺陷中去,因此,必须事先除去缺陷内部或表面的妨碍渗透液渗透的物质。

尤其是快进行试验之前进行的前处理,主要是以除去试验面上的油脂为目的。

在将洗涤剂喷上去之后,要用抹布将含有油脂的溶剂擦干净,使表面干燥。

一般渗透探伤工艺方法标准规定:渗透检测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清除污物的方法:机械方法、化学方法(酸、碱洗)、溶剂去除方法2.渗透渗透液施加方法:喷涂、刷涂、浇涂、浸涂渗透时间是指施加渗透液到开始乳化处理或清洗处理之间的时间,包括排液所需的时间。

渗透时间根据材质、温度、渗透液的特点及作为试验对象的缺陷的种类而不同。

一般渗透探伤工艺方法标准规定:在15°C —50°C 的温度条件下,施加渗透液的渗透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温度越低,放置时间就越长。

应力腐蚀裂纹特别细微,渗透时间需更长,甚至长达4小时。

1) 渗透温度一般控制在15°C —50°C 范围内,温度太高,渗透液容易干在零件上,影响渗透,并给清洗带来困难;温度太低,渗透液变稠,渗透速度受影响。

2)温度低于15°C条件下渗透探伤方法的鉴定应用铝合金淬火试块作对比试验,对操作方法进行修正。

3)温度高于50°C条件下渗透探伤方法的鉴定应用铝合金淬火试块作对比试验,对操作方法进行修正。

3.去除要求:从零件表面上去除掉所有的渗透液,又不将已渗入缺陷中的渗透液清洗出来。

方法:水洗型渗透液:直接用水去除后乳化型渗透液:先乳化,再用水去除溶剂去除型渗透液:用有机溶剂擦除注意:去除或擦除渗透液时,要防止过清洗或过乳化;同时,为取得较高灵敏度,应使荧光背景或着色底色保持在一定的水准上。

但也应防止欠洗,防止荧光背景过浓或着色底色过浓。

出现欠洗时:应采取适当措施,增加清洗去除,使荧光背景或着色背景降低到允许水准上;出现过乳化过清洗:必须进行重复处理。

1)水洗型渗透液可用水喷法清洗,一般渗透探伤工艺方法标准规定:水喷法的水压不得大于0.35MPa,水温不超过40°C。

水洗型荧光液用水喷法清洗时,应由下而上进行,以避免留下一层难以去除的荧光薄膜。

水洗型渗透液中含有乳化剂,所以水洗时间长,水洗压力高,水洗温度高,都有可能把缺陷中的渗透液清洗掉,产生过清洗。

喷洗时,应使用粗水柱,喷头距离零件300mm左右。

2)后乳化型渗透液的去除方法因乳化剂不同而不同。

施加亲水型乳化剂的操作方法是先用水预清洗,然后乳化,最后再用水冲洗。

施加乳化剂时,只能用浸涂、浇涂或喷涂,不能用刷涂。

因为刷涂不均匀;施加亲油型乳化剂的操作方法是直接乳化剂乳化,然后用水冲洗。

施加乳化剂时,只能用浸涂、浇涂,不能用刷涂或喷涂,而且不能在零件上搅动。

一般渗透探伤工艺方法标准规定:油基乳化剂的乳化时间在2分钟之内;水基乳化剂的乳化时间在5分钟之内。

3)溶剂去除型渗透液的去除方法是先用干布擦,然后再用沾有有机溶剂的布擦;不允许用有机溶剂冲洗,因为流动的有机溶剂会冲掉缺陷中的渗透液,布和毛巾也不允许沾过多的溶剂。

4.干燥溶剂去除法渗透探伤时,不必进行专门的干燥处理,应自然干燥,不得加热干燥。

用水清洗的零件,采用干粉显象或非水基湿式显象时,零件在显象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如采用水基湿式显象,水洗后直接显象,然后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方法:干净布擦干、压缩空气吹干、热风吹干、热空气循环烘干。

干燥温度不能太高,干燥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将缺陷中渗透液烘干,不能形成缺陷显示,过度干燥还会造成渗透液中染料变质。

一般规定:金属零件干燥温度不宜超过80°C,塑料零件通常用40°C以下的温风吹干。

干燥时间越短越好,一般规定不宜超过10分钟。

一般渗透探伤工艺方法标准规定:干燥时被检面的温度不得大于50°C;干燥时间5-10分钟。

5.显象显象的过程是用显象剂将缺陷处的渗透液吸附至零件表面,产生清晰可见的缺陷图象。

显象时间不能太长,显象剂不能太厚,否则缺陷显示会变模糊。

一般渗透探伤工艺方法标准规定:显象时间应一般不少于7分钟,显象剂厚度为0.05-0.07mm,干粉显象主要用于荧光渗透探伤法。

非水基湿式显象主要采用压力喷罐喷涂。

喷涂前应摇动喷罐中的弹子,使显象剂重新悬浮且固体粉末重新呈细微颗粒均匀分散状。

喷涂时要预先调节好,调节到边喷边形成显象剂薄膜的程度。

非水基湿式显象有时也采用刷涂或浸涂,浸涂要迅速,刷涂要干净,一个部位不允许往复刷涂几次。

水基湿式显象可采用喷涂、浸涂或浇涂,多数采用浸涂。

涂复后进行滴落,然后再在热空气循环烘干装置中烘干。

干燥过程就是显象过程,为防止显象粉末的沉淀,显象时,要不定时地进行搅拌。

零件在滴落和干燥期间,零件位置放置应合适,以确保显象剂不在某些部位形成过厚的显象剂层,并因此可能掩盖缺陷显示。

溶剂悬浮显象剂中含有常温下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在显象表面上迅速挥发,能大量吸热,使吸附作用加强,显象灵敏度得到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