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巩固练习含答案

20xx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巩固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课题时,某学习小组得出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北宋时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③④3.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课题,其中正确的是A. 春秋时期青铜开始用于农具制造B. 隋朝时市不再有时间的限制C. 唐朝出现新的灌溉工具曲辕犁D. 宋朝能够制作冰裂纹瓷器5.下列农作物均是从国外引进的,其中属于北宋时引进的是()A. 玉米B. 占城稻C. 马铃薯D. 花生6.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
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
材料反映了宋代( )A.农业繁荣B.手工业兴旺C.海外贸易发达D.文化昌盛7.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
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B.通判C.户部D.枢密院8.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是( )A.天津和上海B.开封和杭州C.广州和泉州D.厦门和宁波9.如下图是小同复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的史实时制作历史知识片,其中错误一处()A. ①B. ②C. ③D. ④10.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 “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B.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一、选择题1.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淮南每年向都城开射运送的粮食六百万石。
下列表述与此相对应的是A.“苏湖熟,天下足”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古今国计之富莫如隋”D.“一半胡汉似汉家”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 A.行政、军事、监察B.行政、外交、军事C.财政、监察、外交D.财政、军事、监察3.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主要说明临安A.蔬菜类品种丰富B.水利建设获得发展C.城市商业的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5.宋朝的对外贸易非常频繁,出海贸易的商人应该向哪个部门报批()A.市舶司B.中书省C.三司D.十三行6.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A.河北曲阳B.河南汝州C.江西景德镇D.河南开封7.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后完成于A.隋朝时期B.唐朝时期C.南宋时期D.元朝时期8.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A.市舶司B.蕃坊C.蕃学D.宣政院10.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两宋时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①用“交子”在脚店换酒喝②在“瓦子”里听说书③在“宛囿”里赏花、喝茶,品茶④去“夜市”吃夜宵⑤在“勾栏”里听当时流行的散曲和看《窦娥冤》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11.下列有关我国经济重心的变迁说法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长江流域是全国的经济重心B.经济重心南移的最主要原因是南方气候适宜农业发展C.唐朝初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2.移动支付是互联网时代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使电子货币开始普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如下图)出现于北宋时期,反映了北宋时期A.各民族间贸易频繁B.都市生活丰富多彩C.商品经济发展繁荣D.对外贸易兴盛发达13.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完成是在:A.东晋B.隋朝C.南宋D.明朝14.下列关于宋代对外交往的叙述错误的是A.宋代政府禁止海外贸易B.宋朝的商船最远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C.宋代政府曾经设立市舶司D.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15.被称为瓷都的北宋城市是A.东京B.景德镇C.广州D.泉州16.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随堂检测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上述现象不可能出现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2.如果你生活在宋代时期,可以做到的事情有()①在浙江一带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②到在泉州坐海船出海③在黄河流域种植大片的棉花④带纸币在四川经商⑤加强海外贸易管理设置市舶司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3.中国被称为“瓷之国”,两宋时期有很多地方出产了大量精美的瓷器,其中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浙江越窑B.河北定窑C.河南汝窑D.江西景德镇4.宋代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热闹非凡有卖古玩字画的,有卖药材的,有说书的,有唱曲儿的,有相面算卦,耍杂技的等等,他们这是来到了当时的()A.瓦子B.勾栏C.酒店D.茶馆5.宋代,南方人口明显超过北方,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这说明()A.文化科技繁荣B.经济重心南移C.国家统一完成D.对外交流发展6.下列历史史实最能体现宋朝商业繁荣的是()A.开始使用牛耕B.国家根本,仰给东南C.棉花在两广、福建开始种植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7.永州某中学七年级(1)班举行“经济重心南移主题讨论会”,下列叙述不符合这次讨论会主题的是()A.苏湖熟,天下足B.国家根本,仰给东南C.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D.开封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8.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当时为海外贸易发展提供必要交通条件的是()A.极高水稻产量B.发达的造船业C.棉纺织业兴起D.江南地区开发9.宋朝时有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清朝又出现“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对这两句谚语理解不准确的是()A.两句谚语都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情况B.“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朝我国经济重心南移C.谚语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高产农业区域不断扩大D.“湖广熟;天下足”反映了清朝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湖广地区10.关于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宋临安城内最繁华的场所是大相国寺B.杂剧形成于元代,演出活动遍及城乡C.瓦子是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D.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不受当时民众重视二.辨析题(共3小题)11.材料: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在南宋后期,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A.辽河流域B.黄河流域C.淮河流域D.长江以南2、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宋代纸币(纸币铜版拓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铁钱太重使用不便B. 活字印刷术发明C. 江南经济的发展D. 北宋商业活动频繁3、宋朝政府在泉州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蕃市B.蕃学C.市舶司D.蕃坊4、假如你七世纪时居住在长安,你要到哪里去购买日用品()A、宫域B、坊C、行D、市5、小明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A、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C、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从唐朝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6、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7、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大户人家做客,你不可能遇到()A.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B.主人家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C.主人告诉您有些商人用纸币做买卖D.主人的儿子们正在谈论马可·波罗8、“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经济格局完成于A.南北朝 B.北宋 C.五代十国 D.南宋9、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A.宋朝、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 B.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宋朝C.魏晋时期、宋朝、唐朝中后期 D.宋朝、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10、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什么沿岸的大城市()A.渤海地区B.黄河流域C.长江沿线D.东南沿海11、某一朝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生产精品瓷器的有汝窑、钧窑、哥窑、官窑、定窑合称五大名窑。
这一朝代指的是()A. 陏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12、“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练答案解析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一.选择题1.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东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 )A. 茶树、烟草B. 棉花、小麦C. 棉花、茶树D. 棉花、玉米【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南宋的经济作物。
南宋的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和茶树。
所以答案选C【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2.根据表格中的相关内容,你认为在“原产地”栏目中应该填写( )品名原产地传入特点占城稻宋朝成熟早,抗旱力强A. 日本B. 越南C. 印度D. 朝鲜【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两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成为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3.景德镇成为我国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开始于()A. 西汉B. 隋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代手工业发达,景德镇成为我国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4. 宋朝“神舟”是中国宋代为使节出使外国而专门建造的大型豪华海洋客船,显示出宋朝卓越的造船成就。
下列对当时中国造船业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 领先于日本B. 落后于欧洲C. 居世界首位D. 比阿拉伯发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分析能力。
分析题文的“宋朝“神舟”是中国宋代为使节出使外国而专门建造的大型豪华海洋客船,显示出宋朝卓越的造船成就。
”,获得的信息是宋朝造船业发达。
ABC 题文材料不能体现,宋朝造船业居世界首位理解正确,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5. 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
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练习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区域拓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3.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②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③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1)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3)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外贸(1)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织业、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A.两晋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2.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大发展。
下列现象属于这一时期的是()①出现了精美的四羊方尊②国家根本,仰给东南③海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辨别航向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
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南宋国家统一D.宋代闻名世界4.“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C.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非常发达D.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5.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
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
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A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6.下列关于宋代农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C.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D.棉花种植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7.景德镇陶瓷制品以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之处享誉世界。
景德镇兴起于()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8.宋朝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它们还是当时的()A.重要粮仓B.著名瓷都C.著名大商港D.丝织业中心9.某学者在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习题3(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A.占城稻B.玉米C.甘薯D.向日葵2.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3.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6.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7.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8.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不属于该主题的是()A. B. C.D.9.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A.B.C.D.10.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行省D.宣政院11.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2.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南宋手工业进步C.南宋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1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2019·江苏仪征期中)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两宋时期,南方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A)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皇帝崇尚节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9·辽宁沈阳期中)今江苏苏州和浙江湖州一带,历史上曾因统治者兴修水利、自然条件优越,再加上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成为南宋时期的重要粮仓。
下列说法与之相关的是(D)A.天下谁人不识君B.安得广厦千万间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3.南宋时期,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东看一个乡下的朋友。
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C)A.茶树、烟草B.棉花、大豆C.棉花、茶树D.棉花、玉米4.在我国封建王朝中,有一个王朝大力推广占城稻,其造船业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这个王朝是(B)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瓷都”。
宋朝时期的“瓷都”是(C)A.河北曲阳B.河南汝州C.江西景德镇D.河南开封6.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
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作(D) A.夜市B.驿站C.会所D.草市7.(2019·陕西西安期中)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
他抵达泉A.都护府B.市舶司C.礼部D.市舶使8.(2019·江苏宿迁期中)“南海1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材料反映了宋代(C)A.农业繁荣B.手工业兴旺C.海外贸易发达D.文化昌盛9.(2019·江西南昌期末)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下面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B)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郑和下西洋D.在广州设立十三行10.(2019·江苏泰州中考)《宋史·食货志》记载:“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
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
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
”这一经济现象出现在(D) A.三国时期的蜀国B.三国时期的吴国C.唐朝时的四川地区D.北宋时的四川地区11.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下图)。
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是(A)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国家统一D.宋代民族交融12.(2019·江苏仪征期中)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主题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
其中“?”应填写(C)魏晋南北朝→唐朝中期→?奠定基础开始南移最终完成(经济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A.五代B.北宋C.南宋D.明朝13.(2019·北京期末)如图中数据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是(A)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唐朝户数超过南宋户数C.南宋时期鼓励海外贸易D.北方人口最终超过南方14.(2019·山东安丘期中)考古工作者对泉州沿海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多处南宋时期的港口、码头和海船遗址。
这说明,南宋泉州(D)①造船业发达②海外贸易兴盛③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④是当时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5.(2019·陕西西安期中)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关于下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恰当的是(B)A.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B.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C.在流通过程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的使用D.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16.(2019·广东潮州期末)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下列史实与此表述不符的是(B)A.制瓷业发达,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B.南宋中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D.临安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17.(2019·山西太原期中)宋代经济蓬勃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新高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二兴盛的宋代手工业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制瓷业造船业(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原因。
优良品种的引进、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农民辛勤劳动、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2)根据材料二,分别列举宋代制瓷业和造船业的主要成就。
(各一例)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等。
宋朝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宋代商业的哪些重要表现?宋代经济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8.(2019·北京期中)任何学科都有其学科特征,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请运用恰当的方法,分析唐宋经济的发展,完成下列问题。
【方法1:学会看图片】(1)从以上图片中,我们能获得唐朝经济发展的哪些历史信息?农业技术进步,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手工业的发展;唐朝通用货币便利了经济贸易,促进商业发展。
【方法2:学会对比分析】(2)相比唐代,宋代经商的空间和时间不受限制。
【方法3:学会归纳总结】①唐代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北宋时期,南方丝织品产量超过北方。
但是在生产技术上,仍与北方有较大差距。
②北宋末年金人南下,北方丝织业受到巨大打击,③大量北方民众南迁,④纺织技术工匠也随之迁移,进而导致技术南传。
⑤南宋时期,南方以种桑丝织为业的人增多,丝织品产量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3)阅读上述文献,结合所学,完成以下学习表格。
《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选择题1.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的农作物是()A. 占城稻B. 胡萝卜C. 葡萄D. 玉米2.下面是小林同学复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处是()①南宋时,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③两汉时期,南方经济赶上北方④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A. ①B. ③C. ②D. ④3.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A. 江西景德镇B. 福建泉州C. 河北曲阳D. 河南开封4.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
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A. B.C. D.5.宋人庄绰编著的《鸡肋编》中的这句话(如图)能够准确地表明()A. 都城百姓普遍使用煤作燃料B. 宋朝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C. 宋朝铁、铜等冶炼质量在世界上水平最高D. 宋瓷制作精美,畅销世界,中国被誉为“瓷之国”6.史书上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说法,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时期?()A. 隋朝B. 明朝C. 元朝D. 南宋7.下列的三幅图片最能直接地反映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A. 农业繁荣B. 手工业繁荣C. 文化繁荣D. 商业繁荣8.宋朝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A. 海河流域B. 淮河流域C. 长江流域D. 钱塘江流域9.下表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的哪一原因()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比例表地区北方南方朝代西汉80% 20%南宋37% 63%A.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B. 江南社会相对稳定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 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10.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
它的积极影响是()A. 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 促使北方经济急剧下滑C. 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11.小明以“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A. 民间流传“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B.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C.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关子D. 两宋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增长明显快于北方12.“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 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B. 苏州、湖州发展成为主要的稻米产区C. 景德镇是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D. 都城商业活动打破“坊”、“市”和昼夜的界限13.宋朝的广州、泉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
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
在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
上述材料表明()A. 外国商人是文明的主要传播者B. 广州泉州是世界大商港C. 宋朝对外国商人实行优惠政策D. 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读图题14.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图一图二(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产生?(4分)(2)在上图中哪幅反映的是最早的纸币?(2分)(3)纸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意义?(6分)◆材料题15.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材料二自唐至明清,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
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
元明清三代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
材料三材料四朝廷在故都(东京,今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
——(南宋)陆游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叙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变化的过程。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变化带来的影响。
1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据考证,“华光礁1号”当时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西沙群岛沉没。
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