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大学语文》练习题及答案(3)

合集下载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导语: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1、《都江堰》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这句话所用的手法是( )。

A、对比B、夸张C、层递D、排比2、《都江堰》:“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

”“金杖玉玺”指代的.是( )。

A、发动战争B、兴修长城C、积累财富D、追逐权位3、《我与地坛》中描写古园中“那些谁也改变不了”的落日余辉,象征( )。

A、“我”倔强心魄B、我对这种幽静生活的喜爱和深深的眷恋C、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D、象征多种体验,多种心情4、《蒹葭》选自《诗经》中的( )。

A、《魏风》B、《秦风》C、《小雅》D、《大雅》5、《蒹葭》中的“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属于( )。

A、借典故抒情B、借景抒情C、借比喻抒情D、借事抒情6、有关汉乐府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汉乐府”即汉代的乐府诗B、汉乐府表现出现实主义传统C、汉乐府以四言为主D、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题诗7、《饮酒》的作者是( )。

A、王维B、陶渊明C、谢灵运D、李白8、《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的抒情方式是( )。

A、借比喻抒情B、借典故抒情C、直抒胸臆D、借景抒情9、《行路难》中用行为细节来抒情的典型诗句是( )。

A、将登太行雪满山B、停怀投箸不能食C、闲来垂钓碧溪上D、直挂云帆济沧海10、李白《行路难》中运用典故抒情的诗句式( )。

A、金樽清酒斗十千B、拔剑四顾心茫然C、闲来垂钓碧溪上D、将登太行雪满山答案: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把长城的文明和都江堰的文明作对比,答案为A、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金杖、玉玺、铁戟钢锤”象征争名夺利、追逐权位的政治。

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描写古园中“那些谁也改变不了”的落日余辉,雨燕高歌,孩童脚印等等:象征“我”的倔强心魄。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 B】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2.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的人是【A 】A.韩愈B.柳宗元C.苏轼D.欧阳修3.《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A 】A.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情感”B.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C.宇宙和谐之奥秘D.作者的哲学观点4.《咬文嚼字》、《散文创作谈》的文体是【 D】A.杂文B.驳论文C.讲话D.文艺专论5.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 】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6.《冯谖(xuān)客孟尝君》的中心旨意是【 A】A.如何巩固政治地位B.如何礼贤卞士C.如何报效知己D.如何求取功名7.《张中丞传后叙》中用来刻画南霁(jì)云形象的是【B 】A.停杯投箸B.抽刀断指C.背诵《汉书》D.杀妾食肉8.下列作品,体现思想文化变革精神的是【C 】A.《冯谖客孟尝君》B.《垓下之围》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D.《西湖七月半》9.《先妣事略》写母亲娘家的良好家风和娘家人的受欢迎,对刻画母亲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C】A.对比B.类比C.烘托D.象征10.张岱《西湖七月半》在各类游客中,最欣赏【C 】A.“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B.“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C.“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D.“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11.《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B 】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旧生活的悲剧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12.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的是【A 】A.王国维的《人间词话》B.朱熹的.《诗集传》C.郁达夫的《故都的秋》D.王夫之的《姜斋诗话》13.《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D 】A.对比反衬B.象征暗示C.类比彰显D.侧面烘托14.《行路难》中,抒写英雄失意时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是【 A】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5.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B 】A.雄奇飘逸B.沉郁顿挫C.通俗易懂D.清朗峻爽16.《鹧鸪(zhè gǖ)天》中,体现感情超越生死的词句是【C 】A.同来何事不同归B.头白鸳鸯失伴飞C.旧栖新垅(lǒng)两依依D.谁复挑灯夜补衣17.《一句话》中“火山爆发”的隐喻意义是【C 】A.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民众B.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C.民众革命运动风起云涌D.民众革命运动的巨大声威1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抒情方法是【B 】A.借景物抒情B.借象征抒情C.借举止抒情D.借典故抒情19.《苦恼》的主旨是【D 】A.反映****统治下下层小人物的悲惨生活B.揭示****统治下上层大人物缺乏同情心C.反映****统治下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D.揭示****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20.《金鲤鱼的百裥裙>作者叙述故事的基本笔法是【D 】A.夹叙夹议B.幽默风趣C.充满激情的抒写D.不动声色的白描二、多项选择题21.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有【B E 】A.河内凶,则移其粟于河内B.以五十步笑百步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E.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22.《八声甘州》中反映借事抒情模式的诗句有【B C 】A.不忍登高临远B.想佳人、妆楼颐望C.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nèn)凝愁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E.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23.下列作品,抒写怀念母亲之情的有【B D 】A.《垓下之围》B.《先妣事略》C.《秋夜》D.《我与地坛》E.《都江堰》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E 】A.《雨巷》是典型象征主义诗作B.戴望舒因《雨巷》而获得“农民诗人”之名C.《雨巷》被收入戴望舒的诗集《我的记忆》D.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E.《雨巷》是一首运用象征手法的抒情诗25.《宝黛吵架》所体现的热恋中少男少女的普遍心理特点有【ABCDE 】A.爱得越深,争吵越多B.假情试探,言不由衷C.旁敲侧击,节外生枝D.求近之心,反成疏远E.吵架之后,多有后悔。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

20XX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附范文两篇)课程代码:04729【作文题附带两篇范文】【该文档答案附带教材出处和评分标准】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得益”的名言来证明后唐庄宗因骄傲而亡国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A.归纳B.演绎C.类比D.对比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12.下列《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语句中,出自“二日砥砺德行”的是【】A.然弭谤莫如自修,入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B.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C.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D.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73.《吃饭》一文提到的古人中,在论音乐与烹调这两种和谐时“偏向音乐”的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伊尹正确答案:A(1分)教材P364.在《垓下之围》中,项羽三次说“天之亡我”,所显示的人物特征是【】A.知耻重义B.爱逞匹夫之勇C.宁死不辱D.缺乏反省意识正确答案:D(1分)教材P675.《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与“长人者”形成类比的人物是【】A.他植者B.长安富豪人C.郭橐驼D.问者正确答案:A(1分)教材P806.《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A.强国的信心B.“夷夏有别”的观念C.国家利益至上的信念D.民族交融的愿望正确答案:B(1分)教材P817.下列《前赤壁赋》的描写中,引发了“人生短暂”悲观情绪的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B.扣舷而歌之C.客有吹通宵者,倚歌而和之D.肴核既尽,杯盘狼藉正确答案:C(1分)教材P848.下列《秋夜》的意象中,收到作者“默默敬奠”的“英雄”是【】A.枣树B.蝴蝶C.蜜蜂D.小青虫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059.《香市》使用了反衬手法来表明当前香市的冷落,能体现这一手法的句子是【】A.我幼时缩减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B.反衬重兴香市的冷落C.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D.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可是他们也失望了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0910.《纪念傅雷》一文记叙了作者与傅雷的两次争执,争执的内容是【】A.家教方法B.学术问题C.生活琐事D.处世原则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1911.《都江堰》一文中说:“即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这里的“水的魅力”指的是【】A.为无数民众输送汨汨清流B.雍容大度的聚会C.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D.化作许多闪亮亮的河渠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3312.《我与地坛》中反复提到“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那条路”的含义是【】A.平安幸福B.成为作家C.守护地坛D.治愈疾病正确答案:A(1分)教材P14313.《湘夫人》出自屈原的【】A.《离骚》B.《九歌》C.《天问》D.《九章》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5914.《秋兴八首》(其一)中,通过听觉意象烘染心情落寞惆怅的一联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7315.《长恨歌》“昭阳殿里恩爱绝”一句所用典故的主人公是【】A.小玉B.双成C.陈皇后D.赵飞燕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8016.下列写到飞鸟的诗句中,象征边民逃难的是【】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谓兮木上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C.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8417.《雨巷》中,象征等待、希望和追求的意象是【】A.寂寥的雨巷B.默默彳亍C.颓圮的篱墙D.雨的哀曲正确答案:B(1分)教材P20818.下列《我愿是一条急流》诗人的自喻中,与“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根常春藤”相应的是【】A.一座荒林B.城堡的废墟C.一块云朵D.一所小草棚正确答案:B(1分)教材P21519.下列《断魂枪》的语句中,属于沙子龙肖像描写的是【】A.利落,短瘦,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B.个子大,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看着四围C.大刀靠了身,眼珠努出多高,脸上绷紧,胸脯子鼓出,像两块老桦木根子D.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正确答案:A(1分)教材P24020.就全文而言,《哦,香雪》中写香雪在中学被同学再三盘问的情节所运用的叙述方式是【】A.顺叙B.倒叙C.插叙D.补叙正确答案:C(1分)教材P254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卷面总分:7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题量:35题一、单选题(共35题,共70分)1.《寡人之予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讨论的中心议题是()A.为什么“王好战”B.如何使“民加多’C.不可以“违农时”D.必须要“谨庠序”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下列《咬文嚼字》所提到的戏剧、小说的人物形象中,“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从而“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这个人物形象是()A.婵娟B.石秀C.杨雄D.茗烟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下列《吃饭》语句中,作者据以生发议论,进而抨击和嘲讽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是()A.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B.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C.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D.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为盂尝君到薛地收债,却尽烧其券,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勇于变革B.不甘屈居人下C.无为而治D.注重民心向背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张中丞传后叙》。

写南霁云抽刀断指,“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A.夸张B.铺垫C..衬托D.对比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柳宗元写作《种树郭橐驼传》的根本目的是。

()A.批评长人者政令繁苛B.阐发养民治国思想C.说明种树的正确方法D.赞叹郭橐驼的技艺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下列《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武灵王的言语中,表达了他坚持变革的勇气和决心的是()A.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B.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C.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D.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下列《秋夜》意象中,表现出色厉内荏特征的是()A.天空B.恶鸟C.小青虫D.小粉红花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爱尔克的灯光》的主要写作特点是()A.文字筒洁省净,情感含蕴多藏,寄深味于平易质朴之中B.融叙事、写景、记人、抒情予一体,善于铺陈,物象层出C.笔墨客观冷静,写人鲜明生动,剪裁得当,层次井然D.熔叙事、抒情、议论予一炉,思绪翻滚,情感浓烈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下列《纪念傅雷》提到的事件中,让作者“更深一步的了解傅雷”的是()A.谈翻译技术B.傅雷夫妇的逝世C.论绘画艺D.傅雷家书集出版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哭小弟》中引用了小弟的诗:“圆首悠悠无恨事,丹心一片向将来。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自考是现代学习方式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想要进一步深造、提升自己知识水平的学习者来说,自考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各个考试科目中,语文是学习者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应用广泛的一门学科。

为了帮助自考生更好地备考,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文章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文章正文】: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城”。

扬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曾经是古代福建行省六路总督的所在地。

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

扬州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中国东南部的黄金旅游区,境内风景秀丽。

比如,古老而繁华的扬州老城区,拥有数不尽的古代建筑和文化景点;四季如春的瘦西湖,是享受悠闲旅行和观光的好去处;扬州瘦西湖汤山景区更是集历史、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是扬州的一颗明珠。

此外,扬州的美食文化也非常有名,扬州菜以其精湛的刀工和独特的口味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

扬州的糖画、花雕酒等特色美食也是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1. 扬州被誉为什么?2. 扬州拥有哪些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3. 扬州的瘦西湖汤山景区有何特点?4. 扬州菜以什么而闻名?【答案】:1. 扬州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城”。

2. 扬州拥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

3. 扬州瘦西湖汤山景区集历史、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是扬州的一颗明珠。

4. 扬州菜以精湛的刀工和独特的口味而闻名。

第二部分:填空题根据所给的句子或段落,填写正确的词语。

1.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其中_________标准审定。

2. 学习语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修辞__________和文学鉴赏能力。

3. 这位作家的作品结构紧密,叙事__________秩序井然,引人入胜。

4. 在《水浒传》中,武松_________疾风一样地冲过去,一拳把虎头怪砸倒在地。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练习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练习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练习试题及答案2016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练习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山地回忆》是孙犁的作品,被收入其散文小说集《白洋淀纪事》。

2.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3.李白的《静夜思》的核心意象是月光。

4.王昌龄的《闺怨》其实反映了战争,属于广义的边塞诗。

5.按照容量,戏剧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6.《读孟尝君传》是宋代王安石的作品,他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苏轼、苏辙、苏洵一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7.唐传奇标志着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

8.老舍原名舒庆春,他最出色的话剧是茶馆。

9.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10.鲁迅的《伤逝》收在《彷徨》集中,而他的《二丑艺术》则收入其《准风月谈》集。

11. 一般书信由称呼、问候、正文、结束语、署名、日期、信封七部分构成。

12.诗歌基本抒情单位是意象。

13.周作人的散文平白如话,如拉家常,被称为闲话体。

14.被誉为“正式的作为正统小品文的美文”的散文是周作人的《苍蝇》。

15. 莫言是继高行健之后又一华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6.《断魂枪》里的三个人物是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

17.《故乡的野菜》是一篇描写浙东地区民情风俗的散文。

18.《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的作者是李煜,他是南唐君主,被称为李后主。

19.汪曾祺还是现代京剧《沙家浜》的主创者之一。

20.李商隐《锦瑟》中用到的典故有杜宇啼春、庄周梦蝶和鲛人泣珠。

21.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称为“宫体诗的自赎”。

22.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为悼念他的朋友文与可/文同而作。

23.《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的散文集。

24.从论说方式来看,《读孟尝君传》是一篇驳论文。

25.“诗家天子”指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26.并称“小李杜”的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27.宋代女性词人第一人是李清照,她又号易安居士。

2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

2021年全国自考04729《大学语文》(附参考答案)

2021年全国自考04729《大学语文》(附参考答案)

2021年全国自考04729《大学语文》全真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A.满招损,谦得益B.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参考答案:B。

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既肯定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又批评“求学为升官发财”的腐败风气,这种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例证法C.类比法D.对比法参考答案:D。

3.《吃饭》中,从吃饭想到结婚、想到政治,这种联想方式的基础是( )A.时间统一性B.地点统一性C.相似性D.对比性参考答案:C。

4.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所说的“宗教感情”,指的是( )A.对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美的执着追求B.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C.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帝存在D.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续活着参考答案:A。

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中的典型事例,用来刻画许远形象的是( )A.背诵《汉书》B.为国让贤C.拔刀断指D.抽矢射塔参考答案:B。

6.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作家是( )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杜甫参考答案:A。

(见教材第69页)7.《马伶传》:“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A.语言描写B.细节描写C.行为描写D.肖像描写参考答案:C。

8.下列《西湖七月半》语句中使用了排比句式的是( )A.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B.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C.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D.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参考答案:D。

9.《秋夜》所写的形象中,象征遭受蹂躏却还抱有希望的弱者的是( )A.小青虫B.小粉红花C.蝴蝶D.蜜蜂参考答案:B。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卷及解析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卷及解析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卷及解析第Ⅰ部分选择题(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直接抒发羁旅之苦、思乡之切的词句是()。

A.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B.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C.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D.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最能表现祖国的新生和美好的未来的诗句是()。

A.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B.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C.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D.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3.《先妣事略》这篇文章重要的艺术特色是()。

A.作者不动声色而读者却深受感动B.善于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C.通过说理和抒情来表现心中的情感D.文章详略有度,剪裁得体4.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的是()。

A.《红楼梦》B.《聊斋志异》C.《三国演义》D.《西游记》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篇文章展开说理、刻画人物的最主要方式是()。

A.对话B.抒情C.写景D.议论6.在《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说“守一城,捍天下”,这里的“一城”是指()。

A.长安B.睢阳C.洛阳D.渔阳7.《香市》所主要采用的写作方法是()。

A.今昔类比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卷及解析B.新旧对比C.今昔对比D.新旧类比8.词作风格雄奇豪壮而又苍凉沉郁,爱国思想一线贯穿的南宋大词人是()。

A.苏轼B.辛弃疾C.柳永D.陆游9.《都江堰》中写到“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此处用了()。

A.类比手法B.对比手法C.借代手法D.夸张手法10.《断魂枪》里写沙子龙“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这里表现了沙子龙()。

A.留恋往昔的绝技和英名B.以“不传”绝技来与时代抗衡C.寂寞孤傲但深藏不露D.武艺高强但思想保守11.如果把《蒹葭》看成是招贤诗,那么诗中的“伊人”最有可能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练习题及答案(3)
1.《容忍与自由》中“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的”来证明容忍异己是最难得的观点属于()。

A.类比法
B.概括法
C.例证法
D.演绎法
2.《咬文嚼字》的作者认为:字的难处在于()。

A.感情的起伏不定
B.所述事物的千变万化
C.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D.古今字的意义不同
3.下列《咬文嚼字》的文句中,概括了全文中心论点的是()。

A.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B.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C.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D.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4.《咬文嚼字》运用“推敲”典故所说明的是()。

A.更改一两个字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
B.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C.“敲”比“推”更与全诗调和些
D.韩愈的修改确实很妥当
5.《吃饭》中用“吃饭有时很像结婚”说明的观点是()。

A.吃饭有很多功用
B.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往往是附属品中华考试网
C.表达了作者“和而不同”的社会理想
D.嘲讽吃菜者的自讨苦吃
6.作者写《吃饭》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目的是()。

A.表明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
B.说明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
C.表达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是最主要的东西
D.发表他对人生、社会诸种现象和问题的看法
7.《吃饭》中,作者展开联想的主要途径是()。

A.时间统一性联想
B.地点统一性联想
C.相似性联想
D.对比性联想
8.《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9.在《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第三次“弹铗而歌”的原因是()。

A.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B.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C.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D.长铗归来乎!食无肉
10.在《冯谖客孟尝君》这篇文章中,凿成“三窟”的最主要人物是()。

A.冯谖
B.孟尝君
C.齐王
D.梁王
1.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一般说来,在议论文中,凡引进普遍性原理或名家名言的地方,都是运用演绎论证法来证明论点的。

文章在第二层的议论中,提出了“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观点,这一观点可谓是普遍性的原理,接着通过塞维图斯的惨史印证这一观点,最后演绎出“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的结论。

2.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文章有:“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可以看出答案为C.
3.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中心论点,只有B符合题意,其余选项也是作者的观点,但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4.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有关议论文课文内容的知识,不过换成了“从论据来找论点”的角度。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对《咬
文嚼字》一课,应“识记文中所采用的典型例证,简要说明这些例证分别证明了什么论点”。

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熟读课文,就应该知道:A.C.D三项不是作者的论点。

只怕有些自学应考者不注意审题,把自己对“推敲”典故的理解当成答案而误选了。

5.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文中用“吃饭有时很像结婚”来类比论证了“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往往是附属品”的观点。

6.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文的论点即是提示、嘲讽隐藏在“吃饭”背后的名实背离、相互掩饰的人情世态,写作本文的目的也在此。

7.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38页提示部分。

8.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文主要用了归纳法来证明论点。

9.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选项A是第一次弹铗而歌的原因,选项C是第二次弹铗而歌的原因,选项D教材没有提到。

10.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文中的三窟是由冯谖凿成的,答案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