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现状

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现状
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4737769.html,

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现状

作者:王思源王鹏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17年第07期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人畜共患病的现象出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数量也越来越多,疾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畜共患病的问题不但影响着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生活的稳定。因此,进一步实现人畜共患病的防控迫在眉睫,这篇文章就针对我国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展开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牛羊源;人畜共患病;防控现状;讨论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7-0027-01

1 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原因

1.1 滥用抗菌药

在我国的动物养殖当中,滥用抗菌药的现象非常的普遍,我国是滥用抗菌药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滥用抗菌药很容易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也会增大人畜共患病出现的几率。

1.2 通过血液或器官移植传播

进行器官移植很容易造成血液污染,被污染的血液会传播细菌,这也会导致人出现乙肝、艾滋病等疾病。

1.3 出现新的病原

病原体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然界已经存在的,后来因为某种情况被人们发现,例如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另一种就是微生物通过进化,由非致病性变为后来的致病性而形成一种病毒,例如甲型H1N1、霍乱弧菌O139型等。出现新型的病毒很不容易被发现,也会增大人畜共患病出现的几率。

1.4 国际贸易往来的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的贸易往来日益的扩大,食品、货物在流通的同时也会使病原体得到更大的扩散,例如H7型大肠杆菌会通过污染牛肉,造成食源中毒现象等。

2 我国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现状

2.1 存在的问题

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

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 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由共同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脊椎动物和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按照病原体的生物属性分类,可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人畜共患病等。人畜共患病可源于与人类密切接触的家畜、家禽和宠物,也可源于远离人类的野生动物等。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人畜共患病共有800多种,这占到了可感染人的传染病种类的60%,病原体涉及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多种生物。在新发传染病有75%都是人畜共患病。据2007年统计,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种有16种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动物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的巨大储存库,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甚至破坏,动物病原体的遗传变异和跨种传播的风险增大,人畜共患病对人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畜禽及其产品的流通日益频繁,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和狂犬病等重要人畜共患病出现抬头趋势,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并已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人畜共患病防控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为进一步掌握人畜共患病疫情情况,科学制定防控措施,现

把我国近年来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国人畜共患病防控总体情况 (一)人畜共患病疫情总体平稳 1.布鲁氏菌病 2011年,全国畜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形势仍较重,部分地区呈下降趋势。内蒙古、吉林、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四川、陕西、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3个省(区)335个县722个乡6208个村发生布病疫情,发病牲畜116795头(只),死亡580头(只),死亡率0.5%。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发病羊108633只;陕西省938只,吉林省937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31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奶牛发病932头,浙江省460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别为375头和360头;内蒙古自治区其它牛发生布病716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74头。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湖南、海南、广东、广西、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甘肃等19省(区、市)没有发现布病临床病畜。 2.结核病 2011年,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牛结核病疫情上升外,全国其他省牛结核病疫情呈现下降趋势。内蒙古、吉林、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3个省(区)133个县195个乡396个村发生奶牛

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4737769.html, 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现状 作者:王思源王鹏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17年第07期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人畜共患病的现象出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数量也越来越多,疾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畜共患病的问题不但影响着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生活的稳定。因此,进一步实现人畜共患病的防控迫在眉睫,这篇文章就针对我国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展开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牛羊源;人畜共患病;防控现状;讨论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7-0027-01 1 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原因 1.1 滥用抗菌药 在我国的动物养殖当中,滥用抗菌药的现象非常的普遍,我国是滥用抗菌药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滥用抗菌药很容易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也会增大人畜共患病出现的几率。 1.2 通过血液或器官移植传播 进行器官移植很容易造成血液污染,被污染的血液会传播细菌,这也会导致人出现乙肝、艾滋病等疾病。 1.3 出现新的病原 病原体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然界已经存在的,后来因为某种情况被人们发现,例如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另一种就是微生物通过进化,由非致病性变为后来的致病性而形成一种病毒,例如甲型H1N1、霍乱弧菌O139型等。出现新型的病毒很不容易被发现,也会增大人畜共患病出现的几率。 1.4 国际贸易往来的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的贸易往来日益的扩大,食品、货物在流通的同时也会使病原体得到更大的扩散,例如H7型大肠杆菌会通过污染牛肉,造成食源中毒现象等。 2 我国牛羊源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现状 2.1 存在的问题

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治

属于原虫有弓形体、肉孢子虫、隐孢子虫;属于吸虫有东毕血吸虫、肝片吸虫、中华双腔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华枝睾吸虫;属于绦虫有猪囊尾蚴、棘球蚴、多头绦虫、牛囊尾蚴、犬复殖孔绦虫、微小膜壳绦虫;属于线虫有旋毛虫、弓首蛔虫、肾膨结线虫;蝇蛆有羊狂绳蛆[4]。 其中,有些病原体在动物间保持延续,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但在人之间不会引起传播。如旋毛虫病、狂犬病、森林脑炎等;有些病原体主要依靠人延续世代,如阿米巴病、人型结核等;有些人畜共患病,人和动物可以互为传染源,如血吸虫病等;真性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则必须以人和动物作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如猪绦虫病等。 3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 3.1 通过唾液传播 如患狂犬病的猫、狗,它们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病毒,当猫狗咬伤人时,病毒就随唾液进入体内,引发狂犬病。 3.2 通过粪便传播 粪便中含有各种病菌这是众所周知的。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的病原体,都可借粪便污染人的食品、饮水和用物而传播。大多数的寄生虫虫卵就存在粪内。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是经由尿液传播的。 3.3 通过空气传播 有病的畜禽在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常会带出病毒或病菌,并在空气中形成有传染性的飞沫,散播疾病。 3.4 通过被毛和皮屑 畜禽的全身被毛和皮肤垢屑里,往往含有各种病毒、病菌、疥螨、虱子等,它们有的就是某种疾病的病原体,有的则是疾病的传播媒介。某些宠物爱好者如果不注意个人防范,任意与动物拥抱、亲吻、食同桌、寝同床,是有可能从它们身上染上共患病的。 4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原则及防控 4.1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原则 4.1.1 做好监测工作 动物的人畜共患病监测工作主要由兽医部门来完成。实践证明,做好动物

人畜共患病

人畜共患病 第一节炭疽(Anthrax) 一、病原:炭疽杆菌 1、形态染色:G+大杆菌,在动物体内单个或3~4 个成短链,呈竹节样排列,有荚膜,在氧气充足的体外能形成椭圆形芽胞。 2、培养特性:普通培养基平板上形成灰白色、表面粗糙、边缘不整齐的火焰状菌落,低倍观察如卷发状,血琼脂不溶血(与类炭疽区别)。 3、抵抗力:繁殖体的抵抗力不大,煮沸及一般消毒药均能杀死。形成芽胞则具有强大的抵抗力 4、毒素:菌体能释放水肿毒素、保护性抗原(荚膜)及致死因子,三种成分结合而使动物致死,单个因素极少或没有毒性作用。三、症状:1、潜伏期:1~5天,最长可达14天。2、各种家畜的症状:羊:多呈最急性经过,突然倒地,摇摆,磨牙,天然孔出血,常于几小时内死亡。牛:多呈急性经过,高热,反刍减弱或停止,呼吸急促,粘膜发绀、尿暗红,甚至带血,全身颤抖、痉挛,一般1~2天死亡,濒死期天然孔出血。亚急性的病状与急性相似,但病程稍长,数日至1周以上,体表各部如喉、颈、胸、肩胛、乳房,以及直肠、口腔粘膜等发生炭疽痈,硬热中央坏死溃疡。马:一般取急性与亚急性,与牛相似。猪:多为慢性经过,生前无明显临床症状,宰后于下颌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肺等可发现炭疽病变。3、人:根据感染途径可分为三型:①皮肤炭疽:局部肿胀、红斑、经皮肤创伤入侵。②肺炭疽:吸入被污染的毛皮芽胞,发烧、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发绀。③肠炭疽:吃入病畜肉或污染水、发烧、吐、泻、便血、腹膜炎等。四、病变:怀疑炭疽死亡的病死畜,一般情况下严禁解剖,草食兽突然死亡应特别注意。1、最急性:病变不明显,除脾、淋巴结轻微肿胀外,常不见明显肉眼病变。2、急性:①尸僵不全,天然孔流出暗红色、不凝固的血液,可视粘膜呈蓝紫色。②脾脏显著肿大3~5倍,肠道出血性炎症,有的形成痈。③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呈黑红色。④血液暗红色,凝固不良,粘稠如煤焦油样。⑤皮下浆膜结缔组织有黄色胶样浸润,并有出血点。 猪:咽喉型,颌下淋巴结水肿、出血、脾肿。五、诊断:1、临床综合诊断2、细菌学诊断:(1)取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及分离培养:剪耳尖取小滴血涂片,切口应烧烙封面,或在腹部脾脏部位开一小孔,镊取小块脾脏作分离培养,染色过程的冲冼液,玻片及培养物都应进行高压灭菌。镜检时应注意与腐败菌区别。 3、血清学诊断: 第四节大肠杆菌病 一、病原:大肠杆菌1、形态染色:G-中等大小杆菌,无芽胞,有鞭毛。 猪大肠杆菌病按其发病日龄及临诊表现分为三种:Ⅰ、黄痢型:出生后数日发生。 Ⅱ、白痢型:2~3周龄发生。Ⅲ、水肿型:6~15周龄发生。 Ⅰ、黄痢型(yellow scour of newborn piglet): 又称仔猪黄痢,初生猪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以排黄色液状粪便为特征。 一、症状与病变: 7 天龄以内的仔猪,1~3 天龄最为常见,出生时体况正常,经12 小时以后,突然有1.2头全身衰弱,很快死亡,其后其他仔猪相继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状,含有凝乳小片、气泡、腥臭,迅速消瘦,眼凹,昏迷死亡(注意区别胎粪),同窝发病率常在90%以上,致死率也很高。主要是带菌母猪的病原体污染了乳头或皮肤而传播。剖检病变主要是肠道、肠粘膜卡他性炎症,特别是十二指肠,充满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全身脱水严重。 Ⅱ、白痢型(white scour of piglet):

探讨预防人畜共患病的措施

探讨预防人畜共患病的措施 摘要: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人和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可通过人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或经由动物媒介、被污染的空气、水和食物传播。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人畜共患疾病大约有200多种,中国大约有130多种。本文从人畜共患疾病的现状与问题、传染源特征、人畜共患病传播途径等方面深入探讨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传染源传播途径措施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闹得沸沸扬扬的艾滋病、疯牛病、李斯特菌、SARS、禽流感、猴痘、西尼罗热等等,都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古今中外还有很多由于有害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和农业生物安全的事例,人畜共患病严重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公共卫生,应该引起人们和相关部门的高中重视。 一、现状与问题 1、发生种类多,危害日趋严重。近年,陆续发现和发生多种新的人畜共患病或由动物传染给人类并在其间传播的疫病,如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近年来疫情回升较快,形势愈发严峻。 2、认识不足,关注不够。有关部门对人畜共患病的危害、防治等宣传力度不足。公众对人畜共患病了解较少,缺乏防范意识。 3、人畜共患病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人畜共患病的诊断、防治方法落后,新型疫苗开发、产业化生产滞后,防控策略、措施偏重发生疫情时的扑杀或无限制地使用功能和效果不清的消毒药,显现控制、扑灭疫情方面的盲目性和低水平。 4、疫情信息不畅通,监控体系不健全。动物疫情测报体系投入不足,尚未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实验室体系。 5、防疫基础设施薄弱,防疫能力低下。不少地区的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落后,人员不足,技术人员素质不高。 二、传染源特征 传染源是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体内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1、动物作为传染源,许多动物的传染病都可以传播给人,由动物传给人的传染性疾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也称人畜共患疾病。该病可分为:①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在动物间传播并世代延续,在一定条件下才传播给人,

常见人兽共患病

常见人兽共患病 一(人兽共患病应符合哪些条件, 1.病原体是微生物或寄生虫,非生命性的公共治病因素不包括在内。 2..同一种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能使人和某种脊椎动物感染或发病,并可以让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或单向传染。 3..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的传播方式可以是直接接触性的,也可以是间接接触性的。二(目前人兽共患病有哪些分类方法, 1.按病原体的种类分为病毒病,细菌病,衣原体病,立克次氏体病,螺旋体病,真菌病和寄生虫病。 2.按病原体储存宿主的性质分为以动物为主的人兽共患病,以人为主的人兽共患病,人兽并重的人兽共患病,真性人兽共患病。 3.按病原体的生活史分为直接人兽共患病,媒介性人兽共患病,周生性人兽共患病,腐生性人兽共患病。 三.人兽共患病的流行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1.传染源:动物性,人,病原体排出的途径。 2.传播媒介与途径:媒介物,水和土壤,空气,食物媒介者。经呼吸道传播,经消化道传播,经皮肤传播和粘膜传播,经昆虫传播。 3.宿主的易感性。 四.影响人寿共患病流行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疫源地的开发:如造铁路,高速公路,木材开采。捕食野生动物等。 2.动物的迁徙(自认的或人为造成的)和动物群体密度的波动。 3.风俗与饮食习惯,如民族的,宗教的或地区的风俗和饮食习惯。 4.环境污染:主要指生物污染,如微生物,虫卵和幼虫等。

5.职业性及其他易感染群:?农牧业生产者?畜产品经营人员?野外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其他人员,如灾民,难民,香客,囚犯等。 五.应该如何有效地防控人兽共患病,(请举例说明) 1.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预防(使用疫苗,菌苗,类毒素等生物制剂作为抗原,使机体产生自动免疫力) 目前,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来自动物、昆虫、食品、水源、土壤等传播的目前,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来自动物、昆虫、食品、水源、土壤等传播的人兽共患病以及来源于污染环境的毒物、抗生素的滥用和生物恐怖袭击等因素的威胁,而且是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任务更为艰巨,应引起国人的关注和重视。人兽共患病以及来源于污染环境的毒物、抗生素的滥用和生物恐怖袭击等因素的威胁,而且是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任务更为艰巨,应引起国人的关注和重视。 防控人兽共患病要坚持一个方针四个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运用现代生物医学、现代兽医学、社会学的知识与技术,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群防群控”,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共卫生资源,制定符合本国国情和本地区实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坚持综合防控的原则:免疫、消毒、检疫、封锁、治疗(动物淘汰)等综合性卫生防控措施,对防止人兽共患病的发生与流行都是普遍适用,必有可少的。 3.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杀虫、灭鼠、灭螺等;对兽源性直接传播性和循环传播性人兽共患病,应重点对人以外的脊椎动物宿主采取早发现、淘汰动物、驱虫、免疫接种等措施。 4.坚持加强合作的原则:疫情通报,防止输入传染源,加强海关检疫,以及技术上和法律方面的合作。在国内要动员全国的力量,组织国家卫生、农牧、商业、

人畜共患病与公共卫生论文

人畜共患病与公共卫生论文 前言: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人和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可通过人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或经由动物媒介、被污染的空气、水和食物传播。简单地说,就是人和动物都可得的病。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人畜共患疾病大约有200多种,中国大约有130多种。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闹得沸沸扬扬的艾滋病、疯牛病、李斯特菌、SARS、禽流感、猴痘、西尼罗热等等,都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古今中外还有很多由于有害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和农业生物安全的事例,如公元5世纪下半叶,鼠疫病菌从非洲侵入中东,进而到达欧洲,发生鼠疫大流行,造成约1亿人死亡。人畜共患病严重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公共卫生,应该引起人们和相关部门的高中重视。正文: 1 现状与问题 1.1发生种类多,危害日趋严重。近年,陆续发现和发生多种新的人畜共患病或由动物传染给人类并在其间传播的疫病,如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近期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给国际社会造成严重影响。我国狂犬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曾一度得到控制,但近年来疫情回升较快,形势严峻。 1.2认识不足,关注不够。有关部门对人畜共患病的危害、防治等宣传力度不足。公众对人畜共患病了解较少,缺乏防范意识。相关部门在发展畜牧业上更多地关注养殖,对动物疫病(包括人畜共患病)重视不够。

1.3人畜共患病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人畜共患病科研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缺少专门研究机构和高水平防治技术支撑。许多人畜共患病的诊断、防治方法落后,新型疫苗开发、产业化生产滞后。防控策略、措施偏重发生疫情时的扑杀或无限制地使用功能和效果不清的消毒药,显现控制、扑灭疫情方面的盲目性和低水平。 1.4疫情信息不畅通,监控体系不健全。动物疫情测报体系投入不足,尚未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实验室体系。动物防疫、卫生检疫和检验等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不能形成资源共享和统一联动的疫病监测防控体系。 1.5防疫基础设施薄弱,防疫能力低下。不少地区的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落后,人员不足,技术人员素质不高。特别是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条件落后,一些专业人员从事与本职无关的工作,导致防治能力降低。 2 传染源特征 传染源是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体内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具体说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毒)动物。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1 动物作为传染源许多动物的传染病都可以传播给人,由动物传给人的传染性疾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也称人畜共患疾病。

人畜共患疾病流行共同特点

共同特点各种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传播方式、感染途径及宿主的病理变化虽不一致,仍可发现有如下一些共同特点:①既为害家畜,又严重为害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常见的有炭疽、沙门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各型传染性马脑脊髓炎和多种寄生虫病等。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估计有73%以上的人口遭受150余种人畜共患疾病的威胁,至少有50%的人口在其一生中感染一种以上的人畜共患疾病。人的肠炭疽和肺炭疽过去的病死率常在90%以上。人的肺型和败血型鼠疫的病死率可高达100%。鼻疽和鹦鹉热也是致人死命的疾病。狂犬病无论对动物和人几乎都无例外地致死。即令是一些对家畜的致死率较低、对人也只引起轻微症状的疾病如口蹄疫,也由于患病性畜肉、奶产量降低,其传播又极迅速,常需采取广泛封锁隔离甚至关闭国界等措施,也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些共患疾病对人体所造成的慢性感染,如牛型结核病、布鲁氏菌病、旋毛线虫病、血吸虫病等虽不迅速致死,但使人长期虚弱,丧失劳动力,也属恶疾。②病原的宿主谱一般很宽。有的在实验条件下甚至可感染多种在分类系统上相距很远的动物。例如炭疽和狂犬病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哺乳动物和人类。鼠疫可以感染多种啮齿动物,再由鼠蚤传于人和多种家畜包括、、、、、、等。各型钩端螺旋体除各有其一、二种主要宿主外,还可以多种啮齿动物、野兽、水鸟为其次要宿主,并多能通过它们的排泄物污染水域和泥土而感染人类。弓形虫和血吸虫等多种寄生虫的宿主谱也很宽。很多人畜共患疾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迹不常到的山野和丛林,病原、媒介动物和宿主三者可长期共生于同一环境而自然延续不断,其中大部分表现为隐性感染,当人类进入或开发这些地区时即易受其感染。这些宿主谱很宽和具有自然疫源地的疾病,特别难于消灭。③多是职业病,直接影响劳动者的健康。例如从事羊毛分级打包、剪毛、制裘、制革、制毛刷的工人易患炭疽;稻农易患血吸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牧羊人、接羔员、挤奶员易患布鲁氏菌病;养猪者和渔民易患类丹毒、弓形虫病和日本脑炎;常与马匹接触的饲养员、赶车工、蹄铁工、骑兵、马术师易患鼻疽;野外工作人员容易感染野生动物的人畜共患疾病;而屠宰工人和兽医则对上述所有各种疾病都易感染。④很多是食品源疾病。如人的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和旋毛虫都是由于食入含有这些虫蚴而未经煮熟的肉而感染的。肠炭疽、沙门氏菌病等多种食物中毒疾病也由食入或与带菌(毒)的不洁食物接触而感染。肉品检验规程中规定有几十种疾病的胴体或内脏要废弃或无害处理,全属人畜共患疾病。⑤都可为研究人类传染病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这是由于只要病原体入侵的径路相同,人和动物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大体相似。如原认为布鲁氏杆菌病在人体多表现波状热,而在家畜则多局限于乳腺和胎盘;近年已证实、、羊也和人同样表现波状热。人的Q热系经呼吸道感染,有时和动物身上的症状有差异;但人如用Q热病原体经呼吸道感染猴子,则其症状与人相同。

人兽共患传染病

人兽共患传染病专题 课程论文 题 目 : 人与动物共患病的流行及其防控现状 学 院 : 牧医工程学院 专 业 : 兽 医 班 级 : 2014级硕士8班 学 号 : 14203100 姓 名 : 王 培 培

人与动物共患病的流行及其防控现状 王培培 (2014届兽医专业硕士8班) 摘要:人与动物共患病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也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目前人与动物共患病的研究一般为人与脊椎动物的共患病,简称人兽共患病。本文综述了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现状,分析了防控中面临的问题,并阐述了相关策略,为加强人与动物共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人与动物共患病;人兽共患病;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现状;防控;问题;策略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规模化畜牧业的发展,传染性疾病与人类和动物长期相伴[1]。动物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人与动物共患病和其他疾病一样,有着各自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人与动物共患病流行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重、防治难度大。因此,人与动物共患病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防控也越发重要。目前,人与动物共患病的研究一般为人与脊椎动物的共患病,简称人兽共患病。本文根据人兽共患病的特点,来综合讲述人与动物共患病的流行及防控。 1 人兽共患病的概念 人兽共患病(zoonosis)一词源于希腊文zoon(动物)与nosis(疾病),传统的提法是“人畜共患病”,是指人类与人类饲养的畜禽之间的自然传播和感染疾病。19世纪德国病理学家Rudolf Virchow 第一次提出人类感染的动物疫病(zoonosis)这一名词。尔后这一概念被修正为“由任何家养的和野生的脊椎动物传染给人或由人传染给动物的所有人类的传染病”。195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与粮农组织(FAO)联合成立的人兽共患病专家委员会(The Expert on Zoonoses),对人兽共患病所下的定义[2]为:“人兽共患病是指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即人类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疾病”[3]。目前,有专家学者如田克恭等提出“人与动物共患病”的概念,但国际上尚未对此定论。 2 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病学新特征 2.1 人兽共患病流行的空间特征发生明显变化 集约化养殖,加大了人兽共患病的传播速度与流行强度;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使得不少原来呈地方性流行的人兽共患病变成世界性流行的人兽共患病,出现了农村疾病城市化、边远疾病中心化、北方疾病南方化三大空间变化趋势。 2.2 人兽共患病多病原因子混合感染增多,使病情更加复杂化 目前发生的人兽共患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的病原体所致,而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共同协同作用而造成的。多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已成为人兽共患病发病的主要形式。这可能也就是近年来生产上不断出现所谓的“非典型病症”、“超强(变异)病症”和“复杂疾病征候群”的重要原因[4]。这一系列的综合症状群,使病情复杂化,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也给人兽共患病控制带来困难,导致人兽共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原因、现状及防控

山东畜牧兽医2018年第39卷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原因、现状及防控 张海霞①孙桂珍①孙晓梅①黄腾①李欣磊① (①山东农业大学校医院山东泰安 271018 ①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7-1733(2018)03-0062-02 “动物疫病的60%可以传给人类,人类疫病的50%可以传给动物”,这充分道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的主题,也说明了控制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性。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200种,较重要的有89种,其中目前在许多国家流行、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有近40种。 1 人畜共患病发生的原因 1.1 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发展迅速畜禽养殖大都呈现规模化、集约化的形式,使的动物疫病的流行更加容易、更加广泛,人与动物的接触也更加频繁,畜舍环境的改变,使疾病在动物之间的传播蔓延。 1.2 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国际贸易的加强科学的进步使随着科学的进步,交通运输越来越迅速,人类活动的范围扩大,过去人们难以到达的地方现在很容易到达了,从而接触到过去不曾接触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运输工具和交通网络的完善,动物及其产品的合法贸易、非法交易范围和数量的扩大,原有的地方性疾病不仅以快速远距离传播,而且能出现新的病变和病理特征而出现新疾病。 1.3 伴侣动物的发展 家庭中饲养宠物,人与动物之间长期密切接触,人畜共患病也从农村、牧区进入城市,增加了患“宠物”病的风险。如弓形虫病、狂犬病、附红细胞体病、鹦鹉热、犬绦虫病等。 1.4 食品污染的存在 食品污染也是导致人畜共患病流行的一个原因。在工业化国家每年有30%的人口可能患食源性疾病。污染了的牛肉、牛奶及其奶制品、鸡肉、羊肉、猪肉、蔬菜、水果、饮料、水和调料等均可成为传染源。 1.5 病原体突破物种屏障的可能性在加大随着环境、气候和生态的变化,某些病原体很易突破种间屏障,经自然感染宿主,或直接感染人群,给人类成的威胁越来越大。野生动物的传染就转移到家畜或人,并且随着人类居住范围越来越广,侵犯到野生动物的生活,新病原体的侵入可能会不断生。如SARS和艾滋病等的研究结果发现,病原溯源均与动物有关。高致病性禽流感原本只感染家禽,水禽和哺乳动物不致病,而今,不仅能使水禽高度感染导致严重发病死亡,且感染哺乳动物和人引起死亡。 2 主要人畜共患病发生现状 2.1 布鲁氏菌病据卫生计生委通报, 2016年全国报告人间布病病例49314例,处于历史高位。山东省省1954年报告首例人间布病病人,2010年以来,本省布鲁氏菌病疫情蔓延非常迅猛,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增幅非常大,2016年已上升到3950人,6年的时间增加了近17倍,位居全国第七,是全国报告病例数前十位省份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全省17个市138个县报告病例,仅长岛一个县没有病例发生,其中潍坊、济宁、菏泽、滨州、济南、淄博六市占61%,人间布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本省也是历史上牲畜布病流行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曾经发生过5次大的布病疫情流行,80年代以后逐步得到有效控制,截至2005年全省已达到布病稳定控制区标准。但是近几年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快速增长,牲畜布病发病率和监测阳性率不断上升。从全省牲畜布病阳性畜报告情况看,2011~2014年畜间布病疫情呈迂回上升趋势, 2015年以来布病阳性畜明显增多,畜间布病防控形势也不容乐观。 2.2 结核病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结核病患者2000万人,每年新增的结核病患者超过800万人,死于结核病的人200万人。结核病在亚非地区尤为严重。我国是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现有肺结核病患者500万人,据世界第二。卫生部公布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中肺结核发病死亡均占第一。 2.3 炭疽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全球性的人兽共患病,每年病例约在2~10万之间。国际:美洲的中部和南部,欧洲的东部和南部,亚洲、非洲、加勒比海以及中东地区多见。国内:贵州、新疆、甘肃、青海、四川、广西、云南、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多发。 2.4 狂犬病一种专门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100% 死亡率,病原为狂犬病毒,人兽共患,动物—人或动物—动物传播。人—人不传播。全球人感染狂犬病:亚洲每年31000人(56% ),90%在农村;非洲每年24000人(44%),75%在农村。 3 对人畜共患病防控的建议 3.1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和食品的安全监管对动物疫病的防治,国家必须采取强制性的防治措施,对养殖、加工、运输、储藏等实施强制性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制定和完善与国际兽医制度接轨的各类动物卫生标准和规范体系,要尽快建立并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的扑杀补偿制度,以利于快速扑灭疫情。 3.2 建立疫情报告和应急预案制度建立疫情报告体 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牛羊重要疫病诊断与检测新技术研究”(2016YFD0500905),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GGH3115), 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资金资助。 62

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治

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控 摘要: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疫病。其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研究资料表明,人畜共患疫病不仅频繁发生,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本文通过介绍人畜共患病的定义、分类、传播途径,总结了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传播;防控 从古老的鼠疫、狂犬病,到近年来肆虐全球的疯牛病、口蹄疫和炭疽,疾病在动物世界传播的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命。最近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再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健康环境仍然十分脆弱,千万警惕“人畜共患病”! 1 人畜共患病的定义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介绍,人畜共患病是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1]。国际文献记载的人畜共患病约有近200种,其中的几十种曾引起大规模的传播。其中,曾造成大规模流行、死亡率较高的有鼠疫、黄热病、艾博拉、狂犬病、艾滋病、结核病、炭疽、森林脑炎、口蹄疫、疯牛病等10多种。有些疾病迄今人类还无法攻克。 2 人畜共患病的分类 2.1 按传播类型进行分类 2.1.1 直接传播 病原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通过直接接触媒介动物或者污染物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不发育甚至不繁殖。如狂犬病、口蹄疫、流感、炭疽、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类丹毒、钩端螺旋体病和旋毛虫病等[2]。 2.1.2 循环传播 病原为完成其循环性生活或发育史,需要有一种以上的脊椎动物,但无需无脊椎动物参与。如人的绦虫病和棘球蚴病。 2.1.3 媒介传播

在病原的生活史中需要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共同参与,在无脊椎动物的体内繁殖,完成一定的发育史,经过一个潜伏阶段才能传到另一脊椎动物宿主。如传染性脑炎、血吸虫病等。 2.1.4 腐物传播 病原需要一种脊椎动物宿主和一种非动物的滋生地或储存地,如土壤、污水、私聊、植物等。比如肉毒梭菌中毒、各种真菌病和蠕虫蚴病。 2.2 按病原宿主进行分类 2.2.1 兽源性 病原的宿主为低等脊椎动物,人类患病主要是受动物的感染。如狂犬病、炭疽、禽流感、H1N1流感等[3]。 2.2.2 人源性 病原的储存宿主是人,动物患病主要来源于人。如人的结核、A型流感等。2.2.3 互源性 人和动物都是病原的储存宿主,在人和动物中都可流行,人和动物间相互感染。其特点是病原的宿主谱很广,传播途径多,大多互为疫源。 2.3 按病原体种类进行分类 由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鼻疽、炭疽、猪丹毒、结核病等。 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用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口蹄疫等。 由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鹦鹉热等。 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恙虫病、Q热等。 由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念珠菌病等。 内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弓形体病、旋毛虫病、绦虫病等。其中:属于原虫有弓形体、肉孢子虫、隐孢子虫;属于吸虫有东毕血吸虫、肝片吸虫、中华双腔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华枝睾吸虫;属于绦虫有猪囊尾蚴、棘球蚴、多头绦虫、牛囊尾蚴、犬复殖孔绦虫、微小膜壳绦虫;属于线虫有旋毛虫、弓首蛔虫、肾膨结线虫;蝇蛆有羊狂绳蛆[4]。 其中,有些病原体在动物间保持延续,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但在人之间

人畜共患病的危害

人畜共患病的危害 宠物虽然不能陪伴我们一生,但是它会用一生陪伴我们! 弓形虫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寄生虫,寄生在动物身上,随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消化道传染。它能破坏人体多种器官和组织,很容易侵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孕妇感染了弓形虫后,弓形虫可以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胎儿畸形、先天愚和死胎的几率可能在40%左右。 那些人容易感染弓形虫 一般来说,经常接触小动物的人更容易患上弓形虫病,比如动物饲养员、屠宰工、兽医等等,特别是经常跟猫接触、并且经常清理猫窝、饭盆、排泄物的人。 正常人患上弓形虫病之后,症状一般比较轻,只有少数人在初次感染的时候,会发生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疼、腹痛、肌肉关节疼等症状,随后会产生免疫力,症状轻的一般能够自愈。但如果是有严重免疫缺陷的病人,如果感染弓形虫病,后果就会比较严重。 如何预防弓形虫的感染 注意饮食卫生,肉类要充分煮熟,避开生肉污染熟食。 猫要养在家里,喂熟食或成品猫粮,不让它们在外捕食。因为猫的传染是吃了感染的老鼠或鸟类,或者吃了污染猫粪的食物。 要给宠物注射弓形虫针,和给宠物做弓形虫检查 宠物美容、宠物寄养、疾病诊疗、常规检验、免疫注射、手术治疗

第四、注意日常卫生,每天清除猫的粪便,接触动物排泄物后要认真洗手。除非孕妇血清检查证明已经有过弓形虫感染,否则孕妇怀孕期间要避免接触猫及其粪便。 虫感染有多种简便有效的药物治疗,如磺胺类加乙胺嘧啶,和螺旋霉素等,治疗须按医嘱进行,孕妇感染及时治疗大约可使胎儿感染机会减少。 河南农大英协宠物医院(郑州深爱宠物医院)成立于2008年,现有四家医院。 医院开设项目有:1.宠物正常身体检查:寄生虫、皮肤病、血常规、B超、肝功肾功等生化检查、尿液检查等;2.宠物传染病检查:犬瘟热、细小病毒、冠状病毒、血液寄生虫病等;3.外科手术:绝育、去势、结石手术、胃肠道梗阻、胃肠道异物、尿道造口、髌骨脱位股骨头切除等;4.美容服务:宠物美容、寄养、洗澡等。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凤鸣路1号院2号楼1-层商12号 宠物美容、宠物寄养、疾病诊疗、常规检验、免疫注射、手术治疗

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及其防控措施.doc

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 及其防控措施- 摘要:从人畜共患病的主要危害、种类、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发生人畜共患病的原因、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原理和治疗几个方面,阐述了人畜共患病对人类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防控措施 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动物传播给人类并引起人类发病的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畜牧生产、畜产品的安全和公共卫生都造成了重大危害。2009年1月,农业部、原卫生部联合发布的《人畜共患病名录》,共收录了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影响较大的26种人畜共患病,且新的病种仍在不断被发现。 我国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在进行畜禽防疫、治疗、动物产品检疫及实验室相关检测工作时,不免接触到牛、羊、犬、猪、鸡、鸭、鹅、鸽、兔等动物、动物产品、血液样品及各种动物病理组织样品。我国农村畜禽饲喂环境、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难免存在疾病隐患。而且由于一些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存在,与患有这些疾病的畜禽接触就有被感染的风险,严重威胁着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当全力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预防和控制。 一、人畜共患病的主要危害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其中70%都是人畜共患病J。我国人畜共患病流行也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奶业的迅速发展,奶牛的结核病、布病也呈暴发流行,导致很多农牧民反复感染,长期不愈。近年来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引起了全世界对生物安全和人畜共患病防控的重视。这些疫

病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不仅引起人类的恐慌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常见人畜共患病的种类 1.常见猪与人共患病的种类 主要有口蹄疫、猪流感、猪囊尾蚴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弓形虫病、猪旋毛虫病、猪疥螨病等。 2.常见牛、羊等反刍动物与人共患病的种类 主要有口蹄疫、结核病、炭疽、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布鲁氏杆菌病、牛链球菌病等。 3.常见禽类与人共患病的种类 主要有禽流感、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 4.常见犬、猫小动物与人共患病的种类 主要有狂犬病、弓形虫病、蛔虫病、旋毛虫病、鹦鹉热衣原体病、绦虫病等。 三、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发生人畜共患病的原因 1.密切接触 基层兽医防疫员在给畜禽注射疫苗时与动物密切接触,可能会出现不小心被动物咬伤、抓伤、扎过动物的针不小心扎上自己、沾染上动物分泌物等现象;卫生监督检疫所检疫员对动物产品检疫时,可能会出现不小心被所用工具划伤(如刀),接触被感染的动物产品(如肉、血液、内脏);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病理组织样品和血液样品更增加了病原体传播机会,若是人畜共患病感染动物样品,化验室操作员被感染的可能性极大。 2.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安全意识薄弱 部分基层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人畜共患病培训,对人畜共患病的知识了解甚少,对人畜共患病防范意识薄弱。基层防

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及防制

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及防制 人畜共患病,是指在畜禽等各种动物和人类之间自然传染的疾病。 1 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1.l据资料介绍,目前已知的2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150多种寄生虫病中,至少有200多种可以传染给人类。实际上人畜共患病还远不止这个数,因为尚有许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如有些不明原因的发热、腹泻就可能是人畜共患病。 1.2历史上曾有多次人畜共患病大流行,如强大的古罗马帝国因鼠疫大流行,而致人口死亡过半。中世纪欧洲多次发生鼠疫,人的死亡率达40%~60%。西方国家近几年疯牛病也此起彼伏。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报告2003年6月初,美国因草原犬鼠等野生啮齿动物引发了猴痘疫情。我国卫生部最近公布的2003年上半年全国重点传染病疫情中,位居死亡数和病死率榜首的是狂犬病。不少资料显示,2003年横行一时的非典也有可能来源于动物。人畜共患病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2 人共患疾病日益严重的原因 2.l 地球上人口增多,人类无限制地开发自然,破坏了生态环境,将动物中的病原带到人间。如对森林、湖泊、湿地的开发,把血热带到了人间。 2.2 养犬、猫、乌等宠物并与之密切接触,增加了人的感染机率。 2.3 发达的交通和国际交往,使多种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增加,加速了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2.4 过量滥用抗生素使各种致病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变异,使疾病更容易流行。 3 人畜共患病的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大致可把人畜共患病分为五大类。 3.1 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种类繁多,其特点是传播迅速、极易造成大流行。这类疾病较难诊治,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这类疾病预防也较困难,且对人类的危害严重,其致死率高,是目前威胁人类的头号敌人。如狂犬病、猴痘病、疯牛病等。 3.2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立克次氏体、农原体是较病毒大、较细菌小的一种致病性微生物,一般抗菌药物可以杀灭。如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的家畜、家禽和人的衣原体病,人感染后会出现发热和肺炎。 3.3 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病原菌可以利用外界条件进行繁殖,能够用显微镜观察到,抗菌药物可以控制细菌所导致的疾病。如炭疽病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大患病。 3.4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真菌是一种比细菌更进化的微生物,它能用抗真菌药物控制。如各种动物和人都能感染皮肤真菌病(也称癣),一旦感染这种病,其病程一般较持久。 3.5 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主要包括原虫、吸虫、线虫、绦虫以及昆虫等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由于病原体的不同,其传播途径、寄生对象、发病症状等均不同。一般这类疾病可被驱虫类药物控制。如弓形虫病、血吸虫病、绦虫病等。 4 入畜共患疾病的控制 4.1 加强法制管理 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普法力度,严格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检验,确保动物及其产品的卫生安全。增强公民依法饲养宠物的观念、维护公共卫生,规范宠物交易、防疫制度,严禁携带宠物进入公共场所。

人畜共患病的流行及其防控现状

30 人畜共患病的流行及其防控现状 李蛟,柴茂,苑述友,赵明军,崔沛 (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4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 高,人类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牲畜的流动性越来越广,目前我国人畜共患病呈现“老病新发”、新病不断出现,局部地区人畜共患病反弹,个别地区呈流行的状态,防控形势严峻。本文结合我国人畜共患病的流行和防控现状,探讨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流行;防控现状 1人畜共患病的定义、特征 人畜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一类疾病,传播途径有人与动物、动物产品或环境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人畜共患病既是畜禽的严重疾病,也是人类的烈性传染病,对公共卫生有严重威胁。 2我国人畜共患病流行情况 截止到目前,全球平均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其中70%都是人畜共患病。目前我国人畜共患病呈现“老病新发”、新病不断地出现,疫情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人畜共患病反弹,个别地区呈流行状态,防疫形势严峻。 例如牛结核病,WHO科学家曾指出“在那些还流行牛结核病的国家中,人类始终受到该病的威胁,除非消灭牛结核病,否则人类结核病的控制是不会成功的”,全球每年有310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每年人感染结核病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4%,居世界第二位,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种药物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有数据指出,5%~10%的人结核病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随着近年来牲畜流动和交易增加,奶牛结核病疫情有上升趋势。 如布鲁氏菌病,感染率有的可达20%~30%,在之前的防控措施下处于平稳状态,但是这几年疫情呈现上升的趋势。全国有28个省区报道了新增加的疫点,主要在中西部地区,有几个省、自治区奶牛布鲁氏菌病较严重;有的羊布鲁氏菌病呈流行状态,导致很多农牧民感染反复发作,长期不愈。 如狂犬病,全球每年有1万多死于狂犬病,我国每年因狂犬病死亡人数约在1000人左右,年发病数居全球第二,仅低于印度。感染人群以农民、学生和儿童为主,男性高于女性,夏秋季高发。有调查发现犬总带毒率为2.56%;监测点中江苏犬带毒率最高,达20%。2018年我国养犬数量将超过2亿只,我国23个省市报告人感染狂犬病病例为2048人,其中华南、西南和华东等人口稠密地区发病较多,但近2年来华北地区狂犬病呈现扩散增多的趋势。理论研究表明当犬群免疫率达到70%时能有效阻断犬间传播,但我国犬疫苗接种覆盖率明显低于所需值,在个别农村地区只达到10%。 如钩体病,主要通过田间劳作和嬉水接触疫水而传播,8~9月为高发时间段,可能与水稻收割季节农民接触疫水机会增多有关,目前病例以农民和学生为主。2005年~2009年李青、刘波等对安徽省钩体病病原学监测发现,20种鼠类中至少有一半为带菌鼠,黑线姬鼠、灰褐家鼠和灰摩鼠带菌率分别为8.94%、5.06%和5.38%。 如炭疽病,有文章指出青壮年农牧民是高发人群,人炭疽散发于我国西北、西南和华南地区。新疆地区人炭疽暴发病例数最多,占总暴发人数的15.8%。甘肃、四川和内蒙古等地区每年也偶发人炭疽病例。因接触畜禽及其产品机会多的职业,如毛皮厂工人常发生职业性炭疽。 3我国人畜共患病防控现状 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通过疫苗免疫接种,对病畜进行淘汰等方式,使当时畜间的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病等疾病在一段时期和范围内得到了控制。近些年,畜禽交易的频繁和流通量的不断加大,以及交通的快速畅通,导致各种人畜共患病加快流行频率并迅速扩大传染范围、其结果是许多地方性疾病迅速传播蔓延。随着人类居住和生活区域的扩大,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地理距离缩小,人与野生动物、家畜的接触造成致病物由动物向人传播,尤其在捕食野生动物,或利用其毛皮加工贸易等活动中最为明显,疾病由接触者或动物源性加工品传染到人、畜禽交易的频繁和流通量的不断加大。 现阶段,针对人畜共患病发展的新特点,我国采取了不同的防控措施。如布鲁氏菌病,我国采取分类管理、因地制宜、以检疫淘汰病畜和免疫健康畜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2016年,农业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了《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 2020年)》,根据人间报告发病率和畜间疫情未控制县数占总县数的比例,以省级为单位,将全国一共分为4类地区,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在全国范围内,严格限制活畜从高风险地区向低风险地区流动。河南省属于一类地区,采取以免疫接种为主的防控策略。狂犬病的防控则主要采用“管、检、免、灭”方法,力争达到2020年全球消灭人狂犬病的目标。针对牛结核病,目前主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止疫病传入,净化污染牛群,但缺乏快速诊断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banization.Joint WHO/FAO expert com-mittee on zoonoses[R].Geneva:WHO,1959:1-83. [2]张宏伟董永森主编动物疫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24. [3]夏咸柱,宠物与人类健康[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20: 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