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教程[第九章语言与文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语言学教程[第九章语言与文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语言学教程[第九章语言与文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九章语言与文学

复习笔记

I.文体学

1.定义

文体学作为语言学的分支,主要研究特殊语境中语言的特征 (即语言的多样性),并试图建立一些规则,以解释个体和社团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特殊选择。2.文学文体学

文学文体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学关系的学科,其研究焦点是与文学文体相关联的语言特征。

(1)前景化

前景化的概念来源于视觉艺术,与“背景”一词相对应,已经成为文体学的常用术语。俄国形式主义语言学家、布拉格学派学者和现代文体学家都曾在文体研究中使用这一术语。它被定义为“以艺术手法为动机的偏离”。这种偏离,或非常规用法,覆盖了语言的所有层面;词汇、语音、句法、语义,笔迹等。(2)字面语言和比喻语言

词典定义中所提供的一个词的第一个意义通常是它的字面意义。比喻语言是为了达到对比、强调、明确或标新的目的而使用的不同于日常常规语言的词句。

语言中表示比喻用法的另一个词是Trope (修辞、比喻)。它是指为了修辞目的而通过比喻途径来使用的语言。比喻在语言运用中频繁出现,并且采用许多不同形式。

明喻:明喻是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作比较,并通过展现一种事物如何与另一事物相似来解释这种事物是什么样子的方法。它用as或like等词在文本中作为明确标志。

暗喻:像明喻一样,暗喻也是对两个并不相像的要素作出对比,这种对比是隐含的而不是直接表达的。

转喻:一种一个词或词组被另一个与之有紧密联系的词或词组替换的修辞方法。

提喻:提喻是用事物的一部分名称来指代整个事物,反之亦然。

II.诗歌语言

1.语音模式

押韵

尾韵:每行结尾的押韵。

2.不同形式的语音模式

头韵:在头韵里,句首的辅音是一致的。

准押韵:准押韵通过一个共同的元音来描述音节。

辅音韵:以相同辅音结尾的音节

反韵:指音节拥有共同的元音和首辅音,而不是元音和末辅音押韵。

押副韵:当两个音节具有相同的首辅音和尾辅音。

反复:音节的重复。

3.韵律模式

当重读被组织成有规律的节奏时,就形成了韵律。抑扬格是韵律单位的一种。韵律单位叫做音步。pentameter (五音步诗行)是指诗句里有五个音步。

4.传统的韵律模式与语音模式

(1)对句:对句为两行诗句,一般由押韵联系在一起。

(2)四行诗:即四行为一节的诗,是英语诗歌中很常见的形式。

(3)无韵诗:无韵诗是由不押韵的抑扬格五音步诗组成的。

(4)十四行诗、自由体诗、打油诗等。

5.语音和韵律在诗歌中的功能

(1)追求审美趣味;

(2)适应传统/风格/诗歌形式;

(3)表情达意或者革新一种形式;

(4)展示专业技巧,寻求精神满足感;

(5)突出强调或对照;

(6)拟声现象。

6.如何分析诗歌

(1)有关诗歌的信息:诗的题目,诗人姓名,诗歌创作时期,诗歌所属类型,例如抒情诗、戏剧诗、叙事性十四行诗、讽刺诗等。

(2)诗歌构建的方式:布局、诗的行数、诗行的长度、规则的韵律、尾韵、语音模式的其他形式。

Ⅲ.小说中的语言

1.小说与视角

(1)第一人称叙述者

讲故事的人也可能成为故事虚构世界中的一个角色,在事件发生后讲述故事。在这种情形下,评论家们称叙述者为“第一人称叙述者”或“I叙述者”,因为叙述者在故事里提到他或她自己的时候,总是用第一人称代词“我 (I)”。

(2)第三人称叙述者

如果叙述者不是虚拟世界中的角色,他或她常常被称为“第三人称叙述者”,

因为故事虚构世界中的所有人物被提及时,用的都是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或他们”。

(3)图示语言

叙述视角也受图式的影响。处于相同情形中的不同参与者会有不同的图式,这和他们的不同视角有关系。

(4)旧信息与新信息

旧信息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已经知道的信息,而新信息则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所不知道的信息。

(5)指称

指称与说话者相关,所以很容易用于表明特定的变化中的视角。指称用来指语言中这样一些特征,它们直接指示一个话段说出时的情景在人称、时间或处所方面的特点,其意义因而相对那个情景而言。

2.言语和思维表达

(1)言语表达

直接引语:在直接引语中,人物所说的话是以最全面的形式出现的并且带有引号。

间接引语:我们能够知道说话者表达的命题含意,但并不是说话者的原话。

叙述者对言语行为的表达:我们不知道说话者说话的内容,我们只知道他用言语行为来做事。这种叙述可以被看作是对较长语篇的概括,比起间接言语,它提供了更多的背景信息。

叙述者对言语的表达:仅仅是—个告诉我们某人说话了的句子,甚至连具体是什么言语行为都没说。

(2)思维表达

小说家们在表达人物思维时所采用的区分类别,与用来表达言语时采用的类别完全相同。

直接思维:直接思维倾向于被用来表达有意识的、缜密的思维。

自由间接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介于直接思维和间接思维之间,有一些思维的特征。

(3)意识流写作

意识流写作被用来描述思维中印象和观念的自由联系。句子结构高度省略。3.散文风格

(1)作者风格

人们谈及风格时,通常是指作者的风格,即“世界观”式的作者风格。换言之,是指一种写作方式:属于特定作者,可以识别。这种写作方式使一个作者的作品区别于其他作者的作品。

(2)文本风格

文本风格紧密关注的是,语言选择如何帮助建构文本意义。

4.如何分析小说的语言

(1)词汇模式 (词汇量);

(2)语法组织模式;

(3)文本组织模式;

(4)前景化特征,包括修辞手法;

(5)是否能观察到任何风格变化的模式;

(6)各种类型的话语模式,如话轮模式和推论模式;

(7)视角处理的模式,包括言语和思维的表达。

Ⅳ.戏剧语言

I.如何分析戏剧

(1)像分析诗歌一样分析戏剧:既然语音和韵律在剧本里与在诗歌里一样,都具有价值,那么所有处理韵律、语音模式、句法和比喻性语言的方法都同样适用于戏剧分析。

(2)像分析小说一样分析戏剧:可以分析戏剧中的角色和情节,把戏剧大体上看作小说。

(3)像分析会话一样分析戏剧:戏剧不同于诗歌和小说的一个关键方面在于:它强调语言的交流,以及通过会话来建立和发展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方式。

2.分析戏剧性语言

(1)话轮数量和长度。

在戏剧中,一个角色讲话内容的多少,能够体现出该角色的相对重要性,或体现角色对自身重要性的理解。一般来说,中心角色比次要角色的言语更长,出现频率更高。

(2)交际序列:戏剧对话的交流方式。

(3)产生性错误:故意使用一些形式,比如犹豫的状态。

(4)合作原则。

(5)通过语言标记地位:上面讨论的许多语言的特性,都可以用来标记人物的相对地位,以及人物地位的变化。尤其是,语言也可以用来标记说话者和受话人之间的关系在多大程度上基于社会地位的差异,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基于社会地位的一致性。

(6)语域:语域是语言学里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语言风格及语境之间关系的术语。

(7)言语和沉默:剧中女性人物的语言特征。有证据表明,在男女混合的交谈中,

男人比女人往往谈得更多。

V.从认知角度分析文学

1.图形和背景

前景化的文学成分,如图形,在认知语言学中被成为“关注点”或者“抢眼点”。与图形相反的特征,即“背景”,则被称为“忽略”。

2.意象图式

意向图式大致可描述为我们日常的感知交往和身体经验的反复呈现模式。3.认知隐喻

把源域的特征投射到目标域上。

计算机网络答案-山东大学期末考题目答案

计算机网络答案-山东大学期末考题目答案

第一章概述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是一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链接”三个步骤的一条专用物理通路。从建立连接开始,通讯就一直占用信道资源,直到释放。它具有实施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低的优点。同时,其线路利用效率低,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之间不可通讯。电路交换适用于信息量大,较长的报文。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本质上也是存储转发方式,但是它将整个报文从一个结点传到下一个。它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缺点在于报文信息量大,时延长,且占用交换机内存较大,不具有实时性。它适用于报文较短,实时性较低的通讯。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将报文分组,在每个分组之前加上地址信息,通过路由器经接收,存储,再转发到下一个接口,直到将分组传到目标地址,再去掉地址信息将其重组为完整报文。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宽带,逐

段占用通信链路,多个分组数可同时传送。它传输效率高,且保证数据传输有很高可靠性。同时分组排队会造成时延,但比报文交换小,且成本较高。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由用户直接使用,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核心部分,是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主要为边缘部分服务提供连通性和交换。边缘部分不同终端上的程序通信方式有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指进行通讯的双方中一方为服务请求方,一方为服务提供方。客户向服务器发送远程服务请求,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地址,而服务器只需要被动接受请求,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地址,但需要强大硬件和高级操作系统支持。对等方式是双方均可既为服务提供者,也可以为服务请求

语言学概论各章节复习重点

引言、第一章语言的本质学习要点 1.古代语文研究主要有哪三个国家地区?它们各有怎样的成果(著作、人物、时间)和擅长?中国古代语文研究的三个分支是什么?代表性著作(《尔雅》《方言》《切韵》《广韵》《说文解字》)、人物、年代? 2.历史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成果是什么?代表性人物?“语文学”和“语言学”区别是什么? 3.现代语言学的代表人物(索绪尔、布龙菲尔德、乔姆斯基)、著作、时间、流派? 4.解释并举例说明:语言/言语、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5.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符号属性?语言符号由哪两个要素组成?试证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线条性、稳定性。 6.语言的要素有哪些?如何理解? 7.为什么说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8.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社会属性(生理、心理、个人)?怎样理解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9.语言的定义是怎样界定语言的? 第二章语音和音位学: 1.复述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举例说明其辨义作用。 2.画出舌面元音舌位图,标出8个正则元音。 3.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在哪里?能够描写8个正则元音及普通话中的元音辅音,能够用宽式国际音标记录普通话。 4.复述并举例说明:音素、音节、复元音、复辅音、开音节、闭音节;音节和音素的关系。 5.举例说明语流音变: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6.复述并举例说明:音位和音位变体、分布、对立、自由、互补、宽式记音与严式记音、音位系统。 7.举例说明如何归并音位,说明音素和音位的关系。了解普通话的声韵配合。 8.什么是非音质音位?举例说明调位和重位。 9.什么是音位的区别性特征?举例说明。 10.现代汉语语音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语义复习 1.语义单位有哪些? 2.举例说明义素(语义特征)分析的过程。 3.语言中为什么存在大量同音词?汉语同音词主要有哪些来源?多义词和同音词有怎样的异同? 4.什么是语义场?上下位词、义类词指什么?语义场对语言研究有怎样的价值? 第四章复习 1.举例说明概念:词法、句法、语法、语素、词、词组、句子、单纯词、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词根、词缀、词干、词尾、形态、句法结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手段、语法范畴。 2.构词法和构形法各有哪几种?构词与构形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3.句法结构的构成方式有几种?举例说明。 4.词类划分的依据有哪些?举例说明。 5.能够切分语素、区分构词与构形、分析词的构造方式、分析句法结构的构造方式、划分词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四版笔记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1.3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The features that define our human languages can be called design features which can distinguish human language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1.3.1 Arbitrariness Arbitrariness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the forms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lationship to their meanings. 1.3.2 Duality Duality refers to the property of having two levels of structures, such that units of the primary level are composed of elements of the secondary level and each of the two levels has its own principles of organization. 1.3.3 Creativity Creativity means that language is resourceful because of its duality and its recursiveness. Recursiveness refers to the rule which can be applied repeatedly without any definite limit. The recursive nature of languag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ossibility of creating endless sentences. 1.3.4 Displacement Displacement means that human languages enable their users to symbolize objects, events and concepts which are not present (in time and space) at the moment of conversation. 加1 Each sound in the language is treated as discrete. 加2 the direct/non-arbitrary/non-symbolic relation between meaning and form. There are resemblances between the language form and what they refer to. That relationship is called icon. Iconicity exists in sounds, lexicons and syntax. It is the motivation between language forms and meanings. It is a relation of resemblance between language form and what they refer to. 1.5 Functions of language As is proposed by Jacobson, language has six functions: 1. Referential: to convey message and information; 2. Poetic: to indulge in language for its own sake; 3. Emotive: to express attitudes, feelings and emotions; 4. Conative: to persuade and influence others through commands and entreaties; 5. Phatic: to establish communion with others; 6. Metalingual: to clear up intentions, words and meanings. three metafunctions: 1. function: to convey new information, to communicate a content that is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最初的语言学是是为了给遗留下来的政治、哲学、历史、宗教、文学等古典文献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时候的语言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语言符号的特点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1)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比如:粤方言中读“人”,读作[zen],新会话读作[ng? n],开平话有的读作[ng? n] 、[ngin],台山话读作[ngin],闽南话读作[n^ng],但是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 (2)线条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按时间顺序出现,形成延续的线性序列,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说出两个符号。如:“庄”的语音形式就是由zh-u-a-ng四个音素依次出现而形成的。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可以前后连接起来的横向关系。 (2)聚合关系是指同一结构内相同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纵向关系。即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 (3)不仅各级语言符号处在这两种根本的关系之中,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同

样也处于这两种关系之中。 4、语音四要素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人的发音体是声带)的振动频率。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声调和语调。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幅的大小。对于语音而言,就是由发音时用力的大小决定的。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语调、轻重音。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音长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长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长短音、轻音。如英语中的pool[pu:l](水池)与pull[pul](拖、拉)。 (4)音质:一种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或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质的不同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有关。 5、音位、语流音变、音位变体 (1)一种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针对某种语言而言的。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的单位。 (2)确立音位的原则 ①对立原则: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并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归纳为不同的音位。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p][p‘][t][t‘]几个音素是对立关系确立的不同的音位; ②互补原则:处于互补关系的音素不能起到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例如:英语中的[p]和[p‘],汉语中的[a][A][ɑ]等 ③相似原则:但并不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素都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还要考虑语音相似原则:例如:在普通话中,[t]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只出现在音节末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4*6=24) 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book(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 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noπ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如单个的/k/和/ae/或/t/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猫”的意义。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音位分析的目的是要把语言里数目繁多的语言归纳为数目有限的一套音位系统,分析音位的三基本原则是:对立、互补、语音相似。 音位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大类。一般把音素的音质角度分析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因为它占有一个时段,所以又叫音段音位。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形式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由这些韵律(音律)形式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又叫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调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位叫调位,又叫声调。调位是汉藏语系诸语言中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重位: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叫重位。重音在英语、俄语中是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词义的重要手段。构成重位的非音质特征是综合的。 时位: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叫时位。长短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元音上,如广东话和许多少数民族语言里,时位都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作用。 4、语流音变就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有时说话人由于种种原因调整语音的快慢、高低、强弱,也会造成语音的某种变化。

老师新编_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第二版第4章答案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第二版第4章练习题 参考答案 Chapter 4 Syntax 1. What is syntax? Syntax 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how word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 and the rules that govern the formation of sentences. 2. What is phrase structure rule? The grammatical mechanism that regulates the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i.e. specifiers, heads, and complements) that make up a phrase is called a phrase structure rule. The phrase structural rule for NP, VP, AP, and PP can be written as follows: NP →(Det) N (PP) ... VP →(Qual) V (NP) ... AP →(Deg) A (PP) ... PP →(Deg) P (NP) ... We can formulate a single general phrasal structural rule in which X stands for the head N, V, A or P. 3. What is category? How to determine a word's category? Category refers to a group of linguistic items which fulfill the same or similar functions in a particular language such as a sentence, a noun phrase or a verb. To determine a word's category, three criteria are usually employed, namely meaning, inf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若详细回答,则要加上: Word categories often bear some relationship with its meaning. The meanings associated with nouns and verbs can be elaborated in various ways. The property or attribute of the entities denoted by nouns can be elaborated by adjectives. For example, when we say that pretty lady, we are attributing the property ‘pretty’ to the lady designated by the noun. Similarly, the propertie s and attributes of the actions, sensations and states designated by verbs can typically be denoted by adverbs. For example, in Jenny left quietly the adverb quietly indicates the manner of Jenny's leaving. The second criterion to determine a word's category is inflection. Words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take different inflections. Such nouns as boy and desk take the plural affix -s. Verbs such as work and help take past tense affix -ed and progressive affix -ing. And adjectives like quiet and clever take comparative affix -er and superlative affix -est. Although inflection is very helpful in determining a word's category, it does not always suffice. Some words do not take inflections. For example, nouns like moisture, fog, do not usually take plural suffix -s and adjectives like frequent, intelligent do not take 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affixes -er and -est. The last and more reliable criterion of determining a word's category is its distribution. That is what type of elements can co-occur with a certain word. For example, nouns can typically appear with a determiner like the girl and a card, verbs with an auxiliary such as should stay and will go, and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新闻图片编辑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图片的种类及其地位 1.报纸上常见的图片种类 (1)照片 新闻照片就是以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为拍摄对象,再现新闻现场情景的照片,它可以作为独立的新闻报道出现在版面上,也可以配合文字报道一同编发。 (2)漫画 漫画在现代报纸上的使用非常广泛,有根据新闻事实进行艺术加工的新闻漫画,时效性较强,经常刊登在新闻版上;也有反映社会生活现象的社会性漫画,通常刊登在专刊副刊上;还有用来配合文字报道的图解式漫画以及连环漫画、幽默画等。 (3)图示 图示包括统计图表、示意图和新闻地图三类。 统计图表就是将统计数字制成表格图,便于读者集中阅读,一目了然。

示意图不但将统计数字集中绘制成图,而且用形象化的手法表示这些数据所说明的意义。 新闻地图则是根据标准地图,将新闻发生地的地理位置绘制成更加简洁明确的地图。 (4)图饰 图饰一般是用美术图案点缀和烘托报纸的报头、报眉、标题、栏题、版头或版面的其他部位,使整个版面更加美观生动,恰当地运用图饰还能使版面编排思想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2.图片的地位与作用 (1)纪实性作用 作为独立报道体裁的新闻照片具有再现新闻现场、记载真实瞬间的作用,这类照片成为报纸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证实性作用 非独立使用的新闻照片与非新闻照片具有证实文字报道的作用,这类照片对新闻资源的充分发掘,对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3)解说性作用 图表、示意图、新闻地图、漫画等能够以形象性的符号统计和描绘新闻报道中的某些内容,从而对相对比较枯燥的文字表述进行生动易懂的解释。 (4)装饰性作用 图片的形象性特征使其可以作为文字稿件的美化装饰手段。 (5)视觉冲击性作用 图片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与震撼力,这是文字报道所难以达到的。

语言学纲要重点

语言学纲要 题型:一、判断题(基本常识,二十多分);二、分析题(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法、转换分析法)三、问答题(8X8’) 导言 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2、中国、印度河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中国传统语言研究主要是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言学。 4、19世纪,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标志着语言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属,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5、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真正的对象。 6、语言系统大致可以分为语音、语法、语汇等几个子系统。 7、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8、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瞬间的事情。 9、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10、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联系的桥梁。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2、文字打破了语言交流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 3、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 4、在一定条件下,身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脱离语言独立传递信息。如挥手送别。 5、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独自传递的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来传递信息;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旗语之类则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6、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第二节语言的思维功能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具有3种观点: ①统一论:不存在没有思维的语言,没有语言的思维。(反例:词不达意、和尚念经、心口不一) ②相对论:语言决定思维(代表人物:萨丕尔——沃尔夫) ③认知论:语言和思维有密切关系,但不是密不可分。例:儿童学说话时,思维先于语言) 2、思想和思维的区别:思维和思想不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3、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是知识的认知、获取和运用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第一章言语的社会功能 本章须明确两个大的要点:语言的社会功能,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主要名词概念:语言、社会、社会现象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总之,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一方面,语言同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世界上的语言应该一样的,没有区别的,而实际上世界上的语言多种多样,而且许多语言中还有方言,这说明语言决不是自然现象。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4.语言没有阶级性: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思考,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哪一方面体现了阶级性特征没有。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一般掌握:语言和说话的关系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形成思想,利用语言把它储存在头脑中,再借助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传达给听话人,同时使听话人产生思想。而且人类思维的成果-概念,还可以通过词语固定下来。总之,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借助语言材料才能进行。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 二、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 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有,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有差别的,这从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差异方面可以看出来。不同的语言之间很少有意义、功能、色彩等都完全对应等同的词语。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本章要注意语言是符号、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层级体系三大要点。 主要名词概念:符号、语言符号、任意性、线条性、二层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形式和意义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 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

计算机网络答案 山东大学期末考题目答案

第一章概述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是一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链接”三个步骤的一条专用物理通路。从建立连接开始,通讯就一直占用信道资源,直到释放。它具有实施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低的优点。同时,其线路利用效率低,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之间不可通讯。电路交换适用于信息量大,较长的报文。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本质上也是存储转发方式,但是它将整个报文从一个结点传到下一个。它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缺点在于报文信息量大,时延长,且占用交换机内存较大,不具有实时性。它适用于报文较短,实时性较低的通讯。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将报文分组,在每个分组之前加上地址信息,通过路由器经接收,存储,再转发到下一个接口,直到将分组传到目标地址,再去掉地址信息将其重组为完整报文。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宽带,逐段占用通信链路,多个分组数可同时传送。它传输效率高,且保证数据传输有很高可靠性。同时分组排队会造成时延,但比报文交换小,且成本较高。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由用户直接使用,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核心部分,是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主要为边缘部分服务提供连通性和交换。边缘部分不同终端上的程序通信方式有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指进行通讯的双方中一方为服务请求方,一方为服务提供方。客户向服务器发送远程服务请求,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地址,而服务器只需要被动接受请求,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地址,但需要强大硬件和高级操作系统支持。对等方式是双方均可既为服务提供者,也可以为服务请求者。 网络核心部分要想网络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起关键作用的是路由器,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使得边缘部分的每一个终端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1、速率:连结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单位为b/s(其中 b 为bit,表示一个二进制数字,比特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 2、带宽:带宽本来指的是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为赫;由于通信的主干线传送的是模拟信号,所以,带宽表示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比特每秒。 3、吞吐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口的数据量,经常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通过网络 4、时延:时延指数据从网络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发送时延从主机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要的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 导言 1.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 2. 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古印度宗教典籍梵文 古希腊拉丁语语法学 中国文言文典籍小学 3. 什么是“小学”? 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被视为经学的附庸,统称“小学”。 4. 语言学是(19)世纪成为独立的学科的,其标志是(历史语言 学)。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1. 语言的功能是多方面,从宽泛的意义上讲,大致都可归入语言的 ()功能和()功能两个方面。 2. 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交往功能)。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1. 什么是符号?符号的特点是什么?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甲能代表乙或指称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 (1)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的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 (2)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一般性的。 (3)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 2. 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符号性? 1)语言包含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 2)音义的不可分离性。语言中的语素、词、短语、句子等均有意义,也均有发音。 3)形式指示意义的一般性。 4)形式和意义结合的任意性。

3. 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4方面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的是,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1)同一意义,在不同语言中的语音形式不同。举例略。 2)同一意义,在同一语言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形式不同。举例略。 语言符号在形成初始,音与义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在社会交际过程中自然形成。但一旦形成,全体成员必须遵守,任何人都无权擅自改动。也即初始的任意性,使用的强制性。 4. 什么是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语言符号在使用中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5.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最基本、最根本的 结构关系。 6. 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即为组合关系。 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彼此间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7. 如何理解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1)组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联系,聚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纵向替换。二者犹如纵、横两轴,语言符号单位都处在这两个轴向形成的坐标上,既属于聚合群的成员,也是某个组合轴线上的单位。 2)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可套用有限的规则生成复杂的结构。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关系,使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符号自然聚集成群。 3)组合关系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关系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简化了语言系统。 4)聚合关系潜在于系统,组合关系实现于话语。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的基础,组合关系是聚合关系的现实体现。 第三章 语音 1. 音素: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2017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 名词解释: 语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包括说话的行为和结果。 语言的任意性:构成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语言的离散性:语言可以进行切分,被切分成的每个单位有独立的存在,彼此不相互混淆,但又可以灵活组装。 符号:是人们有意识用来指代某种特定事物的、可为人们感官感知的标记。 狭义符号:符号的“能指”(物质外壳)和“所指”(意义) 语言符号:语言是以语音为能指,以语义为所指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线条性、系统性、层次性的特点。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是语言中最基本的两种关系。 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两个以上连续的语言符号有条件、按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 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互相替换、具有相同性质和作用的语言符号之间的类聚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 语音: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表现形式)。它使语言成分物质化,是语言的载体。 音素:音素是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按照音色的不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元音:元音也叫“母音”,发音时气流自由呼出,不受任何阻碍,发音器官各部分肌肉紧张均衡,声带振动、可以自成音节。 辅音:辅音又叫“子音”。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某一部分受到阻碍,通过某种方式冲破阻碍而发出音来,发音器官各部分呈紧张状态,声带有时颤动(浊辅音)有时不颤动(清辅音)。音标:广义的音标指一切标记语音的符号,如国际音标、音位音标、音节音标、语音结构音标,狭义的音标指标记音素的音标→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专门用来记录语音的符号】国际音标:被各国语言工作者采用的,不带民族特色的记录语音的语音符号。 音位: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在多次发音中划分出来的具有辨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 超音质音位:根据音高、音强、音长的特征归纳出来的功能差别单位。超音质音位主要指调位、时位、量位。超音质音位不局限于一个音的音位,常附在音段音位的序列上面,所以又叫做超音段音位。 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属于同一音位但却没有变异的作用,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代表。 (条件变体自由变体):【1】条件变体是只能出现在某种特定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是一个音位在不同环境中受不同条件影响而产生的。 【2】自由变体指自由变体指能自由地出现在某种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不受条件地限制,可以随意地、自由地替换,不区别意义。 语流音变:特定语流中的音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或者由于所处的位置特殊,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也叫连读音变。大多数情况下,语流音变都发生在音位范围内条件变体的替换。 语调: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声调是属于音节的,但是句子也可以有高低抑扬轻重的变化,这就是语调。狭义的语调又叫句调,指全句高低升降的变化,他表达说话人的情绪要求等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1_3章

胡壮麟语言学重难点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常考考点:1. 语言: 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的功能;语言的起源 2. 语言学:语言学的定义;现代语言学与传统语法学研究的三个显著区别;语言学研究的四个原则及简要说明;语言学中的几组重要区别;每组两个概念的含义、区分及其意义;普通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及各自的研究范畴;宏观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及各自的研究范畴。 1. 语言的定义特征 1.1. 任意性 1.2. 二重性 1.3. 创造性 1.4. 移位性 1.5. 文化传递性 1.6. 互换性 2. 语言的功能 1.1. 信息功能 1.2. 人际功能 1.3. 施为功能 1.4. 感情功能 1.5. 寒暄功能 1.6. 娱乐功能 1.7. 元语言功能

3. 微观语言学 3.1. 语音学 3.2. 音系学 3.3. 形态学 3.4. 句法学 3.5. 语义学 3.6. 语用学 4. 宏观语言学 4.1. 心理语言学 4.2. 社会语言学 4.3. 应用语言学 4.4. 计算语言学 4.5. 神经语言学 5. 重要概念及其区分 5.1. 描写式&规定式 5.2. 共时&历时 5.3. 语言&言语 5.4. 语言能力&语言应用 5.5. 唯素的&唯位的 5.6. 传统语法&现代语法 5.7. 语言潜势&实际语言行为 Chapter 2 Speech Sounds

常考考点:1. 语音学语音学的定义;发音器官的英文名称;英语辅音的定义;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和分类;英语元音的定义和分类;基本元音;发音语音学;听觉语音学;声学语音学;语音标记,国际音标;严式与宽式标音法 2. 音系学音系学的定义;音系学与语音学的联系与区别;音素、音位、音位变体、最小对立体、自由变体的定义;音位理论;自由变异;音位的对立分布于互补分布;语音的相似性;区别性特征;超语段音位学;音节;重音;音高和语调。 1. 语音学及其三大领域 1.1. 语音学定义 1.2. 语音学三大领域 ①发音语音学 ②声学语音学 ③听觉语音学 2. 辅音 2.1. 辅音定义 发音时,声道的某些部位受到压缩或阻碍后,使得气流在口腔里转向、受阻或完全被阻塞,由此产生的音叫做辅音。 2.2. 发音方式 发音方式是指发音器官之间的关系,以及气流经过声道的某些部位的方式 2.3. 发音部位 发音部位是指声道的哪些部位发生气流摩擦、狭窄化或阻碍。 3. 元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