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佳木斯市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复习笔记之免疫性疾病

合集下载

免疫疾病知识点

免疫疾病知识点

免疫疾病知识点免疫疾病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导致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攻击反应,从而引发疾病。

免疫疾病可以影响机体的不同部位和系统,如关节、皮肤、肌肉、消化道、神经系统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免疫疾病知识点。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免疫系统攻击并损害机体自身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疾病。

其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疾病常表现为关节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严重时可引发关节变形和功能障碍。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多器官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疾病的症状多样,可出现疲劳、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物等。

3. 硬皮病: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硬化和内脏纤维化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疾病可以影响皮肤、血管、肺、胃肠道等部位,严重时可引发内脏功能障碍。

治疗方案包括免疫抑制剂、抗纤维化药物等。

二、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指机体对特定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出现多系统的临床表现。

其中,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过敏性哮喘等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

1.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一种以鼻黏膜充血、鼻塞、流涕等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疾病。

该疾病常由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引起,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抗组胺药物、局部激素喷雾剂等。

2. 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以皮肤瘙痒、红斑、水肿等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疾病。

该疾病常由食物、药物、昆虫叮咬等过敏原引起,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抗组胺药物、激素等。

3. 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是一种以气喘、咳嗽、胸闷等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疾病。

该疾病常由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引发,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等。

三、免疫缺陷疾病免疫缺陷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缺陷,导致易感染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的疾病。

12、【病理学笔记】免疫病理

12、【病理学笔记】免疫病理

免疫病理第一节系统性红斑狼疮全身多系统受累的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尚未明确但可知免疫耐受的终止和破坏导致大量自身抗体的产生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另外,B细胞活动亢进是本病的发病基础。

95%患者有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分四类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RNA-非组蛋白性蛋白抗体抗核仁抗原抗体。

遗传因素有家族聚集现象,纯合子双胞胎有很高的一致性药物(盐酸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青霉素胺)可引起红斑狼疮样反应紫外线性激素雄激素似乎有保护作用,雌激素似有助长作用组织损伤机制:(1)内脏病变为免疫复合物所介导(III型变态反应):主要为DNA-抗DNA复合物所致的血管和肾小球病变(2)特异性抗红细胞、粒细胞等自身抗体,经II型变态反应,引起全血细胞减少(3)抗核抗体本身无毒性,但是攻击变形或胞膜受损的细胞—机理是与细胞核接触,使细胞核肿胀,呈均质一片,并被挤出胞体,形成狼疮小体(苏木精小体)二、病理变化1、狼疮小体和狼疮细胞狼疮小体:诊断SLE的特征性依据;对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有趋化作用狼疮细胞:吞噬了狼疮小体的细胞2、急性坏死性小动脉、细动脉炎是本病的基本病变皮肤、肌肉处最多见。

活动期表现为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慢性期表现为血管壁纤维化满宁县,管腔狭窄,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进入伴水肿和基质增加,形成洋葱皮样结构。

3、狼疮性肾炎肾损害主要由DNA-抗DNA在肾小球的沉积引起。

肾病变以系膜增生性肾小肾炎、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常见。

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内皮下大量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是SLE急性期的特征性病变。

肾功能衰竭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4、狼疮性肝炎汇管区及汇管区周围的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及肝细胞碎片状坏死。

5、皮肤损害以面部蝶形红斑最为典型。

免疫荧光显示真皮与表皮交界处IgG、IgM和C3沉积。

6、关节病变表现为滑膜水肿,结缔组织纤维蛋白样变性,很少引起关节畸形。

7、心脏病变表现为心瓣膜非细菌性疣状心内膜炎,常累及二尖瓣、三尖瓣。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免疫学必背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免疫学必背

医学教诲网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归纳总结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重点,难点和考点汇总整顿,对教师在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学习中精华内容做出归纳总结和提炼,并提供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下载。

医学免疫学占执业1.5%,9分第一节绪论1、免疫辨认“自我”和“非己”抗原,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生理或病理性反映。

2、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法氏囊(禽类);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3、固有免疫:固有性、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需要抗原激发,有记忆功能。

4、免疫三大生理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第二节抗原1、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细胞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物质。

2、抗原具备两个特性:免疫原性(可以诱导产生抗体)功能更高档、免疫反映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反映)(抗原性),3、抗原特异性由取决于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抗原身份证),即由抗原表位种类、数量、性质和空间构型决定。

T细胞表位需要MHC分子参加,B细胞不需要。

医学.教诲网微信号:med66_cdel4、共同抗原:不同抗原之间具有相似或相似抗原表位,亦称交叉反映性抗原。

5、完全抗原:(功能齐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半抗原(功能低):(功能不全)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

6、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直接刺激B细胞,无需T细胞辅助,能产生IgM类抗体,无免疫记忆,不需要外界协助。

7、异嗜性抗原、没有特异性异种抗原(不同物种)、同种异性抗原、自身抗原(来自自身抗原)和独特型抗原(抗体作为抗原)第三节免疫器官1、胸腺既是淋巴器官,又有免疫功能,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中枢免疫器官,故当胸腺发育不全或缺失,可导致T细胞缺少和细胞免疫功能失陷。

新生期拆除胸腺动物细胞免疫消失,体液免疫受损。

新生儿摘除胸腺细胞免疫所有丢失,体液免疫大某些受损。

病理学:免疫性疾病

病理学:免疫性疾病
丧失,合成不足,淋巴细胞丧失和免疫抑制 剂治疗
获得性免疫缺陷Leabharlann 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 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 染引起,其特征谓免疫功能缺陷伴机会 性感染和(或)继发肿瘤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
• 是一组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损 害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而引发的疾病.
• 类型: 原发性, 继发性 • 临床表现:体液性_感染
细胞性—严重感染
一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遗传,婴儿反复感染严重 • 分:体液免疫缺陷为主,细胞免疫缺陷为主,
联合性免疫缺陷
二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 常见 • 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球蛋白
第十章 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 一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 免疫耐受的丢失及隐蔽抗原的暴露 • 1.回避TH细胞的耐受 • 2.交叉免疫反映 • 3.TS细胞和TH细胞功能失衡 • 4.隐蔽抗原释放
• 遗传因素 • 微生物因素
二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类型
• 1. 系统性红斑狼疮 • 2.类风湿性关节炎 • 3.口眼干燥综合症 • 4.炎性肌病 • 5.系统性硬化
• 临床:发热,乏力,体重下降,全身淋 巴结肿大

第十期:《病理学》免疫系统疾病(一)

第十期:《病理学》免疫系统疾病(一)

免疫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由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破坏,损伤自身的组织和细胞成分,导致组织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的原发性免疫性疾病。

超敏反应类型为Ⅰ型:速发型一哮喘Ⅱ型:细胞型Ⅲ型:血管型或免疫复合物型(万能选项)Ⅳ型:迟发型一结核(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由抗核抗体为主的多种自身抗体引起。

多见于年轻女性。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及皮肤、肾、关节、心、肝、浆膜等损伤,病程迁延反复,预后不良。

病因与发病机制:狼疮小体(苏木素小体)为诊断SLE的特征性依据。

病理变化:SLE急性坏死性小动脉、细动脉炎是本病的基本病变。

活动期病变:纤维素样坏死为主。

慢性期:血管壁纤维化明显,管腔狭窄,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伴水肿及基质增加。

1.皮肤:以面部蝶形红斑最为典型。

免疫获光证实真皮与表皮变界处有lgM,IgG及C3的沉积,形成荧光带即“狼疮带”,对本病有诊断意义2.肾:弥漫增生型狼疮性炎中内皮下大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是SLE急性期的特征性病变。

苏木素小体的出现有明确的诊断意义。

肾衰竭是SLE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3.心:心瓣膜非细菌性疣赘性心内膜炎为典型。

(二尖瓣出现白色血栓;血小板+纤维素)4.关节:出现灶性纤维素样坏死。

5.脾:小动脉周围纤维化,形成洋葱皮样结构。

★★★【重点总结】系统红斑狼疮—Ⅲ型—SLE—自身免疫病—无菌性感染病毒感冒+晒太阳=儿科SLE感染年轻女性多见——通常是人生第一泡血尿狼疮小体(苏木素小体)为SLE诊断特征依据就诊过程多为发现血尿——肾穿检查——发现苏木素小体SLE主要死亡原因——肾衰竭病理变化1、皮肤:面部见蝶形红斑—狼疮带2、心脏:心瓣膜非细菌性疣赘性心内膜炎为典型3、关节:出现灶性纤维素样坏死4、脾:小动脉周围纤维化,形成葱皮样结构☞。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分析及真题解析(医学免疫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分析及真题解析(医学免疫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解析(基础医学综合)-医学免疫学第一章免疫学概论【考纲要点】1.免疫学的基本概念2.免疫系统的组成3.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4.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考点纵览】1.免疫(immunity)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排除“异己” (如外来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和自身衰老、凋亡、癌变的体细胞等),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保护性机制。

2.免疫系统的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三部分组成3.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历年试题】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考纲要点】1.中枢免疫器官(1)概念(2)组成(3)主要功能2.外周免疫器官(1)概念(2)组成(3)主要功能【考点纵览】1.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2.骨髓是造血器官: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是人类B细胞、NK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部位。

体液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造血干细胞系的分化;3.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诱导自身免疫耐受,减少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免疫调节功能。

4.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粘膜伴随(或相关)淋巴组织5.淋巴结主要功能:滤过淋巴液,捕捉抗原并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6.脾脏:主要功能:储存和调节循环血量,滤过血液,捕捉抗原并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7.粘膜伴随(或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8.MIS的主要功能:产生IgA类抗体和细胞因子等,执行黏膜免疫功能。

【历年试题】1.属于粘膜免疫系统的免疫器官是(C)——2013年A.胸腺B.脾脏C.扁桃体D.骨髄E.肝脏2.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A)——2010年A.骨髓B.淋巴结C.胸腺D.外周免疫器官E.脾3.免疫应答发生的基地是(D)——2010年A.骨髓B.淋巴结C.胸腺D.外周免疫器官E.脾.第三章抗原【考纲要点】1.基本概念(1)抗原及其特性(2)抗原表位(3)T细胞抗原表位和B细胞抗原表位(4)共同抗原(5)交叉抗原(6)耐受原与变应原2.抗原的分类(1)完全抗原和半抗原(2)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3)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和独特型抗原3.超抗原(1)概念(2)种类(3)与普通抗原的区别(4)与临床疾病的关系4佐剂(1)概念(2)种类(3)作用机制【考点纵览】1.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2.抗原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被相应抗体或淋巴细胞受体识别的特定部位或化学基团。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第十五讲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第十五讲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

第十五讲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1、概念:(1)自身免疫(autoimmunity):在感染、外伤、药物等因素作用下,自身耐受遭受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可对自身抗原产生应答,诱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的现象。

(2)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某些情况下,若自身免疫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久,表现为质和量异常,所产生的自身抗体和(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对表达自身靶抗原的细胞和组织发动攻击,导致损伤或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

(3)分子模拟(molecular mimicry):一些微生物与正常宿主细胞或细胞外成分有相似的抗原决定基,感染人体后激发的免疫应答也能攻击人体的细胞或细胞外成分,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现象称为分子模拟。

(4)表位扩展(epitope spreading):机体的免疫系统在对抗原进行持续性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对该抗原表位的数目产生免疫应答者不断增加,或者是对隐蔽抗原表位相继发生免疫应答,这种现象称为表位扩展。

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 1).可测到高效价的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应答性致敏淋巴细胞造成相应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2).可复制出相似的动物模型,通过患者血清或致敏淋巴细胞可使疾病被动转移;3).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

病情转归与自身免疫应答强度密切相关,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4).有遗传倾向,部分易发生于女性;5).一个患者可以同时患一种以上的自身免疫病。

3、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包括一、诱发自身免疫病的因素: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二)免疫调节功能的异常;(三)遗传因素;(四)内分泌因素和二、组织损伤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际上是由自身抗体,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或二者共同引起的针对自身抗原的超敏反应性疾病。

4、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第二十四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jy_jy2401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第二十四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jy_jy2401

第二十四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免疫损伤第三节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第四节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抗体检测第五节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第六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实验检测正常情况下,机体能识别“自我”,对自身的组织细胞成分不产生免疫应答,或仅产生微弱的免疫应答,这种现象称为自身免疫耐受。

在某些情况下,自身耐受遭到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这种现象称为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的发生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了针对自身成分的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又称为致敏T淋巴细胞(以下简称致敏T细胞),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能与相应的自身成分产生免疫应答。

由自身免疫应答引起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

第一节概述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一般按受累器官组织的范围将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器官特异性和非器官特异性两大类。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特征1.可以有诱因,也可以无诱因,但多数病因不清。

无诱因者多称为“自发”性或“特发”性。

2.患者以女性居多,并随年龄增加发病率有所增加。

3.有遗传倾向,已发现有些特定基因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4.血清中有自身抗体或体内有针对自身组织细胞的致敏T淋巴细胞。

5.疾病的重叠现象,即一个患者可同时患一种以上自身免疫病。

6.一般病程较长,多迁延为慢性。

7.病理损伤的局部可发现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8.免疫抑制剂治疗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第二节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免疫损伤一、自身抗原一系列因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自身组织细胞结构与成分发生改变,并能引起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这些自身组织细胞成分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的抗原物质称为自身抗原。

抗原形成主要相关的因素如下:(一)隐蔽抗原的释放隐蔽抗原是指体内某些组织成分,如精子、眼内容物、脑等,在正常情况下从未与免疫细胞接触过,但其对应的淋巴细胞克隆仍存在,并具免疫活性。

一旦因手术、外伤、感染等原因破坏隔绝屏障,隐蔽抗原释放入血或淋巴液,便与免疫系统接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佳木斯市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复习笔记之免疫性疾病
第十三章免疫性疾病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发生机制
——免疫耐受性中断和破坏。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二)类型及特点
①器官或细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②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为胶原病或结缔组织病(累及全身)。

1.系统性红斑狼疮
A.基本病变——急性坏死性小动脉、细动脉炎。

B.特异性变化——狼疮细胞。

C.活动期病变——纤维素样坏死为主。

D.免疫荧光:真皮与表皮交界处有IgG、IgM及C3沉积,形成颗粒或团块状荧光带即“狼疮带”——有诊断意义。

E.狼疮性肾炎——弥漫增生型最常用。

晚期可发展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2.类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滑膜炎。

3.口眼干燥综合征——唾液腺、泪腺免疫损伤。

4.炎性肌病
(1)皮肌炎:在肌束周边有少量萎缩肌纤维,在小血管周边及周边结缔组织有炎细胞浸润。

(2)多发性肌炎。

(3)包涵体肌炎:肌细胞内有空泡具有淀粉样沉积物,周边有嗜碱性颗粒。

血管周边炎细胞浸润。

5.系统性硬化——全身多器官间质纤维化和炎症性变化,重要累及皮肤。

A.皮肤——真皮水肿、真皮中胶原纤维明显增长。

B.消化道管壁进行性萎缩和纤维化。

C.肾脏肾叶间小动脉内膜黏液样变性,伴内皮细胞增生及随后管壁纤维化,引起管腔明显狭窄。

D.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二、免疫缺陷病
①原发性/先天性——与遗传关于,婴幼儿;
②继发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更常用。

三、器官和骨髓移植
(一)移植排斥反映及发生机制
免疫损伤——针对移植物中人类重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供者与受者HLA差别限度决定了排斥反映轻重。

(二)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映病理变化(肾脏为例)
1.超急性排斥反映
2.急性排斥反映
3.慢性排斥反映
1.超急性排斥反映
移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浮现。

特性——广泛分布急性小动脉炎、血栓形成和组织缺血性坏死。

2.急性排斥反映——间质内单核细胞浸润,或以血管炎为特性。

3.慢性排斥反映
突出病变:血管内膜纤维化——管腔严重狭窄——肾缺血——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

(三)骨髓移植排斥反映病理变化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移植排斥反映。

A.肝小胆管破坏——黄疸;
B.肠道黏膜溃疡——血性腹泻;
C.皮肤损害——斑丘疹。

例题:
1.引起急性肾盂肾炎最常用病原体是B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淋球菌
D.分枝杆菌
E.大肠杆菌
2.与免疫复合物无关肾小球肾炎是:C
A.膜性肾炎
B.急性肾炎
C.轻微病变性肾炎
D.膜性增生性肾炎
E.系膜增生性肾炎
3.新月体重要由哪些细胞增生形成:E
A.系膜细胞
B.脏层上皮细胞
C.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D.以上均有
E.壁层上皮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