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试卷}高二语文试卷第二单元测试题1[仅供参考]
高中_高二语文试卷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测试题〔总分值100分〕〔Β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选出以下注音有误的一组〔〕A.愆〔qiān〕期咎〔jiù〕言说怿〔yì〕B.攘〔rǎng〕诟方圜〔huán〕侘傺〔jì〕C.遗〔wèi〕施络绎〔luòyì〕自缢〔yì〕D.散〔sàn〕马蹄羁〔jī〕鸟破左的〔dì〕2.以下说法有误的一组是:A.?诗经?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B.?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西汉刘向辑。
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C.?孔雀东南飞?选自宋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D.“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的、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
3.选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组A.?诗经?原本叫?诗?,因为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以四言诗为主。
B.?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C.?古诗十九首?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这十九首诗也属于乐府诗。
D.?归园田居?的作者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一共五首,课本所选是第一首。
4.对?诗经•邶风•静女?词语的讲解,不确切的一项为哪一项A.“静女〞,即文静又靓丽的女孩子;姝〔shū〕,美丽、好美。
一句四言诗,竟用一半的字夸赞女孩子,足见她的美。
B.“爱而不见〞,意思是女孩子起来和小伙子捉迷藏,让他看不见,找不着。
爱通“薆〔aì〕〞,隐藏。
C.“彤管有炜〞,彤,赤红色;炜,鲜亮。
诗句以物喻人,托物言人,用赤红管的光华闪亮衬托了女孩子的美。
D.“说〔悦〕怿女〔汝〕美〞,四字中竟有两字表达喜欢之情,显然,这个“喜欢〞是发自肺腑的。
5.对?诗经•邶风•静女?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鲁迅认为:“?诗?三百篇皆出北方,而黄河为中心。
高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doc

高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A.浔.阳(xún)枫.叶(fēn)纶.巾(lǘn)收敛.(liàn)B.黍.离(shǔ)管弦.(xuán)乍.破(zhà)天姥.(mǚ)C.幽咽.(yè)钿.头(diàn)收拨.(bō)霓裳.(shāng)D.裂帛.(bó)银篦.(bì)暂.歇(zàn)纤.云(qiān)A.枫.叶(fēng)纶.巾(guàn)收敛.(liǎn)B.管弦.(xián) D.纤.云(xiān)2.选出与课文完全一致的一组(D)①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②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③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⑤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①③⑥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⑤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选出与“熊咆龙吟殷岩泉”中的“殷”字用法相同的一项(B)A.栗深林兮惊层巅B.云青青兮欲雨C.水澹澹兮生烟D.日月照耀金银台“熊咆龙吟殷岩泉”中的“殷”作动词,枕响。
B.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4.对下列代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对此欲倒东南倾(赤城山)B.世间行乐亦如此(梦游天姥山的奇遇)C.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自称)D.我欲因之梦吴越(指越人对天姥山的介绍)A.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姥山)5.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暮来朝去颜色故.(故,这里是依然的意思)B.往往取酒还独倾..(独酌)C.为君翻.作《琵琶行》(翻,按曲编写歌词)D.却.坐促弦弦转急(却,退回)A.暮来朝去颜色故.(故,这里是衰老的意思)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D)A.又闻此语重.唧唧满座重.闻皆掩泣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为.君翻作《琵琶行》C.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予左.迁九郡司马D.携来.百侣曾游去来.江口守空船A.重复;重新B.写;替C.东面;贬D.都是助词,不译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D)A.①我从去年辞.帝京②莫辞.更坐弹一曲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B.①千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人物②风流③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C.①暮来朝去颜色故.②故.垒西边③君安与项伯有故.D.①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②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③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A.①辞别②推辞③告辞B.①英俊的②杰出的③流风余韵C.①衰老②旧原来的③交情8.对下列各语句的修辞方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高中_高二语文试卷高二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第二单元测试题第一卷〔共分〕一、〔54分,每题3分〕1.以下各组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渌〔lù〕水贾〔jiǎ〕人铮〔zhēng〕铮恬〔tián〕然B.豆蔻〔kòu〕迁谪〔zhé〕訇〔hōng〕然嘲哳〔zhā〕C.青冥〔míng〕钿tiàn头迸〔bèng〕裂浣〔huàn〕纱D.魂悸〔jì〕暮霭〔ǎi〕教坊〔fáng〕纶〔lún〕巾2.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舞榭歌台嬴得仓惶北顾B.转轴拔弦坐中泣下谁最多C.雕栏玉砌常使英雄泪满襟D.戌角悲吟只是当时已枉然3.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栗〔战栗〕深林兮惊层巅②惟觉〔睡觉〕时之枕席③去来〔回来〕江口守空船④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⑤却〔退却〕坐促弦弦转急⑥中原北望气〔悲愤〕如山⑦都门帐饮无绪〔心思〕⑧烽火扬州路〔宋代行政区划名称〕A.②④⑥⑦ B.①③⑥⑧ C.①④⑦⑧ D.④⑤⑥⑧4.将下面的诗句按春、夏、秋、冬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③④①②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5.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称词。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观察与感受皆可入词。
B.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在风格上,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C.柳永和苏轼均是北宋词人,在北宋,柳永代表了婉约派的最高水平,而苏轼那么开创了豪放一派。
D.“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默写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1.(1)_______________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人 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1.(2)鹏之徙于南冥也 _______________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周《逍遥游》)1.(3)_______________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_______________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1.(4)中国古代文人有山水情怀《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在春天农事之余陶渊明“寻壑”“经丘” 看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感受着万物复苏的春天之美《滕王阁序》中在深秋时节面对“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景象王勃深感水色山光的变幻之美【答案】(1)云无心以出岫, 抚孤松而盘桓【解析】(1)注意“桓”的正确书写【答案】(2)水击三千里【解析】(2)注意“抟”的正确书写【答案】(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子立【解析】(3)注意“茕”的正确书写【答案】(4)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解析】(4)根据“感受着万物复苏的春天之美”可推知答案注意“涓”的正确书写根据“王勃深感水色山光的变幻之美”可推知答案注意“潦”的正确书写2.(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一句诗人用传神之笔描写出劲厉秋风摧叶折木一派萧条的景象“_______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大江奔涌动荡的非凡气势2.(2)《劝学》—文中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例子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2.(3)在《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告诉人们在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1)根据“劲厉秋风摧叶折木一派萧条的景象”“大江奔涌动荡的非凡气势”可得出答案注意“萧”的正确书写【答案】(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2)根据“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可推知答案注意“博”的正确书写【答案】(3)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解析】(3)根据“白居易告诉人们在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名句”可推知答案注意“幽”的正确书写3.(1)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运用五丁开山神话极力渲染蜀道开辟之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2)人们常用唐代诗人杜甫《登高》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3.(3)白居易《琵琶行》描写了琵琶女两次弹奏琵琶曲的过程其中描写第一次弹奏戛然而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解析】(1)根据“运用五丁开山神话极力渲染蜀道开辟之难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摧”“栈”的正确书写【答案】(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2)根据“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可推知答案注意“萧”的正确书写【答案】(3)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解析】(3)根据“描写第一次弹奏戛然而止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弦”“帛”的正确书写4.(1)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一是重用谋臣即“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 三是六国联合4.(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3)《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作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超然忘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4)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解析】(1)注意“赂”的正确书写【答案】(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解析】(2)注意“酹”的正确书写【答案】(3)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解析】(3)注意“冥”的正确书写【答案】(4)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解析】(4)注意“凌”的正确书写5.(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2)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可以达到真正逍遥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3)《三峡》一文中郦道元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每天在特定的时间才能见到日月来描写三峡山高峡深【答案】(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解析】(1)根据“总括秦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可推知答案注意“锱”的书写【答案】(2)(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解析】(2)根据“指出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可以达到真正逍遥”可推知答案注意“辩”的书写【答案】(3)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解析】(3)根据“每天在特定的时间才能见到日月来描写三峡山高峡深”可推知答案注意“曦”的书写二、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6.《滕王阁序》第4、5两段的抒情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另一方面又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充满希望你如何理解这两者呢?【答案】这两者是一致的作者的感伤心态源于对良时胜景的无比留恋对好景不长的惋惜又由此提升到对人生宇宙的思索上想到生命的短暂、个体的易逝于是归于空虚而作者偏是满腹才华而重视功名的人社会与统治者不能给他提供这种施展才能的机会所以他焦急失望乃至失落以李广、贾谊等怀才不遇的人暗托胸怀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但本文的难得之处就在于作者并不是一味自伤自怜能及时调整心态转向乐观表示了一种奋发向上不甘沉沦的决心这样文章的基调就表现出积极用世的有为精神和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情怀由此文章的整体情调也由悲转乐达到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解析】作者虽满腔热血才华横溢却因恃才傲物、放荡不羁而被当时社会所不容壮志难酬所以在这里作者由宇宙的无限而想到人生有限、短暂表露出对时光流逝却功业难成的感慨在第五段中作者用典故把自己比做贾谊、梁鸿、冯唐、李广来描述自己现在遭遇的困境但作者没有在悲伤中停留太久转而用自己的乐观精神给这一段咏叹做了更好的注解作者表示自己仍是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身处逆境仍旧心胸开朗立志报国王勃写自己怀才不遇、深陷困境的矛盾心理却又用一种处世的乐观精神加以化解这种高尚的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共鸣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对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负违背、背弃B.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名词老朋友、老交情C.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回头D. 今已亭亭如盖矣盖伞【答案】C【解析】C项句意为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顾副词反而、难道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2.(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在中军营里设置酒宴用有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来增添苍凉、悲壮、豪气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2)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2.(3)《陋室铭》中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解析】(1)根据“写在中军营里设置酒宴用有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来增添苍凉、悲壮、豪气的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琵琶”“羌”的正确书写【答案】(2)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解析】(2)根据“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可推知答案注意“炬”的正确书写【答案】(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解析】(3)根据“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鸿儒”的正确书写3.(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直接坦率地说即便“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这样内忧外患处境艰难的国家交给自己治理短短三年即可扭转局面3.(2)《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3)《鸿门宴》中樊哙用“大丈夫应不拘小节”劝刘邦赶紧离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加之以师旅 , 因之以饥馑【解析】(1)由“这样内忧外患处境艰难的国家交给自己治理短短三年即可扭转局面”可推知答案注意“旅、饥”的正确书写【答案】(2)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解析】(2)由“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可推知答案注意“阙、唯”的正确书写【答案】(3)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解析】(3)由“樊哙用‘大丈夫应不拘小节’劝刘邦赶紧离开”可推知答案注意“谨、辞”的正确书写4.(1)《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的痴情没看到心上人时“_______________” 看到了心上人后“_______________”4.(2)韩愈《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心态4.(3)古代诗人常用“月亮”这一意象渲染氛围表达情怀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就写下这样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解析】(1)由“写女主人公的痴情没看到心上人时”“看到了心上人后”可推知答案注意“涕”的书写【答案】(2)官盛则近谀, 位卑则足羞【解析】(2)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心态”可推知答案注意“谀”的书写【答案】(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任选其一作答即可)【解析】(3)写出《琵琶行》中用“月亮”这一意象渲染氛围表达情怀的连续的两句诗即可5.(1)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运用五丁开山神话极力渲染蜀道开辟之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2)人们常用唐代诗人杜甫《登高》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5.(3)白居易《琵琶行》描写了琵琶女两次弹奏琵琶曲的过程其中描写第一次弹奏戛然而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解析】(1)根据“运用五丁开山神话极力渲染蜀道开辟之难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摧”“栈”的正确书写【答案】(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2)根据“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可推知答案注意“萧”的正确书写【答案】(3)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解析】(3)根据“描写第一次弹奏戛然而止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弦”“帛”的正确书写6.(1)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一句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6.(2)《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6.(3)《曹刿论战》中写曹刿战中详察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鹃啼血猿哀鸣【解析】(1)根据“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可推知答案注意“啼”的书写【答案】(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解析】(2)根据“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可推知答案注意“臾”的书写【答案】(3)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解析】(3)根据“战中详察敌情”可推知答案注意“辙”“轼”的书写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7.(2)本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情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A. “春秋”应含一年四季之意“佳日”则亦兼及农闲之时“登高赋诗”正是诗人的本色这两句是诗人半耕半读生活的真实写照B.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这是一个生活场面意思是朋友过门互相招呼相聚在一起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 最后四句是诗人对南村生活的感慨和对劳动生活的认识田园生活是多么惬意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D. 全诗看似平淡无奇却描绘了一幅诗人移居南村后和邻居们经营耕作时时相聚乐于和他们朝夕共处的图画【答案】B【解析】【答案】诗人主要用白描(或细节描写)手法通过登高赋诗、斟酒品尝、披衣相访等生活场景的描写译文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经过门前互相招呼有美酒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思念的时候谈谈笑笑永不厌烦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赏析全诗以自在之笔写自得之乐首二句“春秋多佳日暗承第一首结尾“奇文共欣赏篇断意连此处以“春秋”二字发端说明诗中所叙并非“发真趣于偶尔”(谢榛《四溟诗话》)每遇风和日丽的春天或天高云淡的秋日一快胸襟对陶渊明来说新迁南村更觉欣慰自得还必须是在农务暇日正是大忙季节登高赋诗何况还有同村的“素心人”可与共赏新诗在此诗中便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虽无一字刻划景物足堪玩赏也如在眼前移居南村除有登高赋诗之乐以外有酒斟酌之但若作斟酒品诗理解过门辄呼态度村野大呼小叫语气粗朴“相呼”之意可能是指邻人有酒也可能是诗人有酒招饮邻人恰遇诗人有酒便一起斟酌杜甫说“肯与邻翁相对饮”(《客至》)“叫妇开大瓶……指挥过无礼”(《遭田父泥饮》)诸般境界所以愈觉含蓄不尽当然平时各自忙于农务闲暇辄相思言笑无厌时有事则各自归去人与人的关系非常实在“各自归”本来指农忙时各自在家耕作句意相属、自忙农务的印象利用句子之间若有若无的连贯轻巧自如地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琐事融成了整体又引出下句相思之情闲时相思似与过门相呼意义重复“相思则披衣”又有意用民歌常见的顶针格使笔意由于音节的复沓而更加流畅自如如《苏武诗》、《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等、曲尽其情而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而仅凭意思的回环形成往复不已的情韵何况此处还不是简单的重复过门招饮闲时相思披衣而起也无碍于随时相招谈笑起来没完没了如果说过门辄呼是从地邻关系表明诗人与村人的来往无须受虚礼的限制、言笑无厌则表明他们的相聚在时间上也不受俗态的拘束将诗人与邻人之间纯朴的情谊写到极至此际诗情已达高潮无为忽去兹”的感叹这两句扣住移居的题目也是对上文所述过从之乐的总结而说“此理” 由任情适意的乐趣中悟出了任自然的生活哲理比一切都高这种快然自足的乐趣所体现的自然之理与东晋一般贵族士大夫的玄学自然观没有什么两样俯仰一世晤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静躁不同暂得于己曾不知老之将至但同是“人之相与” 其实质内容和表现方式大不相同社会地位优越清谈玄理都是贵族世家游山玩水所暂得之乐自命风雅虽似高深莫测陶渊明的自然观虽然仍以玄学为外壳将田园当作返朴归真的乐土他所寄托的玄理是他在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之后悟出的人生真谛此诗末二句“忽跟农务盖第耽相乐乐何能久意始周匝无弊结尾点明自然之乐的根源在于勤力躬耕“人生归有道孰是都不营?”(《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人认为人生只有以生产劳动才能欣赏恬静的自然风光并从中领悟最高的玄理﹣﹣自然之道它是陶渊明用小生产者朴素唯物的世界观批判改造士族玄学的产物以勤收尾虽是以写乐为主章法与诗意相得益彰全篇罗列日常交往的散漫情事言情切事起落无迹文气畅达自如而用意宛转深厚【解析】8.(1)下列对《短歌行》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8.(2)诗的最后两句有咏史怀古之意诗人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意图?8.(3)下列句子中对涉及的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C.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D. “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周鲁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答案】C【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确认得出答案C项“‘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错应是表明自己要像“山”“海”那样接纳贤才故选C.【答案】(2)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明诗人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期盼贤才的到来使天下英才心悦诚服地归顺麾下的愿望也流露出诗人渴望一统天下的理想【解析】(2)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题干要求分析诗的最后两句有咏史怀古之意诗人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意图?要先回答出“周公吐哺”的修辞然后再结合典故的内涵回答出诗句的意图最后两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画龙点睛表明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个典故用在这里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也流露出诗人渴望一统天下的理想【答案】B【解析】(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B项“阡是指东西走向的田埂陌是指南北走向的土埂”表述错误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陌是指东西走向的土埂故选B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9.(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9.(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9.(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提升抵御九牛一毛统称为B. 攀升抵御冰山一角统称为C. 攀升抵抗九牛一毛称之为D. 提升抵抗冰山一角称之为【答案】B【解析】(1)①提升提高(职位、等级等)攀升向高处爬升不断上升(指价格等)此处用来形容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应用“攀升”②抵御抵挡抵抗抵抗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此处形容抵挡病虫害应用“抵御”③九牛一毛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冰山一角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语境是说珊瑚问题只是海洋酸化带来的一小部分问题应用“冰山一角”④统称为总起来叫称之为把他(她/它)叫作结合“大到贝类、海螺小到某些单细胞的藻类”分析应用“统称为”故选B【答案】D【解析】(2)画线句子存在以下语病一是“根据......表明”句式杂糅应为“根据实际监测”或“实际监测表明” 二是定语位置不当“目前”修饰的是“8.1” 应将“目前”调至“8.1”前面综上分析 D项修改最恰当故选D【答案】A【解析】(3)结合“许多实验证实当pH值降到7.8时钙化者将无法再利用自身能量来合成碳酸钙”“换句话说”分析此处是假设海洋持续酸化的后果即如果海洋持续酸化到本世纪末现有的多数钙化者都可能无法生存综上分析 A项衔接最恰当故选A。
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卷第Ⅰ卷(共45分)一、(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是()A.豆蔻.(kòu)幽咽.(yān)訇.然(hōng)箜篌.(hóu)B.啁哳.(zhā)纶.巾(guān)恬.然(tián)剡.溪(shàn)C.渌.水(lù)怆.然(chuàng)迁谪.(zhã)罗衾.(jīn)D.欸.乃(ǎi)玉簟.(diàn)鹧.鸪(zhâ)衰鬓.(bì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②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③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④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⑥苍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③④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忽然、一下子B.势拔.五岳掩赤城拔:海拔C.艰难苦恨繁.双鬓繁:繁杂D.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平常4.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忽魂悸以.魄动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①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②恍惊起而.长嗟C.①为.君翻作《琵琶行》②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D.①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②我欲因之.梦吴越5.下列句中所用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唐诗一方面继承汉魏以来的五、七言古体诗,使之更为完善;一方面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体诗,从而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
而词在唐、五代时就广为流行。
B.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苏轼、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柳永、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
高二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跌宕/档案点缀/啜泣载体/车载斗量B.谚语/笑靥沏茶/堆砌巷道/街谈巷议C.奢侈/秩序谄媚/陷害给予/保障供给D.恪守/溘然赡养/瞻仰称职/称心如意解析:B项,yàn/yè,qī/qì,hàng/xiàng;A项,dàng,zhuì/chuò,zài;C项,chǐ/zhì,chǎn/xiàn,jǐ;D项,kè,shàn/zhān,chèn 。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次机构改革要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方针,具体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进行调整,力求毕其功于一役。
B.为实现从2010年到2020年将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要确保7%的年增长率。
C.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多,国情复杂,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的所思所盼,要不断增强工作能力,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意识。
D.目前亚太地区仍存在不少利益冲突点,尤其是在美国实施“重返亚洲”战略的背景下,亚太局势变得更为复杂。
解析:A项,毕其功于一役:一次行便完成应分几步做的全部事情,形容一举而全功告成。
这个词语常用在否定句中,其意思与所在句子表意相矛盾。
B项,确保:确实地保持或保证。
C项,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在薄冰上行走一般,如同处在深渊边缘一样。
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D项,尤其:副词。
表示更进一步。
答案:A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深圳市今年将对近7年来的重大改革创新项目进行评选并给予奖励,内容覆盖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以推进、鼓励、引导深圳市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业绩。
高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A.浔.阳(xún)枫.叶(fēn)纶.巾(lǘn)收敛.(liàn)B.黍.离(shǔ)管弦.(xuán)乍.破(zhà)天姥.(mǚ)C.幽咽.(yè)钿.头(diàn)收拨.(bō)霓裳.(shāng)D.裂帛.(bó)银篦.(bì)暂.歇(zàn)纤.云(qiān)A.枫.叶(fēng)纶.巾(guàn)收敛.(liǎn)B.管弦.(xián) D.纤.云(xiān)2.选出与课文完全一致的一组(D)①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②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③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⑤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⑤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选出与“熊咆龙吟殷岩泉”中的“殷”字用法相同的一项(B)A.栗深林兮惊层巅 B.云青青兮欲雨C.水澹澹兮生烟 D.日月照耀金银台“熊咆龙吟殷岩泉”中的“殷”作动词,枕响。
B.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4.对下列代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对此欲倒东南倾(赤城山) B.世间行乐亦如此(梦游天姥山的奇遇)C.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自称) D.我欲因之梦吴越(指越人对天姥山的介绍)A.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姥山)5.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暮来朝去颜色故.(故,这里是依然的意思) B.往往取酒还独倾..(独酌)C.为君翻.作《琵琶行》(翻,按曲编写歌词) D.却.坐促弦弦转急(却,退回)A.暮来朝去颜色故.(故,这里是衰老的意思)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D)A.又闻此语重.唧唧满座重.闻皆掩泣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为.君翻作《琵琶行》C.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予左.迁九郡司马D.携来.百侣曾游去来.江口守空船A.重复;重新 B.写;替 C.东面;贬 D.都是助词,不译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D)A.①我从去年辞.帝京②莫辞.更坐弹一曲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B.①千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人物②风流③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C.①暮来朝去颜色故.②故.垒西边③君安与项伯有故.D.①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②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③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A.①辞别②推辞③告辞 B.①英俊的②杰出的③流风余韵 C.①衰老②旧原来的③交情 8.对下列各语句的修辞方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高二语文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高二的学生在临近语文第二单元考试的时候,多做一些语文第二单元试题,可以查漏补缺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第二单元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语文第二单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驰援万户侯明察秋毫急风劲草B.规矩流线形歪风邪气通宵达旦C.催眠及时雨寸草春辉防患未然D.签订护身符屈指可数语无伦次2.依次填入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有强大的科技实力作后盾,再加上事先了详细的计划和预案,才保证了“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
②对于这家电视台关于她偷税漏税的恶意炒作,她公开指出,这纯属。
③ 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他的初衷,对此他心中并不在意,但总有些怅然。
A.制定无稽之谈几乎/当然B.制定不刊之论简直/当然C.制订不刊之论简直/固然D.制订无稽之谈几乎/固然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创作继承发扬了拉美大陆古印第安各族文化(传统意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习俗。
)的传统,极富民族特色,成为当代颇受人们关注的一种文学现象。
B.陆小雅导演的“红衣少女”夺得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
C.当年,乒乓健儿的多次独占鳌头,女排英雄的多次蝉联世界冠军,保卫祖国的英雄们谱写的一曲曲壮烈凯歌……都一次次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D.天才的杜甫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突破载人航天技术,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
B.香港国际电影节自成立以来,尽管没有好莱坞大明星的参加,却一直是复活节期间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第二单元测试题(100分)(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A.夙.兴夜寐(sù)其黄而陨.(yǔ)踟躕..(chíchú)B.杂糅.(róu)公姥.(lǎo)伶俜..(língpīng)C.葳蕤..(yǎotiǎo)踯躅..(zhízhú)..(wēirúi)窈窕D.迢迢..(ài)..(tiáo)皎皎..(jiǎo)暧暧2.选出下列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剽掠羁绊主簿娇逸B.否泰桑椹卜筮茅戟C.蛾眉兰皋芙蓉玳瑁D.梧桐仕宦羽檄捐躯3.对《卫风•氓》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表现出“氓”所追求的是位热情、温柔的姑娘。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几句诗是女的先有不专一的行为,男的也就三心二意了。
C.“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后辛苦劳累的生活。
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女主人公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4.对《卫风•氓》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
从中可以看出在婚前男女主人公倾心相爱。
B.诗的第三节,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第四节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C.这是一首抒情诗,是从被遗弃女子自诉的角度来写的,突出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D.全诗采用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把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的坚强性格,十分感人。
5.对《卫风·氓》艺术特色的鉴赏,不确切的一项是()A.此诗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
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
B.诗的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C.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这种说法也是有道理的。
D.《氓》是一首叙事诗。
作者用第三人称来回忆的。
6.对《秦风•无衣》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三章,皆以“岂曰无衣”领起,既突出了本诗重章叠句的特点,又强化了反诘的语气和语意。
B.“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诗中连用“三同”,表现了军中当时物质的极度缺乏。
C.“王于兴师”中的“于”为语气助词,无意,全句的意思是说“秦王就发兵了”,这句诗点明了背景。
D.“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表现了秦军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昂扬壮志和爱国精神。
7.对《秦风·无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首句“岂曰无衣”含有反问语气,加强了语意。
B.全诗三章,章与章句式对应,诗句大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
C.这首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
D.朗读要读出节奏,同时还要读出语气语调。
比如:岂曰/无衣?(反问语气)与子/同袍。
(肯定语气)(长停)王于兴师,(稍停)修我/戈矛,(稍停)与子/同仇!(感叹语气)8.对《离骚》(节选)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众女”,指喻指许多小人,“蛾眉”指高尚德行。
B.“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指高尚的修养,“浩荡”指广大,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的品质虽然美好而广大,但最终还是不了解百姓之心。
C.“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流亡”随流水而消逝。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确这种丑态。
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这两句诗表面写屈原佩戴与众不同,实际上是写自己高洁的品行与众不同。
9.对《离骚》(节选)的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七节写诗人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是君王不察民心,小人造谣诽谤,同时表现了自己的不同流合污。
B.诗的后六节,诗人通过反省自己的行为,进一步表现了自己追求美德,献身理想虽死不悔的决心。
C.诗人在诗中善用比喻来塑造自我形象,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志向。
D.诗人在第二节中写自己“虽九死其犹未悔”,在第八节中又写“悔相道之不察”,表现作者矛盾的心情,说明即使伟人也有意志不够坚定的时候。
10.刘兰芝离开焦家时,有一段对她的外貌和装扮的铺陈描写,对这段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着意的装束意在掩饰被休的屈辱并试图打动焦仲卿。
B.细致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沉着、冷静和刚烈的性格。
C.铺陈使人物形象更加完美,显示出她被休的不合理。
D.用横向、夸张的铺陈,赞美刘兰芝的“精妙世无双”。
11.对下面有关刘兰芝的一段语言描写,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A.兰芝满怀悲愤,自责语言全是反语,用以讽刺凶恶的婆婆。
B.兰芝企图以责备自己感化婆婆,以求得到破镜重圆的希望。
C.兰芝语气虽然委婉,好像是自责实际充满对被压迫的怨气。
D.兰芝对婆婆的态度仍不失大度得体,其自责是出于礼节。
12.刘兰芝临别梳妆时“事事四五通”,其原因是什么?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表现兰芝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点。
B.临别时有意精心打扮,以博得焦母的好感,促使焦母放弃遣归。
C.借此延缓别离时的到来,反映兰芝痛苦矛盾的心情。
D.本想精心修饰、禁不住心焦意乱,不得不“事事四五通”。
13.作者写刘兰芝在离开焦家之前的精心打扮,其作用是()A.表明刘兰芝强作镇静,以掩饰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悲伤。
B.表明不屈服于封建福建的迫害,有意表现一个强者的形象。
C.补叙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
D.表明刘兰芝刻意掩饰,怕回到娘家让母亲瞧不起14.下面对《白马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白马篇》又名《游侠篇》。
这是曹植诗歌创作前期的代表作。
诗篇塑造了一位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爱国少年的英雄形象。
B.诗篇上节,着意刻画英雄少年的外在美,他英姿飒爽、勇武善战;下节,精心赞誉少年的内心美,他征战边陲,奋不顾身。
C.诗篇在表现英雄少年的忠、勇性格与赫赫战功时,上下节采用不同的方法——由开篇二句,可认定上节为侧面烘托;而由篇末二句,则可认定下节为正面描写。
D.诗人十分娴熟地描摹了人物的动作,由动作来展现英雄少年的风采。
而动作描摹的方法,上下节又不相同——上节,精雕细刻;下节,则粗线条勾勒。
15.对《归园田居》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指本性、气质,这两句诗点明了作者从小的天性,其意思是说,从小就没有适合世俗的性情,天性原本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旧渊”,作者用“羁鸟”、“池鱼”比喻自己误入官场,生活得极不自由,用“恋旧林”、“思故渊”比喻对田园生活的眷恋。
C.“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作者先写近景,写出了村庄在黄昏时的昏暗模糊,再写远景,空中飘着轻柔而缓慢上升的炊烟。
D.“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樊笼”喻指官场,“自然”既指自然的田园生活,又指自然的本性,这两句写作者脱离官场后内心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是我国最早的确诗歌总集。
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时期。
共()篇。
分为()、()、()三大类。
2.《离骚》的作者()是()时期()人。
3.《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的()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传统。
4.()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并称乐府双璧。
5.“迢迢牵牛星”出自(),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
三、默写:(10分)按原文填空:(每空1分)①静女其姝,()爱而不见,()。
②氓之蚩蚩,()。
匪来贸丝,()。
③长太息以掩涕兮,()。
根据提示用原文回答:(5分)①兰芝与仲卿分别时,发出誓言,分别把彼此比作什么?②〈〈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语句。
四、诗歌鉴赏:(10分)1. 排列出《月夜》这首诗的正确语序:A.更深月色半人家B.虫声新透绿窗纱C.今夜偏知春气暖D.北斗阑干南斗斜2.排列出《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的正确语序A、清晨入古寺B、禅房花木深C、山光悦鸟性D、初日照高林E、万籁此俱寂F、潭影空人心G、曲径通幽处H、但余钟磬音3.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后面的问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此诗的诗眼是。
造成“诗眼”的内容有:(2)“前”、“后”在句中的成分是语。
(3)解词:独涕念悠悠五、小作文(20分)简析“迢迢牵牛星”的艺术特色。
字数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一、1.D 2.B 3.B 4.C 5.D 6.B 7.D 8.B 9.D 10.A 11.D 12.B 13.C 14.D15.C二、1.《诗经》、春秋、320XX、风、雅、颂2.屈原、战国、楚3.现实主义、浪漫主义4.《孔雀东南飞》、《木兰辞》5.《古诗十九首》、《文选》三、略。
四、1.DACB 2.ADEHCFGB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