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案

合集下载

2019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2019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教案:2019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6.4 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6章第4节“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密度及其特性;2. 密度的测量方法;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密度知识交流会。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学会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2. 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密度公式的运用;2. 密度的测量方法;3. 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尺子、量筒、水、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鉴别真假黄金。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物理知识来鉴别真假黄金?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2)教师讲解密度公式及其运用,引导学生学会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3)教师讲解密度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有关密度的例题,如“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铜块,密度为8g/cm³,求该铜块的质量。

”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题,巩固密度知识。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如“一个体积为150cm³的铝块,密度为2.7g/cm³,求该铝块的质量。

”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密度知识交流会:(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2)教师给出几个与密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鉴别真假黄金?”、“如何测量液体的密度?”等;(3)组长组织组内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4)各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密度概念及其特性;2. 密度公式及其运用;3. 密度测量方法;4. 密度知识应用实例。

2017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同步教学设计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2017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同步教学设计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2017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同步教学设计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以我的口吻来分享我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让他们能够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的密度特点。

3. 培养孩子们的思考力,让他们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增强孩子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

难点: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不同密度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球等),尺子,天平。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密度实验箱,内含不同密度的物体,以及记录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我会拿出一个密度实验箱,让孩子们观察并猜测箱子里的物体是什么。

然后我会告诉他们,通过密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

2. 讲解密度概念:我会向孩子们解释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我会用简单的语言让他们理解,密度是物体的一个特性,它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物体。

3. 观察不同密度物体:我会给每个孩子发放密度实验箱,让他们观察箱子里的物体。

我会引导他们用尺子测量物体的尺寸,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计算出密度。

4. 交流与分享:我会让孩子们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计算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分享。

我会引导他们讨论不同物体的密度特点,并解释为什么不同物体的密度会有所不同。

5. 解决问题:我会给孩子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密度知识解决。

例如,给定一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让孩子们计算密度,或者给定一个物体的密度,让孩子们猜测它的质量和体积。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4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4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4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学案活动简介本次交流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活动密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交流会上,学生将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其他同学交流思想和观点。

活动目标1.了解活动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活动密度的实际应用场景。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的知识点和案例。

2.准备活动密度的计算实验器材,如计算器、天平等。

活动过程步骤一:导入活动介绍本次交流会的目标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活动密度知识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活动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通过展示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活动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解释其意义和应用。

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活动密度与物体特性的关系,并帮助学生建立活动密度的直观理解。

步骤三: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场景,并分析该场景中涉及的活动密度问题。

2.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成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每个小组向全体学生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步骤四:总结和展示1.导师总结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强调活动密度的实际应用意义。

2.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总结,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提问和辩论,促进彼此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3.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答疑解惑,展示他们对活动密度知识的掌握情况。

活动评价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活动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培养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展示和交流,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同时,通过导师的总结和点评,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对活动密度知识的理解。

活动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活动密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活动密度实验,并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说课稿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说课稿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说课稿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说课稿
 ——教科版初中物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学生通过学习前二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

而这一节课恰是利用测定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求其平均密度并加以利用的一节活动课,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验活动课,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

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能。

 二、学情分析:
 从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

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6.3密度知识的应用交流会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6.3密度知识的应用交流会

6.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预习目标】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教材解读】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课题的汇报与交流。

各课题汇报、交流的关键问题如下:课题一:铅球是铅做的吗(1)从体育器材室选择了一个铅球,用台秤测量铅球的质量。

(2)测量铅球的体积。

在测量铅球的体积时,会遇到了一个难题,没有合适的量筒,学生可按教材图6-3-3的方法进行测量。

把铅球放入水槽中,用烧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没过铅球,用粘贴纸在此处作一标记。

将铅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后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达到标记,记下注入的水的体积,即铅球的体积。

则:V水=V铅球根据可计算出铅球的密度,将所测铅球的密度与密度表中ρ铅=11.3g/cm3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铅球的基本成分是铁,而不是铅做的!课题二:测砖的密度(1)用天平直接测量砖的质量m。

(2)用量筒测量砖的体积。

在测量砖的体积时,发现砖放入水中时,砖具有吸水性,这样测出来的砖的体积偏大。

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水,让砖头吸饱水之后,再放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由此计算砖的体积。

课题三:测量方糖的密度(1)用天平测出几块方糖的质量m,然后除以方糖的个数,求出一块方糖的质量。

(2)测量方糖的体积。

方法1:想到一些方法来克服糖溶于水的问题,如包上保鲜膜等。

方法2:利用糖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于是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来测方糖的体积,实验中由于一块方糖体积较小,测量时误差较大,所以测量出几块方糖体积,再除以方糖的个数,求出一块方糖的体积。

方法3: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来测方糖的体积,糖溶于水,但是糖不溶于油啊,如果我们用油来测体积,就避免了糖溶于水这一问题。

课题四:测课桌体积有多大由于ρ=m/V,得V=m/ρ,所以可先测量出课桌的质量m和课桌材料(木)的密度,再利用公式V=m/ρ测出课桌的体积大小。

利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这一点,采用测样本的方法,取和课桌一样的木料来测密度。

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案2021-2022学年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案2021-2022学年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学习目标】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2.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3.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难点:水的反膨胀,4摄氏度水的密度最大【教学方法】讲解法,集体讨论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龙卷风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新课讲授:知识点1密度知识的应用探究实验1 .铅球是铅做的吗?提出问题铅球是铅做的吗?猜想假设铅球体积小、质量大,密度一定很大,又称作“铅球”,一定是用铅做的。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一般情况下,用天平测出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代入公式ρ= m,就可以求出物质V的密度,查密度表可鉴别物质的种类。

但铅球质量大,超过天平的量程;体积大,无法放入量筒中。

因此我们计划用台秤来测铅球的质量,用容器配合量筒测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器材铅球、水、容器、量筒、台秤等。

实验过程与数据记录(1)用台秤测出铅球的质量;(2)如图所示,将铅球放入空容器中,加水到标志处,再取出铅球,用量筒加水到标志处,量筒所加的水的体积就是铅球的体积。

(3)记录数据,并进行简单计算。

分析论证经过查表,我们澄清了一个事实,铅球的基本成分是铁。

注意事项(1)选择容器时,不要太大,否则测体积时误差较大;(2)取出铅球,虽然会沾出一些水,使测得铅球体积偏大少许,但是可忽略不计;(3)铅球是球体,可测出直径d,用球体体积公式求出铅球的体积,测球体直径时采用配合法,用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测出铅球的直径。

总结:密度的应用(1)根据密度鉴别物质。

(2)根据密度要求选择材料。

(3)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4)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知识点2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密度作为物质的一个重要属性,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史上,氩就是通过计算未知气体的密度发现的。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二】6.3活动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二】6.3活动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6.3 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交流进一步巩固密度概念及其应用,同时练习天平、量筒等实验室常用器材的使用。

(2)通过交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揭示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教学设计】直接导入:上节课我们每个实验小组都选择了一个探究课题,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了探究,我听说了,有些小组有“新”的发现,今天各小组将自己的探究课题和研究成果都拿出来,我们共同来开一个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课件展示探究课题: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课题的汇报与交流。

各课题汇报、交流的关键问题如下:课题一:铅球是铅做的吗(1)从体育器材室选择了一个铅球,用台秤测量铅球的质量。

(2)测量铅球的体积。

在测量铅球的体积时,学生会遇到了一个难题,没有合适的量筒,学生可按教材图6-3-3的方法进行测量。

把铅球放入水槽中,用烧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没过铅球,用粘贴纸在此处作一标记。

将铅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后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达到标记,记下注入的水的体积,即铅球的体积。

则:V水=V铅球学生根据可计算出铅球的密度,将所测铅球的密度与密度表中ρ铅=11.3g/cm3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铅球的基本成分是铁,而不是铅做的!让学生讨论交流:对实验提出改进意见。

师生讨论:还有没有其它的测量方法其它方法:测量铅球的体积,利用墙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测出铅球的直径d,根据球体的积公式:进行计算。

课题二:测砖的密度(1)用天平直接测量砖的质量m。

(2)用量筒测量砖的体积。

在测量砖的体积时,发现砖放入水中时,砖具有吸水性,这样测出来的砖的体积偏大。

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水,让砖头吸饱水之后,再放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由此计算砖的体积。

(学生进行一番激烈的讨论,由学生代表发言,对改进的方法进行表述)学生1:砖吸水后会膨胀,同样体积会变大,为了克服砖的吸水性,我们采取在砖的表面涂层油漆或包一层保鲜膜的方法。

教科八上《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ppt

教科八上《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ppt

密度实验操作演示
01
总结词:实践操作
02
详细描述:通过实验操作演示,使参与者更直观地理解密 度概念的实际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03
总结词:培兴趣
04
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演示有助于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05
总结词:深化理解
06
详细描述: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参与者可以更深入地 理解密度的原理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目的
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 的理解,提高应用能 力。
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与合作,提高团队协 作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活动内容
任务布置
教师布置与密度相关的实际问 题,如鉴别物质、测量物体密 度等。
实验操作
学生按照方案进行实验,记录 数据,分析结果。
学生分组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方案设计
学生根据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准备相关器材和材料。
成果展示
各小组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其他小组提问和评价。
02
密度基础知识
密度的定义
总结词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表示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详细描述
密度是指物质的质量与其所占体积的比值,通常用符号ρ表示。密度反映了物质 本身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但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密度知识应用讨论与分享
总结词:拓展思维 总结词:交流经验 总结词:提升能力
详细描述:讨论与分享环节鼓励参与者分享自己的应用 实例和心得体会,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
详细描述:参与者可以在这个环节中交流学习经验和实 践心得,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与成长。
详细描述:通过讨论与分享,参与者可以提升自己的知 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2.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二、教学难点
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古希腊叙拉古国国王曾给工匠一锭金块,让他做一顶纯金王冠。

尽管王冠的质量和金块的质量相等,但国王还是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部分金子,他要阿基米德鉴定王冠是不是用纯金制成的,但是不能损坏它。

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

一天,他在洗澡时突然灵光一闪,找到了鉴定的方法。

他把王冠和同等质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发现放王冠的盆里举办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

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质量的纯金的体积大,因此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

其实阿基米德运用的就是密度的有关知识。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密度知识的具体应用吧!
教学活动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首先要明确: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如一瓶水用去了一半,剩下一半的质量只是原来的一半,而密度不变。

(2)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变化,但密度却随温度变化。

(3)一个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但因为体积要发生变化,所以密度要发生变化。

报告1:铅球是铅做的吗
(1)用台秤称出铅球的质量m1。

(2)测体积:用量筒测可以吗?把铅球用丝网套好,放入到盛满水的容器中,再取出,用量筒向其中加水到满为止便可知其体积铅球被取出时会带出一些水,V会偏大,结果密度值偏小取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其中一个容器中加水和铅球,另一个仅加入水,两个容器中水的体积差就是铅球的体积V1 V2 V球=V2-V1 因为铅球是圆的,想可否用刻度尺
测出其直径,进而算出它的体积。

(3)根据密度公式。

报告2:测量砖的密度
(1)用台秤测出其质量m。

(2)测体积A用量筒测体积太大B量长、宽、高但形状并不规则用课题一的方法:砖吸水膨胀,体积变大可以在小砖外面包一层保鲜膜或者可以在外面刷一层防水漆,再用排水法漆和膜都会增大砖的体积,但误差是可以存在的,最终密度偏小。

(3)由公式。

报告3:课桌的体积有多大
(1)先用台秤测量一张课桌的质量m。

(2)测密度A取样本(到木工房找一块与课桌木质材料相同的木料做样本)B 用天平和量筒测出样本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

(3)方法总结。

质量:(1)直接测量:天平;(2)间接测量。

体积: (1)直接测量:量筒(2)间接测量。

密度测量:(1)没有量筒,只有天平和水,烧杯及待测液体,请写实验步骤和结论;(2)有天平但没有砝码,水,烧杯、刻度尺及待测液体,请写实验步骤和结论;(3)有天平水,烧杯、及待测固体,请写实验步骤和结论(注意如图方法的不妥之处)。

板书设计
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