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语文版高一必修】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二我的母亲高一上

高中语文必修二我的母亲高一上

例2:“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 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需返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 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他递给我一 些花生,‘去吧,小子!’……” 这里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以“笑”、“楞”、“叹”、“递”等字写 出了母亲神态的变化,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 疼爱——虽依依不舍却不曾挽留的深沉、内 敛而含蓄的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体味细节中流露的母爱 探讨母亲对作者的“生命教育” 感激、回报母爱
精读课文:整体感受母亲的形象美
任务1:请同学们带着“老舍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位母 亲?”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并给每段标上序号。 要求:1、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特征的语段或语句; 2、自由朗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出语句恰当的停 顿、语速和感情; 3、自由发言,并以“这是一位 的母亲”说 出自己理解的母亲的形象。时间为5分钟!
品味母爱:探讨母亲对作者的“生命教 育”,体会“母亲如师”。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生命与人生问题 的教育。生命教育是帮助人重建对生命的神 圣感,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协调好生 命与生活的关系,正确处理现实中的一些问 题。母亲的爱不仅体现在生活关怀上,更体 现在做人的教育中。 要求: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表现母亲对“我” 影响的语段或语句,两人一组讨论归结,自 由发言。
比喻故意挑毛病。 (5)鸡蛋里找骨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1: 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一段标上序号。文章中写了母亲 哪些事情?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母亲的身世(1—3) 母亲出嫁、生“我”(4—7) 母亲勤俭持家(8) 接送哥哥,干家务(9) 母亲人情好客、乐于助人(10—11) 保护儿女(12) 母子深情(13—14)

《我的母亲》课文

《我的母亲》课文

《我的母亲》课文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世代为地主耕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种,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

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我的母亲》课文原文

《我的母亲》课文原文

《我的母亲》课文原文《我的母亲》是一篇自传体散文,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关心以及与家人和睦相处的过程,展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母亲》课文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侯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

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聘书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

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

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爱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息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侯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样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的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庆去睡。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高一语文教案《我的母亲》

高一语文教案《我的母亲》

高一语文教案《我的母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1.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作者与其他作家对母亲描写的异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情感。

3.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

2.2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融入自己的写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1.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母亲的故事,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母爱。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标注出生字词,查阅词典理解词义。

3.合作探究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

4.课堂讲解4.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比较阅读5.1学生选取一篇其他作家关于母亲的散文,进行比较阅读。

6.课堂小结6.2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

7.作业布置7.2学生预习下一课,准备课堂讨论。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3.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我的母亲》是一篇描写母爱的散文,作者以真挚的情感,回忆了自己母亲的点滴往事。

文章从母亲的生活细节入手,描绘了母亲勤劳、善良、坚韧的性格,展现了母爱的伟大。

课文通过对比手法,突显了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同时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高一语文我的母亲(2019年新版)

高一语文我的母亲(2019年新版)

其为人智深而勇沈 白马素车 君许之 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 长执重势 ”後五日 亦苦民矣 太子即位 冬 肉袒面缚 苟能修身 柰何无父而生乎 於是东郡大兴卒塞之 欲以袭王僚
封为列侯 喜兵 日夜啼泣 厉公终背而杀之 外戚多毁成之短 六曰月主 可谓义形於内 大王宜悉淮南之众 意
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 汉王亦引兵北军成皋 竟以名败 是以明君独断 ”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 後如脱兔 卜式相齐 三败北 欲解归 诛彊救弱 曰赢 莫必其命 而因葬焉 赵王恐其为国患 他物虽百巨万 然其效可睹矣 致殊俗 於是使骑捕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亲 ”遂奔梁 卫君杀
永思孝道 从官有一人曰:“天下畔秦 当是时 蜚纤垂髾;以为大夫 子孙咸至大官矣 乐毅还报 五年 视其剑 行过夷门 出雁门:军各万骑 而汉始筑令居以西 丞书从事下当用者 维王淫虐用自绝 明功赏 见人不见 及雍林人杀无知 楚申公巫臣盗夏姬以奔晋 是反害於民为暴者也 斩首万 惠
公礼倨 诸侯卿相至 镌石拌蚌 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其民流 ”乃求远迁 何时得功 黄帝且战且学仙 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 秦拔我垣、蒲阳、衍 楚王刖之;常以护军中尉从定燕王臧荼 南至于交阯 哀而不愁 长事袁丝 事统上法 ”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 生子允 始皇十一年 ”时郑
瞽以为无明 王后、太子乃至 毋作怨 而摧浮淫并兼之徒 诸侯畔秦 将无柰齐何’ 太后南乡 王若卒大命 十一年 官事浸以秏废 朕意庶几与焉 传馀祭 礼之经也 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 字子馀 乃说汉王曰:“项王王诸将近地 ”孔子曰:“非也 初 子帝武丁立 相国绐信曰:“虽疾 未尝不废
书而泣也 作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普施利物 ” “臣仓、臣敬、臣逸、臣福、臣贺昧死言:臣谨与列侯吏二千石臣婴等四十三人议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 三十五年 而挚代立 千石以下千馀人 而迎穆公子冯於郑而立之 ”胶西王素闻董仲舒有行 俱罢而去 不肯予决 何谓反邪 收河南 其相虞

高一语文我的母亲1

高一语文我的母亲1

独力 独立
看望 探望
生命的教育
我师范毕业 七七抗战
我的出生
实习经历是大学毕业生大学生为了突出自己丰富的实习经历,在布置实习经历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明显性的错误,多而杂是大学生实习经历介绍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多指的就是实习经历非常多,为了增加实习经历内容的壮观性,有些同学还会把自己的兼职经历也往里面加,其实就其性质来说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实习经历一般主要指的是学校安排的实习 主要指的是自己在外面寻找的临时性,所以将两者放在一起产生的问题并不大,不过这里建议大学生们最好还是把兼职经历单独放在一个栏目当中。而不要放在实习经历当中混为一谈,因为实习 个履行学校安排的活动,兼职经历体现出的是你自己的积极性,一个有过兼职经历的人至少有着一种积极成熟的特点,这种人喜欢追求、有一股强劲的冲击性,乃是企业开拓创新的最佳选择对象 极永远都是简历当中的一个杀手锏。 简历实习经历不需要罗列过多,如果出现短时间之内有大量实习经历的情况,这种情况要么被者认为是虚假构造实习经历,要么就会被认为是一个用心极为不专的人。一个人在这里做了一两周, 那里做个一两周,这种人将来在企业里面又能够干多久?要知道企业岗位的变动也是需求企业耗费一定的脑子的。 幼小衔接加盟
基础精练
mǎ hu
dān
zhì
fū yǎn
niàn
shā
zhènɡ chuài
zhēnɡ
yīn
yān
zhé
shé
俭朴 眼睑 忙碌 俸禄
拆除 折扣
揣着 惴惴不安
撮合 嘬奶
a.做事不认真或待人不恳切,只做表面上 的应付。b.勉强维持。
亲切优厚地招待。 热情周到。
凄凉悲惨。 爱护并教养。多指父母对子女。
介绍了母亲的身世及家庭背景。 暗示母亲身世一般,从侧面

高一语文我的母亲

高一语文我的母亲
这就是我敬畏的最淳朴的劳动人民,勤劳善良,默默无闻。就像那些麻雀们,举起战斗的旗帜,从不认输,从不低头。我活,面对艰难 险阻,面对这个沧桑世界,始终保持着人的无所畏惧的勇气。电玩城app上下分
住乡下的时候,后山有一片相思林,黄昏或清晨,我喜欢去那里散步。 相思林中住了许多麻雀,总也是黄昏和靖晨最热闹,一大群麻雀东蹦西跳、大呼小叫,好像一座拥挤热闹的市场,听到震耳的喧哗声,却没有一句听得清楚。 路过相思林时,我常浮起一个念头:这一群麻雀为什么不肯歇一歇呢?它们那样子无意义地蹦跳、无意义地呼喊喧哗。又是为什么呢? 我的念头生起后就灭去了,没有特别去记挂,只是,每走过相思林,那念头就升起一次。 相思林的麻雀偶尔也会数只一群飞到窗前的庭院,跳来跳去,叫一叫,就呼啸过去了。 有一天,黄昏时从相思林散步回来,坐在窗前喝咖啡,突然看见六只麻雀飞来了。 我知道那是一只母麻雀带着五只小麻雀。长时期对麻雀的观察,使我知道,那身形较瘦、颜色较黑的是母麻雀,而羽毛较浅、身材篷松显得有些肥嘟嘟的是小麻雀。 它矍先停在草地上,在那里讨论什么事情似的,这时我听到母麻雀与小麻雀的声音竟不相同,大约低了两度左右,略为沙哑。

高一语文我的母亲1

高一语文我的母亲1
闺女儿子曾劝过他们,左邻右舍也曾劝过。但是,他们真的不想离开这一辈子所钟情的土地。可这种依靠,信心和意志又能支撑多久呢?game456 春天过去,还有夏天。谁能想像那么酷热的天气,钻进玉米地里浇地的情形呢?秋天收获后,还要浇地种地。一年四季和无数个季节转换中,自己脚下的路,又能走多远呢?踩在泥泞的麦田里,他 差点跌倒,还好手里有把铁锹,勉强支撑住了…… 水,还在哗啦哗啦地流淌。被水滋润过的麦苗延展着童话中的风采,表达着感恩的心意。几只野鹙在空中盘旋着,或许想和禾苗一样吮吸一下甘甜的水汁吧!只是见到了人,它们怪叫几下,又飞走 了。路上,过往的人匆匆过去,谁也没有心思停下来,陪他们说上几句话。他们无奈地向着蓝色的天空呆望几眼。
一片云朵飞过来,挡住了太阳的脸。云,又被撕摞成长长的条状,带着某种忧郁,向着风的方向飞走了。当我们再次看去的时候,飘逸的云朵似乎变成了一个个问号的形状。或许是向上天询问着什 么!

冬季已过,小草萌芽。麦苗开始返青。田间地头、沟渠树行里的桑树,也紧跟着脱掉枯黄的冬装,换上春装,翠嫩葱茏。时间不长,小不点的绿色果儿长出来,一粒粒点缀于长长的枝条之上,绿叶 之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母亲(语文版高一必修)【教学目的】1.精读能力的训练。

2.分析方法的训练。

【教学请求】1.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中国妇女表现出来的传统美德与坚韧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老舍先生精心的谋篇布局和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突出的“软中硬”性格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师播放歌曲《懂你》,学生听歌曲。

2.教师讲述:(边看边念歌词)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同学们,听着这首抒情的歌曲,是不是都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呢?咱们再来看看这些歌颂母亲的名言警句: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乔治艾略特3.现在请你用一句话你认为最贴切的话概括一下你的母亲的性格?4.导入新课:母亲的形象在咱们的心目中举足轻重、独一无二,歌颂母亲的语言可以是华丽的,可以是平实的,可以是深沉的,也可以是稚嫩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语言都是发自咱们内心的,其中都蕴含着咱们对母亲浓浓的深情,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所写的《我的母亲》,来感受老舍对他母亲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1.字词检测:1.肥美:意指肥沃丰美2.姥姥:前指外祖母,后指老人3.家谱:封建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主要人物事迹的书4.出阁:地方语,出嫁5.洗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给婴儿洗澡6.刮痧:民间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7.绞脸:用一条线两股相交,绞去妇女脸上的细毛8.庚子闹“拳”:指庚子年,即1900年产生的义和团运动9.撑持:支撑维持之意采用抢答法。

这一题目的设置旨在让学生注重基础的字词的积累。

2.作者简介:老舍,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1966年8月24日含冤去世。

老舍1924年夏天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教书之余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创作出版了《老张的哲学》《二马》等长篇小说,奠定了他在新文化领域中的坚实地位。

1930年老舍回国,在山东的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担任教授,教书育人之余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和《月芽儿》《我这一辈子》《微神》等中篇小说。

其中以描写人力车夫祥子命运经历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最有影响力,成为老舍的代表作品。

1944年,老舍开始了百万字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

这部作品有着深刻历史内涵和时代份量的巨著。

老舍在40年代后期曾去美国讲学,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归来,怀着对新糊口新人物的赞美之情写了很多作品。

像《龙须沟》《茶馆》《全家福》《正红旗下》等,由于老舍的努力和创作,使他荣获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的文学成就和威望使他成为全国文联和政协副主席,同时他仍是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文化大革命”初期,老舍受到周总理的保护,但红卫兵仍是在1966年8月的一天冲击了老舍的小院。

这位一辈子不愿扭曲自己心灵的艺术家,愤然投湖自尽了。

他以自己宁折不弯的高洁人格力量,替那段历史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也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光辉的句号。

提前布置让学生在下面搜集相关内容,学生谈不到的教师加以补充3.写作背景: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

老母病逝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

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

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

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

这次也是一样。

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

便是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明确文章的题材和创作背景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有首要的作用。

四.初步感知课文1.请同学们依据“课文提示”所提供的信息,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理清课文每段的内容,找出叙事脉络,初步了解作者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老师与同学在阅读的基础上小结。

第1~2段:母亲的家庭背景第3~6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第7~10段:母亲的勤俭、朴实、为人热情第11~12段: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第13~14段: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第15~16段:儿子对母亲的思念第17段:表哀痛之情,呼应前后: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2.请同学们在阅读基础上讨论,体会母亲的事迹、品德、性格,请同学们用“母亲是________”的格式为题说句子。

请求:在课文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的一生和其优秀品质。

参考:母亲是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的人,母亲是在父亲去世后,独立抚养三个儿女和姑母的人,母亲是靠给人家洗衣缝衣,手终年鲜红微肿的人,母亲是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总让残破的铜活发着光的人。

母亲是永远会让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的人。

母亲是无论手中怎么窘,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款待客人的人。

母亲是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人。

母亲是给亲友,邻居帮忙,总跑在前面的人。

母亲是宁吃亏,不逗气的人,母亲是并不软弱的人。

母亲是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的人,母亲是能把心横下来,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的人。

她是把泪往心里落的人。

母亲是把“软而硬”的性格传给了我的人。

3.《我的母亲》鲜明地表现了叙事散文的特点。

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性格特征和对我的影响为纬线,把许多值得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请同学根据以上的概括和文中的事例找出母亲最突出的特点,以及对我产生影响的句、段。

课文前后六次提到母亲对“我”的影响:从母亲那儿“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养成了“好客的习性”,形成了“软而硬的个性”,“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同时,坚持做人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些内容贯穿全文,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母亲的伟大。

五.小结整体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脉络,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六.布置作业:1.再读重点段落(第12,13,15段)体会老舍先生语言运用的妙处。

2.可到图书馆查找一下老舍记述母亲的其他散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体会主旨1.班上同学轮流分段朗读课文。

2.教师和学生以问答的形式来全面的理解文章,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以及文中所要表达的对母亲的深情。

⑴.作者对母亲家世的叙述在文中起到了甚么作用?参考:通过文章中介绍母亲娘家的情况,说明母亲从小生在农家,知道日子的艰苦,劳动的可贵,为她“勤俭诚实,身体也好”,以及“软而硬”的个性等都埋下了伏笔。

⑵.文章中用第8、9、10段介绍父亲去世后母亲独立撑持一家糊口的情况,目的是甚么,有哪些描写具体体现了母亲的优良品质,对作者的影响怎样?参考:对父亲去世后的叙述描写,是为了突出母亲勤俭、耐劳、朴实、善良的优秀品。

体现母亲勤俭的描述——“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体现母亲执着——“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

”体现母亲朴实——“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颂扬母亲为人热情——“给亲友邻居帮忙,他总走在前面……”母亲的一言一行在作者幼小心灵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如“爱花,爱清洁,守秩序”以及“好客的习性”。

⑶.文中写母亲对儿女的舐犊之情处处可见,咱们也不能忽视另一面,即儿女对母亲的思念与热爱,请从课文中找出来,谈谈你的感受?参考:最动情的是第13段结尾处,“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我了,她已入了土。

”14段中写“我”两次违背母亲的意愿,她都深深理解,默许了,表示出作者对母亲的愧疾和感激,还有第15~17段几乎都是对远方母亲的惦念之情。

结尾“唉,还说甚么呢,心痛,心痛!”让人一下子感爱到作者痛失老母后撕心裂肺的痛苦。

课文读后感受:母亲是咱们人生的第一教师,是母亲用血汗和毕生精力养育了咱们,是母亲把个性、品质传给了咱们,咱们也要用真心去爱母亲,敬母亲,呵护母亲,关怀母亲,用最大的努力去回报母亲。

三.精读重点段落文章13段时写得最精彩的段落,在这段中作者写了几件事情?那些细节描写能体现母亲对儿女的真挚母爱?并谈谈它对文章主旨的作用?这一部分主要写三件事。

这三件事的内涵在于表现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第一件事: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做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不止是母亲对儿子的全部的爱,也是母亲对儿子的全部希望。

第二件事: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右手。

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着花轿徐徐的走去。

”这一特写的镜头的背后,咱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

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

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

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细细咀嚼,令人感动。

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的奉献、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仔细品味,令人潸然泪下。

四.揣摩老舍的语言特色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是浅显通俗,朴素自然。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如“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提示: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轮廓”的一种画法。

作者描写人物形象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这一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