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引言水土流失是指土壤表层因风、水、冻融等自然作用及人类活动而逐步流失的现象,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土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但是却要养活全球22%的人口。
由于人口过多、人类活动频繁、水土资源管理不足等因素,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非常突出,给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为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问题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天然因素:水土流失主要是由自然力量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如风蚀、水蚀、冻蚀、草地退化等。
•人类活动:人类的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活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如砍伐森林、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滥用化肥等。
问题的危害•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会导致水质恶化、生物生态失衡等生态环境问题。
•农业生产受损: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贫瘠化、灌溉系统损坏等,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经济发展受限: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引发土地沙化、水源消失、水灾等问题,阻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防治对策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治理水土流失是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可以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保护和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可靠的生态基础。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1.加强土地管理:加强耕地保护,禁止盲目扩张农田、破坏草地等行为。
2.推进天然林保护:加强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大力推广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旅游等,增加农民收入,切实维护生态平衡。
3.推进现代农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科学、人性、生态、经济四个基本原则,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生产方式的科学化、规模化为重点。
4.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5.强化科学技术支撑:推广土壤保肥、水保土、高效节水灌溉、高强度和种植隔离技术等高科技水土保持技术,加强科研和技术示范,搭建水土保持技术交流平台,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如何防止水土流失

如何防止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还会危及农作物的生长,降低土地的质量和产量,并对当地社区造成经济上的影响。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的不当使用土地和大规模的砍伐森林等活动,因此,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保持植被保持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
植被可以降低水流速度,因此有助于减少水的冲击和侵蚀,同时也可以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
所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保持植被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推广草甸生态,增加绿地覆盖率等措施来保持植被。
建造防护设施为了保护土壤,在某些地区建造防护设施也是必要的。
例如,在山区河谷的环境中,应该建造一些防止土壤被雨水冲刷的壁垒。
这样可以保持山区峡谷的动态平衡,使水土得以安全地流动,从而减少河道泛滥的风险。
控制畜牧农业畜牧和农业活动也常常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源之一。
因此,农民应该注意不要进行过度耕作和放牧,特别是在坡度较大的地形条件下。
例如,耕作时不应该翻耕地土,而应该使用种植技术以及喷洒化肥和农药的方式,这样可以保持土壤的保水性和养分,并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控制城市开发城市开发也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的覆盖面积会逐渐变小,这使得大量的水流无法保持在地表范围内,导致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人们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有效地规范都市化建设,同时逐步增加公共绿化环境建设,以保持城市和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
总之,防治水土流失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控制。
希望大家对此问题保持高度关注,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水土流失阅读材料

水土流失阅读材料
水土流失是由于土地表面的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沙石等物质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有关水土流失的材料:
1.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贫瘠、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同时,水土流失还会淤积河床、水库等水利设施,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2. 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包括气候变化、降雨量过多、植被覆盖率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等。
3.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为了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植树造林、种草、修建梯田、修建水利工程等。
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径流,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从而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通过这些阅读材料,可以了解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如需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建议咨询环境领域专业人员或查阅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政策解读。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知识

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知识水土保持是指保持水和土壤资源的稳定和可持续利用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和管理措施。
水土流失是指水流或风力对土壤表面的冲刷、侵蚀和流失的现象。
以下是关于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的一些知识:1.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引起的。
自然因素包括降水、地质构造、土地坡度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垦、滥伐林木、不合理的农业耕作等。
2.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水土流失程度主要受降水量、土地坡度、土地覆盖和土壤侵蚀性等因素的影响。
水土流失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地坡度越大,流失率越高。
密度较大的植被和覆盖率高的农田能有效降低水土流失。
3. 水土保持的方法:包括植被保持、水土保持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措施。
植被能通过根系固土、阻止风化侵蚀和表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沟壑、隔离带、防护林等的修建。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可以减少农田排水和农田灌溉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4. 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河流、湖泊的淤塞,水质变差,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水土流失还会导致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减少农田产量,增加灾害风险。
5. 防治水土流失的意义:水土保持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防治水土流失,可以保持土壤肥力,保护水资源,减少灾害风险,提高农田产量。
此外,水土保持还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总之,水土保持是确保水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技术和管理措施。
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作者:崔璇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第06期摘要:通过对簸箕李引黄灌区水土保持现状的初步分析,认识到灌区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和成因,以及实行水土保持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并对所取的效益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灌区;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评价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134-021 灌区水土保持现状及存在问题多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本灌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有力的促进了灌区风沙区的治理,截至2014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5.63hm2,治理率达48.44%,各项建设成果在风沙片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灌区水土保持工作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资金短缺,制约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大面积开展;(2)水土保持资金投入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3)风沙片治理程度总体水平较差,流域内尚有485hm2的沙荒耕地亟待治理,另有部分林地由于造林标准低以及放松了抚育管理等原因,导致林地质量整体水平水不高,综合防护体系功能脆弱;(4)监督执法体系不健全,治理管护、水土保持宣传工作仍需加强,尤其是对近期难以治理开发的沙荒侵蚀劣地要加大封育治理力度,促进生态自然修复。
2 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2.1 成因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
自然因素主要有:土质松散有机质含量少,颗粒胶结能力差;雨量分布不均,降水集中且强度大,土地不平,植被少形成的地面径流大,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季风强度大,春冬季风时节,田野无植被。
人为因素主要有:不合理的耕作方法;林木覆盖率低;毁林造田;破土面积不断扩大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2 危害(1)水土流失直接危害农业生产的基础,使土层浅薄,面积减少,结构涣散,肥力降低,作物产量下降;间接上使水利工程破坏,降低工程效益,加剧旱涝灾害的演变,造成劳力和经费投资的浪费,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

一、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1、水土流失(地表侵蚀)的自然条件
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形成水土 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因素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
地形 植被 土壤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 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 产生的原因。(10分)
解析 由材料知,我国红壤地区跨越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坡度大;该 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地区,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严重,易 造成水土流失。
答案 水土流失。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 (或一定的坡度);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 中(或多暴雨);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严重;流水侵 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发生。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
要源于( D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降水序号
1 2 3 4 5 6
降水历时(天)
2 4 5 2 2 2
降水量/mm
53.0 80.3 100.1 73.2 90.7 54.4
汾川河洪峰情况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洪峰流量346 m3/s 洪峰流量1 750 m3/s
(2)结合试验数据,任选一个坡度范围的红壤分布区域,说出其 合理利用的方式。(8分)
解析 图中显示,坡度在18°以下地区,流水冲刷不严重,水土 流失较弱,可以修建梯田;而坡度在18°~24°的地区,流水冲 刷严重,要注意植树造林;坡度大于24°地区,流水侵蚀作用虽 然减弱,但坡度过大易形成崩塌和滑坡,因此应禁止人类活动。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1 水土流失概述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
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2 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
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
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
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5 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中的水分流失,导致土壤贫瘠的现象。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自然因素包括降雨、地形地势等。
降雨强度大、频率高时,土壤表层的水分很容易被冲刷走,同时降雨还会引起水的下渗和流动,导致土壤侵蚀。
地形地势的问题也是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地势较陡峭时,水流速度加快,土壤的抗冲击能力较差,容易被水冲刷走。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过度开垦、滥伐、过度放牧等。
过度开垦指的是人们为了农田的扩大和生产效益的增加,铲除了大片的植被,造成土壤暴露,容易受到风蚀和水蚀。
滥伐植被会破坏植被的保持土壤的能力,使土壤失去保护。
过度放牧会导致植被过度消耗,土壤暴露,容易被风蚀和水蚀。
针对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防治对策。
以下是一些建议:1.植被恢复和保护:植被具有固土保水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因此,应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工作,大力推行造林绿化,尽量增加植被覆盖率。
2.建设水土保持设施:适当修建护坡、护沟、排水系统等水土保持设施,以便有效控制土壤流失和水流速度。
3.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选用适宜的农作物和合理的耕作方式,如旋耕、宽带栽培等。
在田间地头设置覆盖物,如秸秆、草帘等,以防止水土流失。
4.合理利用农田和水资源:推行科学的农业生产模式,避免过度开垦和过度利用农田和水资源。
5.宣传教育和法律法规的推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水土流失危害性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
同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对违反水土保持规定的行为进行严格惩罚。
6.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水土流失监测和评估系统,及时了解水土流失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农田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减轻水土流失的危害,我们需要广泛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共同推进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
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
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
力侵蚀。
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例如:黄河流域。
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
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
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根据水力作
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
侵蚀和切沟侵蚀等。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
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
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 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
5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
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
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
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
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
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
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
易于发生水
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因素。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要(
气候如降水水土流失的原因:一)自然因素
⑴气候:所有的气候因子都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其中暴雨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直接动力和主要气候因子,暴雨雨滴大,降雨动能大,溅蚀力强,形成的径流来势猛,历时短,强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