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课程设计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计算案例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计算案例一、设计资料某公路自然区划Ⅱ区拟新建一条二级公路,路基为粘性土,采用普通混凝土路面,路面宽为9m ,经交通调查得知,设计车道使用初期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为2100次,试设计该路面厚度。
二、设计计算(一)交通分析二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查表10-17为20年,其可靠度设计标准的安全等级查表10-17为三级,临界荷位处的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查表10-7取0.39取交通量年增长率为5%.设计基限期内的设计车道标准荷载累计作用次数按式(10-3)计算:62010885.939.005.0365]1)05.01[(2100365]1)1[(⨯=⨯⨯-+⨯=⨯-+⨯=ηrt r s e g g N N 由表10-8可知,该公路属于重交通等级。
(二)初拟路面结构相应于安全等级为三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中级。
根据二级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中级变异水平,查表10-1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0.22m 。
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水泥用量5%),厚度为0.18m 。
垫层为0.15m 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
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4.5m ,长5m 。
纵缝为设计拉杆平缝(见图10-8(a )),横缝为设计传力杆的假缝(见图10-5(a ))。
(三)路面材料参数确定查表10-11、表10-12,取重交通等级的普通混凝土面层弯拉强度标准值为5.0MPa ,相应弯拉弹性模量为31GPa 。
根据中湿路基路床顶面当量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表10-10,取路基回弹模量为30MPa ,根据垫层、基层材料当量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表10-9,取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垫层回弹模量为600MPa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回弹模量为1300MPs 。
按式(10-4)-(10-9),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101315.018.015.060018.0130022222221222121MPa h h E h E h E =+⨯+⨯=++ )(57.2)15.0600118.013001(4)15.018.0(1215.060018.01300)11(4)(12212331221122132311m MN h E h E h h h E h E Dx ⋅=⨯+⨯++⨯+⨯=++++=--)(312.0)101357.212()12(3131m E D h x x x =⨯== 293.4])301013(51.11[22.6])(51.11[22.645.045.00=-=-=--E E a x 792.0)301013(44.11)(44.1155.055.00=-=-=--E E b x )(165)301013(30312.0293.4)(31792.03100MPa E E E ah E x bx t =⨯⨯⨯== 普通混凝土层面的相对刚度半径按式(10-14)计算:)(677.0)16531000(22.0537.0)(537.03131m E E h r t c =⨯⨯==(四)荷载疲劳应力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得到荷载应力按式(10-13)计算:σPs =0.077r 0.60h -2=0.077×0.6770.60×0.22-2=1.259(MPa)因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接缝传荷能力的折减系数K r =0.87.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K ƒ=N v e =(9.885×106)0.057=2.504.根据公路等级,由表10-13得到考虑偏载和动载等因素对路面疲劳损坏影响的综合修正系数K c =1.02.荷载疲劳应力按式(10-11)计算:σpr =k r kƒk c σps =0.87×2.504×1.20×1.259=3.29(MPa)(五)温度疲劳应力由表10-14,Ⅱ区最大温度梯度取88℃/m 。
中国矿业大学《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部分

第一部分:钢筋混凝土(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11-7班 x x )一、设计资料某二层框架结构,柱网布置见附图1。
底层层高3.9m ,二层层高4.5m ,基础顶面到室内距离0.635m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450mm 450mm ⨯,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为一类。
面层做法:按江苏省标准图集苏J01-20057/3采用水磨石楼面(15mm 厚水磨石面层,20m 水泥砂浆打底,荷载标准值取20.65kN /m );该楼盖无其它特殊要求。
设计时按双向板楼盖设计。
顶棚处理:20厚混合砂浆抹灰,荷载标准值取20.3kN/m 。
活载取值:26.1kN/m k q =材料选用:C30混凝土;梁内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其余钢筋均采用HRB335。
( L18100mm =, L 29000mm =)二、设计计算内容1. 确定结构平面布置图;2. 板的设计(3.865标高楼板,弹性方法) (1) 板的内力计算 (2) 强度计算(3) 绘制配筋图3. 次梁设计(3.865标高次梁,弹性方法) (1) 内力计算 (2) 强度计算 (3) 绘制配筋图4. 主梁设计 (3.865标高③轴主梁,弹性方法) (1) 内力计算 (2) 强度计算(3) 选配钢筋、绘制材料抵抗弯矩图及配筋图三、设计过程1. 结构平面布置图见图1。
2. 楼板计算(1)尺寸估算①由于主梁两端均与柱刚接,按弹性理论设计。
主梁计算长度09000mm c l l ==。
查表,主梁001.2/10~/15 1.29000/10~9000/151080~720mm h l l ==⨯=()(),取900mm h =;宽度/3~/2900/3~900/2300~450mm b h h ===,取350mm b =;图1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②由于次梁两端均与主梁整浇,按弹性理论设计。
次梁中间跨计算长度08100mm c l l ==;次梁边跨计算长度08100+450/48123mm c l l ===(); 查表,次梁001.1/12~/18 1.18123/12~8123/18753~502mm h l l ==⨯=()(),取650mm h =。
中南大学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建筑工程方向《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姓名:班级:学号:一、设计目的1、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2、掌握板厚及梁系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3、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掌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内力的计算方法;4、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计算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5、掌握板、梁的配筋计算;6、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结构的有关构造要求;7、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法、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8、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
二、设计资料某多层工业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如附图所示。
1、结构布置柱网尺寸及楼面活载大小详见“六附图”;2、楼面为水磨石地面(包括10mm面层和20mm厚水泥砂浆打底),其自重标准值为m2;板底及梁用15mm厚混合砂浆抹面,其自重标准值为20kN/m3;3、混凝土强度等级C20,钢筋除梁主筋采用HRB335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f=300MPa)y 外,其余均采用HPB3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f=270MPa),钢筋混凝土容重标y准值为25kN/m3。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进行楼盖梁板系统结构设计,并绘制施工图。
要求:提交设计说明书一本,楼盖结构施工图(一号图)一张;板和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
1、对设计说明书的要求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1)封面(2)设计任务书(3)目录(4)正文,包括:①本梁板结构系统布置的优缺点评述;②板厚及梁系截面尺寸的确定;③板、梁计算简图;④荷载计算;⑤内力分析及内力组合;⑥配筋计算;⑦构造要求。
(5)设计体会(6)参考文献(7)封底2、对图纸的要求楼盖结构施工图应包括下列内容:(1)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和板的配筋图楼盖结构平面布置要注明定位轴线尺寸和编号,板、梁、柱等构件要进行定位尺寸标注和编号;板的配筋图可绘于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并注明板的厚度;板的配筋可采用分离式或弯起式,钢筋(包括受力钢筋、分布钢筋和其它构造钢筋)要编号,同一编号的钢筋至少有一根钢筋要注明直径、间距及截断或弯起位置;可以利用对称性只画四分之一楼面。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单层厂房)—双跨21+21

目录目录 (1)第1章设计资料 (3)1.1 设计资料 (3)1.2 地质抗震条件 (3)2、建筑构造 (3)第2章建筑方案设计 (3)2.1 厂房平面设计 (3)2.2 构件选型与布置 (5)2.2.1 屋面板和嵌板 (5)2.2.2 天沟板 (5)2.2.3 屋架及屋架支撑 (6)2.2.4 吊车梁 (7)2.2.5 基础梁 (7)2.2.6 柱间支撑 (7)2.2.7 抗风柱 (7)2.3 厂房剖面设计 (7)第3章厂房排架柱设计 (9)3.1 计算简图 (9)3.2 确定柱子各段高度 (9)3.3 确定柱截面尺寸 (9)3.4 确定柱截面确定柱截面计算参数 (9)3.5排架结构的基本假定: (11)第4章荷载计算 (11)4.1 恒荷载 (11)4.1.1 屋盖自重P1 (11)4.1.2 上柱自重P2 (13)4.1.3下柱自重P3 (13)4.1.4吊车梁、轨道、垫层自重P4 (14)4.2 屋面活荷载 (14)4.3 吊车荷载 (14)4.3.1吊车竖向荷载Dmax.k,Dmin,k (14)4.3.2 吊车横向水平荷载Tmax.k (15)4.4 风荷载 (15)4.5 墙体自重 (16)4.6 荷载汇总表 (17)第5章排架结构内力分析 (18)5.1 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18)5.1.1屋面恒载内力计算 (18)5.1.2屋面活载内力计算 (19)5.1.3吊车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20)5.1.4 吊车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22)5.1.5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24)5.2 内力汇总表 (25)第6章内力组合 (26)6.1 不考虑地震作用 (26)6.2 考虑地震作用 (28)第7章排架柱截面设计 (30)7.1 排架柱配筋计算 (30)7.2 排架柱裂缝宽度验算 (32)7.3 牛腿设计 (32)7.4 柱的吊装验算 (32)第8章基础设计 (33)8.1 基础设计资料 (33)8.2 基础底面内力及基础底面积计算 (34)8.3 基础其他尺寸确定和基础高度验算 (35)8.4 基础底面配筋计算 (37)第9章山墙柱设计 (38)9.1 山墙柱的尺寸确定 (38)9.2 内力计算 (38)9.3 截面配筋 (39)9.4 基础计算 (39)第1章设计资料1.1 设计资料本毕业设计为某工业厂房设计,厂房长度为60m,21m双跨,柱距为6m。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报告1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混凝土,一般是指由胶凝材料(如水泥),粗、细骨料(如石子、沙粒),水及其他材料,按适当比例配置,拌合并硬化而成的具有所需形体、强度和耐久性的人造石材。
简称为“砼”(tóng,Concrete)。
像这种由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称为素混凝土。
其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受拉而断裂。
因此,就有在其中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钢筋网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得到钢筋混凝土结构。
另外,还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等种类的混凝土结构。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2.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是当今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但它的发明者既不是工程师,也不是建筑材料专家,而是一位法国名叫莫尼尔的园艺师。
莫尼尔有个很大的花园,一年四季开着美丽的鲜花,但是花坛经常被游客踏碎。
为此,莫尼尔常想:“有什么办法可使人们既能踏上花坛,又不容易踩碎呢?”有一天,莫尼尔移栽花时,不小心打碎了一盆花,花盆摔成了碎片,花根四周的土却仅仅包成一团。
“噢!花木的根系纵横交错,把松软的泥土牢牢地连在了一起!”他从这件事上得到启发,将铁丝仿照花木根系编成网状,然后和水泥、砂石一起搅拌,做成花坛,果然十分牢固。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出现在近代,通常为人认为发明于1848年。
1868年一个法国园丁,获得了包括钢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紧随其后应用于公路护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专利。
1872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美国纽约落成,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从此开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1900年之后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
1928年,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出现,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亦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以及19世纪中叶钢材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
法国工程师艾纳比克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看到莫尼尔用铁丝网和混凝土制作的花盆、浴盆、和水箱后,受到启发,于是设法把这种材料应用于房屋建筑上。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单层厂房设计

C
400×400
1.6
2.13
16.4
400×900×100×150
1.875
19.538
32.83
四、荷载计算:
1、恒荷载的计算
1.0+0.1+0.4+0.2 +0.4+1.5+0.05=3.65kN/㎡
屋面重力荷载为106kN/榀,则作用于柱顶的屋盖结构自重标准值为:
吊车梁及轨道自重标准值:
A、C柱上柱口400×400
下柱Ⅰ400×900×100×150
B柱上柱口400×600
下柱Ⅰ400×1000×100×150
对边柱:取封闭式定位轴线,及纵向定位轴线与纵墙内皮重合
对中柱:取纵向定位轴线为柱的几何中心
三、计算简图确定
本车间厂房无工艺特殊要求,且荷载分布(除吊车荷载)基本均匀,结构布置也均匀,故选取整个厂房中具有代表性的排架作为计算单元,单元的宽度为两相邻柱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即B=6.0m,如图3所示:
六、内力组合··························20
七、柱及基础设计······················20
八、参考文献··························54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单层厂房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1、平面与剖面
某机修车间,根据工艺和建筑设计的要求,确定本车间为两跨等高厂房,车间面积为3513.8㎡,车间长度72m。AB、BC跨跨度均为24m,各设有两台10t中级工作制软钩吊车,轨顶标高6.6m,柱顶标高9.6m;基顶标高-1.5m。(考虑厂房整体空间作用)
2、建筑构造
屋盖:
40mm厚细实混凝土防水层(0.04×25=1.0 kN/㎡);
混凝土课程设计单厂房设计

某单层工业厂房设计一、设计资料某机械加工车间为单层单跨等高厂房,跨度为30m,柱距6m,车间总长60m,无天窗。
设有两台10t相同的软钩吊车,吊车工作级别为A5级,轨顶标高+11.4m。
采用钢屋盖、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吊车梁和柱下独立基础。
屋面不上人。
室内外高差为0.15m,基础顶面离室外地平为1.0m。
纵向围护墙为支承在基础梁上的自承重空心砖砌体墙,厚240mm,双面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粉刷,墙上有上、下钢框玻璃窗,窗宽为3.6m,上、下窗高为1.8m和4.8m,钢窗自重0.45kN/m2,排架柱外侧伸出拉结筋与其相连。
基本风压值W0=0.3kN/m2,地面粗糙类别为B类;基本雪压为0.2 kN/m2,雪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ψq=0.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N/m2。
不考虑抗震设防。
二、构件选型(一)钢屋盖采用如图1所示的30m钢桁架,桁架端部高为1.5m,中央高度为3.0m,屋面坡度为1/10。
刚檩条长6m,屋面板采用彩色钢板,厚4mm。
图1 30m钢桁架(二)预制钢筋混凝土吊车梁和轨道连接采用标准图G323(二),中间跨DL—9Z,边跨DL—9B,梁高hb=1.2m。
轨道连接采用标准图集G325(二)。
查标准图集《04G323-2钢筋混凝土吊车梁(工作级别A4、A5)》,预制钢筋混凝土吊车梁截面及尺寸如图2所示。
图2 预制钢筋混凝土吊车梁截面查标准图集《04G325吊车轨道联结及车档》,轨道连接剖面图如图3所示。
图3 轨道连接剖面图(三)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取轨道顶面至吊车梁顶面距离h a=0.2m,故牛腿顶面标高=轨顶标高-吊车梁高度 -轨顶至吊车梁顶高度。
由附录12查得,吊车轨顶至吊车顶部的高度为2.19m,考虑到屋架下弦及支撑可能产生的下垂挠度,以及厂房地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对吊车正常运行的影响,屋架下弦至吊车顶部所需空隙高度最小尺寸为220mm,故柱顶标高 轨顶标高 吊车轨至吊车顶部高 屋架下弦至吊车顶高 。
混凝土结构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

4.吊车资料 见相关资料的附表。
三.结构构件选型
因该厂房跨度为 24m,且柱顶标为 11.4m,故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为了使屋 盖具有较大刚度,选用预应力混凝土折线型屋架及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选用钢筋混凝
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土吊车梁及基础梁。 1.屋面板采用 1.5m×6m 的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根据屋面做法求得屋面荷载,选用 标准图集 92G410(一)中的 Y-WB-2,屋面板自重标准值为 1.5kN/ m2(包括灌 缝重)。 2.天沟板采用 92G410(三)JGB77-1,板自重标准值为 2.02 kN/m 计。 3.天窗架采用 94G316 中的∏形钢筋混凝土天窗架 GJ9-03;自重标准值为 2×36kN/ 榀;天窗端壁选用 94G316 中的 DB9-3,自重标准值为 2×57kN/榀(包括自重、 侧板、窗档、窗扇、支撑、保温材料、天窗、电动机、消防栓等)。 4.屋架采用 95G415(三)标准图集中的预应力混凝土折线型屋架,自重标准值为 106kN/榀。 5.吊车梁采用 95G425 标准图集中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吊车梁 YXDL6~8,梁高 H=1200mm,自重标准值为 44.2kN/根,轨道及连接件自重按 1kN/m 计,轨道及垫层 构造高度为 200mm。 6.排架柱及基础材料选用情况 柱:采用 C30 混凝土(fc=14.3N/mm2,ft=2.01 N/mm2)。纵向受力钢筋采用 HRB335 级钢筋(fy=300N/mm2,Es=2.0×105N/mm2),箍筋采用 HPB235 级钢筋(fy =210N/mm2,)。 基础:采用 C25 混凝土(fc=11.9N/mm2,ft=1.27 N/mm2)。钢筋采用 HRB335 级 钢筋(fy=300N/mm2,Es=2.0×105N/m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混凝土的碳化设计报告 第 1 页 共 7 页 《水泥混凝土的碳化》 设计报告
姓 名: 谢文才 学 号: 09140206 班 级: 09级2班 专 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指导教师: 熊出华 时 间: 2012.06.11
重庆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 水泥混凝土的碳化设计报告
第 2 页 共 7 页 目 录
1设计目的………………………………………………………………3 2设计题目描述…………………………………………………………3 3设计报告内容…………………………………………………………3 3.1混凝土碳化机理………………………………………………………3 3.2影响混凝土碳化的因素…………………………………………………4 3.3延缓混凝土碳化的措施…………………………………………………5 3.4混凝土碳化模型和实验方法…………………………………………… 6 4结束语…………………………………………………………………6 5参考文献………………………………………………………………7 水泥混凝土的碳化设计报告
第 3 页 共 7 页 一、 设计目的 根据老师课堂讲授内容,对所学到的知识理解、整合、掌握。教材上讲解混凝土碳化的内容很少,通过查找与其有关的资料,对混凝土碳化这方面做一个深刻的认识。在查阅资料过程中深刻理解混凝土碳化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和碳化发面的实验,这样能让自己在这块内容上掌握得更好,并且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运用。
二、设计题目描述 混凝土的碳化,是指混凝土中的Ca(OH)2与空气中的CO2起化学反应,生成中性的碳酸盐CaCO3。未碳化的混凝土呈碱性,混凝土中钢筋保持钝化最低(临界)碱度是PH值为11.5,碳化后的混凝土PH值为8.5~9.5。碳化使混凝土的碳度降低,同时,增加混凝土孔隙溶液中氢离子数量,使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减弱。当碳化超过混凝土的保护层时,在水与空气存在的条件下,就会使混凝土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钢筋开始生锈。钢筋锈蚀后,锈蚀产生的体积比原来膨胀2~4倍,从而对周围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锈蚀越严重,铁锈越多,膨胀力越大,最后导致混凝土开裂形成顺筋裂缝。裂缝的产生使水和CO2得以顺利的进入混凝土内,从而加速了碳化和钢筋的锈蚀
三、设计报告内容 1 混凝土碳化机理 1.1 混凝土碳化机理 碳化过程是二氧化碳由混凝土表面向内部逐渐扩散深入。碳化引起水泥石化学组成及组织结构的变化,二氧化碳的作用不仅对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而且由于氢氧化钙浓度的降低,将要侵蚀和分解水泥石中所有的水化产物,形成硅胶和铝胶,从而对混凝土的化学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主要是对混凝土碱度、强度和收缩产生影响。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H2O + CO2 = H2CO3 Ca(OH)2 + H2CO3 = CaCO3 + H2O 3Ca·2SiO2 ·3H2O + 3H2CO3 = 3CaCO3 + 2SiO2 + 6H2O 2Ca·SiO2 ·4H2O + 2H2CO3 = 2CaCO3 + 2SiO2 + 6H2O
(1)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处于水泥石的碱性环境中,在钢筋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薄膜,钝化薄膜能保护钢筋免于锈蚀,如果钢筋的碱性环境由于碳化而成中性,则钝化膜破坏,从而导致钢筋锈蚀; 水泥混凝土的碳化设计报告 第 4 页 共 7 页 (2) 碳化作用生成碳化钙、硅胶、铝胶及游离水,从而引起收缩,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如果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会产生微细裂纹,观察碳化混凝土的切割面,细裂纹的深度与碳化层的深度是一致的。细裂纹的产生导致混凝土抗拉、抗折强度降低;
(3) 碳化作用能产生游离水,有助于水泥的水化作用,因此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 2 影响混凝土碳化的因素 2.1 内因 ①水泥的品种和用量 水泥品种是影响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因素, 水泥品种的不同意味矿渣水泥和粉煤灰水泥中的掺合料有活性氧化硅 ( SiO2)和活性氧化铝, 它们和氧化钙结合形成具有胶凝性的活性物, 降低了碱度, 因而加速了混凝土表面形成碳酸碳的过程, 因而碳化速度较快。相对而言, 普通水泥碳化速度慢一些。水泥的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吸收 CO2 的量, 水泥的用量越大混凝土吸收 CO2 的量越大。增加水泥用量可以改变混凝土的和易性,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混凝土的碱性含量。因此水泥用量越大, 混凝土强度越高, 碳化速度越慢。 ②水灰比 在进行混凝土配比设计时, 水灰比的确定需要考虑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 考虑这一因素也是与耐久度有关, 适当的水灰比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 透气性小, 碳化速度慢。若用水量大, 水泥完全水化后, 多余的游离水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大量的空隙, 降低混凝土强度, 且多余的游离水逐步蒸发后造成混凝土体积收缩, 产生裂缝, 加速了混凝土的碳化。 ③集料的品种和级配 混凝土中的集料的品种和级配不同, 其内部孔隙结构差别很大, 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 总的来说, 天然砂、 砾石、 碎石比水泥浆透气性小, 因此混凝土中的碳化主要是通过水泥浆进行。但是在轻骨料混凝土中, 由于轻质骨料本身的气泡透气性大, 所以通过骨料使混凝土碳化。 ④外加剂 混凝土是一种多孔性的材粒, 适当的掺用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可以有效的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 从而有利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但在外加剂掺用时应注意不同外加剂之间的匹配、 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及外加剂的之间的成分、掺量等。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应严格控制率离子的引入, 以免对钢筋产生锈蚀, 造成体积膨胀, 造成混凝土开裂加速碳化和钢筋锈蚀。 2.2外因 ①环境因素 因为碳化反应上液相反应, 十分干燥的混凝土即一直处于相对湿度小于 25%的空气中的混凝土很难碳化;在湿度为 50%- 75%的大气中, 不密实的混凝土最容易碳化; 但在空气湿度大于 95%或水中的混凝土反而很难碳化, 这是因为混凝土含水时, 透气性小, 碳化慢; 在湿度相同时, 风速愈高, 温度愈高, 混凝土碳化也就越快; 反之则愈慢。 ②浇筑与振捣工艺 振捣良好的混凝土表层大孔隙很少,易从潮湿的空气中吸 取水分而充满水,故不易碳化 ;所以越是密实的混凝土其抗碳化能力越高。如果混凝土浇筑时不规范,特别是振捣不密实, 欠密实的混凝土表层中大孔隙较多,大孔隙无法存储水,CO2 可以由气相扩散到充满水的毛细孔隙而完成碳化。 ③养护质量 混凝 土养护质量是影响 混凝 土密实性的一 个重 要因素。如养护方法不当、养护时水泥混凝土的碳化设计报告 第 5 页 共 7 页 间不足,就会造成混凝土内部毛细孔道粗大,且大多相互连通,严重时会引起混凝土出现蜂窝、裂 缝等缺陷,使水、空气、侵蚀性化学物质沿着粗大的毛细孔道 或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从而加速混凝土的碳化和钢筋腐蚀。
3 延缓混凝土碳化的措施
为减少碳化作用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不利影响,可采用以下措施: 3. 1 选择抗碳化能力强的水泥品种 不同品种的水泥,其主要矿物成分 掺合料品种及其掺量不同,其水化物的碱性物质含量就会有较大的差异,水泥品种的差异而导致混凝土碱度的大小,是直接评判混凝土抗碳化能力强弱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工的施工中,应根据工程抗碳化能力的设计要求、环境要求、经济要求等各方面因素,宜优先选用抗碳化能力较强的水泥品种用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如: 快硬早强硅酸盐水泥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等 3. 2 掺加适宜优质的外加剂 在水泥用量保持不变 降低水灰比的情况下, 在混凝土中掺入 0. 25%的 SM 减水剂或3. 5%的 NC 减水剂,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提高20%~ 40%, 其碳化速度可相应减缓 10% ~ 30% 如果在减水剂中再加入一定量的阻锈剂( 如亚硝酸钠等) , 钢筋混凝土中钢筋产生锈蚀的危害性将明显减轻, 混凝土的整体耐久性能将有显著地提高 3. 3 改善混凝土的使用环境条件 混凝土硬化之后,由于多余水分的蒸发,会留下许多微细孔道,因此硬化后混凝土中的含水状态关系其透气性的大小,而混凝土的气密性又会影响其碳化速度。实测表明:常置于干燥环境中混凝土碳化速度较快,处于干湿循环环境中的混凝土的碳化速度较慢,而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的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会更慢。因此,在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地增大使用环境的湿度 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减缓混凝土碳化的一项有效措施 3. 4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 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与其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混凝土的强度愈高,其抗碳化能力愈强而水灰比的大小,又是影响混凝土强度高低的重要指标,另外,水灰比的大小又是影响混凝土气密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试验表明: 在水泥用量能够满足混凝土强度和和易性要求的正常情况下,影响混凝土碳化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水灰比( 见表1)
由表1 可以看出: 在水灰比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品种的水泥;其碳化的深度不一样;在选用同一种水泥的情况下,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大约水灰比每增大 0. 01,快速碳化 28天的深度将增加 8% ~ 12% 因此,为减缓混凝土的碳化速度,对钢筋进行有效地保护,应在满足施工及和易用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水灰比 3. 5 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提高施工质量 据试验得知: 采用水灰比为0.6的矿渣水泥浇筑的混凝土,湿养护3天的碳化速度比湿养护 7 天者快 50%,比湿养护 28 天者快90% 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是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混凝土如果振捣不足,会造成其密实度的降低,使混凝土出现蜂窝 麻面 裂缝等缺陷,从而加快混凝土的碳化速度 3. 6 对混凝土设置保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