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路基路面概论

合集下载

路基路面工程 第2版 第1章 概论

路基路面工程 第2版 第1章 概论
3
本课程的设置及其重要性
路基路面工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道路桥梁工程及交通工程专业课程
其他基础课程
路基路面工程
其他专业课程
基础理论 教学
道路工程 认识实习
基础课程
如《土木工程材料》
实验
路基路面 工程 课程实习
课外实习 SRTP研学 资料收集
毕业设计 现场与室内
实习
4
本课程的设置及其重要性
路基工程部分
(G16)、荣成-乌海(G18)、青岛-银川(G20)、青岛-兰州(G22)、连云港-霍 尔果斯(G30)、南京-洛阳(G36)、上海-西安(G40)、上海-成都(G42)、上海 -重庆(G50)、杭州-瑞丽(G56)、上海-昆明(G60)、福州-银川(G70)、泉州 -南宁(G72)、厦门-成都(G76)、汕头-昆明(G78)、广州-昆明(G80)
(Drainage Design)
路面施工(Construction) 路基路面养护与管理
(Maintenance and Rehabilitations)
6
第一章 概论
7
第一章 概论(Introduction)
➢第一节 道路工程的发展(Development) ➢第二节 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及功能要求(Characteristics) ➢第三节 路基路面结构与层位功能(Pavement layers) ➢第四节 路基路面结构的影响因素(Factors) ➢第五节 公路自然区划 (Nature Categories)
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 等;
➢ 专业核心—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城市道路设计 等; ➢ 提高课程—众多选修课程
本课程在专业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路基路面知识点提要

路基路面知识点提要

路基路面知识点提要路基路面工程重点复习(第六版)其中★:必须掌握,▲:必须了解,其他未标注的是老师勾选的重点。

第一章概论1. 路基路面的工程特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路基和路面是道路的主要工程结构物:①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性(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②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路基和路面工程是道路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1) 路基工程的土方量很大,而路面结构在道路造价中所占比重很大;(2) 路基与路面工程是一项线性工程,公路沿线地形起伏、地质、地貌、气象特征多变,造成了路基与路面工程复杂多变的特点。

2. 路基路面的性能要求包括哪几个方面(1) 承载能力:路基路面结构承受荷载的能力;(2) 稳定性:在降水、高温、低温等环境作用下仍能保持其原有特性的能力; (3) 耐久性: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与大气水温周期性的重复作用下的性能变化特性; (4) 表面平整度:路面表面纵向凹凸量的偏差值; (5) 路面抗滑性:路面表面抗滑能力的大小。

3. 为什么要特别重视路基的稳定性路基稳定性受哪些因素影响(1) 处于不稳定的路基结构会导致路基失稳,从而引发滑坡或坍塌等病害出现。

(2) 路基稳定性受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等因素的影响。

4. 路面结构为什么要进行分层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如何分层设计(1) 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化。

因此,对路面材料的强度、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化。

通过沥青路面结构应力计算结果可以发现,荷载作用下垂直应力z σ,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小,水平拉应力r σ一般为表面受压和底面受拉,剪切应力zr τ先增加后减小。

为适应这一特点,路面结构通常是分层铺筑。

(2) 按照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进行分层,通常按照各个层位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三个层次,即面层、基层和路基(垫层)。

路基路面工程 概论PPT课件

路基路面工程  概论PPT课件

14
1.2 路基路面工程特点与性能要求
二 要求路面具有以下性能要求
2.稳定性 天然地表面因修建道路而导致地表失衡,在达到新的平衡
之前,道路处于暂时不稳定状态。 对路面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的有: (1)大气降水:使结构内部湿度发生变化,低洼处排水不良, 长期积水会使得较矮的路堤软化,导致路面失去承载力。而且 处于某一深度的地下水可以通过毛细润湿和渗透进入路基。
课程性质:是道桥及渡河工程、交通土建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 业主干课程,主要讲述公路与城市道路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的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 学》、《道路建筑材料》。
现代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1.适应人类社会建设与发展的要求; 2.满足快速、安全、舒适的行车要求; 3.满足环保、友好、低能耗的现代功能要求;
1.1 路基路面工程发展概况
二 我国路基路面工程建设和研究的成果:
●沥青路面结构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半刚性路面结构 ♦柔性路面、刚性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 ●路面使用性能与表面特性 ♦路面养护管理
11
1.2 路基路面工程特点与性能要求
一 特点
1.路基: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型(位置)和设计 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者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2.路面: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 状结构物。
图为通向柏林的A9公路,使用时间超过了50年,图 8 中为第一阶段的水泥路面。
1.1 路基路面工程发展概况
9
1.1 路基路面工程发展概况
二 我国路基路面工程建设和研究的成果:
●公路自然区划 ♦土的工程分类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高路堤修筑技术与支挡结构 ●软土地基稳定技术 ♦岩石路基爆破技术

1路基路面工程+第一章总论1

1路基路面工程+第一章总论1

2019/11/21
武汉理工大学
胡幼常
20
路基表面回弹模量现场检测
2019/11/21
武汉理工大学
胡幼常
21
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 检测
2019/11/21
武汉理工大学
胡幼常
22
落锥自动弯沉仪检测路面弯沉
2019/11/21
武汉理工大学
胡幼常
23
落锥式自动弯沉仪
2019/11/21
武汉理工大学
排水隔温,保证路面基层和面层不受路基水温状况变化的影响。 其次可起扩散荷载的作用
材料:
松散性粒料:排水。要求水稳性好,透水。 稳定类材料:加强路面结构强度
2019/11/21
武汉理工大学
胡幼常
43
路面的等级与类型
公路分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01-2003)
高速公路Freeway,Expressway 四车道、六车道、
2019/11/21
武汉理工大学
胡幼常
49
我国公路建设的规划
建设国道主干线公路系统为主的全国公 路主骨架
分层次地发展与国道主干线相连接的省、 市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
同时建设大中城市出入口公路及城市绕 行线(公路环线)
相应建设其它公路配套设施
2019/11/21
武汉理工大学
胡幼常
50
我国公路建设的规划
2019/11/21
武汉理工大学
胡幼常
15
路基填筑施工
2019/11/21
武汉理工大学
胡幼常
16
桥头路基防护
2019/11/21
武汉理工大学
胡幼常

第一章 路基路面工程引论

第一章 路基路面工程引论
路基本体:填筑的路堤,挖掘的路堑。 路基防护加固建筑物:保证路基本体坚固和稳定。 路基排水建筑物:减少水对路基的有害影响,有地面和 地下排水建筑物之分。
路基本体属主体工程, 防护加固建筑物和排水建筑物统称路基附属工程。
第一章 路基路面工程引论
路基本体各部分名称
第一章 路基路面工程引论
边沟
边坡防护
挡土墙
路基附属工程
第一章 路基路面工程引论
二、路基的横断面类型
1.四大类型 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基或填挖结合路基、
不填不挖路基或零填路基 2.各类路基的特点
修筑方式->稳定性、可控性
第一章 路基路面工程引论
三、路幅的组成
路幅:是指路基顶 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 的部分,指行车道、路 缘带和路肩等组成的范 围。
结构自重产生的各种应力。同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 在荷载作用下避免产生过量的变形。 2.稳定性
路面结构受到自然气候的作用,环境温度和水 分的变化均产生不利的影响,要求路面结构在当地 气候条件下能够保持性能和结构的稳定。
第一章 路基路面工程引论
3.耐久性 冷热循环、干湿循环、重复荷载、光热老化等
影响材料和结构的寿命。 4.表面平整度
不平整的路表面增大行车阻力,导致车辆附加 振动,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5.表面粗糙度
提供正常行驶所需的附着力或摩擦阻力,减少 紧急制动、突然起动或爬坡和转弯时车轮产生空转 或打滑情况,保证操纵稳定性和行车安全。
第一章 路基路面工程引论
第二节 路基路面的组成和类型 一、路基的组成
路基组成包括:路基本体、路基防护加固建筑物、排水建 筑物等。
《路基路面工程》 第一章 路基路面工程引论
第一章 路基路面工程引论

路基路面资料第一章

路基路面资料第一章
车荷载,以及路基和路面的自重作用。 • 在路基上部靠近路面结构的一定深度范围内,路
基土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 • 正确的设计应使路基所受的力在弹性限度范围内,
而当车辆驶过后,路基能恢复原状,以保证路基 相对稳定,不致使路面被破坏。
路基工作区 • 由式(1-4)和式(1-6)可见,车轮荷载产生的
• 其挠度l值与接触压力p值可分别按式(1-13)或式(114)计算。
• 测得刚性承载板挠度之后,即可按式(1-14)反算,得 到回弹模量ER值。
l 2pa(1u2)
E4
(1-13)
1 pa p(r)
2 a2 r2
(1-14)
• 在实际测定中,由于刚性承载板挠度易于量测,压力容易 控制,用得较多。
各个自然区划内路基路面设计的注意事项
• 北部多年冻土区:冻土、冻土退化(全球气温升高) • 东部温润季冻区:冻胀翻浆 • 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黄土 • 东南湿热区:排水、湿软地基 • 西南潮暖区:不良地质(喀斯特、滑坡) • 西北干旱区:缺水、雪害 • 青藏高寒区:高寒、冻土
1.3 路基的水温状况及干湿类型
• 砂性土既含有一定数量的粗颗粒,使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 和稳定性,又含有一定数量的细颗粒,使其具有一定的黏 性,不至于过分松散。一般遇水干得快,不膨胀,干时具 有足够的黏结性,雨天不泥泞,晴天不扬尘,容易被压实, 便于施工。因此,砂性土是理想的路基填筑材料。
3.细粒土
• 粉质土含有较多的粉土颗粒,干时虽有黏性,但易于破碎, 浸水时容易成为流动状态。粉质土毛细作用强烈,毛细上 升高度大(可达1.5m)。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容易造成冻胀、 翻浆等病害。粉质土属于不良的公路用土,如果必须用粉 质土填筑路基,则应采取技术措施改良土质并加强排水, 采取隔离水等措施。

路基路面工程第一章全解

路基路面工程第一章全解

《路基路面工程》

工程用土分为一般土和特殊土两大类。 1、一般土按其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可划分为巨粒土和 含巨粒的土、粗粒土、细粒土,巨粒土和含巨粒的土、 粗粒土按粒组、级配、所含细粒的塑性高低可划分为 16种土类;细粒土按塑性图、所含粗粒类别以及有机 质多寡可划分为16种土类。 2、本标准所称的特殊土包括黄土、膨胀土和红粘土, 可按其塑性指标在塑性图上的位置初步判别。
第四节
路基土的分类
一、《土的分类标准》分类法
《土的分类标准》适用于各类工程用土;不适用 于混凝土所用砂、石料和有机土。 注:工程用土指工程勘察、建筑物地基、堤坝 填料和地基处理等所涉及的土类。有机土指土 料中大部分成分为有机物质的土。
《路基路面工程》

工程用土的分类依据: 1、土颗粒组成及其特征; 2、土的塑性指标:液限(ωL)、塑限 (Wp)和塑性指数(Ip); 3、土中有机质存在情况。
《路基路面工程》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建成后,可以形成“首都连 接省会、省会彼此相通、连接主要地市、覆盖重要县 市”的高速公路网络。这个网络能够覆盖10多亿人口, 直接服务区域GDP占全国总量的85%以上;实现东部 地区平均30分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西部地区平均 2小时抵达高速公路,客货运输的机动性将有显著提升。 国家高速公路网是中国公路网中最高层次的骨干 通道,主要连接大中城市,包括国家和区域性经济中 心、交通枢纽、重要对外贸易口岸;主要承担区域间、 省际间以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货运输,保障提供高 效、便捷、安全、舒适的服务。
全国公路主枢纽站的布局规划是发展 45个客货主 枢纽站。这 45个公路主枢纽站覆盖了全国 30 个省会城 市、人口在 l00 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 80.6 %和工业产值 在100亿元以上的城市的 73.3%。到2010年,全国45个 公路主枢纽站基本建成,并完善相应的软硬件配套服 务和管理设施。同时建设干线公路场站和支线公路站 点,逐步形成以公路主枢纽站为中心、以干线公路站 场和支线公路站点为支撑的多层次的公路运输站场体 系,基本满足中长途旅客运输及集装箱和零担快件货 物运输等的要求。

路基路面绪论

路基路面绪论
绪论
课题一 公路的特点、等级和技术标准
一、公路的特点 1、机动灵活,直达门户,为其他运输方式集散接运货物。 2、适应性强 3、覆盖面广 4、公路运输的技术特性简单,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二、公路的等级
1、行政等级 (1)国家干线公路 (2)省级干线公路 (3)县公路 (4)乡公路
二、公路的等级
2、技术等级 公路根据功能、适应的交通量和服务水平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
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等五个等级。
三、公路的技术标准 见表0-0-2
绪论
课题二 公路的组成
1、路基
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 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
2、路面 路面是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公路路基上共汽车行驶的构造物。
路面由面层、基层、垫层等组成。
3、桥梁、涵洞
桥梁视是为公路、铁路、城市道路等跨越河流、山谷等天然或 人工障碍物而建造的建筑物。
涵洞主要是为宣泄地面水流而设置的横穿路堤的小型排水构造 物,一般由基础、洞身、洞口组成。
Hale Waihona Puke 4、隧道隧道是为道路从地层内部或水底通过而修筑的建筑物。隧道主 要由洞身和洞门组成。
THANK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降水充沛,河网密度大,土地类型多样。按地貌类型可分为平原、丘陵和山地;按土壤类型可分为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等11类。东、西高低悬殊,热量随海拔高度急增而锐减,所以出现东暖西凉两种气候类型并存的格局,而且,在西部盆周山地,山上山下同一时间的气温可以相差好几度,甚至由下而上呈现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冬湿冷、春早、无霜期较长,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冬春雨少,夏秋多雨,雨量充沛,光、热、水基本同季。
基层:为承重层,承受拉应力,主要抗弯拉疲劳。
底基层:次承重层,受弯拉,是路面与路基的过度层次,起到进一步扩散应力,保护路基的重要层次。
垫层:在特殊地区为防止路基被冻或地下水通过路基影响路面,设置垫层,使用隔温、透水或不透水材料。
水泥混凝土路面:
1)破坏特征:纵向、横向、斜向裂缝,破碎板或交叉裂缝,板角断裂,错台,拱起,唧泥,边角剥落,接缝材料破损,坑洞,表面裂纹与层状剥落(露骨)。
第一章--路基路面概论
———————————————————————————————— 作者:
———————————————————————————————— 日期:

小组讨论
讨论一:路基路面结构与温度关系密切,通过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温度的关系,请结合不同路面的破坏特征,介绍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功能要求与层位布置特点。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总体地势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部隆起,东西两侧较低。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m之间。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年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无霜期240天以上。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年降水量1035mm,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日温差较大,紫外线强度较高,一天之中有四季,有遇雨变成冬之说,在冬、春两季,冬季日温差可达12~20℃,夏季日温差为可达4~10℃。
西安: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境内河网密集,共有54条河流。其中,渭河、泾河及石川河系过境河流,其余河流均发源于秦岭山地或骊东南丘陵,绝大多数河流由南向北流经渭河平原注入渭河。黄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46%。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年平均气温13. 0℃~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2℃~0.0℃,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6.3℃~ 26.6℃,年极端最低气温-21.2℃(蓝田1991年12月28日),年极端最高气温43.4℃(长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4~ 719.5毫米,由北向南递增。7月、9月为两个明显降水高峰月。气象灾害有干旱、连阴雨、暴雨、洪涝、城市内涝、冰雹、大风、干热风、高温、雷电、沙尘、大雾、霾、寒潮、低温冻害。
太原: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9.5℃,无霜期平均202天,年均降水量456毫米。太原由于其地形复杂多样,海拔高度差异较大,海洋性气候对境内的影响,形成了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夏秋降雨集中,冬春旱多风。年平均温度为9.5°C,一月平均-6.4°C,七月平均23°C。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平均149—175天。年均降水量468.4毫米。
沥青路面:
1)破坏特征:裂缝、坑槽、车辙、泛油、脱皮、啃边、拥包、波浪与搓板
2)功能要求与层位布置特点:
面层:要求高的强度和刚度,可抗表面开裂、抗车辙、抗滑性能良好、表面平整度好、行车舒适、缓解水雾影响、减小噪声等。 其中上面层要求良好的抗车辙能力、抗老化性能、抗低温性能和抗高温性能以及良好的表面特性;中面层主要承受压应力,要求具有较高的模量和抗车辙性能;下面层是抗弯拉疲劳的层位,要求具有抗疲劳和抗水损能力。
2)功能要求与层位布置特点:
面层: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面层混凝土板通常分为普通(素)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板、连续配筋混凝土板、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板等。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变形能力强,坚实、平整、整体性好。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产生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荷能力。
垫层: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城市道路上,应设置垫层,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对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承,即路基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变形。
讨论二:公路是一种线状构造物,沿线环境和地质变化复杂,请通过选择一条典型道路(如312国道上海——霍尔果斯、104国道北京——福州)介绍沿线的特点,说明公路自然区划的意义和必要性。
国道108北京——昆明为例,为北京—太原—西安—成都—昆明线,通过地区有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共计3228公里。
北京: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太阳辐射量全年平均为112~136千卡/厘米。两个高值区分别分布在延庆盆地及密云县西北部至怀柔东部一带,年辐射量均在135千卡/厘米以上;低值区位于房山区的霞云岭附近,年辐射量为112千卡/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