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际交往题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四学制)六年级全一册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同步测试

人教版六年级(五四学制)道德与法治第5课交友的智慧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相逢点点头,握手问个好;感情要真挚,语言要美好。
”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 )A.赞美他人、欣赏他人B.宽容他人、理解他人C.真诚待人、讲究礼貌D.尊重差异、加强沟通2. 对于网上交往的特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网络是虚拟的世界,不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B.网上的信息都是虚假的,我们不能轻易相信C.网络开辟了交往新通道,却关闭了心灵之门D.网络交往超越时空限制,拓展了人际交往圈3. 下面是几位同学对网络交友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网友小鱼是我最好的朋友,他比我所有的同学都值得信赖B.网友狼狼说我去他那个城市玩的话,吃、住他全包了C.网友大叔说要帮我注册一个网络会员,让我提供身份证号和手机号D.网友丽丽和我经常交流学习英语中的一些心得体会4. 漫画警示我们要( )A. 主动交往,充分发挥网络优势B. 远离网络,不沉迷于虚拟世界C. 合理上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D. 明辨是非,网络有百害而无一利5.网上交往能把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让人们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感受,拓展人际交往圈,这是因为网上交往具有特点( )①虚拟、平等、自主②没有任何责任,想咋做都行③超越时空,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④既可以为我们交往带来便利,也可以让人“宅”起来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6.小明被网络世界所吸引,不仅在家时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就连出门在外也常用手机上网玩游戏。
为此,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身心健康也深受影响。
这启示我们( )A. 抵制网络诱惑,网络游戏绝对不能玩B. 加强网络管理,绝不让未成人用电脑C.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拒绝远离网络D. 网络有利有弊,要善于发挥它的积极作用7. 著名作家大仲马说;友谊像花朵,好好滴培养,可以开的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性或者不幸从根本上破坏了友谊,这朵心上的盛开的花,可能立刻要萎靡凋谢,这句话主要启示我们中学生( )A. 友谊需要开放自己B. 友谊需要讲究原则C. 友谊需要平等互助D. 友谊需要精心养护8. 在交友过程中,下列做法有利于呵护友谊的是( )①在朋友遇到烦恼时,不闻不问②把朋友的隐私告诉其他人③在朋友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朋友解决困难④与朋友发生冲突时,主动承认错误A. ①③B. ②③C. ③④D. ②④9.八成以上的青少年犯罪者,都承认自己的犯罪行为与接触网络不良信息有关。
社交礼仪习题及答案

社交礼仪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这是一种常见、有效和最具形象趣味的训练方法。
A. 手势微笑练习法B. 部分练习法C. 含箸法D. 对镜微笑训练法2.生活里最重要的是(),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A. 仪表B. 修养C. 礼貌D. 风度3.()是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A. 倾听B. 品位C. 爱好D. 兴趣4.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不要用( )手握手。
A. 拥抱B. 双手C. 右D. 左5.以礼相待是()的核心内容。
A. 礼仪B. 诚信C. 交往D. 合作6.( )是仪容的首要要求。
A. 服装美B. 发美C. 肌肤美D. 整洁7.在()中常常会因为意见不同而产生争论或分歧,但交谈本身就是一个寻求一致的过程。
A. 兴趣B. 爱好C. 反应式D. 交谈8.( )依然是美的最高境界。
A. 发美B. 肌肤美C. 自然D. 服装美9.兴奋时,人的瞳孔会扩张到平常的()大A. 4倍B. 2倍C. 3倍D. 5倍10.“礼”最早出现在( )里面。
A. 金文B. 汉文C. 甲骨文D. 繁文11.()倾听的效率比起被动倾听或者选择倾听高得多。
A. 选择B. 被动C. 积极D. 专注12.( )是最好的“天然饮料”,应该首选。
A. 咖啡B. 矿泉水C. 果汁D. 白开水13.( ) 是递送名片要用双手或右手,上体前倾15°左右,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执名片两角。
A. 时机B. 意愿C. 顺序D. 动作14.()适用于工作场合,包括本人姓名、供职单位及其部门、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等。
A. 应酬式B. 礼仪式C. 工作式D. 交流式15.完善自身的()需内外兼备。
A. 文化B. 仪容C. 风度D. 服装16..做V形手势这一手势切记掌心要()。
A. 向内B. 向右C. 向外D. 向左17.以礼相待是()的核心内容。
A. 交往B. 诚信C. 礼仪D. 合作18.()是接受口头及非语言信息、确定其含义和对此作出反应的过程。
《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章节测试题与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是( )答案:综合应用型学科2、“公共关系是90%靠自己做得好,10%靠说(宣传)得好”,这种观点出自公共关系定义的哪家流派?( )答案:现象描述论3、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答案:社会组织4、公共关系客体准确的表述是指()答案:公众5、人际交往体现和彰显公共关系是指()答案:全员公关,每个人都若明若暗的成为一定社会组织的“形象大使”6、人际交往中的公共关系,主要体现在:()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背景,影响自己所在的社会组织形象、良好的人际交往会提升或者改善公共关系7、公共关系中的人际交往主要体现在()答案:社会组织是由人构成的,社会组织的内部公共关系,就是社会组织内部公众之间的关系。
、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一定是社会组织的“具体的人”对公众的“具体的人”进行传播与沟通。
、公共关系对人际交往会产生影响。
8、婆媳之间、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妯娌之间、祖孙之间等等家庭关系,也是公共关系。
()答案:错9、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属于公共关系()答案:对10、不同国家公民的一切交往都属于公共关系()答案:错第2章单元测试1、下列哪些不属于社会组织( )答案:微信朋友圈2、下列哪些不是评价社会组织形象的标准( )答案:利润率3、以下哪些不属于大众传播媒介( )答案:组织内广播台4、公共关系基本特征有:()答案:公众性、互利性、开放性、流动性5、公众的基本特征有( )答案:普遍性、同质性、多元性、可导性6、公共关系构成要素有:()答案: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公共关系的手段:传播与沟通。
7、社会组织的规定性有:()答案:整体性、目的性、适应性8、公共关系具有流动性 ,是指:()答案:社会组织运行是动态的、社会组织形象是会变化的、公众是不断变化的、公众认知和态度是会变化的9、公共关系学中所说的公众,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民众。
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A、包容的需要B、控制的需要C、情感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10、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提出的用来测量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人际关系测量方法是(C)。
A、实验法B、调查法C、社会测量法D、参照测量法
9、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心理学联系尤其密切。
10、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1、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12、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三个阶段是:(注意)阶段、接触阶段和(融合)阶段。
13、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包括:冷漠阶段、(疏远)阶段和终止阶段。
5、态度的特性包括:态度的社会性、态度的(具体性)和态度的协调性。
6、心理学家伯恩.克劳雷和(斯台茨)首先把学习理论应用在态度的研究中。
7、态度形成与发展中的平衡理论是由(海德)提出的。
8、态度一致性理论认为,(态度的一致性)是导致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9、态度的形成与发展的心理条件包括:个体的需要、个体的(经验)、交往的对象和性质以及个体的(自我意识)
一、填空题
1、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
2、(莱维特)为了探索正式群体中个体的相互作用的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模式,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人际关系沟通模式。
3、人际沟通四种模式包括:圆形传递、(轮式传递)链式传递和(Y式传递)。
4、对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交往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戴维斯)。
5、在非正式群体中存在的四种人际关系交往模式分别是:(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和(流言型)。
全国2022年10月自学考试03291《人际关系学》考试真题

全国202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学试题课程代码:0329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局部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根据美国一项权威调查显示,成人最为关注的有两大问题,它们是〔 C 〕1-3A.工作环境问题和工资待遇问题B.教育问题和住房问题C.安康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D.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根底〞指的是〔 B 〕1-5A.血缘关系B.消费关系C.亲缘关系D.地缘关系3.人际关系的特点,表达为“随着社会的开展而开展变化〞的是〔 A 〕1-8A.人际关系的历史性B.人际关系的客观性C.人际关系的社会性D.人际关系的情感性4.人际关系是在“人〞的消费的根底上形成的。
指的是〔 D 〕1-9A.人际关系确实立条件具有客观性B.人际关系的开展规律具有客观性C.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D.人际关系的形成具有客观性5.美国著名的行为与脑科学专家丹尼尔·戈尔曼博士在他撰写的?情感智商?一书中指出:“决定一个人成为社会栋梁或庸碌之辈的关键原因就是人们自我管理和调节人际关系才能的大小,亦即情感智商的上下。
〞这段话说明在理论方面,研究人际关系学的目的表现为〔 C 〕1-21A.协调、优化人际关系B.预防、消除人际障碍C.培养、进步人际交往才能D.建立、开展新型的人际关系6.提出“只有随着消费力的这种普遍开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
〞观点的是〔 A 〕2-33A.马克思B.马斯洛C.梅奥D.赫茨伯格7.马克思和恩格斯专门用一节阐述“交往与消费力〞的著作是〔 B 〕2-34A.?共产党宣言?B.?德意志意识形态?C.?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8.著名的“霍桑试验〞的结果是形成了〔 A 〕2-36A.人群关系理论B.人际需要理论C.人际交换理论D.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9.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有这样一种需要:既包括渴望自由与独立、获得知识与才能,从而感到自信与自豪的需要,又包括对权利、地位、荣誉的向往和追求。
6人际沟通

what
1.相关概念:
人际交往:是指个体与个体或者个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一定的 沟通方式进行接触和交流,并且在行为上和心理上产生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过程。 人际关系:即为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关系是指在 人际交往的基础上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依据不同的交往程度 在心理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距离。包括对交往对象的认知、 情感和行为三大心理要素。
自卑者的话:
“我是个不讨人喜欢的人,还是不要与陌生人说话,免得又 多一个人讨厌我。”
“从来就没有人愿意与我交朋友。”
“我的样子令人看到就讨厌,我最好还是坐得离别人远一 点。” “我能说出什么好的建议呢?还是不说话为妙。” 思考:自卑是不是一定不好?
自信训练:随机两个互不认识的同学互相注视对方的眼睛30 秒,很肯定的看对方,不要躲闪
通过游戏可以看出,“传话游戏”这种单向交流方式,不能反馈信息, 很可能就会造成误解,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如何有效沟通, 达成共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恰当的表达方式
你在说什么:(7%)kiss原则 keep it simple and short 你是怎么说的:(38%)笑话: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走了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三)不善交往,不懂换位思考 不注意交往的原则,开玩笑不注意场合,不懂得给人留面子; 出言粗鲁伤了对方的自尊心;或不懂得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或不懂装懂,夸夸其谈。 不善于了解交往的一些知识、技巧,在交往中显得过于生硬、 书生气太足,在劝说、批评、拒绝他人时不讲究艺术等,影 响了进一步的交往。 怎样帮助别人?动机的善和行为的善,哪种更好?(海因兹 难题)
1.主动包容式 主动与他人交往,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2.被动包容式 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小标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小标题
1、敬老师,爱同学,关心他人,热爱集体。
2、尊敬我们的老师,珍惜我们的友情。
3、校园里有你,有我,有情。
4、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燥,多一点包容,少一些争吵。
5、拿出真诚,以心换心。
心中有爱,处处是家。
6、气极伤体,言极伤心。
7、用我的热情和真诚去赢得你的信任和宽容。
8、真诚相待,包容理解。
9、微笑不花一文,却创造更多温暖。
10、打开心扉,广交朋友
10、打开心扉,广交朋友。
11、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12、忍为贵,和为善。
13、微笑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14、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1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6、要敲当面锣,莫打背后鼓。
17、播撒微笑,收获真情。
18、良言一句暖三冬,话不投机六月寒。
19、以和为本,以诚为本。
20、用语须文明,脏话莫出口。
21、微笑示人,以诚待人。
22、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也不要忽视人与人的和谐。
23、用微笑装点生活。
24、以微笑缩短彼此的距离。
25、见面笑一笑,生活更美好。
26、任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27、谦让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胸怀的象征。
28、诚心待人,心心相印。
29、礼貌待人,微笑待人,真诚待人。
30、微笑对人--请不要吝惜您的微笑。
护理人际沟通(护患沟通)试题及答案(三)

护理人际沟通(护患沟通)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 下列哪一项是非技术性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A. 道德关系B. 利益关系C. 法律关系D. 价值关系E. 文化关系正确答案:A2. 在做学术报告、组织课堂学生讨论、专题讲座等情况下所采用的沟通属于沟通行为中的哪个层次:()A. 公共沟通B. 小组沟通C. 跨个体沟通D. 人际沟通E. 个体内部的沟通正确答案:A3. 下列哪一阶段是人际关系的起步及准备阶段:()A. 定向选择阶段B. 感情交流阶段C. 情感探索阶段D. 稳定交往阶段E. 表面接触阶段正确答案:A4. 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渐进的情感发展过程B. 任何阶段都可能会出现停滞C.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能达到稳定的交往阶段D. 许多人际关系一般都停滞在第三阶段上往复循环E. 在定向选择阶段,时间跨度不一正确答案:C5. 下列哪一阶段的任务是交往的双方在建立信任感的基础上具有较深情感卷入的交往过程。
()A. 定向选择阶段B. 感情交流阶段C. 情感探索阶段D. 稳定交往阶段E. 表面接触阶段正确答案:B6. 下列哪一项患者的陈述需要护理人员进一步地去澄清:()A. “我每天抽2包烟,已经5年了”B. “我每天都喝少量的酒”C. “我每天只吃二两米饭”D. “这次住院的费用比我的预算多出500元”E. “我痰中有血丝已经1个星期了。
”正确答案:B7. 下列哪种心理差位关系体现为下位者尊重上位的意见,且能照办,若持有不同的看法,一般以委婉的方式提出。
()A. 微弱差位B. 中强差位C. 显著差位D. 超强差位E. 极强差位正确答案:B8. 下列有关患者角色的心理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哪一项?()A. 疾病是一种不良刺激,可能使患者感到挫折,严重的可能导致心理应激反应B. 病人感知活动的变化以主观感觉异常为特点C. 患者对周围环境出现一定的感知异常,只表现为感知性提高D. 患病后患者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改变E. 治疗疾病的过程对患者是一个以恢复健康为目的的意志活动,此过程中患者可能有意志行为的变化或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人际交往
一、单项选择题
1、(A)是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的交流过程,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A、人际交往
B、人际关系
C、人际吸引
D、人际冲突
2、(B)是指人与人通过直接交往(包括沟通和其它各种形式的交流)过程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倾向性情感联系。
A、人际交往
B、人际关系
C、人际吸引
D、人际冲突
3、“印度狼孩”的案例说明(C)。
A、人际交往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B、人际交往对于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C、人际交往是个性发展与人格健全的必经之路
D、人际交往具有有限性
4、“三只小猪”的故事说明(A )
A、人际交往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B、人际交往对于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C、人际交往是个性发展与人格健全的必经之路
D、人际交往具有有限性
5、(A)一般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势效应
6、(B)是指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势效应
7、(C)是指我们在对别人做出评价的时候,常喜欢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出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势效应
8、江南一代的人往往被认为是聪明伶俐、随机应变的,北方人则被认为是性情豪爽、胆大正直的。
这种心理效应被称为(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9、(D)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用一种固定化了的人物形象去认知他人。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势效应
10、(B )是指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A、首因效应
B、投射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势效应
11、(C)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从众效应
D、定势效应
12、(A )是指才能平庸者固然不会受人倾慕,而全然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最讨人喜欢的人物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
A、仰巴脚效应
B、近因效应
C、从众效应
D、定势效应
13、(C)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
A、人际交往
B、人际关系
C、人际吸引
D、人际冲突
14、“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人仍只有一个苹果。
但是,
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那么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思想。
甚至,两种思想发生碰撞,还可以产生出两种思想之外的其他思想。
”萧伯纳的这句话说明了(B)
的重要性。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冲突
15、西方有句谚语说:“上帝给我们一张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
”说明了(B)在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
A、沟通情境
B、听话的技巧
C、说话的技巧
D、身体语言
16、在批评别人时,为了达到较好效果,可以采用(C)。
A、开门见山法
B、拐弯抹角法
C、三明治法
D、暗示法
17、两位同学发生了冲突,其中一位同学说:“我还有点事情,我先走了。
”然后迅速离开了现场。
这种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属于(A)。
A、回避
B、求和
C、决战
D、拖延
18、以下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不恰当的是(C)。
A、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
B、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C、有了冲突就争论
D、换位思考
19、“戴高帽子”的游戏说明了(A)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A、赞美
B、批评
C、拒绝
D、倾听
20、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是每年的(C)。
A、10月10 日
B、5月21 日
C、5月25日
D、1 月14 日
21、(D)是指人与人之间互不接纳、互不相容的现象。
A、人际交往
B、人际关系
C、人际吸引
D、人际冲突
22、以下个性品质中,哪一项不是影响人际关系的积极品质(D)。
A、真诚
B、忠诚
C、幽默
D、虚假
二、多项选择题
1、人际交往的意义包括(BCD)
A、人际交往是成功的充要因素
B、人际交往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C、人际交往对于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D、人际交往是个性发展与人格健全的必经之路
2、“做人做到人人喜欢你,做事做到人人需要你”说明在大学阶段(AC)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A、专业技术
B、创新
C、人际交往
D、挫折应对
3、按照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以分为(ACD )三个层次。
A、合群
B、知己
C、喜欢
D、爱情
4、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包括(ABCD )。
A、外表容貌
B、接近与熟悉
C、个性品质
D、相似与互补
5、向别人表达赞美时,首先应把握以下原则(ABCD )。
A、真实、真诚
B、有具体例证
C、恰到好处
D、角度独到
6、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包括(ABCD )。
A、个性心理特征
B、利益冲突
C、信息差异
D、报复冲突
三、判断题
1、从时间上看,人际关系在前,人际交往在后。
(X)
2、人际关系双方心理世界完全重合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V)
3、各种心理效应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是把“双刃剑”。
(V)
4、第一印象对人际交往影响巨大,不可改变。
(X)
5、近因效应在交往初期发挥了很大作用。
(X)
6、从众效应对大学生来说也有积极影响。
(V)
7、寂寞和孤独是相同的情绪体验。
(X)
8、要想克服寂寞,提高社交技巧是最基本的途径。
(V)
9、比起容貌和才能,个性品质的吸引力更加持久、稳定和深刻。
10、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有互补的特性都能产生人际吸引。
(V) (X)
11、人际冲突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