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数字媒体存储技术

合集下载

数字媒体技术课件-PPT版

数字媒体技术课件-PPT版

3 流媒体压缩
数字媒体压缩技术支持实 时流媒体的压缩和传输, 使媒体内容能够边下载边 播放。
数字媒体传输技术
有线传输
数字媒体可以通过有线网络进行 传输,如网线、光纤等。
无线传输
数字媒体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进行 传输,如Wi-Fi、蓝牙等。
卫星传输
数字媒体可以使用卫星进行长距 离传输,如卫星电视和卫星通信。
多媒体技术在文化艺术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创作和展示作用,通过数字媒体形 式传达艺术家的创意和情感。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虚拟化,与人工智能、增 强现实等技术相结合,创造更丰富、更沉浸式的体验。
数字媒体技术课件-PPT版
本课件介绍了数字媒体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数字影像技术、数字音频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探索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数字媒体技术是现代媒体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涵盖了数字影像、音频、图像处理、编码、压缩、传输和存储 等方面。
数字影像技术
高画质
数字影像技术可以提供更高 质量的图像和视频,使观众 享受更逼真的视听体验。
3 音频处理
数字音频技术可以对音频进行降噪、均衡、混响等处理,提升音质和 音效效果。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1
图像重建
2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来自过插值和去噪等方法,对图像进行重建和修复,提升
图像质量。
3
图像滤镜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供了各种滤镜效果, 可以改变图像的颜色、亮度和对比度等。
图像识别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应用图像识别算 法,实现图像内容的自动分析和识别。
特效和动画
数字影像技术可以应用各种 特效和动画效果,为影像内 容增添创意和互动性。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复习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复习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复习数字媒体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处理和传输的媒体,包括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图像和数字文本等形式。

数字媒体具有以下特性:数字化: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实现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和传输。

可压缩性:通过压缩技术,可以将数字媒体数据压缩到更小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中,提高存储和传输效率。

可编辑性:数字媒体数据可以进行精确的编辑和处理,如剪辑、合成、特效处理等。

可交互性:数字媒体可以与用户进行交互,实现用户对媒体内容的控制和参与。

可传输性:数字媒体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数字媒体设备进行高速传输和共享。

二、复要点及练题第1章数字媒体技术概论1.媒体概念、分类及特性简述媒体的概念和分类,给出至少两个分类的例子。

介绍媒体的主要特性,至少列举三个。

2.数字媒体及其特性什么是数字媒体?列举数字媒体的几种形式。

介绍数字媒体的主要特性,至少列举三个。

参考答案:1.媒体概念、分类及特性媒体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和存储信息的实体,包括逻辑载体和物理媒体。

媒体可以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种类、载体、应用方式、产生时间和历史、心理承认度、传播范围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例如,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媒体可分为语言媒体、文字媒体、音乐媒体、图形媒体、动画媒体和视频媒体等;按照不同应用方式,媒体可分为印刷媒体、幻灯、电影媒体、广播电视媒体、计算机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媒体等。

媒体的主要特性为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和信息接收/使用方便等。

2.数字媒体及其特性数字媒体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处理和传输的媒体,包括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图像和数字文本等形式。

数字媒体具有数字化、可压缩性、可编辑性、可交互性和可传输性等特性。

例如,数字媒体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实现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和传输;数字媒体可以通过压缩技术将数据压缩到更小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中,提高存储和传输效率;数字媒体可以进行精确的编辑和处理,如剪辑、合成、特效处理等;数字媒体可以与用户进行交互,实现用户对媒体内容的控制和参与;数字媒体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数字媒体设备进行高速传输和共享。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21世纪高等学校数字媒体专业规划教材)作者:刘清堂//王忠华//陈迪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3月第1章数字媒体技术概论1.1媒体及其特性1.1.1媒体概念1.1.2媒体特性1.2数字媒体及其特性1.2.1数字媒体概念1.2.2数字媒体特性1.2.3数字媒体传播模式1.3数字媒体技术的研究领域1.3.1数字媒体内容产业1.3.2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趋势1.3.3数字媒体技术研究领域1.3.4数字媒体应用领域练习与思考第2章数字音频技术基础2.1音频技术及其特性2.1.1音频的概念及特性2.1.2模拟音频记录设备及特性2.1.3模拟音频处理设备2.2音频数字化2.2.1数字音频2.2.2音频的数字化过程2.3数字音频质量及格式2.3.1音频数据率及质量2.3.2声音文件格式2.4数字音频的编辑技术2.4.1数字音频的编辑方式2.4.2数字音频设备2.4.3数字音频编辑软件简介2.4.4数字音频编辑实例2.5数字音频技术应用练习与思考第3章数字图像的处理技术3.1图像颜色模型3.1.1视觉系统对颜色的感知3.1.2RGB颜色模型3.1.3CMYK颜色模型3.1.4HSB颜色模型3.1.5YUV与YIQ颜色模型3.1.6CIE Lab颜色模型3.2彩色空间的线性变换3.2.1YUV与RGB彩色空间变换3.2.2YIQ与RGB彩色空间变换3.2.3HSI(HSB)与RGB之间的转换3.2.4YCrCb与RGB彩色空间变换3.3图像的基本属性及种类3.3.1分辨率3.3.2颜色深度3.3.3真彩色、伪彩色与直接色3.3.4图像的大小及种类3.4数字图像的获取技术3.4.1位图的获取设备与技术3.4.2矢量图的获取设备与技术3.5图像创意设计与编辑技术3.5.1图像处理软件简介3.5.2图像处理基本概念3.5.3图像处理流程与技术3.5.4数字图像处理实例3.6数字图像技术的应用练习与思考第4章数字视频及编辑4.1电影与电视4.1.1电影原理及历史4.1.2电视工作原理4.1.3电视制式简介4.1.4视频信号类型4.2电视图像数字化4.2.1数字化方法4.2.2数字化标准4.2.3数字视频属性4.2.4数字视频文件格式4.3数字视频的获取4.3.1数字视频的获取方式4.3.2数字视频获取设备及其特性4.4数字视频编辑技术4.4.1视频编辑基本概念4.4.2数字视频编辑流程4.4.3数字视频常用编辑软件4.4.4数字视频编辑实例4.5数字视频后期特效处理技术4.5.1数字视频编辑后期特效处理简介4.5.2数字视频编辑后期特效处理技术4.5.3数字视频后期特效处理应用软件4.6数字视频技术的应用练习与思考第5章数字动画技术5.1动画概述5.1.1动画的界定5.1.2动画的制作过程5.1.3计算机动画及优势5.2二维动画技术5.2.1二维动画技术概述5.2.2二维动画制作软件5.2.3二维动画制作实例5.3三维动画技术5.3.1三维动画技术概述5.3.2三维动画制作常用软件5.3.3三维动画制作实例5.4数字动画创意与设计5.4.1创意与创意产业5.4.2动画创意设计流程5.5数字动画技术的应用5.5.1数字动画的应用领域5.5.2我国动画及其产业的发展趋势练习与思考第6章游戏设计技术6.1游戏概述6.1.1游戏概念6.1.2游戏特点6.1.3游戏分类6.1.4游戏市场需求6.2游戏设计基本原理6.2.1游戏者的动机6.2.2游戏设计文档6.2.3游戏创意设计6.2.4游戏开发流程6.3游戏设计相关技术6.3.1DirectX6.3.2OpenGL6.3.3游戏编程语言简介6.3.4游戏引擎简介6.4“坦克大战”游戏设计案例6.4.1游戏特点6.4.2游戏设计练习与思考第7章数字媒体的Web集成与应用7.1HTML基础7.1.1HTML概述7.1.2HTML文档的结构7.1.3HTML中的标签7.1.4层叠样式表7.2JavaScript基础7.2.1JavaScript简介7.2.2JavaScript语言7.2.3JavaScript在网页中的用法7.2.4JavaScript在网页中的应用示例7.3Web的工作原理7.3.1Web服务器7.3.2客户端程序7.3.3HTTP协议7.4网站的设计与规划7.4.1网站设计理念7.4.2网站设计的定位7.4.3网页制作的规划7.4.4网页设计的布局理念7.5网站的创作7.5.1网站创作的准备阶段7.5.2网站创作过程7.6网站的测试与发布7.6.1网站测试7.6.2网站发布练习与思考第8章数字媒体压缩技术8.1数据压缩及分类8.1.1压缩的可能性与信息冗余8.1.2数据压缩分类8.2通用的数据压缩技术8.2.1编码的理论基础8.2.2霍夫曼编码8.2.3行程编码8.2.4词典编码8.2.5脉冲编码调制8.2.6增量调制8.2.7差分脉冲编码调制8.3数字媒体压缩标准8.3.1声音压缩标准8.3.2图像压缩标准8.3.3运动图像压缩标准练习与思考第9章数字媒体存储技术9.1内存储器9.1.1内存储器的分类9.1.2内存储器的单位和性能指标9.1.3常见的DDR SDRAM 内存芯片9.2外存储器9.2.1软盘存储器9.2.2硬盘存储器9.2.3移动硬盘9.2.4U盘9.3光盘存储器9.3.1光盘存储器的特点与分类9.3.4DVD练习与思考第10章数字媒体管理与保护10.1数字媒体管理概述10.1.1数据管理方法的进展10.1.2数字媒体数据管理10.2媒体存储数据模型10.2.1NF2数据模型10.2.2面向对象数据模型10.2.3对象关系模型10.3数字媒体版权保护概念框架10.3.1数字媒体版权保护的概念10.3.2数字媒体版权保护基本方案10.3.3数字媒体版权保护系统框架10.4数字媒体版权保护技术基础10.4.1加密认证技术10.4.2数字水印技术10.4.3权利描述语言10.5数字媒体版权保护典型系统10.5.1面向电子文档的DRM保护系统10.5.2面向电子图书的DRM系统10.5.3面向图像的DRM系统10.5.4面向流媒体的DRM系统10.5.5面向移动设备的DRM系统练习与思考第11章数字媒体的传输技术11.1流媒体传输技术11.1.1流媒体概述11.1.2流媒体技术的原理11.1.3典型的流媒体系统11.1.4流媒体的应用11.2P2P技术11.2.1P2P简介11.2.2P2P技术的原理11.2.3典型的P2P应用系统11.2.4P2P的应用前景11.3IPTV技术11.3.1IPTV简介11.3.2IPTV技术的原理11.3.3典型的IPTV应用系统11.3.4IPTV的应用现状练习与思考第12章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趋势12.1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现状12.1.1国内、外媒体产业发展趋势12.1.2数字媒体产业技术趋势12.2数字媒体内容处理技术12.2.1可伸缩编/解码技术12.2.2音/视频编/解码技术12.2.3内容条目技术12.2.4内容聚合技术12.2.5虚拟现实技术12.2.6数字版权保护技术12.3基于内容的媒体检索技术12.3.1数字媒体内容搜索技术12.3.2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12.3.3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12.4数字媒体传输技术12.4.1内容集成分发技术12.4.2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技术12.4.3IPTV技术12.4.4异构网络互通技术练习与思考参考文献。

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数字媒体技术概述数字媒体技术是一种应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科学原理来创造、处理、传输和展示数字内容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广告、娱乐、通讯、教育和艺术等。

数字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可编码性、可压缩性和可交互性。

可编码性指的是数字内容可以通过编码的方式表示,并且可以用算法进行解码。

可压缩性指的是数字内容可以通过压缩算法减少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可交互性指的是数字内容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和操作进行动态变化和响应。

数字媒体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学等。

多媒体技术涉及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媒体类型的处理和融合。

网络技术涉及数字内容的传输和共享,例如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

计算机图形学涉及生成和处理图像和动画等图形内容。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的提高使得数字内容的创建和处理变得更加高效。

通信网络的改进使得数字内容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输和共享。

数字媒体技术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应用。

在广告领域,数字媒体技术可以用于创造吸引人的广告内容,并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将其传递给目标受众。

在娱乐领域,数字媒体技术可以用于创造高质量的音乐、电影和游戏内容,并通过数字渠道进行传输和消费。

在通讯领域,数字媒体技术可以用于实现高清视频通话和在线会议等远程协作。

在教育领域,数字媒体技术可以用于创建交互式教学内容,并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

在艺术领域,数字媒体技术可以用于创造数字音乐、数字艺术和虚拟现实体验。

总之,数字媒体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科学原理的技术,它可以创造、处理、传输和展示数字内容。

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中,数字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媒体体验和交互体验。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将在未来持续进化和创新。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技术领域,它通过应用计算机科学原理和数字技术来创造、处理、传输和展示数字内容。

数字媒体技术融合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创新。

第九章 多媒体数据的存储

第九章 多媒体数据的存储
面数
2.硬盘
根据磁头的工作方式,可将硬盘存储器分为: (1)移动头磁盘 (2)固定头磁盘
磁盘主要有盘片组、磁头、主轴驱动机构、磁头驱 动定位机构、读/写电路、接口及控制电路等组成。
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 道密度与位密度 存储容量 转速 平均存取时间 缓存容量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硬盘控制器的数据传输率
3.制作VCD光盘
(1)将一张空白光盘放入刻录机,并启动Nero Burning Rom。
(2)在打开的“新编辑”对话框介质类型下拉列表框内选择 “CD”选项;在左侧的列表框中选择“Video CD”图标。
(3)配置选项卡。 (4)添加视频。 (5)配置“刻录编译”对话框。 (6)刻录。 (7)刻录完成,关闭Nero Burning Rom程序。
光盘一般由透明塑料聚碳酸脂材料和多层涂敷 层构成,由基板、存储介质层、反射层及密封保护 层和最上面的印刷层组成。
光 盘 的 直 径 是 12Omm , 厚 度 为 1.2mm , 重 量 为 14~18g,光盘的中心孔直径为15mm。
9.2.2 光盘数据的写入与读出
写入过程:将激光束聚焦成直径为小于1μm 的微小光点,用其热作用,融化光盘表面上的光存 储介质薄膜,在薄膜上形成凹坑。有洞的位置表示 记录了“1”,没有洞的位置表示“0”。这样,在 光盘存储介质层就形成了连续的数据。
谢谢
9.2 数字光盘
所谓数字光盘,就是利用光存储技术存储数据 的圆盘形存储器。
光存储技术是通过光学方法读/写数据的一种 专门技术。
光存储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改变一个存储单元的 某种光学性质,光电检测器检测识别存储单元相应 光学性质的变化,就可以读出其中存储的二进制数 据“0”和“1”。
9.2.1 激光盘的盘片结构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4.2电视图像数字化4.2.1数字化方法4.2.2数字化标准4.2.3数字视频属性4.2.4数字视频文件格式4.3数字视频的获取4.3.1数字视频的获取方式4.3.2数字视频获取设备及其特性4.4数字视频编辑技术4.4.1视频编辑基本概念4.4.2数字视频编辑流程4.4.3数字视频常用编辑软件4.4.4数字视频编辑实例4.5数字视频后期特效处理技术4.5.1数字视频编辑后期特效处理简介4.5.2数字视频编辑后期特效处理技术4.5.3数字视频后期特效处理应用软件4.6数字视频技术的应用练习与思考第5章数字动画技术5.1动画概述5.1.1动画的界定5.1.2动画的制作过程5.1.3计算机动画及优势5.2二维动画技术5.2.1二维动画技术概述5.2.2二维动画制作软件5.2.3二维动画制作实例5.3三维动画技术5.3.1三维动画技术概述5.3.2三维动画制作常用软件5.3.3三维动画制作实例5.4数字动画创意与设计5.4.1创意与创意产业5.4.2动画创意设计流程5.5数字动画技术的应用5.5.1数字动画的应用领域5.5.2我国动画及其产业的发展趋势练习与思考第6章游戏设计技术6.1游戏概述6.1.1游戏概念6.1.2游戏特点6.1.3游戏分类6.1.4游戏市场需求6.2游戏设计基本原理6.2.1游戏者的动机6.2.2游戏设计文档6.2.3游戏创意设计6.2.4游戏开发流程6.3游戏设计相关技术6.3.1DirectX6.3.2OpenGL6.3.3游戏编程语言简介6.3.4游戏引擎简介6.4“坦克大战”游戏设计案例6.4.1游戏特点6.4.2游戏设计练习与思考第7章数字媒体的Web集成与应用7.1HTML基础7.1.1HTML概述7.1.2HTML文档的结构7.1.3HTML中的标签7.1.4层叠样式表7.2JavaScript基础7.2.1JavaScript简介7.2.2JavaScript语言7.2.3JavaScript在网页中的用法7.2.4JavaScript在网页中的应用示例7.3Web的工作原理7.3.1Web服务器7.3.2客户端程序7.3.3HTTP协议7.4网站的设计与规划7.4.1网站设计理念7.4.2网站设计的定位7.4.3网页制作的规划7.4.4网页设计的布局理念7.5网站的创作7.5.1网站创作的准备阶段7.5.2网站创作过程7.6网站的测试与发布7.6.1网站测试7.6.2网站发布练习与思考第8章数字媒体压缩技术8.1数据压缩及分类8.1.1压缩的可能性与信息冗余8.1.2数据压缩分类8.2通用的数据压缩技术8.2.1编码的理论基础8.2.2霍夫曼编码8.2.3行程编码8.2.4词典编码8.2.5脉冲编码调制8.2.6增量调制8.2.7差分脉冲编码调制8.3数字媒体压缩标准8.3.1声音压缩标准8.3.2图像压缩标准8.3.3运动图像压缩标准练习与思考第9章数字媒体存储技术9.1内存储器9.1.1内存储器的分类9.1.2内存储器的单位和性能指标9.1.3常见的DDR SDRAM 内存芯片9.2外存储器9.2.1软盘存储器9.2.2硬盘存储器9.2.3移动硬盘9.2.4U盘9.3光盘存储器9.3.1光盘存储器的特点与分类9.3.2CD ROM9.3.3CD R9.3.4DVD练习与思考第10章数字媒体管理与保护10.1数字媒体管理概述10.1.1数据管理方法的进展10.1.2数字媒体数据管理10.2媒体存储数据模型10.2.1NF2数据模型10.2.2面向对象数据模型10.2.3对象关系模型10.3数字媒体版权保护概念框架10.3.1数字媒体版权保护的概念10.3.2数字媒体版权保护基本方案10.3.3数字媒体版权保护系统框架10.4数字媒体版权保护技术基础10.4.1加密认证技术10.4.2数字水印技术10.4.3权利描述语言10.5数字媒体版权保护典型系统10.5.1面向电子文档的DRM保护系统10.5.2面向电子图书的DRM系统10.5.3面向图像的DRM系统10.5.4面向流媒体的DRM系统10.5.5面向移动设备的DRM系统练习与思考第11章数字媒体的传输技术11.1流媒体传输技术11.1.1流媒体概述11.1.2流媒体技术的原理11.1.3典型的流媒体系统11.1.4流媒体的应用11.2P2P技术11.2.1P2P简介11.2.2P2P技术的原理11.2.3典型的P2P应用系统11.2.4P2P的应用前景11.3IPTV技术11.3.1IPTV简介11.3.2IPTV技术的原理11.3.3典型的IPTV应用系统11.3.4IPTV的应用现状练习与思考第12章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趋势12.1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现状12.1.1国内、外媒体产业发展趋势12.1.2数字媒体产业技术趋势12.2数字媒体内容处理技术12.2.1可伸缩编/解码技术12.2.2音/视频编/解码技术12.2.3内容条目技术12.2.4内容聚合技术12.2.5虚拟现实技术12.2.6数字版权保护技术12.3基于内容的媒体检索技术12.3.1数字媒体内容搜索技术12.3.2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12.3.3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12.4数字媒体传输技术12.4.1内容集成分发技术12.4.2数字电视信道传输技术12.4.3IPTV技术12.4.4异构网络互通技术练习与思考参考文献。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专升本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考试大纲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专升本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考试大纲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专升本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考试大纲一、总体说明1.考试科目:数字媒体技术概论2.考试时间:120分钟3.考试形式:闭卷、笔试4.试卷总分:100分5.考试题型及分值大致分布:考试题型为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

主要考察考生对数字媒体技术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1)单选题30分;(2)判断题20分;(3)填空题10分;(4)简答题40分。

二、考试内容1.艺术家和计算机•新媒体、新自由度和新领域•技术和艺术的互动历程•艺术对技术的影响•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引入数字媒体2.数字媒体技术概述•数字媒体的基本概念•数字媒体技术的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数字媒体的应用领域3.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基础知识•数字图像颜色模型•数字图像的基本属性及种类•数字图像获取技术•数字图像创意设计和编辑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应用领域4.数字音频技术・数字音频基础知识・数字音频(处理)设备及其特性・音频数字化・数字音频的编辑技术・数字音频应用领域5.数字视频技术•数字视频基础知识•数字视频应用理论基础•数字视频质量及格式•数字视频的编辑技术•数字视频的特效处理•数字电视标准•数字视频处理应用领域6.数字动画技术•动画概述•传统动画•数字动画•数字动画分类•数字动画制作流程•数字动画制作技术•数字动画的应用领域7.游戏设计•游戏概述•游戏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流程•游戏设计相关技术•区块链+游戏•游戏的发展状况8.数字媒体压缩技术•数字媒体压缩概述•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图像压缩方法•数字媒体压缩标准9.数字媒体存储技术•数字媒体存储概述•数据存储介质•网络存储•云存储•存储技术发展趋势10.数字媒体资产管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媒体资产管理的应用•保护•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未来趋势11.数字媒体传输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与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内容集成分发技术•P2P技术•IPTV技术•异构网络互通技术•数字媒体和网络的融合12.未来网络进展情况•互联网的发展阶段•信息化应用三个阶段•未来网络面临的挑战•未来网络聚焦13.人机交互技术及应用•人机交互概述•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交互设备•人机交互技术14.数字媒体内容消费及终端参与•数字媒体内容消费•数字媒体终端参与15.影响媒介的技术创新•新一代传送与计算技术•新一代多媒体呈现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16.媒体融合和全媒体•信息技术代际变迁和媒体融合升级转型•媒体融合从相“加”到相“融”•融合发展及其内涵•全媒体•未来发展路径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17.智能媒体•数字媒体变革的思考•智能媒体•传统媒体生态环境变化和演进•机器智能:数字浪潮下的“智能”和“生态”思维演变•智能媒体创新发展模式研究•“点•线•面•体”:传统媒体的创新和突破18.媒体智能化变革•数据驱动:三重空间数据全面融合处理•机进人退:新智能时代的新内容革命•基于数据驱动的媒体智能化变革•人工智能范式驱动下的数字生态共同体三、参考书目书名:数字媒体技术导论(第2版)作者:许志强,李海东,梁劲松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 4ISBN: 8。

CH9数字媒体传播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基础-宗绪锋-清华大学出版社

CH9数字媒体传播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基础-宗绪锋-清华大学出版社

9.1 数字媒体传播基础
9.1.4 ATM交换技术
异步传送模式(ATM)交换技术是一种包含传输、组网和交 换等技术内容的新颖的高速通信技术。它是由产业界、用户 团体、研究机构和标准化组织开发和定义的。它被设计满足 下一代通信技术要求,如支持带宽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 有各种类型的网络互连以及能够提供各种先进的通信业务。 它被看作是先进和有效的军用和民用通信的先进通信技术。 它适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它具有高速数据传输率和支持许 多种类型如声音、数据、传真、实时视频、CD质量音频和图 像的通信。
9.1 数字媒体传播基础
9.1.4 ATM交换技术 ATM的特点 (1)面向连接模式 (2)分组长度固定的分组交换方式 (3)可实现虚通道∕虚通路两级交换 (4)统计复用能力 (5)综合多种业务
9.1 数字媒体传播基础
9.1.5计算机网络与网络互联协议 1.计算机网络组成与体系结构 从计算机技术的标准看,计算机网络由网络硬件和软件组成。 网络硬件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质基础,主要的网络硬件有 服务器、工作站、连接设备、传输媒介等。 网络软件是实现网络功能所不可缺少的软环境,通常包括网 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软件等。
9.1 数字媒体传播基础
9.1.5计算机网络与网络互联协议 2. ISO/OSI网络体系结构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在80年代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这个模型将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分为七层,分别是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9.1 数字媒体传播基础
9.1.5计算机网络与网络互联协议 2. ISO/OSI网络体系结构 (1)物理层 物理层(Physical Layer)建立在物理通信介质的基础上,作 为系统和通信介质的接口,用来实现数据链路实体间透明的 比特(bit)流传输。只有该层为真实物理通信,其它各层为 虚拟通信。物理层实际上是设备之间的物理接口,物理层传 输协议主要用于控制传输媒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媒体存储技术
内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 ROM 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高速缓冲存器Cache
外存储器
软磁盘 硬磁盘 优盘
光盘存储器
CD-ROM CD-R DVD
内存储器
内存储器的分类

内存储器泛指计算机系统中存放数据和指令的半导 体存储单元。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Cache(高速缓存)等。 内存的分类可以按其用途、外观以及工作原理等进 行分类。
2、光盘存储器的分类
按按光盘的数据存放格式分类: (1)数字激光唱盘CD-DA (2)只读光盘CD-ROM (3)可刻录光盘CD-R (4)可重复刻录光盘CD-RW (5)视频压缩光盘VCD (6)数字视频光盘DVD
1、CD-ROM光盘的结构
CD-ROM盘片主要由保护层、反射激光的铝反射层、刻槽和聚 碳脂衬垫组成,如图所示。
1、硬盘的外部结构
2、硬盘的内部结构
2、硬盘的内部结构
硬盘的相关术语有: (1)磁头数 (2)柱面数 (3)每磁道扇区数 (4)交错因子 (5)硬盘单碟容量 (6)容量
3、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
反映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有: (1)转速 (2)平均访问时间 (3)数据传输率 (4)缓存 (5)硬盘的表面温度 (6)连续无故障时间
时钟频率
100MHz 133 MHz 100 MHz2DDR 133 MHz2DDR 150MHz2DDR 166 MHz2DDR 200 MHz2DDR 200 MHz2DDR II 266 MHz2DDR II 333MHz2DDR II 400 MHz 533 MHz 533 MHz 600 MHz 600 MHz

1、按内存的用途分类
按照内存的用途来分,可以把内存储器分为主存储 器、高速缓冲存储器和显示存储器。 (1)主存储器 用来存放CPU正使用或者随时使用的程序或数据。 (2)高速缓冲存储器 是位于CPU和主存储器之间的一种规模较小,但 速度很高的存储器。 (3)显示存储器 是用来存放屏幕上显示的图形、图像等数据。
3、按内存的工作原理分类
内存储器按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随机存取存储 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种。 (2)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 只读存储器ROM是一种内容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和修改 的存储器,其存储的信息是在制作该存储器时就被写入的。 根据根据ROM中的信息存储方法,可把ROM分为: 1)普通ROM或称掩膜ROM 2)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3)多次改写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CD盘的光道与磁盘的磁道比较
1、CD-R光盘的结构
CD-R的结构如图所示,CD-R盘片共由5层组成。
CD-R的结构
2、CD-R光盘驱动器
CD-R/RW驱动器的外观与CD-ROM驱动器几乎一样,其控制面 板上的按键、插孔的作用,背面的接口,也都与CD-ROM驱动器相 同。
CD-R/RW驱动器的外部结构
2)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Dynamic RAM)
一 个 DRAM 单 元 由 一 个 晶 体管和一个小电容组 成,DRAM的晶体管通过小电容的电压来保持断开、 接通的状态,当小电容有电时,晶体管接通表示1; 当小电容没电时,晶体管断开表示0。 DRAM比SRAM速度慢,但比SRAM便宜,在容量上 也可以做得更大,适合作大容量存储器,所以主内 存通常采用DRAM。
各种内存带宽
内存类型
PC100 SDRAM PC133 SDRAM DDR200 /PC1600 DDR266 /PC2100 DDR300/ PC2400 DDR333/ PC2700 DDR400 /PC3200 DDRII 400 /PC2 3200 DDRII 533 /PC2 4200 DDRII 667 /PC2 5400 RDRAM/ PC800 RDRAM /PC1066 RDRAM/ PC1066 RDRAM/ PC1200 RDRAM /PC1200
数据总线位宽
64bit 64bit 64bit 64bit 64bit 64bit 64bit 64bit 64bit 64bit 2×32bit 2×32bit 2×64bit 2×32bit 2×32bit
最大带宽
(100Mhz64b)/8=0.8GB/s (133Mhz64b)/8=1.06 GB/s (100Mhz264b)/8=1.60 GB/s (133Mhz264b)/8=2.10 GB/s (150Mhz264b)/8=2.40 GB/s (166Mhz264b)/8=2.70 GB/s (200Mhz264b)/8=3.20 GB/s (200Mhz264b)/8=3.20 GB/s (266Mhz264b)/8=4.30 GB/s (333Mhz264b)/8=5.30 GB/s (400Mhz232b)/8=3.20 GB/s (533Mhz232b)/8=4.20 GB/s (533Mhz264b)/8=8.40 GB/s (600Mhz232b)/8=4.80 GB/s (600Mhz232b)/8=9.60 GB/s
2、内存储器的技术指标
反映内存性能的技术指标主要有: (1)存取周期 (2)数据宽度和带宽 (3)内存的“线”数 (4)容量 (5)内存的电压
外存储器
1、软盘的外观
2、软盘的主要参数
软盘的相关术语主要有: (1)面数 (2)磁道数 (3)扇区数 (4)容量
零磁道 旋转方向 磁道 扇区 移动的磁头
2、光盘存储器的分类
按光盘的读/写性能,可以将光盘分为3种类型: (1)只读型光盘存储器:数据是用压模方法压制而成的,用户 只能读取上面的数据。 (2)多次可写光盘存储器:这种光盘允许用户一次或多次写入 数据,并可随时往盘上追加数据,直到盘满为止。 (3)可擦写光盘存储器:这种光盘具有磁盘一样的可擦写性, 可多次写入或修改光盘上的数据,更适合作为计算机的新型标 准外存设备。
另外,常规的CD盘只使用一个面并且只用一个记录层来 记录信息。为了提高存储容量,DVD盘可分为单面单层、单 面双层、双面单层以及双面双层4种结构,如图所示。
单面单层
单面双层
双面单层 DVD盘的4 种结构
双面双层
2、DVD的分类
根据DVD的容量和格式可以将DVD大致可分成DVD-5、 DVD-9、DVD-10和DVD-18。如表所示。
2、按内存的外观分类
按照内存的外观来分类,可以把内存储器分为双列直 插内存芯片和内存条两种。 (1)双列直插内存芯片 双列直插内存芯片DIP(Double Inline Package) 是一种含有若干个引脚的半导体芯片。 (2)内存条 内存条是把多片存储器芯片、电容、电阻等元器 件焊在一小条印刷电路板上,组装起来合成一个内存 模组而形成的一种条形存储器。
Hale Waihona Puke 3、按内存的工作原理分类内存储器按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随机存取 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种。 (1)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是一种读写存储器,其内容 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读出,也可以随时重新写入新的信 息。。 根据其制造原理不同,随机存储器RAM又分为静态 随机存贮器 SRAM ( Static RAM )和动态随机存贮器 DRAM(Dynamic RAM)
1、DVD提高容量的方法
从外观和尺寸方面来看,DVD盘与现在广泛使用的CD盘没有什 么差别,但不同的是DVD盘光道之间的间距由原来的1.6mm缩小到 0.74mm,而记录信息的最小凹凸坑长度由原来的0.83mm缩小到 0.4mm,它们之间的差别如图9-22所示。
CD盘光道与DVD盘比较
1、DVD提高容量的方法
CD-ROM的结构
2、CD-ROM光盘的尺寸
CD-ROM 盘 片 的 尺 寸 如 图 所 示 。 CD-ROM 盘 片 直 径 一 般 为 120mm,可以保存大约635MB的数据。
CD-ROM的尺寸
3、CD-ROM光盘的信息组织结构
CD-ROM光盘信息组织和其地址编码与软盘、硬盘不一 样,CD盘光道的结构与磁盘磁道的结构不同,它的光道不是 同心环光道,而是螺旋型光道。
光盘存储器
DVD是数字视盘(Digital Video Disc)的缩写。它 是一种能够保存视频、音频和计算机数据的一种容量更 大、运行速度更快的压缩光盘。 DVD的特点是存储容量比现在的CD盘大得多,最高可 达 到 17GB 。 一 片 DVD 盘 的 容 量 相 当 于 现 在 的 25 片 CDROM(650 MB),而DVD盘的尺寸与CD相同。
USB闪存盘就是采用闪存(Flash memory)作为存储器的移动存储设备,即通 常所说的”优盘”。如图所示。
1、光盘存储器的特点
光盘又称为CD(Compact Disc,压缩盘),是通过 冲压设备压制或激光烧刻,从而在其上产生一系列凹槽 来记录信息的一种存储媒体。
1、光盘存储器的特点
光盘在存储多媒体信息方面具有以下主要的特点: (1)记录密度高 (2)存储容量大 (3)采用非接触方式读/写信息 (4)信息保存时间长 (5)价格低廉
3、按内存的工作原理分类
2)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Dynamic RAM)
在DRAM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规格类型的DRAM,如: ①快速页面模式随机存储器FPM(Fast Page Mode RAM) ② 扩 展 数 据 输 出 随 机 存 储 器 EDO DRAM ( Extended Date Out DRAM) ③突发扩充数据输出随机存储器BEDO RAM ④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RAM) ⑤DDR是双倍数据速率(Double Data Rate) ⑥存储器总线式动态随机存储器RDRAM(Rambus DRAM) ⑦DDRII内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