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诗歌、欣赏诗歌_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欣赏教案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欣赏教案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欣赏教案教学主题: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欣赏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歌的内容、形式和意义;2. 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3. 培养幼儿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唐代诗歌欣赏;2. 唐诗三百首知识点讲解;3. 诗歌朗诵和情感表达。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朗诵法;3. 听说训练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1. 与幼儿们谈论诗歌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学习唐诗三百首;2. 展示唐诗三百首或者唐诗名句图片,介绍唐诗的基本情况。

二、正文部分(40分钟)1. 讲授唐诗三百首(15分钟):(1)介绍唐诗三百首的历史背景,让幼儿们了解唐朝文学的地位;(2)讲解唐诗三百首中的知识点和所表达的情感,例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表达的是景色的美好和对生活的向往;(3)与幼儿们一起朗读和模仿唐诗三百首,让他们感受到古代文学品味的魅力。

2. 诗歌欣赏和情感表达(20分钟):(1)播放唐诗三百首音乐,让幼儿们感受古老诗文所营造的意境;(2)请两个幼儿玩诗歌表演,一个读诗,一个表演情境;(3)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们朗诵自己喜欢的唐诗,并自己模仿写一首小诗。

三、总结环节(5分钟)1. 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和重点;2. 确定收获点和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3. 与幼儿们讨论自己喜欢哪一首唐诗,为什么喜欢。

教学手段:1. 白板、笔和唐诗三百首绘画版、唐诗三百首音乐CD;2. 朗读唐诗工具。

教学评价:1. 判断学生是否理解句子;2. 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 了解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扩展:1. 组织幼儿们到博物馆或者园林中游玩,感受诗歌中表达的美好;2. 在诗歌活动中加入手工和游戏,提高教学趣味性。

教学注意点:1. 确保学生可以跟随诗歌内容和情感表达;2. 讲解唐诗三百首时,要适当增加趣味性,以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3. 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唐诗三百首的知识点,评估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唐诗三百首感到非常兴趣。

初中怀古诗整理教案

初中怀古诗整理教案

初中怀古诗整理教案教案:初中怀古诗整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怀古诗的部分。

具体包括:1. 《登鹳雀楼》(王之涣)2. 《凉州词》(王之涣)3.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怀古诗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和欣赏怀古诗。

2.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感悟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理解怀古诗的基本特点,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会欣赏和评价怀古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歌全文打印稿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古代山水画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2. 诗歌讲解:a. 讲解《登鹳雀楼》: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b. 讲解《凉州词》:通过对比《登鹳雀楼》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理解诗人对边塞风光的豪情壮志。

c. 讲解《赋得古原草送别》: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d. 讲解《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理解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国家的忧虑。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讲解的内容,分析并欣赏教材中其他怀古诗作品。

六、板书设计1. 《登鹳雀楼》鹳雀楼高百尺黄河千里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3.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怀古诗,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并写一段赏析文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对怀古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小学语文诗歌欣赏教案

小学语文诗歌欣赏教案

小学语文诗歌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诗歌,诗歌的特点以及它的作用;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欣赏和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并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形象等;2.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欣赏诗歌感受美的力量;3.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种形式的诗歌作品,并保证其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2.准备投影仪或黑板,用于展示诗歌内容以及相关图片或视频;3.准备纸、笔以及其他创作工具,用于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首悦耳动听的诗歌音乐,或者读一首名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

2.了解诗歌(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诗歌,并简单解释其特点,如韵律、节奏、形象等。

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欣赏、感受其中的美。

3.诗歌欣赏(30分钟)教师选择一首适合学生年龄的诗歌作品进行欣赏。

教师可以先朗读全诗,然后分段解读诗句中的意思与形象,并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的感受和想法。

随后,教师可以播放配乐或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与体验。

4.诗歌创作(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教师可以设定主题或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由诗的形式,也可以选择规定的诗歌格式进行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分享与展示(15分钟)学生可以自愿展示自己的创作,或者选择一些优秀的诗歌进行朗读。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优秀的作品进行点评,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6.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诗歌的特点和欣赏技巧。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诗歌创作和欣赏。

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教案

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教案

03
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一般山水田园诗歌的意境、气氛、风格常用词语有: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1、“五千貂锦丧胡尘”什么手法?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 3、就这首诗的内容看,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04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01
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02
七、哲理感悟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歌的最后一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离愁别绪 五、咏物诗 咏史怀古 六、感时咏怀 山水田园 七、哲理感悟 边塞战争 八、爱情闺怨 按思想感情诗歌分为八类
一、离愁别绪
一、离愁别绪 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或者抒写劝勉、鼓励、安慰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

2. 理解一些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3. 发掘古代诗歌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了解古代诗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如何从文化和思想层面解读古代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浏览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歌或朗读几句古代诗歌进行导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习2.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古代诗歌与汉赋、唐诗的区别,包括内容、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不同。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代的古代诗歌的变革。

2.2分析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以唐诗、宋词为例,通过对著名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例如:拟古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以及闲适的田园生活、对故巷儿女的爱情之类系列。

2.3诗人的风格和特点阅读古代诗歌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 总结3.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

3.2 解答学生对诗歌的疑惑和问题。

3.3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方法1. 旁征博引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引用现代文化元素和历史事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

2. 对比分析法。

通过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案例教学法。

基于唐宋诗词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向学生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古代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案例中欣赏古代诗歌。

小学语文秋天来了教案:欣赏秋天的诗歌

小学语文秋天来了教案:欣赏秋天的诗歌

小学语文秋天来了教案:欣赏秋天的诗歌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之一。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和叶子的逐渐变黄,大自然开始展现它特有的美丽。

在这个季节,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优美的秋天诗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欣赏和诠释这些诗歌。

1. 课程设计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会:- 学习和欣赏不同的秋天诗歌;- 熟练掌握不同的诗歌朗诵技巧;-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水平。

2. 教学内容和重点- 探究秋天的特色和美丽;- 学习和诠释不同的秋天诗歌;- 培养学生朗诵秋天诗歌的技巧。

3.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问答和讨论;- 情境式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和表现;-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特长,在不同的方面进行教学。

4. 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用图片或视频来展示秋天的美丽和特色,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特点,如:树叶变黄,温度变冷等。

- 第二步:学习秋天的诗歌(15分钟)老师介绍和讲解几种典型的秋天诗歌,如《秋天》、《秋日私语》等。

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诗歌,学习到如何理解和体会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老师可以对每首诗歌进行诠释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 第三步:朗诵秋天的诗歌(2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声音、语调、节奏和情感朗读诗歌。

让学生在尽可能多的情境下体验诗歌的诗意和美丽。

学生可以在组内练习,或在教室中逐个表演。

- 第四步:创作秋天的诗歌(20分钟)老师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对秋天的思考和感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经历创作自己的秋天诗歌。

老师可以给予学生创作指导和建议,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 第五步:总结和评价(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互相交流和学习。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表现来进行评价和完善教学设计。

5. 教学工具- 图片/视频:展示秋天的美丽和特色;- 电子课件:介绍和讲解秋天的诗歌;- 纸张和笔:学生用来创作诗歌和记录笔记;- 音乐/乐器:用来配合学生朗诵。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认识到诗歌形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提高古诗词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学会欣赏诗歌形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形象。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古诗词,整理诗歌形象的分析方法。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诗词,了解诗歌背景。

五、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介绍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2. 诗歌形象的特点: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3. 欣赏诗歌形象的方法:讲解如何欣赏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欣赏。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互相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一首著名的古诗词,引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兴趣。

2. 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简述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3. 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举例说明诗歌形象的特点,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4. 欣赏诗歌形象的方法:讲解如何欣赏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欣赏。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互相学习。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3. 展示成果:每个小组选出一首古诗词,展示他们对诗歌形象的分析和欣赏。

八、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古诗词,找出其中的诗歌形象,并解释其意义。

2. 完成课后作业:选取一首古诗词,用所学的方法分析其诗歌形象,写一篇短文。

鉴赏诗歌的语言教案

鉴赏诗歌的语言教案

鉴赏诗歌的语言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迷人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它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由于诗歌的独特性,很多学生在鉴赏诗歌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通过语言学习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

二、教学目标1. 学习并理解诗歌的基本要素,包括韵律、节奏、押韵等。

2. 培养学生灵敏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隐含意义。

3. 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对诗歌进行准确的解读和评价。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诗歌的基本要素介绍a. 韵律:诗歌是一种具有特定韵律的文学形式,学生需要了解并熟悉常见的韵律类型,如抑扬格、平仄格等。

b. 节奏:诗歌的节奏感是其独特之处,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和模仿来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c. 押韵:押韵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学生需要学习并分析诗歌中的押韵方式和规律。

2. 诗歌欣赏与解读a. 选择一首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经典诗歌,进行朗读和欣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写。

b. 学生个人或小组分析和解读诗歌。

要求学生提取其中的意象和隐含意义,并加以阐释和解释。

c.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读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不同解读的理解和观点。

3. 诗歌创作与评价a.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选择自由创作或按照特定的诗体和韵律要求进行创作。

b. 学生相互交流和评价创作的诗歌,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提出有建设性的评价和反馈。

c.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诗歌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2.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诗歌解读和创作,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 情景营造:通过诗歌朗读、音乐配合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诗歌欣赏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
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内容: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
─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
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
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类别 诗歌的题目 作者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给诗加“腰”》
教学过程: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
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
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重
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诗歌 作者 推荐理由

推荐人: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
诗词鉴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