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态势比较(龙和象的竞赛)

合集下载

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产I中国经贸导刊〇责任编辑〇唐仁敏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耿德伟傅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的重要领域和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现代化经济体 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 发展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关键战略,从根本上决定着我 国未来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 境下完成原始积累并已具有较高的制造水平,制造业 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制造业增加值自2012年 以来就稳居全球第一,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约达4万亿美元,制造业仍然是对我国GDP实际增长拉 动最大的行业,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而对全球 制造业的贡献已高达35%,超过美国和日本。

目前,我 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所有产品的具有完整工业体系 的“全产业链”国家,其中钢铁、汽车、手机等220种以 上制成品产量世界第一,进出口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 第一。

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制造 业专利申请量保持了 14年的高速增长,2019年我国 首次跻身全球制造业创新指数15强。

“墨子号”量子科生物经济行业技术知识密集、产业市场细分、产品附加 值高的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研发试制。

(四〉深入对接国家改革任务,探索构建生物经济治理新体系当前,破解生物经济发展的难题需要更多地方开 展先行先试。

苏州应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锐意改革,创新思维,力争打造适应生物经济发展黄金期、滋生生 物经济繁荣发展的治理体系。

一是创建生物经济先行区。

抓紧制定《苏州生物经 济先行区建设方案》,在行业准人管理、产品和服务定 价、招投标、政府采购、流通、进出口等关键环节积极开 展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在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设立 医疗特别管理区,在加快医疗器械和药品审批、开展干 细胞移植等前沿技术研究项目、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外 资健康医疗保险机构审批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重点 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重点 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要点第一课战后世界格局“两极”与“冷战”1.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聚会并签定了雅尔塔协定,这次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联合国——1945年成立,安理会会常任理事国有中、美、英、法、苏(俄),宗旨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2.为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与苏联的战时同盟,转而反苏、反共,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建立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建立针对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华约。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3.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冷战”即美国要采用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对付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20世纪50年代美苏的军备竞赛;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1961年柏林墙的修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4.二战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之一就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20世纪40年代,亚洲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

亚洲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印度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五六十年代独立运动席卷非洲,1960年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5.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周恩来出席了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国家间都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次会议表达了获得独立的亚非人民要求掌握自己命运的共同愿望。

(亚非会议是独立后的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地区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6.二战后,各国对现代化的追求,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现象。

汽车市场营销案例

汽车市场营销案例

汽车市场营销案例乔·吉拉德:创世界纪录的推销员乔·吉拉德,因售出13000 多辆汽车创造了商品销售最高纪录而被载人吉尼斯大全。

他曾经连续15 年成为世界上售出新汽车最多的人,其中 6 年平均每年售出汽车1300 辆。

销售是需要智慧和策略的事业。

在每位推销员的背后,都有自己独特的成功诀窍。

那么,乔的推销业绩如此辉煌,他的秘诀是什么呢?1 .“ 250 ” 定律:不得罪一个顾客在每位顾客的背后,都大约站着250 个人,这是与他关系比较亲近的人:同事、邻居、亲戚、朋友。

如果一个推销员在年初的一个星期里见到50 个人,其中只要有 2 个顾客对他的态度感到不愉快,到了年底,由于连锁影响就可能有500 个人不愿意和这位推销员打交道,他们知道一件事:不要跟这位推销员做生意。

这就是乔·吉拉德的250 定律。

由此,乔得出结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得罪哪怕是一个顾客。

在乔的推销生涯中,他每天都将250 定律牢记在心,抱定生意至上的态度,时刻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因顾客的刁难,或是不喜欢对方,或是自己心绪不佳等原因而怠慢顾客。

乔说得好:“你只要赶走一个顾客,就等于赶走了潜在的250 个顾客。

”2 .名片满天飞:向每一个人推销每一个人都使用名片,但乔的做法与众不同:他到处递送名片,在餐馆就餐付账时,他要把名片夹在账单中;在运动场上,他把名片大把大把地抛向空中。

名片漫天飞舞,就像雪花一样,飘散在运动场的每一个角落。

你可能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

但乔认为,这种做法帮他做成了一笔笔生意。

乔认为,每一位推销员都应设法让更多的人知道他是干什么的,销售的是什么商品。

这样,当他们需要他的商品时,就会想到他。

乔抛撒名片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人们不会忘记这种事。

当人们买汽车时,自然会想起那个抛撒名片的推销员,想起名片上的名字:乔·吉拉德。

同时,要点还在于,有人就有顾客,如果你让他们知道你在哪里,你卖的是什么,你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生意的机会。

中印经济形势比较分析

中印经济形势比较分析

中印对比看改革开放的影响中国和印度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在当代世界也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巧的是地理上相邻,人口也相近,近代也同曾面临殖民主义的威胁又同为金砖国家.印度和中国人口加起来占全世界40%左右,所以印度和中国的崛起不仅代表着各自国家的崛起,也不仅代表亚洲的崛起,更是对解决贫困人口有着重要的世界意义.另外论了解程度的话,我们对日本、韩国、越南、朝鲜的了解比对印度的了解多,也许是因为同为或者说同曾为汉字文化圈的原因吧。

我们和印度在近代历史上命运如此相似,也许是出于曾经上的领土纠纷,又或许是国情有些相似且地理相邻的缘故两个国家都在互相比较,既然我们在讨论一件事物是时候,就有必要去了解它,去了解这个陌生的邻居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新中国诞生,经济起点也相近。

印度从英国殖民体系中独立出来,继承英国遗留的工业体系和制度,中国这一边1945结束抗日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内战,百废待兴。

不光我们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印度也是如此,而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GDP总量约为印度的5倍,而改革开放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其实除了总所周知的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外,印度1991年也实行了一次某种意义上的改革开放。

图1:2017年全球GDP前20强(来自世界经济信息网)1.印度的改革开放两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得不面对自己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印度国内100多个民族,各种语言林立,也不像中国一样有主体民族和统一的文字,不同的邦的官方语言也不尽相同,联邦制度,且各邦的权利过高,宗教矛盾突出。

而且种姓制度的余毒的影响残留至今,即便印度政府也想要淡化种性观念。

这是内部矛盾,而印度雄踞南亚次大陆,地理位置优于我国,不过也有印巴分治带来的边境冲突,和与中国的边界纠纷。

而在教育方面,1949年前后两国文盲率大致相当。

印度从独立到1986年为止,文盲率仍高达%63。

77,但辍学率也高达31%,毋庸置疑贫穷是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初中地理发展与合作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地理发展与合作练习题(含答案)

一、发展与合作选择题1.(西双版纳)目前,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国家是()A. 日本B. 韩国C. 美国D. 泰国【答案】C【解析】【分析】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

故选:C【点评】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发达国家数量最多。

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ri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这些发达国家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都分布在北半球2.(滨州)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地区最发达的国家是加拿大B. 乙地区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大洲C. 乙地区为拉丁美洲D. 甲乙两地区西部为科迪勒拉山系【答案】D【解析】【分析】A、甲地区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

故不符合题意。

B、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大洲是非洲,而不是南美洲。

故不符合题意。

C、乙地区是南美洲。

故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两地区西部为科迪勒拉山系。

故符合题意。

故选:D【点评】美洲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二者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地形特点是不同的,学习时一定要加以比较。

3.(淮安)A第四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5月3日~4日在北京举行,双方就重大双边、地区和全球性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就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共识。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题。

(1)中国与美国都濒临的大洋是()A. 大西洋B. 印度洋C. 太平洋(2)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属于()A. 南南合作B. 南北对话C. 欧洲联盟内部合作【答案】(1)C(2)B【解析】【分析】(1)读世界地图可知,中国与美国都濒临的大洋是太平洋。

根据题意。

故选:C(2)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美国属于发达国家,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属于南北对话。

故选:B【点评】(1)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美国西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形势与政策论文 我国周边形势

形势与政策论文 我国周边形势

形势与政策论文—论我国当前周边形势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

在外部因素中,台海问题,南海争端,中印边界争端,朝鲜半岛问题等,一直都是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其中,美国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国际形势。

本次论文我就对中国的周边地区形势进行简要分析。

中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文化类型多元化存在,民族宗教问题异常突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地区。

在我国周边地区,世界上人口过亿的10个国家有7个是在这个地区。

既有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日本和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也有贫穷落后的老挝、蒙古、孟加拉国、阿富汗等,经济发展差距很大。

民族和宗教问题上的冲突激烈,因民族和宗教问题引发的地区性恐怖事件时有发生。

此外,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上,既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民主共和制国家和君主立宪制国家,还有宗教神权国家,佛教文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等世界上几大文明体系都能在这个‘地区找到很多的支持者和信奉人群。

(一)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

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

(二)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比较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加速,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越来越密切。

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两国的差别与相似之处,以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经济总量和增速从经济总量上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2019年世界银行数据,中国的GDP总量达到14.4万亿美元,印度为2.8万亿美元。

但是,从增速上看,印度则表现更为出色。

2019年,印度经济增长率为5%,高于中国的6.1%。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和2018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已经相继下降,表明印度经济出现了放缓迹象。

而中国的经济增速在近年来也有所下滑,但总体来说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

二、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中国的经济起点比印度高,不仅世界第一的庞大制造业是优势所在,其它诸如石油化工、建筑、通信等也都非常发达。

然而现在中国正在推动产业升级,加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促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而印度则还处于工业化进程的起步阶段,但印度在软件、通信和服务业等领域也有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在国际贸易方面,中国向全世界输出了大量的产品,发挥着重要的贸易国家作用。

印度虽然也有出口业务,但不同于中国的大批量出口,它更擅长高端技术、空间技术、IT技术和软件开发等领域,和中日韩三国有不少合作机会。

三、劳动力市场和人口结构中国拥有13亿多人口,为全球最多的国家。

劳动力供应充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成本也较低,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优势。

但同时也导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而印度的人口为13亿,比中国小一些,但不同的是,印度的劳动力市场更为灵活,但也面临着技能结构匹配和贫困化高居不下等问题。

四、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除了产业结构和人口因素,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建设也至关重要。

在高速公路、机场、高铁等方面,中国的基础设施比印度更加完善,特别是在以科技城市为代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方面,也比印度先进得多。

5-初中地理会考专题复习三:比较类习题综合训练

5-初中地理会考专题复习三:比较类习题综合训练
(1)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大豆主产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地形区,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巴西大豆主产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分析,美国比巴西大豆生长周期__________ (长、短),两国大豆收获期相差约半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左上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
乙(36°54′N)
1月气温(℃)
9.3
4.7
7月气温(℃)
17.1
25.7
(1)美国棉花带与我国新疆棉花产区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人文因素有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河流: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城市:C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巴西利亚位于新德里____________方向,当新德里高温多雨时,巴西利亚的
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
(3)印度北部经常发生地震,而巴西很少有地震发生。请用板块构造学说分别解
(1)寒、温、热(1分) (2)尼罗河沿岸(1分) (3)D(1分) (4)墨西哥湾 尼罗河(2分,每空1分)
(5)濒临海洋;被北回归线穿过;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2分) 美国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埃及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美国工业生产水平高,是发达国家;埃及工业相对落后,属于发展中国家(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和象的竞赛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态势比较(草稿)徐滇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一、印度经济的高速增长在2006年初的达沃斯论坛上,许多人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十年之后印度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他们认为:“印度在关键领域正在超过中国,这些领域的成功可能促使印度最终赶上甚至超越中国。

”1世界各国各有所长。

印度也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

和中国相比,印度有着比较完善的市场制度和法制体系,印度的银行系统制度健全,不良贷款率很低。

印度的资本市场运转良好,印度的中小企业的管理良好,有一批具有国际声誉的公司,例如Infosys Technologies Ltd,Dr. Reddy’s Laboratories Ltd 等。

印度有一批很好的工程学院,在IT产业上具有令人羡慕的优势等等。

印度在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8.2%,在2004年又创造了7.1%的好记录。

近年来,印度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可喜可贺。

毫无疑问,印度的繁荣对于亚洲地区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希望印度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尽快摆脱贫穷。

可是,在比较中国和印度着两个大国的经济发展的时候,断言印度将赶上或者超过中国,这个结论却来得有些仓促,缺乏理论和经济实践的支持。

如同人们在评论体育竞赛时固然也会谈论运动员身高,速度等等,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看他在竞赛中的表现。

脱离竞赛去讨论运动员的长短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在研究中国和印度的经济竞争潜力的时候,不仅要知道他们各自的的优点和缺点,更重要的是要观察他们在市场竞争中表现,要研究竞争格局和他们各自的竞争对手。

二、不同的竞争组别,不同的优势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中,市场份额的占有率至关重要。

市场占有率从需求方约束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空间。

在西方工业国家中产能远远大于实际的产出,在很多时候,不是生产不出来,而是1有人举例说,印度有着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有较好的教育,同时,他们又说,印度缺乏就业机会,失业率太高,文盲率太高。

显然,这样的叙述自相矛盾。

比较准确地说,印度的IT产业员工的素质比较高,不过,充其量也只有10万多员工。

对于拥有10亿人口的印度来说,这个比例实在低得可怜。

不能以点代面,只见独木不见树林。

生产出来了卖不出去。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穷,国内购买力不强,市场规模比较小,因此,对外开放,开拓海外市场成了积累原始资金的重要途径。

田忌赛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

齐王和田忌的马都分上中下三等。

田忌的马不如齐王。

大军事家孙膑建议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先输一局,随后,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连赢两局,反败为胜。

在国际市场上,出口商品的结构决定了竞争对手,而对手强弱决定了市场的占有率。

如果把出口商品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到高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排一个顺序。

中国和印度参加了不同组别的竞争。

在这个光谱中,中国占据了低端很大的一段,而印度出口的主要是信息产业(IT)的软件服务。

印度出口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美国、欧洲和日本。

(附表2:印度出口结构)信息产业属于高科技。

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是基础科学理论研究的较量。

高科技前沿开拓依托于基础理论研究。

平心而论,在基础理论研究上,无论是人力、物力和财力,印度和西方强国之间的差距非常显著。

在IT行业中也有高端和低端之分。

因此,在IT产业中必然形成在欧美和印度之间的分工。

欧美在IT产业的高端,而印度在低端。

尽管目前印度占有大量IT低端市场份额,由于缺乏继续向高端攻城略地的潜力,很难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如果要在这场竞争中获胜必须加大对基础理论的研究。

显然,印度要缩小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中和欧美之间的差距绝非易事。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印度选择了美、日、欧洲作为对手,在竞争中很吃亏。

从另一方面讲,印度IT产业就业人数是总劳动力的0.24%。

即使印度在IT产业中就业人数翻一番,对于拥有10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对手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第二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第三,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和一些东欧国家等。

当前,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中占有相当显著的比较优势,仍有扩展出口空间的余地。

这也就是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对中国商品采取反倾销的原因。

中国的竞争对手主要在第三组。

双方各有所长,有得一拼。

中国出口商品基本上和欧美各国不在同一个组别中。

相对而言,竞争对手和中国差不多,使得中国还有可能拓展出口商品空间。

三、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变化在中国经济改革初期,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食品、饮料、烟类、矿物原料等)占50%以上。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步上升,在2002年初级产品的比例下降为8.8%,而工业制成品上升为91.2%。

在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当中,在1980年,轻纺产品占出口总额的22.1%,机械和电子产品仅占4.4%。

可是,到了2002年,中国出口的轻纺产品数额大幅度增加,但是在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只有16.3%。

而机械和电子产品占的比重迅速上升为39%。

从中国出口商品机构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的产业机构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中国出口商品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开始,逐步向资本和技术较为密集的产品发展。

出口商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

近年来,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鞋帽等传统轻工产品向电子、机械、电机等领域扩展。

出口汽车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进口汽车的数量。

手提电脑、手机、计算器、电话通讯设备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且展示出了强劲的竞争力。

表1: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总额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比例工业制成品比例1980 181 91 90 50.3% 49.7% 1985 273 138 135 50.5% 49.5% 1989 525 151 374 28.8% 71.2% 1990 621 159 462 25.6% 74.4% 1991 719 161 556 22.4% 77.3% 1992 849 170 679 20.0% 80.0% 1993 917 167 750 18.2% 81.8% 1994 1210 197 1012 16.3% 83.6% 1995 1487 214 1272 14.4% 85.5% 1996 1510 219 1291 14.5% 85.5% 1997 1827 239 1588 13.1% 86.9% 1998 1837 204 1632 11.1% 88.8% 1999 1949 199 1749 10.2% 89.7% 2000 2492 254 2237 10.2% 89.8% 2001 2660 263 2397 9.9% 90.1% 2002 3255 285 2970 8.8% 91.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第655页。

表2 中国出口商品中轻纺和机械电子产品比例轻纺产品机械电子轻纺产品比例机械电子产品比例1980 40 8 22.1% 4.4%1985 45 8 16.5% 2.9%1989 108 38 20.6% 7.2%1990 125 56 20.1% 9.0%1991 145 72 20.2% 10.0%1992 161 132 19.0% 15.5%1993 163 152 17.8% 16.6%1994 232 218 19.2% 18.0%1995 322 314 21.7% 21.1%1996 284 353 18.8% 23.4%1997 344 437 18.8% 23.9%1998 324 502 17.6% 27.3%1999 332 588 17.0% 30.2%2000 425 826 17.1% 33.1%2001 438 949 16.5% 35.7%2002 529 1269 16.3% 39.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第655页。

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化和当年亚洲四小龙走过的道路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很早以前,库兹涅茨和罗斯托就指出经济结构变化对于长期发展的重要意义。

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和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包含着经济结构(投入产出结构、产业比重、消费模式、分配状况、社会福利、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等)的变化,而后者是在旧有结构基础上的放大。

中国走的正是逐渐改变经济产业结构的道路。

利用劳动力密集型生产积累资金,通过出口扩大商品市场,在进出口贸易中引进先进技术,从而实现产业升级。

而印度发展IT产业,虽说也属于结构上的变化,但是由于IT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太小,所以印度的增长还不足以改变其基本经济结构。

如果没有结构变化,那么经济增长很可能属于传统的商业周期(Business Circle)。

当投资遇到了市场需求的约束之后,进入调整和萧条。

从印度的经济增长轨迹来看,我们还不能完全排除在2004-2005年期间出现的高增长属于经济周期的可能。

表3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中国印度1999 7.2 6.72000 8.4 5.42001 7.2 4.22002 8.9 4.92003 10.2 8.22004 9.9 7.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

从在经济结构变化来说,中国走的是连续的,循序渐进的发展道路,而印度走的是跳跃式发展道路。

印度的发展策略可以比较形象地描绘为,首先跳跃到高科技领域,在高科技领域中积累资金,然后再为普通民众创造工作机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

对于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不能超越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高科技和或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阶段?在人类历史上尚且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先例。

印度正在进行着亚洲各国在近20年内出现的第二次实验。

第一次实验的主角是印尼前总统哈比比。

他在英国获得航空工业的博士学位之后回国从政。

在担任苏哈托的副总统时候大力鼓吹发展航空工业,被印尼媒体称为“高科技先生”。

在亚洲金融风暴中他临危受命,担任总统,依然没有放弃推动航空工业。

令人遗憾,印尼在航空工业上投入巨资,可是时至今日还没有生产出飞机来。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好心未必办好事。

印度的实验能否成功,尚需拭目以待。

二、印度和中国之间的竞赛目前,印度和中国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基本上没有碰头。

中国出口的商品,印度基本上不出口。

印度是传统的纺织品和轻工业产品生产大国,可是,却很难得到西方大公司的订单。

在废除了多边纺织品协议之后,中国的出口量迅速增加,可是印度的出口量却相对萎缩。

印度能不能取代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中的比较优势?在IT产业上中国正在追赶上来,和印度争夺市场订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