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
高中生物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上午上班 中午赶到昆山去看房,很不入眼的房型,房价依旧那么傲娇的200多万,不为什么,只为靠近上海,没有在那边过多的停留,马不停蹄赶回上海,和北京来的一个客户谈合作,从他战略投资到高层资源,一顿高谈阔论,我们就像是两个谈判数亿资产的双方一样,据理力争,强势压过对方,可他可能不知道,对面的这个人刚从看房的场地出来,正在思考怎么买到房,我可能我不清楚,对面的这个人葫芦里买的究竟是什么药,人生就像一场戏,回头想想都不容易,天很大,海也很大,人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很伟大,就当站在星河穹顶之下,面对万丈高山时,人类才会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人间万物皆有生命,永远记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过好当下,活出自己想要的那样,才无悔,才不负此生。 有点扎心,但是事实。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容易的。
CH HC
OH
OH
OH
H CC H
OH OH
P~P~P
资料:
1、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在人体 安静状态时,肌肉内ATP含量只能供肌肉收 缩1~2s所需的能量。
2、一个人在剧烈运动状态下,每分钟约有0.5kg 的ATP分解释放能量,供运动所需。一个成年人 在安静的状态下,24h内竟有40kg的ATP被水解。
最近,想要落在笔尖的话语实在太多,像是汩汩泉水不断的渗透着,滋养着每日的生活,多么想停下来好好的醉一场,多么想停下来好好的笑一场,就如同胖大星昨天发我的那种,等你熬过这段低谷期,也一定要找一个山花烂漫的地方,发自内心的笑出灿烂。 从早上起来时,内心的自己就呼唤出一个声音:好累啊!陪完客户,坐地铁回家,就在自己感觉疲惫不堪时,看到对面一位大叔,40来岁的年纪,提着一个曼玲粥店的袋子坐在边上,掏出了盒饭,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同行的老周碰了碰我说:“看!对面没有一个人是容易的。”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的参与,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能量知识,本文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四个层次总结了与能量有关的问题。
1分子水平的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各种有机物都可作为能源物质,但在能量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又有所不同。
按作用不同可分为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高能化合物等。
虽然糖类、脂类、蛋白质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但供能先后顺序却不同,它们在动物体内供能的先后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1.1直接能源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是ATP,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而其他形式的能源物质中所贮存的能量都必须转移到ATP中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实现能量的释放和储存,植物生成ATP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动物生成ATP的途径只有呼吸作用。
1.2主要能源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能量,这些有机物氧化分解后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但是,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约70%是由糖类提供的。
所以,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3储备能源在生物体内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是脂肪。
脂肪贮存能源的效率最高,lg脂肪所贮存的能量是蛋白质和糖类的2倍多,所以在进化过程中,生物体选择脂肪作为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
1.4辅助能源在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中除了ATP外,还有磷酸肌酸。
但是磷酸肌酸中贮存的能量并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必须转移到ATP 中后才能被生命活动利用。
反应方程式为:ADP+磷酸→ATP+肌酸,这个反应进行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当生物体内储存的ATP被大量消耗时,磷酸肌酸中的高能磷酸键转移到ATP中的速度比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的速度要快得多,能及时满足生理需要,但由磷酸肌酸转化生成的ATP的量不能满足长时间供能,随着磷酸肌酸的消耗,生物体内有机物(主要是糖类)氧化分解供能系统己逐渐启动,后续的ATP消耗主要由呼吸作用提供,因此,磷酸肌酸被称为辅助能源。
【史上最强】高中生物必修课——高频考点超强整理!《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史上最强】高中生物必修课——高频考点超强整理!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细胞代谢与酶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3、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最适温度,最适pH)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机理:降低活化能。
实质: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底物浓度。
2、酶浓度。
3、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ATP (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2、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缩写,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集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 可以水解(高能磷酸键水解),远离A的~易断裂(释放能量);易形成(储存能量)。
3、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酶的作用)ADP + Pi+ 能量→ATPATP→ADP + Pi+ 能量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时刻不停的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4、ATP水解时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a.ATP的利用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 的合成有关。
高中生物细胞的能量知识点

高中生物细胞的能量知识点
以下是高中生物中关于细胞的能量的基础知识点:
1. 能量转化:生物体内的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能量来推动,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其中发生了许多化学反应。
细胞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将光能、化学能等转化为生物体
所需的能量。
2. 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是一种高能分子,是细胞内大部分能量转化
和储存的分子,包括细胞的生长、运动和分裂等过程都需要ATP提供能量。
3. 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水和能量(ATP)。
它包括糖的降解过程:糖的有氧呼吸和糖的无氧呼吸。
4. 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中,细胞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和糖类物质。
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分子(叶绿素)中。
5. 化学能:细胞能量的储存形式是化学能,化学能以化学键的形式储存在有机物分子中,例如葡萄糖分子中的化学键是储存的化学能。
6. 发酵:当氧气不足时,细胞可以通过发酵过程产生ATP。
发酵是一种无氧呼吸过程,产生少量ATP,例如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
7. 胞质器官:细胞有多个胞质器官参与到能量转化的过程中,其中包括线粒体(细胞
呼吸发生的地方)和叶绿体(光合作用发生的地方)等。
这些是高中生物细胞的能量方面的基础知识点,对于进一步理解生物细胞的能量需要
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中能量的转换和利用第1节第课时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ATP的结构和功能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能量货币-—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核苷酸B.ATP中末端的磷酐键易水解C.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D.细胞中ATP的含量少,化学性质十分稳定B[ATP中的“T”代表三;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细胞中ATP的含量少,化学性质活跃。
]2.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C[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均需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而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内,不消耗能量,C符合题意.]3.下列各项与ATP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TP的能量主要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之间的化学键中B.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会使胞内ADP的含量增加C.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转化速率很快D.颤蓝细菌细胞内ATP产生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C[ATP的能量主要储存在磷酐键中,A错误;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简单扩散,不消耗ATP,故不会使胞内ADP 的含量增加,B错误;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转化速率很快,消耗后可迅速产生,C正确;颤蓝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无线粒体,D错误。
]4.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释放能量和储存能量,从结构上看,其原因是()①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②三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和结合③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 上脱离,使ATP转变成ADP④ADP可以迅速地与磷酸基团结合,吸收能量形成末端的磷酐键,使ADP转变成ATP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④B[从ATP的结构简式A-P~P~P可知,分子中含有两个磷酐键。
腺苷不能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①错误;第三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和结合,②错误;在酶的作用下,远离腺苷A的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使ATP转变成ADP,③正确;ADP可以迅速地与磷酸基团结合,吸收能量形成末端的磷酐键,使ADP转变成ATP,④正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专题总结(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专题总结(含解析), 专题一有关能量方面的知识归纳)1.生物体内几种能源物质的分类(1)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糖类又名“碳水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被氧化分解,能够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快速供能。
(2)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细胞内能源物质与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不同,大多数细胞不能直接利用二糖及多糖,它们只能被水解成葡萄糖后才能进入细胞被氧化分解。
(3)生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脂肪虽然糖类也能储能,如植物细胞内的淀粉、动物细胞中的糖原,但它们在机体内储存相同能量时所占体积相当于脂肪的4倍,因此脂肪是一种很经济的储备能源。
(4)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细胞中,它与ADP通过相互转化实现储能和放能,从而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
生成ATP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植物体内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生成ATP;另一条是所有活细胞都能通过细胞呼吸生成ATP。
(5)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逐步释放出来,这样就不会使温度迅速上升而损害机体,同时使释放的能量得到最有效的作用。
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
(6)能量之源——光能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来自太阳的光能。
植物细胞将光能转化成能够利用的化学能的过程是光合作用。
2.能源物质之间的关系3.能量代谢过程【例1】图51所示为生命活动中能量转移的图解,分析并填空。
(1)图解中过程①是________,过程②是________,过程③是________。
(2)图解中过程④如果发生在高等动物体内,那么,葡萄糖转化为多糖的变化主要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中进行。
(3)能量的去向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9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考点1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2.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分析由图可以看出:3.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1)叶绿体的结构模式图(2)叶绿体的功能(必修1 P99“与社会的联系”改编)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最好选择______________的玻璃、塑料薄膜,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色透明有色玻璃或塑料薄膜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颜色光很少或不能透过,光照强度会减弱,不利于光合作用;而无色透明的玻璃或塑料薄膜能透过日光中各色光,光照强度较大,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真题例证·体验】(2019·高考江苏卷)如图为某次光合作用色素纸层析的实验结果,样品分别为新鲜菠菜叶和一种蓝藻经液氮冷冻研磨后的乙醇提取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研磨时加入CaCO3过量会破坏叶绿素B.层析液可采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C.在敞开的烧杯中进行层析时,需通风操作D.实验验证了该种蓝藻没有叶绿素b解析:选D。
研磨时加入CaCO3能防止叶绿素被破坏,A项错误;层析液由有机溶剂配制而成,B项错误;层析液易挥发,层析分离时烧杯上要加盖,C项错误;对照图示结果分析可知,该种蓝藻中没有叶黄素和叶绿素b,D项正确。
【考法纵览·诊断】(1)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叶绿素[2019·全国卷Ⅲ,T29节选](√)(2)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蓝紫光和红光[2018·全国卷Ⅲ,T29节选](√)(3)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2017·全国卷Ⅲ,T3A](×)(4)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2017·全国卷Ⅲ,T3D](√)(5)用水作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2017·天津卷,T5B](√)(6)若将叶绿体置于蓝紫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2017·海南卷,T10C](×)(7)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2016·全国卷Ⅱ,T4C](×)(8)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2016·全国卷Ⅱ,T4D](√)(9)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剂挥发消失[2016·江苏卷,T17D](×) 【长句应答·特训】下面是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恩格尔曼和萨克斯的实验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恩格尔曼实验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上巧妙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复习

颜色 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
结论
淀粉酶在中性条件中活性最强
由此可看出酶的作用条件有什么特点?
作用条件温和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酶促反应速率最快时的环境温度称为该酶
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一般地,动物体
υ/mmol. s-1
内的酶最适温度在
35~40℃之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植物体内的酶最
适温度在40~50℃之
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为酶的活性。 1、在不同的温度下,同一种酶的活性
是否会受到影响? 2、在不同的pH下,同一种酶其活性是
否会改变?
请设计相关的实验,验证你们的假设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
2
3
3%可溶性淀粉
自温变度量
2ml
2ml
冰水中 60℃水浴
放置2min
2ml 沸水浴
2%淀粉酶 碘液
1ml
1ml
1ml
摇匀混合,放置反应5min
1滴
1滴
1滴
因变颜量色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结论
淀粉酶在60 ℃中活性最强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
2
3
2%淀粉酶
1ml
1ml
1ml
pH
蒸馏水
NaOH
HCL
1mL
1mL
1mL
3%可溶性淀粉
2ml
2ml
2ml
摇匀混合,放置在60℃水浴中反应5min
斐林试剂
2mL
2mL
2mL
摇匀混合,沸水浴1min
4、3号与4号相比,哪支试管中的反应速率快? 这说明什么?为什么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 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的参与,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能量知识,本文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四个层次总结了与能量有关的问题。
1分子水平的能源物质
生物体内的各种有机物都可作为能源物质,但在能量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又有所不同。
按作用不同可分为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高能化合物等。
虽然糖类、脂类、蛋白质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但供能先后顺序却不同,它们在动物体内供能的先后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1.1直接能源
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是ATP,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而其他形式的能源物质中所贮存的能量都必须转移到ATP中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实现能量的释放和储存,植物生成ATP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动物生成ATP的途径只有呼吸作用。
1.2主要能源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能量,这些有机物氧化分解后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但是,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约70%是由糖类提供的。
所以,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3储备能源
在生物体内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是脂肪。
脂肪贮存能源的效率最高,lg脂肪所贮存的能量是蛋白质和糖类的2倍多,所以在进化过程中,生物体选择脂肪作为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
1.4辅助能源
在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中除了ATP外,还有磷酸肌酸。
但是磷酸肌酸中贮存的能量并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必须转移到ATP中后才能被生命活动利用。
反应方程式为:ADP+磷酸→ATP+肌酸,这个反应进行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当生物体内储存的ATP被大量消耗时,磷酸肌酸中的高能磷酸键转移到ATP中的速度比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的速度要快得多,能及时满足生理需要,但由磷酸肌酸转化生成的ATP的量不能满足长时间供能,随着磷酸肌酸的消耗,生物体内有机物(主要是糖类)氧化分解供能系统己逐渐启动,后续的ATP 消耗主要由呼吸作用提供,因此,磷酸肌酸被称为辅助能源。
2细胞水平的能量变化
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蕴含着细胞水平的能量变化,两者构成了能量代谢的细胞学基础。
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吋储存能量;生物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同时释放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2.1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在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是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再把电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
储存在ATP中;暗反应是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H把CO2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同时把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2.2细胞呼吸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 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比有氧呼吸要少得多,例如,lmol萄糖在分解成乳酸以后,共释放出196.65kJ 的能量,其中有61.08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2.3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联系
呼吸作用是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一项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它是为生命活动的各项具体过程提供能量(ATP)。
呼吸作用在一切生命活动过程中是一刻都不能停止的,呼吸作用的停止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固定的太阳能。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表面看起来是2个相反的过程,但这是2个不同的生理过程,在整个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植物体内,这2个过程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产物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产生的ATP主要用于
暗反应,很少用于植物体的其他生命活动过程,呼吸作用过程释放的能量主要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过程,包括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如图1)。
3个体水平的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
植物体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糖类等有机物中;人和动物将外界环境中形成的有机物作为能量和碳的来源,把这些有机物摄入体内,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
3.1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相伴相随
有机物的合成伴随着能量的储存,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形成ATP。
形成ATP的过程,也是能量转移的过程。
ATP的水解是释放能量的过程,同时也是能量利用的过程。
3.2生物体内不同能量形式可以进行转化
例如,在肌细胞和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中,化学能可转化为机械能;在神经细胞、味觉及嗅觉感受器等处,化学能可转变为生物电能;在肾、小肠内与吸收相关的细胞中,化学能可转化为渗透势能;而在荧火虫发光器内,化学能可转化为光能。
3.3体温调节与能量代谢关系密切
人的体温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在寒冷环境中增加疗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x骨骼肌战栗h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增加产热量;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在炎热环境中,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加,来增加散热。
体温调节不但通过神经调节而实现(皮肤等处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及汗腺等效应器),而且还涉及到激素调节(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
4系统水平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它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紧密联系。
4.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的变化情况是:太阳光能→生物体中的化学能→热能。
因此,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
4.2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
能量
如羊吃草,不能说草中的能量都流入了羊体内,流入羊体内的能量应是指草被羊消化吸收后转变成羊自身组成物质中所含的能量,而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的能量则未进入羊体内,不能算流入羊体内的能量。
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一般用于4个方面:一是呼吸消耗,其中包括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各项自身生命活动;二是流入下一个
营养级的生物体内;三是死亡的遗体、残落物、排泄物等被分解者分解;四是暂时未被利用,形成地层中的化石燃料。
4.3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能量传递的效率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单向流动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一般不能逆向流动,这是由于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确定的。
如狼捕食羊,但羊不能捕食狼;逐级递减是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人后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平均效率为10%~20%。
从能量金字塔可以分析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的能量就越多,营养级越高,生物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这是由能量流动规律决定的。
4.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在于帮助人类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部分。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根据能量流动规律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就是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