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合集下载

离合器课程设计

离合器课程设计
2.离合器故障模拟与应急处理方法的训练;
3.离合器拆装与安装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演练;
4.离合器系统综合检测与性能评估的实际操作;
5.课程总结与反思:通过学生互动,探讨离合器在日常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及延长使用寿命的方法。
3.离合器操纵系统的联动原理与操作方法;
4.离合器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维修方法;
5.离合器拆装与保养流程。
3、教学内容
1.离合器性能检测与评估方法;
2.离合器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
3.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调整方法;
4.离合器故障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操作演示;
5.离合器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及日常使用技巧。
4、教学内容
1.离合器与变速器协同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
2.离合器在不同驾驶模式下的使用技巧与节能效果;
3.现代汽车离合器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新型离合器介绍;
4.离合器故障诊断与排除的综合实践案例分析;
5.离合器教学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加深对离合器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的理解。
5、教学内容
1.离合器在汽车运动性能中的作用与调整;
离合器课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
《汽车结构与原理》第四章:离合器原理与构造。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离合器的作用与工作原理;
2.离合器的构造与分类;
3.离合器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4.离合器操纵机构及其工作原理;
5.离合器故分析与排除方法。
2、教学内容
1.离合器摩擦片材质与磨损分析;
2.离合器压盘、飞轮、离合器壳体的结构与作用;

《离合器课程设计》doc

《离合器课程设计》doc

目录前言 (2)一、离合器概述 (3)1.1离合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3)1.2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 (3)1.3膜片弹簧离合器的优点 (4)二、离合器摩擦片参数的确定 (4)2.1摩擦片参数的选择 (4)2.2摩擦片基本参数的约束条件 (8)三、膜片弹簧的设计 (10)3.1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的选择 (10)3.2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曲线 (11)3.3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的约束条件 (13)3.4膜片弹簧强度计算与校核 (14)四、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15)4.1扭转减振器主要参数 (15)4.2减振弹簧的计算 (17)五、离合器其他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 (19)5.1从动盘毂的设计 (20)5.2从动片的设计 (20)5.3离合器盖结构设计 (20)5.4压盘的设计 (21)六、离合器的操纵机构 (22)6.1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要求 (22)6.2操纵机构型式的选择 (22)七、设计小结 (22)八、参考文献 (23)前言对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离合器在机械传动系中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而存在的,它是汽车传动系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连接的总成。

目前,各种汽车广泛采用的摩擦离合器是一种依靠主、从动部分之间的摩擦来传递动力且能分离的装置。

它主要包括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和操纵机构等四部分。

主、从动部分和压紧机构是保证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并能传递动力的基本结构,操纵机构是使离合器主、从动部分分离的装置。

随着我国自动档轿车的增加,我国传统离合器行业的发展前景日益担忧,不少企业都在寻求新的持续发展的途径。

DCT技术在中国良好的发展前景,将使我国摩擦片汽车离合器行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但是,市场竞争也很激烈,长春一东是国内汽车离合器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已形成75万套的生产力,是国内规模最大,系列最宽的离合器生产厂家,行业地位较高。

公司在主机配套市场处于龙头地位,面向全国64家主机厂供货,占领了国内中重型商用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离合器汽车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书

离合器汽车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马自达5汽车离合器设计设计者:田致玲学号:0914040202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车辆工程指导教师:周萍日期:2021-6-25目录第一章绪论51.1前言51.2课程设计目的51.3设计要求51.4设计步骤6第二章离合器方案确实定72.1车型分析72.2方案选择7第三章离合器输出轴的设计83.1轴的直径设计83.2花键强度校核9第四章离合器根本参数确实定94.1后备系数Β104.2单位压力P O104.3摩擦片的外径、径和厚度114.4摩擦因数、摩擦面数、离合器间隙12第五章离合器根本参数的优化135.1摩擦片外径D (13)5.2摩擦片的、外径比C (13)5.3后备系数Β135.4摩擦片径D (13)5.5单位摩擦面积传递的转矩T CO (13)5.6单位压力P0 (14)5.7离合器单位摩擦面积滑磨功Ω14第六章膜片弹簧根本参数的选择156.1截锥高度H与板厚H比值和板厚H的选择156.2自由状态下碟簧局部大端R、小端r的选择和比值156.3膜片弹簧起始圆锥底角的选择156.4膜片弹簧工作点位置的选择156.5别离指数目N的选取166.6 膜片弹簧小端半径及别离轴承作用半径确实定166.7切槽宽度、及半径确实定166.8压盘加载点半径和支承环加载点半径确实定176.9膜片弹簧根本参数约束条件的检验176.10膜片弹簧材料及制造工艺17第七章扭转减振器主要参数的选择187.1极限转矩T J (18)7.2扭转角刚度187.3阻尼摩擦转矩197.4预紧转矩197.5减振弹簧的位置半径R O (19)7.6减振弹簧个数197.7减振弹簧总压力207.8极限转角207.9限位销与从动盘缺口侧边的间隙207.10限位销直径207.11从动盘毂缺口宽度及安装窗口尺寸207.12减振弹簧设计21第八章离合器零件的构造选型及设计计算228.1从动盘总成设计22从动盘总成的构造型式的选择22从动片构造型式的选择22从动盘毂的设计228.2离合器盖总成设计23离合器盖设计23压盘设计238.3离合器别离装置设计24别离轴承24别离套筒24辞25参考资料26第一章绪论1.1 前言对于燃机为动力的汽车,离合器在机械传动系中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而存在的,它是汽车传动系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连接的总成。

汽车离合器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

汽车离合器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

第1章绪论1.1选题旳目旳本次设计,我力争把离合器设计系统化,为离合器设计者提供一定旳参照价值。

抛弃老式旳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新式旳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是本次设计旳重要特点。

1.2离合器发展历史近年来各国政府都从资金、技术方面大力发展汽车工业,使其发展速度明显比其他工业要快旳多,因此汽车工业迅速成为一种国家工业发展水平旳标志。

对于内燃机汽车来说,离合器在机械传动系中作为一种独立旳总成而存在,它是汽车传动系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连接听总成。

目前,多种汽车广泛采用旳摩擦式离合器重要依托主、从动部分之间旳摩擦来传递动力且能分离旳装置。

在初期研发旳离合器中,锥形离合器最为成功。

现今所用旳盘片式离合器旳先驱是多片盘式离合器,它是直到1925年后来才出现旳。

20世纪23年代末,直到进入30年代时,只有工程车辆、赛车和大功率旳轿车上才采用多片离合器。

数年旳实践经验和技术上旳改善使人们逐渐趋向于首选单片干式离合器[1]。

近来,人们对离合器旳规定越来越高,老式旳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构造正逐渐地向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构造发展,老式旳操纵形式旳操纵形式正向自动操纵旳形式发展。

因此,提高离合器旳可靠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适应发动机旳高转速,增长离合器传递转矩旳能力和简化操纵,已成为离合器旳发展趋势。

伴随汽车发动机转速、功率不停提高和汽车电子技术旳高速发展,人们对离合器旳规定越来越高。

从提高离合器工作性能旳角度出发,老式旳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构造正逐渐地向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构造发展,老式旳操纵形式正向自动操纵旳形式发展。

因此,提高离合器旳可靠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适应发动机旳高转速,增长离合器传递转矩旳能力和简化操纵,已成为离合器旳发展趋势。

伴随计算机旳发展,设计工作已从手工转向电脑,包括计算、性能演示、计算机绘图、制成后旳故障记录等等。

1.3离合器概述按动力传递次序来说,离合器应是传动系中旳第一种总成。

顾名思义,离合器是“离”与“合”矛盾旳统一体。

汽车设计离合器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离合器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离合器设计说明书目录一、离合器设计的目的及相关概述1离合器基本功用1离合器相关结构的介绍1离合器的设计要求 2拉式膜片弹簧的优点3二、离合器摩擦片参数的确定3摩擦片相关参数确定之前的数据准备3后背系数确定3单位压力的确定4摩擦因数、摩擦面数和离合器间隙4摩擦片参数的选择 5初选摩擦片参数外径D、内径d和厚度b 5离合器传递最大转矩6摩擦片参数的校核6摩擦片最大圆周速度的校核6单位滑磨功的校核6三、膜片弹簧的设计6膜片弹簧参数的设计7膜片弹簧参数的校核9四、主要零部件的设计10扭转减震器的设计 10扭转用弹簧的设计 12从动盘毂的设计14离合器盖结构的设计15压盘的设计14设计要求15压盘几何尺寸及材料的确定15压盘的校核16支撑环16五、操纵机构16操纵机构的简介16离合器踏板行程计算18踏板力计算13六、设计小结19七、参考文献21附录22一、离合器设计的目的及相关概述了解乘用车离合器的构造,掌握离合器的工作原理,了解从动盘总成的结构,掌握从动盘总成的设计方法,了解压盘和膜片弹簧的结构,掌握压盘和膜片弹簧的设计方法,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了解,从而熟悉轿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同时,学会如何查找文献资料、相关书籍,培养学生动手设计项目,掌握单独设计课题和项目的方法,从而设计出满足整车要求并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结构简单,便于维护的乘用车离合器,为以后从事汽车方面的工作或工作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设计工程所需要的步骤,以及自身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未进入社会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对与由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离合器基本功用离合器通常安装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其主动部分与发动机飞轮相连,从动部分与变速器相连。

1)在汽车起步时,通过离合器主、从动部分的滑磨而使它们的转速逐渐接近,以确保汽车起步平稳。

2) 当变速器换挡时,通过离合器主、从动部分的迅速分离来切断动力的传递,以减轻齿轮的冲击,保证换挡时工作平稳。

离合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离合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离合器课程设计说明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离合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在汽车中的作用,能够正确安装和维护离合器,并了解离合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处理方法。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离合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在汽车中的作用,掌握离合器的安装和维护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离合器的安装和维护工作,具备诊断和处理离合器常见故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离合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在汽车中的作用,离合器的安装和维护方法,以及离合器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离合器的基本原理1.1 离合器的作用1.2 离合器的类型1.3 离合器的工作原理2.第二章:离合器的结构2.1 离合器的主要组成部分2.2 离合器的间隙调整2.3 离合器的弹簧力计算3.第三章:离合器的安装和维护3.1 离合器的安装步骤3.2 离合器的维护方法3.3 离合器的检查与调整4.第四章:离合器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4.1 离合器打滑4.2 离合器分离不彻底4.3 离合器异响4.4 离合器踏板沉重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离合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安装维护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教师学生就离合器故障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离合器故障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处理。

4.实验法: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离合器的安装和维护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汽车离合器设计与维修》作为主教材。

膜片弹簧离合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膜片弹簧离合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设计题目长丰猎豹飞腾6400A离合器设计部系汽车工程系专业车辆工程班组 1 0 7 3 班姓名 _____________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 ________2010年11月25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__________ 专业班级:车辆工程 ____________指导教师:甘泉工作单位:汽车工程系车辆教研室题目: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设计车型本设计针对的车型是长丰猎豹飞腾6400A ,其基本参数为:最大扭矩:168 (N m)最高转速:4500 (r/mi n)二、主要任务:1.设计说明书要求:完成5千字设计说明书。

2•图纸要求完成1号手绘装配图纸一张,零件图纸三张(可用CAD绘制)。

3.图纸比例需选取合理,序号为单号的同学画主动件,双号的同学画从动件三、时间安排:设计时间共2周,具体时间安排如下: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摘要 ......................................................... 1 ..........1绪论....................................................... 2 ..........1.1离合器概论................................................. 2……1.2离合器的功用............................................... 2••…1.3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3•…1.4膜片弹簧离合器的概论......................................... 4…1.5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的优点...................................... 5,2离合器结构方案选取............................................. 6 .........2.1离合器车型的选定............................................. 6 .........2.2离合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6 .........2.3离合器结构设计.............................................. 7 ...........2.3.1摩擦片的选择 .............................................. 7 ...........2.3.2压紧弹簧布置形式的选择 .................................. 7 ••••••2.3.3压盘的驱动方式 ............................................ 7 ........... 2.3.4分离杠杆、分离轴承 ......................................... 8 ......... 2.3.5离合器的散热通风 .......................................... 8 ...........3离合器基本结构参数的确定......................................... 9……3.1摩擦片主要参数的选择......................................... 9 ......... 3.2离合器后备系数B的确定...................................... 10 .........3.3单位压力P的确定............................................ 10……4离合器从动盘设计.............................................. 11 ......... 4.1从动盘结构介绍............................................ 11 ............ 4.2从动盘设计................................................. 12 ...........4.2.1从动片的选择和设计 ........................................ 12 ......... 4.2.2从动盘毂的设计 ........................................... 13 ...........4.2.3摩擦片的材料选取及与从动片的固紧方式 (14)5离合器压盘设计................................................ 15 ......... 5.1压盘的传力方式选择.......................................... 15 ......... 5.2压盘的几何尺寸的确定........................................ 15 ......... 5.3压盘传动片的材料选择......................................... 15 ...........5.4离合器盖的设计............................................. 16 .............. 6离合器分离装置设计............................................. 17 ...........6.1分离杆的设计............................................... 17 ...............6.2离合器分离套筒和分离轴承的设计................................. 17……7离合器膜片弹簧设计............................................. 19 ...........7.1膜片弹簧的结构特点........................................... 19 ...........7.2膜片弹簧的变形特性和加载方式................................... 19 ......7.3膜片弹簧的弹性变形特性....................................... 20 ...........7.4膜片弹簧的参数尺寸确定....................................... 21 ...........7.4.1 H/h比值的选取........................................... 22 ...............7.4.2 R 及R/r 确定............................................. 22 ...............7.4.3膜片弹簧起始圆锥底角〉 ...................................... 22 ............7.4.4膜片弹簧小端半径r f及分离轴承的作用半径r p ............................................ ……7.4.5分离指数目n、切槽宽;1、窗孔槽宽「2、及半径r e (22)8扭转减震器设计............................................... 23 .............. 9离合器壳设计................................................ 23 ............... 结论 ....................................................... 24 ................... 参考文献 .................................................... 25 ................... 致谢 ....................................................... 26 ...................摘要离合器是汽车传动系中的重要部件,主要功用是是切断和实现发动机对传动系的动力传递,保证汽车平稳起步,保证传动系统换挡时工作平顺以及限制传动系统所承受的最大转矩,防止传动系统过载。

离合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离合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题口华西牌CDL6603轻型客车目: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班级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号:指导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1离合器的设计目的及原理概述 离合器的设计目的 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离合器的设计要求 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车型、技术参数 从动盘数的选择 压紧弹簧和布置形式的选择 膜片弹簧的支承形式 压盘的驱动方式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4.7.后备系数3 ............................................................................................................................ 9 ............ 摩擦因数f 、摩擦面数 Z 和离合器间隙 △ t ......................................................................... 9....... 单位压力 p 0 ...................................................................................................................... 10 ..........摩擦片外径D 内径d 和厚度b.1.0.计算校核 .................................................................... 1... 3.5.1离合器的摩擦力矩 T c 与结构参数(R c )的确定 ............................... 1.1. 3.5.2最大圆周速度 ........................................................... 11 3.5.3单位摩擦面积传递的转矩T c0 (11)3.5.4单位摩擦面积滑磨功 (12)目录.第1章1.1 1.2 1.3 第2章2.1 2.2 2.3 2.4 2.5 第3章3.1 3.2 3.3 3.4 3.5第4章膜片弹簧的设计 4.1膜片弹簧的基本参数的选择 .................................................... 1.4.H4.1.1截锥高度H 与板厚h 比值一和板厚h 的选择 ................................ 14.hR 4.1.2自由状态下碟簧部分大端 R 、小端r 的选择和一比值 (14)r4.1.3膜片弹簧起始圆锥底角-的选择 ........................................... 1.4. 4.1.4分离指数目n 的选取 .................................................... 1.4. 4.1.5膜片弹簧最小端内半径r o 及分离轴承作用半径 r f.................................................................. 1.4.4.1.6切槽宽度31、32及半径r e ............................................................................ .15.. 4.1.7压盘加载点半径 R1和支承环加载点半径r1的确定 ..................... 15.5.1扭转减振器主要参数图5-1三级非线性减震器扭转特性曲线1.44.1.8膜片弹簧材料 ....................................................................................................... 15 ........ 4.2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曲线 (15)第5章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1.8 ........181.85.1.1 极限转矩.1.85.1.2 扭转角刚度K:■19 5.1.3阻尼摩擦转矩Tj19 5.1.4 预紧转矩T n1.9 5.1.5 减振弹簧的位置半径 R o 1.9 5.1.6Z减振弹簧个数Zj20 5.1.7 减振弹簧总压力F Z 2.05.1.8 极限转角j205.2减振弹簧的计算.............................................................. 20 ..........5.2.1减振弹簧的分布半径Rl...................................................................... 20.......5.2.2单个减振器的工作压力P ..................................................................................... 21 .......5.2.3减振弹簧尺寸........................................................... 21 ..........第6章离合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 24 .......6.1从动盘毂的设计.............................................................................................................. 24 ..........6.2从动片的设计................................................................. 24 ..........6.3离合器盖结构设计的要求...................................................... 25 .......6.4压板的设计................................................................... 25 ..........6.5压板的结构设计与选择........................................................ 26 ....... 第7章离合器轴的选取与校核................................................................................................... 27 ........7.1离合器轴的扭转强度'n校核 (27)7.2离合器花键轴剪切强度-校核 (28)7.3离合器轴的花键挤压强度校核............................................. 28.参考文献......................................................................................................................................... 29 .............致谢:............................................................................................................................................. 30 ..............第1章离合器的设计目的及原理概述1.1离合器的设计目的了解轿车离合器的构造,掌握轿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华西牌CDL6603轻型客车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目 录目 录 (1)第1章 离合器的设计目的及原理概述 (3)1.1离合器的设计目的 (3)1.2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3)1.3离合器的设计要求 (3)第2章 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 (5)2.1车型、技术参数 (5)2.2从动盘数的选择 (5)2.3压紧弹簧和布置形式的选择 (5)2.4膜片弹簧的支承形式 (6)2.5压盘的驱动方式 (6)第3章 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8)3.1后备系数β (8)3.2摩擦因数f 、摩擦面数Z 和离合器间隙△t (8)3.3单位压力p 0 (8)3.4摩擦片外径D 内径d 和厚度b (9)3.5计算校核 (9)3.5.1离合器的摩擦力矩T c 与结构参数(R c )的确定 (9)3.5.2最大圆周速度 (10)3.5.3单位摩擦面积传递的转矩c0T (10)3.5.4单位摩擦面积滑磨功 (10)第4章 膜片弹簧的设计 (12)4.1膜片弹簧的基本参数的选择 (12)4.1.1 截锥高度H 与板厚h 比值hH 和板厚h 的选择 ....................... 12 4.1.2自由状态下碟簧部分大端R 、小端r 的选择和r R 比值 ................ 12 4.1.3膜片弹簧起始圆锥底角 的选择 (12)4.1.4 分离指数目n 的选取 (12)4.1.5 膜片弹簧最小端内半径0r 及分离轴承作用半径f r (12)4.1.6 切槽宽度δ1、δ2及半径e r (13)4.1.7 压盘加载点半径R1和支承环加载点半径r1的确定 (13)4.1.8膜片弹簧材料 (13)4.2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曲线 (13)第5章 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15)5.1扭转减振器主要参数 (15)图5-1三级非线性减震器扭转特性曲线 (15)5.1.1极限转矩j T (15)5.1.2扭转角刚度ϕK (16)5.1.3 阻尼摩擦转矩μT ............................................... 16 5.1.4 预紧转矩n T (16)5.1.5 减振弹簧的位置半径0R ......................................... 16 5.1.6 减振弹簧个数j Z .. (16)5.1.7 减振弹簧总压力F ∑ (17)5.1.8 极限转角j ϕ (17)5.2 减振弹簧的计算 (17)5.2.1 减振弹簧的分布半径1R (17)5.2.2单个减振器的工作压力P (17)5.2.3 减振弹簧尺寸 (18)第6章 离合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20)6.1从动盘毂的设计 (20)6.2从动片的设计 (20)6.3离合器盖结构设计的要求 (20)6.4压板的设计 (21)6.5压板的结构设计与选择 (21)第7章 离合器轴的选取与校核 (23)7.1离合器轴的扭转强度n τ校核 (23)7.2离合器花键轴剪切强度τ校核 (23)7.3离合器轴的花键挤压强度σ校核 (24)参考文献 (25)致谢: (26)第1章离合器的设计目的及原理概述1.1离合器的设计目的了解轿车离合器的构造,掌握轿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了解从动盘总成的结构,掌握从动盘总成的设计方法,了解压盘和膜片弹簧的结构,掌握压盘和膜片弹簧的设计方法,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了解,从而熟悉轿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学会如何查找文献资料、相关书籍,培养自己的动手设计项目、自学的能力,掌握单独设计课题和项目的方法,设计出满足整车要求并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且结构简单、便于维护的轿车离合器,为以后从事汽车方面的工作或工作中设计其它项目奠定良好的基础。

1.2离合器的工作原理离合器通常装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其主动部分与发动机飞轮相连,从动部分与变速器相连。

为各类型汽车所广泛采用的摩擦离合器,实际上是一种依靠其主、从动部分间的摩擦来传递动力且能分离的机构。

离合器的主要功用是切断和实现发动机与传动系平顺的接合,确保汽车平稳起步;在换挡时将发动机与传动系分离,减少变速器中换档齿轮间的冲击;在工作中受到较大的动载荷时,能限制传动系所承受的最大转矩,以防止传动系个零部件因过载而损坏;有效地降低传动系中的振动和噪音。

1.3离合器的设计要求1.在任何行驶条件下,既能可靠地传递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并有适当的转矩储备,又能防止过载。

2.接合时要完全、平顺、柔和,保证起初起步时没有抖动和冲击。

3.分离时要迅速、彻底。

4.从动部分转动惯量要小,以减轻换档时变速器齿轮间的冲击,便于换档和减小同步器的磨损。

5.应有足够的吸热能力和良好的通风效果,以保证工作温度不致过高,延长寿命。

6.应能避免和衰减传动系的扭转振动,并具有吸收振动、缓和冲击和降低噪声的能力7.操纵方便、准确,以减少驾驶员的疲劳。

8.作用在从动盘上的总压力和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在离合器工作过程中的变化要尽可能小,以保证有稳定的工作性能。

9.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动平衡,一保证其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10.结构应简单、紧凑、质量小,制造工艺性好,拆装维修、调整方便等。

第2章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2.1车型、技术参数车型: 华西牌CDL6603轻型客车总质量(kg): 4200最大扭矩/转速(N·m/rpm):180/3200主减速比:6.142一档速比:4.802滚动半径:360mm2.2从动盘数的选择对乘用车和最大质量小于6t的商用车而言,发动机的最大转矩一般不大,离合器通常只设一片从动盘。

2.3压紧弹簧和布置形式的选择离合器压紧装置可分为周布弹簧式、中央弹簧式、斜置弹簧式、膜片弹簧式等。

其中膜片弹簧的主要特点是用一个膜片弹簧代替螺旋弹簧和分离杠杆。

膜片弹簧与其他几类相比又有以下几个优点:1.由于膜片弹簧有理想的非线性特征,弹簧压力在摩擦片磨损范围内能保证大致不变,从而使离合器在使用中能保持其传递转矩的能力不变。

当离合器分离时,弹簧压力不像圆柱弹簧那样升高,而是降低,从而降低踏板力;2.膜片弹簧兼起压紧弹簧和分离杠杆的作用,使结构简单紧凑,轴向尺寸小,零件数目少,质量小;3.高速旋转时,压紧力降低很少,性能较稳定;而圆柱弹簧压紧力明显下降;4.由于膜片弹簧大断面环形与压盘接触,故其压力分布均匀,摩擦片磨损均匀,可提高使用寿命;5.易于实现良好的通风散热,使用寿命长;6.平衡性好;7.有利于大批量生产,降低制造成本。

但膜片弹簧的制造较复杂,其精度要求高,其非线性特性在生产中不易控制,开口处容易产生裂纹,端部容易磨损。

近年来,由于材料性能提高,制造工艺和设计方法逐步完善,膜片弹簧的制造已日趋成熟。

因此,选用膜片弹簧式离合器。

2.4膜片弹簧的支承形式我们选用了拉式膜片弹簧,图为拉式膜片弹簧的支承形式—单支承环形式,将膜片弹簧大端支承在离合器盖中的支承环上。

图2-1 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2.5压盘的驱动方式在膜片弹簧离合器中,扭矩从离合器盖传递到压盘的方法有三种:1.凸台—窗孔式:它是将压盘的背面凸起部分嵌入在离合器盖上的窗孔内,通过二者的配合,将扭矩从离合器盖传到压盘上,此方式结构简单,应用较多;缺点:压盘上凸台在传动过程中存在滑动摩擦,因而接触部分容易产生分离不彻底。

2.径向传动驱动式:这种方式使用弹簧刚制的径向片将离合器盖和压盘连接在一起,此传动的方式较上一种在结构上稍显复杂一些,但它没有相对滑动部分,因而不存在磨损,同时踏板力也需要的小一些,操纵方便;另外,工作时压盘和离合器盖径向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因此离合器盖等旋转物件不会失去平衡而产生异常振动和噪声。

3.径向传动片驱动方式:它用弹簧钢制的传动片将压盘与离合器盖连接在一起,除传动片的布置方向是沿压盘的弦向布置外,其他的结构特征都与径向传动驱动方式相同。

经比较,我选择径向传动驱动方式。

第3章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3.1后备系数β后备系数β是离合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离合器传递发动机最大转矩的可靠程度。

在选择β时,应考虑摩擦片在使用中的磨损后离合器仍能可靠地传递发动机最大转矩、防止离合器滑磨时间过长、防止传动系过载以及操纵轻便等因素。

乘用车β选择:1.20~1.75 ,本次设计取β = 1.2。

3.2摩擦因数f、摩擦面数Z和离合器间隙△t3.2.1摩擦因数f的选择:摩擦片的摩擦因数f取决于摩擦片所用的材料及其工作温度、单位压力和滑磨速度等因素。

摩擦因数f的取值范围见下表3-1。

表3-1 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f的取值范围摩擦材料摩擦因数f石棉基材料模压0.20~0.25 编织0.25~0.35粉末冶金材料铜基0.25~0.35 铁基0.35~0.50金属陶瓷材料0.70~1.50本次设计选用粉末金属材料铜基,取f = 0.30 。

3.2.2摩擦面数Z的选择:摩擦面数Z为离合器从动盘数的两倍,决定于离合器所需传递转矩的大小及其结构尺寸。

由于本次设计取用单片离合器,所以Z = 2 。

3.2.3离合器间隙△t的选择:离合器间隙△t是指离合器处于正常结合状态、分离套筒被回位弹簧拉到后极限位置时,为保证摩擦片正常磨损过程中离合器仍能完全结合,在分离轴承和分离杠杆内端之间留有的间隙。

该间隙△t一般为3~4mm 。

本次设计取△t =3 mm 。

3.3单位压力p单位压力p决定了摩擦表面的耐磨性,对离合器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选取时应考虑离合器的工作条件、发动机后备功率的大小、摩擦片尺寸、材料及其质量和后备系数等因素。

p 0 取值范围见表3-2。

表3-2 摩擦片单位压力p 0的取值范围 摩擦片材料单位压力p 0/MPa 石棉基材料 模压0.15~0.25 编织0.25~0.35 粉末冶金材料 铜基0.35~0.50铁基 金属陶瓷材料0.70~ 1.50由于选用铜基材料,所以p 0选择:0.35 0.50MPa p MPa ≤≤,本次设计取00.4p MPa =。

3.4摩擦片外径D 内径d 和厚度b摩擦片外径是离合器的重要参数,它对离合器的轮廓尺寸、质量和使用寿命有决定性的影响。

当离合器结构形式及摩擦片材料已选定,发动机最大转矩emax T 已知,适当选择后备系数β和单位压力0p ,可估算出摩擦片外径,即D=330)1(12maxc fZp T e -πβ =3312 1.21803.140.320.410.6)⨯⨯⨯⨯⨯⨯-(≈163.7mm (3-1) 取D =180mm当摩擦片外径D 确定后,摩擦片内径d 可根据d/D 在0.53~0.70之间来确定。

取c = d/D = 0.6 ,d = 0.6D = 0.6⨯180 = 108mm ,取d = 100 mm 摩擦片厚度b 主要有3.2 mm 、3.5 mm 、4.0 mm 三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