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经纬密度与紧度测试

合集下载

织物性能测试

织物性能测试

织物及其分类织物:由纺织纤维和纱线制成的、柔软而具有一定力学性质和厚度的制品,即纺织品。

机织物:由相互垂直的一组经纱和纬纱在织机上按照一定规律纵横交错织成的制品。

针织物:由一组或者多组纱线在针织机上弯曲成圈并按一定规律彼此相互串套成圈连接而成的织物。

簇绒:在基布上‘载’上圈状纱线或绒状纤维的织物。

非织造布:由纤维、纱线或者长丝,用机械、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之粘结或结合而成的薄片状或毡状的结构物。

编结物: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条状物,相互错位、卡位交织、串套、扭辫、打结在一起的编织物。

纯纺织物:由单一纤维原料纯纺纱线所构成的织物。

混纺织物:以单一混纺纱线织成的织物。

交织织物:经纱或纬纱采用不同纤维原料的纱线织成的机织物,或是以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原料的纱线并和(或间隔)制织而成的针织物。

纱织物:完全采用单纱织成的机织物或针织物或编结物。

线织物:完全采用股线织成的机织物、针织物或编结物。

半纱线织物:经纬向分别采用股线和单纱织成的机织物或单纱和股线并和或间隔制织而成的针织物。

花式线织物:采用各种花式线制织而成的织物。

长丝织物:采用天然丝或化纤丝织成的织物。

织物的紧度:纱线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本质是纱线的覆盖率或覆盖系数。

经向紧度Et,纬向紧度Ew,总紧度Ez。

为经,纬纱线的直径(mm),a,b为两根相邻经纬纱间的平均中心距离织造缩率:织造时所用纱线长度与所织成织物长(宽)度l的差值与织造时所用纱线长度的比值,以a表示织物的分类:(1)按成形方法分为: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和编结物。

(2)按原料构成分1按纤维原料分为纯纺、混纺、交织织物。

2按纱线的类别分为纱线、半线、花式线和长丝织物。

(3)按织物的规格分为1按织物的幅宽分为带织物(幅宽为0.3-30cm的纺织品)小幅织物(40cm左右)窄幅织物(90cm以下)宽幅织物(大于90cm)双幅织物(150cm左右)2按织物的厚度(织物在一定压力下的稳定厚度)分为轻薄型、中厚型和厚重型织物。

简述机织物的七大检验指标

简述机织物的七大检验指标

简述机织物的七大检验指标
机织布料要想质量好,得过几关重要的“体检”,咱们通俗点讲讲这七大检查点:
经纬线的密集度:想象织布时那横竖交错的线,这项检查就是数数横线(纬线)和竖线(经线)每厘米里头有多少根,线越多布就越紧实、摸着也细腻。

线的结实度和弹性:就像是给布料做“拉力赛”,看看它能承受多大劲儿不被拉断,还有拉长了还能不能缩回去,这决定了布是不是耐用、能不能撑得住拉扯。

颜色牢不牢:就像衣服洗了之后颜色还在不在,这项测试是看看布的颜色坚不坚固,揉搓或者洗洗会不会掉色,保证咱们穿出去的衣服颜色鲜亮不褪色。

缩水情况:新衣服买回家一洗就变小可不行,这项检查就是模拟洗衣服,看看布料缩多少,确保大家买了衣服回家洗了还能穿。

平整度和外观:就像出门前照镜子看衣服整不整齐,这项检查是看布料表面平不平,有没有疙瘩或者图案有没有印歪,关系到布料看起来是不是高档、整洁。

耐磨程度:衣服穿在身上总免不了摩擦,这项测试就是模拟日常的摩擦,看看布料能抗多久不磨坏,尤其是衣服的领子、袖口这些容易磨损的地方。

透气透湿性能:就像咱们皮肤也需要呼吸,这项检查是看布料能让空气和汗水顺利通过不闷着,穿起来舒服,不会让人感觉潮湿黏糊。

这些检查点就像给布料做全面的健康检查,确保它既好看又实用,让人穿得开心、放心。

纺织面料来样分析—织物正反方面、经纬向、组织和色纱排列规律分析

纺织面料来样分析—织物正反方面、经纬向、组织和色纱排列规律分析

③ 纱缨的分组: 在布样的一边先拆除若干根一个系统的纱线,使织物的另一个系统的纱线露出 10mm
的纱缨,然后将纱缨中的纱线每若干根分为一组,并将1 、3 、5 ……奇数组的纱缨和 2 、 4 、6 ……偶数组的纱缨分别剪成两种不同的长度,如图(b)所示。这样,当被拆的纱线置 于纱缨中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与奇数组纱和偶数组纱的交织情况。
判断机织物经纬向的方法 (9)毛巾类织物,起毛圈的纱为经纱,不起毛圈的为纬纱。 (10)条子和格子织物,一般沿条子方向的纱线为经纱,格子偏长或配色比较复杂的纱为经纱。


1.机织物经纬向的分析
判断机织物经纬向的方法 (11)纱罗织物,有扭绞的纱线为经纱,无扭绞的纱线为纬纱。
1.机织物经纬向的分析
1.机织物经纬向的分析 2.针织物横纵向分析
1.机织物经纬向的分析
概念:机织物是由相互垂直排列的两个系统的纱线,按一定规律交织而成的制品。 其中,沿织物长度方向的纱线称为经纱,沿织物宽度方向的纱线称为纬纱。
1.机织物经纬向的分析
判断机织物经纬向的方法 (1)当样品有布边时,则与布边平行的纱线为经纱,与布边垂直的纱线为纬纱。 (2)含有浆料的纱为经纱,不含浆料的纱为纬纱。
1.一般织物正面的花纹、色泽均比反面清晰美观。 2.具有条格外观的织物和配色模纹织物,其正面花纹必然是清晰悦目的。
3.凸条及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具有条状或图案凸纹,而反面较粗糙, 有较长的浮长线。
凸条
长浮线
4. 斜纹织物中纱斜纹织物以左斜(↖)为正面,线斜纹织物以右斜(↗)为正面。
左斜(↖)
单纱方向纬向。
若单纱织物经纬向捻向不同时,一般经纱为Z捻,纬纱为S捻。 (7)若织物两个方向纱线的捻度不同时,则捻度大的纱线为经纱,捻度 小的为纬纱。 (8)若织物的经纬纱线密度、捻向、捻度都差异不大时,则纱线的条干 均匀、光泽好的为经纱。

织物的经纬缩率和经纬纱特数的测定织物的经`纬缩率测定

织物的经纬缩率和经纬纱特数的测定织物的经`纬缩率测定

结果计算



将10根纱线的平均伸直长度代入公式,计算 出织缩率。 L L T= L ×100% 式中:T为织缩率(%);L为10根纱线的平 均伸直长度(mm);L0为织物试样上的标 记长度(mm)。
0

根据各组织缩率分别计算出经纱和纬纱的 平均织缩率。
织物经、纬纱特数的测定
测试原理

从长方形的织物试样中拆下纱线,测定其 中部分的伸直长度和质量(质量应在标准 大气调湿后测定),根据质量与伸直长度 总和计算经、纬纱的特数。
结果计算
纱线质量

Tt= 纱线总长度 ×106 式中:纱线质量以g为计量单位;纱线总长 度为10根纱线平均伸直长度与称重纱线根数 的乘积(mm)。
织物的经纬缩率和经纬纱特数 的测定
织物的经、纬缩率测定
概述

织物在织造过程中由于经纬纱的交织,会引起纱 线长度的缩短,纱线在织物内的弯曲程度通常用 织缩率来表示,即纱线因织造所引起的长度缩短 值与织造前纱线长度值之比的百分率。 织物的组织、经纬向密度、织造张力、以及纱线 的粗细及不匀,会影响织缩率的大小。由于织缩 率对纱线的用量、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织物外 观等均有较大影响,故需对之进行测定。
试样准备及测试



1.从调湿过的样品中裁剪含有不同部位的长方形 试样至少2块,裁剪代表不同纬纱管的长方形试样 至少5块,试样长度约为250mm,宽度至少包括50 根纱线。 2.根据纱线的种类和线密度,选择并调整好伸直 张力,分别测量10根纱线的伸直长度,然后从每 块试样中拆下至少40根纱线与其形成1组。 3.剪去墨迹外纱线,分别将经纱和50根纬纱称重。 称重前,试样需在标准大气下预调湿4小时,已知长度的织物试样上,拆下纱线, 在规定初张力作用下使之伸直,测量其长度, 计算出织缩率。

纺织面料来样分析—机织物密度和紧度的分析

纺织面料来样分析—机织物密度和紧度的分析

移动式密度镜 测量长度5cm
(2)密度镜测量时起点位于两根纱线中间,终点位于最后一根纱线上,若不足0.25根 的忽略不计,0.25~0.75根的作0.5根计,0.75根以上的作1根计。最后将测得的一定长度 内的纱线根数折算至10cm长度内所含纱线的根数(即织物密度)。分别计算出经、纬密 的平均数,结果精确至0.1根/10cm 。
要求每位同学至少分析两块织物,先选择密度测试方法,再具体检测,得出织物密度和紧度结果,最 后写出分析报告。
项目
测量距 离cm
经纱密度 纬纱密度
径向紧度%
测量数据(根)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纬向紧度%
平均值
公制密度 (根/10cm)
总紧度%
纺织面料来样分析
目录
CONTENTS
01
织物正反面、经 纬向、组织和色 纱排列分析03版
02
织物经纬纱线线 密度、缩率和捻 度的检测分析
03
机织物密度和 度质量的 检测与分析
织物面料原料 成分定性分析
机织物密度和紧度的分析
1
织物密度的概念
2
织物密度的检测与 分析方法
3
起点
终点
根 5.5根
根 根
一般取3~5个数据的平均值
移动式密度镜的使用步骤
①牛仔布经纬密度分析:将密度分 析镜置于样品上,刻度尺靠齐某 根纬纱,调整好焦距。
②观察密度分析镜,调节旋钮, 使红线标尺对准刻度尺“0” 点
③调节旋钮,使红线标尺渐渐 向右移动,同时计数,直至红 线标尺到达终点5cm处。记录 所经过的经纱数。
机织物密度检测实 训
任务导入
织物密度和紧度是织物重要规格参数,其大小不仅影响织物的外观、手 感、厚度、强力、透气性、耐磨性和保暖性能等物理机械指标,还会影响到 织造生产加工及用纱量。根据客户提供的织物面料来样,在判断面料正反面、 经纬向和分析织物组织后,就要准确地检测和分析织物的密度和紧度,以便 仿样设计和生产。

织物的基本质量检测方法

织物的基本质量检测方法

织物的基本质量检测方法棉本色机织物按生产工艺分为普梳机织物和精梳机织物两种;按组织规格分为平纹、斜纹、府绸、哔叽、华达呢、卡其、绒布等。

检测的基本质量有等级、匹长、幅宽、经纬密度、强伸度、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棉结疵点格率和布面疵点等。

(一)品等评定按GB/T 406-93规定,棉本色布的品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和三等品四个等级,低于三等品的为等外品。

组织规格、幅宽、布面疵点按匹评等,密度、断裂强力、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棉结疵点格率按批评等,以其中最低一项定等。

表1为织物幅宽、经纬密度和断裂强力的分等标准,表2为织物紧度、棉结杂质疵点格率和棉结疵点格率的分等标准,表3为布面疵点的评分限度,表4为本色面布的布面疵点分级评定。

表1 织物幅宽、经纬密度和断裂强力的分等标准表2 织物紧度、棉结杂质疵点格率和棉结疵点格率的分等标准注:1.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棉结疵点格率超过表2规定降到二等为止。

2.棉本色布按经、纬纱平均特克斯数分类;细织物:11~20tex;中粗织物:21~30tex。

表3 布面疵点的评分限度表4 本色面布的布面疵点分级评定(二)布幅检测检测机织物幅宽采用GB/T 4667-1995《机织物幅宽的测定》。

织物幅宽是指织物最靠外的两边经纱间与织物长度方向垂直的距离,检测的基本原理是把整段织物平放在测量桌面上,做好标记,用钢尺在每一标记处测量织物的幅宽,检测时,当整段织物长度超过5m,能放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的,分三个步骤进行操作,即做好临时标记、调湿处理和最后测量,先将织物放在测量桌上,头端摊平,在离头端1m且靠近织物边部作一临时标记,再拉动织物使中段放平,作第二个记号,然后轻拉剩余部分到最末1m拉平,作第三个记号,把标记好的纸样暴露在标准大气下调湿,调湿过程中进行连续测量,直至三个标记处的实测幅宽小于标记幅宽的0.25%时为止,至此,把临时标记抹去,在相近间距处测量5点,求平均值,即为棉织物的幅宽。

织物的经纬缩率和经纬纱特数的测定(精)

织物的经纬缩率和经纬纱特数的测定(精)
3、用挑针从试样中部拨出最外侧的1根纱线,两端 各留约1cm仍交织着的长度.从交织着的纱线中拆 下纱线一端,将墨迹处夹入捻度仪的左纱夹中,再 从织物中拆下纱线另一端,将墨迹处夹入捻度仪的 右纱夹中,操作过程中应防止纱线退捻。
4、放开定位片,测量纱线的伸直长度(精确至 0.5mm)。每块织物测10根。
测试原理
从标记过已知长度的织物试样上,拆下纱线, 在规定初张力作用下使之伸直,测量其长度, 计算过16小时以上调湿的织物试样摊平去皱,在 织物上画出标记长度为250mm,宽度需含10根以上 纱线的长方形。经向2块,纬向3块。裁剪长度大于 250mm。
2、调节Y331L型捻度仪的两纱夹距离为250mm。固 定定位片,线密度大于7tex的棉纱、棉型纱预加张 力调至(0.2×Tt)+4cN。
试样准备及测试
1.从调湿过的样品中裁剪含有不同部位的 长方形试样至少2块,裁剪代表不同纬纱管 的长方形试样至少5块,试样长度约为 250mm,宽度至少包括50根纱线。
2.根据纱线的种类和线密度,选择并调整 好伸直张力,分别测量10根纱线的伸直长度, 然后从每块试样中拆下至少40根纱线与其形 成1组。
织物的经纬缩率和经纬纱特数 的测定
织物的经、纬缩率测定 织物的经、纬纱特数的测定
织物的经、纬缩率测定
概述
织物在织造过程中由于经纬纱的交织,会引起纱 线长度的缩短,纱线在织物内的弯曲程度通常用 织缩率来表示,即纱线因织造所引起的长度缩短 值与织造前纱线长度值之比的百分率。
织物的组织、经纬向密度、织造张力、以及纱线 的粗细及不匀,会影响织缩率的大小。由于织缩 率对纱线的用量、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织物外 观等均有较大影响,故需对之进行测定。
结果计算

织物高精度整纬和密度测定

织物高精度整纬和密度测定
能对机织物和针织物 密 度作 出精 确分 析。全 自动亮 度控 制保 证 了恒定的最高质量 图像 ,0 s0 0 00 ) 1 ( . 0 1s 极短 的曝光时 间 保证 了在高达 30m mn的车速 下也能获得高质量 图像 。 0 / i 照相图像用于评定纬纱 或针织布针 圈变形 的角度 , 它们在 照机机 内直接计算 , 因此 , 约 了时 间。复杂 的纺织 品组 织结 节
织 物进 行 检 测 。
在单面针织物开幅工艺 中使 用移动型 S , 以一个恒定 D 1能
的开幅角进行 , 避免 了以往最终服装产生 的一系列 问题 。 移动型 S 也 可 与普 利 瓦公 司 Sri tie( L 型 的高 D1 t g Lnr S ) ah
式” 进行参数设 置。 该独特 的往复移动 式三 重 织物结 构检 测器 开辟 了新 的应 用前景 。它可以多点检测 , 可在织物 幅宽上 的 6个 区域监视 整
个幅宽上的纬纱变 形情 况 。迄 今 , 具备 这 一检测 能力 的产 品 ,
世界上也只有拥有专利技 术 的 S 。该移 动照相 结构检 测器 D1
关键 , 结合使用高 速 整纬装 置 ( L , 获得 完美 的整纬效 果 。 s)可
如上所述 , 对各个 区域 内( 典型 的有 宽 3 c 长 5 ) 0 m、 m 的织物 变 形独 立分段计 算 , 其记 录反 映 了各个 区域 的情况 , 出容许 值 超 的不 通过 , N K , 为“ O ” 并可立 即找 出织物长度上的关键部位 。
普通检测 系统 ( 织物幅宽上 只有 4个 固定探头的检测点) 图2 不同整纬和织物密度测定 系统 的比较
控制的工艺参数 。这是高水平 的工艺和质量控制 。
移动照相机是织物结构检 测器 S D 1的核心。该体 系基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物经纬密度与紧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GB4668—84及有关实验方法,对织物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进行测定,然后计算紧度,以此评定织物的紧密程度。

通过实验,掌握织物密度的测量方法和紧度的计算,并比较不同织物的紧密程度。

二、基本知识
织物经纬密度是指织物纬向或经向单位长度内经纱或纬纱根数。

一般以10cm长度内经纱或纬纱根数表示。

织物密度只能对纱线粗细相同的织物间比较。

紧度是用纱线特(支)数和密度求得的相对指标,藉此可对纱线粗细不同的织物进行紧密程度的比较。

织物密度和紧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手感、厚度、强力、透气性、保暖性和耐磨性等物理机械指标。

因此在产品标准对各种织物规定了不同的密度和紧度。

了解织物的紧度,可为设计或仿制新的织物品种提供依据,并为织物性质的理论计算提供参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样
实验仪器为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分析仪。

试样为机织物和针织物数种。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织物密度测试
⑴直接测数法:
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计法:常用的织物密度计有放大镜、转动螺杆、刻度线和刻度尺组成。

实验时将织物密度计平放在织物上,刻度线沿经纱或纬纱方向(针织物沿线圈纵行或横列方向),然后转动螺杆、将刻度线与刻度尺上的零点对准,用手缓慢转动螺杆,计数刻度线所通过的纱线根数(或线圈数),直至刻度线与刻度尺的50mm处相对齐,即可得出织物在50mm中的纱线根数(或圈数)。

机织物的经纱或纬纱密度用10cm内的纱线数表示。

检验密度时,把密度计放在布匹的中间部位(距布的头尾不少于5m)进行。

纬密必须在每匹经向不同的5个位置检验,经密必须在每匹的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的位置检验5处,每一处的最小测定距离按表2-1规定进行。

点数经纱根数或纬纱根数,需精确至0.5根。

点数的起点均已在两根纱线间
空隙的中间为标准。

如迄点到纱线中部为止,则最后一根纱线作0.5根,凡不足0.25根的不计,0.25~0.75根作0.5根计,超过0.75根作1根计。

对机织物应将测得的一定长度内的纱线根数折算至10cm 长度内所含的纱线根数。

分别求出算术平方根。

密度计算精确至0.01根,然后按数学修约规则进行修约。

表2-1 密度测试时的最小测定距离
密度(根/cm ) 10以下 10~25 25~40 40以上
最小测定距离(cm ) 10 5 3 2
⑵ 间接推算法:
间接推算法适用于检点密度大的,或者纱线特殊地的高密度规则组织的织物。

首先检点出组织循环的经纱数和纬纱数,然后分别乘以10cm长度的组织循环数,其所得的积加上不足一循环的尾数即为织物的经(纬)密度。

然后按规定求出经向或纬向密度的算术平方根。

2、织物紧度计算
在比较不同特数纱线构成的织物紧密程度时,常采用紧度指标。

织物的紧度是指织物中纱线投影面积与织物全部面积之比值,比值大说明织物紧密,比值小说明织物稀松。

紧度分为经向紧度、纬向紧度和总紧度三种。

经向紧度(E t )为所纱线直径与两根经纱间的距离之比的百分率: (%)(%)100100(%)100t t t
t t t P d P d a d E =×=×= (2-1) 纬向紧度(E w )为纱线直径与两根纬纱间的距离之比的百分率:
(%)(%)100100(%)100w w w
w w w P d P d b d E =×=×= (2-2) 织物总紧度(E)为织物中经纬纱所覆盖的面积与织物总面积之比的百分率:
(%)
01.0(%)01.0%100)(%100w t w t w t w t w w t t t w t E E E E P P d d P d P d ab
d d d b d E −=−+=×−+•=×=织物总面积经纬纱所覆盖的面积 (2-3)
经纬纱线的直径可由纱线特数求得:
δtex
N d 0357.0= (2-4) 或 tex N A d = (2-5)
以上是在纱线成圆柱形的情况下求得的,没有考虑到由于经纬纱线在织物中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变形,因此所得的结果只是近似值。

在计算紧度时,通常经纬纱的紧度小于或等于100%,若大于100%,则说明织物中纱线有重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