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内镜专家共识新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标本常规制片专家共识2023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标本常规制片专家共识2023摘要内镜黏膜下录(I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1dissection,ESD)/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1resection,EMR)作为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微创手术,其技术日趋发展成熟,多项国际指南和共识均推荐ESD/EMR作为消化道早期癌及其前驱病变的首选治疗方式,ESD/EMR标本的诊断结果影响后续治疗方式的选择,因此ESD/EMR的病理学评估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标本应更为严格及精准。
在取材制片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影响ESD/EMR标本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本共识规范了ESD/EMR标本处理以及常规制片的方法,旨在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可靠、合理的病理依据。
正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1dissection,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1resection,EMR)是消化道早期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
由于ESD/EMR不进行淋巴结清扫且切除深度仅限于黏膜下层,对于一些有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ESD/EMR病理学评估后可能需进一步治疗,因此ESD/EMR的病理学评估相对于外科手术标本应更为严格和精准。
ESD/EMR病理学评估包括标本水平及垂直切缘状态、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是否浸润淋巴管和血管、肿瘤生长方式、溃疡瘢痕的形成、肿瘤芽等信息。
其中切缘的评估是为了判断肿瘤是否完全切除;组织学类型、浸润淋巴管和血管、浸润深度、溃疡瘢痕、肿瘤生长方式、肿瘤芽等评估是为了推测淋巴结转移风险。
而标本处理、制片过程的规范化及标准化影响病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的伸展固定主要由临床医师完成,标本的拍照、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是由病理医师和病理技师共同完成。
一.标本伸展固定由于黏膜存在张力,放入固定液中容易收缩,为了保持ESD/EMR标本的平整性和完整性,真实还原病变离体前的状态和相对位置,避免黏膜肌层回缩、黏膜水平切缘内卷。
2023最新版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02
肠道准备的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外观
• 结肠是否充分扩张、黏膜是否清晰 、是否有粪水残留等。
清洁度
• 结肠内是否有残留的粪便、液体或 气体,是否有食物残渣等。
透明度
• 结肠黏膜是否清晰可见,是否有模 糊或浑浊的液体存在。
血液或分泌物
• 是否有血液或分泌物残留,是否需 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评价方法
• 良好的肠道准备可降低漏诊率,提高检出率,同时也可降低检查过程中发生穿孔等并发症的风 险。
共识的形成过程
• 本次专家共识的形成经过了严格的步骤和程序,包括文 献综述、专家讨论、实践调研等环节。
• 专家组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 背景,经过充分讨论和反复修订,最终形成了针对肠道准 备的专家共识。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如老年人、孕妇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的肠道准备方法 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其适用性和安全性
• 探索新型肠道准备剂及其应用方案, 以提高肠道准备的疗效和耐受性。
• 进一步研究肠道微生物群落与肠道准 备效果之间的关系,为个性化肠道准备提 供依据。
• 加强多学科合作,将结肠镜检查肠道 准备与相关疾病管理相结合,以提升患者 整体健康水平。
荟萃分析
• 低纤维饮食在肠道准备中的效果优于高纤维饮食。
专家共识
• 建议在肠道准备前3-7天开始少渣饮食,并在检查前1天开始低纤维饮食。
药物准备建议
01
前瞻性对照研究
•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肠道准备效果优于甘露醇和硫酸镁。
02
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 含有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等渗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肠道准备效果与含有
2023最新版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专家共识 意见解读
无痛内镜专家共识新doc资料共47页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无痛胃肠镜专家共识和总结

无痛胃肠镜专家共识和总结随着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单纯以减轻痛苦为目的的舒适化医疗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消化内镜治疗的操作与外科腹腔镜手术类似,必须在麻醉下完成。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操作条件以及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消化内镜麻醉应视为一种专科麻醉,并开展专项培训。
为此,XXX消化内镜学分会麻醉协作组编写了这份专家共识,旨在促进消化内镜手术的普及和提高。
一、常见消化内镜手术麻醉的实施条件1.硬件设施建议每个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并配置急救车、急救药品和除颤仪等急救设备。
急救药品主要为各类血管活性药物以及麻醉药拮抗剂等。
除颤仪应定期检查维护,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建议配置功能完善的麻醉机,并有相应的供气系统,建议麻醉机配置空气气源。
麻醉监护仪应具备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以及体温等常规功能,建议配置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模块。
应配置胃镜专用面罩、鼻罩、鼻咽通气道、喉罩等专项气道工具,以及气管插管用具,包括可视喉镜、各型号气管导管、负压吸引装置、简易呼吸器等。
应设置独立的麻醉恢复室,在恢复室摆放一定数量的床位,且恢复室与内镜床位比例大于等于1∶1.单元床位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并配备监护仪、输液装置、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以及急救设备与药品等。
2.人力配置常见消化内镜手术的麻醉应由具有主治医师(含)以上资质的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建议每个诊疗单元配备1名麻醉科住院医师,每2~3个诊疗单元配备1名麻醉科护士,协助术前准备、术中管理。
建议麻醉恢复室的麻醉科护士数量与床位比不小于1∶2,协助完成术后恢复和随访等。
建议从事消化内镜手术的麻醉科医师与麻醉科护士相对固定,以保证流程的稳定性和麻醉安全性。
3.麻醉药品管理应严格执行毒麻药品管理规定,分别建立适合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内镜诊疗的毒麻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二、常见消化内镜手术麻醉前准备1.评估、宣教在消化内镜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等。
中国无痛内镜共识解读(郭强)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二)禁忌证
1 有常规内镜操作禁忌证或拒绝镇静/麻醉的患者 2 ASA Ⅴ级的患者 3 未得到适当控制的可能威胁生命的循环与呼吸系统疾病,如未控 制的严重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以及急性呼吸道感 染、哮喘发作期等 4 肝功能障碍(Child-Pugh C级以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 严重贫血、胃肠道梗阻伴有胃内容物潴留 5 无陪同或监护人者 6 有镇静/麻醉药物过敏及其他严重麻醉风险者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三)相对禁忌证
以下情况须在麻醉医师管理下实施镇静/麻醉,禁 忌在非麻醉医师管理下实施镇静:
1 明确困难气道的患者如张口障碍、颈颏颌部活动受限、类风 湿脊柱炎、颞颌关节炎等
2 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者(如脑卒中、偏瘫、惊厥、癫痫等) 3 有药物滥用史、年龄过高或过小、病态肥胖、排尿困难等患 者
(一)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场所与设备要求
1 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除应符合常规 消化内镜的基本配置要求以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每个诊疗单元面积宜不小于15 ㎡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2 每个诊疗单元除应配置消化内镜基本诊疗设备外, 还应符合手术麻醉的基本配置要求,即应配备常规监护仪 (包括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供氧与吸氧 装置和单独的负压吸引装置、静脉输液装置、常规气道管 理设备(麻醉机或简易呼吸囊、麻醉咽喉镜与气管内插管 用具等)和常用麻醉药物如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 阿片类药物等以及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碱、 去氧肾上腺素等。经气管内插管全麻下消化内镜操作时间 较长或高危患者还应配有麻醉机,并考虑监测呼气末二氧 化碳分压和(或)有创动脉压力
无痛胃镜操作流程专家共识

无痛胃镜操作流程专家共识
无痛胃镜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检查方法,用于检查胃部疾病。
在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时,患者通常会接受麻醉药物,以减轻疼痛感。
无痛胃镜操作流程是由专家共识制定的,以确保检查的安全和准确性。
首先,患者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前,
患者需要空腹,通常要求至少8小时内不进食和饮水。
患者还需要
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药物过敏情况,以便医生能够做出合适的麻
醉药物选择。
在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时,患者会被要求躺在检查床上,医生会
给患者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处于半麻醉状态。
然后,医生会插入
一根柔软的内窥镜通过口腔进入胃部,检查胃部的内部情况。
在检
查过程中,医生会观察胃壁的颜色、形状和粘膜的变化,以帮助诊
断疾病。
在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不适和压力,
但不会感到明显的疼痛。
如果患者感到不适或疼痛,可以随时告诉
医生,医生会及时调整操作方式。
无痛胃镜检查通常需要15-30分钟,检查结束后,患者会在恢
复室休息片刻,等待麻醉药物的作用消退。
患者在检查后可能会感
到喉咙有些不适或口干,这是正常的反应,通常会在几小时内消失。
总的来说,无痛胃镜操作流程是由专家共识制定的,旨在确保
检查的安全和准确性。
患者在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时,应该配合医生
的操作,遵守医嘱,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无痛胃镜检查是一种
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胃部疾病,为
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
无痛胃肠镜专家共识和总结

无痛胃肠镜麻醉专家共识和操作指南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纯以减轻痛苦为目的的舒适化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
消化内镜治疗的操作已经与外科腹腔镜手术操作的性质相似,必须在麻醉下完成,其麻醉目的也和外科相同,即保障患者的安全、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操作条件以及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鉴于消化内镜诊治的病种、手术方式、体位、并发症、气道管理等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为保障医疗质量,对消化内镜的麻醉应视为一种专科麻醉而开展专项培训。
为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麻醉协作组组织编写此专家共识,以期有助于消化内镜手术的普及和提高。
总论一、常见消化内镜手术麻醉的实施条件1. 硬件设施建议每单元诊疗室面积不小于30 m2 ,应配置急救车,供摆放急救药品和除颤仪等急救设备。
急救药品主要为各类血管活性药物以及麻醉药拮抗剂等。
除颤仪应定期检查维护,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应配置功能完善的麻醉机,并有相应的供气系统,建议麻醉机配置空气气源; 麻醉监护仪应具备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以及体温等常规功能,建议配置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模块; 应配置胃镜专用面罩、鼻罩、鼻咽通气道、喉罩等专项气道工具,以及气管插管用具,包括可视喉镜、各型号气管导管、负压吸引装置、简易呼吸器等。
应设置独立的麻醉恢复室,在恢复室摆放一定数量的床位,且恢复室与内镜诊疗室床位比例大于等于1 ∶1。
单元床位面积不小于5 m2 ,并配备监护仪、输液装置、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以及急救设备与药品等。
2. 人力配置常见消化内镜手术的麻醉应由具有主治医师( 含) 以上资质的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建议每个诊疗单元配备1 名麻醉科住院医师,每2 ~3 个诊疗单元配备1 名麻醉科护士,协助术前准备、术中管理。
建议麻醉恢复室的麻醉科护士数量与床位比不小于1 ∶2,协助完成术后恢复和随访等。
建议从事消化内镜手术的麻醉科医师与麻醉科护士相对固定,以保证流程的稳定性和麻醉安全性。
早期胃癌内镜下规范化切除的专家共识意见

早期胃癌内镜下规范化切除的专家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逐年上升。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规范化切除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
然而,由于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切除涉及众多技术和操作细节,如何确保手术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为此,我们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制定了这份《早期胃癌内镜下规范化切除的专家共识意见》。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梳理和深入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的各个环节,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
内容涵盖术前评估、手术适应症选择、内镜设备与技术要求、手术操作要点、术中及术后管理等方面,以期提高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的整体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我们也希望这份共识意见能够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和讨论,共同推动早期胃癌内镜治疗领域的持续发展。
二、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病变范围:早期胃癌,包括黏膜内癌(M1)和黏膜下层癌(SM1)的部分病例,病变直径小于等于2cm,并且没有淋巴管、血管浸润证据。
患者条件: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能耐受内镜下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技术要求:具备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经验的专业团队,以及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病变范围:病变直径大于2cm,或者存在明确的淋巴管、血管浸润证据。
患者条件:患者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内镜下治疗,或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技术限制:无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经验的专业团队,或者缺乏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合并症:存在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或者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不适合进行内镜下治疗。
在决定是否进行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变情况、身体状况、技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并遵循专业团队的意见和建议。
应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确保患者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及其风险,并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做出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8
(一)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场所与设备要求
3.具有独立的麻醉恢复室或麻醉恢复区域, 建议麻醉恢复室 与内镜操作室床位比例不低于1:1,并根据受检患者数量与镇静/ 麻醉性质设置面积。其设备应符合麻醉恢复室的基本要求,即应 配置常规监护仪、麻醉机和(或)呼吸机、输液装置、 吸氧装置、 负压吸引装置以及急救设备与药品等。
是患者安全、舒适、无记忆,内镜操作易于实施。消化内镜诊疗所
需镇静/麻醉深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包括患者年龄、 健康状况、
受教育程度、正在使用的药物、术前焦虑状态、疼痛耐受程度、内
镜a 操作类别及操作者熟练程度等。
16
表1 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深度/麻醉及其评估要点
轻度镇静
中度镇静
深度镇静*
全身麻醉*
Ramsay镇静评分
2-3分
4分
5-6分
对语言刺激反应正常 对语言或触觉刺激存在 对非伤害性刺激无反应, 对伤害性刺激无反应
5
*进行时间长或操作复杂的内镜术:如小肠镜、ERCP、超声内镜等。
二、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实施条件
(一)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场所与设备要求
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除应符合常规消化内镜室的基 本配置要求以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每单元诊疗室面积宜不小于15m2。
a
6
(一)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场所与设备要求
总胆红素(umol/L) <34 34-51 >51
白蛋白(g/L)
>35
28-35
<28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秒)
<4
4-6
>6
A级:5-6分 手术危险度小,预后最好,
1~2年存活率100%~85%; B级:7-9分 手术危险度中等,
1~2年存活率80%~60%; C级:≥10分 手术危险度较大,预后最差,
配备,负责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恢复情况。 麻醉医师与麻醉科
a 护士宜相对固定, 以保证镇静/麻醉过程及麻醉恢复过程的患者11
安全。
三.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Indication
1. 所有因诊疗需要、 并愿意接受消化内镜诊疗 镇静/麻醉的患者。
2. 对消化内镜诊疗心存顾虑或恐惧感、 高度敏
a10ຫໍສະໝຸດ (二)人员配备与职责• 建议:每个单元操作室配置至少1名麻醉科高年资住院医师和1 名麻醉科护士,其中麻醉科护士负责麻醉前准备和镇静/麻醉记 录、协助镇静/麻醉管理;
•
每2~3个单元操作室配置1名具有主治医师(含)以上
资质的麻醉科医师,指导并负责所属单元患者的镇静/麻醉以及
麻醉恢复。麻醉恢复室的麻醉科护士数量与床位比宜为1:2~4
七.特殊人群消化内镜的镇静/麻醉
八.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a
九.消化内镜镇静/麻醉的安全管理及注 3
意事项
一、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定义及目的
•定义:指通过
应用镇静药和
a
4
一般来说,大
多数内镜操作时患 者处于中度镇静, 特殊内镜操作需要 患者处于深度镇静 和(插管)全麻。
a*中度镇静指患者对指令和轻刺激仍有反应,且不需要辅助通气。
浅读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
麻醉科 袁嘉蔚
a
1
a
2
目的
一.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定义及
二.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实施条件
Conten ts
三.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四.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深度的评估 五.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操作流程 六.常见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
3.有药物滥用史、年龄过高或过小、病态肥胖、排尿困难等患者。
a
15
四.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深度的评估
消化内镜诊疗操作过程中应用镇静/麻醉药物可使患者意识水 平下降或消失。根据患者意识水平受抑制的程度,镇静深度可分为 四级:即轻度镇静、中度镇静、深度镇静和全身麻醉(表1)。
不同患者耐受内镜诊疗所需的镇静/麻醉深度不同,理想的状态
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发作期等。
a
13
4.肝功能障碍(Child-pugh C级以上)、急性上消化道出 ASA V级:病情危重、濒临死亡,手术是孤注一掷。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临床麻醉学》第三版
Child-Pugh分级标准
临床生化指标
1分
2分
3分
肝性脑病(级)
无
1-2
3-4
腹水
无
轻度
中、重 度
2.每单元诊疗室除应配置消化内镜基本诊疗设备外, 还应符 合手术麻醉的基本配置要求, 即应配备常规监护仪 (包括心电图、 脉搏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供氧与吸氧装置和单独的负压吸引 装置、 静脉输液装置、 常规气道管理设备 (麻醉机或简易呼吸 囊、麻醉咽喉镜与气管内插管用具等)和常用麻醉药物如丙泊酚、 依托咪酯、咪达唑仑、阿片类药物等以及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如阿 托品、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
感而不能自控的患者。
a
12
3. 操作时间较长、 操作复杂的内镜诊疗技术,
三.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禁忌症 contraindication
1.有常规内镜操作禁忌证或拒绝镇静/麻醉的患者。
2.ASAⅤ级的患者。
3.未得到适当控制的可能威胁生命的循环与呼吸系统疾病, 如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以及
1~2年存活率45%~35%。
a
14
三.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相对禁忌证
以下情况须在麻醉医师管理下实施镇静/麻醉, 禁忌在非麻醉医师管理下实施 镇静:
1.明确困难气道的患者如张口障碍、颈颏颌部活动受限、类风湿脊柱炎、颞颌 关节炎等。
2.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者(如脑卒中、偏瘫、惊厥、癫痫等)。
a
9
(二)人员配备与职责
• 消化内镜诊疗的轻度、 中度镇静可由经过专门镇静培训的 医师下达医嘱, 并可由经过专门镇静培训的护士实施。 消化内 镜诊疗的麻醉/深度镇静应由具有主治医师 (含) 以上资质的 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 根据消化内镜患者受检人数与受检方式以及镇静/麻醉的性 质合理配备麻醉医师人数。
a
7
(一)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场所与设备要求
经气管内插管全麻下消化内镜操作时间较长或高危患者还应 配有麻醉机, 并考虑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或)有创动脉 压力。消化内镜操作区域须配备麻醉机、 困难气道处理设备(如 喉罩、视频喉镜等)和抢救设备如心脏除颤仪以及常用急救药品 如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等和拮抗药如氟马西尼 和纳洛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