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基于某Multisim地FM调频电路设计报告材料(终极)

中南大学基于某Multisim地FM调频电路设计报告材料(终极)
中南大学基于某Multisim地FM调频电路设计报告材料(终极)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Multisim 的FM调频电路设计学生:

学生学号:

系别: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

届别:2013届

指导教师:

目录

目录

1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3)

1.1 课程设计的任务 (3)

1.2 课程设计的要求 (3)

1.3 课程设计的研究基础 (3)

2基于变容二极管的FM调制系统方案制定 (4)

2.1 方案提出 (4)

2.2 方案论证 (5)

2.2.1调频的概念 (5)

2.2.2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工作原理 (6)

3实现FM调频的原理框图 (12)

4实验结果与分析 (12)

4.1调频仿真 (12)

4.2误差分析和单元电路测试: (14)

4.3实验结果: (15)

5实验特点与实验思考 (17)

6总结 (17)

附录一参考文献 (18)

附录二元件清单 (19)

1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1 课程设计的任务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掌握通信电子电路中利用变容二极管进行FM调制的方法。在硬件电路上采用变容二极管进行直接调频和基于Mulitisim软件进行仿真和测试,并进行分析。

1.2 课程设计的要求

本课程设计主要研究FM调制系统的理论设计和基于Mulitisim软件仿真。

(1)设计要求:用变容二极管设计一FM调频电路,其中变容二极管两端电

压 Vq=4V时,Cq=75pF,Q处的斜率为12.5pF/V。

(2)主要技术指标:中心频率10.7MHz 调制信号:1KHz,频偏:20KHz

1.3 课程设计的研究基础

《通信电子电路》中第七章的主要学习容是,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发射和接

收设备中单元电路的形式及工作原理等。在无线电发射机中,如果需要发射低

频调制信号(如由语音信号转换而来的电信号),都要经过调制才能进行发送

传输。

所谓调制是指用低频调制信号去改变高频振荡波,使其随低频调制信号的

变化规律(幅度、频率或相位)相应变化的过程。由这些经过调制后的已调波

携带低频信号的信息到空间进行传输,完成信号的发射。从频谱的角度来看,调制是将低频调制信号的频谱从低频端搬到高频端的过程。

调频电路广泛运用于无线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移动通信、微波和卫星等系统中,频率调制信号比调幅信号抗干扰性强。

使载波频率按照调制信号改变的调制方式叫调频。已调波频率变化的大小由调制信号的大小决定,变化的周期由调制信号的频率决定。已调波的振幅保持不变。调频波的波形,就像是个被压缩得不均匀的弹簧,调频波用英文字母FM表示。

Multisim 是一个能进行电路原理设计、对电路功能进行测试分析的仿真软件。Multisim 的功能强大,更适合于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通信电路等的仿真与测试。它的元器件库提供数千种电路元器件供仿真选用,提供的虚拟测试仪器仪表种类齐全,还有较为详细的电路分析功能,仿真速度更快。它将实验过程中创建的电路原理图、使用到的仪器、电路测试分析后结果的显示图表等全部集成到同一个电路窗口中,具有直观、方便、实用和安全的优点。2基于变容二极管的FM调制系统方案制定

2.1 方案提出

所谓调频,就是把要传送的信息(例如语言、音乐)作为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高频振荡信号)的瞬时频率,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许多调频发射电路中采用直接调频电路:如无线麦克风发射电路、无线遥控玩具的发射机

电路及对讲机电路等。在模拟电路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学习过各种振荡器,这些振荡器产生的是频率、幅度不变的单频余弦波。按照调频波的定义,若这些振荡器的频率能够被低频信号直接控制而改变,则振荡器就可输出调频波,相应的称这些电路为直接调频电路。变容二极管是根据PN结的结电容随反向电压大小而变化的原理设计的一种二极管。它的极间结构、伏安特性与一般检波二极管没有多大差别。不同的是在加反向偏压时,变容二管呈现较大的结电容。这个结电容的大小能灵敏地随反向偏压而变化。正是利用了变容二极管这一特性,将变容二极管接到振荡器的振荡回路中,作为可控电容元件,则回路的电容量会随调制信号电压而变化,从而改变振荡频率,达到调频的目的。

由于抗干扰能力强、功率利用率高、信息传输保真度高等优点,频率调制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和电子设备中。实现调频的方法有直接调频法和间接调频法两类。

2.2 方案论证

2.2.1调频的概念

调频就是用调制信号控制载波的振荡频率,使载波的频率随着调制信号变化。已调波称为调频波。调频波的振幅保持不变,调频波的瞬时频率偏离载波频率的量与调制信号的瞬时值成比例。调频系统实现稍复杂,占用的频带远较调幅波为宽,因此必须工作在超短波波段。抗干扰性能好,传输时信号失真小,利用率也较高。

使载波频率按照调制信号改变的调制方式叫调频。已调波频率变化的大小

由调制信号的大小决定,

变化的周期由调制信号的频率决定。已调波的振幅保持不变。调频波的波形,就像是个被压缩得不均匀的弹簧,调频波用英文字母 FM 表示。

2.2.2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工作原理

(1)变容二极管的特性

变容二极管是根据PN 结的结电容随反向电压改变而变化的原理设计的。在加反向偏压时,变容二管呈现一个较大的结电容。这个结电容的大小能灵敏地随反向偏压而变化。正是利用了变容二极管这一特性,将变容二极管接到振荡器的振荡回路中,作为可控电容元件,则回路的电容量会明显地随调制电压而变化,从而改变振荡频率,达到调频的目的。

变容二极管的反向电压与其结电容呈非线性关系。其结电容Cj 与反向偏置电压Ur 之间有如下关系:

01j j r r d C C u U =

??+ ??? (1)

式中,UD 为PN 结的势垒电压,Cj0 为Ur =0时的结电容;γ为电容变化系数。

(2)调频基本原理

Multisim仿真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

图1是变容二极管调频器的原理电路。整个图形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主振电路和调频电路。左边是一个克拉泼电路,其中Rb1和Rb2是偏置电阻,Rc 和Re分别为集电极电阻和射极电阻,Q1为一个型号2N2222A的三极管,C1,C2,C3以及L1是振荡电路的主要工作元件,右边是BBY31型变容二极管和它的偏置电路。其中Cc是耦合电容,L2为高频扼流圈,它对高频信号可视为开路。变容二极管是振荡回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在变容二极管上的反向电压为

u r=V cc-V B+uΩ(t)=V Q+uΩ(t) (2) 式中,VQ=Vcc-VB是加在变容二极管上的直流偏置电压;uΩ(t)为调制信号电压。

图2结电容随调制电压变化关系

图2 (a)是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与反向电压Ur的关系曲线。由电路可知,加在变容二极管上的反向电压为直流偏压VQ和调制电压uΩ(t)之和,若设调制电压为单频余弦信号,即uΩ (t)=UΩm cosΩt则反向电压为:

u r (t)= V Q+UΩm cosΩt(3) 如图2 (b)所示。在Ur (t)的控制下,结电容将随时间发生变化,如图2 (c)所示。结电容是振荡器振荡回路的一部分,结电容随调制信号变化,回路总电容也随调制信号变化,故振荡频率也将随调制信号变化。只要适当选取变容二极管的特性及工作状态,可以使振荡频率的变化与调制信号近似成线性关系,从而实现调频。

为了满足变容二极管两端电压Vq=4V时,Cq=75pF,Q处的斜率为12.5pF/V。故选择变容二极管的型号为BBY31,已测量出其Cj-v 曲线如图3所示。

图3变容二极管Cj-V 曲线

(3)电路分析

设调制信号为u Ω(t )=U Ωm cos Ωt ,加在二极管上的反向直流偏压为 VQ ,VQ 的取值应保证在未加调制信号时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等于要求的载波频率,同时还应保证在调制信号uΩ (t)的变化围保持变容二极管在反向电压下工作。加在变容二极管上的控制电压为

u r (t )= V Q +U Ωm cos Ωt (4)

当调制信号电压u Ω(t )=0时,即为载波状态。此时u r (t )=V Q ,对应的变容二极管结电容为C jQ :

1j jQ r Q d C C V U =??+ ??? (5)

当调制信号电压uΩ(t)=UΩm cosΩt 时,

00cos [1cos ][(1)]j j j r D Q m r D D Q C C C U V U t m t U U V Ω=

=+Ω+Ω++

(6)

代入式(5),

并令m= UΩm /(UD+VQ)为电容调制度,则可得

[1cos ]j j r C C m t =+Ω (7)

上式表示的是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与调制电压的关系。而变容二极管调频器的瞬时频率与调制电压的关系由振荡回路决定。由图1可得,振荡器振荡回路的等效电路,如图4 所示。

图4 振荡回路(克泼拉)等效电路

(3)变容二极管作为振荡回路的总电容

设C 1未接入,C c 较大,即回路的总电容仅是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加在变容二极管上的高频电压很小,可忽略其对变容二极管电容量变化的影响,则瞬时振荡角频率为

1()j

w t L C = (8) 因为未加调制信号时的载波频率 1()jQ w t L C =

所以

()w t = (9)

根据调频的要求,当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作为回路总电容时,实现线性调

频的条件是容二极管的电容变化系数γ=2。若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变化系数γ不等于2,设u Ω(t )=U Ωm cos Ωt ,则 2(1cos )y m t +Ω, 可以在 mcos Ωt=0处展开成为泰勒级数, 得

2232[1][1][2]22222(1cos )1cos cos (cos )...22!2!y r r r r r r m t m t m t m t ---+Ω=+Ω+Ω+Ω+ (10)

通常m<1,上列级数是收敛的。因此,可以忽略三次方项以上的各项,则从上式可知,对于变容二极管调频器,若使用的变容二极管的变容系数γ≠2,则输出调频波会产生非线性失真和中心频率偏移。其结果如下:

22[1]2

222222[1]22()cos cos 22!

[1cos cos cos ]284

[1(1)cos (1)cos 2]82282

c c c r r r w t w m t m t r r r w m t m t m t r r r r r w m m t m t +=-=Ω+Ω+Ω+Ω-Ω=+-+Ω+-Ω a.调频波的最大角频率偏移2c r w mw = (11) b.调频波会产生二次谐波失真,二次谐波失真的最大角频率偏移

w c m y r w 2128??

? ??-=? (12) 调频波的二次谐波失真系数为??

? ??-=??=12422r m w w k f (13) c .调频波会产生中心频率偏移,其偏离值为

c c w m r r w 2128??

? ??-=? (14) 中心角频率的相对偏离值为 2128m r r w w c c ??

? ??-=? (15) 综上所述,若要调频的频偏大,就需增大m ,这样中心频率偏移量和非线性失真量也增大。在某些应用中,要求的相对频偏较小,而所需要的m 也就较小。因此,这时即使γ不等于2,二次谐波失真和中心频率偏移也不大。由此可见,在相对频偏较小的情况下,对变容二极管γ值的要求并不严格

(4)变容二极管部分接入振荡回路

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作为回路总电容的调频电路的中心频率稳定度较

差,这是因为中心频率fc 决定于变容二极管结电容的稳定性。当温度变化或反向偏压VQ 不稳时,会引起结电容的变化,它又会引起中心频率较大变化。为了减小中心频率不稳,提高中心频率稳定度,通常采用部分接入的办法来改善性能变容二极管和Cc 串联,再和C1并联,构成振荡回路总电容C∑

1c j c j

C C C C C C ∑=++ (16) 加调制信号u Ω(t )=U Ωm cos Ωt 后,总回路电容C ∑为

11/(1cos )/(1cos )(1cos )r

c jQ r

c j c jQ r c jQ

C C m t C C C C m t C C C C m t C ∑+Ω=+++Ω=++Ω+ (17) 相应的调频特性方程为

111()[](1cos )c jQ r c jQ w t L C C C L C C m t C ∑==++Ω+ (18)

从上式知,调频特性取决于回路的总电容C∑,而C∑可以看成一个等效

的变容二极管,C∑随调制电压uΩ(t)的变化规律不仅决定于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Cj 随调制电压uΩ(t)的变化规律,而且还与C1和Cc 的大小有关。变容二极管部分接入振荡回路,中心频率稳定度比全部接入振荡回路要高,但最大频偏要减小。

3实现FM 调频的原理框图

直接调频电路的普通LC 振荡器中心频率稳定度较低,波形容易失真,而采用克拉泼LC 振荡电路的调频器可以解决这个矛盾。其结构原理如图5 所示。

图5 FM 原理框图

4实验结果与分析

4.1调频仿真

电路元件的选择和参数计算:

1. 振荡电路:

首先通过查阅资料可知Q1三极管ICQ 应该在1-4mA 之间,这样的振荡波形振幅适中而且波形不易失真。故设置ICQ=1.6mA ,通过计算

可知三极管两端的电压为7.2V 。再设置VCC=12V ,易求Rc+Re=3k Ω,所以取Rc=1.5 k Ω,Re=1.5 k Ω。由2N2222A 参数表可知,发射结电压为0.45V ,ICQ=β*IBQ ,且β=230,而我们可以这么认为IB>>IBQ 。即

IB=37*IBQ=259μA 。通过Rb1的电流为259μA ,通过Rb2电流为251μA ,而基极电压为2.88v ,所以Rb1的阻值为35.28 k Ω,Rb2的阻值为11.48 k Ω。

已知克拉泼电路的振荡频率11o π21

C L f ≈,带入已知参数中心频

率f0=10.7MHz 。可知L1*C1≈220,通过实际仿真发现电路参数有些许偏差,这时取L1=8μH ,C1=20.46pF 。电容C2、C3由反馈系数 F 及电路

条件C1<

2. 变容二极管电路:

由所给条件找到的变容二极管BBY31,变容管静态反向偏压V Q =-4V ,由特性曲线图2.2.3-3变容二极管Cj-V 曲线,可得变容管的静态电容

C Q =75pF 。接入系数p 为 j c c

C C C p +=,回路总电容C ∑j c j

c 1C C C C C C ++=∑为减小振荡

回路高频电压对变容管的影响, p 应取小,但p 过小又会使频偏达不到指标要求。故先取p=0.2,当VQ=-4V 时,对应CQ=75pF ,则Cc ≈20.5 pF 。 由设计要求可知,变容二极管的正常工作的反向偏置电压为4V ,R1与R2为变容二极管提供静态时的反向直流偏置电压VQ ,电阻R3称为隔离电阻,常取R3>>R2,R3>>R1,以减小调制信号V Ω对V Q 的影响。已知 V Q =4V ,若取 R2=5k Ω ,隔离电阻R3=200k Ω。则R1=10K Ω

3.

调制信号电路:

调制信号是由函数发生器调制出的1kHz 正弦信号频偏△fm 要求20KHz ∑∑?-=?Q o m 21C C f f (1)

j c j

c 1C C C C C C ++=∑ (2)

j

2C p C ?=?∑ (3) j c c

C C C p += (4)

可由上述几个公式以及已知参数f0,C1,Cc ,Cj 以及图3变容二极管Cj-V 曲线,易求得频偏为20KHz 。

4.2误差分析和单元电路测试:

由于设计电路时电路元件存在误差,并且电路的参数设置会产生误差,

加上电路设计本身存在某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各级电路连接在一个时会互相干扰。

4.2.1静态工作点Ic测试

首先测量电源电流,检查、排除可能出现的严重故障,再进行各级测量,检验数值是否与所设计的相符合。另一方面检查电路板是否存在人为问题。末级高频晶体管集电极电流可以在预先断开的测试点串入用万用表测出,其他各级Ic可以测量各发射极电压算末级Ic,如果过大,输入电阻是否有误。在一定大的Ic下,快速测量其中的点电位,可以帮助分析判断,提高排除故障的速度。

4.2.2 LC振荡电路调试

LC回路的Q值要高是晶体管要工作在放大区满足电容三点式的条件。由于高频振荡电压在发射结上产生的自给偏压作用,所以起振时,三极管UCE小于原来的静态值(如诸PNP约0.1~0.3V),UBE约小,振荡越强,用万用表可以方便地判断是否起振,然而,振荡效率的调节围以及波形的是好是坏需要用示波器测量,或频率计测出频率的变化围。调整振荡频率时,应把可变电容调整到电容最大处。若振幅太小了,可以考虑β是否太小、工作点是否太低、负载是否太大,若发现寄生振荡,要检查β是否过大等存在的问题。诸如不起振或间歇振荡等,要细心分析检查,对症下药以解决问题。

4.3实验结果:

1.LC振荡回路稳定后的输出波形

2.中心频率为10.7MHz

利用频率仪测出中心频率在10.7MHz附近波动。以下是仿真结果:

图6 中心频率

3. 调制信号为1KHz

在示波器中可以看出两个标尺之间的时间为1.009ms,利用f=1/T可以得到T大致等于1KHz。以下是仿真结果:

图7 调制信号频率

4.频偏为20KHz

根据上面电路元件参数的设定可以知道电路的频偏满足要求。

5实验特点与实验思考

本实验使用传统的变容二极管调频思想,实验电路包括振荡电路、调频电路以及相关的外围电路,实验过程过信号源产生调制信号,加载到电路所产生的高频振荡信号上实现调频。

本实验由于振荡回路的中心频率和最大频偏相差太大,故实验结果不是特别明显。要进一步更加清晰的观察FM的调频结果,需要重新设定电路的最大频

偏和中心频率,再依据电路原理公式重新计算电路元件的参数值。另外本实验是采用示波器进行实验结果的观察,根据通信原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频谱仪观察调频输出的频谱图来分析电路设计的准确性。

针对实验的进一步改进可以让电路采用自带的振荡源的方式,减少了电路对信号源的依赖,并且可以在振荡回路部分增加晶体振荡,与LC所组成的振荡回路形成对比;利用LC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对已调频后的信号经过二次选频,最终可以得到良好的调频倍频信号。

6实验小结

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电路的各项性能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本次课程设计,我所做的题目是基于Multisim的调频电路设计与仿真。首先,我去图书馆和网上找到了许多相关资料,包括通信电子线路和高频电子线路相关的书籍及资料,以及Multisim软件相关的说明书。准备充分之后,从各种预定方案中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达到原理明确,设计简单的原则,确定好设计的电路方案。然后,按照Multisim软件操作,选用适当的电子元器件,合理的连接电路图,检查电路图没有错误的情况下,完成仿真。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电路图元件与软件原件不匹配的问题,元器件参数如何设置,如何进行调试等等。经过同学帮助,最终完成仿真电路图。最后,综合所有这次课程设计中的各单元,完成该课程设计说明书。

最后,非常感在这次课程设计中,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同学们中的互帮互助!

中南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截图完整)

中南大学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数字基带信号 1、实验名称 数字基带信号 2、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 3 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 3 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 3 (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3、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HDB 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 3 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 3 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 3 、AMI译码输出波形。 4、基本原理(简写)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HDB 3 编译码模块。 1、数字信源 本模块是整个实验系统的发终端,模块内部只使用+5V电压,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1-3所示(见附录)。本单元产生NRZ信号,信号码速率约为170.5KB,帧结构如图1-2所示。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无定义,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此NRZ信号为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实验电路中数据码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帧同步码及无定义位用绿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发光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码,熄状态表示0码。 本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 CLK 晶振信号测试点 ? BS-OUT 信源位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2个) ? FS 信源帧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 ? NRZ-OUT(AK) NRZ信号(绝对码)输出点/测试点(4个) 图1-1中各单元与电路板上元器件对应关系如下: ?晶振CRY:晶体;U1:反相器7404 ?分频器U2:计数器74161;U3:计数器74193;U4:计数器40160 ?并行码产生器K1、K2、K3:8位手动开关,从左到右依次与帧同步码、数

中南大学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题目调制与解调实验 学号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一振幅调制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 2.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及载波信号的关系。 3.掌握调幅系数测量与计算的方法。 4.通过实验对比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波形。 二、实验内容: 1.调测模拟乘法器MC1496正常工作时的静态值。 2.实现全载波调幅,改变调幅度,观察波形变化并计算调幅度。 3.实现抑止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 三、基本原理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包络)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信号。本实验中载波是由晶体振荡产生的10MHZ高频信号。1KHZ的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振幅调制器即为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在本实验中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来完成调幅作用,图2-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与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1KΩ电位器,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⑹、⑿之间)输出。

图2-1 MC1496内部电路图 用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图2-2所示,图中VR8用来调节引出脚①、④之间的平衡,VR7用来调节⑤脚的偏置。器件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12V,-9V),电阻R29、R30、R31、R32、R52为器件提供静态偏置电压,保证器件内部的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四、实验结果 1. ZD.OUT波形: 2. TZXH波形:

Multisim课程设计正弦波发生器

东北石油大学MULTISIM电气应用训练 2012年3 月01日

MULTISIM电气应用训练任务书 课程MULTISIM电气应用训练 题目Multisim的正弦波振荡电路仿真 专业自动化姓名刘月莹学号0906******** 主要内容: 以文氏电桥正弦波振荡电路仿真为例,分析了基本及稳幅文氏电桥正弦波发生器的特点,并采用Multisim 10软件对文氏电桥正弦波发生器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软件仿真在课堂教学、电路设计、及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信息量饱满,设计、实验变得轻松,使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在教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主要参考资料: [1] 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电路设计[J].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2]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张凤言.电子电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 杨素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岳怡.数字电路与数字电子技术[J].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6] 路勇.电子电路实验及仿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 张俊漠.单片机中级教程——原理与应用[M].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6. 完成期限2012.2.20——2012.3.1 指导教师李宏玉刘超 专业负责人 2012年3 月1 日

目录 1 任务和要求 (1) 2 稳幅文氏电桥正弦波发生器 (5) 3文氏电桥正弦波发生器电路仿真 (5) 4设计总结 (6) 参考文献 (6)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中南大学

操作系统原理试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CPU调度 一、实验内容 选择一个调度算法,实现处理机调度。 二、实验目的 多道系统中,当就绪进程数大于处理机数时,须按照某种策略决定哪些进程优先占用处理机。本实验模拟实现处理机调度,以加深了解处理机调度的工作。 三、实验题目 1、设计一个按优先权调度算法实现处理机调度的程序; 2、设计按时间片轮转实现处理机调度的程序。 四、实验要求 PCB内容: 进程名/PID; 要求运行时间(单位时间); 优先权; 状态: PCB指针; 1、可随机输入若干进程,并按优先权排序; 2、从就绪队首选进程运行:优先权-1/要求运行时间-1 要求运行时间=0时,撤销该进程 3、重新排序,进行下轮调度 4、最好采用图形界面; 5、可随时增加进程; 6、规定道数,设置后备队列和挂起状态。若内存中进程少于规定道数,可自动从后备 队列调度一作业进入。被挂起进程入挂起队列,设置解挂功能用于将指定挂起进程解挂入就绪队列。 7、每次调度后,显示各进程状态。 实验二:内存管理 一、实验内容 主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二、实验目的 帮助了解在不同的存储管理方式下,应怎样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三、实验题目 在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最先适应算法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四、实验要求 1、自行假设主存空间大小,预设操作系统所占大小并构造未分分区表; 表目内容:起址、长度、状态(未分/空表目) 2、结合实验一,PCB增加为: {PID,要求运行时间,优先权,状态,所需主存大小,主存起始位置,PCB指针} 3、采用最先适应算法分配主存空间; 4、进程完成后,回收主存,并与相邻空闲分区合并 .1、Vo类说明(数据存储结构) 进程控制块PCB的结构: Public class PCB{ //进程控制块PCB,代表一个进程 //进程名,作为进程的标识; private String name; //要求运行时间,假设进程运行的单位时间数; private int time; //赋予进程的优先权,调度时总是选取优先数小的进程先执行; private int priority; //状态,假设有“就绪”状态(ready)、“运行”状态(running)、 //“后备”状态(waiting)、“挂起”状态(handup) private String state; //进程存放在table中的位置 private int start; //进程的大小 private int length; //进程是否进入内存,1为进入,0为未进入 private int isIn; //进程在内存中的起始位置 private int base; //进程的大小 private int limit; //一些get和set方法以及构造器省略… };

Multisim课程设计报告

Multisim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multisim电路仿真设计题目: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学号:王后影110914033 专业班级:11电信本(一)班

指导老师:宇安 病房呼叫系统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数字电路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数字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2.熟悉几种常用集成数字芯片的功能和应用,并掌握其工作原理,进一步学会使用其进行电路设计。 3.进一步深化对电子技术的了解,强化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的工作态度。 5.数电课程实验是大学中为我们提供的一次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实际动手操作与研发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要求当一号病房的按钮按下时,无论其他病室的按钮是否按下,护士值班室的数码显示“1”,即“1”号病室的优先级别最高,其他病室的级别依次递减,7号病室级别最低,当7个病房中有若干个请求呼叫开关合上时,护士值班室的数码管所显示的即为当前优先级别最高的病室呼叫,同时在有呼叫的病房门口的指示灯闪烁。待护士按优先级处理完后,将该病房的呼叫开关打开,再去处理下一个相对最高优先级的病房的事务。全部处理完毕后,即没有病室呼叫,此时值班室的数码管显示“0”。

电路设计流程图 本例在设计中采用了8/3线优先编码器74LS148,74LS148有8个数据端(0~7),3个数据输出端(A0~A1),1个使能输入端(EI,低电平有效),两个输出端(GS,E0)。数据输出端A~C根据输入端的选通变化,分别输出000~111这0~7二进制码,经逻辑组合电路与74LS47D BCD-七段译码器/驱动器的数据输入端(A~C)相连,最终实现设计要求的电路功能,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与门74LS08DD的输出端(3、6、8)与74LS147D BCD-七段译码器/驱动器的数据输入端的数据端(A、B、C)连接。 此例仿真可在Multisim的主界面下,启动仿真开关即可进行电路的仿真。K1~K7为病房呼叫开关,在其下方的Key=1,...Key=7分别表示按下键盘1~7数字键,即可控制相应开关的通道。L1~L7为模拟病房门口的呼叫指示灯,当呼叫开关K1~K7任何开关被按下时,相应开关上的指示灯即闪烁发光,同时护士值班室的数码管即显示相对最高优先级别的病房号,而且蜂鸣器SP会令计算机上的扬声器发声。

中南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报告机类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类) 中南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2011年8月 目录 训练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1) 实验二动平衡实验 (3) 实验三速度波动调节实验 (4) 实验四机构创意组合实验 (5) 实验五平面机构创新设计及运动测试分析实验 (6) 实验六螺栓联接静动态实验 (7) 实验七螺旋传动效率实验 (8) 实验八带传动实验 (9) 实验九液体动压轴承实验 (10) 实验十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12) 实验十一滚动轴承综合性能测试分析实验 (13) 实验十二机械传动设计及多轴搭接实验 (14) 实验十三减速器拆装实验 (15)

训练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 1.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机构自由度与原动件的数目各为多少?当机构自由度=原动件的数目,机构的

运动是否确定? 五.收获与建议

实验二动平衡实验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一、实验目的: 二?设备名称: 三?实验数据 实验转速: 四.思考题: 转子动平衡为什么要在左右两个平面上进行平衡?

实验三速度波动调节实验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一?实验目的: 二?设备名称: 三?实验数据 1?当转速不变时,采用不同的飞轮,数据记录: 结论:当转速不变时,飞轮转动惯量越大,则机构的速度波动越二?当飞轮不变时,转速变化,数据记录: 结论:当飞轮不变时,转速越大,则机构的速度波动越

实验四机构创意组合实验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 一、机构运动简图(要求符号规范标注参数) 二、机构的设计方案图(复印件) 三、机构有____________个活动构件?有______个低副,其中转动副_______个, 移动副__________个,有____________复合铰链,在_________处?有________处?有__________个虚约束,在__________处? 四、机构自由度数目为F=3n-2PL-PH=3X-2X-0= 五、机构有_________个原动件 在___________处用__________驱动,在__________处用___________驱动? 六、针对原设计要求,按照实验结果简述机构的有关杆件是否运动到位?曲柄是 否存在?是否实现急回特性?最小传动角数值?是否有“卡住”现象?(原无要求的项目可以不作涉及) 七、指出在机构中自己有所创新之处? 八、指出机构的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简述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中南大学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MATLAB 中矩阵与多项式的基本运算 实验任务 1. 了解MATLAB命令窗口和程序文件的调用。 2 ?熟悉如下MATLAB的基本运算: ①矩阵的产生、数据的输入、相关元素的显示; ②矩阵的加法、乘法、左除、右除; ③特殊矩阵:单位矩阵、“ 1 ”矩阵、“0”矩阵、对角阵、随机矩阵的产生和运算; ④多项式的运算:多项式求根、多项式之间的乘除。 基本命令训练 1、>> eye(2) ans = 1 0 0 1 >> eye(4) ans =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2、>> ones(2) 1 1 ans =

1 1 >> ones(4) ans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 ones(2,2) ans = 1 1 1 1 >> ones(2,3) ans = 1 1 1 1 1 1 >> ones(4,3) ans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3、>> zeros(2) ans =

0 0 0 0 >> zeros(4) ans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zeros(2,2) ans = 0 0 0 0 >> zeros(2,3) ans = 0 0 0 0 0 0 >> zeros(3,2) ans = 0 0 0 0 00 4、随机阵>> rand(2,3) ans = 0.2785 0.9575 0.1576 0.5469 0.9649 0.9706 >> rand(2,3)

中南大学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实验报告整理

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 实验报告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机制**** 姓名:张** 学号: *********** 指导教师:李** 时间: 2018-11-12 实验一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运行实验 1.实验目的 (1)通过操作MES终端软件,实现对柔性制造系统的任务下达和控制加工,让学生

了解智能制造的特征及优势。 (2)通过创意性的实验让学生了解自动化系统总体方案的构思。 (3)通过总体方案的构思让学生了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学会绘制控制系统流程图,掌握物料流、信息流、能量流的流动路径。 (4)通过总体方案的构思让学生掌握各机械零部件、传感器、控制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5)通过实验系统运行让学生了解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是采用何种元器件来实现的,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 2.实验内容 (1)仔细观察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实现,了解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各个模块,熟悉各个模块的机械结构。 (2)了解各种典型传动机构的组装、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实现运动方向和速度的改变; (3)学习多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 (4)了解典型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驱动方式和性能; (5)理解柔性制造系统的工作原理,完成柔性制造系统的设计、组装; (6)实现对柔性制造系统的控制与检测,完成工件抓取、传输和加工。

3.实验步骤 (1)柔性制造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进行检测单元的设计; (3)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 (4)上下料机构的组装与检测控制; (5)物料传输机构的组装与实现; (6)柔性制造系统各组成模块的连接与控制; (7)柔性制造系统各组成单元的状态与工件状态位置的检测; (8)对机器人手动操作,实现对工件的抓取、传输。 4. 实验报告 ①该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由哪几个主要的部分组成; 主要由:总控室工作站、AGV小车输送物料机构、安川机器人上下料工作站、法那科机器人上下料工作站、ABB机器人组装工作站、视觉检测及传送工作站、激光打标工作站、堆垛机及立体仓储工作站。 ②画出该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物料传输系统结构简图;

中南大学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设计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学号: 姓名:

目录 实验1 对指令操作码进行霍夫曼编码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三、设计思路 (4) 四、关键代码 (4) 五、实验截图 (5) 六、源代码 (5) 实验2 使用LRU 方法更新Cache (8) 一、实验目的 (8) 二、实验内容 (8) 三、设计思路 (9) 四、程序截图 (9) 五、实验代码 (9) 实验总结 (16) 参考文献 (16)

实验1 对指令操作码进行霍夫曼编码一、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指令编码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 二、实验内容 1. 使用编程工具编写一个程序,对一组指令进行霍夫曼编码,并输出最后的编码结果以及对指令码的长度进行评价。与扩展操作码和等长编码进行比较。 2. 问题描述以及问题分析 举例说明此问题,例如: 下表所示: 对此组指令进行 HUFFMAN 编码正如下图所示: 最后得到的HUFFMAN 编码如下表所示:

最短编码长度为: H=0.45*1+0.30*2+0.15*3+0.05*4+0.03*5+0.01*6+0.01*6=-1.95. 要对指令的操作码进行 HUFFMAN 编码,只要根据指令的各类操作码的出现概率构造HUFFMAN 树再进行 HUFFAM 编码。此过程的难点构造 HUFFMAN 树,进行 HUFFAM 编 码只要对你所生成的 HUFFMAN 树进行中序遍历即可完成编码工作。 三、设计思路 观察上图,不难看出构造 HUFFMAN 树所要做的工作:1、先对各指令操作码的出现概率进行排序,构造一个有序链表。2、再取出两个最小的概率节点相加,生成一个生的节点加入到链表中,同时从两表中删除此两个节点。3、在对链表进行排序,链表是否只有一个节点,是则 HUFFAN 树构造完毕,否则继续做 2 的操作。为此设计一个工作链表(链表的元素时类,此类的功能相当结构。)、HUFFMAN 树节点、HUFFMAN 编码表节点。 四、关键代码 哈夫曼树重点在于如何排列权值大小不同的结点的顺序 private int leafNum; //叶子结点个数 private HaffmanNode[] hnodes; //哈夫曼树的结点数组 public HaffManCode(double[] weight) //构造指定权值集合的哈夫曼树 { int n = weight.length; //n个叶子结点 this.leafNum = n; this.hnodes = new HaffmanNode[2*n-1]; //n个叶子结点的哈夫曼树共有2n-1个结点 for(int i=0; i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Multisim仿真)

《电子技术Ⅱ课程设计》 报告 姓名 xxx 学号 院系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 指导教师 2014 年 6 月18日

目录 1、目的和意义 (3) 2、任务和要求 (3) 3、基础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4) 3.1 半导体器件的Multisim仿真 (4) 3.11仿真 (4) 3.12结果分析 (4) 3.2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5) 3.21理论计算 (7) 3.21仿真 (7) 3.23结果分析 (8) 3.3差分放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8) 3.31理论计算 (9) 3.32仿真 (9) 3.33结果分析 (9) 3.4两级反馈放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9) 3.41理论分析 (11) 3.42仿真 (12) 3.5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积分电路) (12) 3.51理论分析 (13) 3.52仿真 (14) 3.6波形发生电路的Multisim仿真(三角波与方波发生器) (14) 3.61理论分析 (14) 3.62仿真 (14) 4.无源滤波器的设计 (14) 5.总结 (18) 6.参考文献 (19)

一、目的和意义 该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电子技术2》的理论教学之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全局考虑问题、应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对培养和造就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将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任务和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分析和设计完成电路的设计和仿真。完成该次课程设计后,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1、巩固和加深对《电子技术2》课程知识的理解; 2、会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 3、掌握仿真软件Multisim的使用方法; 4、掌握简单模拟电路的设计、仿真方法; 5、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能正确反映设计和仿真结果。

最新模拟电子电路multisim仿真(很全 很好)资料

仿真 1.1.1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按图7.1-1搭建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选择电路菜单电路图选项(Circuit/Schematic Option )中的显示/隐藏(Show/Hide)按钮,设置并显示元件的标号与数值等 。 1.静态工作点分析 选择分析菜单中的直流工作点分析选项(Analysis/DC Operating Point)(当然,也可以使用仪器库中的数字多用表直接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晶体管Q1工作在放大状态。 2.动态分析 用仪器库的函数发生器为电路提供正弦输入信号Vi(幅值为5mV,频率为10kH),用示波器观察到输入,输出波形。由波形图可观察到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信号反相位关系。再一种直接测量电压放大倍数的简便方法是用仪器库中的数字多用表直接测得。 3.参数扫描分析 在图7.1-1所示的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中,偏置电阻R1的阻值大小直接决定了静态电流IC的大小,保持输入信号不变,改变R1的阻值,可以观察到输出电压波形的失真情况。选择分析菜单中的参数扫描选项(Analysis/Parameter Sweep Analysis),在参数扫描设置对话框中将扫描元件设为R1,参数为电阻,扫描起始值为100K,终值为900K,扫描方式为线性,步长增量为400K,输出节点5,扫描用于暂态分析。 4.频率响应分析 选择分析菜单中的交流频率分析项(Analysis/AC Frequency Analysis)在交流频率分析参数设置对话框中设定:扫描起始频率为1Hz,终止频率为1GHz,扫描形式为十进制,纵向刻度为线性,节点5做输出节点。 由图分析可得:当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输入信号电压VI为幅值5mV的变频电压时,电路输出中频电压幅值约为0.5V,中频电压放大倍数约为-100倍,下限频率(X1)为14.22Hz,上限频率(X2)为25.12MHz,放大器的通频带约为25.12MHz。 由理论分析可得,上述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由晶体管的输入电阻rbe限定,输出电阻由集电极电阻R3限定。 1.1.2共集电极基本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班级机械1301 姓名黄佳清 学号 07

中南大学机电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姓名:黄佳清班级:机械1301 学号: 07 实验日期: 2015 年 10 月 18 日指导教师:成绩: 1. 实验目的 (1)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样本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要求:能正确地采集样本数据,并能通过对样本 数据的处理,正确绘制出加工误差的实验分布曲线和图。 (3)能对实验分布曲线和图进行正确地分析,对加工误差的性质、工序能力及工艺 稳定性做出准确的鉴别。 (4)培养对加工误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2. 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1.按加工顺序测量工件的加工尺寸,记录测量结果。 2.绘制直方图和分布曲线 1)找出这批工件加工尺寸数据的最大值x max和最小值x min,按下式计算出极差R。 R=x max一x min 2)确定分组数K(K一般根据样本容量来选择,建议可选在8~11之间)。 3)按下式计算组距 d。 4)确定组界(测量单位:微米)。 5)做频数分布表。 6)计算x和 。 7)画直方图 以样本数据值为横坐标,标出各组组界;以各组频率密度为纵坐标,画出直方图。 8)画分布曲线 若工艺过程稳定,则误差分布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曲线;若工艺过程不稳定,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分布曲线。画出分布曲线,注意使分布曲线与直方图协调一致。 9)画公差带 在横轴下方画出公差带,以便与分布曲线相比较。 3.绘制图 1)确定样组容量,对样本进行分组

样组容量m 通常取4或5件。按样组容量和加工时间顺序,将样本划分成若干个样组。 2)计算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 对于第i 个样组,其平均值和极差计算公式为: ∑==m j ij i x m x 1 1 式中 ——第i 个样组的平均值; ——第i 个样组的标准差; ——第i 个样组第j 个零件的测量值; ——第i 个样组数据的最大值; ——第i 个样组数据的最小值 3)计算图控制限(计算公式见实验原理) 4)绘制 图 以样组序号为横坐标,分别以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R 为纵坐标,画出图,并在图上标出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 4. 按下式计算工序能力系数Cp 5. 判别工艺过程稳定性 可按下表所列标准进行判别。注意,同时满足表中左列3个条件,工艺过程稳定;表中右列条件之一不满足,即表示工艺过程不稳定。

数电课程设计基于Multisim的乒乓球游戏机控制电路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题目:基于Multisim的乒乓球游戏机控制电路设计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任务书 设计题目:基于Multisim乒乓球游戏机的控制设计电路 课题目的: 该乒乓球游戏机电路主要由3块组成:球台驱动电路,控制电路和计分电路组成。其中球台电路主要实现游戏者击球完毕后球的左右移动显示位置功能;控制电路实现游戏者A和B击球,裁判对系统初始化的功能;计分电路具有当A或B击球有效时加分和当游戏者的分数累计超过10时报警通知裁判对系统初始化以便重新开始比赛计分功能。 课题主要内容与要求: 内容:本课题设计一个以8个二极管的依次被点亮代表球的移动位置双向选择开关J2,J3控制发球,击球信号,在Multisim软件上测试结果。 要求:1、熟悉Multisim软件 2、用8个发光二极管表示球,用俩个按钮分别表示AB俩个球员的球拍; 3、A,B各有一个数码管计分。 4、裁判有一个按钮,用来对系统初始化,每次得分后按下一次。

摘要 乒乓球游戏机通过十分巧妙地设计采用数字芯片实现乒乓球左右移动,选手击球得分,累计得分超10报警灯功能。该设计三个双向开关J1,J2,J3分别作为裁判和游戏者A,B,且选手可以译码显示器上直接读出自己的得分,具有操作简单,结构清晰的优点。 对与模电课题的研究离不开电路图,不过现在都在实行电子化,所以需要借助电子产品。Multisim软件就是一款画电路图的电子软件,在此对不太熟悉或未接触过Multisim软件的朋友简短的介绍下: 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同时具备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制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仪器;所有的虚拟信号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输出到实际的硬件电路上;所有硬件电路产生的结果都可以输回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分析等特点。该乒乓球游戏机电路主要有3块电路:台球驱动电路,控制电路和计分电路组成。其中台球驱动电路主要实现游戏者击球完毕后球的左右移动显示位置功能;控制电路实现游戏者A和B击球,裁判对系统初始化的功能;

实验八multisim电路仿真

电子线路设计软件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内容:实验八multisim电路仿真 一、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multisim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2、掌握multisim做电路仿真的方法 3、能对multisim仿真出的结果做分析 二、仿真分析方法介绍 Multisim10为仿真电路提供了两种分析方法,即利用虚拟仪表观测电路的某项参数和利用Multisim10 提供的十几种分析工具,进行分析。常用的分析工具有:直流工作点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傅立叶分析、失真分析、噪声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利用这些分析工具,可以了解电路的基本状况、测量和分析电路的各种响应,且比用实际仪器测量的分析精度高、测量范围宽。下面将详细介绍常用基本分析方法的作用、分析过程的建立、分析对话框的使用以及测试结果的分析等内容 1、直流工作点分析 直流工作点分析也称静态工作点分析,电路的直流分析是在电路中电容开路、电感短路时,计算电路的直流工作点,即在恒定激励条件下求电路的稳态值。在电路工作时,无论是大信号还是小信号,都必须给半导体器件以正确的偏置,以便使其工作在所需的区域,这就是直流分析要解决的问题。了解电路的直流工作点,才能进一步分析电路在交流信号作用下电路能否正常工作。求解电路的直流工作点在电路分析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执行菜单命令Simulate/Analyses,在列出的可操作分析类型中选择DC Operating Point,则出现直流工作点分析对话框,如图所示。直流工作点分析对话框包括3页。

Output 页用于选定需要分析的节点。 左边Variables in circuit 栏内列出电路中各节点电压变量和流过电源的电流变量。右边Selected variables for 栏用于存放需要分析的节点。 具体做法是先在左边Variables in circuit 栏内中选中需要分析的变量(可以通过鼠标拖拉进行全选),再点击Plot during simulation 按钮,相应变量则会出现在Selected variables for 栏中。如果Selected variables for 栏中的某个变量不需要分析,则先选中它,然后点击Remove按钮,该变量将会回到左边Variables in circuit 栏中。Analysis Options页 点击Analysis Options按钮进入Analysis Options页,其中排列了与该分析有关的其它分析选项设置,通常应该采用默认的 Summary页

中南大学x射线实验报告参考

中南大学 X射线衍射实验报告 学院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同组者 月日指导教师 实验 日期 评分分评阅人评阅日期 实验目的 1)掌握X射线衍射仪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 2)掌握X射线衍射实验的样品制备方法; 3)学会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实验参数设臵,独立完成一个衍射实验测试; 4)学会MDI Jade 6的基本操作方法; 5)学会物相定性分析的原理和利用Jade进行物相鉴定的方法; 6)学会物相定量分析的原理和利用Jade进行物相定量的方法。 本实验由衍射仪操作、物相定性分析、物相定量分析三个独立的实验组成,实验报告包含以上三个实验内容。 一、实验原理 1、X射线衍射仪 (1)X射线管 X射线管工作时阴极接负高压,阳极接地。灯丝附近装有控制栅,使灯丝发出的热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聚焦轰击到靶面上。阳极靶面上受电子束轰击的焦点便成为X射线源,向四周发射X射线。在阳极一端的金属管壁上一般开有四个射线出射窗口。转靶X射线管采用机械泵+分子泵二级真空泵系统保持管内真空度,

阳极以极快的速度转动,使电子轰击面不断改变,即不断改变发热点,从而达到提高功率的目的 (2)测角仪系统 测角仪圆中心是样品台,样品台可以绕中心轴转动,平板状粉末多晶样品安放在样品台上,样品台可围绕垂直于图面的中心轴旋转;测角仪圆周上安装有X 射线辐射探测器,探测器亦可以绕中心轴线转动;工作时,一般情况下试样台与探测器保持固定的转动关系(即θ-2θ连动),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分别转动;有的仪器中样品台不动,而X 射线发生器与探测器连动。 (3)衍射光路 2、物相定性分析 1) 每一物相具有其特有的特征衍射谱,没有任何两种物相的衍射谱是完全相同 的 2) 记录已知物相的衍射谱,并保存为PDF 文件 3) 从PDF 文件中检索出与样品衍射谱完全相同的物相 4) 多相样品的衍射谱是其中各相的衍射谱的简单叠加,互不干扰,检索程序能 从PDF 文件中检索出全部物相 3、物相定量分析 物相定量分析——绝热法 在一个含有N 个物相的多相体系中,每一个相的RIR 值(参比强度)均为已知的情况下,测量出每一个相的衍射强度,可计算出其中所有相的质量分数: 其中某相X 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 ∑ == N A i i A i X A X X K I K I W 式中A 表示N 个相中被选定为内标相的物相名称 式中A O Al X O Al X A K K K 3 232= 右边是两个物相X 和A 的RIR 值,可以通过实测、计算或查找PDF 卡片获得。 样品中只含有两相A 和B ,并选定A 为内标物相,则有:

multisim 电路仿真 课程设计

4.1 仿真设计 1、用网孔法和节点法求解电路。 如图4.1-1所示电路: 3Ω (a)用网孔电流法计算电压u的理论值。 (b)利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用虚拟仪表验证计算结果。(c)用节点电位法计算电流i的理论值。 (d)用虚拟仪表验证计算结果。 解: 电路图: (a) i1=2 解得 i1=2 5i2-31-i3=2 i2=1 i3=-3 i3=-3 u=2 v (b)如图所示: (c)列出方程 4/3 U1- U2=2 解得 U1=3 v U2=2 v 2A1Ω _ + 1Ω 2V - 3A 图4.1-1 i

2U 1- U 2=2 i=1 A 结果:计算结果与电路仿真结果一致。 结论分析:理论值与仿真软件的结果一致。 2、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的验证。 如图4.1-2所示电路: (a)使用叠加定理求解电压u 的理论值; (b)利用multisim 进行电路仿真,验证叠加定理。 (c)如果电路中的电压源扩大为原来的3倍,电流源扩大为原来的2倍,使用齐次定理,计算此时的电压u ; (d)利用multisim 对(c )进行电路仿真,验证齐次定理。 电路图: (a ) I 1=2 7 I 2-2 I 1- I 3=0 3 I 3- I 2-2 I 4=0 解得 U 1=7(V ) I 4=-3 U 1 U 1=2(I 1- I 2) 如图所示电压源单独作用时根据网孔法列方程得: 3 I 1-2 I 2- I 3= 4 I 2=-3 U 2 7 I 3 - I 1=0 解得 U 2=9(V ) U 2=4-2 I 3 所以 U= U 1+ U 2=16(V ) (b )如图所示。 2Ω 1Ω 2Ω 4Ω 2A 3u + 4V - + u - 图4.1-2

中南大学微机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学生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____ 指导教师

目录 第一部分软件实验 (4) DEBUG 的使用 (4) 第二部分硬件实验 (8) 实验一使用ADC0809的A/D转换实验 (10) 实验二使用DAC0832的D/A转换实验(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使用DAC0832的D/A转换实验(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部分实验总结. (13)

第一部分软件实验 DEBUG 的命令及其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debug的常用命令,学会用debug来调试程序。 2.深入了解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取方法及堆栈中数据的压入与弹出。 3.掌握各种寻址方法以及简单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实验内容 1.进入和退出DEBUG程序 2.本实验只要求在DEBUG调试状态下进行,包括汇编程序,调试程序,执行程序 3.掌握一些DEBUG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环境 Windows系统下从进入命令行窗口。 四、实验的基本原理 a 汇编 d显示内存单元内容 e修改单元内存内容 g执行命令 t单步(或多步)调试 n指定文件路径文件名(含扩展名) u反汇编 r查看寄存器值及修改 l加载程序 w写盘命令 五、实验步骤 1.用DEBUG调试简单程序 例1 -A CS:0106 MOV AX,1234 MOV BX,2345 MOV CX,0 ADD AX,BX MOV CX,AX INT 20 运行程序

最新中南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1)单链表的实现(2)栈和队列 (3)二叉树的遍历(4)查找与排序学生姓名:代巍 学生学号:0909121615 指导老师:余腊生 所在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信息安全1201班 指导教师评定:签名:

实验一单链表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 了解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各种存储表示方法,以及定义在逻辑结构上的各种 基本运算及其在某种存储结构上如何实现这些基本运算。在熟悉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能够针对具体应用问题的要求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设计出相应的有效算法,解决与线性表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 用C/C++语言编写程序,完成以下功能: (1)运行时输入数据,创建一个单链表 (2)可在单链表的任意位置插入新结点 (3)可删除单链表的任意一个结点 (4)在单链表中查找结点 (5)输出单链表 三、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包括程序的结构,数据结构,输入/输出设计,符号名说明等) 用一组地址任意的存储单元存放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以元素(数据元素的映象) + 指针(指示后继元素存储位置) = 结点(表示数据元 素或数据元素的映象) 以“结点的序列”表示线性表称作线性链表(单链表) 单链表是指数据接点是单向排列的。一个单链表结点,其结构类型分为两部分: (1)、数据域:用来存储本身数据。 (2)、链域或称为指针域:用来存储下一个结点地址或者说指向其直接后继的指针。 1、单链表的查找 对单链表进行查找的思路为:对单链表的结点依次扫描,检测其数据域是否是我们所要查好的值,若是返回该结点的指针,否则返回NULL。

中南大学-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李敏 姓名: 学号:

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3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译码输出波形。

三、实验步骤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 1、熟悉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的工作原理。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 2、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单元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用信源单元的FS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示波器探头的地端接在实验板任何位置的GND点均可,进行下列观察: (1)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BS-OUT,对照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判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 (2)用开关K1产生代码×1110010(×为任意代码,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本实验给定的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和NRZ 码特点。 3、用示波器观察HDB3编译单元的各种波形。 仍用信源单元的FS信号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 (1)示波器的两个探头CH1和CH2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HDB3单元的AMI-HDB3,将信源单元的K1、K2、K3每一位都置1,观察全1码对应的AMI码(开关K4置于左方AMI 端)波形和HDB3码(开关K4置于右方HDB3端)波形。再将K1、K2、K3置为全0,观察全0码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观察时应注意AMI、HDB3码的码元都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矩形脉冲。编码输出AMI-HDB3比信源输入NRZ-OUT延迟了4个码元。 (2)将K1、K2、K3置于0111 0010 0000 1100 0010 0000态,观察并记录对应的AMI 码和HDB3码。 (3)将K1、K2、K3置于任意状态,K4先置左方(AMI)端再置右方(HDB3)端,CH1接信源单元的NRZ-OUT,CH2依次接HDB3单元的DET、BPF、BS-R和NRZ ,观察这些信号波形。观察时应注意: ? HDB3单元的NRZ信号(译码输出)滞后于信源模块的NRZ-OUT信号(编码输入)8个码元。 ? DET是占空比等于0.5的单极性归零码。 ? BPF信号是一个幅度和周期都不恒定的准正弦信号,BS-R是一个周期基本恒定(等于一个码元周期)的TTL电平信号。 ?信源代码连0个数越多,越难于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或者说要求带通滤波的Q值越高,因而越难于实现),而HDB3码则不存在这种问题。本实验中若24位信源代码中连零很多时,则难以从AMI码中得到一个符合要求的稳定的位同步信号,因此不能完成正确的译码(由于分离参数的影响,各实验系统的现象可能略有不同。一般将信源代码置成只有1个“1”码的状态来观察译码输出)。若24位信源代码全为“0”码,则更不可能从AMI 信号(亦是全0信号)得到正确的位同步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