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文言文阅读 文言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导学案 - 副本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导学案——特殊句式运河中学北校区高三语文组复习目标:1、掌握文言句式变化的一般规律,掌握辨析文言句式变化的方法。
2、合作探讨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全面梳理句式的相关知识,并针对这一点做好相关的文言文翻译。
课前准备案一、温故而知新:特殊句式的分类回顾一轮复习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哪些,从必修教材中找一个典型例句,小组互相交流、讨论,每一个小组抽一成员为代表,进行交流,然后将文言特殊句式名称及例句写下来。
课堂学习案一、考点解读《考纲》明确指出: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和词类活用。
这一考点在近几年江苏高考中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尤其体现在翻译题中。
掌握这些特殊句式与用法,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理解和辨别,从而正确地翻译句子。
二、知识归纳与点拨1、展示课前准备案中的知识梳理,并进行点拨总结: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断原则和翻译原则。
2、自我反思:写下你的薄弱环节的知识构成并举例分析。
三、学习致用1、下面的小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作判断,有语言标志词的必须指出来。
岳飞诉冤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
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
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
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
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
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
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
心之竭诚,人神共鉴。
⑩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善何恃?”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2、合作探讨,理解高考文段。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 “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 “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特殊句式-抓住标志、翻译落实)(含解析)

理解文言特殊句式——抓住标志,翻译落实复习任务通晓文言常用特殊句式,形成翻译中的“句式意识”。
考情微观1.2021~2023年新高考卷文言文翻译题涉及的文言特殊句式详见学案51“考情微观”。
2.高考考查特殊句式的特点: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考查频率不及实词、虚词高,随文命题。
前备知识——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奈何何如奈……何如……何若……何怎么/怎么办/怎么样为什么把……怎么样对……怎么办何故怎么/为什么/什么原因何以为什么/怎么会凭什么……/根据什么……何所所……的是什么孰与……与……孰……与……比,哪一个更……理解小练1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沛公曰:“孰与君少长?”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C.忠而被谤,能无怨乎?D.今日之事何如?答案C解析C项为表反问的被动句,其他三项均为表疑问的固定句式。
二、表示反问的固定格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哉(为、也、也哉)怎么能……呢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如之何把(对)……怎么样;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其)庸……乎安……哉(乎)哪里……呢难道……吗不亦……乎非……欤不也……吗不是……吗宁(独)……耶(乎、哉)哪里……呢/难道……吗顾……哉难道……吗理解小练2下列各句中,不表示反问的固定格式的一项是()A.孔子云:“何陋之有?”B.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C.若为佣耕,何富贵也?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答案B解析“奈何”表示疑问。
三、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其一何多么/何等怎么那么/为什么那么直……耳惟……耳只不过……罢了只是……罢了理解小练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固定格式)(1)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高考语文学案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知识梳理】(一)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二) 1.语言方面:简洁、准确。
2.内容方面: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3.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教学重难点】1.准确分析课外文言文句子的句式特点2. 准确翻译课外文言文的关键句【特色讲解】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一、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特殊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判断句2. 被动句3. 倒装句4. 省略句5. 疑问句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种特殊句式的概念、特点和运用。
2. 教学难点:特殊句式的辨别和正确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别讲解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例句进行说明。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特殊句式的练习,辨别和运用各种特殊句式。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情况,了解他们对特殊句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各种特殊句式的辨别和运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他们对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文言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特殊句式的运用。
2. 互动教学:采用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
3. 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巩固所学特殊句式的知识。
4. 鼓励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提供相关的文言文教材,用于讲解和练习特殊句式。
2.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特殊句式的概念、特点和例句。
3.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评估学生对特殊句式的掌握程度。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文言文材料和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 教案精品版

例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例4:具告以事“具告以事”是“以事具告”的倒装,介宾结构“以事”后置。
4、被动句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蒙后省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对话省(他,项伯)长于臣。(《鸿门宴》)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投(之)以骨。(《狼》)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9)“……者,……”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10)“……,……也”夫战,勇气也
(11)“……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文言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句式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古汉语语言现象——文言特殊句式》
高考语文学案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知识梳理】(一)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二) 1.语言方面:简洁、准确。
2.内容方面: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3.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教学重难点】1.准确分析课外文言文句子的句式特点2. 准确翻译课外文言文的关键句【特色讲解】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年高考语文 60天冲刺 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素材

2010年高考语文60天冲刺: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一、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例如:(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承前省主语]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淆之战》)(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七月》)(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例如“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
[中心词的省略]3、宾语与兼语的省略。
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如:(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然不谓(之)善。
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屠惧,投(之)以骨。
(《狼》)4、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如: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
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
(《邹忌讽齐王讷谏》)5、分句的省略。
如: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
这不同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也可省。
省略句总结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学案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特殊句式的特点。
2、学会辨别判断及翻译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⑦此三者,吾遗恨也。
⑧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2] 翻译下列句子: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3] 翻译下列句子: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4.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此人力士。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4] 翻译下列句子: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
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练习5] 翻译下列句子: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为予群从所得。
③恐为操所先。
④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
第5讲文言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
学习内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这些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是指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理解辨别的能力,而不是要求抽象记忆特殊句
式和用法。
•这种“不同”是指古今语法歧异的部分,根据“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一总要求,这些“不同”被限定在歧异
的主要方面。
一、特殊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1.判断句
•判断句主要特点是主语谓语直接相续,无判断词,常在主语后加“者”表提顿,在谓语后加“也”助判断。
•例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2.被动句
•被动句指在结构形式上表被动的句式,分“于”字式、“为”字式、“为……所……”式、“见”字式等。
•例句: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倒装句
•倒装句包含: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三种。
其中宾语前置在考查时最受重视。
•例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虎兕出于柙(状语后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主要表现为三种:
•否定句+代词结构的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引领的宾语前置;
•用“之”或“是”字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4.省略句
•成分省略包含五种:
•主语省略、
•谓语省略、
•宾语省略、
•兼语省略、
•介词省略等。
二、特殊用法
“特殊用法”指词类活用。
即甲类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一类语法现象。
考查“不同的用法”主要结合理解文意进行。
不同的用法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如使动;形容词、名词活用如意动;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等。
三、断句(句读)
1.断句与“翻译”有联系。
它是侧重语言形式也涉及内容的综合性考查手段。
高考要考查对阅读材料的宏观掌握,更要从微观上把握,所以我们在介绍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之后,才来讲解“断句”的方法。
• 2.断句跟“翻译”相同,又不同。
•翻译重视“直译”,即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同原
文保持一致;
•断句重视“意译”,即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在没有理解时还可以
根据句式来断句。
★对应练习
[例1]在你认为该加注标点处画“/”
武则天读檄
骆宾王为徐敬业作檄极疏大周过恶则天览及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微笑而已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不悦曰宰相何得失如此人
[例2]在你认为该加注标点处画“/”
韩休为相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例3]在你认为该加注标点处画“/”
阉权日重
有老宫监言明熹宗在宫中好手制小楼阁斧斤不去手雕镂精绝魏忠贤每伺帝制作酣时辄以诸部章奏进帝麾之曰汝好生看勿欺我故阉权日重而帝不知悟
[例4]在你认为该加注标点处画“/”
太祖躬行节俭
太祖尝出猎雪初霁恐草上浮雪沾濡撷衣而行侍卫辈私语曰上
何所不有而惜一衣耶太祖闻之笑曰吾岂无衣而惜之吾常以衣赐汝等与其被雪沾濡何如鲜洁为愈躬行节俭汝等正当效耳自是八旗臣民无敢以褕衣华服从事者
[例5·西城二模卷·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取材自《战国策》)【注】涓人:太监。
[例6·东城一模卷·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钱塘人喜杀,日屠百鹅。
予自湖上夜归屠者之门百鹅皆号声振衢路若有所诉鹅能警盗亦能却蛇其粪杀蛇蜀人园池养鹅蛇即远去有二能而不能免死又有祈雨之厄。
悲夫!
(取材于苏轼《仇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