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规范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规范

(2013年3月修订)

一、口腔颌面外科换药操作常规

(一)换药的适应证

1、无菌创口与污染创口为了拔除引流或怀疑有感染时;

2、敷料滑脱不能保护创口时;

3、创口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或渗出物时;

4、创口渗血或疑有血肿形成时;

5、创口包扎过紧影响呼吸或疼痛时;

6、观察创口愈合情况以及皮瓣营养情况时(暴露创口不在此例);

7、创口不清洁有碍正常愈合时;

8、其他情况,应根据不同手术要求而定。

(二)换药前的准备工作

1、进入换药室及换药前应戴好口罩、帽子。

2、准备好换药用品,一般包括无菌药碗、镊子(有齿与无齿各1把)、探针、

剪刀、酒精棉球、盐水棉球、纱布、油纱布、橡皮膏、绷带以及其他特殊需用药物等。

3、用肥皂洗手,擦干后用酒精棉球擦拭1次。

4、如为绿脓杆菌感染的创口,应穿隔离衣。

(三)、换药的时间和地点

换药时间以早查房前为最适宜。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创口的变化,从而得到及时的处理。其他时间换药,应避免在病员进食或有探望人员在场时进行。换药

的间隔时间,应根据需要来决定。无菌手术切口,病员无主诉,外敷料干燥时,可直到拆线期才第一次换药。对污染创口,可根据病员主诉及有无引流在2-3d 进行第一次换药,必要时还可予以暴露。对感染创口,原则上应每日更换敷料1次;对脓性分泌物多时,甚至需每日换药2次。

换药地点以换药室为最理想,可以保证无菌操作的顺利进行,减少感染机会。不能起床的病员,可在床旁换药,但应在病室清洁工作以前或清洁工作完成半小时以后进行,以避免空气感染。

(四)、换药的注意事项,

换药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即使是感染创口也应如此。

1.换药动作应准确、轻巧、细致,切忌粗暴。

2.应用棉球清洁暴露创面时是“蘸”的动作,而不是“揩”、“擦”的动作。

3.持镊应在1/3处,并使勿碰及其他处;并应学会双手持镊,保持一“脏”一“净”,应用时,以一镊接触无菌处,一镊接触感染处为好。

4.换药应先换无菌创口,后换沾染创口,再换感染创口。每换完一人后必须重新洗手,以防交叉感染。

5.已用过的棉球等物不可再置人无菌药碗内,应严格分开。如为绿脓杆菌感染,其换药用过的敷料更应注意不可乱放,要集中焚烧。

6.操作要迅速,勿使创口暴露过久。

(五)、换药的操作程序

1.以镊除去内层敷料,移除时应顺切口方向揭开,以免撕裂创口。如内层敷料与创口粘连过紧时切勿强拉,可用盐水、依沙吖啶(利凡诺)或过氧化氢溶液浸润后再行移去。

2.用酒精棉球自创口内缘向外擦拭,已接触外界皮肤后就不要再向内擦拭。

3.如创口有暴露创面存在,不应用带刺激性的药物涂拭,而是用盐水棉球清洁。

4.清除创口内外的异物,如线头、坏死组织等。

5.脓性分泌物过多时,应用消毒溶液冲洗,如0.1%依沙吖啶、1.5%过氧化氢、1:5000高锰酸钾等,并安置引流条。如欲作培养时,则应在冲洗前自创面或脓腔采取标本后再冲洗。

6.换药完毕后应盖以敷料(暴露创口例外)。一般至少应有2块4层以上纱布,然后用橡皮膏固定。

(六)、拆线

(1)、拆线时间

1.一般创口,口内和面部的缝线拆除为术后5—7d

2.为了减少瘢痕,面颈部无张力切口的拆线时间.可提早至术后3—5d。

3.缝合创口有张力,以及年老体弱,特别是低蛋白血症病员的拆线时间应推迟至术后8-lOd。

4.张力(或减张)缝线应在术后10-14d。

(2)、缝线反应及感染的处理

1.缝线反应由于手术创伤,组织生理性反应,有的病员在术后2-3d内,针眼及缝线周围可出现暂时性轻度红肿,一般不予特殊处理,可予消毒后包扎,并加强观察。

2.针眼脓疱亦称线头感染。表现为针眼部位硬结红肿,多敷可见脓头。如个别缝线有脓头,可拆除该针缝线,如多数缝合线发生脓头面又不到拆线时间

时,可用消毒针头挑破脓头,并涂以2%碘酊。

(3)、拆除方法

1.拆线前应用碘酊(多用于口内)或酒精涂擦缝合处,以行消毒。

2.拆线如果为一次拆完,在拆线时也应从间隔拆线开始.以防万一有裂开倾向时.还可及时停止拆除其他缝线。

3.拆线时一手以平镊头将线提起.在一端紧贴皮肤处剪断,然后向被剪断侧拉出。任意在任何地方剪断后拉出,有使感染带入深层组织的可能;如向非剪断侧拉出线头,则有使创口裂开的危险。

4.拆线完毕后,创口可涂以2%红汞。如发现刨口张力过大,或有轻度裂开的倾向时,可以蝶形胶布牵拉,减轻张力。

(七)、换置引流的方法

1.凡有脓腔存在时,均应换置引流。

2.引流物有不同种类,可根据情况选择应用。常用者有以下几种:橡皮条:引流作用好,但易自创口滑出或潜入脓腔,故应用时可将两侧边缘剪成锯齿状,置入时注意锯齿应向外。避免潜入脓腔内的方法是留置脓腔外的一段必须有足够长度。

碘仿纱条及油纱布:引流作用不似橡皮条滑畅,但易于固定。碘条且有吸取分泌物及杀菌作用,特别适用于口内创口或脓腔口朝上面自然引流作用不畅者。

药线:多用于小切口、瘘管及窦道引流。—般可于药线内加入九一丹、五五丹等中药以增强提脓的作用。

3.如不熟悉脓腔、窦道方向时,应先用探针探明方向后再置放引流,

以免盲目进行,增加病员痛苦。

4.置引流条时应强调“一通到底”,即采用探针将引流条的一端一直送到脓腔底,而不是间断推进,致使引流条堵塞于创口的开口处,反而妨碍引流。(八)、死腔的处理

1.在死腔部位置以一折叠的纱布卷或用干棉球压迫,外用橡皮膏固定。

2.较大的死腔除采用纱布卷外,应用绷带包扎加压固定。

3.以上方法无效时可用印模加压固定;应用印模胶时需注意压力不可过大,以免皮肤发生缺血性坏死。

4.死腔有感染时,可用复合抗生素液体反复冲洗之。

(九)、肉芽创面的换药

1.正常的肉芽组织为鲜红色,表面呈细颗粒样突起,分泌物少,无水肿,易出血。小创面可覆盖以油纱布,待其自行愈合;较大创面应酌情行自体或异体皮移植。

2.水肿肉芽组织色淡,高出皮肤,有浮动感,多为局部血运不良所引起。可用5%—10%盐水湿敷。待肉芽正常后,行薄中厚皮片移植。

3.炎性肉芽组织创面常较大及合并感染,有脓性分泌物,多为血运不良或瘢痕过多或存留线头、死骨、瘘管、窦道等所致。此时主要应用抗生素溶液湿敷,并去除病灶,待创面清洗后,即行植皮;植皮应以刃厚皮片为宜。

4.边缘过高的肉芽组织,应用剪刀或手术刀除去,或以硝酸银烧灼,以利上皮向创面爬行覆盖。新生的上皮很娇嫩,换药时不能用力撕揭。对粘着较紧的敷料,应用盐水湿敷后,使自行脱开。清洁创面时不能来回涂擦,而应以蘸沾式吸附以清洁创面。创面清洁时,可减少换药次数,或取暴露法用红外线照射,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