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面皮
宿州的特色

宿州的特色
宿州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符离集烧鸡:符离集烧鸡是宿州市的著名特产,以其色佳味美、香气扑鼻而著称。
这种烧鸡的制作工艺独特,选用当地放养的土鸡,经过多道工序烹制而成,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2.栏杆牛肉:栏杆牛肉是宿州市埇桥区的传统名菜,以其色鲜味美、香气四溢而著名。
这种牛肉选用当地优质的黄牛,经过多道工序烹制而成,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3.宿州面皮:宿州面皮是宿州市的传统小吃,以其薄、劲道、香辣而著称。
这种面皮制作工艺独特,选用优质面粉,经过蒸制后口感劲道,再配以特制的调料和配菜,味道鲜美,是当地居民喜爱的美食之一。
4.萧县羊肉汤:萧县羊肉汤是宿州市萧县的传统名菜,以其鲜美可口、汤汁浓郁而著名。
这种羊肉汤选用当地优质的羊肉,经过多道工序烹制而成,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5.砀山酥梨:砀山酥梨是宿州市砀山县的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这种梨果皮薄、果肉酥脆、汁多味甜,营养丰富,是当地著名的土特产之一。
6.灵璧奇石:灵璧奇石是宿州市灵璧县的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这种奇石形态奇特、纹理丰富、色彩斑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总的来说,宿州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美食、土特产和工艺品等方面。
这些特色产品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味道而闻名,是当地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各地特产介绍

全国各地特产介绍北京特产北京鸭梨、京白梨、白鸡、烧鸭、油鸡、果脯、北京蜂王精、北京秋梨膏、茯苓夹饼、北京酥糖、六必居酱菜、北京织毯、北京雕漆、景泰蓝、北京玉器、内画壶、北京葡萄酒、北京白凤龙、安宫牛黄丸、虎骨酒、京绣、桃补花、涮羊肉、北京酸菜、密云金丝小枣、少峰山玫瑰花、门头沟大核桃、怀柔板栗、北京烤鸭、桂花陈酒、内画壶、大磨盘柿、北京面人、爆肚冯的爆肚、小肠陈的卤煮火烧、天兴居的炒肝、锦馨的豆汁/焦圈、白魁老号的白水羊头、不老泉的冰糖葫芦/蒸饺、全聚德的烤鸭、东来顺的涮羊肉、天福号的酱肉、护国寺小吃、牛街斋月、白魁老号、华天小吃。
天津特产五加脾酒、天津小站稻、泥人张彩塑、卫青萝卜、盘山盖柿、金丝小枣、天津风筝、杨柳青年画、天津地毯、天津酸枣、鸭梨、宝坻红皮大蒜、天津砖刻、王朝半干白葡萄酒、青麻叶大白菜、中国对虾、津味嘎巴菜、红钟酱油、天津卫韭、黄皮葱头、杨村糕干、玫瑰肠、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猫不闻饺子、大桥道糕点、正兴德茶叶、果仁张、蹦豆张、石头门槛的素包子、杨村糕干、武清豆腐丝、小宝栗子、小李烧鸡、津酒、风筝魏、煎饼馃子。
上海特产上海水蜜桃、进京乳腐、枫泾丁蹄、上海梨膏糖、凤尾鱼罐头、上海浦东鸡、银鱼、上海木雕、嘉定竹、上海面塑、上海牙雕、上海绒绣、上海丝绸、嘉定黄草编、松江鲈鱼、城隍庙梨膏糖、崇明水仙花、上海漆器、上海玉雕、上海砚刻、上海集云阁篆刻、上海曹素功墨、上海崩瓜、猪血扁、城隍庙五香豆、嘉定白蒜香、粳稻、香芋、芦笋、浦东鸡、上海高桥松饼、上海潜泉印泥、金泽状元糕、“五芳斋”糕团、上海绢花、凤尾鱼、叶榭软糕、上海龙虾片、上海全蛋萨其马、崇明白山羊、崇明酱包瓜、龙凤酸梅汤。
重庆特产江津米花糖、广柑长寿沙田柚、夏橙南川方竹笋、杜仲合川桃片、生丝、石柱黄连、秀山桐油、永川豆豉、奉节脐橙、涪陵榨菜、荣昌折扇、工艺陶、武隆羊角豆干、铜梁龙灯、九龙坡白市驿板鸭、沙坪坝磁器、口陈麻花、南岸泉水鸡、万盛茶叶、綦江农民版画、大足龙水刀、忠县豆腐乳、垫江角雕、竹手杖、城口石鸡、巫山的庙参、香肠腊肉、重庆怪味胡豆、重庆友友泡椒凤爪、江津米花糖、瓷器口麻花、板鸭。
萧县名吃

萧县名吃NO.1首先上道萧县小吃——红汤羊肉“味压江南十二楼,名震萧淮三百里”。
好吃的你流哈喇子!!!NO.2地锅鸡——萧县圣泉寺的泉水地锅鸡,里面的地锅合饼子很好吃,点一份地锅鸡,合饼子随便吃,反正每次我带人去的吃话都把二刺老板吃的一脸的阶级斗争。
霍哈哈哈哈哈……NO.3老杂拌——正宗萧县杂拌汤,上次回家在一个名叫广大饭店的地方吃的,味道甚鲜,请教厨子,得知正宗的萧县杂拌应该是:海参\鱿鱼\粉肌肉\让菜\鹌鹑蛋为主料,用高汤煲,再加各种佐料。
这样,咋能不好吃!!!NO.4把子肉——正宗好吃的把子肉,我印象当中应该不在萧县,徐州有一家凤岐把子肉,味道很是鲜美,肉肥而不腻,菜油而不厌,生意很是火爆,我只知道老板杨凤岐的脖子上的链子是越换越粗啊!NO.5包子啥汤——萧县公园早点排第一,粮食局王颖能排第二,其余的就都差不多了,汤很好,我是一次最少喝三碗啊!但是外地的朋友可能吃不惯,里面黑胡椒放的重些。
NO.6烙馍卷馓子——香的掉渣,里面放点甜面酱就更好吃了。
也有用烙馍卷白糖的,很是怀念奶奶做的,烙馍卷白糖,烙馍烙的薄薄的,卷上白糖,卷的细细的,结结实实的,一口下去,又香又甜,差点咽了舌头啊!NO.7蒸饺——两来风的蒸饺,它薄皮大馅没有褶,入口滑溜,一个字爽!另外里面的辣酱也很好吃,只是卖的价格稍微高了那么一小点点!不过我能接受,嘿嘿!NO.8丸子汤——长义砂锅居的冬瓜羊肉丸子汤,其汤补肾亏、发汗温火,实乃冬季饮食妙汤!NO.9娃鱼:我小时侯一度老是误会,挺自豪的觉得我们萧县盛产娃娃鱼,后来才知道这玩意是绝对的素食,粉面做的.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很喜欢撇里面的醋喝,每次都能喝人家半瓶,以至于后来我们常去的那家,老板看他的眼神都不对!NO.10.碟拉猴:呵呵,平常经常说这三个字但看到他们出现在屏幕上还是忍不住想笑,因为这是方言发音和叫法,估计在字典里绝对找不到相应的三字.大家都知道这是蝉的幼虫,也可做药材.不过现在我倒是很怀小时候在乡下,和朋友们一起捉这东西的乐趣,经常玩到下半夜才回家,美好的童年啊!NO.11.鸡蛋sha汤:实在不好意思,别看喝了都快二十年这个汤了,确实不知道第三个字咋写的,反正大家这么叫,这个汤又是这片地方独有,所以说既是方言叫法也是官方名称.小时侯吃早点最喜欢捞汤里的麦仁(又是方言叫法,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俩字)吃.NO.12.新庄老九狗肉:在汽车站对过,肉又香又筋道,再配俩烧饼......NO.13.面皮:这就不用我多说了,应该是萧县小吃中知名度最高的了,一个调的,一个卷的,任君享用!呵呵! 上学时只要回家同学必让我带回这个。
面皮的做法

大香1斤,丁香0.2斤,小香1.2斤,桂丁0.2斤,花椒1.7斤,桂皮0.3斤,草果1斤,香叶0.5斤,苦豆0.3斤,良姜0.3斤,砂仁0.5斤,白蔻0.2斤,肉蔻0.2斤,罂粟壳0.3斤。
10斤花生油,调料0.2斤,1.2斤糍粑辣椒,芝麻适量。
(所谓的糍粑辣椒就是贵州红油,制法很独特,先将干辣椒水发后,再加姜、蒜,一起捣碎,)制作方法:10斤花生油烧热后,将调料0.2斤,1.2斤糍粑辣椒加水拌成糟糠状,分散下入。
注意:油温烧至冒烟,离火稍凉一会,五成油温下调料,然后开火加温,至油的颜色变红,切记不要把调料辣椒炸糊了,也可以先炸芝麻辣椒,油温稍凉再炸调料。
陕西凉皮尤其是在辣椒油的制作上十分下功夫,凉皮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决于辣椒油的配方。
辣椒油的制作很讲究,油锅烧开后,加入十几种名贵调料及神秘配方小火反复熬制,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红。
辣椒油配方及熬制过程原料[克]:砂仁3、草蔻3、山萘3、草果3、肉蔻3、白芷3、大茴3、丁香2、筚拨2、白蔻2、花椒2、良姜4、小茴4、桂皮10、陕西秦镇辣椒面103(也可用不太辣的辣椒面,意思是别让太辣的味遮住别的香料的味道)、花生油350。
配制方法:将花生油加热至七成热时(150—170度,油面从四周向中间翻动,微量冒烟),将磨成粉状的混合香料和辣椒面倒入提红油。
入料后,油温应该在七成热以下,保持3—5分钟,待油温降至五成热时,再撒入适量的生芝麻即可。
在配制麻油时,将辣椒面去掉,但应该按比例补足香料,具体操作同前凉皮的正宗吃法(好吃极了,适合家庭,绝对环保,无污染,又正宗)-凉皮的做法1、适量高筋粉加水和成面团。
2、然后把和好的面团放进清水中反复清晰,洗出面粉中的淀粉,洗到出了面筋为止。
3、把洗好的面粉水放入冰箱冷藏室,我一般是放一个晚上,反正时间越长越好。
4、第二天,取出沉淀好的淀粉水,把上面的清水倒去,剩下淀粉湖。
稀绸可以自己掌握。
5、烧开水,放好笼屉,放入一个小的托盘,托盘上抹上稍许食用油,然后倒入2-3毫米的淀粉湖,大火蒸5分钟即可。
凉皮

食用指南
营养价值
营养成分
凉皮(4张)冬天吃面皮你能保暖,夏天吃你能消暑,春天吃你能解乏,秋天吃你能去湿,凉皮真可谓是四季 皆宜、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本草纲目》上说:米能养脾,麦能补心。根据原料选用和制作方法的 不同,各地叫法也不同。
陕西关中平原是中国小麦的主要产地之一,以小麦面粉为原料制成的凉皮称为面皮,在陕西最为普及。改革 开放以前,大米在陕西还算稀罕之物。因此那时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常有老乡推着新大米换面粉,通常一斤大米可换 一斤半到两斤面粉。关于面皮的制法,陕西文坛名家贾平凹先生在其“陕西小吃小识录”中记述如下:“制法: 一斤面粉用二斤水,分三次倒入,先和成稠糊,再陆续加水和稀,加盐,加碱,稀浆用手勺扬起,能拉起筷子粗细 的条为宜。蒸笼上铺白纱布,面浆倒其上,摊二分厚,薄厚均匀,大火暴蒸,约六七分钟即熟。将面皮从笼箅上 扣在案上,每张面皮上抹一层菜油,叠堆一起晾凉后用摆刀切成细条即成”。
步骤
地区特色
1
萧县面皮
2
宝鸡擀面皮Βιβλιοθήκη 3秦镇米皮4
岐山擀面皮
5
汉中面皮
萧县面皮,是萧县著名特产,安徽省区域性代表美食,在安徽萧县大街小巷均可看见它的身影,主要特点有 卷、调两种。萧县面皮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的特点,在萧县大街小巷均可看见它的身影。 现流行于全国各地尤其是淮海地区,
每100克凉皮所含热量117大卡。具体营养素含量详见下表:
谢谢观看
食用方法
凉吃 热吃
麻酱 套餐
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凉吃,也是最常见的,一年中的春、夏、秋三季均可。
芒硝熟皮子简单方法

芒硝熟皮子简单方法芒硝熟皮子是一道传统的中式糖蜜小吃,它的香甜、薄脆和口感十分诱人,是许多人喜欢的清点心之一。
虽然很多人都喜欢吃芒硝熟皮子,但是其实很少有人能够自己在家中制作。
其实芒硝熟皮子的制作过程虽然繁琐,但也并不是很难,只要你耐心学习,掌握一些技巧,就可以在家中轻松制作出香脆可口、味道鲜美的芒硝熟皮子。
准备材料1、低筋面粉 150 克2、白砂糖 100 克3、芒硝 15 克4、油 20 克5、水 50 克6、食盐适量制作步骤步骤一:制作面粉面团1、将低筋面粉过筛,并将面粉倒入宽口碗中。
2、往面粉里加入一些食盐,再往里加入油,搅拌均匀后,加入一半的水,搅拌成均匀的面团。
3、把面团取出来,在案板上揉搓一会儿,再继续往里面加入剩下的水,揉搓均匀。
4、揉搓成一个光滑的面团,然后把面团盖上湿布,静置 15 分钟左右。
步骤二:加入糖粉1、将白砂糖过筛,并将白砂糖倒入宽口碗中。
2、往糖中加入芒硝,搅拌均匀。
3、在糖中倒一些水,搅拌均匀。
4、然后把面团分成两份,将其中一份放回碗中备用,另一份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皮。
5、在面皮上均匀地撒上糖粉,然后叠上另一张面皮,再均匀地撒上一层糖粉。
6、将叠好的两张面皮又对折叠成一半,再均匀地撒上糖粉。
7、然后将叠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用刀片将其切成小块。
8、把切好的小块拍成圆形或菱形,撒上少许糖粉后,备用。
步骤三:烘焙1、锅内倒入热水,加热至沸腾状态。
2、将备用的小块放在烤盘上,然后放入烤箱中。
3、把烤箱开到 200 度左右,烘焙约 10 分钟,然后再翻面烘焙,直到两面变成金黄色,就可以取出食用了。
注意事项1、制作芒硝熟皮子一定要注意糖水的糊化程度,否则面皮会呈现灰色,口感也会变得沙糯。
2、制作芒硝熟皮子也要注意烘焙时间,由于每个人的烤箱不同,所以烤的时间也要视情况而定。
3、在制作过程中要用面团切割出小块时,要将面皮压薄,这样做可以让烤出的芒硝熟皮子更薄更脆。
总结以上就是芒硝熟皮子的制作方法,相信掌握了这些技巧,大家也可以自己在家中制作出香脆可口、味道鲜美的芒硝熟皮子了。
萧县面皮作文

萧县面皮作文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们萧县超好吃的面皮哟!要说这萧县面皮啊,那可是我们这儿的宝贝美食呢!我第一次吃到它的时候,哇塞,那味道简直让我忘不了。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街,走着走着就闻到了一股特别香的味道。
我顺着味道找过去,就看到了一个卖面皮的小摊位。
那摊位前围了好多人呢,我心想:这得有多好吃啊,这么多人排队买。
于是我就拉着爸爸妈妈也去排队了。
等了好一会儿,终于轮到我们了。
只见卖面皮的阿姨熟练地从蒸笼里拿出一张白白的面皮,放在案板上,然后用刷子刷上一层香喷喷的辣椒油,接着又放上了黄瓜丝、豆芽、面筋等各种配料,最后一卷一折,一份美味的面皮就做好啦!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哇,那口感,QQ 弹弹的面皮,加上香辣可口的调料,还有脆脆的黄瓜丝和豆芽,真是太好吃啦!我一口气就把一份面皮给吃光了,连嘴巴边上沾的调料都舔得干干净净。
从那以后,我就爱上了萧县面皮。
每次路过那个小摊位,我都要买上一份吃。
有时候我还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吃,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可开心啦!而且啊,我还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就是吃面皮的时候一定要配上一碗酸酸甜甜的面汤,这样吃起来才更过瘾呢!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外地旅游,在外面待了好几天都没有吃到萧县面皮,我可想念那个味道了。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买了一份面皮吃,当我咬下第一口的时候,哎呀,那种满足感简直无法形容,就好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
萧县面皮不仅好吃,它还承载着我们萧县人的回忆和情感呢。
每次看到那熟悉的摊位,闻到那熟悉的味道,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吃面皮的情景,想起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面皮的快乐时光。
它就像是我们萧县的一张名片,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萧县,爱上我们萧县。
我爱萧县面皮,它是我心中最最最爱的美食!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它的味道,它会一直陪伴着我,给我带来快乐和满足。
朋友们,如果你们有机会来萧县,一定要尝尝这美味的萧县面皮哦,相信你们也会爱上它的!。
萧县商业面皮的制作方法

萧县商业面皮的制作方法
萧县商业面皮是一种传统的面食,制作方法如下:
材料:
1. 面粉
2. 水
步骤:
1. 将面粉倒入一个大碗中。
2. 逐渐加入适量的水,边加水边用筷子搅拌。
3. 慢慢搅拌面粉和水,直到形成一个均匀的面团。
4. 将面团放在清洁的工作台上,揉搓面团约10分钟,直到面团变得柔软和有弹性。
5. 把面团放回碗里,盖上一块湿布,静置20-30分钟。
6. 静置后的面团再次拿出来,继续揉搓1-2分钟,直到面团变得更加柔软。
7. 拿出一个小块面团,将其擀成薄薄的面皮。
可以使用擀面杖。
8. 将面皮翻转,将另一面也擀成薄薄的面皮。
9.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用完所有的面团。
10. 将擀好的面皮码在一起,用湿布盖上,再次静置10分钟左右。
11. 将锅烧热,刷上一层薄薄的油。
12. 将面皮放在锅里煎炸,煎炸的时间根据个人口味而定,可以煎至金黄色或脆皮。
13. 煎好的面皮可以切成均匀的小片,用来做汤面、炒面等。
注意事项:
1. 面粉和水的比例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面粉的吸水性情况进行调整。
2. 在揉搓面团时,可以加一些食用油或盐,以增加面团的柔软度和口感。
3. 煎炸面皮时,火候要掌握好,避免过度煎炸导致面皮过硬或过焦。
以上是制作萧县商业面皮的方法,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县面皮
萧县面皮是安徽地区名小吃,在安徽萧县大街小巷均可看见它的身影,现流行于全国各地,尤其是淮北、宿州、徐州等地区。
萧县面皮和传统的擀面皮不同,是将面水放进面锣中蒸做出的,吃法主要有卷、调两种。
萧县面皮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的特点,萧城各家的面皮口味是都不一样的,口感也有不同。
萧县面皮另一层含义代表浪漫式的爱情,很多人打心底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份浪漫的爱情,就像此种面皮的特点:颜色晶莹透亮,很容易被他的外表所吸引。
入口细腻伴随着浪漫的温馨。
凡是去萧县的人,都少不了吃上一张面皮,只要吃上一次,就让你彻彻底底的迷上萧县面皮。
中文名:萧县面皮
外文名:Xiaoxian dough
别称:面皮
主要原料:面粉/米粉,绿豆芽/黄瓜丝
是否含防腐剂:否
主要营养成分:糖类,蛋白质
主要食用功效:顶饿,零食消遣
适宜人群:二岁以上
副作用:无
储藏方法:冷藏
饮食地点:圣泉寺、文汇楼、西关、老黄淮
目录
1 由来
2 特点
3 做法
▪洗面筋
▪发酵
▪糍面
4 调制
▪材料
▪卷
▪调
5 传说
由来
萧县面皮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
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
口、四季皆宜之特点,是汉族民族风味的食品之一。
其面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凉爽可口。
如今是淮海地区的重要名吃。
特点
萧县面皮为萧县名小吃。
萧县面皮和传统的擀面皮不同,是在蒸笼中做出的,吃法主要有卷、调两种。
萧县面皮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的特点,在萧县大街小巷均可看见它的身影。
现流行于我国尤其是淮海地区,有现吃、网购、外卖等多种渠道供您购买品尝。
萧县各家的面皮口味是都不一样的,口感也有不同。
文汇楼的面皮皮薄,颜色晶莹透亮,入口细腻,量却很少,估计也是最受大家喜爱的一家了吧。
萧县面皮另一层含义代表浪漫式的爱情,很多人打心底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份浪漫的爱情,就像此种面皮的特点:颜色晶
莹透亮,很容易被他的外表所吸引。
入口细腻伴随着浪漫的温馨。
凡是去萧县的人,都少不了吃上一张面皮,只要吃上一次,就让你彻彻底底的迷上萧县面皮。
做法
萧县面皮和传统的擀面皮不同,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外地很有知名度但不同与机器制作的那种,纯手工的做法如下:
洗面筋
首先是洗面筋,先和好面,醒上一段时间,大约有半个小时就差不多了,然后将面团放在水里洗,洗面筋时要轻拍面团,切不可去搓揉,当面团洗到再无淀粉流出时,就算洗好了。
洗好的面筋可以在笼上蒸,也可以在锅里煮,蒸煮之前可以往面筋里加少许小苏打粉,使面筋虚一些,比较好吃,蒸煮熟后放在一边待面皮做好后放进面皮中调制用。
发酵
洗好的面水要静置一段时间。
糍面
水烧开后,把面水倒入面皮锣内,将锣转圈摇晃,使面水均匀的平铺在锣里,然后放入开水锅里,也有的人锅里架一箅子,把锣放在箅子上蒸,大约五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
调制
材料
面皮的辅料没有太多的讲究,凡是应时的蔬菜都能用,如黄瓜丝、
萧县面片青菜丝、芹菜丝、绿豆芽等都可以。
调料有盐、醋、酱油、味精、蒜泥、辣椒油,调面皮时放多少调料完全依照各人的口味来定。
调好的凉皮皮子白里透亮、黄瓜丝现着绿、辣椒油敞着红,好吃又好看,是很不错的消暑食品呢。
卷
萧县面皮以前是没有调制的,大多是卷着吃,主要在集市中叫卖,一个中年阿姨,推着一个自行车,车后拖着一个圆盘,面皮的做法都是在盘中进行,摊开面皮撒上盐、滴两地香油、放上面筋、黄瓜。
全程动作不过10秒钟,动作娴熟,绝对让你看的目瞪口呆,几乎每一个从萧县走出去的人都吃过萧县面皮,往往功成名就得萧县人回家时大鱼大肉不吃,先来一个萧县面皮,回忆自己的青春年华。
调
随着社会的发展,萧县面皮技艺也在进步,出现了调的吃法,主要是选用手工做的薄面皮,切成大块状,配上面筋、黄瓜、滴上几滴香油、辣椒、甜醋自己放,特色主要体现在是否是手工面皮和秘制的辣椒油上,谁家的好不好吃,第一口便能知晓。
传说
据说,面皮是曹操发明的,赤壁之战前夕,曹操从北方带的粮食囤积在一起,不巧遭了雨水,为了不让军中厨子被治罪,他把这些泡了水的小麦磨成粉后,洗成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