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
干扰素

1、 发热:治疗第一针常出现高热现象。以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2、感冒样综合征:多在注射后2~4个小时出现。有发热、寒战、乏力、肝区痛、背痛和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食欲不振、腹泻及呕吐。治疗2~3次后逐渐减轻。对感冒样综合征可于注射后2小时,给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剂,对症处理,不必停药;或将注射时间安排在晚上。
由灭活的或活的病毒作用于易感细胞后,由易感细胞基因组编码而产生的一组抗病毒物质。除病毒以外,细菌、真菌、原虫、立克次氏体、植物血凝素以及某些人工合成的核苷酸多聚物(如聚肌胞)等都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凡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的物质统称为干扰素诱生剂。干扰素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α、β和γ三种主要类型。其活性及抗原性皆取决于分子中的蛋白质,而与其糖基无关。脊椎动物细胞是产生干扰素的主要细胞,但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及昆虫)及植物细胞(如丁香等)亦发现有干扰素类似物。干扰素对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有高度亲和力,它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可激发细胞合成新的mRNA,产生多种效应蛋白,发挥抗病毒、抗种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干扰素不具有特异性,即由一种病毒所诱发产生的干扰素,能抗御多种病毒甚至其他的胞内寄生的病原生物的能力。动物实验证明,干扰素能抑制多种致癌性DNA病毒和RNA病毒,从而抑制病毒诱发的肿瘤生长。干扰素制剂可用以治疗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慢性乙型肝炎、带状疱疹等),以及治疗多种肿瘤(如骨肉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初期用于病毒性疾病,继而扩大到恶性肿瘤的治疗。但目前所用的干扰素,不论是纯化的天然干扰素,还是以DNA重组技术产生的干扰素,均有许多毒性,临床使用时常可造成白细胞减少、贫血、头痛、发热、肝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等。临床应用的干扰素诱生剂,如聚肌胞,毒性较大,而且价格昂贵,此外,人血清中存在破坏聚肌胞的核糖核酸酶,故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干扰素

什么叫干扰素(IFN)
• 干扰素是由病毒和其他种类的干扰素诱导剂,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人体 免疫系统的一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 白。这种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增殖、免疫调节、抗病毒和诱 导分化作用。
• 干扰素的用法用量是多少?干扰素首先每 日500万单位。肌注共一月,再测肝功能和 二对半及hbv dna定量,以确定干扰素有效 否。有效则改隔日500万单位。肌注共5-11 月,如无效则停止或加用其他药物结合进 行治疗,大家一定要注意干扰素的用法用 量。
干扰素及其制剂的分类
1
. 天然IFN 2. 非天然 IFN
干扰素制剂的分类,按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利用基 因工程生产的重组α-干扰素和人自然干扰素两大类。
1. 天然IFN
• 天然干扰素种类繁多,分子量也不同,亦有不同的抗原性。目前了解 由人的不同细胞产生的干扰素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抗原成分:白细胞干 扰素抗原(Le),人成纤维细胞干扰素抗原(F)和T淋巴细胞干扰素抗 原(T)。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统一个名,将人细胞所产生的几种干扰素, 按其抗原性不同分为α 、β 和γ 三类,Le干扰素即为α -干扰素(IFN -α ),F干扰素为β 干扰素(IFN-β )。T-干扰素即γ 干扰素( IFN-γ )。
干扰素
主要内容
干扰素的简介 干扰素的发现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干扰素及其制剂的分类 干扰素适应症
简介
国产重组 IFN-α1型和IFN-α2型,进口的干扰 能(IFN-α2b)、罗扰素( IFN-α2a)、惠福 仁(类淋巴母细胞干扰素)及组合干扰素等等。 各种亚型的干扰素-α(含α1或α2或α2a或α2b) 疗效近似;干扰素-β(IFNβ)也有相似效果,但 它在肌肉组织中易被灭活。
干扰素(IFN)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目录1干扰素2干扰素简介3治疗有效率4干扰素多少钱5发现6什么叫干扰素(IFN)7品种及价位8作用机制1.8.1 ①间接性2.8.2 ②广谱性3.8.3 ③种属特异性4.8.4 ④发挥作用迅速1干扰素药物类别:抗肿瘤药,抗病毒药;所属类别:生物反应调节剂药物名称:干扰素英文名称:Interferon药物别名:序号中文别名英文别名一.α干扰素制剂/规格:序号制剂规格1.注射剂 5×10。
单位(1 ml);1×106。
单位(1 ml);2.冻干剂l×10。
单位成份/化学结构:序号成份化学结构药理作用:1.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它一般为广谱病毒抑制剂,对RNA和D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当病毒感染的恢复期可见干扰素的存在,另一方面用外源性干扰素亦可缓解感染。
2.抑制细胞增殖干扰素抑制细胞分裂的活性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比正常细胞大500~1000倍。
干扰素抗肿瘤效果可以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的生长。
3.诱导细胞凋亡:干扰素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杀灭肿瘤细胞。
4.干扰素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免疫调节作用,对巨噬细胞及NK细胞也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药动学:干扰素在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后入血的速度较慢,需较长时间才能在血中测到。
肌内注射后Tmax为5~8小时。
一次肌注:106单位,血清浓度为100单位/ml,这比在病毒感染时自然产生的干扰素量为高。
干扰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干扰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蛋白,对于治疗病毒感染和肿瘤等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使用干扰素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干扰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干扰素。
首先,使用干扰素前需要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干扰素的使用剂量和疗程。
在使用过程中,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来进行用药,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时间。
其次,使用干扰素时需要注意注射部位的清洁和消毒。
在注射干扰素之前,患者需要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注射部位,确保注射部位的清洁。
同时,使用干扰素的注射器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来使用,注射时要确保注射器的针头是干净的,避免引入细菌感染。
另外,使用干扰素期间需要密切观察自身的反应情况。
有些患者在使用干扰素后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发热、乏力、头痛等。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患者需要及时向医生反映,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用药方案。
此外,患者在使用干扰素期间需要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干扰素的治疗效果,加快康复进程。
最后,使用干扰素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跟踪观察和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效果来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之,正确使用干扰素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患者在使用干扰素时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严格按照医嘱来进行用药。
同时,注意个人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定期复诊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患者能够通过正确的使用干扰素来提高治疗效果,早日康复。
干扰素

LOGO
• 干扰素基因克隆 • 表达载体大肠杆 菌构建 • 工程菌筛选
工程菌构建
包涵体 复性 重组
尿素溶液使包涵体 充分变性溶解,谷 胱甘肽复性使蛋白 折叠成天然构象复 性
蛋白聚集成 不溶性的包 涵体
人干
扰素
2019/3/17
干扰素
7
2.2基因工程毕氏酵母发酵生产工艺
LOGO
表达产物:直接分泌到发酵液,临床副反应少,内毒素含 量低,活性纯度高。
3.4.菌体收集 连续流离心机:冷却的发酵液,16000 r/min离心收集。 菌体保存:-20℃冰柜,不超过12个月。 检测:干扰素含量、菌体蛋白含量、菌体干燥失重、质粒 结构一致性、质粒稳定性。
2019/3/17 干扰素 12
干扰素分离纯化过程
LOGO
4.1 4.2
干扰素分离工艺过程 干扰素的纯化工艺过程
2019/3/17
干扰素
23
LOGO
参考文献: [1]郑永霞、凌善峰.我国基因工程干扰素的研究概况[J],聊 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3. [2]郭立安. 疏水作用色谱法同时纯化及复性基因重组人干 扰素-a[J]. 色谱,2001, 19(4): 301-303. [3]郭立安、刘树林、朱宝泉.使用高效疏水作用色谱和凝胶 色谱纯化重组人干扰素一r [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7, 18 (6): 920-922. [4]刘运龙、程远国、刘学龙.干扰素研究进展,动物医学进 展[J],2008 ,29 (2) :85289 [5]毛忠贵.《生物工业下游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9/3/17 干扰素 16
4.2.2色谱分离方法的选择
干扰素

干扰素中文名称:干扰素英文名称:interferon;IFN定义1:细胞因子中的一个家族,以干扰病毒复制而得名。
根据产生细胞不同可分为α干扰素、β干扰素和γ干扰素三类。
所属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免疫系统(二级学科);免疫分子(三级学科)定义2:脊椎动物受多种因素(如微生物)诱导产生的一组抗病毒蛋白质。
可影响细胞的运动和免疫过程,也可干扰多种病毒的复制而得此名。
干扰素有Ⅰ型和Ⅱ型,以及干扰素样细胞因子,Ⅰ型干扰素有7种:IFN-α、IFN-β、IFN-ε、IFN-κ、IFN-ω、IFN-δ和IFN-τ,人类没有IFN-δ和IFN-τ;Ⅱ型仅有IFN-γ。
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激素与维生素(二级学科)定义3: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一类活性蛋白质。
所属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水产生物病害及防治(二级学科)定义4:因最初发现某一种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生物学活性物质可干扰另一种病毒的感染和复制而得名。
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
根据干扰素产生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α干扰素、β干扰素和γ干扰素三类。
所属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免疫(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干扰素简介7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身产生干扰素的能力低下,在应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用外源性干扰素后,不仅产生了上述抗病毒作用,同时可以增加肝细胞膜上人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密度,促进T细胞溶解感染性肝细胞的效能。
干扰素常识

一、什么是干扰素1、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高科技、绿色抗病毒生物兽药。
2、是一类蛋白多肽,具有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
3、能诱导动物细胞产生多种广谱抗病毒蛋白。
4、抑制病毒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应答。
5、在动物抵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6、是目前所知发挥作用最快的病毒防御体系,几分钟内使机体处于病毒状态。
7、使机体在1-3周时间内对病毒的重复感染有抵抗作用。
二、干扰素的分类根据产生干扰素细胞种类不同分为︱型和‖型︱型干扰素包括α、β 、δ、τ、ω 等亚型,最具有典型代表的是a亚型,具有强烈的抗病毒功能,因此又称抗病毒干扰素(IFN-α)‖型干扰素目前只发现y亚型,具有强烈的免疫调节功能,因此又称免疫干扰素(IFN-y)︱型和‖型均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抗肿瘤的作用区别:抗病毒方面IFN-a﹥IFN-y免疫调节方面IFN-y﹥IFN-a三、干扰素的药理GTPase 阻断病毒穿入2΄,5΄-Aase 阻断病毒脱壳抗病毒蛋白表达———Pkas ——细胞呈现抗病毒状态——阻断病毒复制2΄-PDEas 阻断病毒合成活化NK细胞MO吞噬功能亢进激活免疫细胞——加强KT细胞功能——杀伤病毒感染细胞ADCC活性增强四、干扰素作用1、抗病毒、抗肿瘤作用干扰素进入机体后产生多种广谱抗病毒蛋白分解病毒RNA阻断病毒蛋白合成导致tRNA与氨基酸不能结合消除病毒感染。
2、免疫调理、免疫增强作用:激活T淋巴细胞,活化巨噬细胞,吸引淋巴细胞向炎性组织移动。
五、吉莱德系列干扰素具有的显著特点和优势:1、高浓缩型①每毫升的活性单位高达100多万,无须加量使用。
②特殊工艺浓缩而成,效果更强劲,疗效确切。
2、安全性①副作用小,干扰素能抑制多种病毒的生长繁殖,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
②干扰素应用后,机体内无残留,也不会污染环境,是真正的“绿色”药品。
③无毒性,安全剂量的10倍也不会出现毒性反应。
干扰素(IFN)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目录1干扰素2干扰素简介3治疗有效率4干扰素多少钱5发现6什么叫干扰素(IFN)7品种及价位8作用机制1.8.1 ①间接性2.8.2 ②广谱性3.8.3 ③种属特异性4.8.4 ④发挥作用迅速1干扰素药物类别:抗肿瘤药,抗病毒药;所属类别:生物反应调节剂药物名称:干扰素英文名称:Interferon药物别名:序号中文别名英文别名一.α干扰素制剂/规格:序号制剂规格1.注射剂5×10。
单位(1 ml);1×106。
单位(1 ml);2.冻干剂l×10。
单位成份/化学结构:序号成份化学结构药理作用:1.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它一般为广谱病毒抑制剂,对RNA和D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当病毒感染的恢复期可见干扰素的存在,另一方面用外源性干扰素亦可缓解感染。
2.抑制细胞增殖干扰素抑制细胞分裂的活性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比正常细胞大500~1000倍。
干扰素抗肿瘤效果可以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的生长。
3.诱导细胞凋亡:干扰素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杀灭肿瘤细胞。
4.干扰素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免疫调节作用,对巨噬细胞及NK细胞也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药动学:干扰素在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后入血的速度较慢,需较长时间才能在血中测到。
肌内注射后Tmax为5~8小时。
一次肌注:106单位,血清浓度为100单位/ml,这比在病毒感染时自然产生的干扰素量为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火获的杂交质粒
转化大肠杆菌
1、基因工程假单胞菌菌种建立
第一步:干扰素基因的克隆(RT-PCR)
制备白细胞,病毒诱导,分离mRNA,反录酶合成
测序:编码人IFNα-2b基因序列,501bp,165aa。
ATGTGTGATCTGCCTCAGACCCACAGCCTGGGTAGCAGGAGGACCTTGATGC TCCTGGCACAGATGAGGAGAATCTCTCTTTTCTCCTGCTTGAAGGACAGACAT GACTTTGGATTTCCCCAGGAGGGTTTGCCAACCAGTTCCAAAAGGCTGAAAC CATCCCTGTCCTCCATGAGATGATCCAGCAGATCTTCAATCTCTTCAGCACAA AGGACTCATCTGCTGCTTGGGATGAGACCCTCCTAGACAAATTCACACTGAAC TCTACCAGCAGCTGAATGACCTCGAAGCCTGTGTGATACAGGGGGTGGGGGT GACAGAGACTCCCCTGATGAAGGAGGACTCCATTCTGGCTGTCAGGAAATACT TCCAAAGAATCACCTCTATCTGAAAGAGAAGAAATACAGCCCTTGTGCCTGGG AGGTTGTCAGAGCAGAAATCATGAGATCTTTTTCTTTGTCAACAAACTTGCAAG AAAGTTTAAGAAGTAAGGAATGA
其他:热原,内毒素等
干扰素的剂型
• 冻干粉针剂 临床上早期使用的、世界上应用最广的 一类干扰素制剂, 同时它的生产工艺也最为稳
• 注射剂( 水针剂) 临床最为常用, 主要用于病毒感 染性疾病和肿瘤的治疗 • 栓剂 在临床上被用来治疗由人类疱疹病毒和乳头 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宫颈糜烂。
• 干扰素滴眼剂 病毒性角膜炎 • 喷雾剂 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病毒性皮肤病; 同时它可 以喷入鼻腔或口腔, 用来预防和治疗某些呼吸系统 疾病, 如感冒、口唇疱疹、SARS等.
培养:30℃,pH7.0。
控制:级联调节通气量和搅拌转速
溶解氧(DO)为 30%,3~4h,OD>4.0。 检测:显微镜和LB培养基划线检查,控制杂菌。
3.发酵罐培养
接种:通入300L培养基的发酵罐,接种量10%。
控制:级联调节通气量和搅拌转速。 前4h:30℃,pH7.0,DO为30%。
体外诱生干扰素制备工艺:Sendai病毒诱导人白细胞
1989年:IFNα-n3/Alferon,批准上市
产量低:1g IFNα,需要3亿ml人血白细胞
来源困难,工艺复杂,收率低,价格昂贵
潜在的血源性病毒污染的可能性
3、干扰素生产工艺路线(2)
人源转化细胞系培养生产工艺:
1999年:IFN α-n1/Wellferon, 批准用于临床。 优点:首次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缺点:活性低,退出临床应用。
复习
• 1. 基因工程药物制备的一般过程。 • 2.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药品的优点有哪些?
• 3. 获得目的基因常用的三种方法是(
( )和( )。
)、
作业
1、表达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2、影响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因素有哪些? 1、质粒不稳定分为哪两类? 2、如何解决质粒不稳定性?
• 对由基因重组技术所获得的蛋白质药物产 品进行鉴定时,常做哪些项目分析?
1、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菌种建立
2、菌种库的建立与保藏
1、基因工程菌菌种建立
第一步:干扰素α-2b基因的克隆 P73 图2-13
pBR322质粒
诱生的白细胞
提取全RNA 通过寡dT-纤维素柱获得寡A的mRNA
pBR322质粒DNA的PstI酶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取12s的 mRNA 切割加上dA或dC 逆转录成cDNA 双链cDNA接上dT或dG尾
表达产物:无糖基化,N-met,无活性包涵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工艺特点:发酵过程,随后变性、复性过程。
3、干扰素生产工艺路线(4)
动物无限细胞系培养生产工艺:
中华仓鼠卵母细胞
上市产品:rhuIFNβ-1a ������ 1996,Avonex(Biogen);2002,Rebif(Serono)
表达产物:166 aa糖基化蛋白,22.5 ku 工艺特点:分泌表达,产量低,成本高,过程严格
3、干扰素生产工艺路线(5)
宿主:腐生型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putida)
上市产品:IFN α-2b/安福隆
表达产物:无糖基化可溶性蛋白质,具有天然分
子结构和生物活性
工艺特点:
������
������
发酵周期短:几个小时
无需变性、复性过程,获得有活性产品
3.1 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的构建与保藏
cDNA,PCR,基因连接质粒, 转化E.coli,筛选鉴定克隆。
1、基因工程假单胞杆菌菌种建立
第二步:表达载体构建 IFN基因与表达载体连接 转化大肠杆菌 筛选阳性克隆 获得序列正确表达载体
1、基因工程假单胞菌菌种建立
第三步:工程菌构建 转化假单胞菌 筛选高表达、稳定遗传 的工程菌 获得原始菌种
广谱抗病毒活性(rhuIFNα) 慢性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直接抗肿瘤活性(rhuIFNα) ������ 毛细胞和慢性髓样白血病、Kaposi肉瘤、非霍奇
金淋巴瘤。 免疫调节活性——治疗慢性肉芽肿瘤(rhuIFNγ) 多发性硬化症rhuIFNβ
3、干扰素生产工艺路线(1)
4h后:20℃,pH6.0,DO为60%,5~6.5h。
终点控制:OD值达9.0±1.0,5℃冷却水快速降
温至15℃以下。
检测:发酵液杂菌检查
4.菌体收集
连续流离心机:冷却的发酵液,16000 r/min 离心收集。 菌体保存:-20℃冰柜,不超过12个月。 检测:干扰素含量、菌体蛋白含量等。
3.3 干扰素的分离纯化工艺过程
菌体裂解、加絮凝剂和凝聚剂得粗干扰素 溶解粗干扰素
盐析沉淀与疏水层析
阴离子交换层析与浓缩
阳离子交换层析与浓缩
凝胶过滤层析
无菌过滤分装
3.4 质量控制标和要求
干扰素鉴别试验
干扰素效价测定
蛋白质含量,纯度测定,分子量
宿主残余蛋白、残余DNA
干扰素结构鉴定:紫外光谱,肽谱,N端序列
答:1.生物活性测定:2.理化性质测定:
3.蛋白质含量
5.杂质检测
4.蛋白质纯度分析
6.稳定性考查:
7.产品一致性的保证:
第十三节
基因工程药物制造实例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人体细胞分泌 的一种活性蛋白质,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 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
根据分子结构和抗原性的差异分为α、β、γ、 ω等4个类型。α型干扰素在分为α1b α2a α2b等亚型。
2、重组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2、菌种库的建立与保藏
品质控制(QC):菌种特性、生产能力、质粒稳定性 菌种检查合格后,方可投产。
3.2 干扰素的发酵工艺过程
1.摇瓶培养
取保存工作种子批菌种,室温融化
摇瓶培养:30℃,pH7.0,250 r/min,18±2h
检测:OD值和发酵液杂菌检查。
2.种子罐培养
接种:接入50L种子罐,接种量10%。
3、干扰素生产工艺路线(3)
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发酵生产工艺:
上市产品:重组人干扰素rhuIFN ������ 1986,rhuIFNα-2a,rhuIFNα-2b;
������
������
1990,rhuIFNγ-1b;1993,rhuIFNβ-1b;
2001-2002:PEG化IFN,PEG-Intron, Pegas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