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常识

合集下载

干扰素

干扰素

干扰素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灭活的或活的病毒作用于易感细胞后,由易感细胞基因组编码而产生的一组抗病毒物质。

除病毒以外,细菌、真菌、原虫、立克次氏体、植物血凝素以及某些人工合成的核苷酸多聚物(如聚肌胞)等都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

凡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的物质统称为干扰素诱生剂。

干扰素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α、β和γ三种主要类型。

其活性及抗原性皆取决于分子中的蛋白质,而与其糖基无关。

脊椎动物细胞是产生干扰素的主要细胞,但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及昆虫)及植物细胞(如丁香等)亦发现有干扰素类似物。

干扰素对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有高度亲和力,它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可激发细胞合成新的mRNA,产生多种效应蛋白,发挥抗病毒、抗种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干扰素不具有特异性,即由一种病毒所诱发产生的干扰素,能抗御多种病毒甚至其他的胞内寄生的病原生物的能力。

动物实验证明,干扰素能抑制多种致癌性DNA病毒和RNA病毒,从而抑制病毒诱发的肿瘤生长。

干扰素制剂可用以治疗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慢性乙型肝炎、带状疱疹等),以及治疗多种肿瘤(如骨肉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初期用于病毒性疾病,继而扩大到恶性肿瘤的治疗。

但目前所用的干扰素,不论是纯化的天然干扰素,还是以DNA重组技术产生的干扰素,均有许多毒性,临床使用时常可造成白细胞减少、贫血、头痛、发热、肝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等。

临床应用的干扰素诱生剂,如聚肌胞,毒性较大,而且价格昂贵,此外,人血清中存在破坏聚肌胞的核糖核酸酶,故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干扰素是一类糖蛋白,它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故动物的IFN对人无效。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作用。

[返回]干扰素的发现干扰素(IFN)是最先发现的细胞因子,早在1957年,lssacs等人发现病毒感染的细胞产生一种因子,可抵抗病毒的感染,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

[返回]干扰素的性质及类型干扰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

打干扰素注意事项

打干扰素注意事项

打干扰素注意事项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病毒药物,常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等。

然而,在使用干扰素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些关于使用干扰素注意事项的介绍。

首先,干扰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来进行。

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的剂量和频率使用药物。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

其次,干扰素通常需要长期使用,治疗周期一般较长。

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及时复诊或定期检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了解用药效果。

此外,干扰素的治疗效果通常不是立竿见影的,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同时,干扰素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如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现象。

若出现以上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避免延误治疗。

另外,干扰素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或应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尤其是一些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与干扰素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肝脏负担,导致肝功能异常。

因此,在用药期间,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此外,干扰素治疗期间,要注重日常生活的调理和保健。

合理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并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应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寒冷刺激、疲劳等因素的影响,以免影响疗效。

总之,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病毒药物,对于治疗病毒感染具有显著疗效。

然而,在使用干扰素时,需要注意医生的指导和处方,遵循用药规定,及时复诊或定期检测,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同时,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注意日常生活的调理和保健,以提高治疗效果和保障健康。

干扰素简介

干扰素简介

干扰素简介干扰素简介一、干扰素的定义及作用机制干扰素是在病毒感染后机体细胞产生的一种抗病毒的糖蛋白,是广谱抗病毒物质,能抑制多种DNA病毒的生长繁殖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除了诱导一些抗病毒蛋白直接抗病毒外(例如2,5寡腺苷酸合成酶可以降解病毒mRNA,蛋白激酶K可以阻断病毒蛋白翻译),还可以通过免疫调节间接起到抗病毒作用(例如促进感染的肝细胞表达HLA-I类抗原、增加NK细胞活性)。

普通干扰素α因其半衰期短,隔天给药应用不太方便。

改性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可以延缓自身吸收和排泄从而延长其半衰期,可以一周注射一次。

有资料证实干扰素特别是长效干扰素对慢性乙肝的治疗,大约有10%的患者可能出现表面抗体(HBsAb)的阳转,这个结果是其它药物难以达到的。

二、干扰素治疗效果及副作用评价关于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其疗效各家报道不一,从无效到治愈率达90%不等;有人认为干扰素可以用于某些顽固难治的复发性尖锐湿疣,对于这种情况干扰素无疑是一种治疗选择方法。

也有一些研究资料显示干扰素对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与安慰剂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干扰素不能控制尖锐湿疣的复发。

一般来说α-干扰素作用快而不持久,而γ-干扰素则反应迟缓,4~6周生效,女性比男性疗效好,但原因不详。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不赞成用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其理由有三:①疗效较低。

②毒性发生率高。

副作用有流感样症状;肌痛、发热、发冷,也有头痛、恶心、疲乏。

另外有暂时性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以及轻度肝功能异常,三苷升高等【一般在用药时可服扑热息痛来预防(扑热息痛的推荐剂量是每次500mggc 1g,在用干扰素前30分钟给予)】治疗前中、后期定期查血常规、血小板、肝功能、血脂)。

③价格昂贵。

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是否使用干扰素,一定要对自己的情况综合分析,权衡利弊;未出现严重复发的患者,不一定要使用干扰素治疗。

即使注射干扰素也未必就不复发,但却非常有可能出现副作用。

干扰素基础知识

干扰素基础知识

干扰素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目录:一、干扰素二、干扰素简介三、干扰素多少钱四、发现五、什么叫干扰素(IFN)六、品种及价位七、作用机制①间接性②广谱性③种属特异性④发挥作用迅速八、分类九、干扰素制剂如何分类十、临床上常用的干扰素有哪些制剂1自然干扰素2人体白细胞重组干扰素3复合干扰素十一、干扰素适应症十二、干扰素有哪些不良反应十三、如何应对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十四、干扰素研究、应用历程十五、病毒的克星——干扰素十六、哪些人不宜使用干扰素治疗十七、什么是长效干扰素十八、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的区别十九、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二十、用途及用法二十一、干扰素治疗乙肝效果一、干扰素药物类别:抗肿瘤药,抗病毒药;所属类别:生物反应调节剂药物名称:干扰素英文名称:Interferon药物别名:序号中文别名英文别名一.α干扰素制剂/规格:序号制剂规格1.注射剂5×10。

单位(1 ml);1×106。

单位(1 ml);2.冻干剂l×10。

单位成份/化学结构:序号成份化学结构药理作用:1.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它一般为广谱病毒抑制剂,对RNA和DNA 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当病毒感染的恢复期可见干扰素的存在,另一方面用外源性干扰素亦可缓解感染。

2.抑制细胞增殖干扰素抑制细胞分裂的活性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比正常细胞大500~1000倍。

干扰素抗肿瘤效果可以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的生长。

干扰素 原理

干扰素 原理

干扰素原理
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可以在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由免疫细胞产生,可以抵御病毒感染、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和增强免疫反应。

干扰素主要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来发挥其功能。

干扰素的主要作用机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抗病毒作用:干扰素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当细胞感染病毒后,病毒感染的细胞会产生干扰素,干扰素进一步传递给附近的细胞。

这些受到干扰素刺激的细胞会合成并释放一系列的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的复制。

2. 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

它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抗原递呈细胞的抗原递呈效率,并增强NK细胞的杀伤能力。

干扰素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受体表达来调节免疫应答。

3. 抗肿瘤作用:干扰素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它可以通过多个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

干扰素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阻断肿瘤的供血和营养来源。

此外,干扰素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提高肿瘤的免疫消灭能力。

总之,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

它通过与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来发挥其功能。

干扰素的研究对于理解免疫调节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使用干扰素的注意事项

使用干扰素的注意事项

使用干扰素的注意事项干扰素是一种天然的蛋白质,具有抗病毒、抗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

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如乙型肝炎、乙型和丙型肝炎、乳腺癌等。

然而,干扰素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其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首先,使用干扰素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

不同类型和剂量的干扰素在治疗上有所不同,因此,根据具体疾病和患者情况,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和停药,以免影响疗效或导致不良反应。

其次,干扰素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

干扰素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疲劳、发热、恶心、脱发等,个体差异较大。

因此,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及时报告不良反应和症状变化,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三,干扰素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控制饮食,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酒精。

刺激性食物和饮酒可能刺激患者的胃肠道,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

大量饮酒还会对肝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加重肝脏病变。

因此,在干扰素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循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摄入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注意饮食均衡。

第四,干扰素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接种活疫苗。

干扰素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导致活疫苗的副作用增加或疫苗失效。

因此,在接受干扰素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接种活疫苗,如麻疹、风疹、水痘等。

如果必须接种疫苗,应在停药后一段时间再接种。

再者,怀孕和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干扰素。

干扰素对胚胎和胎儿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或其他不良后果。

因此,在怀孕和哺乳期间,应避免使用干扰素。

如果患者在治疗前有可能怀孕或正在哺乳,应事先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患者在使用干扰素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暴露于有毒物质。

干扰素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长时间的过度劳累和暴露于有毒物质会削弱患者的免疫力,可能会降低治疗效果或导致其他不良反应。

全面解读干扰素资料

全面解读干扰素资料

全面解读干扰素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effects(协同作用和干扰作用)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antiviral agent (抗病毒剂)一、干扰素分类:基于与IFNs的结构特征、细胞来源、受体类型以及生物活性,将IFNs分为三种。

1.结构特征:所有I型IFN组分缺乏内含子,并且聚集在小鼠基因组的4号染色体上,人的染色体9的短臂上。

(以单体形式起作用)Ⅱ型干扰素基因具有3个内含子,并且聚集在小鼠基因组的10号染色体上,人的染色体12的长臂上。

(以同型二聚体的形式起作用)Ⅲ型干扰素聚集在小鼠基因组的7号染色体上,人的染色体9的上。

2.细胞来源:I型IFN:IFN-α是由造血细胞,特别是浆细胞样细胞、树突状细胞产生的。

(而书上说所有细胞均能产生多种)IFN-β是由大多数细胞产生的。

(而书上说它是由成纤维细胞产生的)Ⅱ型IFN:IFN -γ主要由T淋巴细胞(主要),天然杀伤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APC)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分泌(在早期宿主细胞感染过程中)。

3.受体类型IFN也是II类细胞因子中的一部分,其他包括6个IL-10相关细胞因子:IL-10,IL-19,IL-20,IL-22,IL-24,和IL-26 以及几种病毒IL-10相关的细胞因子。

II类细胞因子都通过在其细胞外结构域中共享共同基序的受体信号,并且表示为II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CRF2)。

I型IFN受体:二聚体受体复合物:IFN-α受体1(IFNAR1)和IFN-α受体2(IFNAR2)。

II型IFN受体:两亚基组成的细胞表面受体结合:IFNGR1和IFNGR2。

III型IFN受体:两个亚基组成的IFN-1受体(IFN1R):IFN1R1(IL28Rα)和IL10Rβ。

4.生物活性:Ⅰ型干扰素最显著的作用是(1)抗病毒和抗细胞增殖;(2)调节天然免疫,增强NK细胞和T细胞的毒性;(3)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4)在被感染了的细胞及其相邻细胞中诱导产生一种细胞内在的抗微生物状态,从而限制病原体的扩散。

干扰素名词解释

干扰素名词解释

干扰素名词解释干扰素是一类由机体产生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干扰素最早发现于1957年,被认为是机体对病毒感染产生的一种抗体,并能"干扰"病毒生长和复制。

干扰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已经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药物。

干扰素分为三大类:α干扰素、β干扰素和γ干扰素。

其中,α和β干扰素主要由白细胞产生,而γ干扰素多由淋巴细胞产生。

不同类别的干扰素具有不同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

干扰素通过与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产生抗病毒和抗肿瘤效应。

干扰素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一系列的抗病毒蛋白质,如RNA酶和受体,从而阻止病毒的复制和生长。

同时,干扰素也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干扰素在临床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干扰素常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

例如,干扰素可以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HIV感染等病毒性肝炎。

此外,干扰素也可用于治疗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疣。

其次,干扰素广泛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如白血病、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等。

干扰素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使其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此外,干扰素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防止肿瘤的发生和复发。

最后,干扰素还被用于治疗多种免疫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慢性肝炎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尽管干扰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其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限制。

例如,干扰素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发热、疲劳、肌肉疼痛、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

此外,干扰素的治疗效果也受到个体的差异和耐药性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干扰素之前,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用药反应,选择适当的干扰素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干扰素是一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干扰素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信号传导通路,产生抗病毒和抗肿瘤效应。

干扰素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用于治疗病毒感染、肿瘤和免疫系统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干扰素
1、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高科技、绿色抗病毒生物兽药。

2、是一类蛋白多肽,具有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
节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

3、能诱导动物细胞产生多种广谱抗病毒蛋白。

4、抑制病毒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应答。

5、在动物抵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6、是目前所知发挥作用最快的病毒防御体系,几分钟内使机体处于病毒状态。

7、使机体在1-3周时间内对病毒的重复感染有抵抗作用。

二、干扰素的分类
根据产生干扰素细胞种类不同分为︱型和‖型
︱型干扰素包括α、β 、δ、τ、ω 等亚型,最具有典型代表的是a亚型,具有强烈的抗病毒功能,因此又称抗病毒干扰素(IFN-α)
‖型干扰素目前只发现y亚型,具有强烈的免疫调节功能,因此又称免疫干扰素(IFN-y)
︱型和‖型均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抗肿瘤的作用
区别:抗病毒方面IFN-a﹥IFN-y
免疫调节方面IFN-y﹥IFN-a
三、干扰素的药理
GTPase 阻断病毒穿入
2΄,5΄-Aase 阻断病毒脱壳
抗病毒蛋白表达———Pkas ——细胞呈现抗病毒状态——阻断病毒复制
2΄-PDEas 阻断病毒合成
活化NK细胞
MO吞噬功能亢进
激活免疫细胞——加强KT细胞功能——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ADCC活性增强
四、干扰素作用
1、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干扰素进入机体后产生多种广谱抗病毒蛋白分解病毒RNA阻断病毒蛋白合成导致tRNA与氨基酸不能结合消除病毒感染。

2、免疫调理、免疫增强作用:激活T淋巴细胞,活化巨噬细胞,吸引淋巴细胞向
炎性组织移动。

五、吉莱德系列干扰素具有的显著特点和优势:
1、高浓缩型
①每毫升的活性单位高达100多万,无须加量使用。

②特殊工艺浓缩而成,效果更强劲,疗效确切。

2、安全性
①副作用小,干扰素能抑制多种病毒的生长繁殖,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

②干扰素应用后,机体内无残留,也不会污染环境,是真正的“绿色”药品。

③无毒性,安全剂量的10倍也不会出现毒性反应。

④无副作用,不出现或仅仅个别体出现轻微的体温反应,一般于次日即可消除。

⑤不带毒,基因工程干扰素是经过原核表达后重组精制而成的,不带有任何可能
病原,不会存在治疗风险,而以血液细胞生产的白细胞干扰素由于存在内源性病毒污染的可能,在医学领域已被禁止使用。

3、稳定性
基因工程干扰素在生产的过程中经过严格的控制和检验,通过研制筛出的保护剂可以保证产品的效价稳定。

-15℃保存,有效期可达两年以上。

常温可保存一年。

4、特异性和广谱性
①扰素具有较严格的种属特异性,不同动物的干扰素核酸序列上存在不同程度的
差异。

②各种动物的干扰素均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同时具有强烈的免疫调节功能,
可用于各种病毒性疫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亚健康动物的抗体病毒能力。

5、无抗药性
干扰素通过调节宿主细胞的功能发挥作用,而不是直接杀灭病原,因此病毒不会对干扰素产生抗药性,而其它化学性的抗病毒药(如金刚烷胺等)使用一段时间后,病毒就会逐渐产生耐药性
6、快速与高效
迅速产生抗病毒作用,抗消化成份和赋形剂既延缓了干扰素的机体内在作用时间又大大提高了产品使用效果。

蛋白质抗消化成份保护解决了禽类饮水使用时胃酸对本产品的影响。

7、配方独特
特珠工艺合成多型基因工程干扰素。

是吉莱德多型基因工程干扰素在同类产品中独特优势之一(市场多见单一型干优素),使IFN-a在发挥强烈抗病毒的同时,又针对动物发病后免疫机能低下和免疫抑制病,IFN-y同时具有强烈调节免疫器官功能并增加免疫应答的作用,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8、标准化:目前我国尚没有动物干扰素的标准,吉莱德系列干扰素系列主要参考并
严格执行国际上人用干扰素标准制定生产和检验规范,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效性9、系列化:主要有家畜专用、家禽专用、宠物专用、畜禽通用、水禽专用、狐、貉
等系列
10、价廉高效: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重组的干扰素的成本要比血液里提取的白细
胞干扰素的低的多、纯度高的多。

六、干扰素作用缺点
1、干扰素必须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即体内病毒尚未扩散或引起严重病变之前临床使
用才能发挥其效果。

2、如果机体组织的损伤严重,已处于败血症或毒血症阶段,此时使用干扰素,起不
到决定性作用,为时已晚。

因此,也正是有一部分人认为干扰素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所在。

七、干扰素使用常识
1、化学药品预防病毒性疾病要使用3~5天作为一个疗程,间隔一段时间后再使用,
使用成本较高。

而基因工程干扰素以注射、滴口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一次即可。

但是在各种疾病混合感染情况下,可加量使用,并连用2~3天。

大群体难以注射或滴口时,可采用饮水方式,注意停饮2~3小时以保证群体能尽快均匀获得干扰素,保证效果。

2、由于基因工程干扰素对活毒疫苗的干扰作用,因此在正常冻干苗免疫72小时前
后不得使用基因工程干扰素,灭活油苗不是活毒,不受干扰素影响,并且在使用油苗时联合使用干扰素可以预防在油苗产生免疫力前野毒的感染。

3、使用基因工程干扰素即不会促进抗体的生成也不削弱或中抗体,因此在使用干扰
素4天后,可以结合相应传染病的免疫特点并接种相应疫苗,使畜禽在发病后使用干扰素得到控制后进一步获得免疫,以防止其它疫病的侵害。

4、在发病期间使用干扰素可以联合使用免疫球蛋白,以提高干扰素使用效果并能缩
短病程、降低疫病造成的损失。

5、使用干扰素可与其它任何抗病毒化药品联合使用,不产生影响。

6、使用干扰素不影响使用卵黄抗体。

7、使用干扰素期间可联合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性疾病的混合感染。

8、使用干扰素期间可添加电解多维以促进疫病的康复。

八、国内外现状
1、在美国:动物重组干扰素的开发和研制,列入2000-2005年农业部的重点课题。

2、在日本:“日本国生物研究计划”中,把畜牡业开发绿色高效畜禽干扰素列为重中
之重。

3、在欧盟:各研究所、财团、公司投巨资正在加紧开发动物干扰素。

4、在中国:鸡、猪干扰素,已在全国范围内成功的完成了田间试验,标志着我国在
“动物细胞因子“方面的研究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九、走出误区,正确使用干扰素
市场调查发现目前98%的养殖户使用干扰素在畜禽发病的中后期,其至有的是在使用几天化学抗病毒药无效的情况下,才使用干扰素,结果病情得不到很好控制,得出结论干扰素效果不好或无效果,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错过了干扰素的最佳时机,应当在发病的早期,越早越好,到中后期机体出现败
血症或毒血症时,为时已晚。

2、在治疗时,只用干扰素不注意配合其它药物作用,把干扰素当成神丹妙药,其结
果耽误了病情。

3、在中后期,不采用滴口或注射方式,为省事采用饮水方式,病重的畜禽饮不到水
或饮水不足,同样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

十、正确使用干扰素,充分发挥其临床效果
(一)紧急免疫使用
1、当附近养殖场畜禽发生烈性传染病时,为了保护避免自己养殖场发生时你该怎么
办?此时应及时加紧对畜禽使用干扰素。

2、一旦发现鸡群的日采食量有点下降,饮水有所增加,即使未发现病鸡死鸡,为了
有效防止病情发展,请及时抓紧使用干扰素。

(二)新购进的异地仔猪、种猪,特别是被污染的高发病区及或上批畜禽发生过传染病的养殖场,
对新购进的仔猪或雏鸡当天就可以先用一次干扰素,随后再做相应的免疫用药。

(三)伴有免疫失败,高发病区的养殖场,更需要在易发病季节和成长阶段有针对性的预防使用。

(四)配合灭活疫苗使用,预防免疫空白期野毒的感染。

(五)治疗病毒病时,可以配合免疫球蛋白或其它抗菌药、抗病毒药,达到标本兼治、缩短病程、降低损失。

十一、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方法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