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有关问题

合集下载

打干扰素注意事项

打干扰素注意事项

打干扰素注意事项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病毒药物,常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等。

然而,在使用干扰素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些关于使用干扰素注意事项的介绍。

首先,干扰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来进行。

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的剂量和频率使用药物。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

其次,干扰素通常需要长期使用,治疗周期一般较长。

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及时复诊或定期检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了解用药效果。

此外,干扰素的治疗效果通常不是立竿见影的,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同时,干扰素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如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现象。

若出现以上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避免延误治疗。

另外,干扰素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或应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尤其是一些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与干扰素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肝脏负担,导致肝功能异常。

因此,在用药期间,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此外,干扰素治疗期间,要注重日常生活的调理和保健。

合理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并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应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寒冷刺激、疲劳等因素的影响,以免影响疗效。

总之,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病毒药物,对于治疗病毒感染具有显著疗效。

然而,在使用干扰素时,需要注意医生的指导和处方,遵循用药规定,及时复诊或定期检测,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同时,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注意日常生活的调理和保健,以提高治疗效果和保障健康。

干扰素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干扰素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干扰素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干扰素片的介绍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

干扰素片则是一种口服的制剂形式,方便患者在家中自行服用。

干扰素片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对于一些病毒感染和肿瘤治疗有重要作用。

2. 干扰素片的作用干扰素片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作用:2.1 抗病毒作用干扰素片能够激活机体的天然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它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少病毒对机体细胞的侵害。

因此,干扰素片常被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等。

2.2 抗肿瘤作用干扰素片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它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促使肿瘤细胞进入凋亡。

此外,干扰素片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因此,干扰素片常被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如白血病、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等。

2.3 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片能够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反应更加有效。

它可以增加抗体的产生,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因此,干扰素片常被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 干扰素片的功能主治根据干扰素片的作用,它可以用于以下几种疾病的治疗:•乙型肝炎:干扰素片可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减轻肝脏炎症,降低肝功能损害。

•丙型肝炎:干扰素片和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治愈率,改善肝功能。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干扰素片能够激活机体免疫反应,清除人乳头状瘤病毒,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白血病:干扰素片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刺激肿瘤细胞凋亡,提高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黑色素瘤:干扰素片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转移,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乳腺癌:干扰素片和其他化疗药物合用,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复发和转移。

4. 结论干扰素片是一种方便患者自行服用的制剂形式,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干扰素α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干扰素α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干扰素-α的不良反映及应对方略1. 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干扰素-α治疗的绝对禁忌证涉及:妊娠、精神病史(如严重抑郁症)、未能控制的癫痫、未戒断的酗酒/吸毒者、未经控制的本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期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对计数 O.1,治疗前血小板计数50×10^9/L。

干扰素治疗的相对禁忌证涉及: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既往抑郁症史、未控制的糖尿病、未控制的高血压、总胆红素>51umoL/L,特别是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者。

2. 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和随访2.1治疗前应检查①生化学指标,涉及 ALT、AST、胆红素、白蛋白及肾功效;②血常规、甲状腺功效、血糖及尿常规;③病毒学标志,涉及 HBsAgHBeAg、抗-HBe 和 HBV DNA 水平;④对于中年以上患者,应做心电图检查和测血压;⑤检测本身抗体,排除本身免疫性疾病;⑥育龄女性还应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排除妊娠。

2.2治疗过程中应检查①开始治疗后的第 1 个月,应每 l~2 周检查 1 次血常规,后来每月检查 1 次,直至治疗结束;②生化学指标,涉及 ALT、AST 等,治疗开始后每月 1 次,持续 3 次,后来随病情改善可每 3 个月 1 次;③病毒学标志,治疗开始后每 3 个月检测 1 次 HBsAg、HBeAg、抗-HBe 和 HBVDNA;④其它:每 3 个月检测 1 次甲状腺功效、血糖和尿常规等指标;⑤应定时评定精神状态。

3. 干扰素的不良反映及其应对方略3.1流感样症候群流感样症状是干扰素应用早期的1 个最常见的不良反映,体现为发热、寒战、头痛、乏力、全身不适、心动过速,及肌肉、关节酸痛。

可能是由于干扰素造成白细胞介素-1、前列腺素-E2 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所致。

干扰素注射后 3-8 小时内,几乎全部的患者都出现流感样症状,尤以第 1 针注射后最严重。

大部分患者是可耐受的,且在注射数针后会逐步减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消失。

尖锐湿疣使用干扰素需要注意什么

尖锐湿疣使用干扰素需要注意什么

尖锐湿疣是感染了人乳头瘤病毒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可应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方法有全身用药、局部皮损内注射或外用。

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属于系统治疗的一种常见方法,以此作为免疫调节剂来调理身体状况,提高机体免疫,有效抵抗疾病.
然而这种方法只能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或消除表面的症状,要想完全将疾病治好,必须要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才能治好。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干扰素配合巩固治疗,但是切记干扰素不能过度的使用,大量使用干扰素会对患者产生副作用,对患者的健康不利,需要适度的把握干扰素的用药量。

但是干扰素只能作为一个辅助的治疗的,不能完全的根治病毒。

打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它并不是完全的疗法,具体要考虑到自己的病情,不能盲目地治疗,不然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在治疗这种性病期间,还要在饮食等生活细节上多注意,调理做好了,疗效才能更显着。

尖锐湿疣是病毒性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清除体内毒素,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尖锐湿疣还是有很多治疗方法的,如目前南京优嘉病毒疣医学研究所采用中医中药专利配方(2011101665723号)是可以达到清除病毒的,是由李兴春教授经过多年临床治疗尖锐湿疣的经验,应用于尖锐湿疣临床治疗多年。

干扰素儿童注意事项

干扰素儿童注意事项

干扰素儿童注意事项
1. 干扰素对于治疗某些儿童疾病有效,但也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

在开始使用干扰素前,务必详细了解医生给予的用药指导以及相关风险和安全性。

2. 定期复查和监测: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监测,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

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向医生汇报。

4. 监测儿童的身体状况:干扰素可能对儿童的身体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血常规、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等。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体重、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其他身体症状的变化。

5. 密切关注心理变化:某些儿童在接受干扰素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心理变化,如抑郁、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等。

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6. 饮食和生活习惯: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保证孩子有充足的营养,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并鼓励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7. 避免感染:干扰素可能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儿童更容易感染。

为了避免
感染,家长应该注意保持儿童的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有传染性的疾病。

8. 与教育者和学校沟通:如果儿童接受干扰素治疗,则有必要与教育者和学校沟通,告知他们关于孩子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以便他们能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干扰素常见问题回答及效价测定方法 (1)

干扰素常见问题回答及效价测定方法 (1)

基因工程复合干扰素与传统的白细胞干扰素有什么区别?白细胞干扰素是通过诱导动物血液中的白细胞获得的,该类产品中的干扰素含量低,活性不稳定;另外,由于该类产品来自动物血液,具有一定的生物安全风险,易导致交叉感染。

而基因工程干扰素是采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干扰素基因客隆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利用大肠杆菌发酵的方式获得的高纯度,高活性干扰素;该类干扰素由于采用发酵生产,所以活性稳定且批次之间差异较小;另外由于来源于无害的大肠杆菌,杜绝了交叉感染的可能。

目前,广泛应用于人类医用干扰素均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其,高活性,低毒副作用的特点已被广泛认可。

本产品的基因工程复合干扰素与市场上的同类干扰素有什么区别?本产品将禽α和γ两种干扰素亚型进行了最优配比混合使用,使得本产品既可以用于禽病的预防,提高机体免疫力,也可以用于禽病的早期治疗。

而市场上的的同类产品往往只含有一种亚型的干扰素,无法同时实现预防和早期治疗。

为什么本产品是水针剂,而其他公司产品是冻干粉?干扰素作为一种蛋白制剂,其不够稳定,极易失活的缺点限制了其运输和使用,于是很多企业选择了冻干以提高其稳定性的方法。

但是冻干技术同样存在一系列的缺点;首先干扰素在冻干和复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活性下降,直接影响使用效果。

其次,使用干扰素动感制剂需要加水复溶,这不近增加了使用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增加了被污染的概率。

考虑到冻干制剂的这些缺点,我们对干扰素进行了分子改造,提高了其稳定性,并采用先进的制剂配方开发了一种稳定的蛋白保护剂,使得本产品的稳定性优于同类冻干产品。

本产品在2~8℃条件可保存两年,活性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而同类冻干产品复溶后最多能保存两周。

另外,水针制剂大大的简化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程序,减少了被污染的概率,用药剂量也更准确。

本产品的基因工程复合干扰素可否与替他药物一起使用?可以一起使用,如果伴有继发性感染,建议与抗生素联合使用。

禽病毒性感染为什么必须使用干扰素?干扰素是目前所知道的发挥抗病毒作用最快的防御体系,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能力和激活T细胞免疫,在短时间内就能使机体处于抗病毒状态,使机体在1-3周内对病毒重复感染具有抗御作用。

干扰素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干扰素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干扰素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药物的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用药来说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提醒患者服用期间哪些食物或者药物不能一起吃,哪些症状不能使用药物、哪些情况需要停药等等。

那么,干扰素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包括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非何淋巴瘤、骨髓瘤、膀胱癌、卵巢癌、晚期转移性肾癌及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黑色素瘤和Kaposi肉瘤等。

干扰素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孕妇禁用。

2.发生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应给予适当治疗。

3.过敏体质、严重心脏病、肾脏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者不宜便用。

干扰素使用的注意事项

干扰素使用的注意事项

干扰素使用的注意事项如下:
1、使用干扰素的同时可以联合使用抗生素,具有防止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的作用,增加电解多维度可以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2、干扰素可与其它抗病毒的药物联合使用,也可以和卵黄抗体联合使用。

3、干扰素必须在病毒感染的早期、体内病毒尚末扩期或引起严重病变前使用。

4、在治疗时,只用干扰素不注意配合其它药物使用,会耽误病情。

5、中后期不采用滴口或注射方式,为省事采用饮水方式,达不到治疗效果。

6、如果机体组织损伤严重,已处于败血症或毒血症阶段,不建议使用干扰素,作用不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扰素临床应用中 的有关问题
兖矿总医院感染疾病科 张蓉
干扰素治疗的有关问题
•干扰素是什么
•干扰素的治疗目的 •干扰素治疗疗程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50年前
1957年,Alick Isaacs和Jean
Lindenmann发现干扰素
Issacs and Lindenmann ‘Virus
TSH异常而TAb+/-
进一步明确甲状腺 功能异常的种类 处理见后
Jamie C. Mandac,et al. The Clinical and Physiological Spectrum of Interferon-Alpha Induced Thyroiditis: Toward a New Classification. HEPATOLOGY 2006;43:661-672.
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发生感染比例 与中性粒细胞未减少患者相似
N=192
1.0 0.8 未 感 染 0.6 的 人 0.4 数 比 例 0.2
OR=1.2; 95% CI,0.62.4 P=0.7
中性粒细胞≥1000/mm3, 中性粒细胞<1000/mm3,
0.0
0 12 24 36 48
治疗周数
Cooper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6; 42:1674-8.
派罗欣 一般疗程1年 ,具体剂量和疗程可根据患者
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
主要目标 = “治愈”
次要目标 = 延缓 / 预防
• 减少肝脏纤维化的进展1 • 减少延缓肝硬化的发生2
无病毒1 阻止疾病进展
(坏死 / 纤维化)
• 防止失代偿的发生
• 防止肝细胞癌的发生2
无症状
•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IFN:疗程24-48周。
PegIFN:疗程24周
干扰素治疗期间的 不良反应及处理

一般不良反应的处理
• 流感样症状 • 消化系统反应 • 皮肤反应

• 神经系统异常
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处理
甲状腺不良反应的处理
流感样症状的表现及处理
lFN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首次用IFN 治疗时,患者可产生
是细胞受病毒感染后释放出来的免疫物质,
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
α-IFN 是病毒诱导白细胞产生
Β-IFN 是病毒诱导纤维母细胞产生
γ-IFN 是病毒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机制
调节机体的免疫监视、防御和稳定功能,使NK、
Tc细胞的细胞毒杀伤作用增强
使吞噬细胞的活性增强
停药后4周左右恢复至正常水平

当发生感染时,白细胞降低者仍会通过自身免疫 调节使白细胞上升,产生足够的应答反应
Jorge R et al. J Clin Oncol, 1986, 4(2): 234-43.
干扰素导致外周白细胞减少的可能机制

IFN对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绝大多数是一过性的 骨髓抑制,是可逆性的
诱导外周血液中单核细胞的2’,5’-寡腺甘酸合成酶
的活性
增加和诱导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抗原的表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适应症 (2010年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HBeAg-
ALT≥2×ULN HBV DNA≥1×105 拷贝/ml
ALT<2×ULN
ALT≥2×ULN HBV DNA≥1×104 拷贝/ml
对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者,可试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治疗。
血液学不良反应处理小结

国内外的研究证实:治疗中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仅是一过 性的,疗程结束后仍可恢复到正常水平,IFN并未真正导 致骨髓抑制。 循证医学资料显示:IFN治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的减少, 并未导致治疗期间发感染发生率增加1,2 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通常为轻度减少,无需减 少IFN剂量,绝大多数患者经对症处理后,都能坚持全量 治疗1,2 即使出现不良反应,也应在严密监测下减量继续治疗, 避免轻易停药 1. Jorge R et al. J Clin Oncol, 1986, 4(2): 234-43.
丙型肝炎的治疗指征
只有确证为血清HCV RNA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才
需要抗病毒治疗。
最近研究显示,对于ALT正常或轻度升高患者,只
要HCV RNA阳性也应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约30%ALT水平正常,约 40%ALT水平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
急性丙型肝炎:IFNα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丙型肝

IFN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上述影响,可能是由于:

IFN改变了外周血细胞的分布;
IFN改变了血液系统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
病毒对骨髓的影响(肝外病变); 患者治疗前已存在造血功能障碍
血液学不良反应的预后

虽然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 (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ANC] < 500 细胞 /mm3) 有可能会导致机会性感染增加,但是研究 发现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很少会因为中性粒细胞计数减
治疗
观察,ALT升高或肝组 织学检查有中重度 炎症者可考虑治疗 .
治疗
关于慢性乙肝干扰素疗程
中国指南:
普通干扰素(凯因益生)一般疗程为6个月 ,如有
应答,为提高疗效可延长疗程至1年或更长,可根 据患者的应答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及疗程;如 治疗6个月仍无应答,可改用或联合其他抗病毒药 物。 的应答及耐受性等因素进行调整。
少而出现严重细菌感染,或者增加细菌感染率。

虽然血小板减少症有可能会增加自发性出血的频率,但是
派罗欣治疗很少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
Doμglas T. Dieterich, Jerry L. Spivak.CID 2003:37-533
干扰素治疗期间中性粒细胞减少与并发感染无关
N=192
4.00 中 性 粒 3.00 细 胞 ( 2.00
2. Cooper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6; 42:1674-8. 3. SOZA et al. Hepatology, 2002; 36(5): 1273-9.





一般不良反应的处理
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处理
甲状腺不良反应的处理
治疗中并发感染 治疗中无并发感染
中性粒细胞计数 基线:3800±1700 /mm3 ; 低点:1900±1100 /mm3
×103/µl
) 1.00
0
2
4
6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治疗周数
Cooper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6; 42:1674-8.
腹泻
ALT升高的处理
首先仔细排除以下原因:
其他慢性肝等) 感染其它非肝炎病毒(CMV等) 同时服用有肝脏损害的药物
ALT升高的提示:免疫清除病毒,可能出现HBeAg血清转换
,最终疗效更好,是调动免疫的结果
ALT升高超过10×ULN,应密切观察,如果有超强反应出现
Interference. I. The interferon’ Proc Roy Soc, 1957;147:258-267
40年前
1966-1971年美国学者Robert
M. Friedman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阐述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
Robert M. Friedman
干扰素(Interferon)
澡,以保持皮肤湿度;使用润肤液
必要时请皮肤科专家会诊
干扰素治疗导致的皮肤反应-脱发的处理
脱发为用药晚期的主要副作用。发生时间与剂
量有关,如剂量小发生在药后3个月左右。剂 量大发生在1.5个月左右,通常经过1~3个月可 恢复,即使在继续应用过程中也伴有毛发再生
脱发属一过性,不需积极处理
干扰素治疗导致的神经系统异常
1. Worman HJ. Hepatitis C: current treatment. 2. Peters MG et al. Medscape HIV/AIDS eJournal. 2002;8(1). 3. Nishiguchi S et al. Lancet. 1995;346:1051-1055.
对干扰素血液学不良反应处理的《专家建议》
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 ≤1.5×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 ≤ 0.75×109/L、或血小板计数 ≤ 50×109/L,应下调聚乙二醇干 扰素剂量至 135μg 继续治疗,或延长注射间隔时间,并加强监 测。
如 外 周 血 白 细 胞 总 数 ≤ 1.0×109/L 、 或 中 性 粒 细 胞 计 数 ≤ 0.5×109/L 、或血小板计数 ≤ 2.5×109/L ,应当暂停使用,待 以上指标回升后再从小剂量开始治疗。
陆重琳, 等.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2000; 19(3): 201-202


一般不良反应的处理
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处理
甲状腺不良反应的处理
干扰素治疗导致白细胞降低的过程

IFN暴露几小时之后就开始出现白细胞下降


治疗后1-2周下降至基线值的40%-60%
4-6周之后逐渐稳定


停药后≥3天白细胞开始升高
发热 寒颤 心率加快 全身不适 肌痛 头痛 疲乏等症状
其中以发热最为常见,体温多在38~40º C,多发生于用药后 4~8小时内,持续4~12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