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不一样的石头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不一样的石头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不一样的石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石头》,详细内容为:通过观察、探索、比较,让幼儿了解石头的多样性,认识不同种类的石头以及它们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描述石头的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让幼儿了解石头的多样性,认识到不同石头的区别。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石头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石头之间的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石头样品、放大镜、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石头样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户外活动时间,带幼儿到附近的公园或操场捡石头,让他们亲身感受石头的多样性。
2.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石头,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份记录表和石头样品,让他们合作完成记录表。
4. 小组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不一样的石头》2. 内容:石头分类:光滑的、粗糙的、有花纹的、透明的等石头特征:形状、颜色、质地、大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家里的石头请幼儿回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找一找家里的石头,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2. 答案:幼儿需完成一份记录表,记录找到的石头的特征,如形状、颜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观察、描述、分类等方面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实地观察、探索更多种类的石头,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操性。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石头的特征和分类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幼儿园大班《不一样的石头》优秀教案材料

幼儿园大班《不一样的石头》优秀教案材料简介本教案主要针对幼儿园大班学生,通过《不一样的石头》这个主题进行教学。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石头的种类、形状、颜色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类型的石头,并能用简单语言描述;2.观察石头特征,培养对细节的注意力;3.学会用手去感知石头的质地和形状;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形状、颜色、质地的石头;–放大镜;–彩色纸、笔、剪刀等;–石头的相关图片。
2.教师备课–审阅课文《不一样的石头》;–完成教案中的各种活动,熟悉教学内容和流程;–调整教学计划,以适应实际教学情况。
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的石头,让学生猜测石头的特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学习:阅读《不一样的石头》这个故事,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石头,并讨论石头的特点。
3.实践:让学生用手摸石头,感受其质地、形状,然后用绘画或剪纸的方式表现出来。
4.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互相交流、讨论。
5.总结:通过回顾当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强化记忆。
拓展活动1.邀请家长捐赠一些特别的石头,让孩子们观察和描述;2.用石头进行计数、比较等数学活动;3.观察水中流过的石头,探讨石头的形成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通过观察石头培养了他们的细致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激励。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石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不一样的石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不一样的石头教学目标:1.帮助孩子们认识和了解不同类型的石头,包括其形状、颜色、质地等特性。
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3.提升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理解每一种自然物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教学内容:1.不同类型的石头介绍:如砂石、砾石、鹅卵石、大理石、花岗岩等。
2.石头的特性学习:形状、颜色、质地、硬度等。
3.石头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筑、装饰、艺术创作等。
教学准备:1.各种类型的石头样本。
2.放大镜、纸和铅笔供孩子们观察和记录。
3.关于石头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4.一些关于石头的故事或儿歌。
教学过程:1.引入主题: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石头的故事或唱一首关于石头的儿歌,引发孩子们对石头的兴趣。
2.展示和介绍石头样本:让孩子们观察并触摸各种石头,引导他们描述石头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性。
3.实验活动:提供放大镜,让孩子们更细致地观察石头的纹理和结构,并鼓励他们画出自己观察到的石头。
4.讨论和分享:让孩子们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感受,引导他们比较不同类型的石头的特性。
5.生活应用展示: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孩子们展示石头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
教学延伸:1.组织一次户外寻石活动,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寻找和收集各种石头,进一步实践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鼓励孩子们用收集到的石头进行艺术创作,如石头画、石头雕塑等。
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每种石头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价值,我们要尊重和爱护大自然的一切。
教学评估:1.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专注度,以及他们在实验活动和分享环节的表现。
2.检查孩子们的观察记录和艺术创作,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在户外寻石活动后,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孩子们对石头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大班多种多样的石头综合活动教案

大班多种多样的石头综合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活动名称:大班多种多样的石头综合活动活动教材: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手册《多种多样的石头》活动内容:1. 认识石头的特征和种类;2. 探索石头的用途和价值;3. 培养幼儿对石头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能够认识和描述石头的特征和种类;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石头的特征和种类,探索石头的用途和价值;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石头样品、图片、视频、PPT等;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让幼儿观察周围的石头,引导幼儿发现石头的特征和种类;2. 讲解:通过PPT、视频等教具,向幼儿介绍石头的特征和种类,让幼儿了解石头的形成和分布;3. 实践:让幼儿动手操作,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石头,并剪下来;4. 小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用自己的石头作品拼出不同的图案或故事;5. 展示和分享: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石头特征、石头种类、石头用途板书形式:图片和文字结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和石头的日记作业要求: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找到一块特殊的石头,记录下石头的特征和用途,并拍摄一张与石头的合影;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对石头的观察和了解,完成日记,并拍摄合影。
2. 作业题目:石头拼图游戏作业要求:让幼儿用自己的石头作品,拼出一幅有趣的图案或故事;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石头拼图游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活动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表现出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否培养了幼儿对石头的兴趣和保护意识?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进一步探索石头的科学知识,如石头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种类的石头有什么不同的特性?还可以让幼儿参与到保护石头的行动中,如参加石头保护宣传、组织石头清洁活动等。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不一样的石头》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不一样的石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自然与科学”,详细内容为“不一样的石头”。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石头的种类、特点以及简单形成过程,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石头的种类、特点及简单形成过程,提高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学习品质,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石头种类的识别和特点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石头标本、放大镜、石头形成过程的图片、PPT 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石头标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幼儿园附近寻找石头,让幼儿观察石头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石头标本,讲解石头的基本种类、特点及简单形成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石头观察,运用多种感官(如看、摸、闻等)进行探索,记录观察结果。
4. 小组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石头的种类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2. 石头的特点形状多样大小不一颜色丰富3. 石头的简单形成过程火山岩:火山爆发时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沉积岩:河流、湖泊、海洋中的泥沙、生物遗体等堆积、压实、胶结而成。
变质岩: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而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身边的石头,记录石头的种类、特点及形成过程。
2. 答案示例:石头种类:沉积岩石头特点:形状不规则,表面光滑,颜色为灰色形成过程:河流中的泥沙堆积、压实、胶结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石头的种类、特点及简单形成过程。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作业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大班科学活动《不一样的石头》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不一样的石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大自然》第四章《地球的奥秘》第二节《不一样的石头》。
内容主要包括石头的形成、分类、特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幼儿了解石头的形成过程,掌握基本的石头分类方法,认识不同石头的特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石头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石头的分类方法、不同石头的特性。
难点:石头形成过程的理解、实际操作中的观察与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石头样本、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学生准备:学习记录表、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参观校园的石头景观,引导幼儿观察、触摸不同石头。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石头的了解和认识。
2. 例题讲解(1)讲解石头的形成过程,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使幼儿形象地了解石头是如何形成的。
(2)介绍石头的分类方法,引导幼儿学会按照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进行分类。
3. 随堂练习(1)组织幼儿进行石头分类活动,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2)指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石头细节,并记录下来。
(1)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发现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石头的形成过程2. 石头分类方法3. 不同石头的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在生活中找到5种不同的石头,记录它们的特征。
(2)运用所学知识,为你的家人讲解石头的形成过程。
2. 答案:(1)略。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幼儿对石头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但仍需加强个别幼儿在观察、描述方面的指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石头的形成与分类。
(2)开展家庭科学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石头的研究。
大班科学教案为什么石头不一样

大班科学教案为什么石头不一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自然界的多样性》第三节《石头的奥秘》。
详细内容围绕石头的种类、特征以及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石头的多样性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种类石头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区分。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自然界事物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石头种类的区分及形成原因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石头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石头样本、图片、视频等。
2. 学具:放大镜、白纸、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展示各种各样的石头,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为什么石头不一样呢?”2. 例题讲解(1)展示不同种类的石头,讲解其特征及形成原因。
(2)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石头的形成过程。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石头样本,讨论其特征,并在白纸上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石头的种类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2. 石头的特征及形成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石头,描述其特征,并尝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2. 答案示例(示例石头:花岗岩)特征:硬度大、颗粒粗糙、颜色多样。
形成原因:岩浆在地壳深处冷却凝固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石头的种类及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分析形成原因方面还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观察自然界中的石头,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例题讲解中的石头特征及形成原因的详细解释二、随堂练习中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方法三、作业设计中的题目深度和答案示例的准确性四、课后反思中对学生掌握程度的评估和拓展延伸的实践性一、例题讲解中的石头特征及形成原因的详细解释在讲解石头的特征及形成原因时,应深入浅出地介绍每种石头的独特性质和形成过程。
大班科学活动《不一样的石头》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不一样的石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科学探索》第五章《不一样的石头》。
活动主要围绕石头的特征、种类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展开,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让幼儿了解石头的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石头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了解不同种类的石头;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探究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石头的特征和种类;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石头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石头标本、图片、视频、操作材料等;学具:放大镜、刷子、水壶、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石头,引发幼儿对石头的兴趣。
2. 观察石头: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石头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点,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3. 探究石头:分组讨论石头的作用和分类,了解不同种类的石头。
4. 实验操作:让幼儿用水壶、刷子等工具清洗石头,观察石头的质地和吸水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石头的特征、种类和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不同种类的石头,了解石头的特点,并拍照记录。
2. 作业答案:幼儿需提供不同种类的石头照片,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石头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幼儿积极参与,对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观察、实验等环节,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讨论石头分类时,部分幼儿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石头博物馆,深入了解石头的起源、演变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同时,开展石头绘画、雕刻等活动,让幼儿发挥创意,充分利用石头的特点进行艺术创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拓展本次活动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科学探索》第五章《不一样的石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教案不一样的石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不一样的石头
来源:山东省农科院幼儿园崔凤
【设计意图】
石头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能观赏;能玩游戏;还能对我们的生活有非常大的作用。
在我们的河边、马路、山上、造房子等地方都可以看见它们,这些不起眼的石头都是孩子们的最爱,我小时候也特爱玩石子棋、收集石子的游戏。
在与孩子们散步时孩子们发现幼儿园里也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石头,激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咦,这石头怎么都是白白的?”、“石头是哪来的呢?”、“石头可以用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起来,顺着孩子们的兴趣,思路,我决定带孩子一起走进石头的世界,探索石头的秘密。
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孩子接触自然环境,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和认知兴趣,并在做做玩玩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石头的多样性(出处、特性),丰富地理知识。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
2、实验材料、用书同幼儿人数。
【活动重难点】
1、幼儿能说出三种石头不一样的现象。
2、教师对三种石头产生不同现象后的反复引导。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石头。
(幼儿互相介绍手中的石头,鼓励幼儿自由与同伴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二)基本部分
1、欣赏石头风景图
大千世界,有各种各样的石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石头风景中吧!
2、提问、猜想、记录
(1)提问:在大自然中,石头成为美丽的风景,石头又分为哪几种,每种石头又叫什么?
(幼儿讨论)并且介绍石头的正确名称观看课件,了解石头名称。
(2)猜想:
①你觉得三种石头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是哪一种?
②你觉得三种石头能写字的是哪一种?
③你觉得三种石头摸上去最光华的哪一种?
(3)纪录:
幼儿把猜想记录在《幼儿用书》的猜想表格中。
3、幼儿动手实验,感知石头的特性,
(1)把石灰石、鹅卵石和火山石放在手中,感受那个摸起来最光滑。
(2)用石灰石、鹅卵石和火山石在黑卡纸画画,哪个可以画出来。
(3)把石灰石、鹅卵石和火山石放进水中,会发现哪个能浮起来。
(4)把自己发现记录在《幼儿用书》的发现表格中(教师帮助幼儿认读书中相应的正确答案)。
4、通过课件帮助幼儿了解石头更多的用途。
石头有这么多的秘密,小朋友们知道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有什么作用呢?根据幼儿所说,师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如:石头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可用来盖房子、造桥、铺路……有些石头经过工人叔叔加工成我们的日常用品,如石磨、茶几和漂亮的工艺品石獅子、玉镯、玉佩……
(1)一般的岩石、鹅卵石、大理石、花岗岩可用于铺路、造桥、盖房子等。
(2)玉石、红蓝宝石、钻石是较为名贵的石头,可以制作装饰品。
(3)本地盛产的名石——寿山石,特别名贵,可做成工艺品。
(三)结束部分
石头不但作用大,而且很好玩,利用教具,探索石头的玩法,下面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四)活动分享
打开《幼儿用书》本次活动栏中,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收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材料,孩子们能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三种石头的不同特点,得到了最直接的经验。
同时,孩子们对试验很感兴趣,也很专注,因此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幼儿在操作完以后,没有把操作材料收拾好,而是直接放在了操作台上,这样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因此,应当事先给孩子准备好小塑料筐或是小袋子,以便孩子在实验结束后把实验材料收拾好,然后再回座位讨论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