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A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与答案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与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题(每题 3分):2.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3.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4.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沉下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6.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7.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总硬度:水中Ca2+、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9.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11.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12.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

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13.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界。

14.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间。

15.物理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引力产生的吸附.16.化学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化学键力发生了化学作用,使得化学性质改变。

17.平衡浓度:当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达到动态平衡时,即吸附速度与解吸速度相同,吸附质在吸附剂及溶液中的浓度都不再改变,此时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就称为~.18.半透膜:在溶液中凡是一种或几种成分不能透过,而其它成分能透过的膜,都叫做半透膜。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D.格栅倾斜50-60o,可增加格栅面积
3.每天的删渣量大于()m3时,宜采用机械清渣法。
A.0.2B.0.3C.0.5D.0.8
4.下面不属于平流式沉淀池进水装置的是()
A.横向潜孔B.竖向潜孔C.穿孔墙D.三角堰
5.不属于胶体稳定的原因的是()
A.漫射B.布朗运动C.带电D.水化膜
6.采用氢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废水中的金属铜,树脂应用()再生。
5.反渗透膜是半透膜,反渗透的推动力是,反渗透膜透过的物质是。
6.加压溶气气浮中,供气方式有、、。
7.酸性废水过滤中和法通常采用和作为中和滤料。
8.混凝法主要去除水中的和。
9.凝聚和总称为混凝。常用的混凝剂可分为和两大类。
14.沉淀池出水区为保证出水均匀性通常采用或。
15曝气沉砂池中水流的流态为式。
7、问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颗粒在水中的沉淀类型及其特征如何?
2.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8、计算题(共30分)
1.理想沉淀池中的悬浮颗粒密度为3.5g/mL,平均直径为1mm,已知混和液的黏度=1.0×10-3Pa?s,求该颗粒沉降速度。(4分)
9.吸附过程可分为三个连续阶段,即、、。
10.混凝机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三种作用;
11.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常用的膜分离法有、和。
13.离子交换的运行操作包括四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aClB.NaOHC.HClD.丙酮
7.按照水中悬浮物的性质、浓度及絮凝性能,沉淀类型不同。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属于(????)。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A 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A 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A 答案一、填空题(30分每小题3分)1.全溶气流程、部分溶气流程、回流溶气流程。

2.慢速渗滤系统、快速渗滤系统、地表慢流系统、湿地处理系统、地下渗滤处理系统。

3.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或区域沉淀)、压缩沉淀。

4.水温,pH值,水中杂质的成分、性质和浓度,水力条件。

5.渐减曝气、分步曝气、完全混合法、高负荷曝气或变形曝气、克劳斯法、延时曝气、接触稳定法、氧化沟、活性生物滤池、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 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

(只要答出其中8个即可)6.(1)K m值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的浓度无关;(2)对每一种底物,各有一个特定的K m,并且不受pH及温度的影响;(3)同一种酶有几种底物就有几个K m值。

7.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流化床。

8.表面水力负荷、沉淀时间。

9.水解、酸化、乙酸化、甲烷化;10.pH值和碱度、温度、负荷、消化池的搅拌、有毒有害物质。

二、问答题(50分,每小题10分)1答:微生物生长过程包括停滞期、对数期、静止期和衰老期,处于不同阶段时污泥,其性质由很大的区别。

如果活性污泥被接种到与原来生长条件不同的废水中,或污水处理厂因故中断运行后再运行,则可能出现停滞期,这种情况下,污泥需经过若干时间的停滞后,才能适应新的废水,或从衰老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

处于对数期的污泥絮凝性差,呈分散状态,混合液沉淀后其上清夜浑浊。

当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污泥浓度较高时,污泥则处于静止期,处于静止期的污泥絮凝性好,混合液沉淀后上层液清澈。

处于衰老期的污泥较松散,沉淀性能好,混合液沉淀后上清夜清澈,但有细小泥花。

所以在废水处理中,应尽量避免或宿短停滞期,构筑物中的污泥应控制在静止期或衰老期的前期。

2答:1)工艺系统组成简单,不设二沉池,曝气池兼具二沉池的功能,无污泥回流设备;2)耐冲击负荷,在一般情况下无需设置调节池;3)反应推动力大,易于得到优于连续系统的出水水质;4)运行操作灵活,通过适当调节各单元操作的状态可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5)污泥沉淀性能好,SVI值较低,能有效地防止丝状菌膨胀;6)该工艺的各操作阶段及各运行指标可通过计算机加以控制,便于自控运行,易于维护管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一、名词解释1.气固比:即溶解空气量和原水中悬浮固体含量的比值。

它是调整气浮效果、控制出水悬浮物浓度、浮渣上升速度及污泥浓缩度的重要因素。

2.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3.吸附再生法:又称接触稳定法。

利用再生活性污泥与污水混和的活性污泥法废水生物处理系统。

污水同活性污泥法在吸附池混合接触30-60min进行吸附。

从沉淀池回流的污泥首先在再生池内进行生物代谢曝气达3-6h,恢复活性,在进入吸附池。

再生池容积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50%,但处理效果较低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一般BOD去除率为80-90%。

此法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

常不需设置初沉池,因而降低了处理厂的投资。

4.剩余污泥:活性污泥系统中从二次沉淀池(或沉淀区)排出系统外的活性污泥。

5.折点加氯消毒法:当水中有机物主要为氨和氮化物,其实际需氯量满足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增加,但是后者增长缓慢,一段时间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反而下降,此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又上升,此折点后自由性余氯出现,继续加氯消毒效果最好,即折点加氯。

原因:当余氯为化合性氯时,发生反应,使氯胺被氧化为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会逐渐减小,但一段时间后,消耗氯的杂质消失,出现自由性余氯时,随加氯量增加,余氯又会上升。

6.回流比:曝气池中回流污泥的流量与进水流量的比值。

7.生物膜法:微生物附着在生长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

污水与生物膜接触以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被净化。

8.活性污泥法: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具有一定活力的,良好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状污泥。

9.生物脱氮:利用氨化反应,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最后将氮变成氮气,去除污水中的N。

联大-水污染控制工程卷A及答案

联大-水污染控制工程卷A及答案

二. 单选题 (每小题 1 分,总计10分)1.厌氧消化中的产甲烷菌是( )A.厌氧菌B.好氧菌C.兼性菌D.中性菌 2.下列不属于水中杂质存在状态的是( ) A.悬浮物 B 胶体 C 溶解物 D 沉淀物3.对应处理对象选择处理方法。

悬浮物( ) 细菌( ) 色素( ) 无机盐类( ) A.活性炭吸附 B.漂白粉 C.超滤 D.过滤4.污泥的含水率从99%降低到96%,污泥体积减少了( ) A.1/3 B.2/3 C.1/4 D.3/45.对应处理级别选择处理对象。

一级处理( )二级处理( )深度或三级处理( )特种处理( ) A.残留的悬浮物和胶体、BOD 和COD ,氨氮、硝酸盐及磷酸盐;B.不能自然沉淀分离的微细悬浮颗粒、乳化物及难于为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和有毒有害的无机物;C.水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D.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

6. 关于氧垂曲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受污点即亏氧量最大点;B. 曲线下降阶段耗氧速率>复氧速率;C. 曲线上升阶段耗氧速率<复氧速率;D. 曲线末端溶解氧恢复到初始状态。

7.下列对好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不正确的是( )A. 温度每增加10~15℃,微生物活动能力增加一倍;B. 当pH<6.5或pH>9时,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C. 水中溶解氧一般应维持2mg/l 以上;D. 微生物对氮、磷的需要量为BOD 5:N:P=200:5:1。

8.以下关于对活性污泥法中曝气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曝气池提供氧气及对混合液的搅拌作用;B. 风压要满足克服管道系统和扩散器的摩阻损耗以及扩散器上部的静水压;C. 风量要满足生化反应所需的氧量和能保持混合液悬浮固体呈悬浮状态;D. 要求空气输配管系统沿程阻力损失小,曝气设备各点压力均衡;E. 从扩散器释放的气泡越大越好。

9.以下不属于UASB 的特点的是( )A. 反应器具有很高的容积负荷;B. 采用少量空气搅拌;C. 污泥的颗粒化使反应器内的平均浓度50gVSS/l 以上,污泥龄一般为30天以上;D. UASB 反应器集生物反应和沉淀分离于一体,结构紧凑。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 (1)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 (1)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1、下列不属于水中杂质存在状态的是()。

A. 悬浮物B. 胶体C. 溶解物(正确答案)D. 沉淀物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格栅用以阻截水中粗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B. 格栅的水头损失主要在于自身阻力大(正确答案)C. 格栅后的渠底应比格栅前的渠底低10-15 cmD. 格栅倾斜50-60o,可增加格栅面积3、每天的删渣量大于()m3时,宜采用机械清渣法。

A. 0.2(正确答案)B. 0.3C. 0.5D. 0.84、下面不属于平流式沉淀池进水装置的是()。

A. 横向潜孔B. 竖向潜孔C. 穿孔墙D. 三角堰(正确答案)5、不属于胶体稳定的原因的是()。

A. 漫射(正确答案)B. 布朗运动C. 带电D. 水化膜6、采用氢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废水中的金属铜,树脂应用()再生。

A. 氯化钠B. 强氧化钠C. 盐酸(正确答案)D. 丙酮7、按照水中悬浮物的性质、浓度及絮凝性能,沉淀类型不同。

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属于()。

A. 自由沉淀B. 絮凝沉淀C. 拥挤沉淀D. 压缩沉淀(正确答案)8、关于氧垂曲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受污点即亏氧量最大点(正确答案)B. 曲线下降阶段耗氧速率>复氧速率C. 曲线上升阶段耗氧速率<复氧速率D. 曲线末端溶解氧恢复到初始状态9、膜分离法中,不同方法选择性透过物也有不同,其中反渗透法采用半透膜,可透过的物质为()。

A. 阴阳离子B. 溶质C. 溶剂(水)(正确答案)D. 小分子溶质和溶剂10. 水处理中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交联度为()。

A. 5~7%B. 7~10%(正确答案)C. 25~30%D. 30~50%11. 颗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属于()。

A. 自由沉淀(正确答案)B. 絮凝沉淀C. 拥挤沉淀D. 压缩沉淀12. 根据斜板沉淀池原理,若将池深H分为三层,则()。

A. 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截留速度u0,则池长L缩短1/3B. 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截留速度u0,则池长L缩短2/3(正确答案)C. 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截留速度u0,则池长L增长1/3D. 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截留速度u0,则池长L增长2/313. 不属于吸附剂表面引力的是()A. 范德华力B. 表面张力(正确答案)C. 化学键力D. 静电引力14. TOD是指()A. 总需氧量(正确答案)B. 生化需氧量C. 化学需氧量D. 总有机碳含量15. 过滤中和法中,不可以作为滤料的石材有()。

(完整word版)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与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与答案,推荐文档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29.1. 2. 3. 4. 5. 6. 7.8.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名词解释题(每题 3 分): 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 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沉淀 :: 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 行分离。

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 100mL 水样,静置 5min ,沉下的矾花所占 mL 数用百分比表 示,称为沉降比。

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 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

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 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 3〜10g/L,称为〜。

总硬度:水中Ca 2+、Mg 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 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 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 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

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 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 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 指吸附层边界。

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 之间。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和答案、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1. 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

2. 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3. 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4. 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 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沉下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6. 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7. 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 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9. 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 总硬度:水中Ca2+ 、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11. 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 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界。

13. 氧化还原能力:指某种物质失去或取得电子的难易程度,可以统一用氧化还原电位作为指标。

14. 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间。

15. 物理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引力产生的吸附。

16. 化学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化学键力发生了化学作用,使得化学性质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一、名词解释1.气固比2.氧垂曲线3.吸附再生法4.剩余污泥5.@6.折点加氯消毒法7.回流比8.生物膜法9.活性污泥法10.生物脱氮11.泥龄12.BOD513.COD14.}15.水体自净16.污泥指数17.剩余污泥18.破乳19.大阻力配水系统20.小阻力配水系统二、问答题1.试说明沉淀有哪几种因型各有何特点,并讨论各种类型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各适用在哪些场合2.{3.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4.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浮上)的基本规律,影响沉淀或浮上的因素有哪些5.加压溶气浮上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几种基本流程与溶气方式各有何特点在废水处理中,浮上法与沉淀法相比较,各有何缺点6.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法的目的和所采用的处理设备有何不同7.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8.在生化反应过程中,酶起了什么作用酶具有哪些特性9.影响微生物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在好氧生物处理中,溶解氧是一个十公重要的环境因素10.什么叫生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在废水生物处理中,采用了哪两个基本方程式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11.;12.建立生物下理过程数学模式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这个基本数学模式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试述好氧塘、兼性塘和厌氧塘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

13.好氧塘中溶解氧和pH值为什么会发生变化14.污水土地处理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适用于什么场合15.试述土地处理法去除污染物的基本原理。

16.土地处理系统设计的主要工艺参数是什么选用参数时应考虑哪些问题17.试述各种生物膜法处理构筑物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

18.生物滤池有几种形式各适用于什么具体条件19.影响生物滤池处理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处理效果的曝气设备的作用和分类如何,如何测定曝气设备的性能20.》21.活性污泥有哪些主要的运行方式,各种运行方式的特点是什么促使各种运行方式发展的因素是什么22.曝气池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23.曝气池和二沉池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是什么24.产生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5.如果某污水厂经常会发生严重的活性污泥膨胀问题,大致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分析、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控制26.二次沉淀池的功能和构造与一般沉淀池相比有什么不同在二次沉淀池中设置斜板或斜管为什么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27.试比较厌氧生物处理与好氧生物的优缺点以及它们的适用条件。

28.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高厌氧处理的效能主要可从哪些方面考虑。

29..30.试比较现有几种厌氧处理方法和构筑物,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31.化学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的什么杂质它与生物处理相比有什么特点(成本、运行管理、占地、污泥等)32.化学处理所产生的污泥,与生物处理相比,在数量(重量及体积)上、最后处理的有什么不同33.化学混凝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是什么城市污水的处理是否可用化学混凝法,为什么34.化学混凝剂在投加时为什么必须立即与处理水充分混合、剧烈搅拌35.化学沉淀法与化学混凝法在原理上有何不同使用的药剂有何不同36.氧化还原法有何特点是否废水中的杂质必须是氧化剂或还原剂才能用此方法37.试阐述化学法及生物法除磷的原理并对几种常用的除磷工艺进行比较)三、计算题1.已知初沉淀池的污水设计流量q v=1200m3/h,悬浮固体浓度SS=200mg/L。

沉淀效率为55%,根据性能曲线查得μ0=h.若采用坚流式沉淀池,求池数及沉淀区的有效尺寸,设污泥的含水率为98%,确定污泥斗的有效容积为多少2.已知:q v平均max=s; q v平均min= m3/s;q v平均=s;人口为100,000人,污水量按100 q v平均/人·d计,沉砂量为q v平均/人·d。

设计一曝气沉砂池和平流式沉淀池。

3.某工业废水水量为1200m3/d,水中悬浮固体浓度800mg/L,需要气浮法降低其悬浮物浓度,试计算平流式气浮池的尺寸。

4.已知某一级反应起始基质浓度为220mg/L,2h后的基质浓度为20mg/L,求其反应速度数k与反应后1h的基质浓度ρs。

某工业废水水量为600m3/d,BOD5为430mg/L,经初沉池后进入塔式生物滤池处理,要求出水BOD5≤30mg/L,试计算高负荷生物滤池尺寸和回流比。

5.某工业废水水量为1000m3/d,BOD5为350mg/L,经初沉池后进入塔式生物滤池处理,要求出水BOD5≤30mg/L,试计算高负荷生物滤池尺寸6.某印染厂废水量为1000m3/d,BOD5为170mg/L,COD为600mg/L,试计算生物转盘尺寸。

某印染厂废水量为1000m3/d,BOD5为170mg/L,COD为600mg/L,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要求出水BOD5≤20mg/L,试计算生物接触氧化池和尺寸。

经过实验得到如下一组数据,试求该反应的级数及反应速度常数k(数值及单位):《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A 答案一、填空题(30分每小题3分)1.全溶气流程、部分溶气流程、回流溶气流程。

2.慢速渗滤系统、快速渗滤系统、地表慢流系统、湿地处理系统、地下渗滤处理系统。

3.'4.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或区域沉淀)、压缩沉淀。

5.水温,pH值,水中杂质的成分、性质和浓度,水力条件。

6.渐减曝气、分步曝气、完全混合法、高负荷曝气或变形曝气、克劳斯法、延时曝气、接触稳定法、氧化沟、活性生物滤池、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

(只要答出其中8个即可)7.(1)K m值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的浓度无关;(2)对每一种底物,各有一个特定的K m,并且不受pH及温度的影响;(3)同一种酶有几种底物就有几个K m值。

8.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流化床。

9.表面水力负荷、沉淀时间。

10.(11.水解、酸化、乙酸化、甲烷化;12.pH值和碱度、温度、负荷、消化池的搅拌、有毒有害物质。

二、问答题(50分,每小题10分)1答:微生物生长过程包括停滞期、对数期、静止期和衰老期,处于不同阶段时污泥,其性质由很大的区别。

如果活性污泥被接种到与原来生长条件不同的废水中,或污水处理厂因故中断运行后再运行,则可能出现停滞期,这种情况下,污泥需经过若干时间的停滞后,才能适应新的废水,或从衰老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

处于对数期的污泥絮凝性差,呈分散状态,混合液沉淀后其上清夜浑浊。

当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污泥浓度较高时,污泥则处于静止期,处于静止期的污泥絮凝性好,混合液沉淀后上层液清澈。

处于衰老期的污泥较松散,沉淀性能好,混合液沉淀后上清夜清澈,但有细小泥花。

所以在废水处理中,应尽量避免或宿短停滞期,构筑物中的污泥应控制在静止期或衰老期的前期。

2答:1)工艺系统组成简单,不设二沉池,曝气池兼具二沉池的功能,无污泥回流设备;2)耐冲击负荷,在一般情况下无需设置调节池;3)反应推动力大,易于得到优于连续系统的出水水质;4)运行操作灵活,通过适当调节各单元操作的状态可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5)污泥沉淀性能好,SVI值较低,能有效地防止丝状菌膨胀;6)该工艺的各操作阶段及各运行指标可通过计算机加以控制,便于自控运行,易于维护管理。

3答:1)A—A—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流程如下图:回流进水出水【含磷剩余污泥2)各反应器单元功能与工艺特征:(1)厌氧反应器,原污水进人,同步进入的还有从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本反应器的主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

(2)污水经过第—厌氧反应器进入缺氧反应器,本反应器的首要功能是脱氮,硝态氮是通过内循环由好氧反应器送来的,循环的混合液量较大,一般为2Q(Q ——原污水流量)。

(3)混合液从缺氧反应器进入好氧反应器——曝气池,这一反应器单元是多功能的,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等项反应都在本反应器内进行。

这三项反应都是重要的,混合液中含有N03—N,污泥中含有过剩的磷,而污水中的BOD(或COD)则得到去除。

流量为2Q的混合液从这里回流缺氧反应器。

(4)沉淀池的功能是泥水分离,污泥的一部分回流厌氧反应器,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

4答:好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有分子态氧(O2)的存在下,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有机物分解并产生CH4和CO2的过程。

1)能耗:好氧处理因要保证混合液中一定浓度的溶解氧,需要进行曝气,因此能耗较高。

厌氧不需要曝气,而且还可以产生可作为能源的沼气,能耗低。

2)污泥产量:厌氧微生物的增殖速率比好氧微生物低得多,因此厌氧法的污泥产量很低。

3)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好氧法:BOD5:N:P=100:5:1;厌氧法一般为BOD5:N:P=200:5:1,甚至可高达BOD5:N:P=800:5:1。

4)温度:好氧生物处理一般水温在15~30℃时效果最好,>40℃或<10℃会有不利影响,厌氧处理产甲烷菌的最适温度在35~40℃。

5)PH值:一般好氧微生物的最适PH在~之间,而厌氧处理的产甲烷菌的最适PH在~,且对PH的变化非常敏感,在PH<或>时产甲烷菌会受到严重抑制。

6)出水水质:好氧处理出水水质好,而厌氧处理出水水质差,往往需进一步利用好氧处理才能达到出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7)厌氧处理还有设备启动时间长,气味大,对NH4+-N去除效果不好等缺陷。

8)厌氧法的有机负荷高,适应范围广,可以用来处理高、低浓度的有机废水,还能降解一些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有机物。

而好氧法对高浓度的有机废水需用大量的水稀释后才能处理。

5答: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水温、pH、水质和水力条件等。

化学混凝剂在投加时,要求是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扩散到全部水中以创造良好的水解和聚合条件,使胶体脱稳并借颗粒的布朗运动和紊动水流进行凝聚。

在此阶段并不要求形成大的絮凝体。

混合要求要快速和剧烈搅拌,在几秒种或一分钟内完成。

三、计算题(20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8分)1.!2.解:斜板数n =(L-l cosθ)/x +1=/+1=196(块)Q斜板/Q原=ηu0(A斜+A原)/( u0A原)= (nBLcosθ + BL)/BL=(196420+420)/420=3.解1)氯量为横坐标,余氯量为纵坐标作图,绘制需氯曲线。

2)中得到折点加氯量为。

3)可得加氯量为时的需氯量为。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B答案一、填空题(30分每小题3分)》1. 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2. 压力溶气系统、空气释放系统、气浮分离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