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110页
一建实务(路面工程)

路面工程一、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一)路面基层(底基层)用料要求1、粒料基层原材料的技术要求:(1)用作被稳定材料的粗集料压碎值应符合规范Ⅱ类规定。
(2)填隙碎石用作基层时,骨料的公称粒径应不大于53mm;用作底基层时,应不大于63mm。
(3)填隙碎石用作基层时,骨料的压碎值应不大于26%;用作底基层时,应不大于30%。
(4)填隙碎石骨料中针片状颗粒和软弱颗粒的含量应不大于15%。
2、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原材料的技术要求:(1)水泥及添加剂:①强度等级为32.5或42.5,且满足规范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②初凝>3h;终凝>6h且<10h。
③在水稳材料中掺加缓凝剂或早强剂,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2)石灰:①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用石灰应不低于规范Ⅱ级技术要求,二级及以下公路应不低于规范Ⅲ级要求。
②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灰。
③二级以下公路使用等外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在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求。
(3)粉煤灰等工业废渣:①硅铝粉煤灰和高钙粉煤灰等均可用作基层或底基层的结合料。
②通过率指标不满足规定要求时,应进行强度试验,满足强度指标方可使用。
③工业废渣用于基层或底基层前,应崩解稳定,且通过不同龄期条件下的强度等实验。
④水泥稳定煤矸石不宜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⑤工业废渣类作为集料适用时,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1.5mm,颗粒组成宜有一定级配。
(4)水:①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可直接用作拌合及养护用水。
②拌合使用的非饮用水应进行水质检验。
③养护用水可不检验不溶物含量。
(5)粗集料:①宜采用各种硬质岩石或砾石加工成的碎石,也可直接采用天然砾石。
粗集料应符合规范Ⅰ类规定,用作级配碎石的粗集料应符合规范Ⅱ类规定。
②基层、底基层的粗集料规格分G1—G11共11种。
③高速和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mm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
④级配稳定,塑性指数不大于9。
⑤原石粒径应为破碎后碎石公称最大粒径的3倍以上。
路面工程的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

路面工程的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1填隙碎石的单层铺筑厚度宜为10〜12Cm,最大粒径宜为厚度的0.5〜0.7倍。
用作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用作底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63mm o填隙料可用石屑或最大粒径小于IOmm的砂砾料或粗砂,主骨料和填隙料的颗粒组成可参照有关规范的规定。
2 .级配碎石宜用几种粒径不同的碎石和石屑掺配拌制而成,其粒料的级配组成应符合相应的试验规程的要求,且级配应接近圆,应符合相滑曲线。
用于底基层的为筛粉碎石的级配应的试验规程的要求。
级配碎石用做基层时,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8%;用做底基层时,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6%。
3 .级配砾石或天然砂砾用做基层或底基层,其颗粒组成应符合相应的试验规程的要求,且级配直接近圆滑曲线。
1备料。
根据基层的宽度、厚度及松铺系数,计算粗碎石用量。
填隙料用量约为粗碎石用量的30~40%o2,运输粗碎石:由远到近将粗碎石按规范计算的距离卸置于下承层上。
卸料距离应严格掌握。
4 ,摊铺:用平地机或其他合适的机具将粗碎石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应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
应同时摊铺路肩用料。
5 .撒铺填隙料和碾压。
(分干施工法和湿施工法)Q)干法施工1)初压:2)撒铺填隙料3)碾压:用振动压路机慢速碾压,将全部填隙料振入粗碎石间的孔隙中。
4)再次撒布填隙料:5)再次碾压:用振动压路机按前述进行碾压。
6)再次碾压后,表面必须能看得见粗碎石。
如填隙碎石层上为薄沥青面层,应使粗碎石的棱角外露3~5mm,7)当需分层铸筑时,应将已压成的填隙碎石层表面粗碎石外露约5~10mm,然后在上摊铺第二层粗碎石。
8)填隙碎石表面孔隙全部填满后,用12~15t三轮压路机再碾压1~2遍。
在碾压过程中,不应有任何蠕动现象。
在碾压之前,宜在表面先洒少量水。
(2)湿法施工1)开始工序与干施工法要求相同。
2)粗石层表面孔隙全部填满后,立即用洒水车洒水,直到饱和,但应注意避免多余水浸泡下承层。
沥青路面底基层、基层专项施工方案

沥青路面底基层、基层专项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工作1.1 路基交验路基交验1.1.1路基交验程序路基交验程序路基交验时由监理单位、路基和路面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及设计代表必须同时参加。
复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复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应按规范要求处理到位。
应按规范要求处理到位。
应按规范要求处理到位。
路基交验合格资料必须经路基施工单位、路基交验合格资料必须经路基施工单位、路基交验合格资料必须经路基施工单位、路路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当场书面确认,并及时归档。
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当场书面确认,并及时归档。
1.1.2路基交验内容及要求路基交验内容及要求路基交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挖方和填方路基的交验,第二部分为桥梁(含通道等)的交验。
的交验。
a.a.填、挖路基交验填、挖路基交验填、挖路基交验 ①线形和外形尺寸①线形和外形尺寸 线形控制应根据设计提供的导线点,线形控制应根据设计提供的导线点,在加密后用全站仪检测路基中桩是否偏位;对主线及主线渐变段、互通区匝道按每10m 一处检测几何尺寸是否合格。
一处检测几何尺寸是否合格。
②纵面高程②纵面高程 严格控制路基顶面高程,严格控制路基顶面高程,严格控制路基顶面高程,水准点高程应闭合,水准点高程应闭合,精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精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单幅路单幅路基每20m 检测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每5m 检测一处,主线渐变段、互通区匝道高程检测频率应加密。
应加密。
③平整度、③平整度、横坡横坡横坡 平整度用三米直尺按规范要求逐段检测;对填方路基、主线弯道路段、互平整度用三米直尺按规范要求逐段检测;对填方路基、主线弯道路段、互通区匝道的横坡及边坡坡率应重点检测。
通区匝道的横坡及边坡坡率应重点检测。
④弯沉值④弯沉值 弯沉检测前,应对全线路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弯沉检测前,应对全线路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弯沉检测前,应对全线路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弹簧”路段必须进行换填。
凡是路基弯沉值超标的路段,必须由路基施工单位进行处理,经重新检测合格后方可交验。
各类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

各类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一、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施工1.搅拌(1)城市道路中使用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宜采用搅拌厂集中拌制。
(2)集中搅拌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集料应过筛,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混合料配合比应符合要求,计量准确;含水量应符合施工要求,并搅拌均匀。
③搅拌厂应向现场提供产品合格证及水泥用量、粒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强度标准值。
④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运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水分丢失。
2.摊铺(1)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压实系数。
水泥土的压实系数宜为1.53~1.58;水泥稳定砂砾的压实系数宜为1.30~1.35。
(2)宜采用专用摊铺机械摊铺。
(3)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应不超过3h。
应按当班施工长度计算用料量。
(4)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d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
3.碾压(1)应在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
(2)宜采用12~18t压路机作初步稳定碾压,混合料初步稳定后用大于18t的压路机碾压,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且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3)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活。
(4)当使用振动压路机时,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构筑物的安全要求。
4.接缝(1)纵向接缝宜设在路中线处。
接缝应做成阶梯形,梯级宽应不小于1/2层厚。
(2)横向接缝应尽量减少。
5.养护(1)基层宜采用洒水养护,保持湿润。
采用乳化沥青养护,应在其上洒布适量石屑。
(2)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
(3)常温下成活后应经7d养护,方可在其上铺筑面层。
二、石灰稳定土类基层施工1.路拌法施工1)施工测量(1)在土基或老路面上铺筑石灰土层必须进行恢复中线测量,敷设适当桩距的中线桩并在路面边缘外设指示桩。
(2)进行水平测量,把路面中心设计标高引至指示桩上。
2)整理下承层(1)已完工多日的土基、底基层和老路面。
①当石灰土用作底基层时,要整理土基;当石灰土用作基层时,要整理底基层;当石灰土用作老路面的加强层时,要整理老路面。
路面底基层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二灰土施工)(修)

安全技术交底表编号工程名称金水科教园区道路基础设施工程交底单位交底地点接收单位交底内容安全技术交底内容一、危险告知经风险源辨识和评价,从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存在的主要风险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为车辆伤害、机械伤害、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
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具体交底内容如下:二、现场作业安全注意事项1、一般要求(1)施工场地应坚实、平坦、无障碍物;路基经验收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施工道路基层。
(2)现场调转路拌机、平地机、压路机等机械时,应设专人指挥;指挥人员应事先踏勘行驶道路,确认道路平坦、坚实、畅通;沿途的桥涵、便桥、地下管线等构筑物应有足够的承载力,能满足机械通行的安全要求;架空线净高应满足机械通行要求,遇电力架空线时应符合施工用电安全技术交底具体要求;地面无障碍物。
(3)材料运输应符合路基工程土方运输相关安全交底的要求。
(4)使用手推车应符合下列要求:1)运输杆件材料时,应捆绑牢固。
2)装土等散状材料时,车应设挡板,运输中不得遗洒。
3)在坡道上运输应缓慢行驶,控制速度,下坡前方不得有人。
4)卸土等散状材料时,应待车辆挡板打开后,方可扬把卸料,严禁撒把。
5)路堑、沟槽边卸料时,距堑、槽边缘不得小于1m,车轮应挡掩牢固,槽下方不得有人。
2、材料拌和施工安全要求(1)在城区、居民区、乡镇、村庄、机关、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及其附近施工,不得在现场拌和石灰土、水泥土、石灰粉煤灰等类混合料。
(2)石灰土类结构道路,现场需使用石灰时,对石灰的选择、堆放、消解应符合下列要求:1)所用石灰宜为袋装磨细生石灰。
2)需消解的生石灰应堆放于远离居民区、庄稼和易燃物的空旷场地,周围应设护栏,不得堆放在道路上。
3)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4)施工中应采取环保、文明施工措施。
5)装运散状石灰不宜在大风天气进行。
6)需采用块状石灰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在灰堆内消解石灰,脚下必须垫木板。
②向灰堆插水管时,严禁喷水花管对向人。
路面基层施工技术交底

厚度
±10%
同上
8
9
宽度
平整度
不少于设计规定
不大于一厘米
每作业段并不大于50m,不少于一处每三米靠尺量,每20米检查一处,差地空隙不大于1厘米,平顺无波浪
10
纵横高程
±1厘米
用水准仪测量,每20米检查一点
4.0指导文件
4.1JTJT034-8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4.2 GJJ-91《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1.2混合料配比为重量比,最大含水量及最大压实干容量均应通过试验或参考经验数据确定,压实系数(松铺系数)按试铺决定或参考使用1:3。
2.1.3拌和方法有机械路拌法、机械石拌法、人工路拌法。对于主车道、辅助道下石粉渣,必须采用机械拌和;人行道下石粉渣可采用人工拌和。
2.1.4碾压前必须检查控制最佳含水量和拌和的均匀性。含水量过大时应加干混合料重新拌和,含水量过小时应均匀洒水,以手握成团但不冒浆粘手、落地散开为宜;拌和过程中及碾压前应挖深点检查是否拌透拌匀,否则重拌。
1.4.612T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实厚不宜超过15-18cm,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可达20-23cm;
1.4.7未洒透沥青或未铺封层时,不应开启交通,以免表层破坏。
1.5级配碎(砾)石的工艺流程图如下图:
2水泥稳定石粉渣
2.1施工技术要求
2.1.1石粉渣杂料的级配、细度模量应符合要求,水泥选用终凝时间长的品种,混合料拌和及养生用水应选用清洁饮用水。
2.1.5每次压实厚度最小为10cm,最大为25cm,超过25cm时应分层拌和、压实。
2.1.6碾压时自两侧压向路中,两轮压路机每次重叠1/3轮宽,三轮压路机每次重叠1/2轮宽;对于带振动的YZ12、YZ14型振动压路机碾太,应先静压2-3遍后再加振碾压,每次重叠1/3轮宽,碾压应以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标高和横坡、平整度符合验收标准为止。
路面工程基层施工安全技术(三篇)

路面工程基层施工安全技术一、消解石灰,不得在浸水的同时边投料、边翻拌,人员应远避,以防烫伤。
二、装卸、洒铺及翻动粉状材料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侧,轻拌轻翻减少粉尘。
散装粉状材料宜使用粉料运输车运输,否则车厢上应采用蓬布遮盖。
装卸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
三、石机作业1、进料要均匀,不得过大,严防金属块等混入。
出料口上方应有挡板。
2、不得从上方向碎石机口内窥视。
3、若石料卡住进口,应用铁钩翻动,严禁用手搬动。
四、稳定土拌和机作业1、应根据不同的拌和材料,选用合适的拌合齿。
2、拌和作业时,应先将转子提起离开地面空转,然后再慢慢下降至拌和深度。
3、在拌和过程中,不能急转弯或原地转向,严禁使用倒档进行拌和作业。
遇到底层有障碍物时,应及时提起转子,进行检查处理。
4、拌和机在行走和作业过程中,必须采用低速,保持均速。
液压油的温度不得超过规定。
5、停车时应拉上制动,将转子置于地面。
五、场拌稳定土机械作业1、皮带运输机应尽量降低供料高度,以减轻物料冲击,在停机前必须将料卸尽。
2、拌和机仓壁振动器在作业中铁芯和衔铁不得碰撞,如发生碰撞应立即调整振动体的振幅和工作间隙。
仓内不出料时,严禁使用振动器。
3、拌和结束后给料斗、贮料仓中不得有存料。
4、搅拌壁及叶桨的紧固状况应经常检查,如有松动应立即拧紧。
六、碎石撒布机作业1、自卸汽车与撒布机联合作业,应紧密配合,以防碰撞。
2、撒布碎石,车速要稳定,不应在撒布过程中换档。
严禁撒布机长途自行转移。
3、在工地作短距离转移,必须停止拨料辊及皮带运输机的传动,并注意道路状况以防碰坏机件。
4、作业时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现场,以防碎石伤人。
5、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说明书中的规定。
七、洒水车作业1、洒水车在公路上抽水时,不得妨碍交通。
2、在有水草和杂物的水道中抽水,吸水管端应加设过滤网罩。
3、洒水车在上下坡及弯道运行中,不得高速行驶,并避免紧急制动。
4、洒水车驾驶室外不得载人。
路面工程基层施工安全技术(二)是指在路面工程的基层施工过程中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技术要求,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施工质量。
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PPT

一、术语和名词解释
一、术语和名词解释
• 面层:强度、抗变形能力、水温稳定性、
平整度和抗滑性,耐久性。
• 基层:强度和刚度,扩散荷载能力、水温
稳定性。
• 垫层: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
一、术语和名词解释
• 3、细粒土 :颗粒的最大粒径<9.5mm,且 其中<2.36mm 的颗粒含量≥90%(如塑性指 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 砂和石屑等)。
• 5)级配碎石或砾石用作基层时,高速公路 和一级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6.5mm,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 于31.5mm;用作底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 应不大于37.5mm。
三、原材料要求
• 6、细集料 • 1)对于水泥稳定类,其中包括水泥石灰综
合稳定,要求塑性指数≤17,有机质含量< 2%,硫酸盐含量≤0.25%。 • 2)对于水泥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细粒土 的液限≤40,塑限指数≤17。实际工作中, 宜选择均匀系数>10,塑性指数<12的土。
一、术语和名词解释
• 6、水泥稳定材料 :以水泥为结合料,通过加水 与被稳定材料共同拌和形成的混合料,包括水泥 稳定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级配砾石、水泥稳定石 屑、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砂。
• 7、综合稳定材料 :以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为结 合料,通过加水与被稳定材料共同拌和形成的混 合料,包括水泥石灰稳定材料、水泥粉煤灰稳定 材料、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等。
定粒料。 • 温缩特性: • 石灰土砂砾(16.7×10-6)>悬浮式石灰粉煤灰粒
料(15.3×10-6)>密实式石灰粉煤灰粒料 (12.4×10-6)和水泥砂砾(5%~7%水泥剂量为 10~10-6~15×1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
3.刚性基层
刚性基层是指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等刚性 材料做的基层,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细则》(JTG/T F30—2014)组织施工。
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
3.1.2 路 面 基 层 ( 底 基 层 ) 材 料 的 要 求
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
学习情境3 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
目录
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 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
3.3
粒料类基层(底基层)施工
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
学习描述
【知识目标】熟悉基层(底基层)的分类、材料的技 术要求、材料的标准试验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质 量检测。 【能力目标】会用EDTA滴定法测水泥剂量。 【技术规范】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 规程》(JTG E51—200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 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的分类及材料要求
学习任务70
学习施工中材料的质量控制;学习案例7并完成实训2。
(2)当水泥土、石灰土、二灰土的强度没有充分形成时,如表面 水由沥青面层渗入,水泥土、石灰土、二灰土基层的表层会发生软化, 即使是几毫米厚的软化层也会导致沥青面层龟裂破坏。
(3)水泥土、石灰土、二灰土的抗冲刷能力明显小于水泥稳定粒 料、石灰稳定粒料、二灰稳定粒料。
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适用范围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抗冻性、板体性,但 耐磨性差,因此广泛用于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无机结合料稳 定材料的刚度介于柔性材料(如沥青混凝土、级配碎石等)和刚性材料 (如水泥混凝土)之间,因此,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铺筑的基层 (底基层)称为半刚性基层(底基层)。
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
(1)水泥稳定土。 (3)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 (2)石灰稳定土。
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适用范围见表3-2。
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
(1)水泥土、石灰土、二灰土容易产生严重的收缩裂缝,并影响 沥青面层,使沥青路面增加不少裂缝。
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
3.1.1 路 面 基 层 ( 底 基 层 ) 材 料 的 分 类
1.柔性基层(底基层)
学习任务64
学习柔性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1)沥青稳定类基层 沥青稳定类基层包括热拌沥青碎石、沥青贯入碎石、乳 化沥青碎石等。沥青稳定类基层的适用范围如下。
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
学习任务68
复习水泥稳定土的组成设计。
3)水泥稳定土的组成设计 混合料的最大粒径、级配范围、压实度、强度等技术要 求以及混合料的组成设计见2.3.1。
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
学习任务69
学习原材料、混合料的标准试验。
4)材料的标准试验 (1)在组织现场施工以前在施工过程中,性能是否符 合要求。 (2)应进行的原材料的试验项目有:含水量,颗粒分 析,液限、塑限,相对毛体积密度、吸水率,压碎值,有机 质和硫酸盐含量。 (3)对初步确定使用的底基层和基层混合料,应进行 重型击实试验、承载比、抗压强度、延迟时间。
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
(1)热拌沥青碎 石适用于柔性路面 的上基层及调平层。
(2)沥青贯入碎 石可设在沥青混凝 土面层与粒料基层 之间,做上基层。
(3)乳化沥青碎 石适用于各级公路 调平层。
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
2)粒料类基层(底基层) 碎石、砾石类结构层既可做面层,又可做基层或底基 层。碎石、砾石类结构层做面层时通常称之为砂石类路面。 由于碎石、砾石类结构层的平整度较差,晴天易扬尘,雨 天易泥泞,因此做面层时,只适用于四级公路的面层。碎 石、砾石类结构层做基层(底基层)时称之为粒料类基层 (底基层)。 粒料类基层(底基层)按强度形成原理可分为级配型 和嵌锁型。
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
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
2.半刚性基层(底基层)
学习任务65
学习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概念、分类及其适用范围。
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概念 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 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养生后,其抗 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分类 按无机结合料的种类,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可分为水泥稳定土、 石灰稳定土和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
1.水泥稳定土
学习任务66
学习水泥剂量的概念及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因素。
1)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因素
(1)土质
(2)水泥的 成分和剂量
(3)含水量
(4)施工工 艺过程
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
学习任务67
学习水泥稳定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1)土
2)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2)水泥
(3)水
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
3.1.1 路 面 基 层 ( 底 基 层 ) 材 料 的 分 类
(1)级配型。常用的级配型有级配碎石和级配砾石。 ①级配碎石。将不同规格的碎石和石屑进行配合比设计,使 配成的混合料满足规定的级配范围要求,该混合料称为级配碎石。 级配碎石分为骨架密实型和连续级配型。 ②级配砾石。粗细砾石、砂进行配合比设计,使配成的混合 料满足规定的级配范围要求,称为级配砾石。 (2)嵌锁型。嵌锁型的碎石结构层包括填隙碎石、泥结碎石、 泥灰结碎石等。其中,泥结碎石和泥灰结碎石目前已很少使用。用 单一尺寸的粗碎石做主集料,形成嵌锁作用,用石屑填满碎石间的 空隙,增加其密实度和稳定性,称为填隙碎石。 粒料类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适用范围见表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