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文学思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 汉魏六朝 唐代包含练习题及答案

汉魏六朝文学试题部分:一、填空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____________)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4.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____________)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
5.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____________)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6.西汉时期,解读(《》)是一种专门学问,例如武帝时的朱买臣、淮南王刘安都擅长此学,宣帝亦修武帝故事,深推重之。
7.汉宣帝时,宫中曾经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的方法,这种精神疗法效果明显,不但太子得以康复,而且经他倡导在后宫形成了诵读()的风气。
8.诵读()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9.因擅长文章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等。
10.自武帝起,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的是创作辞赋,由此形成了向天子()的制度。
11.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
12.西汉武、宣、元、成诸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还有诗赋传世。
13.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创作的群体。
14.东汉后期,长期把持政权身居显位的(),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
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出自(《》)。
16.“披坚执锐”、“破釜沉舟”、“作壁上观”、“沭猴而冠”出自《》。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思考题

先秦两汉六朝文学思考题1.神话是怎样产生的?2.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神话故事,反映了一些什么社会问题?3.什么叫《诗经》的六义?国风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是怎样的?4.《左传》和《战国策》都是什么样的?它们的思想倾向和文章风格各有什么特点?5.《孟子》与《庄子》的文章各有什么特点?试举两篇作品加以比较说明。
6.屈原都写了些什么作品?《离骚》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对它任何评价?7.贾谊和晁错都有哪些代表作?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文章风格又有什么不同?8.枚乘与司马相如都有什么代表作?对他们的作品如何评价?试结合两篇作品加以说明。
9.《史记》的体例是怎样的?各种体例之间的关系如何?司马迁写《史记》的动机是什么?10.《史记》在人物描写上有什么突出的成就?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如何?11.汉代乐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12.《孔雀东南飞》主题的社会意义。
13.什么叫建安风骨?曹氏父子对诗歌发展的贡献,14.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15.左思、鲍照都有些什么代表作?各举出一篇来加以分析。
16.南、北朝的民歌在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上有什么显著差异,试结合作品予以说明。
17.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什么著名的文学批评论著?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唐代文学习题:第一章:1、沈宋和文章四友对五律定型做出了什么贡献。
2、初唐四杰的创作有哪些新变化。
第二章:1、试比较李白和王昌龄绝句的不同之处。
2、王维山水诗和社会风气的关系。
第三章:1、杜甫律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第四章:1、大历诗人的心态与诗风之间的关系。
2、韩愈诗歌的险怪表现在哪些方面。
3、白居易《与元九书》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第五章:1、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是什么?2、韩愈的记叙文有些什么特点。
第六章:1、唐传奇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品有哪些?2、什么是变文?第七章:1、李商隐诗歌中的意境美表现在哪些方面?2、杜牧的诗歌有哪些特点。
第八章:1、什么是花间词人?2、为什么王国维是李后主是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宋代文学习题:第一章:1、宋型文化与唐型文化的区别在哪里?2、宋代文学在总体上有些什么成就?第二章:1、宋初三体分别是指什么?2、王禹偁的诗风经历了怎样的演变?第三章:1、柳永词的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赏析晏殊《浣溪沙》。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思考题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思考题复习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练习题1.、试述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1)战乱和分裂(长期频繁悲剧性情感基调以悲为美)(2)饥馑、疾疫夺去无数人性命(3)文人命运,文人卷入政治斗争(魏晋名士少有全者)(4)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游仙诗的流行感伤的生命意识笼罩着整个时代。
影响:(1)人的自我意识的增强、人性觉醒,开始追求诗文艺术形式美,而不强调“寓教训”。
(2)文学从广义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门类,其独立地位确立。
(3)对文学各种体裁有比较明确细致的区分,对各类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比较明确的区别;(4)对文学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2、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⑴反映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曹操《蒿里行》王粲《七哀诗》曹植《送应氏》阮瑀《驾出北郭门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蔡琰《悲愤诗》(五言)⑵表现政治理想和建功立业的抱负曹操《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曹植《白马篇》《薤露行》《杂诗》(其五、六)刘桢《赠从弟》⑶强烈的生命忧患和悲剧色彩曹操《短歌行》《龟虽寿》徐干《室思诗》阮瑀《七哀诗》曹植《赠白马王彪》《赠徐干》曹植《野田黄雀行》《吁嗟行》⑷鲜明的个性特征曹操《蒿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野田黄雀行》、《吁嗟行》3、建安风骨的内涵是什么?试加以阐述。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建安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对廊清天下的盼望,悲天悯人的情操配合建功立业的壮志,正是建安风骨的内涵。
4、试述建安诗歌的艺术成就。
⑴五言诗繁荣并走向成熟——“五言腾踊”曹植大力写作五言诗,存诗90多首,其中60多首是五言诗。
汉魏六朝文学试题

5、“——,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三、词语解释(5分)1、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曹植《赠白马王彪》)造:2、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辟倪:3、今当涂之人,既不能昭练贤鄙,然又却于贵人之风指。
(王符《潜夫论》)练:4、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汉书·苏武传》)乳:5、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
(《汉书·苏武传》)复:四、简答题(40分)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有何地位?2、《孔雀东南飞》在叙事诗发展史上有何意义?3、南北朝民歌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4、王粲《登楼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论述题(25分)前人评价司马迁有“爱奇”倾向,请结合《史记》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建安风骨:建安时期文学,深刻反映现实,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风格刚健清新。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作家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
骈文:一种讲究对偶、辞藻、用典、声律的文体,在南朝时达到兴盛。
北朝三才子:指北朝的三位作家:温子升、邢邵、魏收。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王充2、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答对三个给1分,否则不给分)3、孙绰、许询4、何必骨肉亲5、时危见臣节(4、5填空有错别字不给分)三、词语解释(每题1分,共5分):1、到、到达。
2、窥视、斜眼看。
3、选择。
4、产子。
5、免除赋税徭役。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以七件事情启发太子,大肆铺陈,讲究文采,标志着汉大赋的成熟。
对后来的辞赋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2、《孔雀东南飞》在叙事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结构;生动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对话;环境渲染。
3、南朝多为情歌,北朝内容广泛;南朝委婉含蓄,多用双关语,形式短小;北朝粗犷豪放,直率,形式多样。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双专业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一.熟读《谏逐客书》、《过秦论》、二.名词解释《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成书年代大约在前239年左右。
在砸去败家学说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改造,从而构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为十二纪(5),八览(8),六论(6)和序文。
《吕氏春秋》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包括诸多短小精炼,文风平实畅达,是十分优秀的散文。
如《重己》。
另一个突出的文学成就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四.论述题1.李斯《谏逐客书》的文学成就。
答案:这篇奏疏在艺术上有两个显著特色。
(1)是善于用比喻。
从而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最突出的例子是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的态度,和不应该抱的态度。
如文中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藉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仇“的愚蠢行为,也都很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是气势奔放,文采斐然。
这与作者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
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
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而言调谐美,而且充满了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于文采。
本篇对后世骈文写作的深远影响。
2.贾谊和《过秦论》(上)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答案:思想内容:《过秦论》(上)重点分析了秦朝从兴盛迅速转为衰败进而灭亡的原因,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文章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论述秦“过”,而一切选材与论证都是围绕这一中心,提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
(2)文章的在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陈述史实与议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史实的分析中揭示其论点与结论。
中国古代文学汉代文学思考题复习.doc

汉代文学思考题1、了解掌握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该题有两个答案,自己选择)⑴①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统治者开始重视文学,大力提倡赋;%1文学创作兴盛,体现在作家、作品数量极多;%1作家群体生成,出现了专门以创作为职业的作家;%1创作风格山浪漫变为理性;%1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的互动,伺赋为主,民歌兴盛。
⑵①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1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的理想;%1对现实的批判与赞颂的迭更;%1文人的独立和依附;%1从浪漫到现实;%1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
2、简述汉初政论散文的现实内容、代表作家及作品。
现实内容:多发表政见,或指陈时弊或总结秦亡教训或劝告诸侯不要谋反。
陆贾:《新语》12篇贾谊:《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晁错:《论贵粟疏》《言兵事书》淮南王刘安《淮南子》桓宽《拙铁论》3、试述《谏逐客书》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内容:第一•段:谈古,历叙秦四位先君任用客卿振兴秦国的历史事实,论述了任用客卿的重要意义.(以历史为证:“客何负于秦”!正反论述)第二段:论今,当今的国君在色乐珠玉等物质享受上不排外,而在人才问题则一味排外,必将不利于统一天下的大业。
(由物及人,对比论证:重物轻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论述广泛接纳人才的意义和排斥人才的危害;从国家安危存亡的高度论述逐客之过。
(以山海洪量为喻,说明君主应具有宽广的胸怀;以五帝三王的事迹为例,说明广纳人才才能天下无敌;指明逐客的危害。
)李斯《谏逐客书》艺术特色:文章善于铺陈排比,通过多角度、多侧而的论述,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到社会,从日常生活到社会政治,譬喻引申,正反论述,逐层深入,具有极强的论辩性和说服力。
形成纵横挥阖,雄辩恣肆的风格。
4、《谏逐客书》是如何力谏秦王逐客的:首先,第一段:谈古,历叙秦四位先君任用客卿振兴秦国的历史事实,论述了任用客卿的重要意义.(以历史为证:“客何负于秦"!正反论述)其次,第二段:论今,当今的国君在色乐珠玉等物质享受上不排外,而在人才问题则一味排外, 必将不利于统一天下的大业。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及整理后答案BYME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及整理后答案BYME 秦汉文学思考题、如何理解“秦世不文,” 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
此后十五年间,战国百家争鸣结束,诸子异说绝响,《诗》、《骚》抒情传统随之消歇。
《汉书?艺文志》载秦有杂赋九篇,歌诗八篇,儒家羊子、名家黄公若干篇。
但或毁于嬴政焚书坑儒,或尽于项羽咸阳之火,皆不传于后世。
今所得者,唯秦世君臣诏令奏议之文与称颂功德的刻石之文。
故《文心雕龙?诠释》云“秦世不文”。
秦世不文不独是秦的文学特征,也是秦的政治特征。
2、两汉文学的概况如何,一、汉诗: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二、汉赋:京都田猎大赋咏物抒情小赋三、两汉史传散文:《史记》《汉书》四、两汉诸子散文:政论散文学术散文两汉社会概况(政治思想):1、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汉承秦制)1)汉初思想:黄老思想成为汉初主要的统治思想。
(萧规曹随) 2、思想2)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成思想的统一文学基本态势: 1 巨丽之美 2 进取精神 3 批判与赞颂的更迭 4 从浪漫到现实5 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 ,比方说古诗十九首的产生3、两汉经学对两汉文学有何影响,汉初儒生通过注经来发表自己的政治文化学术观点。
1、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1) 以当时流行的隶书为五经作传,称为“今文经学”) 以汉以前的文字(古籀zhòu文,即大篆)为五经写的传,称为“古文经学”。
22、经学兴盛,文学沦为经学附庸。
4、汉赋产生的原因有那些,一、汉赋的渊源1)汉赋在结构上常用假设人物对话应答组成文章,楚辞中的《卜居》《渔父》已用此形式。
2)汉赋的用韵与铺陈的表现手法受《诗经》影响;3)汉赋继承了《诗经》(远源)到《楚辞》(近源)的颂美讽谏精神 (散体大赋);4)汉赋抒写文人士子的个人哀怨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骚体赋),这同样是从《诗经.小雅》到楚辞中的重要内容;5)汉赋的铺张扬厉承之于先秦纵横家恣肆驰骋之文。
中国古代文学 汉代文学思考题复习

汉代文学思考题1、了解掌握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该题有两个答案,自己选择)⑴①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统治者开始重视文学,大力提倡赋;②文学创作兴盛,体现在作家、作品数量极多;③作家群体生成,出现了专门以创作为职业的作家;④创作风格由浪漫变为理性;⑤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的互动,词赋为主,民歌兴盛。
⑵①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②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的理想;③对现实的批判与赞颂的迭更;④文人的独立和依附;⑤从浪漫到现实;⑥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
2、简述汉初政论散文的现实内容、代表作家及作品。
现实内容:多发表政见,或指陈时弊或总结秦亡教训或劝告诸侯不要谋反。
陆贾:《新语》12篇贾谊:《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晁错:《论贵粟疏》《言兵事书》淮南王刘安《淮南子》桓宽《盐铁论》3、试述《谏逐客书》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内容:第一段:谈古,历叙秦四位先君任用客卿振兴秦国的历史事实,论述了任用客卿的重要意义.(以历史为证:“客何负于秦”!正反论述)第二段: 论今,当今的国君在色乐珠玉等物质享受上不排外,而在人才问题则一味排外,必将不利于统一天下的大业。
(由物及人,对比论证:重物轻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论述广泛接纳人才的意义和排斥人才的危害;从国家安危存亡的高度论述逐客之过。
(以山海洪量为喻,说明君主应具有宽广的胸怀;以五帝三王的事迹为例,说明广纳人才才能天下无敌;指明逐客的危害。
)李斯《谏逐客书》艺术特色:文章善于铺陈排比,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论述,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到社会,从日常生活到社会政治,譬喻引申,正反论述,逐层深入,具有极强的论辩性和说服力。
形成纵横捭阖,雄辩恣肆的风格。
4、《谏逐客书》是如何力谏秦王逐客的:首先,第一段:谈古,历叙秦四位先君任用客卿振兴秦国的历史事实,论述了任用客卿的重要意义.(以历史为证:“客何负于秦”!正反论述)其次,第二段: 论今,当今的国君在色乐珠玉等物质享受上不排外,而在人才问题则一味排外,必将不利于统一天下的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魏六朝文学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体物大赋2、汉赋四大家3、纪传体4、《史记》的互见法5、《汉书》6、《古诗十九首》7、建安七子8、建安风骨9、左思风力10、潘陆11、玄言诗12、颜谢13、田园诗14、《文心雕龙》15、《水经注》16、《诗品》17、徐庾体18、《玉台新咏》19、永明体20、《世说新语》21、宫体诗22、骈文23、志怪小说24、志人小说二、简答题1、简述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2、枚乘《七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史记》与《汉书》的不同。
4、以《项羽本纪》为例,说明《史记》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方法和手段。
5、汉乐府诗有哪些艺术成就。
6、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在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7、《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8、简述谢灵运与谢眺山水诗的不同特点9、简析《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说明陶渊明诗的风格特色。
10、简述陶渊明的词赋、散文创作。
11、鲍照乐府诗在文学史上有着哪些特殊的贡献?12、简述“永明体”新体诗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诗人。
13、以江淹《别赋》为例具体分析骈赋的形式特点。
14、简析《搜神记·干将莫邪》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15、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发展情况。
三、举例论述题1、举例论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2、班固评述司马迁撰《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试加诠释与简要评价,并举例说明此种写作原则在《史记》中的体现。
3、举例论述《孔雀东南飞》中焦刘二人在反抗封建礼教时的异同之处。
4、试比较三曹诗歌创作的不同。
5、举例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6、说明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7、南朝民歌语言运用上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之。
8、举例论述谢眺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9、举例论述《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四、作品《项羽本纪》《上邪》《孔雀东南飞》《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归去来兮辞》《蒿里行》《短歌行》《东临碣石》《神龟虽寿》《燕歌行》《白马篇》《郁郁涧底松》《少无适俗韵》《结庐在人境》《种豆南山下》《野外罕人事》《精卫衔微木》《登池上楼》《对案不能食》《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西洲曲》《敕勒歌》一、名词解释1、体物大赋又称大赋、汉大赋、散体大赋。
在内容上,铺叙描写事物,以达到既美且刺的作用;在形式上,铺采摛文,韵散混用,篇幅短,设为问答。
2、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3、纪传体由司马迁首创,主要用人物传记来反映历史内容的史书编写方法。
4、《史记》的互见法又称旁见测出法,即在人物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被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5、《汉书》由东汉班固编撰的,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从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得断代史,其内容是: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81万字。
在叙事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它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
6、《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姓名。
它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
它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诗主要是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与思妇闺愁的诗歌。
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8、建安风骨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它是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代表诗人为“三曹”“七子”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作高潮。
其作品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式雄健涤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个性特征。
“建安风骨”这一美学范畴的内涵:①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建安文人共同的追求。
②人生苦短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
③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
(鲜明的个性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④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9、左思风力指左思诗歌风格再现了建安风骨风格,他的诗多引史实,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判态度,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恰当。
他的诗具有现实主义文风,与形式主义文风相对。
是潘岳和陆机的合称。
他们是西晋诗坛的代表也是太康体文风的代表,太康体文风是太康时期诗人创作缺乏现实内容只注重艺术形式的追求,讲究辞藻华美对偶公正因而笔力平绉。
11、玄言诗兴盛于东晋,以孙绰和许珣为代表,以抒发老庄玄理为主,平淡寡味,缺乏形象。
12、颜谢即谢灵运和颜延之,在当时诗坛上声望很高的颜延之也写过不少山水诗,他与谢灵运其名。
当时并称为“颜谢”,然而比谢诗更加锤炼雕饰,凝练规整,且喜搬弄典故,堆砌辞藻,而缺乏情致。
13、田园诗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
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渔人等劳动为主题。
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
到唐宋后变成隐居不仕的文人和退隐田园的仕官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14、《文心雕龙》由南朝刘勰所作,共五十篇,包括总论五篇、文体论二十篇、创作论十九篇、批评论五篇,以“深得文理”而著称,其行文本身也表现出卓尔不凡的骈文才力。
成书于齐末,具有议论文性质,却采用骈文的体裁。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15、《水经注》由北魏郦道元所著,约成书于北魏延昌、正光间。
书中不以南北为鸿沟,还表现出对东晋以后南方地志的广泛参考和吸收,竟以北人的身份而成为这方面的一个集大成者,在文化史与文学史上都是卓尔不凡的。
晋宋地志中的山水描写与语言风格是《水经注》的先导。
此书寓有希望祖国统一的理念。
16、《诗品》(梁)钟嵘编纂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作于梁武帝天监十二年,专论五言诗,共品评了汉代至梁代的一百二十二个诗人,以及古诗十九首,分为上、中、下三品。
17、徐庾体是指徐、庾父子置身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琦艳流丽的诗文,就其文学渊源而言是沿着永明体讲究声律词藻的方向,进一步“转拘声韵,弥商丽扉”。
18、《玉台新咏》东周至南朝梁代的诗歌总集。
历来认为是南朝徐陵收编,收诗769篇,计有五言诗八卷,诗行一卷五言四句诗一卷,共十卷。
大部分是汉迄梁的作品。
是一部专迭艳诗的诗歌总集,他的出现与当时盛行的宫体诗潮有着直接的关系。
又称新诗体,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称“永明体”。
20、《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由刘义庆编撰。
它主要是记载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21、宫体诗主要指梁陈时期以描绘女性体态与生活为主要内容,风格琦丽轻柔的宫体诗,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内容缺乏,单纯而毫无寄托。
内容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
艺术形式而言,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
22、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
它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与散体卓行的狭义散文有着明显的区别。
也称骈俪文,骈偶,以两两相对的句子构成的文章。
一种以对偶为主的规范化,格律化的文体。
主要特征:对偶用典声律辞藻23、志怪小说杂谈神仙鬼怪的小说,起源于魏晋,曲折的反映社会现象,表达鲜明的爱憎,美丽的情怀,浪漫幻想充满奇异色彩。
代表作为《搜神记》。
24、志人小说源于魏晋,既是品评人物的崇尚清淡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这种文风的发展。
记叙了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看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风貌。
可分为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三类。
二、简答题1、简述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①骚体赋是模仿楚辞写的一种赋,在内容上庄重抒情。
贾谊《悼屈原赋》司马相如《长门赋》司马迁《悲士不遇》②新体赋又称汉大赋,在内容上铺叙描写事物,以达到既美且刺的目的。
形式上,铺采摛文,韵散混用,篇幅长。
③抒情小赋内容上咏物、抒情,形式上短小,文辞清丽,不用回答,通篇用韵。
2、枚乘《七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①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a鸿篇巨制,韵散结合b采用设问式回答的形式结篆全篇C笔墨铺夸,描绘细致d以叙事状物为主,词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②标志以地方诸王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的终结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创作时代的到来3、《史记》与《汉书》的不同①《史记》最精彩的篇章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汉书》的精华是在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记叙。
②《史记》人物传记基本都是些单人为主,很少全面叙述家族的兴衰史。
而《汉书》则记叙了许多世袭官僚的历史。
③《史记》具有悲剧色彩,有大量悲剧人物传记。
《汉书》中悲剧人物不如《史记》那样众多。
④《史记》笔法疏荡往复,《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4、以《项羽本纪》为例,说明《史记》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方法和手段①介绍人物身世②篇末点评③运用衬托、对比、夸张、诗文并用侧面描写手法及人物语言行动等正面描写手法。
5、汉乐府诗有哪些艺术成就①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a诗人的笔触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因而社会之间的贫富悬殊。
苦乐均在诗中得到反映。
b以富贵之家为表现对象。
c对男女之间的爱恨做了直接的袒露和表白d表达了乐生恶死的愿望②娴熟巧妙的叙述手法a生活镜头的选取b故事情节完整曲折c人物形象各具特色d叙事详略得当e寓言诗的创作6、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在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7、《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他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婉曲折,反复低回。
①以写景叙事发端,及其自然地转入抒情,水到渠成,而且抑扬有致。
②其中的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③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钟嵘《诗品》卷上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8、简述谢灵运与谢眺山水诗的不同特点①大谢以游赏的方式,移步换股,模仿山水;小谢通过深入观察,捕捉山水最富有情趣的部分,经过精心剪裁和安排,构成清丽的水墨山水画。
②大谢的诗遵循以景入理的模式,小谢则以情观景,由景入情,景物成为诗人生活一部分,其山水诗由画境入意境,并具有了清怨的风格。
9、简析《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说明陶渊明诗的风格特色风格特点:①情景事理的混融②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简析: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世俗喧嚣的干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是白描,朴朴素素,明白如话,偶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
那日多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的心理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含着真谛。
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落于言筌的。
10、简述陶渊明的词赋、散文创作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词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
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传》中的自我形象《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桃花源记》的理想模式,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境11、鲍照乐府诗在文学史上有着哪些特殊的贡献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还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诗为主的诗歌行体,他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诗的形式,并且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从而为七言诗的发展开创了宽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