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儿童感统训练
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方法

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方法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常常导致儿童在社交交往、语言沟通、行为举止等方面出现困难。
感统训练是一种针对儿童进行的治疗方式,通过刺激儿童的感官系统,帮助其改善身体协调能力、提高注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感统训练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触觉训练:通过按摩、游戏等方式,刺激儿童的触觉系统,帮助其改善身体协调能力、缓解焦虑情绪等。
2. 视觉训练:通过让宝宝观察不同形状、颜色的物体,提高其视觉注意力和视觉空间感知能力。
3. 听觉训练:通过让宝宝听不同的声音、音乐等,提高其听觉注意力和听觉辨别能力。
4. 前庭觉训练:通过让宝宝进行旋转、摇晃等游戏,刺激其前庭觉,帮助其改善身体平衡能力、缓解眩晕感等。
5. 本体觉训练:通过让宝宝进行肌肉收缩、放松等训练,提高其本体觉能力,帮助其改善身体控制能力、提高自信心等。
感统训练需要在专业的康复医生或特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在家进行。
同时,感统训练不是治疗自闭症的唯一方法,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感统训练项目

感统训练项目一、引言感统训练项目是一种通过刺激感觉系统来促进感觉发展和整合的方法。
感觉系统是我们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对于我们的学习、行为和情绪调节都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感统训练,我们可以帮助儿童和成人改善感觉系统的功能,提高他们的感觉处理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二、感统训练的目标感统训练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感觉系统的发展和整合,提高感觉处理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1. 增强感觉系统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感知和处理外部刺激;2. 提高感觉系统的整合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将来自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整合起来,并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3. 提升感觉系统对于身体姿势和运动的感知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身体的姿势和运动;4. 增强感觉系统对于空间、时间和力度的感知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感统训练的方法感统训练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来刺激感觉系统,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 1. 深压力刺激:通过给予身体适度的压力刺激,如压力球、压力衣等,来提高身体的感觉敏感性和整合能力。
2. 摇晃和旋转:通过摇晃和旋转身体,如秋千、旋转椅等,来刺激平衡感觉和身体姿势的感知能力。
3. 筛选和过滤:通过给予特定感觉的刺激,如噪音、光线等,来训练感觉系统的筛选和过滤能力。
4. 运动和协调:通过进行特定的运动和协调训练,如跳绳、踢球等,来提高感觉系统对于运动和协调的感知能力。
5. 触觉刺激:通过触摸和按摩身体的不同部位,如按摩球、按摩椅等,来刺激触觉系统,提高感觉敏感性和整合能力。
四、感统训练的步骤感统训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评估:通过对个体的感觉系统进行评估,了解其感觉处理能力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训练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2. 刺激: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当的刺激方法和技术,对感觉系统进行刺激,提高其功能和整合能力。
3. 训练:根据刺激方法和技术,进行系统的感统训练,包括定期的训练和反馈,以促进感觉系统的发展和整合。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家庭感统训练八十二种方法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家庭感统训练八十二种方法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对感觉输入的处理和整合能力受到影响。
而家庭感统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训练,帮助儿童重新建立对身体感觉的适应和整合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家庭感统训练方法,共82种。
1.提供具有不同质地的物品,如毛巾、海绵、绒布等,让孩子触摸并区分。
2.给孩子提供一些颜色鲜艳的乐高积木,让他们用手指进行拼搭。
3.使用气球,让孩子通过吹气和放气的动作来提醒嘴部感觉。
4.让孩子用手指在沙子或米粒中绘画或取出具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品。
5.鼓励孩子在操场上进行爬行和攀爬活动,以增强他们的身体平衡感和肌肉协调能力。
6.可以使用滚筒,让孩子通过滚动来刺激身体感觉。
7.制作各种不同质地和形状的贴纸,让孩子在身体各个部位贴上,增强触觉感受。
8.在室外进行跑步、跳跃和踢球等活动,提高儿童的动作敏捷性。
9.提供不同声音的乐器,让孩子尝试用手指敲击或拉弦,增强听觉感受。
10.利用各种水果和蔬菜,让孩子尝试触摸、闻味和尝试口感,促进嗅觉和味觉感受。
11.使用香蕉、玩具汽车等物品进行推挤或按压,刺激触觉感受。
12.利用气球、吹嘘口哨等活动,让孩子尝试不同的吹气动作,增强口腔感觉。
13.带孩子去海滩、湖泊或河边等水边地方,让他们踏水或泼水活动,增强平衡感和触摸感受。
14.在草地上进行翻滚和翻身活动,增加身体的深压感受。
15.提供不同温度的物品,如冰块、暖水袋等,让孩子感受温度变化。
16.使用各种不同形状的杯子和容器,让孩子尝试倒水、倒砂等活动,增加手部和身体的感觉统合。
17.利用大块拼图、乐高积木等让孩子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18.在操场上举行跑步比赛,让孩子参与,提高平衡和动作协调能力。
19.让孩子用海绵和水漂玩具擦拭家具、地板等,增加触感统合。
20.提供多种颜色和形状的画笔,让孩子进行描画和上色活动,提高手部控制能力。
儿童感统训练方法

儿童感统训练方法儿童感统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感觉刺激和活动,帮助儿童发展和改善感觉系统,提高感知、认知和运动技能。
感统训练方法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感统训练方法,希望能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1. 振动刺激。
振动刺激是一种常见的感统训练方法,可以通过按摩、振动玩具等方式给予儿童身体的刺激,帮助他们感知自己的身体。
这种刺激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意识和平衡感,改善姿势控制能力,提高运动协调性。
2. 压力刺激。
压力刺激是指通过压力感受器的刺激来帮助儿童感知自己的身体位置和运动状态。
这种刺激可以通过使用压缩垫、橡皮筋等工具来实现,可以帮助儿童改善姿势控制和运动技能,提高身体平衡和稳定性。
3. 运动刺激。
运动刺激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运动活动来刺激儿童的感觉系统,包括跑步、跳跃、爬行、旋转等。
这些运动可以帮助儿童发展身体协调性、平衡感和空间意识,提高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
4. 视觉刺激。
视觉刺激是指通过视觉刺激来帮助儿童感知和认知外界环境,包括观察、注视、追踪等活动。
这些刺激可以帮助儿童发展视知觉、空间认知和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5. 听觉刺激。
听觉刺激是指通过听觉刺激来帮助儿童感知和理解声音、语言和音乐,包括听觉定位、声音辨别、音乐节奏等活动。
这些刺激可以帮助儿童发展听觉感知、语言理解和音乐能力,提高沟通能力和社交技能。
总之,儿童感统训练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感觉刺激和活动来帮助儿童发展感知、认知和运动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结合不同的训练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感统训练计划,帮助儿童全面发展。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儿童感统训练方法

儿童感统训练方法儿童感统训练是一种通过刺激儿童感觉系统,促进感觉系统的发展和整合,从而提高儿童学习、行为和情绪调节能力的方法。
感统训练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更好的身体意识、平衡、协调和注意力,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感统训练方法。
1. 触觉刺激。
触觉刺激是一种常见的感统训练方法,可以通过触摸不同的材料、表面和温度来刺激儿童的触觉系统。
比如让儿童用手触摸冰冷的玻璃、粗糙的沙纸、柔软的绒毛等,可以帮助他们感受不同的触觉刺激,促进触觉系统的发展。
2. 运动刺激。
运动刺激是通过运动来刺激儿童的运动系统,包括平衡、协调和肌肉控制等。
常见的运动刺激包括走钢丝、跳绳、做瑜伽等,这些运动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更好的身体意识和平衡能力。
3. 压力刺激。
压力刺激是通过给予儿童适当的压力来刺激他们的深压觉,促进他们的身体和情绪的平衡。
比如可以给儿童穿着紧身衣、使用压力毯或者进行深压按摩,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儿童放松身心,提高注意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4. 视觉刺激。
视觉刺激是通过视觉刺激来促进儿童的视觉系统的发展,包括眼球运动、眼睛对焦和眼睛追踪等。
常见的视觉刺激包括追光点、观察立体图案、做眼球运动操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儿童提高视觉注意力和眼球协调能力。
5. 听觉刺激。
听觉刺激是通过听觉刺激来促进儿童听觉系统的发展,包括声音辨别、听觉定位和听觉过滤等。
常见的听觉刺激包括听音乐、听自然声音、进行听觉追踪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儿童提高听觉注意力和听觉定位能力。
儿童感统训练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同时在进行训练时需要关注儿童的反馈和体验,保证训练的安全和有效性。
希望以上介绍的儿童感统训练方法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儿童感统训练方法

儿童感统训练方法
儿童感统训练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游戏来刺激儿童的感觉系统,以帮助他们发展和提高身体感知、平衡、协调和运动技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儿童感统训练方法:
1. 运动感统训练:包括跳跃、跑步、爬行、投掷和接球等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发展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感。
2. 手眼协调训练:通过使用球、飞盘、射箭等道具,让儿童练习控制手部运动与眼睛的协调,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注意力。
3. 各种感觉刺激:如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等,通过提供不同的感觉刺激,帮助儿童发展感知能力和注意力。
4. 平衡感训练:通过走平衡木、站在一个脚上、进行瑜伽等活动,帮助儿童提高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5. 身体意识训练: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进行舞蹈和表演等活动,帮助儿童提高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和控制能力。
6. 压力释放活动:如使用抗压球、推挤垫等道具,通过提供一定的压力刺激,帮助儿童释放紧张情绪,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以上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阶段进行适当调整和组合,以促进儿童感统的综合发展。
此外,专业的感统训练师或儿童治疗师的指导也是很重要的。
运用感统改善自闭症倾向儿童的沟通交往能力的个案

运用感统改善自闭症倾向儿童的沟通交往能力的个案1. 引言1.1 介绍自闭症倾向儿童的沟通交往障碍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沟通困难、重复性行为和兴趣以及受限的兴趣。
自闭症倾向儿童在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时常常表现出困难,包括语言交流的障碍、理解他人情绪和意图的困难、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等问题。
他们可能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导致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受阻。
沟通交往能力的不足给自闭症倾向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困难,影响了他们与家人、同龄人和老师的关系,也限制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的提高。
针对自闭症倾向儿童的沟通交往障碍,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提高沟通能力,增强社交技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认知能力。
通过感统训练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自闭症倾向儿童的沟通交往能力,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感统训练可以帮助儿童提高感觉统合能力,增强认知能力,改善社交技能,促进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改善沟通交往能力。
感统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可以帮助自闭症倾向儿童克服沟通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1.2 引言部分的补充信息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困难、沟通障碍、刻板重复的行为和兴趣,以及感知和感觉统合障碍等。
自闭症倾向儿童通常缺乏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和共情能力,因此在沟通交往中经常出现困难。
感统是一种通过刺激感官系统来提高对环境的敏感度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训练方法。
对于自闭症倾向儿童来说,感统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和处理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减少焦虑和攻击行为,从而改善沟通交往能力。
感统训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包括触摸、运动、视觉、听觉和嗅觉等。
这些训练可以结合游戏、音乐、运动等活动进行,使自闭症倾向儿童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训练,增加其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感统训练,自闭症倾向儿童的沟通能力和社交技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情绪和意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建立起更健康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感统训练具体内容!

感统训练具体内容!(一)触觉训练强化皮肤、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辨识感觉层次,调整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
使用器械: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触觉板。
适应症:爱哭、胆小、情绪化、怕陌生、笨手笨脚、怕人触摸、发音不正确、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闭、体弱多病等。
(二)前庭平衡觉训练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体系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神经组织健全、前庭平衡觉及视听能力完整能力。
使用器械:圆筒、平衡踩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梯、平衡台、晃动独木桥、袋鼠袋、圆形滑车。
适应症:身体灵活度不足、姿态不正、双侧协调不佳、多动、爱惹人、语言发展迟缓、视觉空间不佳、阅读困难、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学习能力以及习惯培养不起来。
(三)固有平衡训练调整脊髓中枢神经和对地心吸力的协调,强化中耳平衡体系,协调全身神经机能,奠定大脑发展基础。
使用器械:独脚椅、大陀螺、脚步器、竖抱筒。
适应症:坐无坐相、站无站相、多动不安、容易跌倒、脾气急躁、好惹人、语言发展不佳、缺乏组织力及推理能力、双侧协调不良、手脚不灵活、、自信心不足。
(四)弹跳训练调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觉神经体系,强化触觉神经、关节信息,促进左右脑健全发展。
使用器械:羊角球、跳床。
适应症:站坐无相、姿态不正、情绪化、身体灵活度不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展迟缓、阅读困难、胆小、情绪化、笨手笨脚、视觉判断不良、触觉发展不佳、关节信息不足。
(五)本体感训练强化固有平衡、前庭平衡、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灵活身体运动能力、健全左右脑均衡发展。
使用器械:跳床、平衡台、晃动独木桥、滑板、S形垂直平衡木、S形水平平衡木、圆形平衡板。
适应症:语言发展迟缓,笨手笨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情绪化、组织力及创造力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统训练 1 2 3一、感觉统合训练的一般目标1.提供给儿童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2.帮助儿童抑制和/或调节感觉信息;3.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作出比较有结构的反应,最终目标是达到如表所示的最后结果,如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1.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2.训练中儿童是主角,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3.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作出适应性反应,不要教孩子如何做;4. 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三、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标准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矫治是一个严密的体系,由于目前我国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心,很多患儿得不到正规的矫治,在此有必要介绍一些适合家庭操作的、又具有矫治功能的家庭游戏。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矫治,应该在3—13岁年龄阶段。
下面和大家风向一些简单的训练方法:1. 脚步器走动时自然放松,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
促进和提高孩子的平衡力,帮助孩子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协调性,提高孩子注意力和观察力。
如图一。
2. 跳跳床让孩子站在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来时,膝盖弯曲,脚后跟踢至臀部。
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企划不足。
如图二。
图一图二3.S形平衡木将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让孩子站在平衡木上,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
有助于孩子本体感觉的建立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加强。
如图三。
4. 羊角球让孩子坐在球上,双手紧握着手把,身体屈曲,向前跳动。
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如图四。
图三图四5.袋鼠跳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
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
如图五。
6.晃动平衡木让孩子站在平衡木上面,身体两边有护栏,单手扶持或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
建立本体感觉和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如图六。
图五图六感觉统合纠正宝宝怪毛病两岁的童智豪站在一块约8厘米宽的体能板上,平举着双手晃晃悠悠往前走。
偶尔保持不了平衡,身体微微向右边倾斜,他马上停下来,将胖胖的小脚丫挪了挪地儿,朝体能板的中心靠。
调整好姿势后,他显得更加小心了,眼睛盯着脚尖,一步接一步向前迈进。
几分钟后,小智豪顺利走过了环形的体板,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在音乐声中夸张地扭着小屁股。
小智豪正在做的这个看似简单而有趣的游戏,其实是感觉统合训练的一个项目,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提起感觉统合,大多数家长会觉得陌生,有些家长认为那是精神或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才需要的训练。
其实,感觉统合失调在儿童身上表现十分普遍,台湾心理学家陈文德博士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一个儿童要完全达到感觉统合非常困难。
专家说,感觉统合训练就像是宝宝的健身活动,有设备、有同伴、有教练,让宝宝在游戏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今年夏天,央视大风车少儿感统训练馆及一些幼儿园推出的感觉统合训练课程,成了很多孩子喜欢的游戏,令家长特别高兴的是,这些有趣的玩具和游戏,还能帮助纠正孩子的一些“怪毛病”。
孩子在“无依无靠”的海洋球中“挣扎”,可以缓和皮肤的敏感性。
走过窄窄的“平衡木”,孩子也就获得了控制平衡的能力。
-家长发言孩子特别害怕陌生环境●讲述人:芳城园小区郑旺稼的妈妈孩子是剖腹产生下的,现在1岁零1个月了,特别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只要陌生人稍微接近或者发现我不在身边就会哇哇大哭,还喜欢咬人,最让我担心的一点就是这孩子爱爬高,哪高往哪爬,时刻都得看着,就怕他摔下来。
海洋球训练纠正触觉过分敏感这是典型的触觉过分敏感,可能是剖腹产以及七八个月前活动量少造成的。
针对这一类孩子有专门的海洋球训练,把孩子放在海洋球里,通过不断碰触柔软的海洋球,慢慢缓和孩子皮肤的敏感性。
没学会爬影响了学走路●讲述人:劲松九区涂玥欢的妈妈欢欢从3个月后基本是姥姥带大的。
姥姥怕孩子磕着,一直没让她学会爬,到现在都1岁3个月了,欢欢还不会走路。
而且,欢欢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也不到2秒钟,家里买了许多开发智力的玩具、图片,她都没耐心看。
玩推球游戏锻炼孩子爬行爬行是一个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欢欢没有学会爬,也就错过了很多能力锻炼的机会。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趴地推球的游戏,让孩子趴在地上,家长用球引导孩子或推或捏,只要能够使得孩子慢慢爬行,就能达到目的。
打针不怕痛并非真勇敢●讲述人:天桥北里小区杜铠的妈妈小时候带孩子去打预防针,他从来都不哭,睁着一双大眼睛看周围的医生和护士,大家都以为他很勇敢,总表扬他。
后来我发现不管额头碰到桌角还是摔倒在地,甚至擦破了皮,孩子仍然毫无反应,在小区里和同龄的孩子玩耍,他总是动不动就把人家推倒在地,或者无缘无故打小孩一巴掌。
通过按摩唤醒皮肤触觉这是典型的触觉过分迟钝,需要通过按摩训练来唤醒皮肤触觉。
家长可以用毛巾蘸上不同温度的水在孩子身上擦拭,以水温变化来刺激皮肤,也可以鼓励孩子多玩沙子。
(以上案例由央视大风车少儿感统训练馆老师李雨恬、万花筒幼儿园感觉统合训练老师陈红点评。
)-适合人群过于悉心照料易导致感统失调●陈红万花筒幼儿园感觉统合训练老师3岁以前,儿童的各种器官都在成长发育中,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稍有偏差便容易产生感觉统合失调。
以下几种情况造成感统失调的可能性较大:1.剖腹产所生下的孩子。
由于出生时皮肤没有受到应有的挤压和刺激,皮肤触觉不容易被唤醒,容易造成触觉过分敏感或迟钝。
2.人工喂奶的孩子。
由于吮吸奶嘴时只有一种吞咽动作,不像母乳喂养可以前后以及左右吮吸。
单一的吞咽姿势导致口腔肌肉没有得到锻炼,可能会造成口腔触觉敏感,致使长大后出现挑食、偏食、长牙慢甚至口吃等症状。
3.祖父母或保姆带大的孩子。
由于过于悉心照料,经常把孩子抱在怀中,不让孩子乱爬乱动,关在家里不出去活动、没有与外界的交流,这样长大的孩子会丧失很多能力,活动空间狭小最容易导致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
-失调表现走路易摔倒常丢三落四●李雨恬央视大风车少儿感统训练馆老师感统失调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表现为走路易摔倒、多动不安、情绪不稳定,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不愿与人分享玩具和食物等。
2.视觉感不良。
有些孩子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却无法顺利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漏读或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常把写颠倒,比如把79写成97,把“朋友”写成“友朋”等。
3.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丢三落四等。
4.触觉过分敏感。
这样的孩子往往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过分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行为(反复重复某一个动作)。
5.触觉过分迟钝。
表现为对于疼痛不敏感,偶尔磕碰或者打针时不觉得疼;爱咬手指甲;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小贴士在家也能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带孩子去感觉统合训练馆,那么在家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训练。
1.爬行七八个月大时,孩子应该慢慢学会爬行,通过不断努力地抬头、仰脖子,来锻炼前庭觉,向前爬行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能够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视听能力。
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多爬行,例如妈妈躺在地上,让孩子慢慢爬上妈妈的身体;或者妈妈手脚着地弯成拱形,吸引宝宝从底下爬过去。
对于一些本身不爱爬行的宝宝,家长可以采取一些诱导措施,如把孩子放在小被子上,拉着他(她)的两条腿慢慢向后拖,并在孩子眼前放上色彩鲜艳或者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引导他(她)抬头、逐渐向前爬行。
2.唤醒触觉皮肤见到陌生人就哭、抵触新环境的孩子往往属于触觉过分敏感,家长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来唤醒孩子的触觉皮肤,以缓和这种敏感的状况,如利用吹风机,调到微风挡缓缓吹孩子的皮肤;用软刷子轻刷孩子的身体、或者拿梳子轻轻敲击皮肤等。
-链接什么是感觉统合?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感觉统合训练项目看起来是很简单的玩具和动作,但对于孩子身体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很有用的。
以红黄蓝绿色为基调的设备能够刺激孩子的视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爬行、抬头仰脖、以及钻圆环时身体的一收一缩,让孩子的前庭觉得到很好的锻炼,以帮助孩子发展控制平衡、距离、空间的能力。
家庭感统训练的几个小方法如果小孩的感觉统合失调,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不健康。
所以家长们要重视孩子的感统能力的训练。
多做些训练可以使小孩左右脑平衡发展。
以下几点感统训练方法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的,在家中就可以做,简单易行,写出来供各位家长参考、交流学习。
一、准备一个宽10公分,长2米左右的木板。
让小孩在上面走平衡木,锻炼小孩的胆量和平衡能力。
也可在室外,让孩子走马路沿、花池沿。
二、给小孩买一个羊角球让他在家中蹦。
如果他蹦烦了,没有新鲜感,可以和他玩捉迷藏的游戏,让他蹦着去找你、去捉你。
三、让小孩平躺在垫子上,胳膊伸直,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为宜。
这个方法可以提高小孩的注意力。
四、让小孩扒在地上,头抬起来,双手抱一个球,向墙上推球,再双手接球。
我每天让孩子做100个。
距离墙的距离自己掌握。
以上几点可以利用零星时间做,坚持每天做,会收到好的效果的。
家居自助感统游戏项目1.与别人玩接球游戏;(1-2)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
C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
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2.能抓着滚动的球,3.并把它推回去;(1-2)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
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
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给予: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
4.能2步1级上楼梯;(1-2)训练目的:训练平衡力、协调及独立行走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脚上一级楼梯,然后把左脚踏在同一梯级。
难度设置:A扶着扶手或家长的手踏楼梯;B独自踏楼梯;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干果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