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脉搏计
数电课设——人体脉搏计数器

一、概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电子时代,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技术的主要内容将有较大的发展。
信息技术包括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
现代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因而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与信息处理,他们就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传统的脉搏测量用手工测量,通常将指尖轻压动脉向较坚实的面,以使脉搏的感觉传到指尖,如果将动脉压上软的组织,则脉动波会被吸收或抵消,使指尖不易触觉脉动;指尖压在动脉上的力量要适中,用力太重将阻断血流,反而无脉搏产生。
这种手工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容易产生误差,特别是临床住院病人常规的监测上,这种手工测脉搏的方法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并且不能连续监测,无法实时观察。
我们设计的数字脉搏计是一种自动测量人体脉搏的仪器,能直观地显示人体每分钟脉搏数,可连续、动态监量,价格便宜,适于普及推广。
本此课设设计了一款基于压电传感器的电子脉搏计,实现在30s内测量人的脉搏跳动次数,并且将脉搏次数显示出来。
该传感器可与电子电路相结合,将脉搏信号转化为模拟电信号,并利用滤波技术等信号处理方法准确的测量人体微弱的脉搏信号,而且可以进一步实现显示记录功能。
二、方案论证设计一个人体脉搏计,要求能够实现在30s内测量人的脉搏跳动次数,并且将脉搏次数显示出来。
正常人的脉搏数为60~80次/min,婴儿为90~100次/min,老人为100~150次/min。
方案一1传感器将脉搏跳动信号转换为与此相对应的电脉冲信号。
2 放大整形电路把传感器的微弱电流,微弱电压放大。
3倍频器将整形后所得到的脉冲信号的频率提高。
如将30s内传感器所获得的信号频率2倍频,即可得到对应一分钟的脉冲数,从而缩短测量时间。
4控制电路用555定时器以保证在基准时间控制下,使2倍频后的脉冲信号送到计数、显示电路中。
5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用来读出脉搏数,并以十进制数的形式由数码管显示出来。
脉搏计软件流程说明

脉搏计主要采用红外线的技术,人体的血液是在流动的,从心脏流向各个部位,当然手指也会流过,血液流动的频率也就是人体的脉搏,也就是心率!
所以可以利用这一个原理,采集手指指尖的血液信息。
平时用传感器对着指尖,当血液未流到的时候,发射传感器的红外信号可以穿透手指,到达接收传感器,因为这个信号非常弱,所以必须以手指最尖的位置为准,否则则无法穿透。
在血液过来的时候,手指的密度会增大,所以,红外线传感器无法穿透它,在信号处理电路中我们已经说到,到最后的三极管输出端会输出一个信号。
这个信号为低电平,这个信号引到单片机的P3。
7脚供单片机采集。
这个信号时间比较短,当血液过去后,又马上恢复为高电平。
单片机在测量过程中,每收到一个低电平信号,都会将脉搏数增加1个。
由于1分钟时间较长,所以我们采用了采样的模式来进行计算,首先测出10秒内经过的脉搏数,然后将时间及脉搏数各*10,最后得出1分钟的脉搏数。
用手测量脉搏的正确方法

用手测量脉搏的正确方法
触诊桡动脉:该方法较为直接、简单,在双手大拇指根部下方可以触及桡动脉的搏动,而触诊方法是将一侧手的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并拢放在桡动脉上适当按压,可以感受到脉搏。
通常至少触诊30秒,以更好地测量脉搏的频率;
手动测脉搏一般可以通过脉冲计数法、脉搏表等测量。
1、脉冲计数法:通过将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桡动脉上并计算心跳次数来计算自己脉搏。
正常测量位置为手掌朝上,手腕内侧略向外。
通常建议将15秒心率乘以4,以获得1分钟内心率近似值。
2、脉搏表:一般常用计数脉搏手表同时测量心率和血压,特别适合心率较大患者监测心率。
临床上认为正常心率范围为每分钟60至100次,出现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可能代表某种疾病发生,应予以注意。
数字脉搏计的原理及应用

数字脉搏计的原理及应用1. 数字脉搏计的原理• 1.1 工作原理数字脉搏计是一种非侵入式的医疗设备,用于检测人体的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
它通过红外线光源和光电传感器测量血液中的脉搏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显示。
• 1.2 红外光传感技术数字脉搏计使用红外光传感技术来测量血液中的氧饱和度。
红外光通常被血红蛋白吸收,因此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氧量发生变化时,血液对红外光的吸收也会发生变化。
光电传感器可以检测到这些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 1.3 脉搏信号处理数字脉搏计通过对脉搏信号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参数。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滤波: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去除噪声干扰。
–FFT变换:将信号转换为频谱分析,以获得频率和幅度信息。
–计算血氧饱和度:根据血红蛋白的吸收特性,计算血氧饱和度的数值。
2. 数字脉搏计的应用• 2.1 临床监护数字脉搏计广泛应用于临床监护领域。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数字脉搏计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数字脉搏计的数据调整麻醉剂和氧气输送量,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 2.2 运动健康监测数字脉搏计也逐渐应用于运动健康监测领域。
运动爱好者可以佩戴数字脉搏计进行运动时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通过监测数据,运动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 2.3 家庭护理数字脉搏计也可以用于家庭护理。
家庭护士可以使用数字脉搏计定期监测老人或患病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
通过定期监测,家庭护士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提醒患者及时就医或调整治疗方案。
• 2.4 研究和教育数字脉搏计在医学研究和教育中也有重要应用。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数字脉搏计进行生理实验,研究人体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等变化规律。
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数字脉搏计进行医学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体生理参数的检测方法和结果解读。
3. 结论数字脉搏计通过红外光传感技术测量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其原理简单而有效。
脉搏血氧测量仪技术参数

脉搏血氧测量仪技术参数1.测量范围:脉搏血氧测量仪通常具有广泛的测量范围,包括血氧饱和度(SpO2)和脉率。
血氧饱和度的测量范围通常为70%至100%,而脉率的测量范围通常为30至250次/分钟。
2.准确性:这是衡量脉搏血氧测量仪性能的重要指标。
一台好的脉搏血氧测量仪应能够提供高准确度的测量结果。
通常,血氧饱和度的测量误差在±2%以内,脉率的测量误差在±2次/分钟以内。
3.反应时间:脉搏血氧测量仪的反应时间是指从测量开始到显示结果所需的时间。
较低的反应时间意味着仪器能够迅速反应和显示准确的测量结果。
4.显示屏:脉搏血氧测量仪通常配有数字显示屏,用于显示测量结果。
显示屏的尺寸和亮度会有所不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显示屏。
5.电源:脉搏血氧测量仪通常使用可充电电池作为电源。
一般来说,电池续航时间应该足够长,以确保仪器在连续使用时能持久工作。
6.存储容量:一些脉搏血氧测量仪配有内置存储器,可以存储多个测量结果。
存储容量的大小可以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和数据管理能力。
7.数据传输:一些脉搏血氧测量仪支持数据传输功能,可以通过USB接口或蓝牙等方式将测量结果传输到计算机或移动设备上。
这样用户可以更方便地管理和分析测量数据。
8.操作方式:脉搏血氧测量仪通常具有简单易用的操作界面,配有易于操作的按钮或触摸屏。
有些仪器还配备了音频或视觉提醒功能,以便用户能更好地操作测量仪。
9.尺寸和重量:脉搏血氧测量仪通常需要携带和移动,因此尺寸和重量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一般来说,越小巧轻便的脉搏血氧测量仪越易于携带和使用。
10.安全性:脉搏血氧测量仪通常需要与人体直接接触,所以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一台好的脉搏血氧测量仪应具有抗干扰能力和电气安全认证。
综上所述,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脉搏血氧测量仪的技术参数。
用户在选择和使用脉搏血氧测量仪时,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要求,比较不同产品的技术参数,选择适合自己的仪器。
电子脉搏计操作流程

电子脉搏计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 确保电子脉搏计已经充电或连接到电源供电。
- 检查脉搏计的传感器是否清洁并正确安装。
2. 打开脉搏计
- 按下电源按钮,通常位于脉搏计的侧面或顶部。
- 等待脉搏计启动,并确保显示屏正常工作。
3. 设置测量参数
- 根据需要,设置脉搏计的测量参数。
例如,测量时长、自动关机时间等。
4. 准备测量位置
- 找到要测量的位置,通常是手腕或手指。
- 紧贴脉搏计的传感器部分放置在测量位置上。
5. 进行测量
- 根据脉搏计的指示,轻轻将测量位置与传感器接触。
- 确保位置稳定,并保持相对静止。
- 等待脉搏计完成测量,通常会有声音或震动提示。
6. 查看测量结果
- 在脉搏计的显示屏上查看测量结果。
- 注意脉搏率、血压等指标,根据需要记录或显示给使用者。
7. 清理和存储
- 使用干净的布或纸巾擦拭脉搏计的外表面。
- 将脉搏计放置在干燥、整洁的地方,以防止损坏或灰尘积累。
以上为电子脉搏计的操作流程,务必遵循相应的安全规定和使
用说明书,以确保正确操作和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数电课设——人体脉搏计数器

一、概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电子时代,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技术的主要内容将有较大的发展。
信息技术包括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
现代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因而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与信息处理,他们就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传统的脉搏测量用手工测量,通常将指尖轻压动脉向较坚实的面,以使脉搏的感觉传到指尖,如果将动脉压上软的组织,则脉动波会被吸收或抵消,使指尖不易触觉脉动;指尖压在动脉上的力量要适中,用力太重将阻断血流,反而无脉搏产生。
这种手工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容易产生误差,特别是临床住院病人常规的监测上,这种手工测脉搏的方法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并且不能连续监测,无法实时观察。
我们设计的数字脉搏计是一种自动测量人体脉搏的仪器,能直观地显示人体每分钟脉搏数,可连续、动态监量,价格便宜,适于普及推广。
本此课设设计了一款基于压电传感器的电子脉搏计,实现在30s内测量人的脉搏跳动次数,并且将脉搏次数显示出来。
该传感器可与电子电路相结合,将脉搏信号转化为模拟电信号,并利用滤波技术等信号处理方法准确的测量人体微弱的脉搏信号,而且可以进一步实现显示记录功能。
二、方案论证设计一个人体脉搏计,要求能够实现在30s内测量人的脉搏跳动次数,并且将脉搏次数显示出来。
正常人的脉搏数为60~80次/min,婴儿为90~100次/min,老人为100~150次/min。
方案一1传感器将脉搏跳动信号转换为与此相对应的电脉冲信号。
2 放大整形电路把传感器的微弱电流,微弱电压放大。
3倍频器将整形后所得到的脉冲信号的频率提高。
如将30s内传感器所获得的信号频率2倍频,即可得到对应一分钟的脉冲数,从而缩短测量时间。
4控制电路用555定时器以保证在基准时间控制下,使2倍频后的脉冲信号送到计数、显示电路中。
5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用来读出脉搏数,并以十进制数的形式由数码管显示出来。
脉搏短绌测量方法

脉搏短绌测量方法脉搏短绌是指脉搏跳动的次数少于正常范围,通常是由于心脏泵血不足或血管阻塞引起的。
脉搏短绌的测量对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因此需要掌握准确的测量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脉搏短绌测量方法。
1. 观察法。
观察法是最简单直观的测量方法。
患者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脉搏来判断是否存在脉搏短绌。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脉搏跳动频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如果感觉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明显少于这个范围,就可能存在脉搏短绌。
但是,观察法存在主观性较强,容易出现误判的情况,因此建议结合其他测量方法进行判断。
2. 脉搏计测量法。
脉搏计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脉搏跳动次数的仪器。
使用脉搏计进行测量可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操作方法是将脉搏计放置在患者的脉搏部位,通常是手腕或颈动脉处,然后记录脉搏计显示的脉搏跳动次数。
通过脉搏计测量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脉搏短绌,并可以及时发现脉搏异常情况。
3. 心电图测量法。
心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反映心脏功能的检查方法。
对于一些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脉搏短绌可能是心脏功能异常的表现之一。
因此,进行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脉搏短绌,以及了解可能的病因。
心电图测量法是一种较为客观的测量方法,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4. 脉搏波测量法。
脉搏波是指脉搏在血管中传播时产生的波动。
通过脉搏波测量仪器可以记录脉搏波的传播速度和形态,从而间接反映出脉搏的频率和规律性。
脉搏波测量法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脉搏情况,对于判断脉搏短绌是否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脉搏短绌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
在实际测量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需要注意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测量方法不当而导致误判。
希望本文介绍的脉搏短绌测量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课程设计目录第一部分电子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1.题目 (1)2.设计目的 (1)3.设计内容及要求 (1)4.脉搏计的基本原理 (1)第二部分设计方案1. 提出方案 (2)2. 方案比较 (3)第三部分电路设计与分析 (4)1. 信号发生与采集 (4)2. 放大电路 (4)3.有源滤波电路 (5)4.整形电路 (7)5.倍频器 (9)6.基准时间产生电路 (10)6.1 NE555定时器 (10)6.2 用555定时器构造施密特触发器 (11)6.3 用施密特触发器构造多谐振荡器 (12)7.计数译码器 (13)7.1 计数电路 (13)7.2 译码显示 (14)8.控制电路 (17)第四部分所用元件及实验心得 (18)1.元件列表 (18)2.实验心得 (18)3.参考文献 (18)附:总原理图 (19)第一部分电子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1. 题目人体脉搏计2.设计目的2.1熟悉脉搏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2掌握多谐振荡器、倍频器、计数器、译码器等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特点、用途及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
2.3熟悉集成电路74LS00、74LS161、CC4518、CC4511、晶闸管、有源滤波电路的特点、用途及主要参数的选择方法。
3.设计内容及要求3.1设计题目:设计一个脉搏计。
3.2要求:实现在15s内测量1min的脉搏数,并且显示其数字。
正常人的脉搏数为60~80次/min,婴儿为90~100次/min,老人为100~150次/min。
3.3放大与整形电路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uA 约为11倍,选R4=100 KΩ,C1=100μF。
试选择其它元件参数。
有源滤波电路:电压放大倍数选用1.6倍左右。
运放可均采用LM324,也可选其它型号运放。
整形电路:选用滞回电压比较器,集成运放采用LM339,其电路参数如下:R10=5.1KΩ,R 11=100 KΩ,R12=5.1 KΩ。
倍频电路:异或门选用可采用CC系列、也可采用TTL系列。
基准时间产生电路:试选择电路其它未知参数。
计数、译码、显示电路:试选择电路其它未知参数。
控制电路:试选择电路其它未知参数。
4.脉搏计的基本原理分析设计题目要求脉搏计是用来测量一个人心脏跳动次数的电子仪器,也是心电图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给出的设计技术指标可知,脉搏计是用来测量频率较低的小信号(传感器输出电压一般为几个毫安),它的基本功能应该是①用传感器将脉搏的跳动转换为电压信号,并加以放大整形和滤波。
②在短时间内(15s内)测出每分钟的脉搏数。
简单脉搏计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1 脉搏计原理框图第二部分设计方案设计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脏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杀手之一。
因为心脏病的发作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所以为患者进行实时的测量监控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许多研究人员都投身于人类的健康事业之中。
心率:用来描述心动周期的专业术语,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第一声音为准。
心电信号是一种非常弱且频率较低的信号,一般幅值在0.05-5mv,频率在0.05-100Hz。
脉搏波:人体心室周期性的收缩和舒张导致主动脉的收缩和舒张,使血流压力一波的形式从主动脉根部开始沿着整个动脉系统传播,这种波称为脉搏波。
脉搏波所呈现出的形态、强度、速率和节律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许多生理病理的血流特征。
而心率的测量是一种评价病人生理状况很好的方法,心率与脉搏在身体正常的时候是相等的。
在房颤等心脏疾病时候可出现不等。
因此心率测量问题可以转化为脉搏的测量,而脉搏的测量更容易实现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运用。
1.提出方案满足上述设计功能可以实施的方案很多,现提出下面两种方案。
方案A :1)传感器将脉搏跳动信号转换为与此相对应的电脉冲信号。
2)放大与整形电路将传感器的微弱信号放大,整形除去杂散信号。
3)倍频器将整形后所得到的脉冲信号的频率提高。
如将15s内传感器所获得的信号频率4倍频,即可得到对应一分钟的脉冲数,从而缩短测量时间。
4)基准时间产生电路产生短时间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测量时间。
5)控制电路用以保证在基准时间控制下,使4倍频后的脉冲信号送到计数、显示电路中。
6)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用来读出脉搏数,并以十进制数的形式由数码管显示出来。
7)电源电路按电路要求提供符合要求的直流电源。
上述测量过程中,由于对脉冲进行了4倍频,计数时间也相应地缩短了4倍(15s),而数码管显示的数字却是lmin的脉搏跳动次数。
用这种方案测量的误差为±4次/min,测量时间越短,误差也越大。
方案B 如图2所示。
该方案是首先测出脉搏跳动5次所需的时间,然后再换算为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这种测量方法的误差小,可达±1次/min,此方案的传感器、放大与整形、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等部分与方案A完全相同。
2.方案比较方案A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但测量精度偏低;方案B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测量精度较高。
根据设计要求,精度为± 4次/min,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简化电路,降低成本,故选择方案A。
图2.1 确定后的脉搏计原理框图第三部分电路设计与分析1.信号发生与采集脉搏传感器的作用是将脉搏信号转换为响应的电冲信号。
脉搏传感器是脉象检测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置电路的处理和结果的显示。
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二大类: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分类中物理传感器应用的是物理效应,诸如压电效应,磁致伸缩效应现象,离化、极化、热电、光电、磁电等效应。
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都将转换成电信号。
这里传感器采用了红外光电转换器,作用是通过红外光照射人的手指的血脉流动情况,把脉搏跳动转换为电信号,其原理电路如图3.1所示。
图中,红外线发光管VD采用TLN104,接收三极管V采用TLP104。
用+5V电源供电,R 1取500Ω,R2取10kΩ。
图3.12.放大电路由于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很微弱,只有几毫伏左右,所以采用放大电路实现信号放大作用,由于传感器输出电阻比较高,故放大电路采用了同相放大器,如图3.2所示,运放采用了 LM324,电源电压+5V,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10倍左右。
图3.2参数计算:由图可知这是反相比例运算电路,所以由虚短虚断知:Uo=(1+R2/RV1)U i 式(3.2.1)要保持放大倍数在10左右,有Uo/Ui=(1+R2/RV1)=11 式(3.2.2)所以取RV1=10K,R2=100K ,另外,取参数R1=900K ,C1=100uF3.有源滤波电路采用了二阶压控有源低通滤波电路,如图3.3所示,作用是把脉搏信号中的高频干扰信号去掉,同时把脉搏信号加以放大,考虑到去掉脉搏信号中的干扰尖脉冲,所以有源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为1kHz左右。
为了使脉搏信号放大到整形电路所需的电压值,通常电压放大倍数选用1.6倍左右。
集成运放采用LM324。
图3.3电路中既引入了负反馈,又引入了正反馈。
当信号频率趋于零时,由于C1的电抗趋于无穷大,因而正反馈很弱;当信号频率趋于无穷大时,由于C2的电抗趋于零,因而Up(s)趋于零。
可以想象,只要正反馈引入得当,就可以在f=fo时使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增大,又不会因正反馈过强而产生自己振荡。
因为同相输入端电位控制由集成运放和R1、R2组成的电压源,故称之为压控电压源滤波电路。
参数分析:式(3.3.1)P点的电流方程为(Um(s)-Up(s))/R=Um(s)SC式(3.3.2)由式(3.3.1)和式(3.3.2)联解得Au(s)=Aup(s)/{[1+(3-Aup(s))]sRC+(sRC)²}式(3.3.3)在式(3.3.3)中,只有当Aup(s)小于3时,即分母中S的一次项系数大于零,电路才能稳定工作,而不产生自己振荡。
若令S=jw,fo=1/2πRC,则电压放大倍数Au=Aup/[1-(f/fo)²+j(3-Aup)f/fo] 式(3.3.4)若令Q=|1/(3-Aup)|,则f=fo时,有|Au|f=fo=|Aup|/|3-Aup|=Q|Aup|,即Q=|Au|f=fo/|Aup|式(3.3.5)可见,Q是f=fo时的电压放大倍数与通带放大倍数数值之比。
图3.4由图可知通带放大倍数Aup=1+R2/R1式(3.3.6)所以根据实际要求Aup=1.6所以由Q=|1/(3-Aup)|和式(3.3.5)知|Au|f=fo= Q|Aup|=0.7|Aup|式(3.3.7)因此,通带截止频率fp=fo=1KHzfo=1/2πRC=1KHz综上可以选取R1=10K,R=1K,所以 R2=R1(1.6-1)=6KC=fo/2πR=16uf4.整形电路经过放大滤波后的脉搏信号仍是不规则的脉冲信号,且有低频干扰,仍不满足计数器的要求,必须采用整形电路,这里选用了滞回电压比较器,如图4.1所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
集成运放采用了LM339。
图4.1 滞回比较器参数设定:R1=100K,R2=5.1K,R3=5K图4.2 滞回比较器的电压传输特性如图4.1所示,二极管负端通过下拉电阻接地,当输出的电压大于0时,则二极管导通,输出高电平,当输出电压为负电压时,二极管截至,则输出0,满足计数器的脉冲信号。
由以上可以画出放大与整形电路模块的连接电路,如下图:5.倍频器该电路的作用是对放大整形后的脉搏信号进行4倍频,以便在15s内测出lmin内的人体脉搏跳动次数,从而缩短测量时间,以提高诊断效率。
倍频电路的形式很多,如锁相倍频器、异或门倍频器等,由于锁相倍频器电路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所以这里采用了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异或门组成的4倍频电路,如图5.1所示。
图5.1 异或门组成的4倍频电路Gl和G2构成二倍频电路,利用第一个异或门的延迟时间对第二个异或门产生作用,当输入由“0’变成“1”或由“1”变成“0”时,都会产生脉冲输出,输入输出波形如图5.2所示。
图5.2 倍频器的频率特性由两个二信频电路就构成了四倍频电路。
电容器C的作用是为了增加延迟时间,从而加大而出脉冲宽度。
异或门用CC4030。
参数设定: C4==33μFR13=10 kΩC5=6.8μFR14=10 kΩ6.基准时间产生电路这里的基准时间产生电路用555定时器来实现,即需要一个周期为30s的矩形波信号。
下面就将对如何实现何以信号进行具体分析:1).NE555 定时器555定时器是一种多用途的数字—模拟混合集成电路,利用它能极方便的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
由于灵活、方便,所以555定时器在波形的产生与变换、测量与控制等多发面都得到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