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能电网与新能源

合集下载

智能电网技术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应用研究

智能电网技术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应用研究

智能电网技术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世界能源危机日益加剧,新能源发电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太阳能、风能这些可再生资源成为新一代发电源的代表。

但是,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瞬变性、间歇性、不可控性等特点,传统电网无法完全适应其高效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这就需要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

一、智能电网技术概述智能电网是指能够充分利用新能源与现有电网资源,整合先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集成、可控、智能化的电力系统。

其优点在于强调能源的清洁、可再生和节能性,采取多种监控方法来掌控全局,实现对电网的全过程监测、运行、管理、控制与优化。

二、智能电网技术与新能源发电的应用智能电网技术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新能源发电预测由于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不确定性,其发电量不可控,但均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波动性。

而智能电网系统通过整合大量数据源,使用先进的大数据与AI算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新能源发电量,预测成功率高达90%,为后续运行计划提供依据。

2. 储能技术应用新能源发电本身具有不确定性,而有时候又与用户需求不对等,因此需要通过储能技术来缓解。

智能电网配合新能源发电,采用储能技术,在峰谷用能时段内,通过对能量的存储、管理,降低了新能源在传统电力系统上的调峰难度,使其能够为用电高峰期提供稳定能源。

通过储能技术对于新能源的储存和调用,确实是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和电网稳定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3. 新能源接入控制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可以有效识别和控制新能源的接入过程,防止新能源接入给电网带来过大的冲击,保护现有的电力设施。

智能电网技术可以通过对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安装,通过专业的保护、控制等技术手段来实现对新能源接入的平稳接收。

4. 智能电网实时监控智能电网技术可以通过高速通信、远程监控等方式,实时监测电能的生产、传输和使用情况,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参考,通过可视化管理实现对电网的全过程监控,大大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效率的同时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智能电网下新能源负荷特性研究与分析

智能电网下新能源负荷特性研究与分析

智能电网下新能源负荷特性研究与分析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建设,新能源负荷特性研究与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能源负荷特性是指新能源在电网中的消耗和输出特点,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的负荷特性影响着电网的稳定运行和能源供需平衡,需要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分析,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支持。

一、新能源负荷特性的特点1. 波动性强:新能源的负荷特性具有波动性强的特点,受天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太阳能的输出受到阳光照射的影响,而风能则受风速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新能源的输出不稳定。

2. 不可控性高:新能源负荷特性不易受到人为控制,无法像传统发电方式那样通过增减燃料来调节输出。

这就需要电网在接纳新能源时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3. 资源分布广泛:新能源的资源分布广泛,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遍布全球各地。

这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也增加了电网对新能源负荷特性的适应性要求。

1. 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支持:新能源负荷特性研究与分析可以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支持,帮助电网更好地接纳与整合新能源,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促进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新能源的负荷特性,可以更好地了解新能源的特点与优势,促进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推动能源转型与环保节能。

3. 促进电力市场的发展:了解新能源负荷特性可以促进电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种类的电力选择,推动电力市场的发展与竞争。

1. 负荷预测与调控:通过对新能源负荷特性的研究,可以预测新能源的输出特点,为电网运行提供参考。

还可以研究与开发新能源负荷的调控技术,提高电网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3. 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协调与融合:新能源的负荷特性与传统能源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研究如何实现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协调与融合,为电网的多能源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1. 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对新能源产生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了解新能源产生的规律和特点,为新能源负荷特性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关系与发展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关系与发展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关系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能源产业的热门话题。

智能电网作为传统电网的升级版,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调配和智能管理。

而能源互联网则是在智能电网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能源的互联互通和跨区域的能源交换。

本文将从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定义、关系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定义智能电网是指应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传统电力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的电力系统。

智能电网通过实时监测、信息传输、自动化控制和人机交互等手段,实现了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用电安全可靠、多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友好保护。

智能电网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灵活性和高可扩展性的特点,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能源互联网是在智能电网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能源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能源资源的共享利用。

能源互联网通过建设跨区域的能源互联网网络,将各个能源单元进行网络化管理和调度,实现能源的跨区域交易和互通共享。

能源互联网利用信息技术和电力通信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和供需隔离,促进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资源的均衡分配。

二、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关系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和核心。

智能电网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监测、调度和控制,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供应安全性。

智能电网还为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为能源的互联互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能源互联网则是智能电网的延伸和拓展。

能源互联网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能源资源的跨区域交易和互通共享。

通过建设跨区域的能源互联网网络,实现了能源的优化配置和跨界供应,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和排放,进一步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可持续能源的利用。

三、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是当前能源领域的热点话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已成为实现能源清洁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智能电网是一种基于数字通信技术、能源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起来的新型电网系统,可以实现电力生产、输送、分配、调度和消费的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

能源互联网是以能源互联技术为基础,整合风、光、水等多种清洁能源资源,并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进行优化配置,实现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方式的能源互补和协同,从而实现能源系统的高效、安全和环保运行。

当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偏重于传统化石能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同时也存在着资源依赖性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在全球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转变传统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积极发展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相关部门深刻认识到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智能电网,促进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战略方针,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为:一是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相关部门发布了多项法规,支持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建设,包括《国务院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建设的意见》、《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等,为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技术不断创新。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和多项技术,我国在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不断推动着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三是示范工程建设不断推进。

为了验证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度和可行性,我国相继建设了多个智能电网示范项目和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如“天津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华北电网西北区域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等,进一步推动了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建设。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为:一是能源互联网的全面建设。

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的融合驱动绿色能源创新

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的融合驱动绿色能源创新

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的融合驱动绿色能源创新在当今社会,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传统能源的供给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因此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在新能源的发展过程中,智能电网作为新兴技术的代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者的融合实现了绿色能源创新,推动了能源领域的发展。

新能源是指广义上指人类未曾利用的自然界中所固有的、并且能持续性地进行供给的天然资源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而智能电网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促进电力系统的协调发展。

两者的结合,能够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实现绿色能源的创新。

从技术层面来看,智能电网的发展为新能源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传统电力系统由于单向供电的特点,难以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纳和高效利用。

而智能电网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了对能源的双向传输和灵活管理,为新能源的接入提供了技术支持。

例如,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可实现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式能源的有效管理和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除了在技术上的支持外,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的融合还促进了能源行业的创新发展。

新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智能电网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特点,使得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有效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智能电网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为能源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更准确的参考,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此外,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的融合也推动了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传统能源产业主要依赖于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而新能源的发展,使得绿色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推动了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变。

智能电网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特点,也为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通过智能电网技术,能够将新能源与电网进行有效地对接,提高了新能源的接入能力和可靠性,促进了新能源产业链的完善。

智能电网与能源管理

智能电网与能源管理

智能电网与能源管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的概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它是一种基于先进技术的电力系统,旨在提高电力的传输和分配效率,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

智能电网通过网络化通信系统、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先进的能源管理等手段,实现对电力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调度。

本文将探讨智能电网在能源管理领域的应用及其带来的益处。

一、智能电网的能源管理功能智能电网通过对电力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优化能源分配,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能源浪费。

通过网络化通信系统,智能电网可以实时监控各个节点的电力使用情况,掌握电力消耗的详细数据,对电力供应进行智能调控。

同时,智能电网可以与智能家居设备相连接,实现对电器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用电的便利性和智能化程度。

二、智能电网在能源管理的应用案例1. 能源监测与优化控制智能电网能够通过传感器和智能仪表等设备实时监测电力负荷、能源消耗等信息,结合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对能源的使用进行优化控制。

例如,根据电力需求的峰谷变化,智能电网可以自动调整发电机组的负荷,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

通过合理的能源调度,智能电网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供电不足或过剩带来的能源浪费。

2. 分布式能源管理分布式能源是指将能源发电集中在用户侧,通过局部的能源系统实现供需平衡。

智能电网的出现使得分布式能源管理成为可能。

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电网,将自己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与电网相连接,实现与电网的双向传输。

这样一来,用户可以根据自身能源产生和消耗情况,自主管理自己的能源供应,增加能源的利用效率。

三、智能电网与能源管理的益处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智能电网通过实时监测和优化调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它可以根据实时的能源需求和供给情况,合理分配电力资源,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能源成本。

同时,智能电网的存在促进了分布式能源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2. 降低环境污染传统电力系统常常存在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浅析智能电网

浅析智能电网
维护 成本 。 “ 强智 能 电网” 技 术和 装备全 面达 到 国际先进 水平 。 坚 ,
3 智能 电网发展 历史 及趋 势 因此 , 能 电网 是我 国 电网发 展 的 必然 趋 势 , 先进 智 其 智 能 电网是 一个 完整 的信 息 架构和 基 础 设施体 系 , 性和 重 大意 义体 现在 :具备 强 大 的资 源优 化 配 置 能力 : 实 具 现 对 电力 客 户 、 电力 资产 、 电力 运 营 的持 续 监视 , 用 “ 利 随 备 更高 的安 全稳定 运 行水 平 。适应 并促 进清 洁 能源 发展 。 需应 变” 的信 息 提高 电网公 司 的管理水 平 、 工作 效率 、 网 实现高度 智 能化 的 电网调 度。满足 电动 汽车等 新 型 电力 用 电 可靠 性和 服务 水平 。2 1世纪 初智 能 电网在 欧美 的发展 , 户 的服 务 要 求 :实现 电网资 产高 效 利 用和 全 寿 命 周 期 管 为 实现 电力 用户 与 电网之 间 的便 捷互 动 : 实现 电 网管理 全 世 界 电力 工业 在 安 全 可靠 、 质 高 效 、 色环 保 等 方面 理 : 优 绿
参考文献 :
… ( ) 肯 巴赫 . 文 版 E c l 0 0高 级 V A 编 程 宝 典 . 美 沃 中 xe 2 1 B f MJ 清 华 大 学 出版 社 .0 2 1 1 21— —.
E d u n S b
这段 代码 会将 文档 中全 部工 作表 显 示
Su h wAI) bS o l (
1 0行 单 元格 。 最 后执 行 “ ie宏 ” 就可 以实 现工 作 表 —1 Hd , 隐藏 了。
注 意 :a s r p s wod工 作 表 中 A 列 1 O行 单 元格 填 写 —1 工作 表 名 称一 定 要 和 当前 E c l 作 簿 中表 名 称 完 全 相 xe工 同 , 则 会导致 代码 运行 错 误。 否 以上 是几 种 隐藏 工作 表 的 方法 , 最后 1种 方法 是使 用 起 来 最 方便 的。每 次只 需 导入 宏代 码 ,然后 建 立 “ a s ps— wod工作 表 ” 再在 A1 A 0单元格 中填 入 要 隐藏 的工作 r , 一 1 表 名称 , 后执 行相 应 的宏 就完 成 了。 最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发电的融合技术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发电的融合技术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发电的融合技术在当今社会,能源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能源供应方式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新能源发电逐渐成为了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智能电网的出现,则为新能源发电的大规模接入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发电的融合技术,正引领着能源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新能源发电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水能发电、生物能发电等形式。

与传统的化石能源发电相比,新能源发电具有清洁、可再生、低碳等显著优点。

然而,新能源发电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的问题。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的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其输出功率难以保持稳定;水能发电受到地理条件和季节变化的限制;生物能发电则存在着原料供应和转化效率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给新能源发电的大规模应用带来了困难。

智能电网是一种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和互动化的电力网络。

它通过先进的传感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分析、控制和优化。

智能电网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种能源资源,包括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发电的融合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新能源发电的预测和调度技术。

由于新能源发电的输出功率不稳定,准确的预测对于电力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利用气象数据、历史发电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手段,可以对新能源发电的功率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基于预测结果,电力调度部门可以合理安排传统能源发电和新能源发电的出力,实现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

其次是储能技术。

储能技术是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飞轮储能和抽水蓄能等。

储能装置可以在新能源发电功率较高时储存多余的电能,在发电功率较低时释放电能,从而平滑新能源发电的输出功率,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再者是智能输电技术。

智能输电技术包括高压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智能电网与新能源
摘要:智能电网和微电网是本世纪新兴的两个概念。

文中从智能电网与微电网
的关系出发,通过阐述中国式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的内涵,提出未来智能配电网的
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智能微电网,并分析了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微电网;新能源;协调发展
0引言
近年来国际范围内逐步开展了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实践计划,智能电网的概念
首先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提出的。

由于计算机、通信、电力电子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已经应用这些新技术提高行业的现代化水平,电力工业是一
个传统的产业,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而且欧美发达国家的电网设备已经进
入老化的时期,迫切要求更新改造,而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实现电网智能化成
为可能。

智能电网技术有机融合了高级传感、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具有自我管理
与恢复、兼容性强等特点,其快速发展为分布式能源的无缝并网提供了良好的技
术保障。

通过合理利用各类高级控制技术,能推动各类分布式能源与现有电力系
统的有机融合,实现“即插即用”、实时互动和协调运行。

目前,分布式能源的开
发利用多处于自治运行模式,缺乏一个长远的具体发展模式,进而实现分布式能
源的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因此,积极研究智能电网环境下的分布式能源发展模式
对未来实现分布式能源大规模的开发,缓解能源危机等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智能电网与微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
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
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
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
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智能电网的核心内涵是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
化和互动化,简称为“坚强的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
可观测——采用先进的量测、传感技术;
可控制——对观测状态进行有效控制嵌入式自主处理技术;
实时分析——完成数据到信息的提升,自适应和自愈等几个方面。

为整合分布式发电的优势,削弱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的冲击和负面影响,充分
发挥分布式能源的效益和价值,应积极构建基于分布式能源的微电网。

微电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微型电源共同组成的系统,它可同时提供电能和热量;微电网内部的电源主要是由电力电子装置负责能量转换,并提供必须的控制;微
电网相对外部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可控单元,同时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
靠性、安全性的要求。

智能电网和微电网是21世纪新兴的两个概念,随着世界多个国家的积极探索和研究,已迅速延伸至政府、电力、信息、经济、金融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成为
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在国际上的蓬勃发展,对中国
未来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有着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随着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
入完善、电网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发展方式的逐步转变,将给建设智能电网和微电
网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2智能电网与微电网的关系
微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1)智能电网首要的特点是自愈,即不论发生什么事故,它都能通过自身解决,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而微电网是一个集成了分布式电源、负荷、储能以及保
护和控制等一系列环节的小型供能系统,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自治运行,这一特
点与智能电网的自愈特点相类似。

2)智能电网鼓励终端用户参与电网进行互动,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

微电网作为一个独立的供能网络,也需要根据用户的信息进行动态调整,实现供需
平衡。

3)智能电网具有全方位的安全决策,能够抵御物理攻击和网络攻击。

同样,微电网不仅能够作为备用电源对受端网络提供有效支撑,还能在遭受极端灾害条
件下提高整个电网的抗灾能力和灾后应急能力。

4)智能电网的可兼容性允许接入不同类型的发电和储能系统。

而微电网本身就是分布式电源和分布式储能的集合体,正是基于这个条件微电网才能实现系统
内部的能量存储和转化。

5)智能电网能够提供满足未来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

而微电网构建的条件之一是靠近负荷中心,对负荷进行分级。

微电网可以对不同级别的负荷实现个性化
供电,即能够为重要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服务。

3新能源与智能电网
3.1发展新能源和建设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的潮流
新能源与智能的电网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从新能源利用方式来看,新能源主
要通过转化为电能实现其终端的利用,且新能源发电有着不同于常规电源的出力
特性;电网作为电力输送的载体,智能电网代表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是实现新
能源发展的平台和重要保障。

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协调发展是我国转变能源和电力
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多集中分
布在远离负荷中心的西部地区,更需要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全面提升电网的
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满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消纳的需求。

智能电网切合
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经济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智能电网应从我国的历史背景和经
济背景出发,探索高效的发展模式。

3.2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势必给当前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的挑战
多数分布式能源的输出功率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如风能发电、太阳
能发电等。

大规模清洁电源的并入会导致电网电压水平变动、线路传输功率超出
极限、系统短路容量增加和系统暂态稳定性改变等一系列问题。

智能电网技术有
机融合了高级传感、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具有自我管理与恢复、兼容性强等
特点,其快速发展为分布式能源的无缝并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通过合理利
用各类高级控制技术,能推动各类分布式能源与现有电力系统的有机融合,实现“即插即用”、实时互动和协调运行。

目前,分布式能源的开发利用多处于自治运
行模式,缺乏一个长远的具体发展模式,进而实现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因此,积极研究智能电网环境下的分布式能源发展模式对未来实现分布式能
源大规模的开发,缓解能源危机等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协调发展内涵来看,实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协调发展就是要求新能源发展
与智能电网发展在速度上匹配、在规模上均衡、在技术上适应、在政策上配套。

从新能源发展角度来看,新能源的发展要适应电网发展的要求,就是要建设电网
友好型新能源电,全面提高新能源发电的可调、可控性,满足电网灵活调度运行
的要求。

从电网发展角度来看,电网的发展要适应新能源发展的要求,就是要建
设新能源友好型电网,即智能电网,全面提高电网接纳新能源发电的能力,满足
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要求。

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电
力系统来看,涵盖了发电、电网、用电、调度等环节,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协调发
展应该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内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实现
新能源和智能电网在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的总
体协调发展。

4总结
从电网发展角度来看,电网的发展要适应新能源发展的要求,就是要建设新
能源友好型电网,即智能电网,全面提高电网接纳新能源发电的能力,满足新能
源大规模发展的要求。

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电力系
统来看,涵盖了发电、电网、用电、调度等环节,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协调发展应
该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内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实现新能
源和智能电网在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的总体协
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兴源,魏巍,王渝红,穆子龙,顾威.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技术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17).
[2]王振铭.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C].热电联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999,6.
[3]曹军威,万宇鑫,涂国煜,张树卿,夏艾瑄,刘小非,陈震,陆超.智能电网信息系统
体系结构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3(01).
作者简介:
毋柯(1995.08-),女,汉族,山西泽州,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