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标测试题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一、填空。

(40分,每空2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5、(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写话)、(习作)9、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10、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判断。

(20分,每小题4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2、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5、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6、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三、选择。

(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 )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2、(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B、教师C、学生和教师3、阅读是学生的(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B、整体化C、综合化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一套附答案(必刷)

(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一套附答案(必刷)

(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2.()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A.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B.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D.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4.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5.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B.自主、合作、探究C.主动、合作、改革D.提高、发展、创新6.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C.自评与他评7.阅读教学过程是()。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8.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9.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填空题 (共5题,共20分)1.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的话,写()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和()。

2.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和(),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

(20分,每空1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阅读研究,在写作中研究,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进行。

5、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表达、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识字、写字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9、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能力、情感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5每小题2分,6-10每小题3分,共25分)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研究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6、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选项为A、①②③④。

7、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识字和写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文教育的基础。

1、问题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策: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朗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默读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感受阅读的乐趣和意义,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如预测、推理、归纳等。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给予(jǐ yǔ)B. 遨游(áo yóu)C. 倔强(juè jiàng)D. 瞭望(liào wàng)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陆游二、填空题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中的名句。

4. 请写出《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

三、简答题5. 请简述《草船借箭》中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

四、阅读理解题6.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望着这个世界。

小河里的水开始解冻,哗啦啦地唱起了歌。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

(1)短文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2)短文中提到了哪些动物?五、作文题7.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描述你的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或家乡的特产。

答案:一、1. D2. D二、3. 春晓4. 疑是地上霜三、5. 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利用雾气弥漫的天气,指挥草船靠近曹军水寨,让士兵们在船上敲锣打鼓,诱使曹军射箭。

由于雾大,曹军不敢轻易出击,只能盲目射箭。

诸葛亮的船只因此收集了大量的箭矢。

四、6. (1)短文中描述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小河里的水解冻并唱歌,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并叽叽喳喳地叫。

(2)短文中提到的动物有小燕子。

五、7. 作文题答案略。

语文教师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语文教师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语文教师新课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现代汉语中,“的”字在句子中通常起到什么作用?A. 表示所有格B. 表示时间C. 表示地点D. 表示原因答案:A2. 以下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锦上添花B. 画龙点睛C. 多此一举D. 点石成金答案:C3. 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不包含以下哪篇作品?A. 《孔乙己》B. 《阿Q正传》C. 《故乡》D. 《狂人日记》答案:C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答案:C5.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汉语拼音?A. 学习(xue xi)B. 老师(lao shi)C. 学校(xue xiao)D. 学生(xue sheng)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古代汉语中,“之”字常用作________。

答案:代词7.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王之涣8. 汉语中,“对”字可以作为介词,也可以作为动词,表示“________”。

答案:面对9.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其中“读”指的是______。

答案:阅读理解10. 汉语中的量词“个”通常用来修饰______。

答案:可数名词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汉语中“把”字句的用法。

答案:在汉语中,“把”字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通常用来表达动作的结果或目的。

它由“把”字引导,后面跟宾语,然后是动词,最后是结果补语。

例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我将书放置在桌子上)。

12. 请解释“意境”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答案:“意境”是指诗歌中通过语言艺术创造出来的一种情景交融、意象生动的艺术境界。

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意境的营造是诗歌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三套)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三套)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一)一、填空。

(每空2分,共30分)1、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互交融。

3、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4、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

背诵优秀诗文(60)篇。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选择。

(每小题2分,共10分)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2、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B)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3、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B、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D、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4.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5.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AD)(多选题)A、朗读B、分角色读C、表演读D、默读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10分)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语文课标试题及答案

语文课标试题及答案

语文课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揠苗助长B. 心无旁骛C. 坐无虚席D. 揠苗助长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论语》B. 《庄子》C. 《孟子》D. 《左传》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答案:A二、填空题1. 请填写《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_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_________,_________。

”是《弟子规》中对孝道的描述。

答案:父母呼,应勿缓三、判断题1.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答案:正确2.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是《水浒传》中的诗句。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请简述《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梗概。

答案:《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是描述梁山好汉在宋江的领导下,巧妙地夺取了官府运送的生辰纲的故事。

生辰纲是官府为了庆祝皇帝生日而准备的贡品,价值连城。

梁山好汉通过精心策划和巧妙布局,最终成功地将生辰纲夺为己有,展现了他们智勇双全的一面。

五、论述题1. 请论述《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思想。

答案:《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仁者爱人”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之一。

孔子认为,仁是人的基本道德品质,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石。

仁者爱人,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具有同情心、爱心和关怀他人的品质。

在孔子看来,仁不仅仅是对家人的爱,更是对所有人的关爱。

通过爱人,人们可以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孔子强调,仁者应当以德行感化他人,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和带动他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提升。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的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语文课标中的重要知识点,也加深了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举棋不定,让人着急。

B.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令人钦佩。

C.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一针见血。

D.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答案:B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词语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令人刮目相看。

B. 他总是不拘小节,给人一种随意的感觉。

C. 他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D.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一语双关。

答案:D二、填空题3. 请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词语。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______。

答案:生机勃勃4. 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

答案:迎难而上三、阅读理解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问题:文章中提到的“坚持”一词,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体现?答案: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持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来体现“坚持”的精神。

四、作文题6.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撰写作文)五、古文翻译题7.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六、综合分析题8.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的效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借景抒情的修辞手法,通过春风和明月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七、语言运用题9. 请根据上下文,将下列句子改写成一个完整的段落。

- 他很聪明。

- 他学习很努力。

- 他总是乐于助人。

答案:他是一个聪明且勤奋的人,不仅在学习上表现出色,而且总是乐于帮助他人,深受大家的喜爱。

八、文化常识题10.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描绘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B.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课标测试题一、填空。

(21分)1.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如果把一只胳膊从躯体上砍下来,那就不是胳膊了。

”课标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5.课标降低了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只把汉语拼音作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工具,立足于用,起一个辅助作用。

6.课标提出理解词语的四个方面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字典词典、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7. 第一学段,有关默读的要求是:学习默读,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______________的过程。

10.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___________,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_______________。

11.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

12.课标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是从五个方面提出的,分别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_______________。

13.第二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_______次左右。

14.语文课程评价提倡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二、选择。

(12分)1.课标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其中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多少万字?()A 100B 145C 200 D3002.下列哪项不属于课标的要求?()A能理解主要内容 B 归纳段落大意 C 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D 注意积累语言材料2.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第二学段的教学要求?()A初步学会默读。

B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C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

D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 第三学段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多少字?()A 200B 300C 400D 5004.下列哪一项不是课标列举的学生作文的评价的呈现方式?()A 口头评价B 等第评价C 百分制评价D 评语E 综合多种形式5.下列哪一项内容课标明确要求不做为考试内容?()A 词句理解能力B 认读和拼读汉语拼音的能力C 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D 语法、修辞知识E 对文学作品形象的感受能力6.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的要求?()A 识写分开B 多认少写C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D 硬笔书写楷书,有一定的速度。

三、简答。

(32分)1《语文课程标准》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哪些内容?2.《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包括哪四个方面?3.试列举语文课程的资源(不少于四类)。

4.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四、论述题。

(15分)现在,中小学文风不正相当普遍,为了骗取高分,甚至可以编造父亲出了车祸。

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套话连篇,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

长此以往,必将窒息人的精神,扼杀人的创造性。

试论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结合课标要求阐述分析原因以及改革方向。

小学语文试卷课改通识部分一、填空。

(15分,每空1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制定过程中,曾经使用过的一个名称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童、青少年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她们已有的________________、学习经验等,过多地强调学科的______________而忽视学生的经验,必然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

3.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包括了信息技术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动技术教育等。

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整体性、实践性、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性。

4.《纲要》要求,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精选________________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5.《纲要》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面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______________的能力、______________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6.《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______________、教师提高和改进_____________的功能。

7. 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活动”。

8.课程标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9.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________________的互助性学习。

二、简答:在新课程观念下,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一个好的课堂?(5分)课程标准部分一、填空。

(40分,每空2分)1.多年来,语文教育片面强调实用功能,偏重显性的目标,忽视了____________的培养。

2.语文教学的目标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如考虑信息社会的特点,加上“初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3.课标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本质,总目标的第五条进行了总的表述:能主动地进行___________学习,在__________学习语文。

4.“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的识字愿望”属于三维目标中的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目标。

5.低年级识字要求多识少写。

多识的好处是使孩子尽早进入______________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__________世界。

6.教材中要求会认的字,要求在本课认识,放到__________________也认识,不抄写、不默写。

7.汉语拼音教学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在文学作品教学中,不要刻意追求________。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学生的阅读过程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_______________。

9.判断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标准是,能初步把握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文章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过去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在课标中改为“______作者的思想感情。

”11.课标在习作方面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如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________________的或印象最深、______________的内容。

12.过去的语文评价过分强调量化,这次课标强调加强形成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

13.精读的评价,可以根据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的词句理解、文意把握、___________、内容探究、____________等方面的表现。

14.写作的评价,课标提出两个“重视”:重视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二、辨析、应用。

(30分)1.有人说,现在语文教学的问题是“求甚解,不好读书。

”试依据课标进行评价。

2.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有的同学认为:狐狸非常聪明,能够抓住乌鸦的弱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运用课标中的相关理论评析这种现象。

3.请你为下述评估活动制定评估细则。

学生阅读朱自清《春》,然后以四人一组讨论作者笔下的春是怎样的,然后把文章的内容绘画出来。

学生先讨论画哪些景象,然后共同构图,完成画作。

4.有位教师在上口语交际课时,介绍了这样一个例子: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前,曾在海军任要职。

一天,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

罗斯福向四周看了一下,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守秘密吗?”对方答:“当然能。

”“那么,”罗斯福微笑说,“我也能。

” 然后设计一道练习:今天晚上全家要为爸爸过50岁生日。

你的一位同学却邀请你去看足球赛,如何拒绝他的邀请才能不伤害与这位同学的感情?请你结合课标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评析上述做法。

5.课标建议,教师向学生推荐当代文学作品和科普科幻读物。

你在教学实践中是怎样做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学段举出相应的书刊实例)。

三、试论述语言积累的意义、途径与评价方法。

(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