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五步三查基本操作及说明
高效课堂教学普适性模式基本操作及说明

高效课堂教学普适性模式基本操作及说明“五步三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指导区域课改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推进效果,受到专家与一线教师的一致好评。
对于不同区域、不同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以及不同学科等都有着广泛的课堂建设指导意义,因此具有普适性。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
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在实际课堂操作中体悟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很好地解决了新课程理念“顶天入地”的问题。
第一部分“五步三查”模式基本结构说明(一)“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2.第二步:对学、群学;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5.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1.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2.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3. 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第二部分“五步三查”基本操作详解一、第一步:独学。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一)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
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检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进行。
(二)新课导入: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它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正如德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所言:“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
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独学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只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激发和提高,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杜郎口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一套具有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对高效课堂理念的最佳呈现。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很好地解决新课程理念“顶天入地”的问题。
本期特邀高效课堂培训专家张海晨对此模式进行系统解读。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独学;第二步:对学、群学;第三步:组内小展示;第四步:班内大展示;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第一步:独学“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导入。
(一)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
检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进行。
(二)新课导入:导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
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独学: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如此学生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
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
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
2.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对学、群学“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
五步三查模式的基本解读(20200718100401)

五步三查模式的基本解读五步三查”是高效课堂在数年实践基础上总结提升出来的一套适合每个学科教学的模式。
它的突出特点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情,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能够教好地完成三维目标对教学的要求,而且极大程度地利于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
五步三查模式体现了高效课堂所追求的知识超市、生命狂欢”的课堂特色,具有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的课堂特性。
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一)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1?第一步:独学;2 ? 第二步:对学、群学;3 .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5 . 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1 .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2 .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3 . 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第一步:独学。
要求:找出问题。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1. 检查反馈。
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 层次学生(即潜能生)。
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八定02 . 新课导入。
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它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
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 独学。
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
需要说明的是,独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独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而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是高效课堂在数年实践基础上总结提升出来的一套适合每个学科教学的模式。
它的突出特点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情,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能够教好地完成三维目标对教学的要求,是以问题解决为指引的学习方案流程,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
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一)“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1.独学;2.对学、群学;3.组内小展示;4.班内大展示;5.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一查:在学生独学时;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第一步:独学。
要求:找出问题(找出不会的)。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1.检查反馈。
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
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新课导入。
导入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
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独学。
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
4.第一次学情调查。
独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
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学情调查。
第二步:对学、群学。
要求:尝试解决问题(学会不会的)。
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五步三查”

“五步三查”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一般模式:
1.自学——找出问题,用双色笔标注一查
2.围绕问题展开对学、群学
3.把学习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展示二查
4.教师就暴露出的问题组织班级大展示(教师点拨为主)
5.学生整理导学案,整理纠错本,组织对子间测评
评课三看:
1.看自主的程度;
2.看合作的效度;(真合作还是伪合作)
3.看探究的深度。
(纵向发掘)
小组合作三看:
1.互动的温度;(是否是友好的交流)
2.拓展的宽度;(横向拓展:由旧知到新知)
预设生成(导学案预设问题)
3.生成的高度
即时性生成
展示三评:
1.一评“近共性”问题性展示;
2.二评展示的互动性;
3.三评生成的价值性。
一控:课堂过程的控制,学习过程的主体,学习效度的主导。
高效课堂的“五步三查”教学流程与高效提分复习法——“卷模复习法”

高效课堂的“五步三查”教学流程与高效提分复习法——“卷模复习法”高效课堂定义的新型教学关系与师生关系是“学生主体、学情主导、教师助推”,这是高效课堂的理论核心,也是方法论。
“五步三查”教学流程就是这个模式下配套提供的教学问题解决方案,解决高效课堂落地的问题,这个方案将课堂中的学生学习活动和教师教学活动等元素进行重新整合,解决怎样让教师教学为学生服务,怎样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高效课堂的“五步三查”流程包含学生学习流程的五个步骤和教师的三次学情调查:第一步:独学就是学生先自己学,学生根据老师发的导学案,结合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源,针对学习目标进行整体思考,并形成自己的初步看法和观点。
每位同学根据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安静地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色笔标注出来。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教师要对上节课有关知识做简短的反馈检查和新课导入,检查重点关注学困生,检查内容和检查评价方式要依据具体学生情况,增强针对性。
新课导入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复习旧知,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独学的时间通常控制在10分钟左右,也有老师把独学环节放到课前自主完成。
第二步:对学在对学环节,学生和学习小组内的“对子”同学交流、完善自己在独学环节的收获,讨论在独学环节没有解决的问题。
“对子”是指学习小组内层次相似的学生结成的学习帮扶组合,在对学环节,对子同学之间的分享交流可以初步解决导学案中的重难点和易错点,同时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第三步:群学在高效课堂里,一个班级被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8人。
在群学环节,组长带领学习小组内的所有同学,以解决导学案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和对学中发现的新问题为主,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生成小组的学习成果,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在对学和群学环节,所有学生站立交流,这两个环节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在导学案中用红笔标注出来,讨论中新发现的新问题也要用红笔记录下来。
五步三查流程解读(新)

兴旺寨乡中学“五步三查”流程解读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一)“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第一步:独学;第二步:对学、群学;第三步:组内小展示;第四步:班内大展示;第五步:达标测评,整理导学案。
(二)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一查:在学生独学时;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新课导入:教师可采用课前提问、课前检测、作业讲评或开门见山等形式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进入“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工作环节。
第一步:独学(独学环节既可以安排在课上,也可以安排在课下,若放在课下独学的,建议老师们在课上给2-3分钟的时间来回顾,要求史地生等小科必须放在课上(5分钟左右)。
在课下安排独学的,在上课前,教师一定要对独学内容进行检查,尤其是前一天晚上布置独学任务而第二天第一节课就要用的,教师一定利用早自习时间对独学情况进行检查,可以提前布置学科组长在早自习前把导学案收上来放到教师办公桌上。
这是学校检查的重点。
)学生要求:独学要静(静音、静心),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有疑问把握不准的地方用红颜色的笔划圆圈,绝对不理解不会的地方划单差号)教师务必培养学生养成此习惯。
,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
教师要求:独学时,教师进行第一次学情调查,通过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
第二步:对学、群学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
并藉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生要求:学生尽量站起来、动起来对学:组中组(如135)的学习组长(如1)领导组织三个人完成对学,解决独学中的疑问,主要是C 层学生的基础类题目。
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到群学中。
群学:小组6个人在本组学习组长领导组织下共同完成,汇总 本组疑问,探讨交流。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解读五步三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与操作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教师掌握与运用。
并尽可能从方法与规律得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让教师少走弯路,缩短课堂“临帖”得周期,从而为打造特色高效课堂服务。
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1。
第一步:独学;2.第二步:对学、群学;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5。
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三查:课堂上得三次学情调查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2.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3.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第一步:独学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得反馈检查与新课得导入。
1.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与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
就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与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与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得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得情况而定。
2.新课导入。
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得一个基本步骤来瞧待,但它“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导入得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
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得学习目标。
3.独学。
高效课堂下得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得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
4.第一次学情调查。
独学时,教师得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得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并据此确定独学得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
这也就就是“三查”中得第一次学情调查。
第二步:对学、群学对学、群学环节仍然就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学生得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得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得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普适性模式基本操作及说明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海晨“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指导区域课改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推进效果,受到专家与一线教师的一致好评。
对于不同区域、不同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以及不同学科等都有着广泛的课堂建设指导意义,因此具有普适性。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
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在实际课堂操作中体悟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很好地解决了新课程理念“顶天入地”的问题。
第一部分“五步三查”模式基本结构说明一、“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2.第二步:对学、群学;3.第三步:组小展示;4.第四步:班大展示;5.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2. 二查:在组小展示时;3.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第二部分“五步三查”基本操作详解一、第一步:独学。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一)检查反馈:从检查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
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检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进行。
(二)新课导入: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它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正如德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所言:“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
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独学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只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激发和提高,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所以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而“独学”是针对学习的个体而言的,其字面意思是指学生的独立学习,但并不能表明是自主学习,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
只有这样其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
1.独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⑴纪律要求。
高效课堂一般不做硬性的纪律要求,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
人的心灵只有处在高度自由的状态中,才有可能是思维敏锐的、活跃的,才有可能具备创造力。
当然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讲有一个学习习惯养成的问题,这一点可以作为课堂评价的一项来引导促进。
另外,对于独学在家庭中完成的情况,往往由于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导致独学效果不佳。
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通过有效地课堂学习评价和小组建设来引导促进,加强管理。
⑵问题入手:对照导学案,自己查阅教材或其他文本资料,自主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
独学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导学案中的基础类题目,要求人人过关的题目。
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分层次设计各类题目。
⑶双色笔标注:对于经过独学未能自主解决的问题,用双色笔做好标注,以便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对学、群学来解决;⑷向组长汇报。
当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由组长向老师报告独学进展情况,便于教师掌握时间。
一旦学生的这种学习习惯养成之后,学习时间和学习进程便可以自我控制,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一步。
2.独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⑴关注学习状态。
在独学阶段,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境由心造,相随心生”。
真正的入情入境的独学行为,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所以教师在巡视时应留心观察学生独学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
而高效课堂上之所以学生自主学习状态普遍较佳的原因之一,是后面的展示环节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驱力,以便更好地展示自我,为小组争光。
从这一点来讲,展示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
⑵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教师要明白,对待同样一个导学案,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个学生独学的时间有快有慢,独学所完成的容也有多有少,这一点是不能回避的客观事实,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搞好分层学习,分层达标,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⑶适时点拨指导。
考虑到学段的特点和自学能力的差异,教师可以在独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进行学法的指导、点拨。
但尽量通过导学案来体现学法指导,以减少对学生独学的干扰和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⑷点评小结。
通过巡查把握学情,在独学环节完成时,可以就学生独学的状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达到激励、引导、提高的目的。
二、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
“学习对子”是指学习小组相邻层次学生相互结成对子,进行学习帮扶,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
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一)对学生的要求:1.先对学。
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后群学。
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3.深入探究。
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一点同传统教学截然不同,在教师的传统观念里往往是教得学生没有问题才算成功。
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了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创造始于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
(二)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同独学环节的要求。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三、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小展示和班大展示。
(一)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
“小展示”指小组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
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容的层次不同。
小展示的目的是一方面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暴露对学、群学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二)对学生的要求1.展示的基本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
展示绝不是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
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展示,无论是组小展示还是班大展示一定是“提升”。
为此要突出展示的“四性”:即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
⑴问题性:所谓问题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
一般在大展示环节不展示导学案中比较基础的容,这些容已经在小展示或者之前的学生独学、对学或者群学中解决完成。
⑵层次性。
所谓层次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
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
比如在分工上可以有人负责解题步骤或基本思路、有的负责解题方法和疑难解析、有的负责规律总结和问题拓展等等。
⑶互动性:所谓互动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
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
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⑷创生性:所谓创生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
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我们追求的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充满了生活性、生成性和生命性的课堂。
一堂课缺乏没有预设是不负责任的课,若没有动态生成,这堂课一定是不精彩的课堂,更不会有“生命的狂欢”和心灵的震撼。
2.展示行为常规要求⑴聚焦问题①准备动作要快、静、齐。
减少准备的时间。
无论是展示者,还是听展者,都要迅速进入状态;②聚焦时要避免学生“平行站位”,要有层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站在最佳位置,不影响听课。
③班额较大的班级,由于受空间限制,尽可能减少无谓的走动,前面的同学要做到不遮挡后面同学的视线。
⑵对展示学生的要求①展示者提前进入预定位置,上组展示评价完,自己迅速到位,不耽误时间。
②展示者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时要用教杆等必要教具,侧身讲解。
做好展示的导入,结语及组间过渡。
③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对展示容要熟知,鼓励拓展性展示,不做无效展示,要把展示容组织成展讲语,展示时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切忌照本宣科。
④展示者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规,切忌啰嗦,准确把握展讲时间,避免拖泥带水,浪费时间。
⑤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根据学科特点,说、学、演、唱,书写、描绘淋漓尽致,达到既传授知识又感染人的效果。
⑥板书要迅速、工整规,合理运用双色笔,板面设计要合理、规、美观。
为了节省时间,板书一般可以放在群学或者小展示时进行。
⑶对听展者的要求①站位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
②坐要端正,不能伏案托腮;站要直立,不能抱膀搭肩,要做到拥而不挤。
③认真倾听,听展时要闭口,切忌中间插嘴,私下议论,嘲讽取笑。
④听展者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不放过每一个难点、疑点,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⑷展示中的质疑对抗①展示环节中,在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
②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③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彰显个性,语言规,简明扼要。
④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⑸展示中的评价①听展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切忌将征询的目光投向老师。
②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语言规、简明扼要。
③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
“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才生灵光”。
要营造“百家争鸣”的学习氛围,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
⑤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评价,及时改进。
(三)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智(教学机智不是指传统教学中的课堂驾驭能力)将在展示环节受到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