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一篇解析

合集下载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第一篇:《弟子规》全文及解释(上)第一章:弟子规第一[弟子要从小学习做人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1.弟子规教会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使我们明白自己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行为方式。

弟子规,是教导儿童的一本重要的道德书籍。

它以明确简洁的文句,阐述了儿童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它从小教导我们如何端正态度,正视错误,努力成长。

2.弟子当讲究[弟子要特别重视自身言行举止的端正]《弟子规》告诉我们,做一个合格的弟子,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端正、合适。

只有当我们言行举止得体,才能够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树立良好的形象。

3.揖让而进[小朋友进出门时要懂得礼貌、懂得给长辈让位]当我们走进门时,应该主动向前鞠躬,并让长辈或者其他人先行。

这是一种表示尊重和善意的方式。

当我们学会这样的礼貌行为,不仅能够展示我们的谦卑和礼貌,还能够让他人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友善。

4.冠不整不齐[头发乱蓬蓬,衣服不整齐]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保持整洁。

头发要整齐,不要乱蓬蓬;衣服要整洁,不要脏乱。

这样我们才能够给他人留下一个整洁和良好的印象。

同时,也能够让自己感到自信和舒适。

5.鞋不净则去[如果鞋子脏了要赶紧擦干净]当我们的鞋子变脏时,应该及时清洁。

因为脏鞋给他人的印象不好,同时也容易让自己感到不舒适。

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持鞋子的清洁,让它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外观和质量。

6.厌言[不喜欢不必要的多话]沉默是金,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嘴巴,尽量少说多做。

不要随意说话,特别是一些不必要的多话。

当我们沉默时,我们能够更好地聆听他人,也能够更好地思考和反思。

第二章:弟子规第二[弟子要从小学习对他人的尊敬和关心]7.静以修身[要保持宁静的心境]我们要学会保持心境的宁静,不要过于浮躁。

只有心静,我们才能追逐心灵的净土,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素质。

8.俭以养德[要学会节俭,用有限的资源追求无限的价值]节俭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学会节约。

篇一:《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篇一:《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dìzǐguī
弟子规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译。不是圣贤的书籍,宁可摒弃不看,免得蒙蔽了耳目,坏了我们的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循至。
译:如此认真努力,不自暴自弃,成圣成贤的目标,一定可以按部就班到达的
篇二:弟子规---最全全文---拼音解释版
《弟子规》书名解读:
什么叫“弟子”。弟子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指年幼的
孩子,儿童,少年,这可以算是弟子。还有一个是指学生,在这部书里,这两层意思都有。但是在古代,是以前一种为主的,因为《弟子规》关注的是比较小的孩子。什么叫“规”。“规”即“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这里是指规则,规矩。“弟子规”就是指从小必须遵守和养成的规矩。
●凡与取,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译。给人东西跟拿人东西,要清楚明白,给人家的可以多,拿人家的最好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译。要求别人必先问问自己,自己如果也不想要这样做,就得立刻停止。●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译。有恩一定想办法报答,有仇则想办法忘掉,报仇的心念时间要短,报恩的心念时间要长。
译。父母去世守丧三年,心存哀苦,居家作息有所改变,酒肉美食暂时不去享用。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守丧完毕,逢年过节祭祀要竭尽诚意;对死去的父母亲,要如生前一样的尽孝。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译。作哥哥的友爱弟弟,作弟弟的尊敬哥哥;兄弟和睦,也就是尽到了孝道。●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译。事奉叔伯,要像事奉父亲一般;敬爱堂兄弟,要像敬爱自己兄弟一般。

弟子规完整篇带解释

弟子规完整篇带解释

【导语】《弟⼦规》是⼀部成书于清朝并⼴为流传的⼉童启蒙读物,⽬的就是要对孩⼦进⾏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下⾯是整理的弟⼦规完整篇带解释,欢迎阅读,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弟⼦规圣⼈训⾸孝悌次谨信 【解释】弟⼦规,是圣⼈的教诲。

⾸先要孝敬⽗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慎⾏、讲求信⽤。

2、泛爱众⽽亲仁有余⼒则学⽂ 【解释】博爱⼤众,亲近有仁德的⼈。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学习有益的学问。

⼊则孝 3、⽗母呼应勿缓⽗母命⾏勿懒 【解释】⽗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母交代的事情,要⽴刻动⾝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母教须敬听⽗母责须顺承 【解释】⽗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母,向⽗母请安;晚上伺候⽗母就寝后,才能⼊睡。

6、出必告反必⾯居有常业⽆变 【解释】出门时告诉⽗母去向,返家后,⾯告⽗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母忧虑; 7、事虽⼩勿擅为苟擅为⼦道亏 【解释】事情虽⼩,也不要擅⾃作主和⾏动;擅⾃⾏动造成错误,让⽗母担忧,有失做⼦⼥的本分; 8、物虽⼩勿私藏苟私藏亲⼼伤 【解释】公物虽⼩,也不要私⾃占为⼰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母伤⼼; 9、亲所好⼒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解释】⽗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去做;⽗母厌恶的事情,要⼩⼼谨慎不要去做(包括⾃⼰的坏习惯); 10、⾝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解释】⾃⼰的⾝体受到伤害,⽗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母亲就会蒙受羞辱; 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贤 【解释】⽗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母才是难能可贵; 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柔吾声 【解释】⽗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态度诚恳; 13、谏不⼊悦复谏号泣随挞⽆怨 【解释】如果⽗母不⾼兴时不听规劝,等到⽗母⾼兴的时候,继续规劝;⽗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怨⽆悔,以免陷⽗母于不义,铸成⼤错; 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解释】⽗母亲⽣病时,要替⽗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时不离开⽗母床前; 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绝 【解释】⽗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母的养育之恩;⽣活起居,戒酒戒⾁; 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 【解释】办理⽗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母要诚⼼诚意;对待去世的⽗母,要像⽣前⼀样恭敬。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原载于《三字经》后,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杨宪益所作。

它是一本关于道德教育的经典著作,主要对孩子们的行为规范和修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以下是《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1. 弟子规第一章1.弟子规第1条:“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解释:当父母呼唤你的时候,不要拖延。

当父母给你指示时,要立即行动,不要懒散。

2.弟子规第2条:“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教导你的时候,要恭敬地倾听。

当父母责备你的时候,要顺从接受。

3.弟子规第3条:“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解释:在冬天要保持温暖,在夏天要保持清凉。

早上要省察自己的过错,晚上要安定睡觉。

4.弟子规第4条:“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解释:外出必须告知家人,回家必须露面。

在家中要保持秩序和规律,工作要坚持不变。

5.弟子规第5条:“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即使是小事情,也不能擅自做主。

如果擅自做主,就是违背了道义。

6.弟子规第6条:“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解释:即使是小物品,也不能私藏。

如果私藏,会伤害到亲人的心。

7.弟子规第7条:“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解释:要尽力满足父母的喜好。

对于父母不喜欢的事物,要小心避免。

8.弟子规第8条:“身有伤,貌必改。

过有诸,名必谢。

”解释:如果身体有伤病,要立即改变外表,显得康健。

犯了错误,要立即认错道歉。

9.弟子规第9条:“貌虽恶,心不苟。

事畏神,言由衷。

”解释:即使外貌不好看,也要保持纯洁的内心。

做事要敬畏神明,言语要真诚发自内心。

10.弟子规第10条:“朋友贤,友则善。

与友存,如聚沙。

”解释:选择优秀的朋友,朋友就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与朋友相处要像聚集的沙子一样团结。

2.弟子规第二章11.弟子规第11条:“温良恭俭让于人。

”解释:对他人要温和、恭敬、节俭、谦让。

12.弟子规第12条:“预防乱。

”解释:要提前预防混乱的情况。

弟子规全文带及注解详解

弟子规全文带及注解详解

弟子规全文带及注解详解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经典著作,由清代朱熹所编纂。

全文共120首,是作为教育下一代子弟的根本性文化教材之一。

下面将对弟子规全文逐一进行详解。

第一首,弟子规第一章:弟子的修养《弟子规》的第一首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弟子应该具备的品质。

首先,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是儿女应尽的责任;其次,要善于和其他人相处,要有礼貌、待人真诚;最后,要保持身心的纯洁,从小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

第二首,弟子规第二章:弟子的行为在《弟子规》的第二首中,我们学到了如何正确地行为。

首先是“起”“躬”,早起要勤奋工作,不怠慢而不懒散;其次是“着”“谨”,注重衣着整洁,并且要三思而行;最后是“戒”“躁”,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不骄傲自满。

第三首,弟子规第三章:弟子的学习在《弟子规》的第三首中,我们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要有恒心,要勤奋地学习;其次,要有诚心,对待知识要真实地渴求和尊重;最后,要有耐心,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毅力去坚持下去。

第四首,弟子规第四章:弟子的思考在弟子规的第四首中,我们学到了思考的重要性。

首先,应该谨慎思考,不要轻易下结论;其次,要慎独思考,发自内心地思考问题;最后,要持久思考,做到持续不断地思考问题。

第五首,弟子规第五章:弟子的规劝在《弟子规》的第五首中,我们学到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首先要帮助朋友和同学,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其次要帮助老师,积极参与学习和活动;最后要帮助家人,共同分担家务。

第六首,弟子规第六章:弟子的修身在弟子规的第六首中,我们学到了如何修身养性。

首先要保持言行一致,言行要一致;其次要保持守时,不要拖延;最后要保持节制,要量力而行,不要过度消费。

第七首,弟子规第七章:弟子的要求在《弟子规》的第七首中,我们学到了对自己的要求。

首先要自律,要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要尽力而为,不怕困难;最后要反省,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和思维。

第八首,弟子规第八章:弟子的言谈在弟子规的第八首中,我们学到了言行的重要性。

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

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

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
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1
【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言文译文:做儿女的要首先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进而推广到喜爱、帮助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把这些做完了以后,剩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文言文译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同时兼顾五育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素质,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如何适应新形势、新环境、迎接新挑战,自觉实践“八荣八耻”,勤奋学习,追求真理,全面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从而达到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目的,是当代中学生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正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同时兼顾五育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素质,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如何适应新形势、新环境、迎接新挑战,自觉实践“八荣八耻”,勤奋学习,追求真理,全面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从而达到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目的,是当代中学生不可回
避的现实问题。

弟子规第一篇

弟子规第一篇

《弟子规》第一篇是“入则孝”。

这一篇主要讲述了如何对待父母,包括以下内容:1.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

这是说父母召唤我们时,要立即回应,不能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去做,不能偷懒;听从父母的教诲,恭敬地聆听;对待父母的责备,要顺从接受。

2.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这是说冬天要留意父母是否温暖,夏天要留意父母是否凉爽。

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床铺。

出门前要告知父母,回来后也要面见他们。

起居要有一定的规律,做事不要轻率。

3.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不是自己的物品,也不要任意使用。

如果随意私藏就是偷窃行为,会让父母伤心。

4.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这是说父母喜欢的东西,要尽力为他们准备。

父母讨厌的事情,要谨慎避免去做。

自己的身体如果受伤,会让父母担忧。

如果自己的德行有亏,会让父母感到羞愧。

5.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这是说当父母疼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

但当父母不喜欢我们或责备我们的时候,我们还能保持孝顺,这就很难得了。

6.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这是说如果父母不接受我们的劝谏,我们就要等到他们心情好时再劝谏。

如果他们仍然不接受我们的意见,我们就要哭泣请求原谅。

即使因此受到责罚,也不会怨恨父母。

7.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这是说如果父母生病了,我们要尽心照顾他们。

白天黑夜都不离开他们床前。

8.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这是说对于父母的丧事要完全按照礼法去办理。

对于去世的父母要十分诚敬地祭祀他们。

服侍去世的父母要像他们在世时一样恭敬。

以上就是《弟子规》第一篇“入则孝”的主要内容。

这一篇讲述了如何对待和尊重父母,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弟子规》完整版及其解读

《弟子规》完整版及其解读

《弟子规》完整版及其解读第一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对于父母的召唤和命令,不能有任何迟疑和懒惰。

第二篇:“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重父母的教诲和指导,不得轻视或反抗;同时,在父母的责难和批评面前,要虚心接受,认真改正自己的错误。

第三篇:“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根据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第四篇:“出必告,反必面,事必问,错必改。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行动中要保持诚实守信,出门要告知家人,回家要面对家人;在做事情时要认真思考和请教他人,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第五篇:“有德之人,先难后获;无德之人,先获后难。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道德品质和修养的人才能够经受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最终取得成功和成就。

第六篇:“言必信,行必果,硕学力行,不舍昼夜。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言出必信,行出必果,同时要具备坚韧不拔、孜孜以求的精神,不断积累知识和实践经验,锤炼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素质。

第七篇:“有始有终,无咎无誉。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中途放弃或半途而废;同时,做事情不要只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应该以责任和心态为先。

第八篇:“言必信,行必果,胜人一步,不可夺也。

”这句话同第六篇,重申了言行一致的原则,并强调了抢先一步的重要性。

第九篇:“事勿忙,访思定。

即思勿疑,有容乃大。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做事情时不要急躁,要冷静思考、周密计划,遇到困难要及时调整方案;同时,对于别人的言行要给予充分的容忍和理解。

第十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明主闻之,资政育民。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同人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作为领导者要听取不同观点的建议,尽可能做到公正、客观;同时,以此为基础进行治理和教育。

第十一篇:“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耐心和恒心,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 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地去除 (包括自己的坏习惯)。如果我们的身体 受到伤害,会让父母担忧;如果我们的品 德有了污点,会让父母感到羞耻。
qīnàiwǒ 亲爱我
qīnzēngwǒ 亲憎 我 qīnyǒuguò 亲有过
yíwúsè 怡吾色
xiàohénán 孝何难
rù zé xiào 入则孝
Fùmǔhū 父母呼 fùmǔmìng 父母命 Fùmǔjiào 父母 教 fùmǔzé 父母责
yìngwùhuǎn 应勿缓 xíngwùlǎn 行勿懒 xūjìngtīng 须敬听 xūshùnchéng 须顺承
注释: 应:应答。命:指派,差遣。承:接受,
承受。
译文: 父母呼唤,要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过
Jiànbúrù 谏 不入
hàoqìsuí 号泣随 qīnyǒují 亲有 疾
zhòuyèshì 昼夜侍
yuèfùjiàn 悦复 谏
tàwúyuàn 挞无 怨 yàoxiāncháng 药先尝
bùlíchuáng 不离 床
注释:
复:再。挞:鞭打。疾:病。
译文:
如果父母不接受规劝,也不要着急, 待父母情绪好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听 规劝,要哭泣着恳求他们改过。如果因此 而遭父母鞭打,也不要怨恨父母。当父母 生病的时候,父母所吃的药自己要先尝, 要不分昼夜在父母的身边照料,不离半步。
了很久才应答;父母差遣,要立刻去做,不可 拖延或偷懒;父母教导,应该恭敬地聆听;父 母批评,应当顺从地接受。
dōngzéwēn
冬则温
chénzéxǐng
晨则省 chūbìgù
出必 告
jūyǒucháng 居有常
xiàzéjìng
夏则凊
hūnzédì
昏则定 fǎnbìmiàn
反必 面
yèwúbiàn 业无 变
shìsuīxiǎo 事虽 小
gǒushànwéi 苟 擅为 wùsuīxiǎo 物虽小
gǒusīcáng 苟私 藏
wùshànwéi 勿擅为
zǐ dào kuī 子道亏 wùsīcáng 勿私 藏
qīnxīnshā:欠缺,短少。亲: 父母。
译文: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作主,而不向父 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一旦出错,就有损为 人子女的本分,让父母担心,这就是不孝的行 为了。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据为己有。如 果私藏,品德就有了污点,父母知道了一定很 伤心。
xiàofāngxián 孝方贤 jiànshǐgēng 谏使 更
róuwúshēng 柔吾声
注释:
方:才。过:过错。谏:用言语规 劝尊长。更:更改。怡:使——喜悦、 快乐。柔:使——柔和。
译文:
父母爱我,我孝敬父母,这并不是 一件难事;如果父母不爱我,而我又能 孝敬父母,这才是真正的大孝。如果父 母有了过失,我们要劝其改过;劝的时 候一定要和颜悦色,声调柔和。
qīnsuǒhào 亲 所好
qīnsuǒwù 亲所恶 shēnyǒushāng 身 有伤
déyǒushāng 德有伤
lìwèijù 力为 具
jǐnwèiqù 谨为去 yíqīnyōu 贻亲忧
yíqīnxiū 贻亲羞
注释:
亲:父母。好:喜好。具:置办,准 备。去:除去,去掉。贻:让。羞:感到 羞辱。
注释:
清:冷,凉。省:问候,探望。反:同“返”, 回来)
译文: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汉朝时期的黄昏(人名) 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 凉,冬天睡前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 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 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 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 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 自己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做到 有规律,做事也要有规矩,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 母担忧。
sāngsānnián 丧三年
jūchùbiàn 居处 变 sāngjìnlǐ 丧尽礼
shìsǐzhě 事死 者
chángbēiyè 常 悲咽
jiǔròujué 酒肉绝 jìjìnchéng 祭尽诚
rúshìshēng 如事 生
注释:
尽礼:尽,竭尽,尽力(符合);礼, 礼仪。事:对待。
译文:
父母不幸去世,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 要常常因为思念父母而伤心哭泣。在这段时 间里,自己住的地方要简朴、并戒喝酒、吃 肉等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 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 要像他们在世一样恭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